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践研修成果8篇

时间:2023-06-16 09:28: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践研修成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践研修成果

篇1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 检修过程 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产品具有燃点低、爆炸极限低等特点,造成其易燃易爆、毒性高、腐蚀性强等危险性。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装置检修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据统计[1],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约43%都是在检修装置过程中发生的。由此,预防和控制加强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加强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对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油化工装置检修特点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内多数生产设备装置为定做型,而不是常规定型设备,并且其规格大小、种类数量不一,这就对相关检修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检修人员对不同的设备构造、特性应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具有复杂性特点,这是由于其检修工序多、工期短、工种复杂以及检修外界环境和气候等因素造成的,此外,检修人员技术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也对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具有影响。由于石油化工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毒性高、腐蚀性强等特点,造成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也存在危险性的特点。

二、石油化工装置检修潜在威胁分析[2]

1.石油化工装置停工前,装置内的压力、温度、液位以及流量等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若停工前未制定全面详细的可行性停工方案或相关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停工方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则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2.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是一个控制环节多、工种复杂、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的施工过程。进行检修前,需制定详细全面的安全施工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若各工种间工作不协调、过程控制不严格、未严格遵守安全施工规程等,则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3.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前应针对各检修施工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技能培训以及相关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若检修前安全培训力度不足,培训要点分析不明确,极易造成施工管理单位劳动组织和分工模糊以及施工单位工作不协调,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无组织性。此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也同样造成施工过程存在潜在危险性。

三、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3]

1.加强现场指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检修过程中,设立临时现场检修指挥中心,对现场检修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实现各方面信息汇总和反馈、各方面建议集中和处理等工作的高效性。指挥中心设立两级指挥部,一级指挥部由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每天施工进度汇总、现场施工困难情况汇总以及相应解决措施的制定。二级指挥部由各现场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施工工艺指导、检修过程中物料领取、票据办理等工作,同时还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2.实行区域分工管理模式。在检修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区域分工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人员按区域进行各自分工管理,主要负责各区域相关检修方案审定、证件办理、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各种HSE问题。将安全管理人员分为厂级、车间级、施工队伍级别三级管理级别,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监督管理。

3.规范各作业许可、票证的管理。检修过程中实行各项作业办理许可证管理制度,规定进行各项作业前,需向安全管理部位申请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方案进行审核,达到要求为施工人员后出具相关作业许可证。安全管理人员办理许可证时,应认真把关,确保施工条件和措施符合安全操作要求,并保证各证件的办理效率。

4.加强现场施工秩序管理工作。检修过程中,应使用较醒目的警戒线对现场进行分区隔离,将不同功能区域区分,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对施工整体熟悉。对现场中重要操作规程、劳保穿戴规范要求、各类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现场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情况制作成看板,以方便现场施工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掌握。对现场重点危险源区域进行警告牌标注,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5.现场设立奖惩情况公示栏,实行奖惩制度。检修过程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检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取证,通过现场办公例会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优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混乱的施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严重情况进行现金处罚,若施工违章极其严重,则取消相关施工单位施工资格。

6.加强施工作业过程的监护力度。检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进行管道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加强相关监护人员的监护力度。首先,对监护人员进行相应知识技能和安全培训;其次,监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相关作业进行前期审核,确保防范措施到位;最后,监护人应全程跟踪施工作业过程,对作业环境变化、人员状态以及其他状况进行全程监视,若发现施工环境出现变化或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情况,应及时采取停工整顿措施。

四、小结

随着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大,石油化工装置的使用和检修也不断发展,优化装置检修措施和提高装置检修安全管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检修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安全管理和控制。在检修前,制定严格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求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并通过培训教育方式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检修过程中,制定全面、有效、科学、安全的检修方案,同时制定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力度,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总之,不断强化石油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对整体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冬,浅谈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NO09(上)

篇2

关键词:舰船维修 知识地图 知识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U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16-02

机动修理分队在执行舰船维修保障任务,特别是执行临时修理和应急抢修任务过程中,需要大量装备技术信息为维修决策提供支持。由于保障舰船型号多、设备种类杂、任务时间紧、质量要求高,传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无法适应现代装备保障形势,因此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广大维修保障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PDA、平板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等为载体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随时查看设备图纸、技术参数等资料,为维修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基于搜索引擎的知识推送方式具有快捷、准确的优点,但要求使用者充分掌握设备结构特征,则缺乏直观性。因此,该文将知识地图引入舰艇装备维修保障过程,构建具有主动推送能力的维修知识地图模型,探索知识管理应用于装备维修保障的另一有效途径。

