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合同数字化管理8篇

时间:2023-06-18 09:56: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合同数字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同数字化管理

篇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管理:技术:问题

前言:早在20世纪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了。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发展得较晚,目前还是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国家坚持不懈的创新研究。我国的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学校的日常管理,方便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管理校园是一个必然结果,教育条件与时俱进,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才能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前进。

1.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概述

1.1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现状

国外实行数字化教学的时间比国内要早,国外最开始实行数字化教学的是美国。美国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是由于最早实行的数字化公路管理,人们觉得科技管理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于是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事实证明科技管理校园也能提升管理速度,优化管理质量。国外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应用范围和层次也是很完善的。英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内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要晚于国外很多年,目前我国的技术还有待完善,许多系统还不够成熟,但我国在不断研究,发展速度十分可观,我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些高校现在运行状态良好,学生和教师也享受在这种便利之中。但许多学校本身比较落后,应用数字化教学对他们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应提高的是本身的建筑设施和一些物理的教学环境。

1.2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和需求

数字化校园管理主要是在网络上将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登陆查看,整个校园是透明的,信息全部登陆在网上,老师们也可以消息。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可以涵盖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网上选课考试、生活费用管理、上课签到、查阅资料等,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隐形的校园管理者,给师生们提供多姿多彩的服务。目前我国校园已经形成了几大系统,学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招生系统等等,学生的需求很简单,只是能够完成日常的校园生活,查询录取情况,借阅书籍等,学校的需求是希望全体师生提高积极性,主动应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提出不足之处,全校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校园。

1.3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问题

我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发展较晚,科技手段也不够先进,所以问题还是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提高。目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还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学校里的全部方面,学校开发时主观上会侧重一些方面,参考外校的开放方式,没有对自己的学校进行全方位了解,设置合理的系统,只是一味地模仿,导致各大院校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都很相似,没有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部分。另外,管理系统的信息还不够完善,信息是每一个领导老师登陆上去的,老师们将自己负责的部分登陆上去,在之前并没有和别的老师进行交流,导致每个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们了解信息时也是逐条了解,每一条信息都是单一的。还有如何使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应用到每一个学生也很重要,即使是学校下达通知,一些学生也不使用,提高利用度也是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2.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研究

2.1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构建目前基于两种模式,一个是B/S模式,一个是C/S模式。B/S模式是应用浏览器构建校园网站,操作方式很简单,登陆浏览器应用即可,是一个浏览器服务器结合的模式,目前应用广泛。C/S模式应用较少,现已被逐渐淘汰。C/S模式需要下载专门的客户端,客户端远程操控服务器。当今的软件开发者注重于方便快捷的使用模式,多使用多平台组件开发,面对对象更广,覆盖数据更多。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教务系统的构建,学校信息平台的构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构建,每个用户都要登陆后使用,不同身份使用权限不同,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进行系统的更改。由于学校管理方面较多,可以将多个系统进行整合,一个服务器涵盖尽可能多的功能可以提升速度,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2.2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研究技术

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依靠互联网。学生们购买手机,手机有安卓客户端就可以查看消息,安卓系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应用范围广泛,安卓系统综合了件、电信、手机、芯片等,可以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开发平台,利用该系统可以轻松的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于院校来说十分方便。目前学校访问网络的线路有三条,教育网线路、电信网线路、宽带线路。学校的主干网络有两台核心机控制,网络信息交换走光纤线路,除核心机器外,还有两台进行校园信息备份的交换机。核心机连接管理型交换机,下属层层管理,每台管理型交换机可管理80台机器,每台机器之间的管理可达到800M连接。SNS技术是指一种网络社交技术,院校可将该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校园管理,构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方便信息通知和提升交流速度。

2.3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前景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是学校面对科技飞速发展所做出的适应表现,现如今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校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师生们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优势。目前的数字化校园还有待创新,应开发更多的管理内容,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近年来视频教学开始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听课学习取代现场上课,但视频教学也备受争议,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我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还应提高技术能力,加强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自动化校园软件管理系统的建设,丰富数字化的资源,即影音、书籍、图片、视频等,可以呼吁学生共同努力,将自己的意见汇报到学校,只有使用的人满意,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才算成功。未来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一定倍受欢迎,成为校园的主流管理系统,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成为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科技手段。

篇2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优化策略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灵活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操作仿真以及智能化开关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促进了变电站技术由以往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那么,对当代的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化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以国际标准的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通过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分层构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三层结构体系。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站内的信息由过去的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1]。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相适应的通信网络体系,确保能我国变电站能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设备合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管理系统自动化等优势。

