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指标体系
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类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预防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财务风险越大。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笔者认为,仅有这些分析指标是不够的,必须增加财务指标,完善现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切实规避财务风险。
一、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于揭示企业财务风险,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是运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指标,是从静态角度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如果这时流动资产的质量很差,就会高估企业的流动资产,即使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很高,仍不能保障企业偿还到期债务。二是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会高估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不便于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三是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来自于会计报表,而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在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会使得企业的资产被高估,造成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经营比率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二是企业在使用有关会计方法调节利润的时候,会使企业的利润虚增,造成利息赚取倍数指标也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见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和作出评价的,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这类指标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对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第一,为了克服上述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不足,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使用以下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到期债务之比,其中本年到期债务是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这两种债务不能展期,除此以外的其他流动债务均可还旧借新。因为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保证偿还到期债务,所以现金债务比率指标应大于1.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运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从动态角度反映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年末流动负债和年初流动负债两者差额之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其流动负债的偿还,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负债的实际能力,故使用该指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现金支付保障率。现金支付保障率是指本期可动用的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之比。它从动态角度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发展变化,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的现金资源越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越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支付能力正常、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周转率指标。一是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即∑(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二是将“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即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这种改进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均衡情况、进度情况;二是便于随时分析和评价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动情况,而不必等到会计期末进行;三是可以避免由于销售的季节性或由于选择的会计期间与营业周期不一致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不能如实反映款项及存货的实际情况;四是这两个指标与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进行日常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一致,资料极易取得,而且几乎无需花费额外的代价。
第二,为了克服上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不足,便于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作出客观分析,应对原指标作如下改进: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指经营现金流量与负债之比。它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也是一种保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因为通常不要求以经营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在全部债务均能展期的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与利息相等。该比率反映了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决定了最大的借款能力。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越高,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利息支付能力、借款能力越强,企业财务风险越小。
现金偿还比率。现金偿还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应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这一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利息现金保障倍数。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债务利息之比。该比率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这个比值一般应大于1,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越拥有足够的现金能力用于偿付利息,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第三,为了克服前述盈利能力指标的不足,便于对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建议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作如下改进:销售现金率。销售现金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它表明实现一元销售所取得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而言,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关键词:财务分析;不确定性;盈余操纵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应计制会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权责发生制会计亦称应计制会计,它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的设计目的是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它是延续几百年的传统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基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和配比原则都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之所以会有局限性,是由于应计制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必须处理许多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的事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虽然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会计利润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有着它的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我国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的,由于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当然就会影响会计准则的中立性,致使其出现一定的偏向;会计准则定义或释义可能出现不准确性,例如在会计准则中广泛使用“有可能”、“极少可能”,由于该事件出现的判断具有主观性,就会出现会计处理方法的诸多选择,必然会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仅重视谨慎性原则,那企业可能仅会强调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确认利得,而当这种利得有较大可能实现时,就违背充分披露的可靠性原则。
(二)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制定由于企业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的完备无缺,常留有余地,这样就会给企业会计处理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低值易耗品摊销期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提取、存货的计价及递延资产的摊销等都存在可选择性。如,固定资产折旧就有三种方法或可供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可以挑选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两家规模相当的企业,假设在同一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大致相同,但由于原材料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等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不同,那这两家企业的利润很可能相差很大。因此,不能仅依据企业的利润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模糊性。企业的经济业务与会计业务非同步性伴随着企业实物流与资金流的非同步性,会计计量的模糊性表现为“估计”,从而会使得会计确认和计量不精确。例如,资产的确认中,商誉这种无形资产就很模糊;固定资产核算,其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残值及折旧方法的选择也是一种估算;存货由于销售不佳成为超储积压物资,却没有列入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期的估计等都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要依靠专业会计人员估计和判断,这给操纵企业财务数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四)不确定性事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企业不确定性事项范围也越来越大,如利率变动、物价变动引起企业资产变动;外币业务汇率、汇兑期限变动引起企业资产变动;不确定资产如商誉、风险性股票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期前作债权投资处理,转换为股票后作为股权投资处理、金融衍生工具等都会引起企业资产发生较大变化。由于上述不确定性事项的发生,都会令会计数据难以精确计量,而这些难以确定的事项,我国通常采用不在报表中确认或表外披露的方法,即使不确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也不会在报表中列示。
