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8篇

时间:2023-06-18 09:5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篇1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比较特殊的教育内容,是高等院校传播人文正能量、培育高素质艺术人才的主要路径。校园文化是基于校园环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能传承文化历史、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理工科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为院校发展所划拨的资金有限,在充满竞争的行业中要站稳脚跟并且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许多高职院校都想通过扩大招生就业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技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师资和教育资金,但是对文化素质教育明显不够重视,真正关注文化素质教育的高校,大都因为运动场地、文艺汇演的场地以及学生宿舍楼、教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使用需求而无法可持续地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学生群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当前数量有限的文化教育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甚至由于场地设施有限,一些课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文化活动场,在双休日往往选择在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度过,聒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职业学校教育偏重技能培训,倡导一技傍身、就业无忧,在校学生比较注重其所学专业、教学内容以及与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对艺术教育课程不重视。(2)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属于选修课程,学院领导对艺术选修课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其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艺术类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不准确,师资结构不合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评估不全面,并且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艺术类选修课的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社会对艺术类课程的评价并不高,加之教学行为选择上存在原则性错误,许多高校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更没有设定固定的岗位编制,致使每个学期都会更换授课教师,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存在差异,部分课程甚至毫无章法。另外,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将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在周六日或晚上,而且由于学生人数不固定,授课时间特殊,课堂讲学中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仅仅是将选修课作为修学分的路径,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乏积极性。另外,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普遍,教师的日常授课侧重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这些做法有违艺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师生间对话交流少,取而代之的是自问自答,更谈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薄弱。

2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

从宏观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根据校园文化主体不同的特点,可将校园文化分为师生文化、后勤文化和管理文化;深入分析校园文化的内容,又可将校园文化分为素质型心理文化、意识型观念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技术型实践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和智能型知识文化。

2.1艺术教育对校园物质文化的促进

开展艺术教育,必然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建设演出厅、画室、图书馆、书吧、钢琴房等,以艺术教育场所为引领,必然配套改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社团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理工科院校的技能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一定会引入企业文化,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进行校园建设,往往成为理工科院校的特殊的校园物质文化。目前全国各地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的推广和传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推行技能研习、技术培训和行业交流等活动,建立了一大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2.2艺术教育对校园制度文化的促进

学校制度文化是渗透进一所学校的管理流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主体架构中的风格特色和价值理念,是各项管理制度在形成和被执行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由学校制度所衍生、承载、表达和推动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括无形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涉及有形的制度。它以有形的制度作为文化载体,集中反映在无形的价值观念上,同时也通过制度本身体现出来,并且伴随着制度的实施过程,也通过组织结构、方法概念、过程、形式、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人际沟通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制度文化发展得越完善,无形价值在以上各领域中的体现及其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更趋同。艺术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动态制度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科学严谨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以美导善”。因为艺术本身蕴含着美感,也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启迪或警示作用,并且艺术能够以其独特的美感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了,才可以有效安抚师生的抵触情绪,制度的静态文化才可以发展成具有教育警示作用的动态文化,进而形成一股有效的内驱动力使制度文化可持续发展下去,确保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形式逐渐衍生成组织结构内在的自律性,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艺术教育对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

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氛围的形成,校园师生的语言之美、行为之美、心灵之美、艺术之美构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对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高尚艺术水平,反对低级趣味,培养师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高等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其创造激情、修炼人格以及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青少年通过学习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免疫力大有裨益。如果因为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使艺术教育无法可持续地开办下去,学校将会失去一条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面临重重阻碍。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是指非艺术专业院校开展的一种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方面的素养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主要通过艺术类公选课程、艺术社团建设以及各类艺术活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结语

艺术教育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理工科职业院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艺术教育。优良校风的培养,需要经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努力、行为的锻炼才能逐步养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习惯和风尚,形成学校统一的舆论和风气,我们要利用艺术教育的良性开展,从一点一滴培养全体成员的素质,建设好校园精神文化。

