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化学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小组 策略
一、精心组建化学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体
1、合理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理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多少、学识水平基础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我认为,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分组的人数上,一般为4~6人左右为宜,既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分配,做到人人有事干,有独立思考的内容和空间,发挥各人能力和特长,又能保证有充足时间让组员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广泛的表达个人见解,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
2、科学分组
建立合作小组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教师应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此外,除常用的异质小组外,有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同质小组和自由组合小组。
3、成员分工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化学实验的某个步骤,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A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B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C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D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主动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但是这些合作过程中的技能不要硬灌输给学生,而要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领会。比如,教师在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后,可以找出其中一到两组讨论中的闪光点,介绍给全班。“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讨论时有一个闪光点,他们有一个同学作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就避免了大家七嘴八舌,提高了谈论的效率。这样每次都有一个主讲的同学,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效率。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也希望各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介绍,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能很快又自然的接受。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各抒己见,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延伸讨论的话题,由固执己见到善于倾听,掌握了讨论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小组一、精心组建化学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体
1、合理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理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多少、学识水平基础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我认为,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分组的人数上,一般为4~6人左右为宜,既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分配,做到人人有事干,有独立思考的内容和空间,发挥各人能力和特长,又能保证有充足时间让组员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广泛的表达个人见解,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
2、科学分组
建立合作小组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教师应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此外,除常用的异质小组外,有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同质小组和自由组合小组。
3、成员分工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化学实验的某个步骤,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A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B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C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D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主动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但是这些合作过程中的技能不要硬灌输给学生,而要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领会。比如,教师在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后,可以找出其中一到两组讨论中的闪光点,介绍给全班。“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讨论时有一个闪光点,他们有一个同学作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就避免了大家七嘴八舌,提高了谈论的效率。这样每次都有一个主讲的同学,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效率。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也希望各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介绍,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能很快又自然的接受。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各抒己见,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延伸讨论的话题,由固执己见到善于倾听,掌握了讨论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启发我们:有效的诊断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应重视把诊断性评价作为一种常规教学评价的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应注意了解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按时做好信息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建议;应运用评价的结果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而非分等级、排名次。化学新课程评价的特点: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性评价概述
新课程理念的中心任务是以人文与发展的观念解决人类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即需要我们认识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材施教。随着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断地发展与深入人心,课程评价与教学过程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评价能够提供出有力的可靠权威信息,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意在促进教育的发展。评价是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依托的,只有尊重人、重视人、发掘人的全面发展,才是适应新课改下的真正发展性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而《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评价宗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评价体系相当于一根指挥棒,所有的教学方案都要为这个评价标准来服务。所以,要想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构建起适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不仅着眼于学生在过去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更注重分析学生的动态发展,体现出现代教育中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构造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转化评价的功能
一般来说,评价体系有这样几个功能。首先是选拔性质,要在体系中将所有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利用这个次序来进行等级划分和优胜劣汰。应试教育中的绝大部分升学考试都属于这个性质。这样仅仅满足了考试的需求,却造成学生发展上的失衡。另一个是教育性评价,主要目的是考察某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要明确评价的功能性质,就如何能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认真探究。
2.注重过程评价
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其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动态的提升,所以某一次的考核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老师与家长都特别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有必要对此现象做些改进。学生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评价体系也必须是适应学生发展的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重点正是在于“发展”两个字。要将评价指标尽可能多地放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弱化期末考试的参考值。
3.重视评价之后的反馈
W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学生的成长动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完成了学生的评价之后不是任务的结束,而是工作的开始。要根据评价报告好的方面对学生提出及时的肯定,对不足之处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完成评价之后仍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在观察中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让学生在与评价体系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构建化学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践
1.评价的主体需要是多元化的、全面的、客观的
要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就要扩充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结组完成的,所以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同组成员的评价意见。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上被检阅,在实践报告中获取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评价。还要积极构建家校联系机制,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切实了解到学生的成长动态。这样同学之间的评价,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以及社会上的评价共同构成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参考意见,使得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能被掌握,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2.多方位地考察学生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动手能力也是考验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我们可以在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进行一个指标化考核,并将其纳入到评价内容中。此外,化学学习小组中常常有责任性很强的学生,他们负责整个学习小组的分工安排和相关操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评价体系中也要把学生的组织能力作为一个评价指标。试卷上仅仅是反馈了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有很多如学生素质是试卷难以考查得到的,所以化学教学要多利用实验内容和探究性学内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3.评价的方式更需要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纸质试卷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每个学生建立电子的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情况做一个定期的记录,及时跟进学生的成长情况。条件不足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报告等方式完成评价的介质建设。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考试的分数,而对学习的过程关注较少。《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指出:“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化学学科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设计课堂学习档案袋、单元学习档案袋、学期终结档案袋,每一种档案袋都给出了具体的目录,如课堂学习档案袋目录包括课题与授课时间、课前预习小结、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学习成果展示、个人反思、课外自我拓展、其它等。
