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心理问卷调查8篇

时间:2023-06-16 09:28: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问卷调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问卷调查

篇1

【问卷设计】此次问卷共设计了10道题,其中9道单选题,一道开放题。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上课心理、作业心理、学校行为自律心理和需求心理等方面。调查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为确保问卷的质量,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读题,不提示,问卷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发出问卷49份,参与问卷49人,有效问卷为49份,统计问卷49份,有效率100%。

【问卷数据分析】

一、学生上课行为表现与上课心理

问卷题1数据表明,50%的中高年级的孩子不喜欢回答老师提问。问卷题5,上课时,有45.83%的孩子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不能接受老师批评的有4.17%,表示看情况下考虑接受与不接受的有50%。

思考与对策: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让孩子们喜欢你。

我们先不考虑可变量在问卷题中的因素。仅从数据来分析,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了逆反心理,原因可能是心理不愿意,才会不喜欢。针对这一现象,做法最好是想法子让孩子们都喜欢你。因为我的理解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让孩子想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喜欢在你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愿意接受你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批评。所以,尽可能减免课堂中的学习逆反心理现象,有效的方法策略之一就是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并让孩子们都喜欢你。

二、学生的作业行为及作业心理透析

问卷题3和4数据表明,58.33%的孩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1.67%的孩子表示有时候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0%的孩子表示不能完成作业;有20.83%的孩子认为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太多,无法完成,有12.5%的孩子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还有66.67%的孩子认为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合适。

思考与对策:优化作业设计,激发作业兴趣。从数据来看,学生的作业行为透视出孩子在完成教师作业过程中有表现出逆反心理。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是合适的,但教育要的不是大部分,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业设计的质量就得提高要求,不做无益、无效作业。作业设计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优化作业的形式,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认同心理和对作业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在校行为及心理透析

问卷5、6、7、8、9的数据显示,25%的孩子在学校不热爱劳动(扫地、大扫除等),20.83%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喜欢或不太喜欢佩戴红领巾和校卡,45.83%的孩子不愿意与男同学(女同学)同座,54.17%的孩子对学校每天早晚两次排队放学表示认同,45.83%的孩子认为自己能适应现在的学校纪律。

思考与对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心理认同还不是很理想:明明知道在校要劳动,但是心理就有25%不愿意;明明知道在校要佩戴红领巾和校卡,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明知道老师在作为编排的时候会男女混编,但就是会有近一半的孩子不愿意,明知道集中排队回家是学校的要求,但还是会有近半的孩子无所谓。所以,面对心理不太认同或有些逆反的孩子,在进行教育实践工作的时候,每一位教师得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反复抓,抓反复,健康的心理培养也不是一次两次,好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

四、孩子的心声与反思

问卷题10是一道主观题,由学生自主发言。在一行行幼稚的字里行间,我们被不止一次地感动着,感觉收获良多。我稍作整理,把孩子们对家长、对老师的呼吁表述如下:1.爸爸,经常回家看看我吧,每天晚上我都会想你。2.爷爷,我今后一定听您的话,请你不要用竹鞭打我了。3. 妈妈,我没偷家里的钱,你不要冤枉我。4.爸爸妈妈,有空多关心我的学习,好吗?5.爸爸,求你别打妈妈了?6.老师,谢谢你相信我。7.老师,上课时你能不能提问更多的同学。8.老师,请您微笑着走进教室,您笑着的时候很好看,同学们都喜欢您微笑的样子。9.请老师不能老罚我们扫地。10.老师,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改正。

思考与对策:理解、尊重、责任与智慧。从孩子们的留言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渴望被关爱,渴望理解和信任,渴望被尊重和鼓励,渴望被宽容和期待。所以,家长和老师得谨记四个关键词:理解、尊重、责任与智慧。有智慧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做一个有责任、有智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陪着孩子一起度过心理逆反期。

篇2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心理状态问卷/评估

我们测试了22例接受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问卷,并与同期接受相同治疗的同病患者(对照组) 1:1配对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有介入治疗手术适应证。②在介入手术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突然短时间内懒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

1.2 方法

1.2.1 心理状态评估量表选择及其内容 心理状态评估采用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作为调查工具,它包括90多项内容,并分为4个维度:①自主健康感(Wellbeing);②无能为力感(Feeling of disability);③沮丧感(Despondency );④社交障碍感(Social inhibition )。该问卷由荷兰鹿特丹大学心胸中心与医学心理部共同设计编制而成,专用于评估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并在临床医学和护理研究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测评时间均在介入治疗后6 h内进行。

1.2.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心理状态评估各项指标评估结果用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对象HPPQ问卷各项评分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起病迅速,最快甚至可在1 min 内出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常导致心源性休克或猝死发生,后果极为严重。一般认为,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作是短暂的,大多数呈良性经过。但是随着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指证扩大,在急性重症病例中患病率已明显增加。其机理为由于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下丘脑,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突然上升,体内各器官及肌肉小血管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心率迅速减慢,引发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一些学者[1]已经认识到情绪和心理因素是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相关报道较少。我们选择了22例接受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相同治疗的同病患者,并按并按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文化程度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1:1配对。两组对象术后均接受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测试,结果表明,介入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心理情绪障碍,这与多数同类报道[23]结论相同,这些研究也都证实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同时患病者对心脏介入治疗知之甚少,对介入治疗环境感到陌生是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鉴于心脏介入治疗术围术期间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且较危险的并发症,对于这部分患者,积极主动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健康教育,提供各种相关知识和信息支持,降低患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于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可能会有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易发锦.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护理研究,2005,19(1):9798.