作者:刘洪林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斐斐,臧玉.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分层教学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篇2

一、艺术实践可以提升改制音乐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

学生通过艺术实践将自己的艺术天分展示在大众面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将其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度起来。另外,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学生登台表演的机会,对其克服因为心里紧张而造成的忘词、跑调、节奏掌握不好等现象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而学生也在反复表演作品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对知识的感知力,加深了对作品风格、情感等各方面的理解,为其声情并茂的演绎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食欲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表演水平和表演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艺术实践能够促进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塑其音乐形象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艺术的再创造,从而将其创作热情充分的激发出来。

(一)学生的表演活动:表演其实就是第二次创作。学生只有通过舞台的演唱或者演奏,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促进其自信心、表演欲、学习欲的不断增强。

(二)学生的创作与改编: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喜欢的民歌、戏曲等进行相应的改编,对于促进民歌、戏曲原有表现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将自己亲自创作的作品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其自信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果作品通过实践检验获得广泛认可的话,其内心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品创作的动力。

三、艺术实践锻炼高职学生社会组织能力

将教育和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这一学科既包含了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术审美属性。音乐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教学实践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在将音乐艺术推向社会的过程中达到了弘扬社会正气、活跃文化氛围的目的,充分发挥出了音乐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与教化功能。而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要肩负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会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音乐教师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而这些组织能力则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养成和提高的。

四、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参与范围广泛是艺术实践活动另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学生在参与这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与全体人员共同合作,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才能确保演出任务的顺利完成。比如在合唱、合奏的演出过程中,要求所有参演人员必须做到节奏协调、音响均衡才能将音乐艺术的内在美充分的表达出来。而对于那些想要突出自我个性的参演者,则一定会被剔除出演出团体。另外,在组织或者参加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的过程中,所有的参演人员,都必须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演出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旦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漏洞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整场演出的失败。所以,这就要求这个集体中的所有人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才能确保演出任务高质量的顺利完成。

五、艺术实践可以充分的展示“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提倡寓教于乐这一教学原则。而艺术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教学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青睐。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展示出来,而学生则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并积累创作和表演的经验。学生通过参与这种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另外,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习的社会生活知识。不佳促进了自身专业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也及时的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其后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深受影响开始走向衰退。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更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小学教育;审美;传承

1中国民间剪纸

1.1民间剪纸的概述

剪纸,在古代被称之为“剪彩”,民间称之为“剪纸”“绞纸”“窗花”“花儿”“窗染花”等。从材料与技艺来看,剪纸通常是指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等技法进行镂空雕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追随纸在中华大地运用普及,剪纸艺术也随之兴起。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一幅团花剪纸,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88号的北朝墓葬中。剪纸艺术作品最初是被运用在宗教与祭祀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剪纸艺术用途愈加宽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品类也愈加繁多。民间剪纸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作为美化居室的装饰类剪纸,主要包括:窗花、墙花、顶棚花与门彩等。二是作为礼仪习俗中需用的剪纸,主要包括:喜庆花、寿花、礼品花、灯笼花与丧葬祭祀花等。三是作为装饰工艺美术作品的精美剪纸,主要包括:扇花、灯花与走马灯人儿等。四是生活民俗剪纸,它在民间生活中用途广泛,包括运用在刺绣、蜡染、陶瓷制作中的贴花,运用在工匠在家具上的施艺雕刻中的图案,同时它亦运用于一些食品的制作中等。

1.2民间剪纸的现状

民间剪纸脱胎于古代精湛的“剪影镂空”的艺术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就广泛流传,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至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剪纸无论是从它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还是从它的运用范围、技艺手法来看,都已达到鼎盛时期。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对剪纸绣谱普及性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个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这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她们做花样子去倒好。’”后,我国民间美术逐步走向衰落。作为民间美术之一的民间剪纸亦是如此,一些地方尤其是沿海的商业城镇,它的式样为了迎合市场,出现了外国人需要的洋化图案和低俗的商业化图案。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重点项目。自此,民间剪纸这一伴随中华民族千年之久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