2 管理系统中数字化技术应用表现

2.1 数字化网络的选型

只有确保网络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而且网络系统信息传输的快慢决定了该系统的可靠度。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一般采用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保护算法,使得运算、输出控制命令等变得迅速快捷简捷;而数字化变电站系统采用由多个CPU共同完成的信息保护算法,虽然复杂,但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网络通讯速度。

2.2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以往传统的变电站系统由测控装置及常规继电保护组成,而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机电一体化,用智能化设备的控制回路以及数字化传感器替代传统变电站的结构,将变电站带入数字化时代[2]。一般,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在逻辑结构上有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

2.3 系统模拟检测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建成后,必须对其测试能力进行验证,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数字化变电站测试环境,模拟系统进行检测。运用两款检验软件分别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测试能力进行试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间隔为主变间隔,先放大变压电压以及电流模拟量,再经过同步采样,将采样值送到交换机A中。变压器从交换机A中读取采样值数据,与此同时,将跳闸信号送入另一交换机B中。再通过采用统一的卫星同步时钟源,两款软件同时将采样值输出直接送交交换机A中,并都从交换机B中读取跳闸信号。

3 优化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策略

3.1 加大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系统,建立在标准的、智能的网络技术基础上[3]。通过进行技术开发,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监测该系统,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远程诊断,从而进一步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以及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2 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其他系统进行访问时受到控制,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安全。防火墙技术通常借助隔离网络与限制访问等方法,在变电站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隔离墙,确保变电站系统的安全[4]。隔离墙通过检查进出用户的信息,确定该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一旦发现外界非法程序或是非授权用户有可疑之处,便立刻阻止其进入变电网络系统。在建立变电站系统防火墙时,应要求网络有明确的分辨界限,这样才能确保不放过任何可疑网络,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

3.3 重视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

加强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处理工作。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处理被控制了操作驱动回路的一次设备。摒弃传统的导线连接方式,采纳新型的数字程控制器以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摒弃传统的强电模拟信号,采用新型的光电数字技术。对二次设备进行网络化处理。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用高速的网络通信替代传统功能下的I/O现场接口;故障录波装置、测量控制装置以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多种二次设备,均要按照标准化的微处理机进行设计制造,将传统的功能装置完全转变为逻辑的功能模块,从而使得二次设备通过网络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等建设目标[5]。对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电力生产运行时对数据及状态的记录、数据的统计方面实现无纸化;变电站在其运行管理系统中对信息分层以及数据分流交换实现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处理故障的方案,最后提交故障分析报告;对于经过检修的设备,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提交检修报告,完成更加高效的状态检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都进行了创新改革,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是电力系统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中需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通过更新以往的管理观念,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冬,王付卫.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浅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2,10(11):12.

[2]谢春璇,张文力.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02):34.

[3]王修庞,罗虎,李朝阳.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继电器,2013,6(11):21.

[4]刘春华,郭晓燕.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与发展[J].江苏电机工程,2013,06(19):32.

篇3

[关键词]图书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1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首先是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快捷,读者坐在家中、办公室里或是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就能查阅书籍信息,只要完成各种点击操作就可借阅图书。其次是图书复本的无限性,不存在图书被他人借阅而使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最后是资源的广泛性,用户查询的不仅是一家图书图书管理机构,而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库,很多珍本、孤本也可以被借阅,弥补了部分图书不能被借阅的缺憾。

1.2 数字化图书管理对传统图书管理的冲击

首先是图书存储方式方面,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其馆藏量明显高于传统图书图书管理机构,数字化图书管理也打破了传统图书管理的时间、地域限制,扩大了图书资源的受众。其次是信息传播方面,传统纸质印刷品的“厚重”制约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数字化的图书载体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传输速度更快,且其包含更多的形式,如图像、视频、音频等。最后是图书检索,传统图书管理是通过索引、目录和参考目录进行检索的,而数字化检索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相比之下,数字化图书管理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种种优势,迫使传统的图书管理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

2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环境基础。因特网的普及使图书管理机构有了拓展网络业务的可能,很多图书管理机构纷纷加入Internet,将服务对象由区域扩展到全球。其次,软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化图书管理减轻了对人员数量的依赖,只需几个关键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就可实现对系统的维护,在使用中,用户通过点击几个选项就可实现图书借阅,便捷的使用与维护,成为推动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一大动力。

3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转变措施

3.1 馆藏文献数字化

每一个图书管理机构都拥有大量馆藏文献,馆藏文献数字化,需要工作人员利用键盘录入、OCR扫描、语音识别等手段将文献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上传到网上。这不但能缓解馆藏文献的借阅压力,还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时,图书管理机构可以与原作者、出版社联系,直接利用他们的数字化产品,以减少扫描、输入等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 构建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