篇3

【关键词】 地震;精神卫生;心理社会;能力;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5.67,R19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2-0102-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6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of health

facilities in some areas in Sichua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 with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LIU Jin1,GUAN Li-Li1,XIANG Hu2,WU Xia-Min1,MA Ning1,

LIANG Xiao-Qiong2,WU Bao-Ming1,MA Hong1

1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2Sichuan Mental Health Centre,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MA Hong,mahong@bjm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by psychiatric hospitals,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in some extremely hit and severely hit areas in Sichuan.Methods:Referring to definition and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defined by 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of UN,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services of health facilities,MHPSS trai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ast two years,and willingness and feasibility to provide MHPSS was developed,and 30 doctors from 1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1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5 township health centers,and 5 village clinics were surveyed.Ten of them were interviewed to explore their occupational experiences,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facilities,th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of learning and providing MHPSS.Result:There were 0.68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and 0.83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in county level and town level respectively.There had been no pre-quake training on MHPSS,11 doctors got(1~7)days(median=2 days)of post-quake training,but unleveled,with insufficient teaching materials or reference books.Only 19 doctors could have time to provide MHPSS,and possible hours would be(6.9±2.5)hours/week.The county-level and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s had to manage the pre-quake inpatients,and admitted post-quake new cases.The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ducted some pattern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education.Only 2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provided 20 persons/month outpati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iatrists had not been trained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and had not had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efore the earthquake.Non-psychiatric physicians felt that their capacity of providing proper MHPSS was quite limited.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only had valium as the basic psychotropics.Buildings in health facilities were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which was especially reflected by collapse of a whole ward building in the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Conclusion:Post-earthquake MHPSS capacity by health facilities in county and lower levels is extremely limited in Sichuan.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s be trained in mor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ways in different levels,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be authorized to use basic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and disaster-resistant level be strengthened while building new or altering old psychiatric hospitals.

【Key words】 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psychosocial; capacit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2):102-106.)

人为或自然灾难后的救援是复杂的工程。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于2007年制定出《紧急情况下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指南》[1-2](以下简称《指南》),为救援人员和社区计划、建立并协调最基本的多部门救灾工作提供指导。《指南》将灾后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定义为旨在保护或促进心理社会安宁和/或预防或治疗精神疾病的所有当地或外部支持。列出的服务范围包括四个层次,即①基本服务和安全(如食品、帐篷和防疫措施);②社区和家庭支持(如寻人和帮助家庭团聚、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③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初级保健人员提供的心理急救、基本精神卫生服务);④专科服务(如治疗严重精神疾病)。灾后救援是多部门合作、分层次的服务,其中③和④层次的服务需要卫生部门人员参与[1]。在《指南》中,建议对于卫生部门MHPSS能力的评估需包括初级保健和精神病院的能力和基本精神科药物。为了解四川5.12地震后部分极重及重灾区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2009年2月本项目组调查了安县、什邡市和三台县、绵阳市的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以极重灾区(绵阳安县、德阳什邡市)和重灾区(绵阳三台县、绵阳市游仙区)的医生为目标人群。共分级调查来自县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和村卫生室5所的医生。并对其中愿意并有时间交谈的医生进行深入访谈。

1.2 工具

参照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对MHPSS的定义和分级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及目前提供服务的情况,近2年接受MHPSS培训及教材和参考书的情况,提供MHPSS的意愿及可行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个人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和提供MHPSS的经历及感受等。

1.3 实施过程

在临时板房医院内,研究者去医生的办公室或诊室,经过医生的口头同意后请他们填写自编的问卷。

深入访谈是由同一访谈者完成所有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如果办公室或诊室里不方便访谈,则在院子里访谈。研究者在访谈中做笔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中位数(M)描述,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计数资料应用具体例数进行描述,因总例数<40,采用费歇尔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定性访谈,将笔记中的每句话进行编码,归入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MHPSS的经历和感受、提供MHPSS的经历和感受等类别。然后按照研究目的,着重分析医疗机构所受地震的影响,以及提供MHPSS的能力,包括所受培训的数量和内容、人力资源、基本药物、服务需求、工作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对能力提供的影响。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共计30名医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3名,平均年龄(39.4±13.3)岁,从业年限1~42年(中位数(M)为12年)。极重灾区组和重灾区组的医生在所有变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共对1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包括县级精神病院的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25年),乡镇级精神病院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6年,原为外科医生,近6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生8名(其中男性7名,从事精神卫生相关工作,即灾后心理咨询共1年)。

2.2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

2.2.1精神科医师在辖区内的人口比例

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68/10万人,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83/10万人(表2)。

2.2.2已接受的培训

在地震前,所有人员均未接受过任何与灾后心理变化及处理相关的培训。截至2009年1月,共有11人接受过1~7天(中位数2天)省、市或区级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灾后心理干预、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干预、如何应对有遇难家属的人或放松技巧等。全部11人均有兴趣看培训教材。有4人列出记得住的教材或参考书名称,并评价其适用性:《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要点》(大部分适用或完全适用)、《灾后儿童心理救援》(完全适用)、《精神卫生核心信息和培训手册》(完全适用)和《医学心理学》(少数内容适用)。

