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档案管理认知8篇

时间:2023-06-16 09:27: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档案管理认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档案管理认知

篇1

(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明确,在工作的态度上给大众一种悠闲的感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明显,没有认识到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急需程度。在档案管理和档案的查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熟练的业务能力,甚至于造成档案的丢失。档案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以业务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

(二)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其中有很多有效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和机制的创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积极的开发档案基础工作的有效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现实发展。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构建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业吸引力

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对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培训,提升对档案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意识上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认知,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行业的吸引力。重视启发式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调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的进行创新,提升业务能力,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性发展。

(二)调整薪酬分配制度,提升福利待遇

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单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的创设,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资待遇相挂钩,在福利待遇上、假期安排上都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积极的奖励。通过薪酬制度的调整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的提升,在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的薪资待遇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制度,让档案管理人员提升工作的热情,以认真主动的态度去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奖励和晋升制度,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积极的进取,主动的学习,加强信息交流培训力度,自觉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注重文化交流,实现人文关怀

档案管理工作接触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促进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通过增加人文关怀等方面内容,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归属感。构建“以人为本”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实现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基本权益。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的深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中,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需求和情感诉求,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的困难。

三、结论

篇2

(一)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单一

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档案的分类和归属问题上,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个普遍的错误观点,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工作枯燥,缺乏创造性和吸引力。这是由以在档案管理的方法上,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的意识,对于现代化的操作手段没有及时的进行吸收和学习,这就造成了工作上的积极性减弱,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相对就无法实现丰富。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意识和行动上实现统一,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创新带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创新实践,充分的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价值,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面貌。

(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

专业素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明确,在工作的态度上给大众一种悠闲的感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明显,没有认识到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急需程度。在档案管理和档案的查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熟练的业务能力,甚至于造成档案的丢失。档案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以业务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

(三)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其中有很多有效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和机制的创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积极的开发档案基础工作的有效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现实发展。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构建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职业吸引力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对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培训,提升对档案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意识上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认知,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行业的吸引力。重视启发式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调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的进行创新,提升业务能力,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性发展。

(二)调整薪酬分配制度

提升福利待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单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的创设,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资待遇相挂钩,在福利待遇上、假期安排上都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积极的奖励。通过薪酬制度的调整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的提升,在保障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的薪资待遇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制度,让档案管理人员提升工作的热情,以认真主动的态度去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奖励和晋升制度,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积极的进取,主动的学习,加强信息交流培训力度,自觉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注重文化交流

实现人文关怀档案管理工作接触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促进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通过增加人文关怀等方面内容,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归属感。构建“以人为本”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实现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基本权益。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的深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中,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需求和情感诉求,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的困难。

三、结论

篇3

在现代生活中,人事档案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同时还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这是由于人事档案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证明,它包含着个人的学历、社会管理、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另外,从公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在招聘时人事档案是他们考核的重要信息。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工作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是记录这一切变化的载体,通过人事档案的完善,可以清楚发现员工的工作历程和改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人员进行调动、任免时,都需要对员工的思想道德、个人经历以及工作经历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除了通过员工人际关系进行调查了解之外,人事档案就是事业单位考核最为直观的资料了。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更为全面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衡量,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有助于促?M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

公益事业单位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因此,在与其他未来必将被推向市场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对比时,公益事业单位更为稳定,从而近年来成为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香模摸”。而“逢进必考”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般方法,但是“事业单位考试”这种形式上公正的方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暗箱操作”。这是由于公益事业单位在人员录用时拥有“条件自主设定权”,包括招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等条件都是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人设岗”、“因人设条件”的弊端难以杜绝。而且,即使考试公正,在面试环节,也难以消除其中的人为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多遵循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而这一法律条文最近一次的修订还要追溯到 1998 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用人制度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了,因此,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其工作。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僵化,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公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施行的是身份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时间的累积使得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逐渐僵化,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也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公益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为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长期实行的是“编制基本工资+职称工资+津补贴”,在这样的待遇执行方式中,员工难免滋养出“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从而造成公益事业单位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招录制度、管理制度的管理,其还包括职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的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制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协调和完善,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公益事业单位去改革和优化。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十分重视,这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本身是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而形成“说起来重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而且由于人事档案整理间隔过长,常常会出现人事档案信息缺失、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的认知,公益事业单位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程度认知不足,意识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因此,在履历表填写抑或是年度考核评定时,尽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已再三强调资料填写正规性和标准性,仍存在部分员工随意填写,在不确定信息,如入党时间、入党联系人等,不经事实求证就以自己的想法肆意填写,从而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担。