2小学民间美术剪纸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展与全球化进程,使国民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自1994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开始,各国先后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且美术教育应从小就开始进行。一般而言,小学美术教育是最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它对后续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它还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将中国民间美术制作工艺与中华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展示,有利于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

2.1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卡尔•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思想上深受其影响,道德与智慧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美术教育又不同于其类型的教育形式,它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强烈的感染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作品《卧冰求鲤》,然后对《卧冰求鲤》的内容、技巧、大小等进行深层解析,引导学生构思出场景———雪花纷飞的寒冷时节晋人王祥卧在寒冰之上为继母捕鱼,使学生感受到“孝”之道的重要魅力,生动的述说或是音频的放映,加深学生多大红色《卧冰求鲤》作品的映象,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孝”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发扬。

2.2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与发展取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直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大多是由普通群众所创造,他们没有对艺术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探究,所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性,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学生思维空间留下大片的空白,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并非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制,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教师教授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方法并能进行自我剪创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感受民间剪纸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且创作的成品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运用,这种形式以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鼓舞,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

王国维先生曾指明,“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先生则在《美育》中强调,“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义务教育开始之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来源于生活与神话传说,所以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在构思与制作的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影响,其剪纸艺术作品亦大多是与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相关。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通过心灵手巧的剪裁,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中,如《卧冰求鲤》与《慈乌反哺》象征“孝”,《孔融让梨》象征“悌”,《曾子杀猪》象征“信”,《程门立雪》象征“敬”等等。民间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从小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且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

2.4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为适应当今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潮流,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得到开发。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农耕社会中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大部分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特别是民间习俗,都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功能之多、作者之多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它的创作主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的创作成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婚礼中必然用到的大红“喜”字、丧礼中必然用到的白底黑字的“奠”字、最能表达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中必然用到的大红色要倒贴的“福”字,等等。在中国,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只有民间剪纸艺术,才如此贴近并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它富有我国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我国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无疑能使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更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 存在问题 存在缺陷 优化措施 注意事项 技术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效益提高,大多城市都已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如今发展的房地产业所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不计其数的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质量问题。在日益竞争加剧的市场竞争面前,通过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缜密的工程施工档案以及有效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质量,这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仅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还包括图纸会审、编制施组、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种,内业主要包括一些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基础的作业,例如:按照建筑施工的技术需要制订出有关管理的制度,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制订的作业规范与作业指导书对于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这些规范与作业指导书以及培训的记录一起建立技术档案,完成存档。外业主要是围绕施工的技术准备,以及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更新,以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因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之建筑领域的这种总分包的体制,很难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合格的技术管理。目前的总分包的体制下,所谓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就是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是较差的,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并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存放、堆砌很难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从而拖延了工程的工期,使工程造成经济损失,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使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二)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不能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监管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上,没有很好地将技术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或者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照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者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单位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没有建立任何的施工制度体系,或者是在制度建立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即便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也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够按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的培训,缺少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教育,或者肆意违规操作,无视安全,安全技术交底进行不彻底。没有对防护设施例如脚手架等,按时定期进行有组织的验收检查、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所需优化的措施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总包商以及分包商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将体系贯彻到每一级分包商,不再简单的依靠分包合同来约束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要通过专人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责任落实到人。每个企业的工程在施工前以及工程在进行过程中和工程的后面人员的调度与每个部门间的配合,注重人员管理和人员的储备,更加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提高每个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

(二)建筑施工技术

的管理制度健全,优化操作的每项

规范建筑企业就应根据该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该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

(三)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

确定建筑施工技术的每个环节中的责任,责任到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监管,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要纠正那些没有根据操作规程要求所影响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违规操作,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五、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在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步骤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人员配置,设备准备等硬件准备,同时要考虑项目业主的具体要求,在贯彻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地方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尊重科学规律。对于技术的应用推广还应坚持通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考虑其经济效益的状况,择优选取;通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相关情况详细的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施工竞争是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也反映出竞争势力也是有所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因为管理技术的不到位,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所以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六、总结

建筑企业经过对施工技术管理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在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多,各大小建筑企业就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途径。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优化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每项规范,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每个环节中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杨乐波.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2] 余宏威.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0)

[3] 苏立华.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

[4] 王存保.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0).

