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8篇

时间:2023-06-16 09:27: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作业设计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各种类型的思考和练习,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有效的作业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地教,师生共同选择作业任务,学生有效地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美术作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由于课业负担重,操作困难等因素,使得很多老师在“如何有效的设计美术作业”这个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问题着手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 美术作业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作业类型

新课标将美术教学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操作起来最容易。设计·运用、欣赏·评述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讲,要求较高,涉及到的课程较少,即使有一两次出现,也很少去实际操作。综合·探索领域对学生搜集美术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很少实施。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美术课不是画画就是做手工。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2、消极的思想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年级与兴趣成反比。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保持较高的兴趣,年级越高,兴趣越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很多学生内心渴望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教师会搜集一些好的作品用于展览、比赛,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拿不到手,脑子中逐渐形成“原来是在为老师画画”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也是影响学生消极对待的一大成因。

3、相同的作业要求

人是世界上差别最大的动物,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明知这样的做法欠妥,但是迫于比赛,学校活动,繁重的课程压力,除了上公开课,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吃大锅饭,很少有老师会花精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特色小菜。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优等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消的悲惨结局。

4、单调的作业形式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保证课堂次序,独立作业成了唯一的作业形式,学生不仅失去了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机会,而且创作激情也在慢慢减退。

二、 提高美术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作业分层布置

作业层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作业设计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现在的美术课堂,一次性完成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两段式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需要通过几次练习慢慢深入。如在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卷纸动物》时,第一次练习,教会学生卷的方法。第二次操作时,完成剪、刻、拼等教学目标,再翻、折、拉把平面纸片加工成各种立体形状。最后,才根据动物的特点,把加工好的立体图形加以应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轻松。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作业,作业过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过易,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争取达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的饱,差等生吃得消”的目标。有些作业虽然要求一样,只要评价时注意分层对待,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作太高的要求,多鼓励,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媒材整合运用

一般美术作业的主要载体就是纸张,但是单一的媒材无法满足美术的丰富课型,学生长期在画纸上作画,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该多动脑筋,采用多种媒材,使作业形式呈现多样化,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浙美版第四册中有一课《美丽的染纸》让学生用折、染、展等方法,在纸巾上染出美丽的图案,纸巾具有吸收水性强的特点,但是太厚了染不透,太薄了,很难展开,在我们生活中,棉布也具有吸水性强的特点,如果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件旧的棉白T恤,亲自动手,染上漂亮的图案,做成一件有个性的文化衫,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实很多作业不一定要在纸上进行,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在桌子、椅子、餐具、伞、石头等(见附图1、2、3)上进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3、小组合作作业

一般美术作业都是单独完成,但有时课堂时间紧凑,作业任务繁琐,让学生单独完成作业不现实。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业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一般合作作业的形式根据人数的多寡分为:二人或多人合作小组,这类作业往往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其次是分组合作,这一类作品往往被冠以“比赛”的头衔,让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在班内搞比赛。还有就是全班合作型。这一类作业比较少,重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如长卷的绘制,教室的布置等。

4、作业综合展示

新课标十分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服务于生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浙美版第一册的《窗花花》内容,可以与节日相结合,用作品来美化教室。如高年级的《板报设计》,《美术字设计》等课,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让作品美化校园,教室。让他们大胆地用美术来装饰,美化生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更有兴致。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作业 设计策略

一、高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是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作业的布置来说,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及时的做到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且还可通过作业的练习能够在习题中发现更多的新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使他们的潜在能力都能得到挖掘。因此,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灵活、精炼,并具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引领下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使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所提高。

(一)明确的目标。作业的布置内容要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充分的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确立一个明确的训练目标,使得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做到巩固和消化,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具体的要求。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务必要做到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了解作业布置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还要做到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和点拔,以防学生因为思路不清而无法下手的现象出现。

