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出口贸易经济8篇

时间:2023-06-15 09:2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出口贸易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口贸易经济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显著,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阻碍了“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宁夏自治区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宁夏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发展外贸的条件逐步完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之后,宁夏获准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无论是凭借宁夏自身的区位优势,还是丝绸之路在此的历史积淀,宁夏都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区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拓展战略空间的中转站。宁夏的对外贸易经过长期发展,2011—2014年宁夏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出口贸易额从2011年的15.99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43.0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9.08%。受竞争优势不强、外向经济脆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加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2015年宁夏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出现大幅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出口29.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8%;进口8.14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份额较小

近年来,宁夏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虽高于一般贸易,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以2015年为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同比下降24.3%;进口3.6亿美元,同比下降29.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4%。其中,出口75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7.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9%;进口6347万美元,同比下降9.5%,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占全区进口总额的11.5%(见表2)。

(三)出口商品以资源高碳工业品为主,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宁夏自治区的外贸进出口产品结构由农副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冶金制品构成。出口的工矿产品中以资源为主的有硅铁和金属镁等,大多为加工制造业的中间产品,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类产品较少。2015年,宁夏监控的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资源类产品持续走低,金属镁、碳化硅、增碳剂、活性炭出口额分别为484万美元、1608万美元、192万美元和432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4.3%、47.1%、74.3%和23.3%。羊绒纱线、泰乐菌素、机床及铸件和轮胎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分别为9133万美元、8794万美元、7548万美元和16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6%、18.9%、18.0%和667.7%。《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中提出,要集中推进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特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苹果和中药材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形成13个优势产业带。但近年来,出口商品仍以硅铁、金属镁、钽铌制品等资源性商品为主,《规划》中的特色产业并无体现,宁夏发展特色农业出口的潜力巨大。

(四)对传统和新兴市场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对少数市场出口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宁夏自治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品远销亚洲、美洲和非洲多个地区。以2015年为例,宁夏对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14.2亿美元、4.7亿美元和1.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3%、10.4%和42.8%。尽管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但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宁夏对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下降73.4%、29.9%、19.9%、41.9%和7.0%,仅对韩国、越南、香港和澳门保持了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6%、20.6%、155.9%和21.5%。

二、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宁夏自治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资源类、纺织类等碳排放密集的工业品为主,与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要求相去甚远。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多数企业采用相对低廉的能源和材料,在出口中多是以量取胜,而“低碳”将会倒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高新工艺、研发高新技术等,这必然会使成本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宁夏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增大

宁夏自治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沙特、埃及、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宁夏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较高,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宁夏自治区作为出口贸易份额较少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中被动地处于劣势,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苛刻的低碳规则,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对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形成较大阻碍。

(三)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新障碍

宁夏自治区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加了自身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

三、宁夏发展“低碳”型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从宁夏自治区商品出口结构看,全区以制造业见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很低。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品,减少污染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全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乳制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水产品、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在品牌、绿色和清真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宁夏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低碳经济的转化、研发与新技术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同时,更应关注并主动拓展独联体、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从而降低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作者:陈岗 单位:宁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游建雄.低碳经济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N].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3.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10-02

当前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出口贸易存在很多问题,从而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污染、贸易壁垒等一系列因素,对出口贸易的结构等方面造成影响。低碳经济的概念来源于英文白皮书中的定义,旨在通过对产业结构、能源体系以及新兴技术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单身新型的经济形态,该形态可以实现低碳排放,保证环境的清洁。我国属于经济贸易大国,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在贸易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筹污染气体的排放较大,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国家和政府对低碳和节能减排问题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能源、技术和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导致在出口贸易中仍旧存在严重的碳排放,致使产业链断裂,产品受阻,出口贸易难以发展,甚至会出现崩裂现象。本文通过对出口贸易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着重阐述了低碳环境下如何发展出口贸易的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加上出口范围的增大,导致中初级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的比重逐年增大,商品贸易结构发生转变,且商品中碳的排放量虽有所降低,但仍达不到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商品包括具有高排放的剂、矿物燃料、高污染类的轻纺类产品。其他贸易出口的产品还包括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导致碳排放量仍处于较高位置,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面向亚洲各国,其次是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国家,而且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出口贸易量增加,美洲各国中对美国的出口贸易较多,东盟各国出口贸易量占12%,并且出口贸易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的问题

