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7: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职业需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矛盾
一、中等职业教育概述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涵盖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它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城乡一体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内在要求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有技术的工人,而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育产业工人的摇篮。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及原因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有技术的劳动力人数达不到用工单位的需求
1、多种因素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
(1)受观念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次等教育”
①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背景相比普高学生处于弱势
现在的社会风气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盛行,中等教育文凭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不再具有吸引力,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和家长宁愿花大价钱读普通高中,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体是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家庭子女。这些家庭一般都是低收入家庭。
②高校扩招引导大部分生源流向普高,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形成冲击
扩招以后,很多成绩差的学生都能读大学,激发了不少人读普高的积极性。“重点高中热门楼,普通高中敞门留,职业高中上门求”的顺口溜可见一斑。
(2)部分农村家庭受经济实力制约,大量未成年人过早流入劳动力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
2、企业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大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与社会保障部《2009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图)》报告看,从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约占总需求人数的50.5%,主要集中在初级工、中级工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43.5%。从供求状况对比看,企业对于高级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和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处于高位,高技能人才依然炙手可热。
表1.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技术等级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人次)
需求比重(%)
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
求职人数(人次)
求职比重(%)
与上年相比
求职变化(百分点)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与上年相比供求变化
初级工(职业资格五级)
4021149
19.2
+0.1
4352861
19.0
-0.3
1.38
-
中级工(职业资格四级)
1933518
9.2
-0.8
2055427
9.0
-1.0
1.39
-
高级工(职业资格三级)
715456
3.4
-0.3
640746
2.8
-0.1
1.57
-0.11
技师(职业资格二级)
387341
1.9
-0.2
279535
1.2
-0.1
1.84
-0.17
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155782
0.7
-0.2
110276
0.5
-0.1
1.86
-0.07
技术员(初级职称)
2197664
10.5
-0.3
2267548
9.9
+0.2
1.42
-0.09
工程师(中级职称)
953068
4.6
-0.2
961770
4.2
+0.1
1.44
-0.13
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
198762
0.9
-0.3
137596
0.6
-0.1
1.90
-0.15
无技术等级或职称
/
/
12124897
52.9
+1.4
/
/
无要求
10370561
49.5
+2.1
/
/
/
/
/
合计
20933301
100.0
/
22930656
100.0
/
关键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扩大社会就业范围、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前提下逐渐形成体系的,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下已经进入发展低谷期,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例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课程、社会就业渠道等方面都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众所周知,未来我国将进入经济全速、稳定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仅限于劳动型,而是知识型、劳动型并重并相结合的,因此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所以,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已经亟需现代化改革,而这种改革还一定要依托于现代的社会需求。本文就依托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 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办学体制单一,教育格局不合理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大环境的变化,国家和政府也逐渐开始放开政策,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但由于这一放开政策一直是摸索中进行,放开力度有限,导致职业教育依然依靠国家和政府进行和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体制单一的弊病。
毫无疑问,体制单一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政府在主导和管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模式简单,思维僵化,缺乏活力与创新,对社会需求研究不够,导致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要的脱节或落后。同时,由于政府主导体制的单一性,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容易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偏差,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1.2政府管理模式效率低,自主办学不成功
因为国家和政府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创办者和管理者,所以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带有明显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特点,职业教育院校的领导体制、机构体制也遵循政府的相应体制,这样就为职业教育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管理中,行政意识浓厚、领导意识浓厚、市场管理观念缺失、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学术科研被忽视、工作效率迟缓……等等,都成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也进一步拉大了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距离。
另外,近年来虽然政府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但在办学政策、行政规范、信息传导、审批途径等方面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或阻碍,致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自主办学发展缓慢,加重了职业教育全面面向社会的难度。
1.3缺乏社会力量投入,经费力量薄弱
职业教育要发展,没有充裕的投资是不行的。自我国开始实行职业教育以来,一直是由国家和政府进行投资兴办的,投资单一,力量薄弱,建设经费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发展,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也只是职业教育原地踏步而已,甚至逐渐因经费不足而萎缩。
因此,职业教育体制单一不仅无法缓解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的财政压力,而且还阻碍了大量社会资金的融入,最终限制的还是职业教育的发展。
2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向现代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为了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1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源于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属于新生教育,没有受到社会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在整个教育大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由于教育体制单一落后,政策缺失不合理的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经费严重短缺、生源严重不足、就业严重不顺畅的尴尬局面,特别迫切希望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政策规范,以避免进退两难的局势继续下去。