篇5

关键词: 民间美术 艺术设计 重要性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在创造工具的同时,就伴随着原始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的诞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明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认为:对设计艺术专业进行民间美术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从美术人类学价值观的视角来把握民间艺术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

现代美术教育提倡美术教育的性质不再是某种技能教育,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因而美术教育不仅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素养,而且包括进行视觉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文化的传承不但包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而且包括今天国际上流行的主流视觉文化,更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地域美术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今天我们能够领略不同的民间艺术的风采,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可以说多样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共享的精神财富。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民间美术为艺术教育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提供了可能性。美术教师可依据本地域的民族、民间艺术,编写、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如社火脸谱、木版年画、彩绘泥塑等,都是艺术课程珍贵的资源。艺术课程的开放,意味着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同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民间美术是设计艺术的起源

从民间美术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创作心理来看,它的创造目的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当人类体念了审美的愉快和造物的乐趣时,以功利特征为目的的民间美术品便应运而生,如民间刺绣、剪纸、年画等这类为纯碎满足精神需求的艺术品便自然而然地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如河南省周口淮阳泥玩具“泥泥狗” 中的代表作“人祖猴”,它产生于太昊陵( 太昊陵是上古伏羲氏的陵寝)附近的村庄。专家们都称“泥泥狗”是民间艺术的“真图腾、活化石”。淮阳“泥泥狗”造型古朴、粗犷、怪诞,已超越自然中的现实形体。那些令人费解的符号,释放出一种原始艺术图腾的魅力,使“泥泥狗”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泥泥狗”以通体黑色,象征着龟蛇崇尚,红、白为主的花纹点缀主要部位,则意味着生命和生殖崇拜,且色彩鲜明艳丽,艳而不俗,给人一种浓重的神秘感。这些似曾相识的古老形象轻易地就把我们带到了神话世界中。再如中国结,不仅沿袭了传统,而且根据现代的需求,增添了新的内涵,在北京申奥中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从一种混沌的原始审美中,重叠了实用意识、巫术观念、民俗风情、伦理道德、宗教习俗等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心理的艺术形态体现。

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工业革命,产生了一门新型的学科,即设计艺术,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得到迅速发展,不难看出,设计艺术是由手工艺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作为手工艺品的包装、染织等产品不能满足人类大规模的商业需要,作为手工艺品的包装、染织等产品等不能满足人类大规模的商业需要,以大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业化产品便取而代之传统的作坊式的手工艺产品,而手工艺产品是在民间艺术基础上的发展,因而,可以认定,现代设计艺术归根结底离不开民间美术土壤的滋养。设计其实质特征也是为美化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而服务的,这与民间美术为实用、审美需求而创造的特征是一致的。因此,无论从审美心态还是创作形式上来看,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都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说,民间美术是设计艺术的基础,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一脉相承,同宗同源。

三、民间美术的审美形式和造型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沿袭。

民间美术不是一门孤立的造型艺术,它与民众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伦理道德、等共同构建了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层地领悟民间美术文化内涵的精髓,民间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的审美观念及至乐无怨的伦理思想可以使设计艺术创作受到不少启迪。如春节每家每户门前都要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大门上还要用红纸写上倒立的“福字”,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倒立的“福”字则寓意着“福到”,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种象征与寓意的表现手法,也常常在设计艺术中使用。