(一)出口贸易市场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不均衡,尤其是很多出口商品需要依赖于较为发达的国家,对贸易市场以及出口贸易的结构等进行调整,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出口贸易市场,增加了贸易的范围,并波及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但从总体的数据来分析,目前我国的出口贸易合作伙伴仍是集中在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相对较少。

(二)贸易摩擦影响出口增长

影响我国出口贸易成本增长的因素是由于在出口贸易中各国家对碳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以及在贸易中的摩擦增大。我国目前儆诜⒄怪泄家,但出口贸易量较大,受贸易规模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新型的产业结构受到限制,并且在贸易中出现很多摩擦。各国提倡低碳排放、低碳经济等,对碳排放要求严格,使我国贸易市场遭受冲击,企业出口贸易的成本大大增加,严重影响到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出口商品竞争力低

虽然我国目前科技发展迅速,贸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出口商品的层次还是集中在初级阶段,商品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较低,大都是生活或者工业生产中较为普通的器材和原件等。出口贸易的商品缺少较高科技含量,难以在出口贸易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对于运输设备、精密仪器、化学制品以及机械制造中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量相对较少,跟当前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一来,出口贸易的原料就会大量使用,会消耗大部分的能源和资源,导致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高碳排放量的增加,制约着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对策与路径

(一)树立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发展概念

出口贸易的宏观政策,国家首先要树立低碳经济下的出口贸易发展概念,制定与低碳贸易相关的战略和规划,在开展和发展出口贸易时必须要以低碳发展理念为核心,并依据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实施,加强对碳排放量的限制。让低碳经济理念与出口贸易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中国贸易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相适应,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开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要积极的储备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减少碳的排放。

将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高度重视高碳产品出口以及低碳出口贸易企业的相关政策,并制定退税政策的措施,对与产品出口中减少碳排放,对低碳经济做出贡献的企业实施奖励,以此鼓励其在低碳环境下快速发展。规制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让出口贸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与存在高碳排放的产品出口需要进行限制,必要时进行取缔。加大对国际贸易法律的宣传和教育,让出口贸易的企业人员具有环境意识,出口贸易的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打造与之相协调的商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可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让其他国家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增大出口贸易的范围。

(二)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通过行业技术和工艺等来优化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减少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密集型的产品制造,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污染排放高度重视,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方案,并要坚持走低碳工业道路。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发展绿色能源,着力打造绿色商品,减少碳泄露现象的发生,建立清洁、低碳的绿色贸易体系,将低碳产品作为出口贸易的核心。从能源的利用人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让消耗的能源发挥更高的价值。通过对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创新能源利用技术,最大程度上提高碳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高碳排放,从而降低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强度。

(三)加大出口产品研究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篇3

关键词:深圳经济;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绪论

电子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市场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进出口贸易也极大的带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二、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目前电子市场分布开始面向整个亚洲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扩散,美国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与销售市场,而同时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覆盖了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方面。由此可预见电子产品市场进出口贸易在逐渐的向亚太地区扩散。华强北电子市场由于其在中国电子市场特殊的作用以及历史地位,全国的各种电子企业和个人都聚集在了华强北,这就造成了华强北出现了繁多的电子商城,例如赛格广场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广场、赛博数码商城等,同时各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随着社会的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市场重心逐渐的向计算机及手机通信产品偏离。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成了众多电子生产厂家主要的竞争手段,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莫过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市场的贸易手段,也逐渐的从实体店向网络虚拟店铺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与时代接轨,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模式的网络化,在未来也将成为电子市场的主流。

三、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进出口贸易对象减少

由于世界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华强北的优势在减弱,贸易对象有了更多的贸易选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出口贸易的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这都减少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贸易对象。