2.2.3提供灾后MHPSS的主观意愿

有27名医生表示在条件允许时愿意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服务。

2.2.4提供灾后MHPSS的现状

个人可投入的时间:有19人表示有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其中有7人列出每周可提供服务的小时数,平均为(6.9±2.5)小时/周。

医疗机构提供灾后服务的情况: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除继续管理地震前的住院患者,还收治震后的新发病例,包括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县精神病院通过心理卫生知识讲座、义诊、发放宣传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只有2所乡镇卫生院提供灾后心理服务,目前门诊量约为20人/月,方式为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发放宣传资料。

2.3 深入访谈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3.1医疗机构也受到地震的影响

地震对医疗机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极重灾区的乡镇级精神病院受到极大破坏,除门诊外,整个医院的其他建筑全部倒塌。医务人员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后在板房中继续治疗原住院病人95人,同时还不断收治与地震有关的新发病例。由于临时住所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木棍、铁丝、绳索等物品,造成冲动攻击和自杀自伤的危险性加大,加上临时板房不够高,病人很容易上到房顶后外走,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2.3.2服务能力有限

县级精神病院有精神科医师10名,基本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没有治疗PTSD的经验。乡镇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4名精神科医师面对100多名患者的诊疗及值班任务,感到压力过大。地震后曾有1名来自外院的大学毕业两年的住院医师每周来一次作为外援,但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由于床位有限,不得不对某些需要住院的新发病例仅进行门诊处理。乡镇卫生院的精神科药品单一,除地西泮外无其他精神科药品,肌注氯丙嗪仅用于麻醉前用药,不作为精神科处理用药。基层医生虽然看到有大量的受灾群众需要MHPSS,从医务人员的天职出发也愿意帮助他们,但是由于学历普遍偏低,在地震前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缺乏灾后危机干预的教材和参考书等诸多因素,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无法给受灾群众提供到位的服务,甚至害怕由于自己的理解错误或处置不当,反而给受灾群众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由于基层医生承担医疗网底的工作,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在客观上难有较多的时间用于提供MHPSS。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的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68/10万人)和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83/10万人)均低于2008年全国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1.35/10万人)[3]。在没有灾难时,按这样的人口比例提供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尚且人力资源不足。在地震后,如果按照震后3个月PTSD患病率为7.2%[4]推算,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需要分别诊治PTSD患者10.6万和3.5万。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患者,14个精神科医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MHPSS是分级服务,各级所涉及的人员和服务内容不同,需要的培训也不同。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最好在灾前做好人员的技术准备,即需要充分的备灾[1]。本研究发现医疗机构人员在灾前未接受过任何相关的培训,在灾后仅有11人接受过培训,但培训时间短,且未按照内容进行分级培训,属于无计划的培训。另外,教材和参考书严重不足,基层人员不得不将针对性不强的《医学心理学》作为参考书。

按照MHPSS的服务分级,本研究中的对象应该承担的是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提供的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和专科服务(如精神科医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诊治)。但是因为培训严重不足,非精神科医生并不具备提供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县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也缺乏诊治PTSD的技能。少数乡镇卫生院只提供20人次/月心理咨询,这种工作量也反映出基层供方的服务有限。

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场所必须具有高度的抗灾能力,包括硬件条件,以及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和应急程序等软件条件。面对全球日益增多的自然和人为灾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各成员国建设可以抵抗地震及其他灾难的医疗机构,并将200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挽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5]。本研究中也见到精神病院病房全部倒塌、造成住院护理工作压力极大的情况。WHO西太区办公室已发行了相关手册《医院应该免受灾难侵害:降低风险,保护医疗设施,挽救生命》,对各项建筑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仅调查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未涉及其他供方的服务能力现状、不同部门间的合作现状,亦未涉及医务人员自己作为受灾群众的因素,已发现人员数量不足、培训严重不足、提供的服务有限及医疗机构的抗灾能力差等问题,说明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极为有限。建议今后对县级及以下精神卫生机构人员、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开展实用的和有针对性的分级培训;采取措施改变基层卫生机构缺乏基本精神科药品的现状;在新建或改造精神病院时,加强硬件的抗灾强度。

参考文献

[1]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OL]. Geneva: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2007:1-19(2007-12)[2009-09-03].http:∥省略/iasc/pageloader.aspx?page=content-products-products&sel=22.

[2]Wessells M,van Ommeren M.Developing inter-agency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J]. Intervention,2008,6(3/4):199-2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M].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4-27.

[4]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篇4

关键词:电路理论课程;调查问卷;学生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87-02

一、引言

电路理论课程作为电气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一直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为更好适应“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创新班级教学,为今后改进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展开了调查问卷活动。以“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为教学理念的创新班级作为调查对象,连续两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63份,收回63份,有效问卷63份。基本了解了学生对电路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看法及建议,做出合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二、学生调查问卷解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以下5个方面的情况反馈。

(一)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即电路T1课程的整体授课时间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否合适,有88%的学生表示合适,另有1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或不合适。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授课时间可以接受,对课程学习进度有一定把握。小部分学生则表示电路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而相关的数学基础课学校在大一第二学期并没有开展,因此学习会比较吃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安排的疏忽。

(二)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本身设置,92%的学生表示合适,仅有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或不合适。说明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基本接受,但仍存在问题。由于课时较少,电路本身知识点多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难度,62%的学生表示合适,23%的学生表示偏难,7%的学生表示感觉不出来,6%的学生表示偏易。从上显示出过半数学生可接受学习难度,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偏难,这不能说明教学内容设置得过难。对学生来说新的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会有一定不适,但这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必经之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任课老师更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具备专业之外的多种知识技能,多种专业知识相互配合,互为佐证。