应计制会计计量中存在的这些会计估计和主观判断以及不确定性事项等因素使我们对同一个会计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会计结论。因此,应计制下的会计信息尽管表现出的都是精确的会计数据,但它反映的却只是相对的真实,其本质是模糊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应计制会计的盈余操纵
1999年财政部对全国110家酿酒企业会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02家酿酒企业的收入、费用不实,虚假利润共计13.88亿元,在这一统计数字中,企业操纵盈余的比重达到93%。应计制会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存在估计与判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企业对相同会计处理会得出不同的会计结论。很多企业为促进其价值最大化,利用应计制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局限性,内外串通一气,共同作弊,达到对公司会计盈余的操纵。
(一)收入确认操纵。具体表现在一些公司违反收入确认原则,故意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采取利用假合同虚报收入或隐瞒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操纵收入。有些企业在销售完成之前就确认为企业收入,如1997年国嘉实业将尚在开发的软件产品计入销售收入,导致当年虚增收入金额达到9,600万元,从根本上改变了该企业的经营成果,这一实例明显违反了收入确认原则,属于提前确认收入。有些企业则把以前的收入递延到本期确认,使报表使用者仍然认为该企业处于经营良好状态,如微软公司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这就使投资者会陷入潜在的危险。2001年网易虚报合同,虚报合同的目的很明显,即为了实现虚增收入使财务报表更好看。以上通过收入确认的操纵,来达到对公司会计盈余的操纵。
(二)费用确认操纵。一些企业通过随意确认费用,将费用作为企业利润的一个“调节器”,具体表现在利息费用资本化来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研究开发费用的调节和控制,由于科研开发费不确定性很大,故一些企业直接将该部分研发费全部列入当期费用,由于费用增加,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递延当期费用,有的企业将大额广告费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来摊销,同样可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
(三)收益确认操纵。一些企业在利润较高的年度多估计一些费用、损失,如贷款损失、保修费用、退货损失;在利润较低时,再通过释放以前的这些损失来增加本期盈余,从而给人以业绩平稳的一种假象。
(四)重要性原则的操纵。会计学中的重要性原则通常用于区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资本支出应确认为资产,收益支出应确认为当期费用。但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可以作为每一个项目重要不重要的划分标准,这就成为一些企业操纵盈余的最好借口。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颜剩勇,刘庆华.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指标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5.
[2]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7.
关键词:企业价值;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局限性
在证券市场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企业本身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这就涉及到企业价值的分析。作为普通投资者,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如果仅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价值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本文就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局限性展开讨论。
1.企业价值的理解
企业价值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有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及市场价值等。取得价值是指企业在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表现为报表上的账面价值;经济价值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市场价值是指企业产权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作为普通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是为了获得公司的资产,而是为了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回报,包括企业股息及股票差价。因此,我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价值,并通过与市场价值对比之后做出决策。
企业价值关键在于经济价值,在于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盈利越多,企业价值越高,但是在盈利的同时,如果面临的风险过大,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与面临的风险水平是企业价值分析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
2.财务报表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2.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现实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财务报表通常反映现实的盈利能力,用如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反映,而潜在的盈利能力却反映的很少。潜在的盈利能力主要指行业的市场潜力,技术领先优势,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等,这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充分体现出来。
2.2财务报表不披露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现行的会计收益概念以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基础定义的,只能确认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其采用的是实现原则,对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予反映。但从企业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或许就是其未来的潜在盈利或者风险所在,是对未来进行判断的重要信息。
2.3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使盈利结果呈多样性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等,还有在会计估计方面主观性较强,如坏账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在选择不同的政策与方法或改变会计估计时造成盈利结果呈多样性。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企业会主动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核算方法,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超过预期,也有可能为考虑以后业绩波动而有所保留。
2.4会计造假的存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会计造假都在利润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虚增收入,将预收账款作为收入,在会计决算后冲回,或者虚列应收账款等手段致使账面利润增加,但它实际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差,这些虚构的数字严重干扰分析者的判断,根据这样的报表进行分析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3.财务报表在企业风险水平分析的局限性
3.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大环境、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政府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等;市场风险是指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法律风险则是指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内部风险则包括企业战略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财务报表侧重于反映财务风险,至于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战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却不能涵盖,但是这些风险有时会比财务风险要重要得多。
3.2财务风险披露存在缺陷
3.2.1财务风险披露不全面
财务报表侧重披露财务风险,但也并非都能全部涵盖。一般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而信用风险与投资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却很难反映。
3.2.2财务风险指标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但这些指标本身存在缺陷,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不具有变现能力,即使流动比率很高也不一定代表具有很高的偿债能力,还有速动资产,虽然不包括存货,但是包含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
4.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作用的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多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来判断企业情况的好坏,然而企业价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一两个指标能正确评价,甚至非一两张报表能够充分表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作用。
4.1提高分析者的素养
财务报表虽然存在局限性,却是我们分析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分析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将会计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不但能读报表,更能够辩证的分析报表。除此之外,还要求分析者具备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悉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仅仅依赖报表分析很可能会一叶障目。
4.2 重视企业背景分析
价值分析不应该被财务报表数字束缚,应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入手。如果缺少对企业的背景的了解,分析者很难能够透彻理解财务数据。总体来说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有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如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技术特征等;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企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还是衰退期等;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企业是成本优势策略、技术优势策略、差别化竞争策略等,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财务报表。