所以,进行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助于职业教育摆脱在教育大环境里的弱势局面,走出发展困境,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2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办学资源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由于单一的国家和政府实施主导管理,致使职业教育带有浓郁的政府行政色彩,模式行政化、管理行政化、思维行政化,缺乏创新和活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但是经过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的单一体制被打破,社会资源破茧而入,丰富了办学资源和办学力量,更新了管理理念,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密切联系,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体制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多元化的办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2.3体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带来现代化的管理
传统办学体制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管理政府化、行政化、领导化,社会理念和市场意识不足,导致管理陈旧、僵硬,缺乏社会的多元和市场的灵活,职业教育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经过更加科学的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变,办学资源将更加丰富、合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管理取代传统的管理,能促使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办学观念、课程知识、就业途径等更好贯彻到职业教育中,有力助推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契合。
因此,体制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现代化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全面发展。
3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法分析
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不是一项简单、一蹴而就的工作,是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及全体公民长时间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方能祈愿达成的。在改制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指导、约束和监督,还需要依照科学合理的改制程序稳步推进,重点突出,以点及面,逐步完成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
第一、国家和政府制定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制度和办法,逐渐有步骤地突破原有的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办学体制,有选择性地吸取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成国家、政府、企业多元办学体制,政、企、校横向联合,共同出资,按职能分工合作,坚实踏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在政、企、校多元办学体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国家和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职业教育的管理。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服从社会需求,学校就是企业,企业也是学校,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逐步明确管理权的归属,国家和政府回归到监督和指导的轨道,由新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自主进行职业教育的管理。其中包括人事管理、财政管理、教育管理、招生计划管理、专业设置管理、就业途径管理等多方面,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专权、专项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市场繁荣的重要作用,更好把我国职业教育融进我国教育的大体系中,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同时,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应该依托现代社会需求,迎合现代就业形势,有计划性、可持续性培养出知识型、劳动型、复合型的劳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27):11-13
[2]张惠玲,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学报(职业教育 版),2003(3):58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社会就业需求; 策略
职业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学校体育教育,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及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已逐步完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然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与社会就业需求结合地不够紧密,这有悖于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初衷。在健康教育及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职业院校体育应突出社会就业需求。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机械地重复。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生来说,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是接受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爱好以及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但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却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的技术与技能,没有考虑培养学生自觉的锻炼意识,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另外,职业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课程。然而,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与社会就业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基本没有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就业需要为依据来实施教学,这种现状不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如何实现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就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1. 制定切实有效的校本体育教材,充分体现职业性
职业院校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体育教材内容的着眼点,既要加强学生对基本体育知识的学习,又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学习。教材内容必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教会学生确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另外,职业院校的体育教材还要充分考虑职业生的体育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对身体锻炼需求的个性差异,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更加全面地涉及休闲领域和竞技领域的体育项目,体现职业特征和本校特征。
2. 将德育融进体育教学中
职业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没有职业道德是不行的。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更需要德育。而体育课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为体育课是开放性教学,在职业院校,比起其他课程,体育课比较轻松,学生比较感兴趣,体育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如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等精神。
3.引导中职生正确地认识竞争
职业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走上社会,从事的工作基本从最基础做起,需要边工作边学习,这样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职业的特性,在课程中多安排一些竞争类项目,让学生在竞争中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竞争,从而正确地对待竞争,不要在竞争的潮流中迷失自己。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安排一些合作类体育项目,鼓励学生融入集体完成项目,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接力跑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努力完成比赛,增进学生的友谊。
4. 为学生搭建个性的舞台
职业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可能文化成绩不算优秀,但是他们思维活动,个性突出,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为职业生搭建个性的舞台,多安排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自主参加,发挥学生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日后的工作!