为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图书管理机构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学科专业导航库和图书数据库,并依托成熟的文献检索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开展与图书数字化专业机构的合作,从而建立具有本机构特色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3.3 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

图书管理机构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或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建立自身的专业搜索引擎以及数据库导航系统。当前,很多图书管理机构都建立了自身的网站,但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还比较混乱。鉴于此,图书管理机构要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通过近线存取、在线存取、脱机存取以及IP存取等方式开展图书搜索、整合与链接服务,引导用户学会使用数据库导航系统,帮助他们获取资源信息,这也是现代图书管理机构实现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3.4 多渠道获取数字化文化信息产品

当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形式各异的数字化产品,图书管理机构要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拓宽数字文化信息产品的供给渠道。可通过建立免费数字化产品获取通道、允许用户下载数据库试用版本和网上订阅新型学科数据库等方式优化数字化产品。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依靠馆舍大小和馆藏量多少,更多的是其帮助用户获取资源的能力。

4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未来展望

毋庸置疑,数字化图书管理将会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化图书管理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图书管理及服务形式。数字化图书管理作为一种虚拟存在,必须依托众多的硬件设备、实体文献等的支持,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知识产权法规,用户阅读习惯等,硬件设施的局限、软件安全风险等都是影响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真正实现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此期间,其将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共同服务于读者群体。

5 结 语

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必然成为信息集散中心,也必然向着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方向发展。各图书管理机构应依托网络,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化服务,还要通过信息数据库把分散的图书管理机构整合成相互依存的图书管理联合体,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建萍.现代图书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管理[J].赤子,2012(13).

[2]方晓平.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3(1).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建库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创新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可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来对城市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提升现代城市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无线网络、GPS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来获取地理信息,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并实现了城市监督和管理这两项职能的合理分工,采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城市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等。

1.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由各种基础数据和图集组成的。其中基础数据包括监督网络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社区以上境界数据和城市地形数据等;图集包括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图集、城市管理部件图集和城市管理监督网络图集等。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

2.1城市部件的定位、分类和编码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中,首先要完成城市部件的定位和分类。城市部件的分类主要利用相关的地理编码技术将各类的城市部件分成几大类,然后通过地理坐标定位,将城市部件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图中,这样就可以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管理。成熟部件的划分种类基本都是相同的,可以将其分为C类、B类和A类。其中C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能够概略表述空间位置的部件,常见的有停车场、桥梁等,在C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10m之内;B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和空间位置都比较明确的部件,例如户外广告、亭和垃圾箱等,在B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控制在1.0m以内;A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明确和空间位置明确的部件,包括路灯、井盖等,对于这类城市部件的定位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0.5m之内。另外,根据具体的城市部件也可以将城市部件分为道路交通类、公共设施类、园林绿化类、市容环境类、房屋土地类和扩展部件类。其中道路桥梁类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公交车亭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类主要包括路灯和水、气、电等设施;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街头座椅、绿地、古树名木和城市雕塑等;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果皮箱、广告牌匾和公共厕所等;扩展部件类主要包括斑马线、盲道和旅游指示牌等。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市容环境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13个小类,交通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31个小类,公共设施分为58个小类,园林绿化类部件分为10个小类等。完成了城市部件的分类之后,还要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城市部件的标识码具有唯一性。城市部件的标识码由部件代码和顺序代码组成,其中部件代码为10位数字,顺序代码为6位数字,所以部件标识码一共由16位数字组成。其中10位部件标识码又分为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和小类编码。

2.2数字化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

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城市单元网格的管理现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面积等,要遵循方便管理、相对稳定原则以及无缝拼接原则等来进行划分。划分好单元网格之后,同样也要进行单元网格编码,单元网格的编码同样也要遵循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标识码的原则。单元网格标识码一共由15位数字组成,分别为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代码,一共为6位数字;街道代码或者镇乡代码,一共为3位数字;社区代码或者村代码,为3位;最后是单元网格的顺序代码,一共有3位数字,这样数字最终组成了单元网格编码,并且能够确保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编码。

