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8篇

时间:2023-06-16 09:27: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工程问题; 方法; 对策

一、概述

“十一五”期间是电网建设的高峰时期,围绕建设“坚强电网”的战略目标,公司系统应加强电网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

目前,分公司的电网、老旧设备改造,农网、城网、县级城网、户户通、路灯亮化工程名目繁多,工程的决算率和资产入账率偏低。为了加快工程决算速度,保证工程如实列支,应对所有的完工决算工程开展审计。根据电网工程造价需权威中介机构认定的要求和公司系统工程审计力量不足的具体情况,电网工程决算和造价认定审计原则上由审计部门牵头,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在工程预(决)算审计中,按照“委托审计,实地丈量,全程监督”的原则,开展阳光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果。

笔者就目前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供参考。

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内容不规范容易造成经济纠纷

1.在签订的合同中,有些文字不规范,表述不清导致甲、乙双方责任不明。(1)购货合同:部分合同未注明运费承担方,有可能造成运费重复列支;合同中对安装及调试内容口径不一,部分合同为“指导安装、调试”字样,部分为“出卖人负责调试”,从文字看来,后种合同容易让人理解为设备安装后的调试工作应由供货厂家承担,但实际工程中均为施工单位承担。(2)施工合同文字中专用条款内容含糊,反映不出合同施工承担方式,或模棱两可;双方责任无量化概念,如没有各自承担的材料、设备、供应种类及数量;工程计价内容不全,有内容无数量,特别反映在设计变更及签证内容上,文字无操作性。如:XX110KV变电工程合同,没写明承包方式,甲方应供给乙方哪些材料,该工程执行什么定额,按什么标准取费,定额材料(主材)单价偏低时如何找材差,发生变更如何处理均无文字表达。

2.合同中主要条款内容欠缺。购销合同中的一些内容如结算方式、质量要求、违约责任等事项空白;施工合同中只签定了工程价款,未规定结算依据及取费依据,材料承包方式及价格依据也未作出明确规定。

3.合同中主要条款内容欠妥。施工合同中某些条款不公允。如结算依据同一批工程采用的定额不同,价格依据不同,同一批工程的多个施工队,装置性材料结算价格不一样;同一个施工单位取费标准不同。

(二)工程施工现场资料不规范,给虚列工程成本,套取资金提供了方便

1.工程变更资料不全。工程竣工图与设计图相比变化较大,但无设计变更,竣工图大多为电脑打印草图,且无相关单位的签字盖章。施工中变更不及时或签证不全(特别是图纸以外工作及三通一平、站容站貌整治部分),致使计价时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和确定计价方法,难以准确定价。

2.调试、试验报告不全,缺乏必要的调试试验报告,难以准确反映工程调试工作内容。

3.部分签证工程量含糊。如:某工程防腐防火没有量的签证。

4.部分工程出现无施工图纸、无设计图纸的现象。

(三)结算资料不规范,容易形成工程成本不实,移交资产不准确

1.结算书中存在计量不准确现象。工程结算中普遍存在:重安装、轻土建;重图纸内、轻图纸外;重具体工程量、轻政策调整;重新建、轻拆除现象。在政策调整、现场增加工作内容、土建工程、原设施拆除等方面漏项较多。

(1)土建工程中漏项及错项较多。同一批工程采用的定额不同,取费标准不同,价格依据不同,特别是装置性材料价格无标准,亦无甲方签证同意的字样。部分结算中对历年来工、料价格调整文件执行不准确。结算书中站容站貌整治无工程量,计价无依据,仅有总的造价,无工程量,资料中也没有签证及必要的图纸与计量依据。(2)代购的安全工具等无委托书、无发票、无甲方签证。(3)地形系数计取发生多种形式错误。如:将平地计取了地形系数;地形系数应综合调增1.2,却理解为1.2%。(4)工程量计算误差较大。如:土建部分的挖填、回填土方量、余土外运以及其他分项工程量计算;拆除费中计取了不参加拆除的项目等。(5)在定额子目的选用上,存在高套、错套现象。部分10KV项目套用了35KV定额。(6)在政策调整方面漏项较多。如:按政策调增的人工费、工资性津贴补差、材料机械系数调整,部分项目结算书中均未涉及。(7)基础材料价格偏大。如:XX钢杆基础用料中钢筋、混凝土按概算价格进入工程,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8)定额模板、取费出现错误。一些模板出现计算错误,还有一些工程使用模板与工程类型不符,如:XX支公司路灯亮化外委工程却使用自营工程模板,没有计入机械费。(9)运输费的定额子目套用不准。500米人力运输定额子目中按其10倍计算人力运输。

2.定额辅材重复计取。如XX支公司的10KV工程为支公司内部三产企业进行施工,工程所用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全部由支公司供应,但施工费的计取中又重复计取了定额辅材。

3.对施工费的组成认识不清晰。将概算中的基本预备费、法人管理费、筹资费等计入施工费中。

4.部分项目费用重复计算。如:XX支公司10KV电杆的焊接费用、开闭所安装工程中辅材、单体调试与系统调试费等已在财务据实列支报销,而又在施工费中重复套用定额计取了费用。