(三)教学设计及手段

学生对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切实建议。53%的学生表示可部分采用,38%的学生表示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原本是为方便教学所开展的,但从反馈信息上可看出多媒体并没有原本想象的受用。学生反馈在讲解知识点时,授课老师板书要比播放PPT更好,因为借助多媒体教学速度会加快,对于老师是原有知识的讲授,而对于学生则是新知识的初次接触,会有一个消化知识的过程。速度快会让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老师板书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思路,慢下来,学习新概念、新知识。

对师生交流互动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满意。学生认为让学生走上讲台,可以适当锻炼自己的能力。学生普遍希望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学生参与热情较高,课堂上纯粹的讲授显然有些过时。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热情适时引导,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馈

对听懂老师课上所讲知识程度,75%的学生表示大部分能听懂,22%的学生表示全部能听懂,说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好,所设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但课上讲授的有关电路理论与概念是最基本的,要想真正掌握和运用还需习题的练习。

对习题设计的知识点复习情况,51%的学生表示“认真复习知识点再做习题”,49%学生表示“直接做习题,运到问题再查笔记、教材”。可看出这两种方式在学生中各占一半。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知识掌握方式适合学生本人即可。

对课后习题完成情况,30%学生表示“全部独立完成”,60%学生表示“大部分独立完成”,10%学生表示“小部分独立完成”。从上面的数据表明学生大体上对知识掌握尚可,能够大部分独立完成确实不易,但并没有达到理想要求。

对习题课情况,75%的学生表示满意,24%的学生表示一般。这一环节是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关键。理论和概念的掌握在目前阶段只能由解答习题来反映。从学生反馈中得知,课上习题讲解虽然细致但习题量不足,无法满足一知识点对应一道题。

对结课考核方式(平时+半期+期末),94%的学生表示合适。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单纯结课考试形式,有的同学突击复习就能取得高分,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增加了平时成绩即章节小测和上课表现,以期ρ生的阶段情况能够及时掌握。此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平时测试和期中期末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效果

73%的学生对电路理论整体课程表示满意,2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这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肯定。

三、应对措施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经过仔细分析,对不同方面做出改进,提出应对措施。

在教学安排上,建议学校先开展数学基础课程,若现阶段无法实施,可在课上简单讲解需要的数学知识供学生了解。

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由于课程量大,教师应在课前讲明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让学生有心理准备。课上掌握授课节奏,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教师自己要有明确的教学方向,由浅入深,及时与学生沟通课程的难易与否,获得反馈,做出适当调节。

对于教学设计及手段,一方面努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接受学生建议,多媒体课件多一些习题讲解,加快习题讲解速度,增大习题讲解量。一方面将主要知识点拿到黑板上,黑板授课让学生思维上与老师更加同步。继续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课下交流同课上交流同样重要。课下可在老师协助下成立学习小组对电路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不必一定有具体结果,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电路理论在应用方面的作用。课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习题的讲解,不仅是对学生的锻炼,同时也能看出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清晰,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馈。

在教学反馈方面,学生的听课效果明显要比完成习题情况要好。这说明学生在课后对电路理论学习时间不够,反映出学生没有意识到电路课程的重要性。这与学生才接触到专业课有一定关系。需要任课老师在正式授课前花上一定时间来强调课程的地位和意义,整个授课过程中注意穿插与后续课程的关联,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位置,进一步明确电路课程重要性。改善学生不预习的不良惯。调查表明只有30%的学生能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和查阅课外参考书的学生更少。电路课程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丰富,如果学生对课后作业应付,甚至抄袭,只局限于教师课堂上讲的有限例题,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结合结课考核方式,加强平时测试,每上完一章,进行一次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同时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百分比。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反馈是积极的,同时多考虑采纳学生建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教辅资料,本校、外校的精品网站,必要时帮助学生做一些课程学习规划。还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和进行集体备课。尽量安排课程主讲教师兼任辅导教师,提供合适的答疑时间,这样对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更好。

四、小结

这次问卷调查对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程的想法、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管理,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电路理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莲,张雪英,史健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14-15,23.

[2]汪玲,钟洪声.《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4):220-222.

[3]梁贵书,董华英.电路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于歆杰,王树民等.讲授二端口网络的时机和方法[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6):11-12.

[5]刘哲.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备课题[J].教育探索,2005,(1).

Analysis of Students' Questionnaire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ircuit Theory Course in Innovative Classes

RAN Hui-juan,XIE Qing,GAO Ben-feng,RAN Hui-juan,GE Yu-min,LIANG Gui-shu

(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3,China)

篇5

禾青中心学校文明礼仪调查问卷

年级

亲爱的同学,感谢你参加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每个问题只选择一个答案填在括号内。答案的选择对你无任何影响,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请同学们一定如实填写。

1、每天,你看到老师会经常主动问好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2、与同学相处时,你会经常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这类词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3、如果你的座位在里面时,你要出来,你会对同桌说什么?