1 维修知识地图概念模型

根据Gartner Group的定义,知识地图是一组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表述,并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概念,提供通向相关知识源的链接。舰船装备维修知识地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展现维修知识资源的目录、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维修人员之间的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维修人员准确、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维修知识地图具有以下共性[1-3]:(1)维修知识地图只是知识的一种导航工具,并不包含知识的本身,它只能指导维修人员找到所需知识的存放地点,并不能展现出知识的具体内容给维修者;(2)维修知识地图指向的知识源不仅仅是存储在文档、技术资料、数据库、工程图纸中的显性知识,也可以指向大脑中存储丰富隐性知识的领域专家或工程师;(3)维修知识地图不仅揭示知识存储位置,还展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与维修人员之间的联系;(4)知识地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通过为维修人员推送知识提供方便,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根据上述知识地图的性质,可定义舰船装备维修知识地图为:将舰船装备应急维修过程中的结构知识、材料知识、工艺知识以及其他有关维修过程的知识关联起来的知识导航系统。

知识地图用可视化的方式为维修人员提供知识导航,为了便于用户的浏览,知识地图可表示为交互层和逻辑层[4],它们都是知识资源在可视化环境中的映射。交互层表示当前知识体系的整体蓝图,逻辑层表示单个知识点的相关信息,维修知识地图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维修知识地图由四个基本要素[5]组成。

(1)知识节点。

表示从舰船装备维修过程中提炼出的知识对象。知识节点和知识对象的关系如同目录和内容的关系。知识节点还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节点,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一组连接的知识节点代表一个领域的知识集合或一个知识流程,如轴系维修知识流程。

(2)知识关联。

节点之间的连线说明了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初步描述某一领域或流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齿轮箱维修知识节点与轴系维修知识节点之间的连线,表征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维修人员可以通过知识关联了解知识领域的结构或知识的传递演化情况。

(3)知识链接。

提供维修知识的详细信息或知识本身的位置。维修人员在初步了解维修知识的内容、类型和使用方法后,可以通过知识链接直接找到知识本身位置,或者与领域专家进行进一步交流。

(4)知识描述。

提供知识节点更详细的信息。通过交互层了解整个知识领域的结构和应用背景后,可以通过知识描述来了解单个知识节点的内容、结构、使用条件等信息。

2 维修知识地图构建原则

舰船装备维修过程涉及的知识无疑是十分庞大的,除了直接作用于维修活动的原理知识、结构知识和规范知识外,还有与维修活动关联的项目知识、流程知识以及领域专家的个人信息等,根据知识地图的一般特性及舰船装备维修知识管理的特点,在构建知识地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供应的层次性。

参与舰船装备维修过程的人员成分复杂,并非所有人员都拥有全部浏览权限,应该对参与者进行角色定义,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员进入不同的浏览界面获取相应层次的知识。在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中,要时刻将这条原则贯彻到每个单独的小知识地图中,严格按照知识权限设置方案,在管理好舰船装备维修知识的安全性的同时,保证组织内的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2)符合维修人员的工作习惯。

为使维修人员能够在知识地图中一目了然的找到所需知识,在构建时应充分考虑维修人员的工作步骤、性质和特点。

(3)知识地图的动态性。

知识地图的结构与内容应该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保证维修人员不会因为知识的失效而受到错误的引导。

3 基于维修流程的知识地图构建

传统的知识地图主要是根据主题、类别或者部门来规划和构建的,这样虽然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如果直接应用于舰船装备维修过程,就难以充分揭示舰船的维修过程与知识的运用过程的联系,对于实际的维修工作帮助不大。因此,该文构建基于维修流程的知识地图,如图2所示,用可视化的方法来向维修人员展现舰船装备维修过程的知识分布情况,可以较为形象地揭示维修过程中知识在何时、何处、如何发挥作用的内在规律,同时描述人员、知识、维修流程之间联系的蓝图。