5.施工费计算方式财务与工程结算不对应。如XX支公司是用工程结算总价减去甲供材料作为施工费。而工程结算书中的材料费用往往与甲供材料不符,这样就造成了财务结算施工费与工程结算中施工费不符。

6.线路改造工程中青苗赔付不规范。⑴青苗赔付有乘机搭车可能,青苗赔偿中出现招待费的内容。⑵与线路施工影响到的相关单位协议不全,存在以白条支付相关单位的现象。

(四)财务核算不规范,容易产生涉税风险

1.未按工程结算书详细分类。如:财务挂财时未按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书将“土建部分”记入“建筑工程”,将“安装”记入“安装工程”,也没有将与设备相对应的安装费及辅材记入“安装工程”。

2.索取的发票种类与施工内容不符,如XX供电支公司施工方开具的为“其他服务业”发票,应为“建筑安装业”发票。

3.对印花税的计提不准确。有些供电支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未对与整项工程相关联的全部合同计提印花税。

4.对筹资费列支不准确。应予资本化利息有的按工程概算金额计提,而不是按工程实际支出数计算筹资利息。

三、解决方法

(一)公司内审部门必须在利用社会审计力量的同时,提前全程进行审计,改变以往完工后再进行审计的做法

要根据基建规模、工程进度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工程竣工决算之前就介入工程管理,审核确认是否具备竣工决算审计的条件,逐步实现工程估算、概算、结算、核算、决算、计划、进度、招标、合同、资产结转等全过程的重点审核、适时监督与跟踪服务。

(二)签订合同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合同法》,力争合同规范、完整

购销合同中填写内容应具体、明确、齐全;施工合同签订应加以规范,合同内容不仅要签订工程价款,还要规定结算依据、取费标准、材料承包方式、材料价格依据以及工程保质期,工程付款方式、留取的质保金等重要款项。

(三)资料要完整

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完工之后,要有专人及时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该补充的要及时补充,该变更的图纸要随时变更,该办签证的办好签证,监理部门要当好“法官”,切勿将资料丢失,收集完毕及时将资料归档,以方便审计时能随时拿出资料审计。

(四)竣工资料要加以规范

草图不能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竣工图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应该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工程结算书封面设计应该有预算编制人、建设单位审核人以及甲乙双方单位的盖章。施工中变更单应该完备并及时签证。隐蔽工程一定要有三方签证的验收证明。

(五)施工单位的结算人员一定要负责任,认真核对工程量,套准定额,在量、价和取费标准上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能随心所欲

工程结算书编制中的材料表一定要与施工用料(甲供料与自购材料之和)相一致。工程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层层把关,认真做好现场签证以及结算审核。

(六)加强预结算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造价知识

(1)目前很多预算人员只会套用定额模板,却不懂定额,所以造成对施工费组成认识不清楚,把不应该计入施工费的基本预备费计入施工费,地形系数不知如何取等现象,还有一些定额模板中没有列入的施工项目不知如何进入工程结算,定额模板中重复计取的费用又不知如何减出。(2)预算人员不能太依赖于模板,事先一定要先确认模板的正确性,再进行使用。(3)预算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政策调整,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七)对于工程生产准备费中的“三通一平”、“站容站貌的整治”和10KV的接续工程,委托的单位一定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准备相应的完整的工程资料,不能只附一张协议书

(八)加强工程财务管理,规范工程支出

(1)财务人员就工程核算应准确运用会计科目,按照工程结算书内容准确记入“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和“待摊支出”明细科目。(2)重视印花税的计提。对工程中涉及的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及设备、材料的购销合同等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足额计提印花税,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交纳。(3)财务人员还应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办法及时索取正规的原始发票,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拒绝接收。(4)不要对同一项目重复列支。(5)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前一定要与工程部门的结算核对准确。

四、工程审计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审查定额套项及基价换算

对定额子目的审核。同一个分项工程套用不同的子目,其基价差异很大,在审查预结算时必须对定额子目的选套加以审核,注意同类子目界限划分及综合定额所综合的内容,依据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签证等有关资料予以核实,以防出现高套定额现象。

(二)审核其他费用

费用的计取应根据有关规定标准和费率。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系按工程类别和施工企业取费资质等级不同划分的,因此,审核取费标准是否正确,必须先审查施工企业取费资质证书、核定的工程类别,以套用相应的费率,同时还应注意各种费用的计算基数是否正确。

(三)审核材料的价差

有些建筑工程所用材料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而材料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会与预算价格产生价差,在审核价差时,一是按各地市的市场信息价合理核定;二是按甲乙双方合同中规定的价格及施工单位提交的供料合同、采购发票等进行核定。