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院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是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劳动者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与社会就业需求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职业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桂池.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校学生;社会需求;德育教育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企业急需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技师的需求呈逐年大幅增加趋势。企业在招聘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筛选,通过面试、技术操作、试用等环节对学生的技术、思想进行全面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录用。使得众多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面临更多的挑战。
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技术,德育工作也应该创新培养。在客观环境的改变下,学生德育方面如果没有创新培养,德育课程将无从发展,学生将无法应对现代社会所提出的挑战。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问题分析
1.学生过于自我,不习惯封闭式管理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较强,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如今“90后”居多,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个性,团队意识较差,缺乏生活锻炼。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经不住考验和打击。
这类学生虽然思考能力及敏锐性强,但是自我约束力差。而初来学校不习惯学校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倦的心理。
2.学生家庭普遍条件差、心理障碍多
选择学习技术的学生多数学历只有初中程度,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学生的性格孤僻和自卑,并极易走向极端。
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差;与同学老师相处时受到排斥;在情感方面自卑,得不到及时的开导。他们选择学习技术,主要是认为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只学习技术而不用学习理论知识。
3.生活懒散,缺乏勤奋刻苦精神
由于文化基础差,在职业技术院校学习专业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学生常常困惑、不知所措。他们很少去想今后会去做什么,也不清楚一技之长意味着什么。所以没有目标的他们在生活学习上懒散,没有主动的学习意识。不勤奋是因为他们认为是为父母而学习,不刻苦是因为他们没有责任心与责任感。
二、企业反馈毕业生入职后的不良表现
1.毕业生个性强,不服企业管理状况多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入职后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表现在不穿统一的工作服;不负责自己工作区的清洁;懒散不能保证待工状态;对设备不进行检查调试;没有很好的工作精神面貌。在两人或两人以上工作时不能合理的分工,并且在工作中常常发生分歧。在遇到不清楚的任务时没有及时报告组长或技师。认为自己的技术很强不需要按照制作手册的流程正规操作等不良现象。
上述状况会或多或少的在毕业生入职后表现出来,为了改变不良行为,职业技术院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技术,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生活追求安逸,工作不思进取
企业在录用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前,会对毕业生进行培训。 但是多数毕业生自视清高,认为自己的技术很强不需要再经过培训,不承认自己技术不足,导致眼高手低。他们也不愿在实际工作中吸取经验。
毕业生工作后认为自己终于摆脱学校及家庭的束缚,可以自由的生活。找到工作后认为只要能安稳的过完一生就可以了,或者认为生活将就着能过就行不必追求过高的要求。然而他们不知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对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偏见
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对从事的工作寄予过高的希望,要求薪水不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并且收入要稳定。多数不愿在小企业工作,但恰恰需要最多的技术人员是这些中小企业。经调查,大多数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希望工资不能低于2000元,必须双休,还要求公司提供食宿等福利。这也是他们经常换工作的主要原因。
三、职业技术院校德育教育改进方向
1.根据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到:“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年龄偏小,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此时的可塑性强,但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和思想稳定性较差。职业技术院校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第一:可以在德育课上进行正面思想的灌输,学习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将我国的荣辱观和学校的荣耻条列张贴在宣传栏或寝室里。
第二:学校可设置班级管理制度,例如《班级个人考核制》、《班级奖励制》等,让学生转客为主,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第三:开展班级干部选举活动,组建作风正派的班级管理队伍。每天对学生的上课及早晚自习进行督察,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及宣传。对学校的各方面管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以主场形式在管理中成长。
2.丰富职业技术院校德育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为了彻底并全面创新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培养,应从学校教育工作方式开展,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领导机制。学校的负责人员从校长到老师都应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责任,大到设立规章,小到老师和学生沟通。都应做到以德管理,用心关怀每一位学生。
学校不可只有技术考评,也需设立德育考评、师德师风考评、学生行为测评等制度。并不断的完善德育教育体制。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道德培养、加强德育培训工作,并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等方式,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德育建设打造良好并结实的基础。
在教育方式改变的同时,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也应重新规划。学校环境应是干净、绿色、美观。学校可开设有趣有益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活动及兴趣小组等。利用节假日或纪念日多多宣传青少年所需的思想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积极开展。
这些不但能建立学校的良好校风,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3.提前预防教育,避免学生就业后出现不良行为
针对文章中提到毕业生在企业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学校应为学生做好进入社会前的准备。