2.3城市地理编码

城市地理编码就是根据面、线和点等来对城市的地理实体进行标示,通过地理编码,就可以对地理空间进行大致定位,在空间位置上显示出城市中不同数据资源的地理信息,可以实现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读取,在不同空间位置内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相关整合和优化,最终实现整合优化城市资源的目标。在城市地理编码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地理编码技术来对城市的部件进行分类,并实现分项管理,确保对城市的精确管理,改变以往管理过程中的盲目管理现状,将以往传统的城市人工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要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普查。在城市数据普查过程中,需要对部件的属性信息、部件的空间位置以及部件的照片拍摄等进行普查。其中,城市的部件基本属性主要分为附加属性和基本属性这两个方面,基本属性包括城市部件所在的单元网格、专业部门、部件的名称、部件的标识码、部件的使用状态、部件数据的来源以及城市部件的初始日期和变更日期等。在普查过程中需要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普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普查。城市部件的附加属性是指专业需要增加的属性或者根据行业的特点特征增加的附加属性。例如,对于井盖这一城市部件来说,井盖材料就是附加属性。在对城市部件进行普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界定部件普查的范围。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说,在普查过程中主要普查的内容为城市道路,包括部分居民区的地上设施和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地上设施等。完成城市部件的普查之后,就要开始数据建库,采用没有压缩的E00格式对调查之后的部件属性数据信息以及图形数据信息等进行逐一核实,核实后将其输入到部分数据库中,最终完成整个数据部件库。在输入城市部件的属性时,应该将城市部件的采集数据、地质普查数据以及单元网格划分数据等按照部件数据属性信息表的格式录入到数据库中,以完成建库。

3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城市管理的流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因此,一定要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工作,以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钱娅林 单位:秦皇岛市测绘大队

参考文献

[1]张燕.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方法探讨[J].城市勘测,2015,35(6):24-27.

篇5

关键词:冶金企业,铁路运输,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

 

0.引言

钢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冶金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各企业大显神通弥补不足,提高效益。其中冶金企业现行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为了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在对目前铁路运输管理系统运作模式、职能划分以及基层作业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将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快捷的信息,生产作业更加流畅。

1.系统总体构成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能及时、准确地为各运输调度指挥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管理手段及平台。该系统由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网、运输部中心网及车站设备构成。

2.职能管理部门的系统划分

针对宣化钢铁公司具体情况,运输部中心主要负责协调各作业区之间的运输调度和管理,并协同路局准确统计路局车辆在工厂作业区、成品作业区、西车务作业区以及炼铁作业区发生的交接、调入、待卸、卸车、空停待装、装车、交出等八个主要业务活动和解冻、维修两个辅助业务活动的滞留时间及业务活动的时间间隔;准确统计路局车、自备车装/卸运量、停时以及班组运量、停时、运送时间;实现在厂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各作业区路局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站场股道占用情况,当日内到达、发出车数、车种、品名、收货单位、发货单位的查询;通过网络查询车辆挂钩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股道详细信息及车辆详细信息;还可通过调度监督系统掌握厂内铁路全线列车的运行情况。论文参考网。

生产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下达月、周、日的运输计划,实现运输的应急管理,协调运输调度指挥,实时掌握厂内车的位置和状态,查询和统计各种运输调度信息。

车站设备主要完成各种作业基础信息的录入,调度计划的输入、发送,调度监督、微机联锁、机车信号信息的采集等功能。论文参考网。

3.系统功能简介

3.1货车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技术,以车站为基础信息源点,收集、处理和交换车流信息,由计算机网络向各级车号、调度提供日常计划和调度指挥所需的各种货车资料。一方面提高各岗位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运输组织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车流和货流,组织有计划装车、卸车和排空车,从而保证均衡运输和良性循环,提高运输生产的能力和效益。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整个运输系统中的机车、车辆、原料和产品的位置及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同时自动生成各级查询和统计报表,为各级调度人员和运输部领导进行生产指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3.2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调度管理信息子系统是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厂内铁路运输自动化指挥、集中管理、集中监视、集中控制的必不可少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可直接指挥行车,实时掌握列车运行状况、信号设备显示状态,完成运输计划的编制、调整及调度命令的生成和下达等功能,并进行信息汇总、处理;可对列车的运行进行实时监视并具有历史查询功能;还可为调度指挥管理人员提供管辖范围内信号设备状态及列车运行状况。

3.3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

一般情况下,调度作业指令的传输是通过调度手写调度计划,再用人工的方式将调车计划单交给调车人员和机车上的司机。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机车的作业范围、导致了机车作业的不连续性,降低了机车的作业效率,给生产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变。为此我们可以安装使用调车计划无线传输系统,即在各站设立调度命令无线传送控制中心,并在每台机车上加装机车信息台,地面控制中心接收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调度作业指令,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机车信息台上,机车信息台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调度作业计划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作为机车作业的依据,同时机车信息台还将机车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和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机车的作业效率。

该系统由中心局域网和基层网两层网络组成。其中基层网由微机监测系统构成,是面向用户的开放性设计的系统,使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加方便、简捷。

3.4智能计算机联锁系统

我们现在正在使用智能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它是模块化系统,采用了双机热备的冗余结构以保证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践证明该设备安全、可靠、实用。该系统具备有进路的选排、锁闭、解锁以及信号操作、道岔操作、特殊操作等联锁功能。操作和显示均通过电气联锁上位机实现,同时可根据需要,给车站值班员配置若干台监视器,以达到安全行车的重要目的。

4.结束语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完全实现了运输管理的自动化。论文参考网。如果完全投入使用,将会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对于我公司的铁路运输管理将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们虽然只使用了部分的无线传送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但是运输效率却取得了质的飞跃。相信未来,我们的无线平调系统将更加完善,铁路物流将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平调无线调车系统.