(四)关注签证,审核工程量

实地查看工程量,对隐蔽工程的签证更不容忽视。

(五)审查合同的订立和执行情况

认真查看工程所有签订的合同,看是否责任明确,执行到位。

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完善方式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在造价管理上以竣工结算作为依据,我们在工程结算中发现招投标的价格往往低于结算总额,严重的可能引起工程款无法支付,最近几年这种情况最近愈发严重。所以在审计的角度针对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和后期的经济纠纷进行管理。

一.工程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1.工程量和定额使用的混乱问题

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很多建筑项目都会存在一定的瞒报,结算审计的第一步就要针对工程量进行核对,尤其在工程量数量较复杂时,工程量的核算必须进行逐项计算,单项落实。尤其在装饰工程和隐蔽工程的工程量核算要作为审核的重点,这些项目经常使用通图作为施工图纸,所以针对其核算要切合工程的实际效果,同时要做好对设计图纸规范,使其在勘察和对比中相同。另外不同的定额套用也为审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定额中针对的单价和子项工程价值是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套用程序进行换算的,对于这些套用公式必须进行审计。

2.结算取费标准的问题

取费是在结算中对于企业资质和取费类标准的计量,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企业在很多时候会上报虚假的施工合同、协议,并且虚报施工企业的资质。很多施工单位在资质上报中都应用了挂靠、冒用的手段并且使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结算方式、工期状况、优惠让利等,这些现象对取费的确定和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建设单位针对审计误解

很多项目投资企业对于审计概念是模糊、混淆的,审计的本质在于为工程项目节省资金,并将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但是建设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极不配合的现象。尤其是土建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开展很难,这是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纠纷,这就使建设单位在设计配合的过程中存在顾虑,因为审计过程中造成的核减额度的改变会使自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建设单位直接串通施工单位通过建立假的施工合同和款项来蒙混过关。有的建设单位会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将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将一个单位工程分成若干的项目进行分包,同时将工程建设中所产生的费用、成本、材料等直接委托承包单位进行分项采购,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还加到了工程纠纷的风险,同时为工程造价的审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材料成本难以确定

当前我国建筑材料市场缺少应有的规范,价格和质量差别很大,同样的产地、价格、渠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价格,另外不同的产地和获取渠道都会造成很大的产品差别,这使审核过程十分困难,同时材料费用的主要审计依据是材料发票,很多消耗品的材料供给都是几个单位工程共同使用的,这使真实成本难以测定,在市场的管理上有出现多种折扣和回扣普遍的现象,这使整个审计工作更加难以确定。另外针对设备和材料的设计要注重对价格的核对,这包括针对材料质量和购买价格的核对。并且在审查和设备合同清单的核查中要以财务发票作为基础。针对工程所需设备审核时要通过不同的采购清单,当进行业主采购中要根据不同设备、运输、采购等多种项目的支付情况。这些核对是需要丰富的经验来完成的。

另一方面,一个工程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结算都需要大大小小多种合同进行管理,但是不同企业之间的合同格式都是由差别的,同时不同的施工双方在合同签订中都会添加自身的利益要求,合同签订和招标文件中出现一定纰漏。有的建筑规模在中标和招投标中都发生较大变化,使合同形成后状态十分混乱,同时很多建设单位明知合同中的事项含糊不清,但是还放任自由。这不仅使十分严肃的合同在约束性上缺乏管理,还为成本决算造成了一定误导,更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完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的途径

1.完善工程审计核算

在审计过程中的工程量需要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算,工程量的准确程度是工程结算的基础,所以针对不同工程的工程量必须统一,要在固定价格和合同价格之间进行调整。工程量清单要包括对招标质量和合理工程造价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清单数量的风险因素由业主单位承担,这就需要业主单位对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上报的预算清单进行核查,要将漏项和错项进行排查,以防止清单漏项问题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例如,曾经参与的一个清单审查,编制清单时,清单编制人员只是按照门窗表中的尺寸和数量计算铝合金窗的工程量,而事实上设计图纸上还有一个幕墙没有计算,结果造成清单漏项。如果采取明确工程量的方法就可以将遗漏项包含在工程量清单中。

2.明确工程设计最终决定权

建筑工程的过程有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这就涉及到设计变更的发生,所以在设计变更控制的过程中要以建设单位为最终决定权,同时将施工组织和工序进行调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工期的改变和重建项目的发生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会很大程度上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如果由于安全或功能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而变更,则必须严格按变更程序进行,任何涉及工期,造价的变更内容须经业主同意,并有原设计方出具施工图纸,并就工期和造价达成共识或原则性意见形成记录之后,才能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工程价款的合理、准确。但在施工期间承发包在造价变更上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建设单位组织碰头会,可以考虑使用合同单价或独立单价的两种形式分别进行承包。

3.加强工程签单验收记录资料的保管

现场签证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工程施工阶段重要资料,它记录了有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承发包双方的实施行为,是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之一。签证单要有规范的格式,每页均需要业主代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签证,并且监理和业主代表应详细地写清工作内容,对有关的数量内容须作大写和小写描述,原件由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保存。所有签证单必须有连贯一致的编号,需要特注意的是已列入清单项目的内容不能再次签证,措施项目不再签证。变更工程或隐蔽工程的签证应讲究方法方式,从这一点看,业主应该有专业管理人员参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4.强化审计过程