A、对不起,请让一下。

B、一句话不说,硬挤出去

C、走开,让我走!4、如果4、有同学不小心打了你一下,你会

)。

A、表示不会介意。

B、非要对方说对不起

C、也打他一下

5、如果在校园中看到垃圾,你会主动去捡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6、在路上,你手中有垃圾时,你会怎么处理(

)。

A、随手乱扔 B、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扔了 C、找垃圾筒放到垃圾筒里

7、平常在学校楼道内,你会

)。

A、从左边上、下

B:从右边上、下

C、没有想过,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8、同学之间打架,你会(

)。

A、劝解或告诉老师

B、帮好朋友打同学

C、与我无关,不管不问

9、在课堂上你有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回答老师问题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10、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国歌响起,可你还没有进入班级队伍,你会怎么做?(

A、站在原地行队礼

B、急忙跑进队伍里去

C、回教室,不参加了

11、上学时,你会主动和父母告别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12、过马路时,你会怎么做? (

A、前后左右看清楚才走

B、乱窜马路

C、没有车就快速地冲过去

13、与朋友、同学、家长等在一起时,你突然要打喷嚏,会怎么做?(

A、用手捂住鼻子

B、想朝哪儿就朝哪儿

C、有意地朝人打喷嚏

14、学习任务完成后,你是否主动帮助父母做一点家务?(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15、捡到东西,你会怎么做?(

A、主动交给老师

B、交给父母

C、自己留着

16、做错事后,你会是什么表现?(

A、主动承认

B、经老师、父母教育才肯承认

C、不承认

17、遇到他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A、主动帮助

B、有时帮助

C、从来不帮助

18、关于刷牙,你是怎么做的?(

A、每天都自觉地刷

B、要父母提醒才刷

C、经常没有刷

19、吃饭前,你会洗手吗?(

A、一定洗手才吃饭

B、经常忘记洗手

C、从来不洗

20、尊敬长辈、听从教育,你的表现怎样?(

A、从来不顶嘴

B、有的时候顶嘴

C、经常顶嘴,觉得他们很啰嗦

21、上课预备铃声响起,你会(

)。

A继续玩

B走出教室看老师来了没有

C做好课前准备、安静等待

23、老师宣布下课后,你会(

A马上跑出教室

B等老师走后再走

C准备好下节课学习用具后再离开教室

24、过马路时,我是(

A、怎么方便怎么走

B、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C、先左右看看,没有危险再过

25、外出乘车时,我是(

A、排队上车,不拥挤不抢座

B、外出多辛苦,一定要抢座

C、看情况

26、父母的朋友来家做客,我会(

A、做自己的事

B、先热情接待,然后做自己的事

C、和父母一块陪客人聊天

27、当你要外出时,你会向父母说明去哪里和回家时间吗?(

A、一定会

B、有时会

C、从来没有

28、接电话时,你第一句话会说(

)。

A、喂,你找谁?

B、谁呀?

C、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

29、你觉得自己有失礼行为吗(

A比较注意,很少失礼

B偶尔会失礼,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

C经常失礼,不太懂得礼仪

D不知道

30、看见不文明的行为,你会上前制止吗(

A会

篇6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高学历群体作为符合该种特征的人才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的电信企业从长期的垄断氛围中走来,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重点集中在锻造先进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创导领先的市场环境上,而这一切仅凭过往的历史和经验已远远不够,急需补充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为推动企业的发展作贡献。从上海电信的情况看,公司对所录用员工的要求不断攀升,高学历员工作为符合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群体之一,无论从数量还是所作贡献上都与日俱增。因此,对该群体的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次调查以上海电信高学历青年员工目前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背景,以了解该群体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目的,集中体现为四大部分,即:(一)职业发展;(二)生活品质;(三)价值观念;(四)身心健康。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定义为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上海电信在职青年员工。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196份,问卷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发展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职业发展通道

问:您觉得上海电信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吗?

65%的被调查者选择“明确”或“基本明确”,31%和2.6%的人选择了“不太明确”和“很不明确”。

2)关于自我定位

问:您认为自己最适合于从事哪一类型工作?

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管理型”的岗位。而在背景调查中我们发现,196名被调查者中,有50%目前正从事专业技术型岗位,20%从事管理型岗位,13%从事市场营销型岗位,17%从事复合型岗位。但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管理类,换一个角度讲,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观仍然集中在:踏上管理岗位。

3)关于工作满意度

问:您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评价?

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环境”,只有11人选择了不满意;满意度最低的是“收入报酬”,95人在“收入报酬”一栏中选择了“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4)关于职业成就感

问:您若产生职业的成就感,那么它最可能来源于什么?

第一位的选项是“在专业领域获得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是一个成就动机很强的群体。要想在招聘中吸引他们的眼球,在人才争夺中驻足他们的脚步,必须提供他们展示能力的舞台。

2、对策与建议

1)职业发展方向需进一步明确

上海电信通过几年的体制、机制改革,从岗位通道“硬件”设计的角度来讲,已经比较成熟,但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呢?主要的问题是宣传力和执行力不够,导致岗位族群、层级划分、能力跨度在员工中的知晓度不高。因此,解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宣传和执行的力度、特别要重视直接主管对员工的信息传达和职业辅导工作。

2)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职业生涯管理需要来自员工、直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高层管理者等各方面的努力,并与招聘、培训、薪资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上海电信所在的行业特点及企业发展潜力使许多专业对口、能力出众的高学历青年选择了它。但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开展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储备,有意识地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

3)加强薪酬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公司对于高学历青年员工的投入成本并不少,但由于薪酬结构分散、非现金福利较多等因素而未能引起员工重视,这使得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对企业提供的“收入报酬”表示出了不满。因此,对于公司支出在员工身上的隐性收入,有必要进一步透明化、货币化,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在改善员工薪酬福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绩。

(二)价值观念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人生价值

问:您认为评价一个人优秀时,最主要是看什么方面?