第一:邀请自主择业成功的毕业生回学校进行演讲,用成功的经验告诫即将踏上社会的学弟学妹们。让他们相信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综合能力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消除毕业生的迷惘与不自信。
第二:学校和各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和学生双向交流选择,在毕业生进入公司前,侧重学习公司所需的技能和规章制度,以防进入公司后不能适应。
第三: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让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并享受辛勤工作的愉快,预防学生工作后安逸生活,不思进取。
参考文献:
1. 刘兴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21(1)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 朱艳红,经济研究参考,优化就业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J],2009(28)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男护士的招收和注册现状,社会对男护士的态度,男护士性格和性别上的职业优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男护士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男护士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顺应民众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有着迫切需求。Meadus显示,73.0的人反对护理专业只有女性,77.0的人认为护理需要男性的加盟。然而,由于传统世俗观念、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原因,男护士在护理领域尚属凤毛麟角。鉴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以及社会对男护士的需求,旨在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及男护士自身正确认识男性在护理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树立起男性护士的社会职业形象。 1 国内外男护士的现状
通过从Medline(Pubmed网站)、EMBASE、SCIE英文数据库和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上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网上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男护士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我国男护士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仍呈现短缺的现状。但随着民众健康需求和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社会逐渐对男护士持肯定态度,男护士数量有所上升,呈现发展趋势。
1.1国外男护士现状
[1]
2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男性从事高压性、高体力强度的护理行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对成功的内在基因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然而,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男护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力气大,而真正对男护士在性别和性格上的职业优势则认识不足。无论是从护理、护理、护理的角度,还是从护理科研的角度,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1性别优势
2.1.1生理体力优势男护士在生理和体力上的特质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与女护士互补,不仅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如遇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烧伤、创伤、肥胖及瘫痪患者、手术护理救治、肢体消毒、手术摆放等,可发挥其体力优势独立完成。甚至在某些产房,男护士能轻易将孕妇抱上产床。对某些持续时间很长的手术,男护士还可发挥其体力的持久性。另外,男护士不存在孕、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因为护士生育造成的人员短缺,便于连续性管理。Yang等和Kippenbrock等报道显示,男护士毕业后从事全职护理工作的比例要高于女护士。加之,男性受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专心工作,更易推动职业发展。普遍认为,在对待拒绝治疗、进食等不合作患者时,男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高过女护士,更容易促使患者改变初衷,降低工作难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性格优势护理专业需要男护士,不仅体现在性别、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与女护士的优势互补,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护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习惯,使护理工作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护理模式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2.2.1心理优势男护士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时,能够坦然面对,心理素质好,稳重、果敢;面对生命垂危患者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普遍强于女护士;遇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时,控制力、心理沟通能力都较强;面临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比较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面而解决问题。
2.2.2使用医疗仪器的优势男护士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较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头脑较清晰,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护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2.2.3科研管理优势男护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强,在科研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男护士更愿意面对有挑战性工作,在专业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会钻研得更深入。男护士在护理管理中更易快速准确地达到管理目标,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普遍强与女性。由于男性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女性的差异,使男护士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决策的制定,为护理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护理在我国医疗界的地位。
3 社会需求
3.1医疗单位男护士在医疗单位被广泛需求。调查显示,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均需要专业的男护士。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既节省、物力,还可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知名度。有证据表明:男护士更适合在某些能够发挥潜能的特殊岗位,如精神科、介入科。AI—Maaitah等调查显示,约旦的男护士偏爱骨伤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病房。杨磊等口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81.0%)、急诊科(69.0%)、手术室(78.0%)、ICU(71.0%)。此外,泌尿外科、脑外科、男性科、血透室、整形外科、针灸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中心供应室等也需要体力和耐力好、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的男护士,必要时妇产科、儿科也需要男护士。此外,男护士在、单位、护院、精神病院、养老院、生殖专科医院、急救中心、战地救护、社区、社区门诊及家庭保健等相关行业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在某些精神病院,男护士更能做好约束兴奋烦躁患者、转运和处理精神错乱、有暴力倾向患者等工作,且可减少女护士遭受患者的意外伤害。另外,军队、海上、空中的救援人员需要男护士,他们在紧要关头往往身兼数职。
