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8篇

时间:2023-06-16 09:28: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全部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32-02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电子书籍、多媒体课件、多功能语音室等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教育的新变化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挑战。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让读者从正反两面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解。

1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

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正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高中语文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正如杨东平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一文中说的:“我们只有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才能够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的高度上,促进传统语文教学的更新转化……形成现代中国新的教育文化。”下面就来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社会日益信息化趋势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整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未来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人才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这两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多媒体技术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必然。

高效语文课堂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再辅助以课外练习,学生就能掌握知识,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高效语文课堂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而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声音、图片等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吸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再加上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要比初中阶段复杂难学,学生理解记忆更加不易,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无法将知识全部吸收。通过使用多媒体,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双重的冲击,可以促进高中生的语文学习。

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营造浓郁的教学气氛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教学优势是图文并茂,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传递给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积极主动参加者,提升学习动力。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笔者便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将图片、文字、声音融于一体,为学生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月色下的荷塘,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教授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师生对话,即教师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无论教师的讲解有多么细致,学生回答如何踊跃,受制于这种口耳相传教学方式的知识即时性,课堂的教学效率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则可以彻底改变这种教学弊端。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和本次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高密度的知识讲解。如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所讲知识提前制作成幻灯片课件,等到讲解时一边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一片向学生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和粉笔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向学生理顺课文线索、勾勒课文重点,板书书写被认为是教师教学中最沉重的工作之一。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学重点打到课件上,上课时讲到何处就将相对应的幻灯片点开,减轻了书写板书的重任。

3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技术只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并不是说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是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多媒体工具在使用中便捷性的彰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离不开多媒体工具 多媒体工具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仍旧是教师,教师不应当让多媒体处于喧宾夺主的位置,而应当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其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

多媒体工具用于教学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学习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的,但是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存在不足,伴随着课件制作知识不全面、制作不熟练等问题同时存在的是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使用,对课本、教参的研究日渐不熟练,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欠缺。

重视技术、轻视内容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应当以语言和文学为主,多媒体工具是解析语言和文学的工具,是将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便捷、最直观的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虽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但是却将语文知识弱化,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变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课堂教学带来的正面作用,也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使用中出现的负面影响,趋利避害,让多媒体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益处。

参考文献

[1]程一凡.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症结与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2]吉彩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35).

[3]尤日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4]何勇.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语文教学通讯,2005(15).

[5]辛晓明.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

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主义教学在当今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并得到越来越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毋庸置疑,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要想使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的技能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高中语文教学才会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执教以来的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中的情感教学做出浅显的探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心灵感应为载体,把情感作为教育方式的主要内容,情感教育是教育界近几年新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情感教育相关学者做出了以下的专业解释,即:“情感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他们认为只有具有情感教育的教学活动才是完整成功的教育活动。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正如古人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可知,情感教育在古代就已经初具雏形,同时古人也意识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双全的人才。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之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就是为了让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我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目的。学生只有具有丰富的情感才可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学生才可以正确地领悟高中语文教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学生才会受到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后,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会变得更加灵活有趣,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教师可以把语文教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意境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准确快速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更深入的挖掘和了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与此同时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的最佳的学习时期。处于此阶段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情感复杂多变,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高中生的想象力、认知力和判断能力都在慢慢趋向成熟和稳定,对相关事物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也有明显的发展。所以,在此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极为重要,但是在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进行时,应该注意相关事项,不可高屋建瓴,在语文情感教学活动中应该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要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利用好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活动中,要求语文老师在情感教学活动之前对语文教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应该提前准备教学方案,语文老师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挖掘情感因素。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活动时又不能全部依靠于高中语文教材,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时,还应该通过教材进行相应的拓展,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教材中的作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高度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活力,让语文教学的语言饱蘸情感色彩。

2.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朗读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朗读活动也是让学生准确快速把握作者情感的一种途径之一。语文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教学活动,若语文老师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朗读活动,并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教学,往往可以打动学生的内心深处,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能力。通过语文老师的生动形象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人物形象共命运,与美丽自然相私语,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更重要的是,朗读活动是连接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有效工具,在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重视朗读活动。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6-83,220-222.

[2]章雪莲.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2005(8).