[2]微机联锁系统技术.

[3]网络系统的集成管理.概念、体系及其应用.

篇6

【关键词】PLc技术;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变频技术;托普农业物联网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滴灌技术应用的深入,滴灌施肥智能控制技术在节水、节肥、省工、增效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成为未来优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精密施肥装置主要依赖进口、自动化施肥装置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的现状,本文进行了自动化施肥系统的设计开发,将PLC技术引入到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中…。

2. 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灌溉施肥系统以滴灌形式来进行全自动恒量滴灌施肥,根据用户设定的营养液浓度EC值和pH值,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以及肥,适时调整水肥比例、供给量以及供给时间。本系统要求根据设定的EC值和pH值来进行恒量定比滴灌施肥。注肥比例由肥液、酸(碱)液以及灌溉水按照设定值进行在线闭环调控实现,Ec值和pH值作为反馈信号控制注肥泵和注酸泵的运转速度来控制肥液和酸液的输入。其控制参数的精度要求Ec值为±O,15ms/cm,pH值为±0.15,稳定时间在3 min以内,系统超调小于20%,能以分钟为单位实现按时灌溉施肥。

图1图1自动化灌溉施肥控制系统

2.2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

(1)系统由电气控制、主水管路、传感器和注肥管路4部分构成。主水管路由过滤器、压力表、流量表以及阀门组成,用来获得系统所需压力和流量,保护滴灌水源和灌水器。注肥管路选用机械隔膜泵来作肥料注入设备,并配置压力表和流量计。电导率(Ec)传感器和酸碱度(pH)传感器的测量管路用细管从主水管道中旁路引出,引出点设在过滤器前。电气控制由控制器和传动机构组成,控制器选择PLC,传动机构选用交流变频调速驱动方式,实现系统预定的灌溉施肥目标∽。5J。自动化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图2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考虑系统所需L/O点数,输出控制3个电磁阀和3个控制电机的中间继电器以及两个变频器使能信号控制用的中间继电器,选取具有40个L/O点(24/16)的Fx2N-16MR一00l作为控制器。采用三菱F940GOT-LwD-C触摸屏,通过cOMO RS 422串口与PLC进行通信。系统中流量、电导率和pH值传感器,它们的信都是模拟量,须进行模数转换才能使PLC接收。系统所用的模拟输入输出单元为FX2N一5A。变频凋速器选用台达公司的VFD007M46A,460V/0.75KW型交流马达驱动器,设定4~20mA电流信号控制方式。肥料和酸液注入泵选择上海欣泉公司DBY-10型电动隔膜泵,流量范围0.5m3/h,吸程3m,扬程30m,电机功率1 450r/mi栅.55KW。EC和pH传感器选择浙江托普仪器的TZS-ZC-I型电导仪和PH2202 PH仪'6。

图3比例灌溉注肥程序流程图

3. 系统软件设计

(1)系统程序的编制包括PLc程序设计和可编程显示器程序设计。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2)比例灌溉施肥程序是系统控制器的实现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营养液的表征参数电导率(Ec值)的控制,采用开环阶跃响应环节来检测肥液的静态增益K,将K作为智能PID控制器的自适应因子。针对pH控制中酸液浓度配制可保持恒定,本文设计开环阶跃控制先行的PID控制器,其中的自辨识结构判断注酸管道是否充满管道、配合开环控制时间,通过对

检测值PV与初始值PV(0)的差E来控制开关Sw,从而完成进行PID控制和阶跃控制两个控制模式的切换¨J。

(3)触摸屏编辑软件SwOPC-FxDU/wIN-CL提供了多种控制器件、图形控件及功能组件可实现显示与控制功能,画面由参数设置界面、操作控制界面和生产管理界面等组成,对PLC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显示、存储和处理。三菱Fx2N-16MR-OOl型PLC可在其编程软件SwOPC-FxGP/wIN~C的运行环境中用梯形图或语句表编程。

图4肥水EC/PH值的响应曲线

4. 系统的安装与性能测试

(1)完成了系统设备的设计选型后,需进行系统的机械总装和电器的安装与调试,可采用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物理结构独立的设计方法同时进行。系统装配调试好后,本文进行了营养液Ec值和pH值的控制性能测试,如图4所示。

(2)结果表明,EC值的稳定时间在3min之内,精度达到0.15ms/cm,起调量小于20%,PH值的稳定时间3分钟左右,精度在0.15PH,起调量小于20%,基本满足要求(滴头水流的EC/PH值采样见表1)。

5. 结论

本文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了泵人式注肥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选型,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性能测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将PLC技术引入到灌溉施肥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硬软件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富先,吕新,潘冬梅.棉花膜下滴灌比例混合变量施肥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节水灌溉,2007(2):22~24.