[2]
3.2医护人员Roth等显示:97.9%的医生、85.7%的护士认为医院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调查显示,北京市95.7%医生、79.6%护士(83.3%医护人员),云浮地区80.5%的医护人员均渴望男护士融入护士群体。由此可见,男女混合的护士群体能更好地协调合作。①大多数女护士愿与男护士共同工作。首先,处理收治的重大创伤、酗酒、斗殴致伤等突发事件的患者时,男女护士优势互补,可减轻女护士体力和压力。其次,护理男性生殖相关的疾病时,男护士可避免护患双方不必要的尴尬和紧张。此外,女性问易产生摩擦,男护士还可减少同性工作人员间的矛盾纠葛,有效调节气氛。②其他的医务人员愿与男护士合作。在现场抢救、手术配合过程中,男护士自身生理、心理优势,默契的合作更能满足医生和麻醉师的需要,充分发挥医护合作,医护相长的特色,降低患者死亡率。Matthews报道,男医生更可能采取男护士的建议。此外,男护士更容易和者相处,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男护士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3.3患者及家属从患者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患者隐私权角度来看,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赵明珠等认为,64.3%的患者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王玲等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的患者占68.6%。何国喜等调查显示,云浮地区除妇产科外的其他科室中有64.9%的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①在某些方面,男护士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搬移危重患者,瘫痪患者,为肥胖和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摆放手术患者的,固定烦躁的精神病患者和不合作者,牵引骨折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护理重大创伤和烧伤患者,长时间压迫动脉止血等。②同性护理逐渐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如男性导尿及留置导尿的尿道口护理、备皮、会阴护理、换衣服、擦洗身体、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观察伤口等。当护理操作涉及患者隐私时,超过70.0%的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中青年男患者,方便且避免尴尬。同时,男护士更能理解男性感受。因此,男患者更愿意与男护士谈论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更希望得到男护士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男护士可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和疏导,从而及早发现并解决某些隐藏问题。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正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尤其是工作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发挥所学、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探究优秀毕业生在校成长特点及其原因,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启迪和借鉴意义。而以该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结合学校自身的一些做法谈起,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和桥职中的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面向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有的技术娴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从基层做起,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积极捕捉和把握市场机遇,自主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实业。探究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引导和激励职业学校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努力实践,快速成长;能够启迪和影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势利导,提供平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销”人才。
据此,我们以和桥职中多位优秀毕业生的案例为研究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创造实践等方面来探析该校优秀毕业生成长的特点。
二、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人才成长内在因素来看,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相对于一般的中职生来讲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目标的成就动机
大家一般都赞同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往往发展得越快。这里的目标与我们所说的成就动机是一致的。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和桥职中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宜兴南新建筑装潢材料厂厂长――顾鹏飞的案例中:“看似文弱却不甘人后的顾鹏飞在跨入和桥职高的校门时就暗下决心:我虽是一名职高生,但我非得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名堂不可。”
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江苏纯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商务总监――冯飞的成长轨迹:“人生当立志。志向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冯飞,从少小时简单的一辆车的梦想,到工作时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再到转岗后对社会贡献的思考与实现,人生轨迹中一直是志向在引领着这位水一样含蓄、山一样沉稳的男子汉,稳健地行走在环保事业的征途上,用踏实、低调与含蓄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用良好的信誉为事业保驾护航,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换得一路山青水更秀。”
2.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坚韧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挫折,创业者要充分发挥坚忍不拔的品性,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要凭借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在重重的打击之下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一次奋勇而起。这些优秀毕业生往往个性品质坚韧、意志坚定,经受困难、忍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如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乾亨物资有限公司经理汤毅,工作不到一年就失业,然后面对挫折他积极进取,寻找商机,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使自己所办的化工厂走上轨道。可见“只有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会抓住机遇,翻过困难和挫折的大山,踏上成功的大道”。