(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增强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包括员工学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政治审查等多方面的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以上资料必须使用 16K 规格的公文用纸,但是往往在人事档案整理时,可发现上述资料规格用纸五花八门, 如16K、A4、A3;而且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尚且没有规范标准的登记表和统一的装订标准,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不仅书写麻烦,在纸质文档归纳和整理方面更是耗尽了人事档案管理职员的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人事档案的收集与归纳,还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水平还远远不够。

三、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决策

(一)建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有国家出台的《公务员法》对其辖属内的职员权利义务、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企业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则有国家出台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辖属内的职员的权利义务、职责范围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但是目前专门针对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公益型事业单位在所有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单位数量还是其辖属的职员数量上都是占大部分的,是相关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应出台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辖属下的职员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社会保障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其义务、权利和福利,从而规范化、标准化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制度,统一公益事业单位岗位招录条件,防止事业单位任意更改录用条件,其次,在面试环节采取异地混合面试专家组开展面试,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保证招录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十分可观的,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适用于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招聘职员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保险问题,保障在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四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监督制度,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则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因此,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相??的考核监督机制。

(三)增强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人才资源是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无论是公益事业单位还是其辖属的职员都需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针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配置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创新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尽职尽责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需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并规律性组织单位员工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宣传落到实处,帮助事业单位员工树立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其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四)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关键。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汇总应采用统一标准的规范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标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还需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衡量一项工作先进与否,主要是看这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公益事业单位应开发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从而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篇4

【关键词】素质;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54-01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业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工作,企业档案信息源开发利用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企业和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批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政治素质的档案专业的专门人才。档案管理的特点、性质、任务也决定和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由于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着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因此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度及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档案的质量。

2.敬业精神。做档案工作要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苦,乐于奉献。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尽量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尤为重要,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更加可贵,宽广的襟怀表现为不计较个人免得得失,放眼长远的大局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成绩。

3.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事业务档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重要保证。

4.服务意识。档案工作者应该从单纯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管理的传统模式下解放出来。主动地为利用者服务,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之所急。在服务态度上,要做到主动、热情、和蔼、耐心、周到、及时;在服务评议上,要做到文雅和气、谦逊有礼。

5.严守机密。档案记录着党和国家的机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保密法》,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档案借阅规定,维护档案的历史真实性,保证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被窍用。养成严守机密、守口如瓶的工作作风。

6.勇于开拓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尤其应具备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7.终身学习。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尤其是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才能及时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二、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收录与整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格

企业只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才能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基本素质。如何能够培养出一批精良的档案管理素质人才,是档案有关管理部门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1.进行良性竞争。现如今,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迟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关人员的潜能,因为没有竞争,所以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比较懒散,因此针对此情况,制定相应的竞争制度,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十分必要。为此,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对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知,使其明白,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会有效益,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奖惩制度,经常奖励优秀的员工,以此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另外,确保每一项竞争措施得以有效实施是关键,因此要求其他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2.完善奖惩体系。完善的奖惩体系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一项奖惩措施的制定都需要考虑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情况,不断地进行优化,既要加大奖励力度,也需要加大惩罚力度。通过相关学者的调查分析,科学合理的奖惩有助于提升从业者的素质。针对奖励措施来说,有关人员可以依据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能力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有精神奖励,也可以包括物质奖励,总之需要从业人员意识到付出就有回报,与此同时,根据部门的发展需求,提升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员。针对惩罚措施,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措施,如果某些工作人员具有明显的消极怠工的情况,采取停职或者给予辞退,只有如此,才能督促某些人员认真工作。