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形式分为内审和外审两种,内审一般由业主牵头,在这一过程中业主对工程结算的审核主要集中在合同条款的核实问题上,并且将工程验收和竣工项目作为核算的重点,这也要求只有所有工程在验收完成后才可以进行结算。这时的结算过程是需要将工程款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支付项目的管控,要避免重复付款问题的发生。在进行外审时需要对建设单位所委托工程中的工程造价公司进行审查,这一个过程需要所有参见单位进行配合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解决所发生的问题,防止出现问题堆积的现象,要保证在竣工结算前解决多数问题,避免问题在结算过程中重复发生,有效提高结算审计的质量。

结束语:

工程结算和审计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审计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工程结算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且从审计的角度做好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只有充分掌握运行程序和使用规律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管理方法,使工程造价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贺梅芳,陶莉.浅析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审核[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2]吴长松.基于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有效控制探讨[J].科技风.2009年24期

[3]王静.浅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篇3

关键词:电力工程;审计;问题

1电力工程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1.1工程预算管理环节方面

目前由于针对电网建设项目的事前审计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所以涌现出一批立项调研不够充分、工程投资额随意突破预算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计划笼统,没能恰当区分新建、技改和大修项目。项目施工方案发生变更后,也没有履行正常的预算调整申请与审批程序,最终导致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

1.2工程建设现场签证方面

由于工程项目在竣工决算审计时对于现场签证资料的依赖性较大,而对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日常工作中又很难实施监督,于是一些企业便在现场签证上大做文章。一些建设与施工单位联手抬高工程造价,部分工程业主代表多签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对高标准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一方面增加了工程投资造价总额,另一方面也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

1.3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不够及时

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应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使增加的固定资产能够得以及时入账反映。有些工程项目完工几年后才上报财务部门,如果该工程在用期间又多次发生线路改接,那么项目本身可能会面目全非,最终造成账、卡、物失实;同时也会造成固定资产当期少计提折旧,影响当期损益,对年度会计报表的准确表达产生影响。

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2.1事前做好准备,把好源头关

收集和审查各种预(结)算资料,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的签证和现场签证等。根据施工图纸等资料审查预(结)算中是否有高套定额和多计工程量等问题,选取重点审计和全面审计等不同的审计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强化事中控制,提商施工管理水平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设项目周期最长、管理较复杂的阶段,审计人员不可能与监理工程师一样,长期跟踪在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将施工阶段的内容划分为重点控制与非重点控制两部分,在不同施工部位介人审核,通过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对重要控制点进行重点监督,如: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审计人员要专门到现场查看,检查隐蔽工程质量,记录验收结果;对于重大内容的变更、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等都是审计的重点,变更方案的可行性、材料与设备采购手续是否符合规定、价格是否合理等,都应进行监督审核,全面掌握积累基础资料,为竣工结算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审计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2.3建立工程项目台帐,对比总结审计结果   

建设项目经过一系列审核结束后,审计人员往往忽视工程项目台帐的建立,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可将其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或新建土建、安装;修缮土建、安装;园林绿化等不同的类别,如:对于同样或相似做法的混凝土地面,通过对已审核地面的总结,得出每平方米的地面造价,今后类似工程就可以此为参照依据确定投资概算。所以对于同类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数据可进行对比汇总,找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共性,材料价格的差异等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今后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料,也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审核提供参考标准。 

3工程审计中的重点

3.1审核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决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整个工程取费和计税的基础,工程量若不准,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不实。 

3.1精通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工程量的准确度是决定工程决算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定额中的各项说明和计算规则的含义。如设备的连接线安装,指两设备间的连接部分。不论引下线、设备连接线,均应分别按导线的截面、三相为一组计算工程量。

3.2施工监督

认真查看施工记录、验收记录、设计变更、签证手续,同时要按设计要求仔细复查计算工程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往往可能在构造交接部位重复计算,在审核中如不熟悉计算规则,多算、冒算的工程量就难以被发现。如避雷器、熔断器的安装中已包含了接线端子的安装,而配电屏的安装中未包含接线端子的安装,两者经常混同,增加接线端子的安装费用。

4结语

通过对电力工程审计,并对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同时还应看到,由于现有的工程结算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事后控制,这种方法是在工程实体形成后进行的,尽管也节约了一定的建设资金,但是还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即工程建设投资本身具有不可逆转性,只要发生了损失浪费便无法挽回,即使在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了不该发生的费用,但只要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也不好纠正。这种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显然难以适应现在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力,陈立新.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知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杨旭中.电力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张丽瑾.电力建设工程新版概预算定额的特色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3(3).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查处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跨度过大,信息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原因,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停留在被审计单位,而没有借鉴到集团公司全范围,这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个内部审计风险共享信息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随后,陆续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形成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我国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并考虑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管控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传统内部审计在信息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有大型企业系统内部大部分实行多级管理,各子公司独立开展的内部审计实行独立统计、分析、利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整合功能不明显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活动与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利用审计信息形成互动管理平台,审计活动多维度、多角度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透视结果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效率低下,与公司建立的审计整改机制不相适应。