2.山寨的盛行,影响了市场信誉

由于在山寨手机时代,华强电子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留下的名声大多为山寨货,导致在现今这个山寨不流行的时代,其山寨的形象严重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达到发展。

3.店铺繁多,分散了的在对外出口时的优势

在华强北电子市场中,每一个柜台后面几乎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这也就造成了竞争力的加大,同时不利于资源的规模化,也就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了优势。

4.电子商城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盛行,很多的电子产品不在选择华强北作为其主要的销售场所,而是通过网上的电子商城。这就给华强北的实体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核心竞争力不足

现在的电子行业,已经不是之前的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白电脑的盛行,其他的电子产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华强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在智能手机等核心竞争能力中严重不足。

四、未来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1.扩大贸易范围

随着世界电子贸易经济向亚太地区发展的改变,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也应该进行转变,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转向亚太地区。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发挥其本身电子元件的优势。

2.规范市场,恢复市场权威性

在经历了山寨货风潮之后,华强北已经被贴上了山寨的名词,想要撕掉这一说法,需要我们华强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规范,制定市场的规则,严厉打击盗版、山寨。目前,华强北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街道办事处,但是这还不够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监督它,约束它。从而重新恢复人们对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看法。

3.商场整合,发挥优势

华强北电子市场有着繁多的电子商场,这就导致了很多外来客户没法集中快速的对比商品的优劣,从而降低了客户来华强北的感官体验,影响了贸易交易等行为,为此,华强北应当加大对商场的整合力度,让华强北的优势展现在客户面前,真正的发挥出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能力。

4.加强电子商城的建设力度

目前华强北电子市场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了华强在线电子商城。在未来仍需要加大对电子商城的投入,让更多的人知道华强在线,从而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华强北作为其电子产品购买的首选地。

篇4

[关键词] 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作用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助推器。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因素来拉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GDP为3624.1亿元,到了2005年我国的GDP就增长到了182321亿元,是1978年的50.3倍,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二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中国奇迹”。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1978年出口额的97.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620亿美元,27年的时间出口额增长了约78倍,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额的增长曲线大体一致,二者都是经历了一个平稳增长期(1978元~1990年),然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都有较快增长,1991年GDP为21617.8亿元,1993年为34634.4亿元,1996年为67884.6亿元,2001年为97314.8亿元,2005年为182321亿元,这15年时间增长了约8.4倍;我国的出口额也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91年出口额为3827.1亿元,1993年为5264.8亿元,1996年为12576.4亿元,2003年已达到36299.5亿元,2005年为63067.3亿元,15年间增长了约16.5倍。由此可见,二者的相关性很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及《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4、2005》相关资料处理完成。下同。)

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参见下表)。

改革开放后五年计划期的增长贡献的分解(%)

注:1)不包括2005年;2)按现价计算平均。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

由表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主要由净出口带动崛起,主要年份净出口带动是非常明显,特别是经济增长慢的年份,净出口带动更是明显,出现了(1994年、1995年、1997年)投资+净出口贡献超过消费的情景。从结果看,中国从1990年中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导向的大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保持年均0.2%的增长,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重要,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二、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004年世界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我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6.5%。2005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增幅28%,进口增幅18%,进出口均继续排名世界第三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3%和6.1%。这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尽管如此,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在庞大的外贸总量背后,我国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继续发展出口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1.出口贸易对单一市场依赖程度较高

我国出口商品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仍较高,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出口市场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改革至今,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和以日本、中国香港特区、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商务部的2006年度《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共涉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南非、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25个贸易伙伴。2005年,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1.2%。在这25个贸易伙伴中,除了中国的周边地区,大部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市场仍旧比较单一,过度依赖少数国家。一旦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任何问题,我国的出口就会受挫,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损失。例如,美国是我国的最大出口国,我国出口增长和美国GDP增长之间高度相关,而美国多年来的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使其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消费增长放缓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