篇7

1 调研阶段

1.1 高校档案数字化外包前,要明确档案数字化的形式、经费、范围

1.1.1 数字化形式。档案数字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档案馆组织人员对档案进行数字化,一种是外包。前者涉及的档案数量不多,或自身数字化力量强大,不需要外包。后者主要是档案数字化的数量较多,难度较大,自身力量不足等。如果外包,就牵涉到经费、招标、与外包单位的对接等一系列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1.1.2 数字化经费。在高校档案数字化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根据学校下达的经费来选择档案数字化的形式和范围。选择档案数字化外包,要充分考虑是否包括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和数字化经费等,其中,档案管理软件是沿用原来的还是重新购置(或自行开发),设备是否购扫描仪、电脑等,都需要事先明确。

1.1.3 数字化范围。在高校馆(室)藏档案中,哪些类别的档案要数字化?哪些保管期限的档案要数字化?这些都要在档案数字化外包前确定。一般情况下,具有长期(或30年)及其以上保管期限的档案要进行数字化。但要根据高校档案的保存和利用等实际情况而定,如有些高校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所有档案都可以进行数字化。有些高校受经费限制只能将利用率高且具有长期(或30年)及其以上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1.2 确定外包要对档案数字化公司进行资质、业绩等方面调研

1.2.1 资质调研。档案数字化公司的资质调研要考察其是否具备“四个专业化”,第一,是否具有专业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团队;第二,是否具有专业的文档、图纸、书刊扫描设备;第三,是否具有专业的数字化加工业务管理系统;第四,是否具有专业的质量标准、现场管理、安全保密等项目管理体系。

1.2.2 业绩调研。重点考察档案数字化公司是否具有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经验和业绩。由于高校档案的类别较多,各个类别的档案数字化都能满足标的要求并不是每个档案数字化公司都能做到的。业绩的要求就成为调研考察的重要内容,缺少高校档案数字化业绩会影响高校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

1.3 调研的方式

1.3.1 实地调研。高校档案馆应会同校内相关部门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考察的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高校,主要考察数字化公司对项目的执行力;二是已经完成档案数字化的高校,主要考察档案数字化中标单位、档案数字化质量和运行状态等,以此来提高招标阶段的判断能力。

1.3.2 通讯调研。除了实地调研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函、QQ等通讯形式进行调研。一是通过上述途径调研有哪些档案数字化公司;二是对一些有影响、实力较强的档案数字化公司的业绩进行调研。通讯调研的好处是调研成本低,调研的范围大,选择的调研路径宽,但缺少感性认识,直观感不强。

2 招标阶段

2.1 选择招标方式

2.1.1 公开招标。在高校校园网、校报或其他媒体上刊登档案数字化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档案数字化公司投标。这种竞争性招标,能够吸引众多档案数字化公司参加竞争,高校从中择优选择中标单位的余地比较大。缺点是由于高校校园网、校报的覆盖面不大,会出现流标,即投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过少导致无法开标。

2.1.2 邀请招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高校选择一定数量的档案数字化公司,向其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档案数字化公司参加有限竞争投标,高校对其进行资格预审后再从中比质比价选定中标者。这种招标形式的特点是参与投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数量有限,但能够保证档案数字化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2.1.3 谈判招标。高校物色一至多家档案数字化公司来直接协商谈判的这种非公开、非竞争性招标或称指定性招标方式,适用于档案数字化数量不大、工期较紧、专业性强的档案数字化工程。其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容易达成协议,迅速展开档案数字化工作;缺点是无法获得有竞争力的报价。

2.2 确定招标范围

2.2.1 整体招标。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系统工程,购买硬件(电脑、服务器)、档案扫描加工、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档案网站等都属于档案数字化建设范围。整体招标即对上述所有项目或几个项目进行组合招标,这能解决档案数字化公司与软件供应商就数据挂接和利用等相互“扯皮”的现象。

2.2.2 单体招标。对硬件齐全、软件功能强大的高校,不必整体招标,只要对硬件(电脑、服务器)、扫描加工、管理软件、网站等进行分段招标,其中的档案扫描加工必须进行单独招标。