2.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落后

在内审工作重个体积累、轻交流共享的现象较普遍。审计任务分到各人手上后,同事之间很少与他人交流,有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同事已有的信息资料,做着重复的劳动,不能共享已掌握的审计信息资源,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及工作质量。在审计结果的报告方式上,主要以向上级机关报送为主,一般只局限于审计单位内部成为内部参阅资料,其他人员接触不到审计信息,以至同类问题其他单位或个人还会重复发生。

3.审计信息综合挖掘不够

在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目前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审计文书形式,有的企业内审部门将审计资料形成审计档案后却被束之高阁,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未得到充分挖掘。审计取得的“纸质”资料没有转化为“电子化”数据,不利以后开展审计工作时对信息的采集、检索和利用。

二、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本文在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指引下,从公司内部审计角度,通过具体的审计活动,在流程制度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建立公司典型风险信息库,为识别风险,进而为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提供依据。

(一)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模型原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组织构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等18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对于一个管理制度较完善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等部委的内部控制指引存在基本对应关系,如企业制定的采购制度、研究开发制度、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分别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10号—研究与开发、第11号—工程项目相对应。

(二)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构建

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入应用指引18个方面,并且可溯及具体违反了公司哪条或哪几条规章制度,这样将财政部指引、公司规章制度通过审计风险点进行了串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以工程项目为例说明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国有大型企业工程投资巨大,既有小型投资,也有大型基建投资等,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对于节约国家资源,盘活企业资金,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管理、合同确定、工程施工、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等几个主要步骤。各个阶段都存在许多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和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以及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存在对应关系。(如图2)

公司审计过程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审计,对发现的每一错误或风险点,都需要对其描述,并且要对应到内部控制和控制活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对于公司新增风险类型,应根据风险类型管理权限,由总公司审计部门核定。

三、简历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库的重要意义

建立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对加强集团公司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单位审计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防范重点风险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并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作用。

(一)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基础

典型风险信息库为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提供了支持。年度审计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总公司下达的年度审计任务、公司经营发展计划和管理需求、审计内容和审计实施的复杂程度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平衡有赖于内审部门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总体把握和具体认知,典型风险信息库提供了积累的知识库,将增强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审计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为审计目的和范围的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制定等提供依据。

按照内部控制反应的业务流程,提供审计发现问题在某一时期的集中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内部审计在公司业务流程审计上确定风险导向。将审计资源集中于公司流程管理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利于普遍性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同时为便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根据风险内控矩阵模型和公司风险库的研究成果,可编制形成公司内部审计典型风险点控制指导手册。通过典型风险信息库动态输出公司风险分布状况,从而根据风险集中情况和表现特征,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改善企业控制活动,使内部控制变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内容。

(二)有助于企业管理科学化

从典型风险信息库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效果是按照内控风险矩阵模型实现了审计报告的集中管理,加强了审计整改和推进了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了充分依据,为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法经营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审计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问题或风险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控性,在过程、处理和结果中体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考虑的,往往只有风险管理与内控规范制度,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从总体上归集和反映,并反馈到业务流程控制与制度完善中,而当内外环境改变、经营目标调整、业务流程变更情况下,更是缺乏快速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监督和控制造成影响。因此,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经营政策、制度设计时,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防范。

(三)为审计结论的正确得出提供指引

内部审计典型风险信息库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财政部的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规章制度形成对应关系。当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时可迅速地将其定性,该问题违背的是企业哪条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哪些漏洞等。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对公司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即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分级分类标准、概况公司主要控制活动及对应的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按照风险控制内控矩阵模型,对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进行归集,形成基于审计报告的企业风险信息库,并随着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它是一个动态建立和更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功.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J].财会通讯,2005,(03).

[2]许峰.电网企业ERP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电力信息化,2011,(09).

[3]唐忠良.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12,(27).

[4]刘兆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研究[J].财经界,2013,(09).

[5]张国胜.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6]贾宏飞.电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12).

篇5

[关键词]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存货管理

1项目基本情况

笔者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受某集团委托,对下属五星级酒店开展了三年的经营管理审计。该酒店是综合型酒店,包含餐饮、客房、娱乐、商业出租、商品销售、停车等服务,其中餐饮部和客房部是重点,营业收入大,管理也最复杂。该酒店业务系统是国际上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采用用友软件,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没有自动对接,需要人工从业务系统导出数据,在财务系统中手动核算。