2.外资企业占出口比重较高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中的外资比重逐步上升,甚至在一些领域已形成优势。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大大高于其他亚洲国家。在进出口中,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明显高于其他外向型国家(马来西亚为45%、新加坡为38%、墨西哥为31%、韩国为15%)。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贸易中大约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4.83%。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7.1%,其中由外资企业出口的加工贸易产品占中国全部出口的44.9%。2005年我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及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62.5%,在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0.8%,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外资化倾向加剧,潜在的市场风险也可能加大。

3.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比重大,技术附加值不高

我国出口的商品层次不高,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如服装、鞋、纺织品、玩具等。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739亿,纺织品出口411亿,鞋类出口190亿,塑料制品出口113亿,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73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替代弹性小,由此决定了我国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且易受国际市场的冲击。

我国出口的商品之所以层次较低,就是因为我国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分类情况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超过50%,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占54.66%。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相继成为国外加工贸易的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状况持续到现在却显露出了很多弊端,最重要的就是未能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车间,核心技术并没有被我们掌握。

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182亿美元,是2001年的3.7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7.5%提高到28.6%,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品出口中的比重还不高,而且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类企业中大多是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占将近85%。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高新技术产品还属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加工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仍处于“来料加工”阶段,我们得到的主要是微薄的劳动报酬,大部分利润都归于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和国际经营者。

4.忽视环境因素,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环境因素日益渗透到国际经济关系中,影响到贸易、投资等诸多方面。在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既可以成为促进出口、向国外投资的压力,又可以成为限制进口和引进外资的非关税壁垒。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资源类产品过多的出口,短期内容易加大国内“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内将加大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目前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存在着产品成本低估现象。以钢坯、铁合金为例,如今的出口价格只反映供求关系,而没有全面体现出资源、环境、安全等社会成本。此类产品出口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造成的损失,甚至比出口获得的效益要大得多。当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总体而言,由于这些行业前几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投资增长过快,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控制这些产品出口的难度较大。

三、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要实现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积极推动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很快会辐射到其他国家,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扩大出口市场,争取与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合作,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努力推动我国的出口市场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惟有如此,我国的出口企业与产业才能够经得住世界市场的风吹雨打,才能够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提高出口商品的层次,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本国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层次,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上,通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同时对于我国的传统产业也要提高其技术含量,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和开发成为新的出口贸易增长点。

同时,企业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体,是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不要说到国外开拓新市场,现有市场也会丧失。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因此,要把做大做强作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按规模经济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优势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股份制改造、与外企合资合作和规范上市,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减少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程度,使之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出口企业的生力军。

3.要严控“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我国资源并不丰富,资源类产品所处的一般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出口税、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禁止部分产品开展加工贸易等措施。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和国内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我国应继续加强对包括资源性产品在内的“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调控,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调控由市场向生产环节延伸。

篇5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出口贸易 经验借鉴

黑龙江省的有机食品开发在我国来看是较早的省份。1990年,我国推出了有机食品工程,黑龙江省根据本身具有的地理和人文的优势率先响应有机食品的生产。黑龙江的有机食品生产规模从初始到现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绿色基地面积和生产总量等都在全国首位,在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黑龙江省是发展较快的省份。黑龙江生产的有机食品除了国内的自销之外,主要是进行出口贸易,为了完善有机食品出口贸易,本文接下来通过分析相关概念,研究出口现状,做出实践评价,国际经验借鉴等方式总结黑龙江有机食品出口贸易。

一、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大面积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地肥沃,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贸易发展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黑龙江省利用所具有的地理和环境的优势,于1990年的时候就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了1995年又进一步对有机食品进行开发。发展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从开始的初具规模到目前具有极强实力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代领下引领全省有机食品产业不断发展。

目前有机食品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有机食品开发已经包括了全省70多个市县,以及大兴安岭、852农场、饶河、嘉荫等100多个林场和农场。到2013年为止,黑龙江省由国家专业认证的有机食品标识产品数量全国第一。种植有机食品的面积达到近30万公顷,其中产品包括粮油、蔬菜、乳品、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14大类。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生产公司近540家,在这些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有黑龙江农垦北大荒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珍珠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东北黑蜂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巨龙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目前主要市场在美国、德国、俄、法国、新、马、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黑龙江省虽然是欧美、东南亚等国家有机食品贸易的重要基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具有极佳的市场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但在生产,销售和经营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二、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实践评价