选择“品德修养”的排在第一位,占50.5%。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对优秀的理解更注重内涵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体现,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人格魅力,这体现了他们较为成熟的人生价值观。

(二)关于信仰

问:您入党、入团的动机是什么?

选择最多的是“有机会为周围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占40.3%;选择“自己进入了先进的组织会非常光荣”的排第二,占31.6%;选择“有机会得到更便利的个人发展途径”的排第三,占8.7%;选择“别人都想入党入团,自己落后了不太好”的占6.1%。可见,该群体中大部分人入党、入团动机都比较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动机比较利己和被动,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三)关于社会参与

问:“您会考虑加入中华骨髓库吗?

无一人回答“我已经加入”;68.9%的人回答“今后我会考虑加入”;29.1%的人认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太放心加入”;也有1.5%的人选择“这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通过对问卷中几道类似题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群体在社会参与方面的热情度一般,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对策与建议

1)加强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高学历青年员工有独立的主见,理性的思维,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的所思所想,采用适应其特征的教育方式,进行人性化的引导。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显得相当重要,企业有责任营造和谐积极、团结拚搏的企业文化,用好文化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

2)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学历青年员工生长、生活在一个改革发展、讲究个性化的年代,生活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和挫折。对于这个群体,一味宣传毫不保留的无私奉献可能不太切合实际,但人的理想信念不可缺失,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加以强调,尤其是代表优秀一族的高学历青年员工,更要树立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的观念。企业党、团组织要加强宣传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公益活动的价值所在,打消误解和片面的理解,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提升高学历青年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企业对于这一群体在坚持外在性激励(主要体现为工资、奖励、表彰等)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进行内在性激励(使工作本身充满挑战性、充满兴趣,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好胜心、个人乐趣),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员工的从业本领和个人人格。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爱度和满意度,有利于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忠诚队伍,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生活品质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消费结构

问:一般情况下,您每月的开支及分配情况如何?

每月总开支“大于3000元”的人数最多,这说明该群体员工消费需求较强。此外,在第一位支出金额的选择上,有55.1%的人选择了“购房”,这与该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上海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相符。关注第二、三位支出金额的选择,“购物”消费分别以26.5%和34.2%占据了两项统计的第一,体现了该群体追求生活质量、消费力活跃和对未来有信心的特点。而选择“购车”的仅有0.5%的人,说明该群体仍欠缺高端消费力。

2)关于品质和时尚

问:平时接触时尚的情况。

在对七个时尚活动的选择上,“经常接触”比例高于“从不接触”的活动是:时尚报刊杂志、时尚电视栏目。“从不接触”比例高于“经常接触”的活动是:时尚休闲娱乐方式、时尚运动、时尚商品、时尚话语、打扮时尚的朋友。分析可见,该群体中以相对内敛、静态的方式接触时尚的较多,而在相对动态、外向的方式上,则表现较弱。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动感、活力的不足。,

3)关于生活状态

问:您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职业成就感”、“金钱”、“时间”、“机遇”、“社会地位”、“健康”、“爱情”。这一序列与该群体的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职业成就感”、“金钱”的追求表征了他们拥有较高的职场目标,有远大抱负。同时,认为缺乏“时间”和“机遇”也正是契合了他们普遍渴望事业成功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此题有29.6%的人未回答,比例甚至高于“职业成就感”的27.6%,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两种原因:1)目前确实没有很缺乏的东西;2)或许有缺乏的东西,但自身不明确,较迷茫。2、对策与建议

1)提供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阶梯和空间

“职业成就感”是高学历青年员工寄予较高期望但自感比较缺乏的一个方面。他们对事业有较高的希望和标准,希望自己的工作价值能通过努力得以体现,重视能够反映实际工作业绩的回报(收入),这是一种需要物质和精神双重认可的价值追求。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关注他们的这种特征,从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管理,鼓励并认可其发展的过程,提供其事业发展的阶梯,同时也根据业绩表现给予收入提升的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和挽留效果。

2)加大关心和投入,保障该群体的生存安全感

该群体员工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如买房等大额的长期经济压力,正因为这种现实状况以及他们对自身的较高要求,使得这种压力比普通人群更为突出。在这方面,企业应加大关心他们的力度,在部分制度和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关注并顾及到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业绩挂钩的投入来激发其积极性。

3)组织符合需求的丰富多彩的业余休闲活动

该群体员工业余的休闲娱乐活动趋向于静态的、个体的方式。这种偏好与其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研究习惯有关,但皆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一面。企业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提供更多的户外运动、组织艺术赏鉴交流等活动,令其生活更充实,提升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起持续的工作热情。

(四)身心健康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压力、情绪及应对

问:您在工作或生活中不顺利突然袭来时,您首先会--

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对不顺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说明他们能够承受压力、适应压力,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不会随意推卸责任。

(二)关于自我认同

问:您的能力得到承认,并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而难度颇大的工作任务时,你会怎么做?

有26.5%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完成”,有67.9%的人选择“仔细分析工作要求,做好准备设法干好”,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怀疑自己的能力”。这说明该群体自信心很强,喜爱接受新的挑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关于健康体症

问:您感到轻度胸闷、头晕等不适的频率如何?

21.9%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候”;39.8%的人选择“偶尔”;27%的人选择“没有”。通过对问卷中几道类似题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群体中约有30%-40%的人健康状况良好,约有50%-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有5%-10%的人明显表现出体质差,睡眠不好,经常生病。

(四)关于生活习惯

问:您平时参加各类运动的频率如何?