3.完善评估体系。奖惩制度的实施是评估体系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够使得奖惩制度公平合理,这就需要评估体系加以证明,因此完善评估体系十分重要。首先,明确标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考核标准因该从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来进行,其他工作内容需要进一步来划分,比如管理水平以及成果等,之后建立评分制度,采取定性以及定量评分的方法;其次,要确保考核过程必须客观公正,考核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公正合理,而且还需要从部门领导以及员工处有所了解,采取综合评价的机制,真正的做好赏罚分明,奖惩有度。

4.做好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提升素质的可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培训和学习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直接途径,在培训方面:第一,促进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实践中,许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或采取随机培训的方式,这实际上不利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考虑将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或年度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实效。第二,培训方式多样化。以往大多采取听报告、讲座的方式,内容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如果能够结合参观访问、实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的效果将会更加突出。第三,及时检验培训成果。以往都是重视培训组织,轻视效果检查,这难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培训后的考试、考察制度,及时巩固培训成果。

综上所述,可知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质并不简单,尤其是新形势下,先进的管理手段的引入,先进设备的使用,如果有关人员不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很多工作都将难以开展,因此有必要而且应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但是这不仅仅是有关部门的责任,相关从业人员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自己主动学习,以此希望能够在档案管理领域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不是满足现实,被动的接受培训,这对提升自身的能力效果并不佳。

篇5

[关键词]当代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93-01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知识总量呈几何级增长,作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的图书也浩如烟海。各学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往往数以百万计,面对如此骇人的数量,读者想要仅凭个人来查找所需的图书无疑是很困难的。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辅助。这就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对图书档案管理领域知识掌握非常扎实,明确自身职责,对如何立卷、整理上架图书等专业知识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那么,在信息时代,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笔者从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经验,接下来就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思想素质

(一)敬业精神

无论是哪一级的图书档案管理员,都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首先,这需要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并抱有一定的热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图书馆是人类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微小,实则重大,因为这份工作担负着向读者传播知识、为读者在书山引路的任务。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工作人员提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激发起工作的热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琐碎的问题。来馆学习读书的人,文化水平和年龄大小都是参差不齐的,会有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此充电,也必然会有知识储量很低的读者,这对图书馆里人员的耐心和服务热情是一种考验。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温和的态度来为读者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才是一个新世纪图书管理人员应有的精神状态。

(二)奉献精神

图书管理的工作注定了其休息时间与其他工作的不同。在节假日的时候,图书管理员往往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因此,在节假日的时候难免与家人聚少离多,这就需要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只有具有了奉献精神,才能克服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为读者奉上优质的服务。

(三)进取精神

信息时代,知识的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更新速度极快。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进取精神,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会在时展的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

二、业务素质

身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怎么可能做好工作,为读者服务呢?业务素质不仅仅是指书籍的阅读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素质

即对图书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熟练的掌握。具体包括丰富的图书专业知识,对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和构造熟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都能熟练掌握。

(二)文化素质

图书馆藏书数量巨大,各时代、各学科的材料都很详尽。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对文献和书籍进行整理、归纳,也是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图书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三)信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也告别了过去人工管理的模式,各种图书管理系统相继走入了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对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有维护的能力。

(四)加强新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

篇6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措施

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开展和促进社会经济有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够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上了,必须要有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并加强管理工作等实践方面的创新研究。

一、充分认识人口计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管理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同样,计生档案管理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恰恰是乡镇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这样的认识。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乡镇计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市、县(区)人口计生部门要经常举办乡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特别是对乡镇领导干部,至少每年要开展一次系统培训,使乡镇领导干部和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档案法的条款规定,掌握计生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计生档案管理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避免在工作中不作为和乱作为。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形势,这也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就集中在两方面:

1、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基层档案整理和保管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的基础,这却是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领导对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不够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冷衙门”,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有什么地位,对工作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总是不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列入各级计生考核体系中,领导关注的事情一直都是计生的实践工作,档案的管理已被自然忽略了。在录用管理人员之时,一般考虑政治背景就行了,几乎不关注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是否已经具备。