1、有机食品销售和市场体系不完善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在完善认证标准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有机食品销售的市场体系,力求达到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黑龙江省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上有很多优势,但在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市场体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市场体系目前看来已经初具模型,但市场的销售渠道还非常有限。

2、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不足

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认证体系不仅是对食品本身的质量的保证,还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和开拓市场的通行证。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依旧不完善,不能与国际有机食品要求接轨,这也是发展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制约因素之一。许多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达不到进口国对有机食品的检验要求标准。这样就使得出口规模不大,影响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3、政府支持和监管都需加强

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仅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如果由生产者自行进行生产的话很难发挥有机食品生产的全部效益,因此政府对有机食品生产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最初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运作的,但都以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为主,没有及时的和产品开发和销售结合起来。导致有机食品的规模和产业化水平都相对不高。

三、国外经验借鉴

1、市场的服务体系功能齐全,流通体系灵活多样

在欧美国家有机食品在发展的初期,随着有机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性的组织开始产生。这些组织主要包括了首先生产者组织,这个组织主要作用不仅能加强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还可以让政府和消费者即使得到最新的信息,进而有助于政府改进关于有机食品的政策法规。其次,研究和培训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从欧美各国的科研部门、研究院及大学选取具有,有机食品专业的技术的人才组成研究人员队伍,并且由这些专家学者到企业去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再次,咨询机构,主要是通过这个机构进行技术经验的交流,用以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欧美各国现在拥有各种各样的有机食品咨询机构,例如有企业自行聘用的、有官方建立的、有针对性咨询的机构等,有效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发展。最后,其它组织,例如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组织,提倡绿色消费,有效提高大众环保意识,推动有机食品市场需求。

2、完善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欧美等国家有比较完善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控制程序。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有机食品对生产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为主要认证对象,具体要求是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材料和方法,这些材料和方法必须有清晰和连贯的记录,并且记录每个有机食品的产地,用以查验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3、国家政策体系积极支持

从1994年开始欧盟专门设立法规,来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一方面是有机食品生产产业的支持,主要是政府通过制订有机食品的发展计划及颁布相关法规,提供环境保护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户的直接支持,主要是通过政府直接将资金提供给农户的方式进行支持,例如政府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用来对农户生产有机食品提供的补偿。并且实施减免税政策在有机食品生产的初期,设立“绿色资金”等专项资金对农户绿色生产进行支持。

四、提高黑龙江省出口贸易量建议

1、加强有机食品品牌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流通渠道

商品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对有机食品来说市场竞争也可以视为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强有机食品品牌建设是黑龙江有机食品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是加大科研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产品研究,完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生产出和国际接轨的有机食品。通过本身产品质量的提升,培育出国际高端的有机食品品牌,在国际上对黑龙江有机食品加以认可。凭借黑龙江所特有的产品优势,例如龙江大米、林果等地域有机食品资源,通过加强培养和创新打造属于龙江自己的品牌,例如“五常大米”,“完达山乳业”等龙头企业品牌产品的进一步精益求精和加强宣传推广。

2、提高有机食品质量,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

加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食品精深加工的扩大,由原始的半成品变为精深加工及系列加工之后的成品,不仅可以提高有机食品价值,而且可以提升有机食品的品牌。在提高有机食品质量的同时更要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接轨,才能打开国际有机食品的市场。

3、政府加强有机食品贸易扶持力度

政府为有机食品提供优良的配套支持体系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增加有机食品研发投入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培育和研发有特色的有机食品。政府组织和成立统一的有机食品研究指导协会,指导协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给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政府还要推动有机食品企业品牌申报,依靠品牌效应,整体谋划和实施,建立完善有机食品生产销售体系,保证有机食品国内外销售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有机食品可能是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地理人文优势。因此,黑龙江省应总结这些年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经验,借鉴和学习国外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经验,在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大力开拓国际有机食品市场,不断提升有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比较优势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战略研究》,课题编号:GC13D10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战略研究》,编号:12532238。)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国际营销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

[2] 马慧莲: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2012(9).