5.建立教师完备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行为的现实表现作考察,做出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直接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比绩效评价更大的实用性。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主要从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生满意程度分析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而发展性评价体系除了要包括以上三点以外,国外的多位学者和研究机构还曾提出了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分析和归纳它们,其中有以下的几点共性:一定要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也就是教师本人自愿参与的;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开放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美一体 初中化学;
引言
针对目前的化学教学中美育现状,许多教育研究者也进行了研究,曲艳杰副教授在《把美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一文中指出,化学中的美包括物质世界的奇异美、物质守恒的对称美、化学定律的统一美、元素规律的和谐美以及物质内部的结构美。辽宁师范大学的刘晓妮则归纳了可以应用于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构建美的教学目标,展现美的教学内容,呈现美的教学方法,展示美的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教学过程,构建美的师生关系以及创建美的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德美一体”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1 创设美的课堂环境
创设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就像住房装修一样,当你走进一套住房就能根据装修风格感受不同的心情,因此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美的课堂氛围,自然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实物和语言等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氛围,例如初中化学中经常用到的硫酸铜溶液,它那儒雅而又神秘的蓝色会让每一届初三学生都发出美的赞叹,又如
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学期中的“碳 60”的足球状的图片也让学生们惊呼大自然如此神奇能创造出如此对称美的物质,但美的课堂环境不能只是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应该是贯穿整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软”环境则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格和行为美,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和礼貌、特性、语言和交际习惯等具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和影响力几乎是被普遍认可的”,因此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的形象,以自身的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和心灵美给学生树立一个近在咫尺的榜样,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机结合创造美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时刻带着激动的心情去学习和思考,在探究中体会快乐,在质疑和思考时感到骄傲,从而实现“以美启智”。
2 充分发掘学科内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不是只有各种物质的化学式、相关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我们还应发现化学中除了实验美之外的结构美、各种化学定律的规律美和历届科学家们为此不断探究、锲而不舍的品质美;例如初中化学第四章同素异形体的知识点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但金刚石却不像黑色石墨,拥有晶莹剔透的外表和坚不可摧的硬度,正是由于金刚石的碳原子是立体网状排列,而石墨中则是层状排列,这就是大自然物质中的结构美;初中化学第二章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虽然非常简短,但它却是由三代化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推测和论证,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而出,这充分体现出了化学定律的规律美。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应以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为基准,充分发掘初中化学的各种美,使德育能和美育有机结合,以美促德。科学求真,真蕴含着美;化学的美并不仅仅只有表象的美,化学家们从各种化学变化出发,通过高度的概括,总结出物质的变化规律则更加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内在美”――化学家们的科研品质美;以化学史的教学为例:化学史中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格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极好典范。而且化学史还介绍了化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也会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静止的,结论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这对于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追踪化学发展的足迹,把握知识发展的观点,了解知识的继承性、系统性和相对性,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拓展课外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实现“德美一体”的主阵地,但绝不是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唯一形式,我们应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把育美和育德拓展到课外,因为化学课外教学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拓展教学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最终在生活中创造美,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完成德育的目标;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提出“美善统一”的学说,他认为:美就是善,美和善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注重美和善的和谐发展,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善达到和谐,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德国的著名古典美学家席勒也明确的提出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是“挽救被大机器生产所扭曲肢解的人性和片面发展的人,进而拯救整个社会”;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因此在化学拓展课中开展“化学小魔术”、“环保作品制作”、“化学手抄报评比”以及“校园环保方案设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们把平时认为是“垃圾”的物品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可以做成一些具备观赏和实用价值工艺品;寻找校园中不够环保的一些设计或装置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们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也自发的增强了。
此外还可以根据所在城市和学校的条件走出学校,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的基本生产流程,最终在体会滴滴清水来之不易的同时,自发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也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当看到污浊不堪、臭气熏天的污水在经过层层处理后成为可再次利用的中水,通过“丑”和“美”的强烈对比,感受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的去了解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在生活中自觉减少可能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并对整个家庭或社区产生影响。最终达到“以美导善”。
4结束语
初中化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研究重点放在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为将来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在化学专业知识上的“德美一体”教育模式还有待将来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也对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从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得知,由于初中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严谨、信息量较大,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初中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繁多,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化学分子式、反应式等知识性的内容的记忆没有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将化学知识有效地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2)初中化学的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被逐步地明确,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初中化学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而言,化学教师常常是担任很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化学课程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这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了比较大的制约,难以保障对初中学生开展化学的有效教学。
(3)初中化学实验的设施缺乏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初中化学理论进行巩固和补充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但是在很多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都是不够完备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试管、酒精灯等试验器具的数量都不够,导致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学生只能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了解一二,无法从动手实践中获得成长。此外,有的学校的实验设施比较老旧,给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方面带来了威胁,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初中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待加强
现如今,教育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因而对初中化学教师在工作以后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只有很少的教师参加过诸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活动,初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缺乏对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先进教学理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以往对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5)初中化学教学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保障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管理必须从化学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现阶段化学教学的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支撑,对化学教学计划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化学教学的效果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难以保障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改善初中化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是,初中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初中化学,加大对初中化学实验设施的投入。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对初中化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投入,对化学实验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同时避免开展化学实验课潜在的危险,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是,初中化学的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太理想,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对初中化学难以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初中化学的价值和作用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会采用多样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了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监督管理。
鉴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保障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开展是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强化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在增强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规范操作的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化学实验课安全意识的培养,并且学校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构建 知识网络 提高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88—01