(三)适度的难易程度。学生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就不能只顾所谓的重点而以偏概全。因此,要因人而异,适中的布置一些难易程度相当的作业,也可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作业,一方面照顾了优等生,一方面又促进了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促使他们化学知识的提高。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作业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延伸。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应用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简单的重复训练、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模仿等作业设置,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捆绑了学生的创造力。要在教学实施中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便成了天方夜谭。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智能情景,给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人潜能,充分发展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地、客观地、有区别地制订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教师如何有效的设计高中生物作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可分为口头型作业和书面实践型作业。口头型作业是指教师首先让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后再进行专题教学解决。此方法优点在于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书写实践型作业则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作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形式如实验作业、调查作业、写论文、绘图型作业等。结合生物“理课中小文科”学科的特点,绘图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原理概念的透彻理解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途径。绘图型作业是让学生绘制模式图、示意图和概念图,如必修一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解、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图、细胞有丝分裂;必修二的减数分裂过程图、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遗传图解;必修三的细胞生活内环境示意图、几种调节过程(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更能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关注作业的实践性

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模仿已不能满足学生有效地学习、灵活的应用生物知识。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活起来”,更多的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深入的理解知识原理、灵活运用技能。例如,在讲授DNA分子结构以及遗传信息多样性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教学材料(橡皮泥、牙签、别针等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DNA模型,教师最后打分评价。这种作业形式,是符合学生学识水平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轻松完成生物活动作业。

三、倡导作业的个性化发展

有学者提出应用作业系统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后习题梯度,关注学生差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层次性。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造就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要求作业的呈现要在统一中体现个性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不同认知程度和问题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三种层次作业: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可安排他们完成教材的果蝇眼色的遗传(位于X染色体遗传)一种实验图谱;对于成绩良好的同学,可布置他们完成推测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存在X、Y染色体可能性能否成立?并完成遗传图谱证明推论;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则采用开放式作业,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究竟在哪种染色体上?可能性有几种?怎样证明?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有层次的作业训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知识,并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认知体系,促进自身的智力l展。

四、注重作业的实用性

在设计作业时,选择科学、技术和社会等具有较大开放度的题目作为背景资料的习题,可扩阔学生视野角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力度。例如,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其研制抗疟药青蒿素作为科学背景,教师可从多角度设计作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与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实用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多创设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从生物的角度出发,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授“水盐平行调节”后,作业可设计为:“假若你不幸漂流在海上,在断水后能否饮用含有无机盐的海水?”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的作业与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综上说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紧扣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上述四种方法精心设计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全面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有效作业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设计策略

1.研究现状

作业作为复习、巩固、提高和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关注和重视的内容。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听课效率,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还可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达到培优扶差的效果。通用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像其他高考科目,多搞题海战术就可以完成,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会考的压力,很多老师把教育学生的重点转向应试技巧,采取一刀切,作业内容单一,作品要求单一,考核方式单一,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

2.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

2.1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

布卢姆指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当然,我们应明白目标如果低了,学生就会不感兴趣,如果目标高了,实现的可能性就小了,因此作业设计要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发展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作业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性作业:主要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要求,掌握基本的技能;提高性作业:主要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能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性作业:主要针对那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强的学生,让他们能在原有作业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新成果。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体发展的目标。对基础生,我们只要他们会根据指定的设计要求,按老师或书上演示的会模仿操作就行,如相框的制作,按部就班只要做出来就行;而对那些好生,我们则要求他们能有所发挥,设计一些不一样的样式,并把它们做出来;对那些动手能力强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则不限制他们,每一次都让他们大胆地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主要是看看他们能不能搞一些创新产品,再对他们进行指导。