[3] G海峰: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篇6

1.1单位根检验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大多数是非平稳序列,直接对其运用普通回归分析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为了处理此问题,首先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由图3、图4可知,序列lnGDP、lnEX呈上升趋势,变量的数据明显随时间递增,初步判断该数据不平稳。由表2可知,lnGDP、lnEX的ADF统计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5%和10%的临界值,所以序列lnGDP、lnEX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因此,应对序列lnGDP、lnEX的一阶差分ΔlnGDP、ΔlnEX再进行单位根检验,ΔlnGDP和ΔlnEX的ADF统计值都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所以序列ΔlnGDP、ΔlnEX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

1.2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出口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对出口贸易水平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量进行协整分析。通过上面分析可知,两变量序列lnGDP、lnEX均为一阶单整I(1),满足协整检验前提,故可考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现用E-G两步法对lnGDP、lnEX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第二步,检验上述模型的残差项是否为平稳序列,即检验是否是I(0)序列。上述回归方程估计残差序列e的取值如图5所示。由表4可知,ADF检验统计量-3.05795小于显著性水平5%、10%时的临界值,因此可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这表明lnGDP与lnE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E-G两步法原理,上述回归方程不仅揭示了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度,且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回归方程可看出,出口总额(EX)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0.837个百分点。因此,该协整回归方程具有现实意义。

1.3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下面对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见表5。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检验水平下,只有出口额的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也就是说,安徽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没发现经济增长是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综上,本文通过对1992-2013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安徽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出口额与安徽省GDP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扩大出口是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因此,安徽省要想方设法扩大出口贸易,发挥出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安徽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分析

其一,企业竞争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目前安徽省的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低,很少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徽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且容易引发国外对我省产品反倾销或保障措施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的很多核心技术都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安徽省的一些企业也是跟在外企后面模仿,缺乏自主品牌,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10]。其二,出口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出口服务。安徽省外贸体制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收购或者事先签订订单获得货源,然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和包装对外出口。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造成主体利益的不一致,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其次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没有出台针对相关产品出口的促进措施,不能激发企业出口的动力。再则就是缺乏有效的出口服务,如信息服务。由于安徽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短,所以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渠道,缺乏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其三,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低,缺乏技术创新。安徽省出口以农产品、茶叶、机电产品为主,农产品出口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一些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价格优势,而且结构不合理,出口层次低,创汇率不高;其次是安徽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产品少,基本上出口的都是传统产品,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可能会受到威胁和挑战。其四,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使出口容易受到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安徽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北美,而对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出口较少。这种集中的市场格局,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对出口产品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目前安徽省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如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产品出口;严格的环保标准削弱了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优势。

3促进安徽省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篇7

【关键词】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出口障碍;对策建议

一、中国羊绒产业出口发展历程

中国羊绒产业已历经了40多年发展,经过了初始发展、震荡加速发展和调整发展三个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原料出口、加工出口、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创新品牌的过程(见图1)。在这三个发展阶段,羊绒产业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已经从第一羊绒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第一大国。我国羊绒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工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意识逐步加强。

二、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长期平缓的出口增长速度,影响向羊绒强国发展的进程

中国是世界羊绒出口大国,所生产的无毛绒、羊绒纱和羊绒衫等制品,60%以上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逐年增长之势。2008年出口羊绒2385吨,金额为19444万美元,比1983年提高了11.4倍;出口羊绒衫1825.7万件,金额61079.7万美元,是1990年的31.5倍。

但数据显示,中国羊绒出口量仍处于台阶式震荡增长,总的增长幅度均不大。1970 年到1975年是200吨的台阶,1976年到1990年在100吨以内的台阶,1993年到2000吨后,一直在震荡徘徊阶段,其中1999年达到了5074吨,但到2008年又回到了2385吨(见图1)。羊绒衫出口也同样表现为台阶式震荡增长,徘徊不前(图2)。