3.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学生动机高,个性坚韧就必定成才成功吗?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拥有诚信的道德品质也是学生之所以“优秀”的重要内在因素。他们为人讲究诚信,工作讲究信誉,以诚信赢得口碑、赢得品牌、赢得效益。
如顾鹏飞,2004年3月他依据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320万组建XPS生产线。半年多过去了,没有接到一笔生意。好不容易与著名企业百适公司签了一份合同,但该公司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而且交货时间紧,只有4天。产品好不容易出来了,可质量却一直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成了废品,每天损失四五万元。顾鹏飞看着满仓库的废品,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仍旧不分昼夜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实验,终于在2004年9月13号的凌晨攻克技术难关,使产品质量达标了。可是交货日期迟了整整3天,按约他又赔偿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违约金。不过让顾鹏飞意想不到的是,当百适的有关负责人听说这一故事,尤其是亲眼见到满仓库的废品后,当场拍板:今后所有的这类产品的订单都交给他。这可是每年几百万元的业务呀!
三、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人才学界认为,人才成长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里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职业环境、社区环境、社交环境。从学校环境来讲,优秀毕业生们都提到以下四个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1. 班主任的影响因素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位管理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而这些优秀毕业生案例中,都谈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如和桥职中2000届建筑装潢优秀毕业生、宜兴市大为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钱丰祥,他最难忘的是班主任邓顺妹老师对他的教诲:“在学校的三年,老师教给你的只是为人的道德经和专业的基本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能立足、干得好、做得靓,你还要不断地勤奋学习与敏于细节啊!”“不断学习、敏于细节”8个字从此便成了钱丰祥的座右铭并不断地伴随着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 学校校风的影响因素
校风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的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好的校风启迪着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约束着人们活动的行为品德,协调着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厚德砺技”的校训、“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发展、人文化培育”的管理方式在他们留下的烙印。
如钱丰祥,回忆在和桥职中的三年,他用“严”和“精”来概括:学校的管理十分严格,可就是这样的管理在他的身上打下了踏实稳重、细致缜密的“品牌”烙印;学校的教学精益求精,还常常高薪聘请校外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课,这样精心的教学安排让他热爱上了这个学无止境而又陶冶情操的专业,更为他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又如和桥职中2007届博耳冠名班的优秀毕业生、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苏胜超,在冠名班的学习中,他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3. 学校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
“实践出真知”“做中学”等理念都是强调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习得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融知识、技能及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春风化雨,使学生更好地切合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些优秀毕业生也大都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挖掘自身潜能、促进终身发展。
如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宜兴美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超,在和桥职校的三年,殷伟超过得非常充实,这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刻苦学习机械专业的书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理论。他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管理,成为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他多才多艺,踊跃参加班级、学校和宜兴组织的各种活动,曾获得宜兴市级的唱歌比赛一等奖、“国防知识竞赛”二等奖。
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校在确立教育教学总目标上要依据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把教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而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适销对路”,应该是社会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不是贯彻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是不是真正与校企紧密合作,对学生的成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苏胜超同学,2006年底学校组建第一批冠名班,他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养,进入了博耳冠名班。进入冠名班后,他不仅有学校的老师为其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有博耳公司的工程师为其传授专业知识,更有博耳公司的师傅手把手地进行技能指导,并可直接进入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四、培养人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作为以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而言,就应该切准“优秀毕业生之所以优秀”的内在特点,努力提升教师素养、科学化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来促使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专业人才”和“盘活师资存量,激发教师能量,扩大优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的建设思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在职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从而以优质的师资带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以优质的师资孕育优秀的人才。
2. 加强“三职”教育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日益重要的动力,也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融“三职”教育于平时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激发灵感,外修技能、内修素养,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素养基石。