[3]刘建明.浅议高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观念性教学;高中语文;影响;存在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想法设从根源纠正以及解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观念性教学对高中语文的作用。观念性教学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掌握的没有预期目标、没有计划的知识、观念价值、思想教育、学习规范以及学习态度等。其中包括有隐藏在显性课程中意识形态、校风、知识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指导思想等,从无形到有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当然这和采用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语文教师的阅读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概括为:

①文化积累浅薄,对传统文化持有距离感,对民族文化产生抵抗,进而导致学生对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大众文化将其取而代之,以致语文教学的懒散、具有功利性。

②学生缺乏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注重校园活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从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思维意识上转变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阻碍。

③苍白的情感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逐渐趋于成熟稳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严重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对学生的宠爱,以致学生娇生惯养,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爱心、同情心,进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对问题不能认真分析,构造虚假情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高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的问题,使得教师字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影视的角度处理教学的问题,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是比较散漫,没有规律纪律而言。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方面,写作课堂显得松散而随意,如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写作内容、写作形式以及写作思路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以及引导,在学生完成之后,给予目标性的评价,进而导致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得不到突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教育改革的本质问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以教育文化的理想性以及精神鞭策自己引进新的教学资源,以现代化的教育离你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和认可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内容,感受文本知识,正确思考分析问题。不断扭转学生对语文知识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能够正面、积极感受文本知识内容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精神。

3.高中语文教师树立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且这种影响的形式是深远而持久的。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念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这就表明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教学资源,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之人翁,以关爱学生为基础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以及语言逻辑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把握,课堂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反面。从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基础要点,转变传统书面测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价值取向。从为人师表的角度出发,不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文本知识,在文人师表的角度下,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参与者,而且是教学的探究者、开发者以及建设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以及对文学的欣赏角度,进一步推进观念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高中语文教师正确对待知识观念

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新的教学知识观,不仅强调了教师本身是知识发展的受益者,而且还提出教会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注入新的知识观念,其主要的内容可以总结为:①清楚认识教师不是全部知识的拥有者,对于某些学科不权威的知识,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进而拉近师生间的关系;②教师不能传授所有的知识,只传授获取知识的经验途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应该积极学习跨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发展。高中教师应该逐渐向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等方面发展,掌握所有学科的精华部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观念性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以及作用,忽略观念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成为高中教学中的瓶颈。唯有根据文中提到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意念、价值观念以及扩展知识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春燕.观念性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06):5-6.

篇4

一、关于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不同于他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简单理解就是指学习者本身以主体的身份或具有主体意识参与到认知活动或是实践活动过程中,并不断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方式。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可以理解为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不断培养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独立完成语文课程的能力。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进行以自我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的特点

(1)自主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

高中生自发地在学习上占主导地位,以主体的主观意识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

(2)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

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发现问题,然后找寻方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以后,用自己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就是真实的能力,因为教师是没有办法代替学生去思考的,这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也是一样的。

(3)自主学习具有不同步性

高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带领学生统一进行学习,保持学习进度的同一性,但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会带来学生学习效果不同步,因为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有强弱,所以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强度。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自主教学理念有助于应试教育下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目标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培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策略,包括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条件全部完整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才能够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率和最大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教学指导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也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上面得知,自主学习具有不同步的特点,这也正好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所以显而易见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篇5

一、树立大语文观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开始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有人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什么样的师资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树立大语文观,首先是要将教师的素质提升上去,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是高质量教学的有效保证。教师要在教学理论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认真阅读和探析当代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探析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理论武装起来的教学实践才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价值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新课改教学理论、各地区优秀的、先进的教学经验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学习和借鉴的理论。教学理论就好比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教师的教学之舟继续前进。

二、教师的教学要具备大语文的视野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具备大的语文观,教师要具备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教学视野。不仅能看到本节课教学的目标,也要兼顾本单元和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教师的教学视角和教学高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语文观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宽的教学视野、知识视野,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和资本,也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当前的教改形式,了解先进的教改动向,能够引用他山之石。同时教师要博览群书,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步。高中语文教学涉及高考,教师的教学要紧跟高考改革的步伐,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树立大语文观要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1.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变老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使用的语言应该是鼓励和赞美多于批评。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才能积极参加语文课堂的活动。尤其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语言使用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有些网络词语可以比较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样可以使用。

2.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方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进行改变,尤其是和学生的交流也需要改变。比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学生世间的事物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老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比较现实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事物的不同答案。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语文是为了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以及语言的美妙之处。但是,生硬古板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磨灭了。自然,语文的成绩就不是很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方式和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语言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