(二)出口产品仍处于国际羊绒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羊绒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原料收购运输,到初、深加工,再到制成品,最后销售经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但由于大多数企业依然是初加工产品,所以我国大量出口的是利润非常微薄的羊绒原料。尽管近年来一些企业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羊绒企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10家发展到2600余家,并培育了15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和180多个品牌,初步形成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内蒙板块、以米皇为代表的湖州板块、以贝加尔为代表的深圳板块及以梦特娇为代表的“品牌延伸”板块。但由于缺乏自主知名品牌,在我国每年出口的羊绒制品中,99%以上为贴牌出口,自主品牌营销不足1%。目前国际市场上羊绒衫3/4是中国产品,但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到20%。中国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仅仅是国际市场的原料基地和加工车间。

(三)加工能力明显过剩,维持在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产绒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羊绒加工大国和制品出口大国,羊绒年产量由2800吨激增至98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600多家,无毛绒分梳能力突破2万吨,除加工国内全部原绒外,每年蒙古、俄罗斯等产绒国的3000吨羊绒也进口我国进行加工,中国的羊绒实际分梳量达到了20000吨原绒的水平,是资源总量的2倍以上。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的同时,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部分企业设备技术落后,难以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初加工、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损害羊绒产业的整体利益。

(四)价格长期缓慢增长,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

尽管我国羊绒收购价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羊绒和羊绒衫出口价格自80年代至今却增长幅度不大。除1989年和1990年羊绒出口价格出现过14.06万美元/吨和11.65万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其余年份一直在6-8万美元/吨的价位上徘徊,直到2008年也只增长到8.01万美元/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7月的出口价格甚至降为6.55万美元/吨(见图3)。我国羊绒制品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却价格逐年下跌(见图4)。中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并没有随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发展而提升。

(五)区域资源尚未完成整合,未能发挥区域集群竞争优势

羊绒加工企业和品牌生产区域分布全国,各种经济成分、规模并存。东部地区在销售模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具有优势,西北地区在原料和专业经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鄂尔多斯集团公司、鹿王集团公司、圣雪绒集团是我国实力强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内蒙古鄂尔多斯高科技纺织工业园区、富兴羊绒工业园区和宁夏灵武市、同心县羊绒工业园是我国羊绒产业集群与羊绒工业开发园区有机结合的典范,是西北地区的特色羊绒产业集群。同时,我国还拥有众多羊绒产业基地。但我国羊绒产业缺乏优势资源的整合,在资源布局、信息共享、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出口战略、品牌创新等方面各自为阵,尚未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难以形成特色资源的整合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从而不能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发挥整体优势。

三、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中国羊绒产业要保持在出口量和出口速度的同步快速增长,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多种类型、多种规模的企业扩大出口产品数量,提高精品产品出口。尤其是加大我国规模以上的集团企业和全国命名的各类羊绒基地的出口产品力度,通过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羊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其次,要加强、规范出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同时要推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挥中国羊绒出口优势,增强中国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使中国羊绒产业不仅在出口量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也使出口增长速度得到同步发展。

(二)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建设,发挥中国羊绒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首先要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建设,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战略,利用资源优势研发新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品、精品、高端产品,变贴牌经营为创自主品牌经营。其次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制定营销策略、积极扩大市场、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应全面推动中国羊绒业与国际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羊绒生产、加工、销售渠道,逐步进入国际高端行列,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发挥中国羊绒产业的整体优势。

(三)合理整合加工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产基地

应合理整合加工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研发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在产业链的各个生产环节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精品型方向转变,以减少产能过剩,变世界原料产地和制造工厂为世界精品、名品生产基地。