2审计流程

(1)开展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经过访谈、审阅酒店管理制度和调查,编制审计方案,初步确定以下审计重点:第一,酒店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控制是否有效;第二,客房、餐饮、物业出租收入的完整性,是否存在截留;第三,营销管理的规范性,销售定价、赊销、款项回收、坏账核销是否合规;第四,采购报价制度、询价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核查报价是否存在异常波动;第五,日常采购验收流程与付款结算周期是否符合约定,非日常采购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2)实施现场审计,发现问题取证。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组建审计工作组,按照专业线条进行分工,开展现场审计工作。重点从业务线条出发,对客房、餐饮、娱乐、商业出租、商品销售、停车等各业务线条进行穿行测试,熟悉各业务发生的流程,查找内控薄弱点,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发现的问题编制审计取证表。

(3)汇总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经沟通确认的审计发现问题,编制专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后确定最终审计报告。

3酒店业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营销管理方面。①信用评级管理未有效执行。没有按制度规定成立信用管理专责小组,没有落实客户信用评级工作,对赊销客户没有实施信用评级管理,导致部分明显存在异常客户仍在酒店进行了赊销,长期挂账无法收回款项。②客房预定管理存在控制缺陷。审计发现,按照流程设计,酒店管理系统中的预定管理模块应由市场营销部下属预订部进行操作,但实际上除预订部人员外,业务员、账务员、部门经理等均拥有预定操作权限,不需要经过审批均可以完成预定操作。存在业务员在预定环节通过违规登记客户规避赊销审批的风险。③部分赊销客户未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赊销审批手续,也未签订赊销合同。审计发现,部分赊销客户未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赊销审批手续,也未签订合同,市场营销部账务员在没有获得赊销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员的通知在酒店管理系统中进行挂账,业务系统中也没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④未落实与客户对账的闭环管理。除了长期协议客户由财务部直接对账外,其他赊销客户的对账流程为:财务部次月初与业务部门进行应收款项对账,发出应收款项催收通知函,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签认,业务部门没有按规定向客户提交催款通知书并取回客户签章确认回执,并将确认回执交回财务部,因此未形成与客户对账的闭环管理机制,使酒店无法及时掌握客户的真实欠款情况,存在业务人员截留挪用公款的风险。

(2)财务管理方面。①以其他客户预付款及押金冲销应收款项。审计发现,该酒店存在一些账龄在2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直接冲销其他客户的预付款或物业租赁押金。经了解,被冲销的挂账款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经销售部门与客户核对后存在争议,但由于挂账时间较长,未能查找当时挂账的依据,无法向客户追收的账款;二是冲销的预付款及押金主要为已退租租户未退押金,或未能查明原因的预付款。②应收款项各挂账账户之间缺乏调整依据。审计发现,该酒店应收款项挂账客户存在多次、多笔相互调整的情况,凭证未见调整依据。经了解,调整挂账客户是由于在挂账时错入挂账账户,故后期需要对账户进行调整。③餐饮毛利率异常,餐饮食品成本核算不准确。本次审计通过对2016年、2017年、2018年各月份的餐饮收入、成本和毛利进行分析性复核,发现多个月份毛利率仍异常,餐饮食品成本核算不准确,日常成本分析结果流于形式。④部分二级仓库物资以领代耗,形成“账外资产”。酒店设置了一级仓库,由财务部进行管理和核算,客房部、餐厅、厨房、工程部等部门同时设置了二级仓库。物资从一级仓库领用到二级仓库时,财务一次性确认了相关成本费用,每月月末财务将餐厅的库存余额重新转入“原材料”,但部分二级仓库的库存余额(客房部、厨房、工程部)并未转回“原材料”,一方面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另一方面导致部分物资形成“账外资产”。

(3)采购管理方面。①项目拆分立项规避招投标。该酒店不同楼层的4个装修项目,均在同一时间段立项,评标也在同一天评标,均通过询价采购方式邀请了3家单位报价。审计发现,4个装修项目合计金额已超过制度规定的公开招标金额。②部分项目采购投标单位存在关联关系,存在串通报价嫌疑。某几个项目均采用询价采购的方式,均邀请3家单位参与报价,评标均为最低价中标法,3家公司报价非常接近,均为同一公司中标。审计通过天眼查等查询,发现3家单位存在关联关系,3家公司均为同一法人控制。③部分采购并非来自中标供应商或采购价格非中标价格。该酒店食材采购每15天报价一次,报价时会列明食材的规格型号,由供应商库内的单位进行密封报价,从而确定一定期间的中标供应商。审计发现,部分采购环节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部分采购并非来自中标供应商,部分采购价格并非中标价格。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一是管理还存在漏洞,未严格执行采购结果;二是食材规格标准不够细化,名称一样实际上存在价格差异;三是日常经营会有些特殊情况采购,中标供应商刚好缺货。但后面两种情况缺乏过程记录。

(4)工程管理方面。①立项程序不符合酒店制度规定。审计发现,酒店多个工程项目未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流程上报集团审批,只是酒店的董事会进行了审批。②招标控制价中成本控制不严谨。审计发现,在某工程项目送审资料中,有正常的清单计价编制说明,但无预算书明细,项目未按照工程预算编制的规定进行编制。招标控制价的确定依据不足,成本控制存在较大风险。③招标控制价设定依据不充分。某维护类工程项目,直接参照上一次招标限价设定本次招标限价,然后考虑到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按照上次限价的1.1倍确定为本次招标限价,而上次的招标控制价并无确定依据,因此招标控制价设定依据不充分。④控制价文件不齐全。酒店装修工程只有“综合单价分析表”,缺“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总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汇总表”“暂列金额明细表”“规费、税金项目计价表”。