2、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档案保管条件差

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受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意识方面也跟本不可能获得提高,离《档案法》的要求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计生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管技术工作和业务方面的知识背景都非常的缺乏,多停留在“存放便万事大吉”的状态,这使得档案管理总是显得杂乱无章的状态。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档案保管方面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档案库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尽管现在国家提出了一些列的严格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依旧是出现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下等现象,甚至档案资料出现污损和丢失等重大工作失误。

三、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领导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能够科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领导应当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生工作开展的决策依据方面的作用,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改进的作用,为农民致富方面的作用。要把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和计划生育协会,法制建设等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管理和建设纳入到主要的议事日程,划拨必要的财政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做好准备。

2、强化人口计生档案管理规章制

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十分繁杂,为把档案管理工作融入人口计生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约束。一是人口计生档案收集、上报、整理、存档应做到规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严把“三关”,即:评查、归档和上架关。做到“细”,仔细查找档案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放过“蛛丝马迹”,逐一整改和修正;“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验收整理,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必须重新按要求整理,直至验收合格;“精”,对已归档的资料,全部进行检查,按要求归类、装订。二是实行定期谈话制度,专兼职档案员要定期与服务对象谈话,经常到基层去,到育龄妇女家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取得工作主动权。三是实行计划生育项目检查治疗登记制度,为各级计生服务站以及医院的B超室、手术室、妇产科等相关科室专门配备专用检查登记簿,把第一手资料全部统计起来。只有严格有关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保证相关资料得以及时、准确、完整归档,这样既确保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也提高了档案的可利用性。

3、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理念

首先应建立健全计生档案,主要是建立计生“七簿、一卡”。“七簿”是:干部职工初婚、离婚、复婚、再婚情况登记簿;未婚青年登记簿;干部职工历年办理生育计划、独生子女证登记簿;已婚育妇查环、查孕人员登记簿;非在职人员、职工家属已婚育妇年度查环、查孕情况登记簿;历年违反计划生育人员处理情况登记簿;干部职工变动情况登记簿。“一卡”是:计划生育登记卡。“七簿、一卡”档案反映了整个单位计划生育的各种基本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计生的文件、照片等材料,也要收集归档。计生情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有的结婚,有的离婚,有的复婚,有的计生节育,有的超生违法,有的获奖,有的受罚,有的调进,有的调出。因此,要对计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计生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建立完整准确的计生档案,这就为计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这些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入手:第一、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二、重视计生档案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第三、鼓励档案工作人员自我成才;第四、合理调配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定要结合信息时展的技能需求,为下一步引入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使得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台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5、引入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多是浅显的技术手段,没有发挥出计算机应当具有的能力,所以要积极应用好计算机技术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应当进行适合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软件,以有效的简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繁杂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

人们进入图书馆的时候有个检索系统,这个系统为人们寻找需要的书籍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引入类似的系统,为工作带来便利,而不是搬照以前的工作方式,只是对文案归档处理。在检索的过程中,寻求用关键词代替主题词的方法避免主题词存在的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病。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据库的构建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数据库系统,不仅有利于将来工作的人员对档案的录入工作,也有利于将来文件的查找工作。而且构建的数据库应当简便易操作,不能是部门请来了构建数据库的工程师,但体统太过专业化,不易于一般工作人员操作那么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也就失去的了应该具有的意义了。在档案的保管方面,由于纸质的文档不容易保存,容易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档案管理库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而且还多存在一房多用的情况,文档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档案进行有效的保管。比如把文档做成很小的胶卷,这在许多大的图书馆就有利用这种技术,而且还非常的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档案的保存,还能够极大的减小档案对空间的占用。同时把一些数据制作成相应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观看的视频或者音频之类的文件,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查阅,更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和复制。

6、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不但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搞好地起到资料的交流和共享作用。要不断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编制和安装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力求实现档案资料查询“以计算机为主、案卷目录为辅”的查询系统,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目前,全省人口计生网采用四级网络的树形结构,覆盖了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域,将常住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分别管理,同时又相互关联,建立两地联系,实现了数据一处输入,各处共享,既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又为杜绝违法生育行为奠定了基础,还可便于各级及时查询汇总信息,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管理工作情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篇7

要】阐述了质量档案管理工作在测量实验室认可认证活动中的重要性,针对实验室认可活动中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档案资料如何进行合理分类、有效收集和正规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需要参加认可认证的实验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引言