2.3 起草招标文件

2.3.1 招标内容及要求。要明确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及工作量,对提供档案管理软件、硬件(电脑、服务器)、档案扫描加工、目录数据录入、数据挂接、数据刻录光盘等招标的范围要界定清晰;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图像扫描、分类、检索的要求均需符合《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等相关要求;对档案管理软件的招标要求要达到与OA系统无缝衔接的接口功能等。

2.3.2 提供资质材料。资质材料主要包括投标人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投标人承接的地、市级国家档案馆、高校以及大型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单份合同原件等。

2.3.3 投标报价。报价应为完成招标项目范围内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全部费用。属于整体招标的要注明总投标价、分块投标价和免费项目。在扫描加工方面,不同型号的纸张、照片、图纸、报纸的价格是否有区别?实物与录像带、录音带的数字化如何报价?数据录入、挂接、刻录光盘是否包含在报价范围内?等等。

2.3.4 工期要求与付款方式。档案数字化招标范围内的各项内容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的工作日内要注明是否包含节假日在内。付款的阶段、比例、保证金都要在合同中明确。

2.4 评标与定标

2.4.1 组成评标小组。高校招标办要组织审计、档案馆、现代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评标小组进行评标,也可以通过地方招标办抽调其他单位的档案数字化专家参加评标,同时邀请高校纪委派人现场监督。

2.4.2 确定评分办法。档案数字化评分办法应包括评分内容、指标、得分标准等项目。评标时,评标小组有权要求投标人对其投标文件进行书面澄清、说明,投标人应派授权代表按通知的时间、地点接受询标。

2.4.3 签订合同。高校要与中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商定合同争议的解决措施、标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合同签订前,双方需共同审阅,仔细研读每一个条款,必要时请律师把关。

3 过程管理阶段

3.1 做好后勤保障

3.1.1 提供数字化加工现场。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场所,配置相应的桌、椅,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场所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的要求。

3.1.2 保证网络畅通。对分内外网的高校,要给数字化公司临时提供独立的网络用户名,供其在数字化期间正常使用网络。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取消。

3.2 组织数字化公司进场

3.2.1 加强人员培训。高校要对中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高校档案的分类体系,了解高校档案的特点,适应高校档案数字化加工需要。

3.2.2 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列入合同条款,其内容要求数字化公司人员不论何时何地要保证对高校实体档案及其信息保守机密。未经高校同意,不得以泄露、告知、公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向对第三方泄露档案信息或带出工作场所。任何一方违约,另一方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办理档案进出库房手续

3.3.1 核对档案进出库房数量。高校档案归档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卷归档,二是以件归档。无论哪一种形式,档案进出库房时都要认真核对数量,对重要档案不仅要核对卷数和件数,还要核对页数。

3.3.2 填写档案进出库房单。档案出库房前和档案进库房前都要填写进出库房单,其内容包括进出库房时间、档案类别、保管期限、数量以及双方责任人等。需要注意的是,出库房单与进库房单要保持内容的一致性。

3.3.3 档案归位。对完成扫描加工任务的档案要按照原来的存放位置及时归位保管,防止错乱,影响实体档案的统计和利用。归位时间要计划好,原则上按全宗、类别、年代、保管期限等结合起来考虑。

3.4 加强数字化过程监督指导

3.4.1 安排专人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安排专人负责答疑和协调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安排人员管理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二是安排人员分段负责管理,即在不同全宗或不同类别安排不同的人员专门负责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通过档案工作人员常态性检查、指导,保证档案数字化项目的有序进行。

3.4.2 制定合理的数字化业务流程。与数字化公司共同商定档案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使提卷、登记、检查档案、拆卷、组卷、整理、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扫描数据质检、修改、二次质检、著录标引、打印目录、装订(装盒)、还归、登记、归档、备份、抽检等各个业务流程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设计缜密。[1]

3.4.3 落实合同中的奖惩制度。按照合同的要求检查档案数字化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减少后续验收的工作量。对于合同中的漏项部分,要与数字化公司协商解决。对于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合同进行奖惩,通过奖惩建立起数字化公司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关。

4 验收阶段

4.1 确定验收人员

4.1.1 验收人员组成。档案数字化项目验收人员的组成应包括三方,一方是专家,聘请地方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有关档案数字化方面专家;一方是高校相关部门人员;一方是数字化公司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

4.1.2 验收依据。三方人员根据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法规、标准和双方合同的约定,进行最终验收工作,以保证验收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4.2 确定验收方式