构建知识地图时,首先应对舰船装备维修过程进行分解,各维修流程之间的关联度尽可能小,复杂流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子流程。最低层次的维修流程为知识地图的基本知识单元,该流程的每一步骤为一个知识节点,步骤之间的连线为知识关联。例如,柴油机维修流程可以分解为柴油机拆卸流程、主要机件检修流程、主要系统部件检修流程、柴油机装配流程等子流程(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包含该流程的维修任务信息等基本资料。如图2所示,135型柴油机总装流程包括安装气缸套、安装主轴承外圈及锁簧、安装曲轴总成等具体维修步骤(知识节点),知识节点指向该步骤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配、组装前准备、组装步骤等。

借助该知识地图,维修人员可以快速熟悉舰船装备维修方案,了解每个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在每个维修流程的知识节点还可获取该阶段可能用到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主动式的知识推送方法可大幅缩减维修人员查阅资料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4 知识地图可视化技术

根据上文论述,维修人员通过交互层实现对知识地图的可视化访问,根据实际需要获取相应知识节点的信息和知识,传统的图形文件显然无法实现这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因此,本文采用SVG(Scabl Vector Graphics,可升级矢量图像)绘制维修知识地图。SVG是一种使用XML来描述二维图形及其应用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6]:

(1)SVG的XML语法具有良好的文档结构,适于维修知识的表达与存储;(2)SVG可与Web技术进行集成,并可嵌入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系统中,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这为知识地图实现可视化提供了重要保证;(3)SVG创建的图形可以在不同平台和设备间进行缩放,而不会有质量损失,适于维修知识管理的分布式工作环境;(4)SVG把图像与内容分开,因此易于实现维修知识的动态更新;(5)SVG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只传输增量数据,因此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和带宽占用,利于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通道畅通。

将上述SVG图形嵌入基于.net平台的ASPX页面,构建轻量级维修知识地图,其可视化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5 结论

舰船装备维修过程涉及的各类技术知识以及任务部署、人员编组等维修方案极其繁杂,充分运用维修知识地图,与故障诊断系统互为补充,可以极大地提高机动修理分队的保障能力,对于高强度现代海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Gordon J. Creating knowledge maps by exploiting dependent relationships[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00(13):71-79.

[2] Suyeon K,Euiho S,Hyunseok H. Building the knowledge map: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3,7(2):34-45.

[3] Woo J H,Mark J,Robert E,et al. Dynamic Knowledge Map:reusing experts tacit knowledge in the AEC industry [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4(13):203-207.

[4] 苏海,蒋祖华,梁军.网络环境下基于知识地图的产品设计知识链管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7):1061-1065.

篇3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限,医疗范畴还是限制在“低水平,广覆盖”,在短时期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很困难的,但以预防为主的预防保健将有利于减少患病概率,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问题。21世纪是预防保健的世纪,“用最小的投入帮助人群获取最大程度的健康,享受高质量的生命”,这一健康管理主张正成为理性健康消费的新趋势。但健康管理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医疗服务,百姓需求的增加与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少更是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进程。为适应现实需求,全国首届健康管理硕士课程研修班于4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课,这是该校培训学院康亚健康管理学院成立以来迎来的第一期学员。所以这期研修班被业内称之为健康管理专业的“黄埔一期”。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康亚健康管理学院院长陈元平教授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一所校企合作性教育培训机构,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以帮助亚健康人群解决实际健康问题和提升大众健康管理水平为基本目的。”旨在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为导向,塑造健康管理职业化专门人才,实现健康医疗机构管理从传统的人、财、物模式到以营销、服务、发展为主的“健康医疗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而实现改制、连锁经营、品牌合作、融资上市等全方位的管理;健康医疗机构管理就管理者在“管理师-管理专家-管理院长”的成长轨迹下,实现“专家管理”到“管理专家”的转变,培养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向既是“专家”又是优秀“管家”迈进;立足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关注管理者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对管理哲学的领悟,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升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个人价值和管理科学实践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健康医疗机构管理方向MHA课程”,是目前国内唯一针对健康医疗机构中高层管理者设立的MHA课程。课程设计引进了联合国先进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知识、技能体系,以体验教学方式授课,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灵活性。课程涵盖品牌管理、人力健康绩效管理、健康信息决策管理、健康产业营销管理、健康服务流程管理等多个层面,旨在帮助学习者增强健康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健康服务企业的职业管理团队以提高企业发展的战略执行能力。