3.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是促使学生与员工“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二是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携手企业参与。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会为切入口,进一步明确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多元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共同和企业建立起与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中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准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How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dapt Society's Development Needs
TAN Weixin
(Electromechanical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Kaiping, Guangdong 529381)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formulates relevant curriculum reform pla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urrent computer professional career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it also consi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when formulate the plan, in oder to to solv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students. And only connectting with the reality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can they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programming teaching; course reform; student employment
1 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现状
(1)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课堂教授内容陈旧枯燥,大部分专业课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重复性较大,课堂实习实践内容少等。多数教学问题在全国各个普通职业高中中均存在,而且大都是很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共性问题。
(2)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高中的计算机类专业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 计算机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案与改革思路
2.1 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引导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以及开办空中课堂等,同样教师也可大胆地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练、边学、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2 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更新教材
在教材编著和更新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可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编者要联系社会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技术编写入教材,同时也要尽量把本专业当前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编入其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教师也不要只求新却忽视那些基础性计算机知识如C语言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新知识与基础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好教材。第二,教材的编著与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本专业发展过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建议大约要每隔两、三年或者每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修订,以获得教材上的与时俱进。其实,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无从谈起。所以,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频繁地进行。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修订工作还是比较难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同时要注意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编纂与修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3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各个职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创新大赛,增加参观考察基地和企业培训,并可以创建开放试验室和机房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4 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下转第41页)(上接第32页)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加课改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那么,要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就要提高原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例如可以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大师资素质培训过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对于新上任的教师的则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随意地聘任无教学经验教师,聘任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关键。
2.5 多方面改革考试制度,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当前,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就是最终考试。换句话说,学校考试对教学质量将会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把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考试的方式来讲也可大胆进行改革,比如,可以把某些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际,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3 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师一味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能输送良好的职教毕业生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但企业的需要就是要拿来就用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刚进入企业就需要二次甚至多次的岗位培训,那么企业的压力也会加大,学校的教育也没有发挥作用,这当然也是学生难找工作,社会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