4.3重视现金流量分析
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不但要有足够多的利润,而且还有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现金流量比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在企业价值分析过程当中,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获取现金的能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收益质量、评价投资与筹资活动等,这些信息实实在在体现了企业的质量。
4.4重视非财务资源分析
企业除了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之外,很多优秀的资源不能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等。虽然这些资源无法在报表上反映出来,但却可能正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作为分析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非财务资源对于企业作用,将它们与报表结合分析,或许使我们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企业真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一、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财务分析
《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说明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完整。但是会计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虚报、瞒报数据,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还有一些企业财务报表往往出于获得借款、减少纳税、政治任务、股票发行和上市等目的,进行报表舞弊,即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等手法编制财务报表,操纵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很严重的社会现象。这样,财务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就缺乏必要的保证,必然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以历史成本计价,财务报表分析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计价,未能体现资产或收益的现行成本,首先,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次,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财务报表注重财务运营结果,缺乏财务运作的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财务运营的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详细说明企业进行财务运作的过程及经济效益实现过程。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它所反映的仅是即将结转到下个会计期间的责任,是一种未履行的报告,即它反映还没有使用的经济资源、还没有偿还的负债,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的管理阶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筹资成本为多少,以及资金是如何使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通过利润表我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及利润的多少,而这些收入是如何取得或由哪一家分公司取得的却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回答。
(四)财务资料的时效性影响报表的有效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总结过去;另一方面是为了预测未来,更好地对未来的企业经营进行指导与规划。其中更重要的是后一点。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未来。但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都是历史资料,如果企业仅仅根据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的时效性是很差的,就无法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
二、财务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人员不重视非财务知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会受到来自环境等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一般说,财务数据的产生会有其深层次的环境动因,而这些环境即包括自然环境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的因素,在财务分析时,要具备对相关环境认知的基础知识,并能揭示这些因素与财务指标之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财务知识的知累,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知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财务分析人员只关心财务数据,而对数据背后的生产经营情况漠不关心,缺乏对所属产业经济特征的把握,不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产业前景及其影响与竟争地位,影响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二)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财务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仅凭几个简单的指标体系来做出判断,不同情况或不同的分析目的,所用的指标也大有不同,受业务水平的限制,会影响分析者不知道用那些指标或多少指标对企业进行分析,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三、分析方法局限性
(一)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必然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包括本企业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比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近年来,更重视以竞争对手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有的企业实际多种经营,没有明确行业归属,同业对比就更困难。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以本企业历史数据作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利润高了,不一定说明已达到应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有所改进。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为比较基础,实际与预算的差异,有时是预算不合理造成的,而不一定是执行中有了什么问题。
(三)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一是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三是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
四、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
财务指标过分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企业管理者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赢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对企业未来财务价值而采取行动。
(二)财务指标无法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而是人力资本或智力资本,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增强和维持企业竞争力方面,财务资本相对而言将不如人力资本重要,分析企业的竟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时忽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将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于其不可计量性,人力资本未能向财务资本一样进入会计系统,分析时也容易忽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三)分析指标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分析指标如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的资料来源于时点状况的财务报表,造成分析指标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以偿债能力比率为例。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清偿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它们的资料来源于反映时点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即某一时点的(流动)负债与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关系。报告日时点的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粉饰效应。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等方法来粉饰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达到自己“理想”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而且在流动资产中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等,这势必造成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从而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清醒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在财务分析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净化财务报表或财务评价标准,剔除由于会计技术和舞弊等因素造成的财务数据不可靠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财务分析时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包括会计的、非会计的;表内的、表外的,使分析的结论尽可能地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财务分析结果才能帮助财务分析主体作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纯编.财务主管开门7件事[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2、李志远.财务分析禁忌7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黄国成,孙萍.财务决策――新经理人财务分析手册[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关键词: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分析的使用者主要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投资人、企业债权人、政府部门。
一、目前财务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存在,财务分析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得财务分析不能满足使用者的所有需求。具体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数据的局限性