2.2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因此,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一节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回去做鸡蛋承重试验,并让他们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网上,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再把前一天的作业内容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他们认真完成的人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没有认真完成的人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同时达到了相互借鉴的效果。而在第二节稳固结构构的探析时,我则是事先让他们各自回去做一个不倒翁,再带到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制作经验,从而得出重心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2.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日本学者左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中说过:唯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活动,积极地钻研教学内容时,即唯有学生在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学生才能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学完简单结构的设计这一结后,布置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调查发现,发现与明确问题,从而给自己一个作业,再把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分析,构思绘图,并进行简单的制作。这样的作业内容学生都很喜欢,既可以自己独立设计、完成,又可以生生之间交换设计,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讨论、合作设计,共同完成。学生通过作业设计,不但获得了自主学习的体验,还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2.4关注学生的发展,设计有系统性的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老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及能力培养要求,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作业的设计不能太频繁,也不可太单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这一节我们讲壳体结构受力特点,可以先看一些相关视频,再布置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交一份关于视频中壳体结构特点的解说,通过讲评,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可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找一些相关的材料做这壳体结构试验,这样他们就能有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成效与思考

作业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生成和体现过程。经过一个学年的尝试与实践,学生对技术作业不再觉得讨厌,反而很乐意地去做,而且经常会变着花样去完成,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3.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习策略。

学生学会了学习,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有效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形成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渠道查找资源的能力,在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2手脑并用,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技能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个性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例如有些人文化分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强,这样的学生便可在作品设计中展拳脚,增强自信心。

3.3培养了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技术与社会密不可分,通过调查、访问、实践,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实践,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用积极的态度分析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技术保护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兰红.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策略研究.中学物理,2014(12).

篇5

活动化作业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玩中做”、“做中学”,使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活动化作业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儿童个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注入活动的色彩——优化作业设置

作业既要与学科内容、课内知识相联系,又要结合社会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要动口、动眼,又要动手、动脑,既要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又要实践操作、亲身体验。那样才会深受学生的青睐。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请你帮制药厂制作一个药盒的样本。盒子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并求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虽然因人而异制作的成品会有差异,但学生能领略到实践后的喜悦和欣慰。为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其强化实践的一面,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要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二、焕发生活的色彩——设置创新作业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了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

1.操作性活动作业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A、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B、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活动作业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生活实际问题探索解决的时候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所进行的讨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认识角度、解决途径,或者对问题在理解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别人的解决方法提出疑问,在不断完善某个问题时,同组参加讨论过程的成员也会在其中获益非浅。这使得每一个参与者的思想都会迸发出火花,学习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发掘。

三、营造幸福的色彩——彰显人文评价

1.师生评价——寻找闪光点。

在学生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些是不细心,把数字或符号抄错了;有的是审题或计算出错;有的是分析、判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采取在错题处圈圈、划划横线,还应在错题旁边注上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批语,让学生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找出错因,从而达到纠正失误的目的。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通过评价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取纠正失误的秘方,并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2.生生评价——友情提醒。

篇6

关键词: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的目的仅仅关注知识点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前预习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改革。课前尝试性作业,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不等于课前预习,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数与代数”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在低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针对这个领域的教学,建议设计课前尝试性作业,引领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尝试用多种算法解答所提数学问题,再对比算式发现数学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进行尝试练习。例如:针对“谁的得分高”这一课,我设计的课前尝试性作业是: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猜一猜,他们谁获胜了,你的理由是什么?写下来。(2)先列出横式再用竖式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3)你的提醒是什么?你的发现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猜一猜,他们谁获胜了?”意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激发笔算的欲望。对于100以内3个两位数的连加运算,要求学生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体现算法多样化。再让学生把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写下来,等班级交流时与同学分享,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二、“空间与图形”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在低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布置的课前尝试性作业,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就能不断地生成新知。例如:教学“折一折,做一做”,我设计的课前尝试性作业是:(1)照样子,做一做。(2)看一看,想一想,你剪出的这件小衣服的左边和右边,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这样的图案。

本次作业设计我先让学生照样子自己剪对称图形,直观感受轴对称现象,再通过观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拓展到课外去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统计与概率”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在低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课前尝试性作业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例如:“评选吉祥物”这一课,我设计的课前尝试性作业是:(1)阅读课本“评选吉祥物”,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是用什么方法记录调查数据的。(2)怎样做才能知道班内同学最喜欢黑板上的什么动物?