所以,教师要进行课程的相应改革,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充分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既解决了学生难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减轻负担,是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惠琴,王惠姣,刘玉群.创新教育与教学管理创新[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张惠娟,王艳廷,吕殿利,王志华,李玲玲,杨文荣.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本科生科技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
[3]陈兴文,刘燕,李敏,逄凌斌.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关键词:服装陈列 复合型人才 创新能力
一、引言
中国的服装产业在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阶段,中国服装行业要想在国际上、市场中占有一席位置,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成为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就必须进入以商业营销为中心,以树立和推广品牌为核心的经营业态中。如今,服装品牌林林总总,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脱颖而出,被消费者认知和认可,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而准确、果断的选择和执行视觉营销策略逐渐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和设计理念,并从研究服装陈列手段、设计研发出既适合自己又具有品牌鲜明特色的陈列道具等入手,以提高品牌店铺的吸引力,在形象与利润上追求双赢的理想状态。在经营活动中,陈列设计等服装销售终端技术在市场营销战略中显示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他位置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品牌的形象、时装设计的传播也更为制度化。
(一)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欧美发达国家,陈列更是服装产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性的“品牌消费”、“体验经济”浪潮席卷着整个世界,陈列在整个营销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更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国家、地区、民族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店铺陈列的方式和风格也各有特色。各国的店铺陈列展示,都是经过一番竞争才留下颇受大众欢迎的形式。服装的不断演变,陈列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对商品陈列展示需花费更多心思。
欧洲消费者有看橱窗消费的习惯,瑞士和德国风格尤其独特,相对更加细腻,更加注重细节,很多服装陈列体现出一种动态美。随着时尚的推陈出新,在美国和澳洲,陈列也焕发出新的光彩,用更多的时尚元素,更多的氛围营造,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在中国,百货业整体缺乏时尚元素和适宜的氛围,很多卖场也在模仿国外风格,但很多做出来的效果不够理想,因为专业的陈列师要具备陈列意识、陈列思维和专业的陈列技巧。
二、服装陈列人才培养课程要求
陈列的特点是用色彩及形式积极主动的表现产品,帮助顾客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从而引起购买的欲望和动机。而专卖店或商场里的物品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卖产品还是卖品牌。卖产品是直接摆放,卖品牌的话就是要给产品化妆,就是所谓的陈列。目前中国在陈列方面有很多不足,做空间、做设计、做销售三者之间都互相不沟通。空间设计出来后发现和产品摆放不协调,陈列设计出来后发现和空间有很大差距,从而影响销售。我们必须就相对落后的陈列观念及课程进行一系列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审美能力较强、宏观把握大局的高素质服装陈列人才。
(一) 课程分析
陈列课程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前面已经提过,陈列是与空间、设计相关的,而在空间设计、服装设计、陈列方面都较精通的教师几乎很少,因为在国内,这三个专业是分别相对独立的,几乎很少互相渗透,所以能够掌握多方面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是少之又少,以至于我们的陈列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境地。
(二)课程需求
从以上方面来看,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艺术、人体工程学等多门课程,也是卖场终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服装陈列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产品、橱窗、货架、道具、模特、灯光、音乐、POP海报、通道等一系列卖场元素进行有组织的规划设计,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的一种视觉营销课程。
服装陈列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布置橱窗、整理服装。一个优秀的陈列师既要有扎实的陈列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对品牌的风格、顾客的购买心理、产品的销售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服装营销课程,它在陈列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视觉营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以促销为目的,以视觉语言为主要手段。因此以服装陈列设计课程为主体,达到“视觉营销”的目的,充分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率。
三、服装陈列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 课程总设计
(1)设计所需考虑:
一、学生的层次
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水平
(2)方向: 店长培训、服装陈列、营销管理
店长培训主要以学习管理每个店铺的陈列及指导、保全设备和商品、营业额计算以及活动者(导购员)等课程,因为在经营中,每个店铺都会有陈列师随时调整陈列事宜,所以店长培训可以缩小陈列方面的课程,在指导、管理方面可多设置相关课程。
服装陈列主要以学习管理所有店铺的陈列及指导、色彩创意、服饰搭配、灯光、橱窗、卖场、营销管理等,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空间设计、服饰色彩搭配、陈列技法等。
服装营销管理主要以学习销售职业乐趣、消费文化、商品基本知识、客户关系处理、服装搭配技术、陈列基础、成交技巧等,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服饰色彩搭配、服装陈列、客户心理学等。
(3)针对现有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学。
一、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实习
二、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
第三、营销管理方向部分课程可以聘请从事一线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员任教。
(4)教学方法与设备的改进。由于服装课程大多是动手课,为了学生能及时掌握,我们采取“边讲边练”和“案例”的教学法,这些课程应该在专业教室中进行,因而在教室配备上要符合专业需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保证他们一出校门就可以上岗。
模块化是个动态的模式,它要求我们的设备和教学内容、方法都要紧跟市场的变化而进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