1、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在财务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由于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及规范理解不准确、或者人为粉饰财务报表数据的情况,造成财务数据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使财务分析使用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另外,财务数据多数按照历史成本法进行核算,不能反映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等信息,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财务数据的时效性
企业财务分析所用的数据是已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数据,有一定的时滞性,不能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无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预测信息。另外,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数据时效性的高低。财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统计汇总较为及时,因而时效性较高。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人工采集数据所耗时间较长,因此时效性相对较低。
(二)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具体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虽然财务分析指标较多,可仍未能全面反映企业各方面经营状况及经济资源,比如企业竞争力状况、市场份额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等等。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但是各种分析法有其自身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比较分析法仅适用于参与比较的双方具备一定的可比性才有意义。比率分析法一般仅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历史数据,在通货膨胀和会计核算方法变更的情况下,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因素分析法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已经主观设定了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可实际情况却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四)财务分析人员能力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人员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对会计政策及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及分析能力的高低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而财务分析也受限于财务分析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
二、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方法
(一)夯实财务核算基础工作,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企业需要强化财务核算基础工作,严格遵守会计核算准则,确保财务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防止企业通过不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和操纵企业利润。另外,通过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手工核算差错,降低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的风险。
(二)利用财务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数据时效性
在财务核算工作日益繁重的今天,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财务数据披露相对滞后的缺陷。随着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财务数据处理及披露的及时性已经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而财务分析的数据实时性也成为可能。
(三)完善财务分析涵盖内容,提高财务分析可用性
除了目前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之外,企业可以从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加强对非财务数据(如市场份额、经营风险、人力资源情况等)的分析,从而扩大财务分析的广度、提高财务分析的可用性。另外,对于一些大项目,应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的事前评估、事中实时监控、事后跟踪来提高项目收益,从而扩大财务分析应用范围。
(四)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
企业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从内部来说,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使财务分析人员熟悉公司各项经营业务、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政策和财务系统应用。从外部来说,企业应重视财务分析人员的财务后续教育工作,鼓励财务分析人员参加财会专业和分析系统的外部培训,使分析人员熟练掌握最新财务政策和各种财务分析软件。另外,财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全局观,使财务分析人员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和理解问题。
总之,财务分析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法,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必要手段。只有提高财务分析的编报质量,才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亨明.财务分析应注意事项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7(23)
[2]侯志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财会通讯,2012(12)
[3]周力.浅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5)
[关键词] 财务报表 局限性 研究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会计政策的选择使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进行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2)会计估计的存在直接影响报表数据的质量。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
(3)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报表数据不真实。首先,通货膨胀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次,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利润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
2.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主要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局限性。①流动比率。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②速动比率。由于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流动比率的不足。但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坏账准备是否足额计提都直接影响速动资产,进而影响速动比率。因此,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三是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②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③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二、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措施
1.强化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2.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3.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他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思考建议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会计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虚报、瞒报数据,再加上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即使是两个同样的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
(三)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因此,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这些都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四)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
财务报表通常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
(六)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财务指标体系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
(1)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然而,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其他的操作来谋取利益。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收益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2)收益能力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可以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做出正确的交易活动。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都在面临都国际化的竞争,面临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很难定量,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同时做出定性的判断,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分析结论精确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拥有大量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流程复杂,从而导致财务数据量非常大,而仅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主表进行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在分析主表的同时,结合主表各项目的明细附表及附注进行细致分析、对比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一)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
这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根据财务报表使用人的不同,分析目的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指标,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主要由企业债权人进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流动资金尤其是自有资金状况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等,评价相应风险,以确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贷款规模及利息、授信额度等。
2.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的分析