学院办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即:以大众健康管理需求为中心,以系统性健康管理课程学习和普及性短期培训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精英阶层健康管理水平的战略升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管理学、医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教学,亲自授课,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深度探究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促进健康管理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教、学、用相结合,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以促进精英人士的健康管理意识及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唤起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

篇4

一、国内外课程研究现状

著名学者姜大源以此为参照,率先进行了本土化尝试,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特征是:职业教育要关注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规律,职业教育要关注基于认知的学习方式和基于工作的学习方式,职业教育要关注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理解

它是依据 “为完成工作中某一任务并取得成效为目的”建立起来的体系,需要把企业的相关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内容,构建这种课程需要十分清楚企业各项任务的工作过程,以获取相关资料来设计课程体系,并配备相关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其本质是:其一,构建需要按照职员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来进行,要把成效性的需求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其二,课程的设计必须由若干个学习情景构成,而情境设计需要具备工作过程特性,要突显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六大要素,旨在使学生获得较好的从业能力,情境设计还需要学生完成所谓“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阶段训练,旨在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思维能力来应对未知的工作过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笔者学校在2012年率先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中尝试研究,设计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构思路,努力在学校教学过程融入企业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从容应对职场。

构建新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课程的束缚,将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融合,在校言行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方案。同时,课程方案设计应以“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作为行动导向,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兼策划者,以基于工作情景为途径,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学校根据发动机机械系统组成,结合企业工作情况,设置了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的制定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即校企设备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内容一体化、标准一体化。

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践成效

第一,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素养,还是就业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教学能力、设备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咨询能力,师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第三,企业逐步认可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后所培养出的学生,对在岗学生评价很高,认为他们职业习惯好、自主能力强、设备上手快,有的已成为企业骨干。

第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了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为其提供了软硬件上的保障。

五、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新课程情境设计任务偏简单,内容不够全,实用性欠缺。

第二,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不足或滞后是个难题。

第三,能够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师资目前相当匮乏。

第四,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目标比较模糊,未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重构

1.努力提高学习情境设计的要求

一是情境设计与生产实际结合必须更加紧密,必须符合生产中典型工作任务的特性,致力于提供给学生实操机会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二是情境设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必须更加紧密;三是情境设计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应该更多地着眼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进一步打造符合课改所需的内外环境

一方面,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并采购更多企业中用到的设备;另一方面,学校也引进企业专家到学校讲课。

3.更加注重考核评价体制

每项学习任务就是工作过程,其评价必须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遵循多样性、适应性、动态性原则。

4.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新要求

篇5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校本教材 校企共同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85-02

一、研究的意义

1.落实和贯彻国家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需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等为课程建设提出了发展与改革的要求。

2.进一步规范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是基于专业技能的教育,是和企业直接对接的教育,由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应具有较好的活跃性,特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更应该与维修企业对接,把维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引入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3.满足师生终生学习的需求

本项目中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基于学校局域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集老师备课、课堂授课、学生练习、用户管理、考核于一体,保证教学成果应用于课堂、服务于老师、受益于学生,能够让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结合,实现终生学习。

4.以互利共赢深化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本课程引入维修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融入“7S”管理理念,修订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得到及时更新,学生通过维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培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和深度合作。

二、研究的价值

1.推动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

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以此种模式覆盖到整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建设,深挖内涵推动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

2.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减轻学校负担,确保课程改革成果可落地、可实施。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大大加快了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3.提高专业老师水平

老师深入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老师经验分享,彼此取长补短,直接提升老师课程开发水平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4.解放老师,降低老师备课工作量

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专业老师的特长是专注教学设计,而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由企业专业团队完成。采用大量多媒体形式表达,其中基础教学课件采用交互式动画表现、结合三维渲染素材,老师可直接用于课堂授课课件,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网络上搜索资源来自己编辑课件。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教学课件将原来描绘于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难懂的知识点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易学;情境动画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的构建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校本教材的开发

(1)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更清晰、更明确的理解学习任务。

(2)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3)以资源库为支撑。资源库中含有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知识全面的素材库,分为理论教学、结构认知、实操演示和虚拟实训四部分,教材的编写引用资源库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4)以实用性为原则,此教材的编写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际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的校本教材。