12.2%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周两次以上”,23.5%的人选择“每周保证一次”,16.3%的人选择“两周一次”,12.2%的人选择“一月一次”,另有34.2%的人选择“基本不运动”。以上数据和该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性格、爱好特征有很大关联,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刚好说明了导致亚健康状态存在的原因。

2、对策与建议

1)心理健康方面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较以往更大的压力,尤其对于高学历青年员工而言,他们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外在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来自于对自身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企业应在工作中不断营造员工彼此沟通的氛围,使之通过沟通来释放压力,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长远的意义。此外,调查还显示:高学历青年员工对于社会公益活动和企业日常开展的各类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从社会和企业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调研了解他们对社会活动的看法及要求,适当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

2)身体健康方面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高学历青年员工对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在工作中责任心较强,也正因如此,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健康,从年轻时就开始健康透支。企业应当引导该群体员工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合理安排、调整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企业也可以通过相关福利措施进一步关心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该群体员工的生活状态以静态为主,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健康宣传,组织健康讲座、举办体育比赛、成立体育社团等有效的辅助手段,引起员工对健康的关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

三、调查情况总结

篇7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毒; 医学专业新生; 知识; 问卷调查

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估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约78万人,其中女性占28.6%;艾滋病(AIDS)患者约为15.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8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在78万PLHIV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经母婴传播占1.1%。这表明我国艾滋病疫情依然是低水平流行,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在增加,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同时感染人群日趋多样化[1]。

鉴于上述种种艾滋病流行的新特点,执行全面的预防策略将继续成为控制疾病进展的主流。健康教育行为改变交流就是根据这一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我们必须持续获得关于HIVAIDS的人群健康知识水平,按照PDCA原理(plan, do, check, action)对原计划进行修正[2]。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以评估本地医学大学初入学学生的关于HIVAIDS的知识水平。

1材料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初入学的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新入学的医学专业学生542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新生192名,预防医学专业新生180名,口腔医学新生170名(平均年龄19+0.45岁)。分别于初入学的3周内,经过向研究对象解释,寻求知情同意,并承诺保密原则下,在志愿者调查员的监督下为新生提供20分钟的时间完成本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2份,回收542份,皆为有效问卷。

调查问卷问题选项主要集中在性别、籍贯、HIV、AIDS名词的完整形式和HIVAIDS之间的差异、传播途径、预防方法、行为风险、机会性感染以及抗HIV治疗等项目。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P=0.05。

2结果

在被调查的542名学生中,男生263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8.5%;女生279名,占总调查人数的51.5%。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HIV(431542,79.5%)和AIDS(467542,86.2%)的全称;对于两者的区别,认识正确比为临床专业167192,预防专业161180和口腔专业148170。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见表1),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如握手或玩耍等社会活动以及蚊虫叮咬不会传播感染,然而30.3%%(164542)的学生却错误地选择吸烟为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对于注射吸毒者(IDU)和卡车司机两类比较重要的风险类别,正确报告比分别为333542(61.4%)和298542(55.0%);对于HIV不可治愈和抗HIV治疗可行性的认知分别为(319542,58.9%)和(172542,31.7%),此结果不容乐观。

3讨论

为了确定新入学医学专业新生的HIVAIDS相关认识水平,我们对刚入学的医学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研究。由表所示新生在男女性别和家庭来源方面无明显差别。调查显示,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听说过艾滋病,大部分被调查者可以正确书写AIDS(467542,86.2%)和HIV(431542,79.5%)的全称,前者高过后者,而且有统计学差异(P

2011年我国艾滋病监测资料显示,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共用注射器的注射吸毒者占25%;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暗有32%;最近六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的男男者有87%,在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男男者只有44%。虽然注射吸毒的情况逐渐减少,但使用新型的现象占据多数,多性伴(异性性伴和同性性伴)现象愈加显著[1]。同时期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受调查的1230名非洲学生中高达64%的人对安全不以为然[5]。还有学者认为虽然大多数人知晓艾滋病毒可以通过无保护的以及共用针头注射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他们对于偶然接触、蚊虫叮咬、献血和艾滋病毒测试等方面则不太了解[6],与本研究结果相近。而埃塞俄比亚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仅有一半的人认识到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7]。可见不同地区艾滋病疫情及相关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亦有共通之处。而根据近年来的艾滋病国际流行特征,青少年逐渐成为罹患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大学生是此年龄段的一个特殊群体,很有必要对他们的AIDS防控知识水平进行了解,而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新生们经过竞争激烈的高等入学考试后被大学录取,因此他们的知识水平可能较高,然而在相似的教育背景下,上述三专业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却有着明显的不足。专业知识不足或是理念错误可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其日常行为和沟通能力。但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医科大学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有足够的机会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形成积极的认知,并改变自身行为[8]。而在综合性的大学中,医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得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进行同伴教育。

5结论

总体而言,近年来预防艾滋病的手段一直集中在关于HIVAIDS的传播风险、预防方法以及推广正确行为方式等方面。本研究显示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HIVAIDS的神秘性从而破除对其的误解,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预防机会性感染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用等相关观点。

参考文献

[1]http:publicfilesbusinesscmsresourcesmohyzscmsrsdocumentdoc13944.pdf

[2]Zerfu TA, Yaya Y, Dagne S, et al. Home and community based care program assessment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 Arba Minch, Southern Ethiopia. BMC Palliat Care 2012(11):8.