企业的现有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会把重点放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上面。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都是重要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通常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全面分析
全面分析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以全面掌握企业整体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全面分析主要是由企业内部使用者做出的。
企业管理层负责企业的经营和战略决策,是财务报表信息最主要的内部使用者。为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需要全面、详尽地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信息,为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规划和调整目标、策略,进一步挖掘潜力,为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二)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财务分析,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财务报表,除此之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各种解释和声明、审计师意见等。相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程度、详细程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质量。
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时,应注意所搜集到材料的关联性,即要与分析的目的相一致。分析的主体不同,目的也就不同,因此需要获取信息的数量、种类及难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应把精力主要放在对企业各项现有资产组成状况、各项资产质量、现有负债结构、债权人情况等资料的收集上,重点运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自有货币资金存量等指标;如果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那么就应该将重点放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毛利率、利润率、可持续增长力等方面。
同时,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经营业务方面资料的搜集,加强对相关业务背景的了解,包括社会媒体及专家的相关评论等信息。否则,财务分析就是闭门造车,以数据论数据,往往会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三)根据分析目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关键一步。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用性。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包括获利能力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偿债能力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成长能力比率,如利润留存率等;周转能力比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由于分析目的的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比率指标。如一个潜在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时,会重点关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及持续经营等情况,因此,获利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3个方面的比例指标,会成为潜在投资者分析的重点。如果是企业的债权人,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成为了分析的重点,因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就成为分析的重点。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驱动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项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设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企业利润总额可分解为3个影响因素,即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用公式表达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润变化时可以分别算出今年利润总额的变化,以及3个影响因素与去年比较时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润增加或减少是主要由3个因素中的哪个因素引起的。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一种纵向比较,通过对一个企业某些财务数据各年度或者各期间的变化,得出该指标的变动趋势,确定引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的主要原因,确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是否有利;更能够据此判断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某企业近3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12%、54.28%、60.37%,则可能说明该企业财务状况逐年下滑,举债较多,债权人在进行贷款时,就应该慎重。
4.比较分析法
此外,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一种横向比较,就是将企业的某个财务指标,与相同行业,规模相近的企业指标以及该指标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确定企业是否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等。比较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用很广,对于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仅仅掌握单一企业自身的情况,无法衡量指标的优劣,只有将企业指标横向比较,才能评价出企业整体质量,确定是否进行投资和贷款。比如,某企业流动比率为1.6,绝对数值比较高,但该企业所处行业流动比率平均水平为1.8,则通过对比,可知该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在行业中处于落后水平。
(四)做出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成果,也是进行经营决策的直接依据。财务分析报告包括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等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化。比如,作为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分析报告,就不需要改进措施方面的内容。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应紧密结合企业具体经营业务,做到依据充分,分析详细,结论明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缺乏可比性
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数据资料的比较过程,而比较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可比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跨度和经营规模等。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在分析时又未加考虑,则会对分析的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2.缺乏可靠性
可靠的数据才能提供可靠的信息。财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仅受制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而且还受到通货膨胀、会计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通货膨胀严重、使用的会计方法不当或者过多地掺杂了各种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就必然使财务报表数据缺乏可靠性,从而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
3.存在滞后性
进行财务分析,除了评价企业以往的财务状况外,更多的是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理财活动进行指导和规划。而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大多属于企业的历史资料,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数据而不考虑企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其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分析,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因为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而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2)运用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其中,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是反应企业某一个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利润表虽然是动态报表,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事项的存在,可能导致利润表丧失部分准确性,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也会有失准确。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对各项经济、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由于各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的不同,经营规模的不同,会导致各种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有财务分析方法都属于定量分析。而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突发事件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也都属于静态分析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比如在对某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进行分析时,不但要看指标的绝对值,将其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比率进行比较,还要搜集企业历年来该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出变化趋势,这样的分析才较为全面。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财务分析中,存在很多时点指标,如货币资金存量、存货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这些指标主要取自于资产负债表中,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比如,某企业年末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年度该企业与债权人进行了债务重组协议,将大额债务转为股权,并且该笔债务重组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这说明,该企业虽然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不是由于提高主营业务收入等经营原因,而是债务重组所致。
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三)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刘芳,许德晓.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科技资讯,2007(6).
[3]赵淑芹,杨振东.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