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多而散,在结束新课后,很短时间内复习好上、下两册的知识,如何上好中考化学复习课,对我们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年年都是新课题;而中考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构建初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将有助于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
下面就构建初中化学的知识网络作简要说明。
首先,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在新课学习的章(节)复习时。如学生学习完氧气时,可引导学生从氧气的制取、性质、验证、用途来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到学生学氧化碳或其它物质时,自然就会想到从这些方面来学习、归纳总结,然后再将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对比、联系。发现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还可以将二氧化碳与其它物质的转化(性质)相联系,这就形成一个很有用的知识网络。
其次,专题复习时构建知识网络更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初中化学的知识网络,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我在复习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和专题三(物质与化学变化)时,引导学生从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化学的概念(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入手,形成了关于物质的基础知识的网络【附:中考专题复
关于物质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了然于心,更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的形成,而上述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观念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的,是深入认识物质以及形成更高层次化学学科观念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构建该知识网络,学生对初中化学涉及物质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清楚的认识,脑子不再是一团乱麻,对所学过的知识一目了然,复习事半功倍。而且复习所用课时少,效果好。
关键词:初中 化学 学生 主体性 兴趣 提升 策略 教学 经验
一、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魅力
都说“名师出高徒”,也有人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学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化学科目,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知识有较多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化学教学素质,以便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也需要教师能够采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更加渴望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幽默风趣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的协调进行。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实验前要先通气,再加热,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气。我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让学生用幽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二、 其次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而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了。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催化剂”: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学生教育,也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规划、教学步骤得到更好的实施,这在无形之间也就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激发、学习兴趣也自然会有所提升。
三、 再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主体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往往比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化学是一项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多营造一些实验情境,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模型、标本、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兴趣及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四、 另外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优化
化学知识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却在不断的更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变化。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当前学生乐意接受、愿意学习的内容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重化学知识的优化重组,将一些较为死板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容易识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如在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中排在前五位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学生不易记住,笔者将其用一句生动诙谐的话表示出来,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学生在欢笑声中记住了在地壳中排在前五位元素名称。再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表述为:嫁(钾)给(钙)那(钠)美(镁)女(铝),新(锌)贴(铁)喜(锡)签(铅)请(氢),痛(铜)贡(汞)银铂金,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跃然在纸上,记忆在脑海里,烙印在心中,终生难忘。
五、 最后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
都说学生的学习要“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指导,引导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锻炼,丰富他们的学习途径,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例如通过二氧化碳教学,联系目前乱砍滥伐的现象,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形成“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危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怎样保护森林资源,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新途径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门窗在潮湿的情况下容易生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门窗不生锈、使用时间更长?还可以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等等,促进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的提升他们的化学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少珍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广西教育, 2008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自我效能感;个性特征;评价方式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基于班杜拉的定义,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学习化学所具有的能力和水平高低的主观判断”。
普通初中化学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所以可以通过在问题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目前的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败体验、归因方式、学习的目标要求,教师的评价、学习情绪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化学新课程问题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问题解决是问题教学的关键,在问题解决中要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是什么”理解得十分清楚。
2.要把问题复杂的地方记下来或者写成某种直观图表或框架形式。
3.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并且积极地尝试运用不同的学习资源。
4.设法预先考虑解决问题的形式,尽量缩小解决问题办法的范围。
5.让学生了解,对化学知识与化学问题特征的不熟悉是解决问题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问题的解决,教师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一步帮助学习树立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成功又愉快的学习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反之,失败和痛苦的学习体验则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等环节,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学生实验成功的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提高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通过独立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觉是,老师变成学习的配角,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实验的成功主要功劳是自己的,从讲台做完实验下来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并且全班同学也都目睹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觉得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很有价值,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学生开心和满足的呢!被人认同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满足,可以达到充分的自我认可、自我肯定的效果。
二、分层次提出问题解决的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目的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部分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充分的肯定,树立化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内容,落实到具体的问题解决教学中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教学要求。
三、运用多种的评价方式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比过去更加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的方式,积极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初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得到发展。
在问题教学中,也要倡导多样性的学习评价,比如对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要特别倡导学习档案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去收集问题解决资料,自主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他们充分的学习空间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档案进行充分的肯定,评价他们的努力过程、学习态度等,而不是简单进行结论性评价。如要求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资源,总结我国酸雨的分布情况及危害的程度,这类问题必须以过程评价、档案评价为主。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地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绪障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效能感。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碰到麻烦和障碍是难免的,出现厌烦和焦虑等情绪也是正常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并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防止学生因为暂时的不顺而失去信心,对自己化学学习的效能感产生怀疑,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教师具体的做法是充分理解、真诚关心、调节气氛。如果是课堂内问题教学,教师不妨先离开话题,组织同学们看看书本或者讲个轻松的话题,调节一下疲惫的脑神经。
总的说来,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强化而得到的,初中化学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无限向往。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王云生.高中新课程教与学丛书(化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