实验室认可是国家权威机构对检验或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估和认可,规范质量管理的一种认证方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质量体系的文件化、档案化。质量体系档案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和运行的基础,是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真实性的反映和记录,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凭据。因此,质量体系档案的管理在整个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改进过程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转,对实验室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成为实验室日常活动中及认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1、质量管理档案的分类

遵循GJB2725A-2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中相关条款要求,结合本实验室具体的工作特点,按如下方法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分类立卷进行管理:

1.1综合管理类档案

内容涵盖实验室所有管理工作,归档内容包括:(1)实验室的组织证明、组织构成、日常管理规定与目标规划 (条款4.1);(2)文件控制记录(条款4.3);(3)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条款4.9、4.10、4.11);(4)实验室需要长期保存主要档案的存档(含电子版)、记录以及编号(条款4.12);(5)内部审核记录及相关(条款4.13);(6)管理评审记录及相关(条款4.14);(7)设施与环境记录(条款5.3);(8) 测量溯源性记录(条款5.6)。

1.2检验记录类档案

记录了检验样品的采样、送检、检测、报告的全过程,是对检验过程原始性的描述,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成套性,同时还包括对委托方的相关记录。主要有:(1)要求、委托书以及合同的评审(条款4.4);(2)对委托方的服务记录(条款4.7、5.8);(3)申诉和投诉记录(条款4.8);(4)测试、检定和校准方法及其确认(条款5.4);(5)测试、校准或检定结果的质量保证(条款5.9);(6)测试、校准或检定结果的报告(条款5.10)。

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类档案

体现了检验结果的科学准确和检验程序的规范标准(条款4.2),主要包括: (1)实验室各版本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2)实验室认证有关受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效版本; (3)质量方针、质量计划目录及相关的评审考核方法记录。

1.4仪器设备类档案

是实验室用于检测和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设施。内容包括:(1)合格服务方名录及其资质证明文件,供应品的采购与发放记录(条款4.6);(2)设备和标准物质相关记录(5.5节),主要有设备审购书、审批文件、合同、验收记录,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历年检定书,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设备启用、损坏、故障、改装、修理、使用记录等。

1.5个人技术档案类

反映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习经历(条款5.3),包括:(1)专业技术人员记录,包括实验室对在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以及实验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个人资料。(2)质量体系关键人员记录,包括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部门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仪器收发员、检测人员等的培训记录、任命证书、资格证书等。

根据上述档案分类方法对实验室的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收集,并进行登记造册,制定分类目录,使档案分类和档案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资料实行集中管理。

2、质量管理档案的实践认知

为了科学地管理和完整地保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档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档案的收集整理要全面。实验室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条款的相关要求,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全面详实的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登记整理,最好在纸质记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以电子文本形式存档,便于查阅。

第二,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在实验室情况质量体系运转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档案记录;同时,实验室应认真执行技术档案的保管检查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应全面检查、清理一次,做到档案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第三,档案的受控保管应到位。所有受控文件需加盖受控文件章,编写受控文件号后发放。受控文件需补发时,要说明原因,经批准后方可补发。文件修改、更新应执行实验室相关程序文件规定。同时,档案的存放场所应通风,注意防尘、防火、防水、防潮、防晒和防盗,防止档案被虫蛀、鼠咬、霉烂等。如有破损或变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此外还应做好档案借阅的批准和记录手续。

第四,档案更改应规范。实验室质量管理档案中的内容如有更改,应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实行更改,注明更改人的签名,切勿涂改。重要的文件更改还需有文件更改通知单。

第五,档案的作废应有记录。凡要作废的质量管理档案,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必须及时清理出档案,有关鉴定报告和作废档案备份必须及时归档。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量需求增长加快,以及实验室认可资质评审的要求,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档案资料的全面收集和规范化管理,保证质量体系在符合认证认可准则的情况下,持续有效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JB2725A-2001《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S].中国人民总装备部,2001.