四、大语文观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为进一步顺应加强学生的素质需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应做出适当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因此,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融入审美元素,提升审美技能,其在本质上也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呼应,具有情感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根据新课改要求和标准,高中语文教育工作应适时对教学目标作出调整,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情趣以及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固定于教材内容的传输,并且将教学目标限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但对学生而言却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吸引力,同时也不能充分满足培养高中生审美情感的需求。仅从身心特点与年龄特点来看,该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思想、旺盛的活力和澎湃的青春热情,而这些均会导致他们对于审美情感的追求更为强烈。在语文教学改革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学校开展素质实践教育的需求,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而且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教材内容的哲理美和人性美,尽享其中的快乐与自由。常言道,“兴趣是最佳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凭借独有的优势在审美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既引导学生塑造基础道德,又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也就意味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标志形象,提升思想境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作品的语言文化是其重要环节之一。通常说来,形象生动的语言总会蕴含着饱满的思想情感,能够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例如,教师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朗诵这首散曲作品,尽管远隔数百年,但作品中的画面仍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流水图。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该首现代诗歌的语言极为秀丽脱俗,其节奏轻柔委婉,正如动听的钢琴曲,而且整部作品充斥着丰富的情感,无不耐人回味。针对文学作品中的标志形象,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分析具体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功能,从而感受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形成情感共鸣

为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体验,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很多教学文章常常汲取了作者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等精华,当然这也是最真实的环境写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在本质上也就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为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必须合理运用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熏陶并影响学生。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体会思想情感,即作者厌恶城市生活的市侩与庸俗,却向往淳朴真挚的乡村生活。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如诗的天堂,主人公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和思想。我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指出: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与城市生活相对立的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有纯天然的人物,而且也有纯天然的文体,以此达到至善至朴的效果。作者运用众多笔墨来个体现最原始的生命,并且对那些尚未异化的小说人物包含情感,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循善诱,采用联想方法将文学作品内容深化为情感思想。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

通过充分挖掘作品的标志形象,以及深入体会创造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逐渐丰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均得到广泛运用,仍以沈先生的《边城》为例,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叙述直接以动态的图像进行展示,不仅增强高中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又如在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r,如若配声乐背景,其意境更为优美真实。另外,在面对文章中出现大量专业术语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兴趣不高,如果借助记录片形式来了解这些术语,势必就会容易些,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体验。

(四)运用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灵活引导学生的道德操守

语文教材凝聚着前辈们的思想智慧,绝大多数内容都闪烁着伦理光芒,进而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在于使得科学的思想道德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彰显情感意义、伦理道德,净化人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包身工》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尽管两篇作品的创作手法有所区别,但都对学生的心灵有着强烈震撼,而且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升华他们的伦理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热情与兴趣爱好,融入审美情感元素;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核心形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实现作品与受众者之间的情感共鸣;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并利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从而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的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国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22).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业设计 新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04

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语文作业在整个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不但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工具,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过去高中语文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靠题海战术,把充满人文气息和艺术美感的语文完全埋没了,也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作业设计的理念,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作者在文中分析了过去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形势下进行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新原则。

一、过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调。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高中语文教师总有这样的认知:课堂教学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行为,最有收效;至于作业只是一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课后自学任务而已,没有必要太花心思去设计。我们暂时不提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传递的信息如何枯燥和单调,单看学生的实际知识接收情况,他们在根本没有完全消化教师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被教师强行塞给了很多作业,而且基本上就是数量巨大的练习题。这样非但不能帮助他们巩固语文知识,反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形式刻板。

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很少考虑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等,基本上就是要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因此,很多教师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书面形式的,很少会有口头作业,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的作业就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作业就算做得再多,也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刻板枯燥的模式化习题根本无法提起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大量的练习将色彩斑斓的神秘语文国度变为了毫无生气的习题沙漠,严重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

3.不具有针对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很少考虑学生语文基础上的差异,给所有学生都安排同样的作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作业,基础差的学生熬到三更半夜也做不完作业,这样不分对象盲目安排作业的做法,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虽然我们提倡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但是在设计作业时候却并没有用同样的想法,所以导致语文教师自以为给学生的作业能够巩固他们的知识,其实只是让语文作业沦为被学生排斥的功课而已。

4.评价方式单一。

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用的字词并不多,无非就是优、良、合格、重做等。这样简单直接的作业评价方式,丝毫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只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止步不前、基础差的学生彻底丧失信心。语文教师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是否如期的完成了全部作业,根本不关心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因此,那些单调、毫无情感的作业评价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激励意义,也无法提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重做”这样的评价更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严重的甚至会放弃对语文的学习。

二、作业设计的新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将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和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让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有效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使作业真正发挥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作用,改善他们的语文学习精神氛围。所以,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新原则:

1.开放原则。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应遵循的开放原则,具体指的是:(1)设计出内容开放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选择;(2)作业的形式保持开放,即不一定非要是书面作业,只要能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的健康形式都可以;(3)作业并不设置标准答案,实际的答案是富于开放性的,而不是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封闭形式;(4)作业的评价方式开放,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这样可以顾及到各个层次语文基础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为将来的学习