篇6

2014年8月初,广东省B市审计局作为清远市首个推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的试点县之一,被A市审计局授权对《C县L镇党委书记梁某某同志和原镇长陈某某同志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B市审计局领导班子积极研究部署,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做好此次异地审计工作。会上多次强调要讲究审计方法、讲究工作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审计任务。作为此次的主审人员,自然要花多心思在此项目上。感触较深的是在实施审计方案内容之一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时,发现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审计

一、背景

2014年8月初,广东省B市审计局作为清远市首个推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的试点县之一,被A市审计局授权对《C县L镇党委书记梁某某同志和原镇长陈某某同志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为顺利完成A市审计局的授权任务,B市审计局领导班子积极研究部署,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做好此次异地审计工作。会上多次强调要讲究审计方法、讲究工作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审计任务。作为此次的主审人员,自然要花多心思在此项目上。感触较深的是在实施审计方案内容之一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时,发现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经审计,C县L镇国土所办证大楼工程于2011年10月26日经C县发改〔2011〕101号批准立项,工程建筑面积513.2㎡,批准总投资48.7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及镇政府自筹。该工程于2013年3月通过工程结算,在工程建设期内,由于压板试验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增加阳台走廊、防盗网及材料和人员工资有所上涨等因素,导致工程实际投资额62.79万元。

二、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审计组采用审阅法审阅项目的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规划设计文件、增加工程签证记录、会议记录、合同、预算及结算等资料,通过比对分析、核对和计算,发现该项目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超概算初步问题,然后再约谈项目建设时期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了解工程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及当时的建设情况,经进一步证实后将审计初步认定的事实问题向各位领导陈述。在确凿的事实面前,L镇主要负责人分别同意审计人员的分析和承认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最后审计组在对该工程的财务、施工等方面资料审计后作出审计发现存在问题定论:C县L镇国土所办证大楼工程实际投资超过原批复概算的28.93%,并未向主管部门及C县发展和改革局申请办理调整概算手续。

三、分析

C县L镇的做法违反了《清远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清府办〔2011〕64号)第四十四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调整项目概算的,由项目单位提出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原概算审批部门批准。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因超出原设计范围的重大变更、重大自然灾害、国家重大政策性调整等引起项目总投资增加,超过项目概算的,按照下列方式办理:(一)超过项目概算10%或者超过300万元的,有项目单位报市投资主管部门,经征求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由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相关规定。

四、处理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三)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的规定,B市审计局责成C县L镇立即改正,今后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项目报批程序,完善工程报批手续,堵塞工程管理漏洞。L镇态度诚恳,并做出承若积极配合整改,L镇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当地主管部门及发改局并就此事进行的协调,但因项目建成使用至今已有一定的时间,当年经办的L镇和C县发改局的一些当事人几经轮换,以致未能向发展和改革局补办申请调整概算的手续,L镇表态今后政府投资项目将严格执行基本国家建设程序。

五、工程超概算的原因分析

通过此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结合以往审计项目的经验,本人认为工程项目超概算且未履行申请调整报批手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屡查屡犯。由于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其自身性质和建设期所处的时间不同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概算调增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项目决策阶段不深入;2.工程设计变更;3.概(预)算漏项;4.工程签证;5.增加概算外项目;6.材料设备价差;7.工人工资提高;8.管理体制不健全与管理人才缺乏等。以上原因的存在是造成当前预算超概算问题的根源。

六、启示

通过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L镇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工程项目超概算且未履行申请调整报批手续的问题,结合以往审计项目经验并结合此次审计发现问题及分析成因,得出以下启示,供大家参考:1.项目审批部门存在“只批不管”的现象,项目是批准了,但建设过程中缺少一定监管,造成建设单位超概算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及发改部门应加强项目中期的检查监督工作,防止建设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出现。2.今后,凡需调整规模超过项目概算10%或者超过300万元的,需报市投资主管部门,经征求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由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3.建设单位应严格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的混乱状况,重大设计变更、签证坚持先报批后实施的制度,才能从源头抵制随意变更设计而带来的超概算、超预算现象。4.建设应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投资责任制。为避免概预算超支的问题出现。必须严格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和勘察设计单位、项目咨询单位的责任和义务。5.强化工程设计与造价人员协作机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意识,设计前期就要同设计人员一起参与现场情况的调查,掌握现场情况,为准确编制“三算”做准备。尤其概(预)算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涉及本专业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七、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质量 内部审计 方法