(5)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参照原厂的维修手册进行项目教学,确保技能训练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工作任务有一线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从而保证技能训练操作要求的规范化;教材中图文并貌,采用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并且以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图片为主,配以适当的文字加以引导、说明,让学生的学习得心应手。

(6)权威性。与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并组织课程专家设计、行业专家指导、一线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学专家参与教材编写,保证了教材内容与理念的先进性。

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指导书的开发

(1)实训指导书根据教材中的实训项目进行编写;

(2)实训指导书体现完整的实训过程,并能对实训中的关键步骤和数据进行记录;

(3)实训指导书排版达到印刷要求。

4.《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相关配套资源的开发

(1)教学实施建议

从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导入、知识准备、活动设计、学结和学习测评)等方面指导教师如何设计该项目课件,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2)多媒体电子书

根据教材脚本,依据资源库开发图文混排的多媒体电子教材,支持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格式的图文混排。

(3)教学课件

A、PPT课件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主要起到展示理论知识和提醒操作流程的作用;

B、PPT课件要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

(4)二维动画

采用图、文、影、音、3D等多媒体形式对电气零件的功用、类型、结构、原理等知识进行生动展示、深入解析,并提供交互式操作,帮助学生对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理解、记忆。

(5)技能视频

由教师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任务实操演示,并拍摄成视频,此方式能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通过演示的方式直观传递给学生。视频媒体真实的记录了标准的实操过程,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反复学习。

(6)题库

篇6

激l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身体力行地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二是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形成提供专业支撑。四是建立科学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五是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一、校长要亲自挂帅,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做校本研修的先锋队。

学校领导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的基础性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来源于教师观念和情感。校长和班子成员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方向,它既是一种领导力与带动力,也是一种感召力与同化力,能促进为师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情感由衷地向校本研修方向转化,萌生出投身校本研修活动的动机和内驱力,进而衍生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学校领导的神圣职责。校领导引导的校本研修工作能促进他们与教师间的融合,增进专业情感,激励教师们自觉地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取长补短,互勉共进,把校本研修活动由被动实施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离不开校领导的专业引领,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做专业人,不抛弃三尺讲台,做甩手当家,必须带着教科研课题,用实践和行动去影响、感染和带动教师,丰富和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学校要赋予校本研修工作以管理内涵,让其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借助专业管理化解管理矛盾,破解管理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助力。

二、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并推进校本研修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达成校本研修共识。其次,学校要设立教科研一级课题,学科组围绕学校大课题确立二级课题,然后,组织教师设立研修子课题。课题研究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路线图、指挥棒和有效载体,并把研修任务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也把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智慧及情感凝聚到课题研究上,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校本研修把教师们捆绑到一起,促进了彼此学习交流,共同反思研讨,带头创新实践,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专业情感与研修氛围。另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科学方法与素材,都是教师们所喜闻乐见的,极容易被教师接受和运用,这种做法降低了教科研门槛,有助于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教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活教师们的求知欲和正面情绪,助推教师实现自主性发展。

三、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形成提供专业支撑。

培训工作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快速路。培训工作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要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多种方式,把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岗位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尽可能大的可选择空间。学校可实施引领式、激励式等积极的培训模式,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投入进去,涵养教师的参培兴趣。校本研修是最接地气的师培方式之一,它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揉和到一起,把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揉和到一起,把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揉和到一起,把培训变成了教师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的循环过程,实现了教师在学、思、做等方面的融合与交替中成长,促进了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

要搭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平台。研修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操练与验证场所。在研修平台上,教师既可以练出校本研修工作的信心、勇气与本领,也可以激发出教师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学校搭建教学基本功训练平台,就能引导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基本功训练当中去,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校本研修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教师尊严的重要支撑与价值体现。利用校本研修成果中的杠杆功能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把教师校本研修成果作为教师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利益上的获得感和价值上的被认同感能刺激教师自觉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转化为达成专业目标的力量和行动,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要营造尊重校本研修成果的风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校本研修成果,树立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典型。学校要把校本研修成果与教师的切实利益捆绑到一起,引导教师走进自主研修的大门。当然,利益驱动模式只能作为一个手段,借助利益驱动效应引导教师由被动式校本研修向自主性校本研修转变,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目的。