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是以原始混沌思维的感知造型和理念意识的寓意性造型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X”光透视法、投影造型法、中国文字组合的造型法等,也常被现代设计艺术的造型所借鉴,并广泛地运用到染织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广告、壁画及标志设计等领域,中国铁路的标志“ ”,便是由铁路轨道的透视剖面造型和中国文字的“工人”二字的组合造型相结合而成的,其寓意深刻,一目了然,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成为我国优秀的标志设计,这种设计思路显然受到民间美术造型方法的影响。

四、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提高民间美术的吸引力

当今时代,许多成功的设计包括一些被国际设计界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分不开。就拿图形标志来说,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征,深受观众的欢迎。反之,我们相信民间美术如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一定能让这些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21世纪对于中国的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从实用美术到艺术设计,中国的设计艺术完成了一次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如今,当我们在设计“眼光”不要停留在“西方的”、“现代的”阶段,当我们在接纳一种新的文化时,也要传承一些传统的艺术文化。中国民间美术,有着被逐渐忘却的危险。而在审美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对中国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研究,应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五、与教育相结合,开办民间美术研究专业,促进经济发展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教育途径充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不会因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更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如北京石景山地区就是一个民间美术极为浓厚的地区。

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不是把“模仿”与“继承”作为培养人才的目的,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素质与成果,更具有开创未来的特质的新型人才作为至高目标,与传统艺术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更注重“创新”或“创造”,它要求受教育者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综合各学科知识,立足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而适应充满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

民间美术教学也可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查阅资料,甚至对民间美术品进行“临摹”,从感知、理解、再现民间美术的表象入手,进而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民艺语言进行对比、沟通、互补,取民间美术之精华,挖掘民族文化深层的精神内涵,从而完成对本土文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的升华,创作出既有民族时代精神,又有现代设计艺术特征的新作品。这一过程,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本身就须具有一种探索与创新,这与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正好相吻合。

受益于从民间美术中激发的创作灵感,也是对进行民间美术教学的一次肯定。尽管目前普通设计院校进行民间美术教育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但部分院校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已着手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的课题研究,这不能不说是设计艺术教育界一件值得欣慰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等.民间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1984:101.

[2]美术史论丛刊编辑部.美术史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2.

[3]蒋君兰.浅谈民间美术的变化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

[4]周贺.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J].东方艺术,2005,(19).

篇6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化繁为简

一、引言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精彩地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恩格斯也曾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手段解题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反映数量关系,有精确性;“形”反映图形性质,有直观性。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让代数运算法与直观图像法优势互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运作,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数形结合的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总能发现“数”和“形”是分不开的。化形为数的桥梁是解析几何,涉及到代数运算的方程组求解、变量代换、不等式的构造与求解等方面,特别是在求异面直线构成的角、线面角、面与面构成的角以及判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中,向量的代数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数为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解决函数问题时,画出大致图像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判断函数单调性、确定函数零点、寻找函数最值等方面化数为形的途径常常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印象及解题途径启示。总之,数形结合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模式。

三、数形结合实例及思路分析

本文通过几个数形结合的题例分析,探讨其在数学问题处理上的一般思路、解题技巧及方法总结,以期与同学一起培养借助这种数学模式处理具体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下面题例:

例1:已知椭圆C:■+■=1,在C上任取三个不同的点P1,P2,P3,使得∠P1FP2=∠P1FP3=∠P2FP3,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该值。

分析:与椭圆标准方程■+■=1对比,此处a=6,b=3■,c=3,准线x=12,a=1/2。

设∠AFP1=α?圯∠AFP2=α+2x/3∠AFP3=α+4x/3(按逆时针方向),记|FP1|=x1,则|FM1|=x1cosα,点P1到准线距离为2x1,由FD=FM+MD=x1cosα+2x1=■-c=9,故有x1=■?圯■=■,同理■=■,■=■,因此■+■+■=■=■.