[3]Chao LW, Gow J, Akintola G, Pauly M. HIVAIDS Stigma Attitudes among Educators in KwaZulu-Natal, South Africa. J Sch Health,2010,80(11):561-569.

[4]Nur N. Turkish school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HIVAIDS. Croat Med J,2012,53(3):271-277.

[5]Sutton MY, Hardnett FP, Wright P, et al. HIVAIDS Knowledge Scores and Perceptions of Risk Among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Attending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Health Rep,2011,126(5):653-663.

[6]Lindley LL, Coleman JD, Gaddist BW, White J. Informing Faith-Based HIVAIDS Interventions: HIV-Related Knowledge and Stigmatizing Attitudes at Project F.A.I.T.H. Churches in South Carolina. Public Health Rep,2010,125(Suppl 1):12-20.

篇8

关键词:课题;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0-02

2012年本课题组申报了题为《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在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化研究与实践》的院级课题,获得了河池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立项。目前已经实施了近两年,根据进展的情况,课题组认为调查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对实施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一、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组于2014年3月1日~4月1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多个开设有文学课程的院系进行了调查。涉及文传学院、化生学院、政法学院、电信学院、数计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思政、历史、会计、生计、生科、应物、信息工程、数计、数数等五个院系的十二个专业的24个基础班级。文理科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

二、问卷与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设置了20个题目,分别从文学的特质、人的心理机制以及老师的主导等方面进行调查。在选项后边的数据是针对1000分问卷通过人工统计得出的调查数据。

1.你是否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2.心理健康在一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吗?

①是(95%) ②不是( ) ③不确定(5%)

3.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不断净化和加强的内循环机制吗?

①是(9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10%)

4.良好的礼仪品质是否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

①是(92%) ②不是( ) ③不确定(8%)

5.良好的礼仪品质的形成是否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强化?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6.人的善恶是非悲悯之心除了与生俱来之外,后天的教育是不是更能够使其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

①是(96%) ②不是( ) ③不确定(4%)

7.文学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8.文学是可以塑造性情的(如知书达理)?

①可以(98%)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2%)

9.文学是可以培养气质的(如腹有诗书气自华)?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0.文学是可以舒缓心情的(如当烦闷的时候看看书、看看电影、电视、听听歌曲、写写说说)?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1.你自身品格的形成是否受到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寓言、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格言、谚语等)的影响?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2.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①可以(96%)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4%)

13.老师讲述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讲述他们奋斗的历程或坚毅的品质时是否激励了你?

①是(10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 )

14.在文学教学中老师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讲述人生的道理和行为的规范是否更容易接受或受到感染?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5.你在文学课堂上除了了解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外,是否还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如对心灵的洗涤和冲击,激发人向上向善等)?

①是(90%) ②不是(4%) ③不确定(6%)

16.你对人对事的原则和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有一部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

①是(96%) ②不是(2%) ③不确定(2%)

17.这些教导是否有一部分是文学的潜移默化?

①是(90%) ②不是(6%) ③不确定(4%)

18.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能够更直接地展现善恶美丑是非曲直,是更生动的礼仪(品德修养)课堂?

①是(92%) ②不是(3%) ③不确定(5%)

19.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课堂上老师将德育、美育融入到文学课堂,对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身、他人和世界是否有帮助?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20.你在接触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希望老师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进行多学科(文史哲、心理健康、礼仪品质)的渗透吗?

①希望(92%) ②不希望( ) ③无所谓(8%)

三、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选择“是”、“可以”、“希望”这样的肯定性选项的占绝大多数,这些结果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倾向,学生对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的,对其作用也是不予否认的,对文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认可的。这就说明了利用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是完全可行的。

本课题的构想和依据是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在这个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于这个精神,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论证,一致认为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再现,文学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是人类和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结晶,而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又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良好素养的双重表现,相辅相成。如果说文学教育的基础是智育,那么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则是属于德育和美育的范畴,将文学教育和心理健康、礼仪品质教育结合,也就是将智育和德育、美育相结合,更大化地发挥了文学教育的功能。

而将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渗透到文学课堂之中就当今的社会现状而言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而言处在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既是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个体和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从表面上看,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但成年并不代表成人。他们更多的表现为生理的成熟,而事实上心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当今城市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的多是过分参与或基本消失的角色,这些孩子的心理机制的健全和礼仪品质的形成来自于家庭的不占绝大多数,更多的是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甚至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清楚或不认可的,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应该负起的责任而不是家长。有的家长认为家庭只供孩子吃饭穿衣,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品格的形成是老师的应负的责任;有的家长抱有孩子只要读好书或不闹事就行的心理,至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和礼仪的品质是完全忽略的。家长的错误认识,导致家庭、学校、社会的链条不能很好地链接,在这种教育链条断裂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无形是加重了,教师往往要扮演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那么如何在学生中扮演好这两种身份无疑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课题组要做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教育,而是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先生早在1922年写的《教育独立议》中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的完善与健全是义不容辞的。通过对问卷统计的数据可见,被调查的同学90%以上认可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也认可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品质是人的良好的道德修养的表现,也认可文学不仅能开导和调整心情,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相应的榜样或名言激励自己成长。学生更渴望在文学作品或文学课堂上接收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学课堂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学生动形象的优势,既可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适应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春风化雨般无形地渗入到课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得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品质内化成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成为使其受用终身的内在精神财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