内部审计质量高低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而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无疑则是保持这条生命线并不断发展的必要手段。《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2306号明确指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原则是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既定要求,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促进组织实现目标。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进一步固化和完善,内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审计项目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内部审计项目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内审质量,最大限度的彰显内审价值,这是需要我们持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人民银行内审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部分审计项目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前调查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有具体审计方案的项目,实行“拿来主义”,没有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实际加以分析,造成审计结果偏离个体的审计目标。对于创新项目没有针对热点、难点、焦点进行深入全面的审前调查,造成方案设计不合理,无法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第二,审计实施的深度、广度不到位。部分项目仍然停留在“是与否”的评价判断上,仅关注账项的准确性、业务的合规性,审计发现不深不透,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审计工作的增殖、确认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审计报告的高度和建议不到位,审计综合分析缺乏战略高度,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沟通不充分,审计成果的利用不充分。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均衡,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大多数基层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特长搭配不尽合理,审计经验不足。

二、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一)强化审前的调查分析,是筑牢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

一是要增强对相关数据和基本情况的掌握,改变传统审前调查方式,采用信息化条件下的数据搜集、分析和整理,力求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的基本资料和风险环节。二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审前分析。其一是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重心和要点各不相同,审前分析要紧紧扣住审计项目目标这个中心。如履职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的目标和重点完全不同,审前分析也就有很大区别,一个突出经济责任,讲求的是全面性,而另一个突出业务风险,讲求的是专业性。其二是审前调查分析要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不同情况进行,即使是同样的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调查分析也很可能大相径庭。其三是审前调查要结合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专长进行安排,做到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不能脱离审计人员的能力和项目总体目标来进行,不能单纯强调现代化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的应用,而忽略现有审计团队的审计操作、分析管理水平是否能够达成目标。

(二)规范项目实施的现场管理,是把握审计质量的核心

一是注重综合交叉对比各类信息。在审计实践中,同一项目涉及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性、同质性、关联性和一致性,审计人员要通过对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交叉比对,进一步验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从中发现问题线索。二是顶尖叫真,要有“抓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苗头性审计线索,要紧紧抓住线索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表象向深层次进行挖掘,从一个线索到一连串审计发现,最终形成完整的审计事件,实现从点、到线、成面的审计发现过程。三是规范审计实施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操作制度和规程进行,规范审计底稿、事实确认、初步意见等格式化文本,优化审计报告的建议,对统一的审计项目,应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特别是审计发现中的定性和定量要做到标准一致、表述一致、依据一致,减少因审计人员能力差异而导致审计结果偏离目标。

(三)加强沟通、换位思考,努力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认可度,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一是在审计过程中,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尊重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将及时沟通贯穿于整个审计实施过程。在审前准备阶段通过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手段和方式;通过谈话沟通来对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被谈话人员的专业能力、精神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初步评判并从中找寻新的审计线索;在证据搜集过程中进行沟通,促使被审计单位人员配合提供相关辅助证据,同时也使他们更加认可审计发现。在审计报告阶段加强沟通有利于审计双方对审计结果达成共识,帮助被审计方认清现状,意识存在的风险;因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途径,而最终整改落实的还是被审计单位,而换位思考、及时沟通更能保障审计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是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抓手

对审计项目评价应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和对审计人员评价,对项目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审计重大发现情况、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预期审计发现问题和现场审计结果的差异以及审计小组的整体组织、配合、协调的评价;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应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技巧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等情况。最终通过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从制度层面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同时也便于审计人员相互交流、总结、反思和提高业务能力。

(五)现代化、信息化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发展方向

一是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培训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对精通审计业务、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内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培养出懂审计、精微机、知业务的审计骨干。二是加强人才储备和交流,在选调充实内审人员时优先将计算机人才引入内审专业中来,也可采用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内审人员到科技部门进行跟班学习的方法。三是要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操作规程,对内审人员操作加以规范,防止由于录入错误、参数错置或操作不当带来系统控制风险。

篇8

所谓跟踪审计,可追溯至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府审计,它满足了该时期的一些特殊要求,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现象。跟踪审计的发展最初从建设项目开始,逐步向其他领域延伸,最终定位于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等。党的十以来,以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等为代表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面推开。2014 年10 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实际上,在新时期,跟踪审计被赋予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等重要功能。应该说,这对于科学决策和施策而言至关重要。毕竟,及时对政策部署加以检查纠错,对于既定政策目标不打折扣地高效达成而言至关重要。

根据此次审计署审计的主要内容看,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主动作为,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总结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江西省井冈山市综合施策实现脱贫摘帽,广西壮族自治区严抓精准识贫,四川省苍溪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爱心扶贫。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京津冀三省市协同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通关便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优化重点项目投资审批流程,福建省强化政银企对接引导技改基金发挥实效。与此同时,审计发现的问题更值得各界关注。

比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此次审计共抽查30 个贫困县,涉及1320 个项目、50.13亿元资金,发现了诸如5 个县贫困人口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23 个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16 个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工作推进不力;7 个省的44 个单位或个人违规使用资金3693.38 万元;7 个县的34 个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扶贫效果;个别县脱贫成效等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