五、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支持,保护和张扬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篇7

教研组是指以同学科教师为单位,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发展的关键是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因此公开课和观、评课一直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多年来对教师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公开课主要是用于经验推广,往往也被称之为“示范课”等,不主要用于研究问题;听课过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对分散,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聚焦点;评课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止于评论,没有实践改进的环节,不能填补“知”与“行”之间的鸿沟,疏于知行合一。课例研修中的上课主要是用于研究问题,教师带着特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观察之后的研讨功能是诊断和研究问题,在反思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行为跟进。笔者目前在组织某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组建设过程中采用课例研修这种草根化的教学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师去关注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研修中经历观点交锋,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促使教研组在持续的反思和实践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建团队,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组建一支成员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团队,这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源头活水。笔者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充分考虑到成员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以教研组内不同特点的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同时还邀请学校校长的加盟,以及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作为研究顾问。实践证明,这支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成员之间注重协作,经验分享与互助是贯彻始终的。学校领导的参与在保障团队研究时间和研究顺畅进行方面起着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课程专家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把握,在团队研修中为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指导和专业支持;一线教师在研修中和课程专家共同反思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然后行为跟进实现理论和行为的结合。研修过程中多方人员的互助合作,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课例研修在系统开展的过程中,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一般会经历一个纵向发展过程。最初,专家对研修活动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包括课程理论指导、研修技能指导和学科专业指导。随着研修活动的深入和持续开展,专家的指导作用不断淡化,而促进和合作作用则不断增强。专家和教师共同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专家提供教学设计的指导意见,教师负责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多次课堂教学和建构性反思中探寻弥合理念与现实差距的有效途径。在此阶段,专家从理论层面走向教学实践,教师从实践层面走向理论提升,理论与实践不断交互作用,双方在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团队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选择一个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指定一位教师负责实施课堂教学,研修团队分工合作进入课堂观察,并在课堂观察之后进行反思研讨,探寻理念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行为改进的方案之后,授课教师再度进入课堂,实践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包括第一次课堂教学以及两次反思研讨后的行为跟进。“三次实践,两次反思”之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和研修活动做一个综合性评价,对研修主题的目标达成度做一个整体评估。这种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师将他人的经验扩充进自身的经验范围,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避免狭隘的经验主义。笔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动中,团队确定了“高中政治课生活化课堂研究”的研修主题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研修课例。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动,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开展研究,探讨和实践如何使用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舞蹈《云南映象》的创作历程,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通过欣赏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和了解市歌的创作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何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好声音》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将研讨过程中获得的建构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诸于课堂的过程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效途径,是使教师将建构性反思真正内化、获得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为研修团队获得实践智慧提供了厚重积淀。这是一个的过程,教研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过程中,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研修主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保证研修活动不偏离主题;授课教师在三次实践中都要提供规范的教学设计,以利于团队通过教师的变化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第二,在研讨反思环节,也要紧紧围绕研修主题,把课例作为载体,作为探寻问题解决的平台;在群体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反思氛围,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间的交换,不要把他人或集体的观念强加于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而不同的教师关系。第三,有时经过三次实践和两次反思之后,没有获得有效的策略解决所要研修的主题,此时第三次实践就不应成为研修活动的终点,可以进行第四次实践或者采用说课的方式继续研究。第四,综合性评价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进步的评价,对研修团队获得收获的评价等。

三、采菊悠然见南山:交流总结,理论提升

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积淀后,研修团队进入交流总结、理论提升阶段,教师以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在研修过程中享受着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获得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当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更为敏感。课例研修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和检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形成一系列研修成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研修成果是研修团队长期在教学反思与实践中慢慢积淀出来的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是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有效资源。成果种类可以分为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两类。阶段成果包括行为跟进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群体反思记录集等;最终成果包括课例研修报告、教师科研论文论著等。阶段成果具有单一性和记录性,最终成果则是研修团队对阶段成果加工和提炼后进行的重新建构和理性升华,具有综合性和提升性。笔者所在的研修团队在平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动中,形成了多篇课题研修报告上传至校园网资源共享;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和跨省范围内开课均获得好评;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一年来有多篇在各类期刊上。

篇8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