[2]马向明,李建荣.测试校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篇8

人事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是有效评价事业单位员工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人事档案制度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之间也存在着的较大的差距。只有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此,适当当代社会需求的认识制度该改革已经在各个事业单位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也是人事档案管理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关系

人事制度改革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应用实现人才资源综合应用的重要措施,人事制度改革不仅在人员管理制度,企业服务机制上实施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分配。人事档案管理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管理依据,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实施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例如:某地区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人才资料整合、分配层次进行全面分配,提高人事?n案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引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向着合理机制发展。

2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形成了全新特征

2.1 国内企业员工可以“有档无存”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一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也跟随着社会发展的 脚步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对人事档案管理来说也不例外,破除了传统的终身责任制度,员工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模型进行发展。

2.2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无档择业”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些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最为注意的就是员工在自身素养,同时还有与其他员工之间建立的企业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在社会中的流动性。

3 人事档案制度自身存在着的不足

3.1 人事档案本身信息量较少,无法将个人的有效信息体现出来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传统的信息收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2]。在以往的人事档案记录中,主要由一些政治历史、组织经验、社会关系、工作经验等部分组成,导致人事档案本身的信息量较少,无法将更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展现出来。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事业单位“铁饭碗”的人事档案管理局面,事业单位中人员应用和人才选拔随着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变革而变革。部分事业单位中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不明确,实施人事制度变革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调动性较大,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人员分配“空白”现象发生,造成事业单位人事调动出行档案丢失或者信息资源不全的现象发生,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变革的开展造成巨大的麻烦,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例如:某事业单位内对人员档案信息填写不全,实施认识制度改革后,导致事业单位中部分员工的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缴纳受到影响。

3.2 制度不健全,与相关法律制度冲突

根据人事档案的制定制度得知,人们都不能直接阅读、查阅自己或者直系亲属的人事档案。但是,就我国当前行的形式来看,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导致人事档案管理没有较高的封闭性,在处理人事档案信息过程中也没有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3]。这些问题都会直接的体现出社会中民主制度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3 服务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

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是在实际工作期间,由于一些档案管理的本身套件较差,防盗、防潮等措施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难将人事档案进行妥善管理。再加上事业单位中的各级档案管理工作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进行统一,使信息无法正常进行共享。

3.4 档案秩序混乱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单位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纷纷采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专业人才。在原用人单位限制人事档案不能办理工作调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使用三不要做法,不要迁移户口、不要人事档案、不要调出手续,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但造成了档案秩序出现混乱。

3.5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分配程度不合理

此外,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后,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精兵简政,实现人事制度的人才应用精简化发展,事业单位内部人事资源开展大幅度调动充足,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事业单位中人员调动速率快,但人事档案调动速率较低,甚至出现人事档案无法对接的现象,不仅使事业单位内部人事资源管理作用机制的作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分配与应用。

4 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4.1 消除人事档案对制约限制的作用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中的人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合同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只有将传统的用人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才能改变这一现象,让员工自主就业,形成一种全新的用人机制。

4.2 正确认知人事档案管理

要正确认知人事档案管理,建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一,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地位,从整体安排管理工作,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的监督体系;第二,管理人员要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管理理念,使企业以及机关等每位员工都是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将档案管理当做基础工作来做,引导相关管理人员执行自己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提高。只有全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可以使档案管理更好的为全体人员服务。

4.3 破除过去“身份”的分类

传统的人事档案对每个人的身份有着非常明确的划分,不同的身份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分类,让人们在工作期间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创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中的人才数量。

4.4 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高要求。在新时期下,领导一定要选择责任感强、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管理能力和?R邓刂实墓芾硗哦樱?并且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要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更新档案管理方式。

4.5 完善档案信息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一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信息的公开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对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将传统的人事档案进行修改,提高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6 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结构

当前,因为人员流动频繁,人事档案不能由所在企业或者单位完全控制,要成立专门的、中立的、社会性的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劳动以及人事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接受档案管理部门、劳动部门以及国家人事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制定科学的管理条款。

推荐期刊
  • 档案
    刊号:62-1025/G2
    级别:省级期刊
  • 民国档案
    刊号:32-1012/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陕西档案
    刊号:61-1006/G2
    级别:省级期刊
  • 上海档案
    刊号:31-1703/G2
    级别:省级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