(3)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呢?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领域内容,生活中学生缺乏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我设计的课前尝试性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先去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为课堂上收集和整理数据做好准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在低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在布置课前尝试性作业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动手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时,课前尝试性作业是:(1)自己阅读课本86页和87页,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2)如果我们班也组织一次旧物交换活动,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分组好?组内人员应该怎样分工?废旧物品应该怎样定价?开展旧物市场的场地又应该怎样布置呢?

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目的是在了解班级旧物交换活动是怎么回事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紧接着出示了四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如何搞这个活动的看法。在家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还可以去市场实地考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布置给学生有效的课前尝试性作业,并给予方法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不仅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实际的课程设置,合理如何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分课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和活动形式的设计。

(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表述方式

课标在描述课程目标时,使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操作性强,如用“做动作、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手工”等描述听的技能目标;用“模仿说、认读、朗读、看懂、书写、模仿范例写”和“玩、演、视听”等描述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因此,也宜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之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的叙写要尽量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

2.行为目标叙写的四个特点

行为目标的叙写有四个特点: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行为状况动词要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

目标描述要反映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的时间、提供的信息。如,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利用动作、模仿、面部表情,通过模仿、配对、涂色、连线、重排图片顺序、用符号完成表格、猜测游戏、角色表演……、通过男女生竞赛,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根据地图等等。

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如,“能根据情景用“Icansee…造2~3个句子”,“能按字母顺序排列,做成自己的电话本”、“能用学过的食物名称,每组设计1份晚餐的菜单”、“能根据图片或提示来写出5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等。

3.常用的行为术语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些常用的行为术语。学习目标常用行为术语:知识目标认读、说出、拼写、读准、认识、了解、熟悉、理解、表达、掌握。技能目标讲述、朗读、复述、背诵、描述、获取、写出、表演、演唱、交流、情感态度。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设定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分课时备课、实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调整并修正教学目标。

(四)单元中典型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注重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主要有“对话课”、“阅读课”、“综合课”等三种课型。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三种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对话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单元话题学习目标语言,学生能自主地使用功能话题进行交流。对话课设计的五策略:结合话题,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3P和小3P相结合。对话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热身导入单元话题目标语言学习整体感知意义操练话题交流。对话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词架”、“句架”、体现话题的情境设计。

综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融复习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体,学生能进行单元话题下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综合课设计策略:单元内综合(目标语言、单元版块、话题拓展);单元外综合(目标语言、话题综合);围绕单元话题,设计若干小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适当拓展运用。课教学模式:综合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串联”和“并联”,体现单元话题的拓展设计。

(五)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原则:整体设计,关注分课时作业的衔接;分层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趣味设计,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单元主题作业的类型:自助餐式作业、创编式作业、实践型作业等。单元主题作业的实施策略:课内抽查、审听磁带、轮流互查、统一批阅。

二、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拓展教研空间

在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电子单元备课资源、典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测评试卷、教材单元串讲资料、单元整体教学板书设计资料等。这些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效地减轻了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拓展了英语教研空间。

三、探索了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教师可积极探索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积极开展学生的英语小报比赛、课本剧展评和作业展评。趣味性的单元主题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主题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喜爱做英语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的语言学习效果。

篇8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 设计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信息技术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已经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资源得到了高度的共享。为了有效地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益,企业迫切需要对传统内部控制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管理者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文本将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特点,探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策略,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1992年美国 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仍是由上述五个基本要素构成,框架体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也对内部控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交易授权批准缺乏有效牵制

交易授权、批准控制是最基础的内部控制。信息技术条件下操作权限的授予与手工环境完全不同。手工环境下处理一项经济业务时,在该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由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签章,这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的严格审核机制。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操作人员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取某项权利或进行特定操作。用口令方式授权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常见的和基本的内部控制,但口令一旦失控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电子信息处理缺乏可视痕迹