点评:条件∠P1FP2=∠P1FP3=∠P2FP3为我们表示FP1,FP2,FP3提供了便利,也暗示了我们本题可能需要寻求几何方法而非仅凭代数手段硬算。尽管解析几何题一般思路是联立方程组求解,但根据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性质解题,往往是简化解题过程的最佳手段。这题若是用点斜式设出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再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解出线段FP1长度,类似解出FP2,FP3长度,同样可得到结果,但运算量过大,非最佳策略。

例2:如果三个正实数x,y,z满足x2+y2+xy=■,x2+z2+xz=■,y2+z2+yz=36,求xy+yz+zx的值。

解:将三个等式变形为x2+y2-2xycos120°=(■)2,x2+z2-2xzcos120°=(■)2,y2+z2-2yzcos120°=62,如图,构造PBC、PCA、PAB,使PB=x,PA=y,PC=z.∠BPC=∠CPA=∠APB=120。AB=13/2,BC=5/2,AC=6.由勾股定理,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由SABC=SPBC+SPAC=SPAB

易得:■(xy+yz+zx)sin120°=■,从而得xy+yz+zx=10■.

点评:从原题条件出发,根据题设表达式构造基本几何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观察题目给的三个条件,很容易联想到余弦定理;三个数据也与勾股数相关,这些都提示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三角形中研究。这样问题就显得清晰、简单、直观。

例3:已知函数f(x)=ax2+bx+c(a≠0),且f(x)=x没有实数根。

问:f(f(x))=x是否有实数根?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法一:分析法

假设f(f(x))=x有实根,即存在实数x0使得f(f(x0)=x0,令f(x0)=t,此时有点A(x0,t),B(t,x0)都是y=f(x)上的点。由于f(x)=x没有实数根,所以A,B这两点不重合且关于直线y=x对称。

所以y=f(x)=ax2+bx+c与y=x必有交点,即f(x)=x有实根,与条件矛盾,所以f(f(x))=x没有实数根。

解法二:数形结合图像法

当a>0时,f(x)=x无实根,?坌x,f(x)>x,f(f(x))>f(x)>x对,f(f(x))=x无实数根;当a

篇7

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

数字教材是未来趋势,必然会对纸质教材带来冲击。但目前阶段,纸质教材仍在课堂中占绝对主要地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还将并存。随着数字教材产品的研发越来越成熟,数字教材将逐渐占据主要位置。

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无论数字教材还是纸质教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教学,但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仍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传统出版行业的专长是把内容通过合理的方式推送给需要的人。数字时代,依然需要这些人将好的内容通过恰当的呈现方式推送给需要的人。但要在数字出版大潮中不落伍,出版社需要在资源的积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产品研发经验积累方面加快步伐。

数字教材的优势

教材是承载教育目标的实体,是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好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引领和辅助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对于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具有先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充分互动。通过数字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体方式呈现,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排列和重组,实现人与内容、人与设备的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好的数字教材,还能够通过活动的设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借助网络技术搭建人与世界互动的平台。

(2)海量资源。由于数字教材的数字化存储方式,使得资源在数量上可以得到充分的扩展。好的数字教材,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减轻教与学双方面的负担,从而使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使资源并非越多越好,若要使教学双方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必须将资源有序化,使得资源的呈现是合理的、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

(3)过程记录。数字教材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与学的过程记录变得简便易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将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诊断、改进方案以及资源的定向推送,从而能够为教学过程科学化和个性化提供条件。数字教材的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利用技术的优势解决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人的智慧的补充,从而既发挥数据的作用,又不被数据所局限。

数字教材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于教材理念实现所造成的干扰,使教与学回归本质,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项教学目标。除了这些教学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数字教材在生产方面所独具的节约资源、可反复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直接面向读者、为学生在物理与心理方面双重减负等特性也让数字教材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教材研发

数字教材的研发和使用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教材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数字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能够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研发的“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为例,探讨数字教材研发的要点。