4.2.1 全检。对照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的约定,对所有数字化的档案进行质量检查。这项工作的好处是能够确保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整体质量达标,使“质量控制深入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2]但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人手不够,事实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4.2.2 抽检。选取不同全宗、年代、类别、保管期限、载体的档案样本进行抽检。验收小组对档案数字化成品数据进行一定的百分比抽查验收,抽验时主要对图像数据的亮度、歪斜、错页、重页等质量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图像合格率、影像(索引)数据匹配准确率、索引数据录入合格率等达到一定的比例。

4.3 确定验收内容

4.3.1 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对照合同要求逐项验收,检查档案数字化加工规范、标的技术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指标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对于未达标项目应予重新处理,直至达标为止。

4.3.2 软件的运行情况。对于档案数字化整体招标的高校不仅要验收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的质量,还要验收软件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软件是否具备与OA系统无缝衔接的接口功能,软件对多格式数据的容载能力,软件提供的数据转换功能可支持多种数据库,等等。

4.3.3 硬件的满足情况。硬件主要考虑服务器的配置情况,其技术指标验收的对象为品牌、CPU、内存、磁盘容量、网络及存储接口、操作系统和C语言开发包等项目。服务器的配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留足够的存储空间和满足后续指标升级需求。

篇8

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的必要性

项目档案的积累、管理以及后期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内容,项目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保护档案本身、保障项目档案提供利用、提高项目档案利用效率和提升项目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项目档案数字化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日益规范,出台了众多管理制度,文件中在项目管理过程和验收环节对项目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宏观的要求,但在项目档案数字化方面却没有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

2015年12月,国防科工局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文《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科工办[2015]931号),原科工办[2007]744号文作废。其中第十七条要求建设g位应接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项目纸质文件材料进行数字化转换,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地质勘测文件、质量评定(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等。但相对要求比较宽泛,只列了大类,没有明确数字化的范围,对项目文件数字化的归档格式、像素大小、载体形式等参数也未进行详细要求。

(二)项目档案涉及单位及形式多样,格式不统一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会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商、监理单位等不同的单位,而建设单位内部会涉及各部门档案的形式有文件、图样、照片、录像片、光盘等各种形式,档案存在形成单位多,形式多样且格式均未统一。导致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项目档案数字化的制约手段缺失

在项目档案形成、管理和归档过程中,建设单位一般采用签订合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提供纸质文件,但对纸质文件的数字化、电子化的要求却提的不多,不全。比如土建工程参加单位鲜有电子文件光盘移交给建设单位归档,设备仪器供应商或非标设备研制单位对于设备的使用说明、研制总结、验收大纲、培训教材、测试记录、源代码等内容电子版文件提供的不全,这说明建设单位缺乏对参建单位提供资料的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合同制约措施,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

三、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的思考

(一)制度要求明确,职责落实到位

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数字化相应的标准、规章和技术规范,明确要求项目档案数字化范围,应当归档其数字化版本,并对各类数字化档案的归档格式、像素大小、载体形式等参数进行详细明确。其次,从建设单位层面,应当把对项目档案的要求、措施纳入到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项目制定项目档案工作方案,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的具体要求。

(二)经费预算与合同制约相结合,实现项目档案数字化统筹管理

对于本单位自身形成的文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本项目档案工作方案,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归档。对于其他单位形成的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各阶段明确相应的预算需求,并在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备供应商及非标设备研制单位的合同中明确在支付合同款前,应审查参建单位的项目文件材料数字化情况以及电子文件光盘移交情况,是否按合同(协议)条款履行职责,对未按合同(协议)要求的建设单位可暂停或不予支付合同款。

(三)根据利用原则,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范围

笔者认为项目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制定项目竣工文件数字化的筛选原则和范围,数字化成果的接收标准和方法,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的明确要求,各司其职,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完成规定范围内的项目文件的数字化工作。

在目前国家、上级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进行项目档案数字化处理前的鉴定工作,明确项目档案数字化的范围,此工作要遵循以需求导向,以便于利用查考为目的。

根据项目档案形成的不同阶段和内容,对于由建设单位收集、归档的各A段文件,如项目的立项批复,各类合同,项目“三同时”文件,审计、档案、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时经常会使用到这些文件,这些文件可由建设单位自行数字化或由专业档案数字化公司按合同要求完成数字化工作。

基建文件中应该明确竣工图必须进行数字化。竣工图数字化是档案利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对竣工图开展数字化,一方面能更有效的保护档案,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提供利用服务。

非标设备的电子文件形成于非标设备研制的全过程,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录。为保证及时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及生产过程中的维修利用,明确设备仪器,尤其是非标设备的各类文档及设备图纸的电子版文件要严格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要求与纸质文件同时移交。

四、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