手工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处理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很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信息系统环境下原来纸质的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并且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容易受到损坏,这使得企业信息很大程度上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3)系统整合集成加大信息风险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单独的交易处理,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集成系统要求集中存储数据和程序,则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信息安全隐患,容易出现一损俱损、全军覆灭的危险。而且,对于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其内部稽核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如由外部监理机构完成,则可能泄露商业机密,影响其竞争力;如由企业内部自行解决,则必须配备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管理人员才能胜任。

(4)网络的开放性危及信息安全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因此,网络下的信息系统很难避免非法侵袭,即有可能遭到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于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2.信息技术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全新风险的同时,也为其控制风险提供了崭新的工具。

(1)事前检查提高信息质量

企业开发信息系统时,要针对性的设计事前控制程序,即在业务活动发生、有关数据入数据库之前,检查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此外,如果输入数据不符合既定逻辑和控制标准,处理则被中断,同时通知负责控制的管理人员。这样一来,只有数据准确、完整、合法,继续处理也符合流程,相关数据才能被加入到数据库中。

(2)事中网上公证形成三方牵制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原始凭证以数字方式存储,不能像手工系统那样对每一张凭证作痕迹检验。可是,利用网络技术所特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则可以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即网上公证。这样一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的职责分离原则,通过人机分离甚至机机分离依然得以实现。

(3)事后追溯利用电子审计线索

在手工系统中,凭证、账簿和报表严格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填写登记,所形成的纸质审计线索高度可视,比较有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纸质文档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审计线索不再可视。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记载和再现原始业务依然可行,利用电子审计线索追溯业务的来龙去脉甚至变得更为便利高效。高度集成整合的信息系统,为每一笔交易建立了单独的审计线索,环环相扣的连接关系使原始业务的再现更为方便易行。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增。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是范围扩大、控制程序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控制;是人工控制和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控制。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特点,从组织控制、流程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三方面制定对应设计策略。

1.组织控制设计策略

组织控制设计主要任务是权责分派与不相容职务分离。在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权责范围遵循以流程为核心的原则。首先将企业主要业务分解为产品流程、质量流程、服务流程、物流流程等,并在这些流程层面上重新定义企业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将这些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相关作业集合,并结合业务的信息化程度来定义企业作业岗位以及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作业岗位权责分派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不相容职务分离设计应结合重组后的业务特点和人机系统的控制功能,通过信息系统使用权限设置、应用软件的作业流程逻辑顺序的设置、业务控制参数的设置,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内部监控能力,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安排。

2.流程控制设计策略

流程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融合在一起,业务流程控制与信息流程控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重要内容,控制重心也从适时控制向事前控制、实时控制转移。因此,在企业流程控制的设计中,专业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重要程度。其次依据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模型,设定控制参数与控制程序,并将其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人机结合、业务活动与信息处理集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系统就能动态跟踪业务活动的信息,自动监控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预测发展趋势,实时输出预警信号,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

3.信息系统控制设计策略

信息系统控制是指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控制,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生命周期活动的所有环节。信息系统建设控制的设计策略是认真进行系统开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对开发商的资质验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适合企业营运环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软、硬件与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IT项目管理,建立严密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机制、验收程序及第三方监理和审计的控制,保障信息系统质量。

信息系统应用控制的设计包括操作权限与操作规程控制设计、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流程控制设计。操作权限控制设计策略是通过对系统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员工作业权限程序化方式,限制超越权限的非法接触和访问。操作规程控制设计策略是通过制定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规范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行为。

信息安全控制包括数据和程序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通过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数据备份等措施保障信息系统资源的安全。数据处理流程控制设计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例如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窗口设置各类有效的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人员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保障未经批准的业务不能输入信息系统内,从而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