好基础。

2.创新原则。

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过去的保守式教育转为创新式教育。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来说,就是要求教师提升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推动他们的创新思维。不过,这绝不代表重现式作业就没有必要了,这种形式的作业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的要点,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应用的同时,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关注学生语言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业的创新主要就是通过作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训练他们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周密性以及流畅性,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趣味原则。

各种研究都已经充分表明“兴趣是最佳的学习推动力”,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知识以生动、科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那些教师设计的有趣作业,学生会充满动力的去完成;之后再收到来自语文教师的有趣评价,他们会更加喜欢做语文作业,甚至期待教师快点布置新的作业。

4.发展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针对作业评价来说的,高中语文教师评价作业的时候,不但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成绩,还应该多留心学生的综合潜能,摸清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相信自己。

5.人文原则。

篇8

【关键词】选修课程 专题式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10-02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因为有选修课程的介入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再者,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题材丰富,很多课程内容都是主修课程的内容延伸,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语文选修课程也是促进自己对主修课程内容的了解。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应用实践,已成为语文选修教师思考的首要难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课时比重大,内容过深

自古以来,高中课程就存在内容深、课程短的问题。语文选修课程的加入,使得原本紧凑的课程更显局促。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课程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可分成5个模块,180课时,按照每周五节课的课程标准,高中全部课程需要1.25学年才可以完成,那么高中剩下的课程时间则需要进行选修课程教学。然而,高中选修课程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领域较广,知识研究力度较深,选修课程目标安排却比较空泛,没有一个明确具体化的指标,于是部分高中学校就随意开设,并打着选修课程的幌子复习高考知识,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落实不到位,也给专题式教学造成了阻碍。比如,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来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多个题材,这些大大小小的题材中,根据课程时间设置可分为12-16个模块,高考的选修内容多是从这些题材中抽取考题,但由于模块众多,单独选取一种题材会造成以偏概全的诟病,若选择多种题材,教材种类过于纷杂,很容易成为考生考试过程中的丢分项。举例而言,有的学生选择《唐宋散文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精选》,但是实际的高考选修中多半是《古代人物传记》和《中国当代散文》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耽误时间还浪费资源,更直接影响语文高考成绩。

(二)高中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资源匮乏,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

当前语文选修课程指标指出:各个高中学校,应结合选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语文选修模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的一切需要。按照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五个系列中任意选择四个模块,并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第二阶段,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3门课程,满足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

此种专题式选修课程教学,从表面看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化的认知。例如,高中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或者是《论语(选读)》。这部分内容设计都比较脱离“正轨”,选修教师也难以全面掌握,即使课程勉强开设,真正的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或是照本宣科。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暴露出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意性,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及学习上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知识结构松散,也阻碍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开展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环节,始终坚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

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素质基础。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高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专题式教学是在一个大的模块下,进行专题课程教学。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中,考虑到课时设置的紧要性,可以通过模块整合的方式,筛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的进行整体模块学习,方便学生记忆。为达到高中选修课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子目标,设置一定的线上线下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料搜集或是民间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分配选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归纳,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在教学教材环节,突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专题特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倡导专题式教学,为方便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开展了专题模块,削减了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负担。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其选修内容的主题从“文论”角度切入,并设置对应“诗歌单元”、“散文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其次,教材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一方面便于学生对选修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选修教材内容相互牵连,避免学生语文考试中一无所知的现象出现。例如在《徐霞客游记》的选读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试验,而《天工开物》中讲述的则是科学技术,两篇文章分别以科学激素和和科学实践为切入点,在完善“科学之光”专题讲解时,这样的篇章设置也避免了学生专题学习的一知半解。

此外,每一个专题都掺杂着与其他单元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如此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便可纵向发展,让学生能深入化钻研选修课程中涉及的诗歌、小说、传记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从客观角度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模式,其实就是《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模块整合、优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从内容的专一性上进行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样的教材安排也实现了专题式教学与专题式内容的统一结合。

(三)在教学实施环节,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术研究,这样的专题研究是深入化的钻研,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涂描。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程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置专门课题。这样的专题以专题式教学为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加入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专题内容的疑惑解答。简言之,综合问题的专题设立,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题”的方法。此外,综合专题的设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古代诗词意象》为例,根据语文选修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诗词混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能从古诗词的词语构成中,理解全篇诗词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理解。此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中的“综合专题”选择应充分给予学生自利,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综合,比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或是将《史记》与《汉朝兴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名人生活的同时,也能明确历史洪流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推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既能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借此修身养性,巩固其自身的文学涵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钻研的学习效果。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3(34)

[2]姜冬妮.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8)

[3]沈艳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5)

[4]李中刚.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迷途”[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6)

[5]牛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个注意点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0)

[6]冯艳丽.探讨如何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误区[J].读与写(上,下旬),2014(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