外研社研制的“新标准”一条龙英语教材在执行课程标准、贯彻科学理念、教学实际可行几个方面都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纸质教材本身在容量、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使得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不能全部完整地体现,与教材相关的资源也不能充分合理地展示,在教材的使用方法上也难以有重要突破。因此,外研社邀请教材主编,依据原有内容和框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

在设计方面,该数字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厚的资源体系为支撑,以教与学的过程为轴线,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以多样的呈现方式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整体设计尊重教学规律,教学目标清晰,并在教材内部给予教师以教学指导。同时,该数字教材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不同版本,呈现了不同特点。

教师版首创基于教学设计的具有清晰教学流程的教学活动。纸质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一个单元只能容纳4~6个活动,真实课堂上教师一节课约需10个~12个活动。为此,教师版教材中每课的活动拓展为10个~12个,满足教师基本的教学量。教师版配有“导教”模块,教师可以无障碍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减少由于教师能力差距造成的课堂质量差距,既能够部分解决教学公平问题,也能够基本解决质量问题。

学生版则基于纸质教材的原版原式,以此减轻学生对数字教材的接受难度,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使学生更快进入数字教材的使用氛围。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版增加了多种数字特性。首先,富媒体呈现,数字教材变成一个可以发声、可以播放动画、可以点读的有声有色的书;其次,学生版中嵌入了先进的语音引擎,可以对孩子按照准确度、韵律、流利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音评测;再次,数字教材学生版还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

教师版与学生版呈现方式不同,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后台也将打通,实现课堂管理,记录教学过程。其功能设计丰富,既可用于课堂,也可用于课下;既可由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使用,也可以一人一机的模式创设一对一互动课堂。针对目前实际应用场景,该数字教材适配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手机,并可与点读笔结合使用。

为将科学的教学理念传递到课堂,并实现教材设计之初所设定的目标,外研社还为数字教材的使用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持,包括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等。目前,该数字教材在全国各大区的试点反响良好。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检验产品生命力的标准是教学效果,数字教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教学需求。为使信息技术真正深入到课堂当中,各教材出版单位都应当深入教学一线了解需求,花大力气研制真正满足需求的数字教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便促进教育信息化走向技术与教学的双向融合,达到“公平、优质、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数字教材开发面临的问题

篇8

关键词:艺术实践、综合素质、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古老的人为艺术,它的起源和发展都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随着现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舞蹈更是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新的课程改革、舞蹈的素质教育逐渐被大众接受。

虽然高校舞蹈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规模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许多高校的舞蹈教育不免会进入到过于注重课堂化的误区,从而忽略了与实践的结合。然而舞蹈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都是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舞蹈只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舞台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全面的学生。这也就体现出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舞蹈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堂化教学的弊端就是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舞蹈表演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在现实当中许多学生上课学习舞蹈动作时都很认真,但是学完动作之后在自己练习的时候会发现跳舞没有“感觉”,跳舞变成了机械化的重复舞蹈动作,练习的也只是动作的熟悉程度,并不能理解舞蹈所需要的情感表达,舞台表现力得不到培养。而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舞蹈的表现形式, 也可以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舞蹈语言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演出实践机会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和舞蹈的情感感染力。从这一方面来讲,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可以使自己课堂所学知识得到运用,还可以通过舞台实践的方式提高舞台表现、情感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艺术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当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在舞台上的演出,学生可以主观能动的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演出还可以学习和掌握文艺表演各个环节组织和编排的知识。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之后与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完善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生在实践中走出校园,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认识;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接触本专业的相关人士扩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从而更好地树立职业发展意识。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收获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并使其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更符合高校的教学目标要求。今后,我们也必须重视舞蹈的实践性教学,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更多作用,使舞蹈艺术实践受到重视,并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康智贤(1995-),女,汉族,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R担何璧副硌荨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B类(项目编号:W2015254)课题论文。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高等教育的未来之路》载自《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1)

2.张玉梅,《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载自《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3.祁智晶,《本科舞蹈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探究》载自《中央民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