(四)创建、营销国际品牌,争取国际价格主动权

中国具有羊绒资源、加工、消费、出口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价格优势。要争取羊绒产品的国际价格话语权,首先要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在价格制定、调节和管理方面的规范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资源、信息、价格方面的协调和管理作用,建立一个有序、规范、稳定、共赢的羊绒市场,为中国羊绒产业形成合力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其次是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最后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羊绒相关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活动,建立国际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国际市场价格监测系统,掌握国际羊绒市场价格变化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我国的价格战略,改变羊绒大国只有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而没有价格优势的局面,争取我国在国际羊绒市场的价格主动权。

(五)整合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东西部地区的集群竞争优势

要实现以创建国际品牌为标志的中国羊绒产业集团化、集中化、集约化的发展目标,就要充分整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特色基地优势,突出主导产品,发挥西部地区羊绒产业园区的羊绒产业集群特色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大型集团,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发挥产业的整体优势。通过举办各类博览会、交易会、信息交流会,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开拓国际羊绒市场、提高中国羊绒产业知名度。要充分发挥我国羊绒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和优化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布局,提高我国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集群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岳云,吴滢滢,赵明.入世5周年对我国羊绒产业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2]刘新建.我国羊绒产业出口的现状与策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2).

[3]张莹莹.湖北省羊绒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9,(1).

[4]田泓.中国羊绒产业现状[J].中国经贸,2007,(9).

[5]周占琴.中国绒山羊业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J].产业透视,2008,(4).

[6]楚晓,张兰平等.我国羊绒产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1):62-67.

[7]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EB/OL].中国精品羊绒网,省略.cn,2008-10-23.

[8]薛凤蕊,乔光华.世界羊绒产业的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8.

[9]2004-2009.7月毛纺原料及制品出口汇总[EB/OL].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省略.cn/hytz200907ex.htm.

[10]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8)[M].中国羊绒产业产量及进出口额,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1]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中、下卷)[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8.

[12]国家统计局外经司.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1983-2008[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

[13]郭东生.中国羊绒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5届全国毛纺年会[R].第25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2005-10-19.省略cfna.省略/7K2009-8-23.

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一般贸易出口 加工贸易出口

一、引言

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经济增长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处的地位,同时也关乎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十分充分,建立的经济增长的模型也有很多种: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呈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产出比呈反比,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路径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这是难以实现的“刃峰状态”;新古典学派的Solow-Swan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否定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产出比不变和劳动资本不能相互替代的假设,得出的结论认为,稳态下人均资本可以通过储蓄率的上升,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技术进步而增加,从而实现更高水平上的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可以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事实,揭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政策措施应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对外贸易进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到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本文将开放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互动关系,比较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

二、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增长与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的关系,杜运苏(2014)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主要是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实现,并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证实了经济增长与出口技术复杂度间存在互相增强的效应。董彦龙(2011)通过建立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得出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赵丽佳,冯中朝(2008)研究了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主要的传导机制是制度变革,而我国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迟缓,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易行健(2006)对我国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以上的实证结果由于样本选择不同和模型处理方式不同,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对于究竟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发挥更为持久有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为不管是一般贸易进出口还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都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正向关系。

三、基础数据

(一)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实证分析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从1981~2012年的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以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数据处理

考虑到我国物价水平在1981~2012年波动较为剧烈,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对上述相关变量产生的影响,用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方式为分别将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除以了以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记为aexyt,aexjt,agdp。由于经物价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性仍波动比较大,所以对物价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并记为。在模型的设计中,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为经差分并取对数的国内生产总值。

四、经济计量分析

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间的关系首先要对这些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间才能建立因果关系,否则会产生伪回归的问题。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它们均为I(1)序列。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经济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为同阶单整,满足建立VAR模型和协整方程的要求。为选择最优的滞后阶数,在AC和SIC值最小的情况下,选择滞后1阶,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各阶系数均高度显著,且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所有的特征值均在单位圆之内,此VAR系统是稳定的。

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建立脉冲响应函数。一般贸易出口的一个正向冲击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刺激作用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很长时间,这就表明,在中长期内,一般贸易出口额的上升会刺激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增长。相应的,加工贸易出口的一个正向冲击对经济增长也表现为积极作用,但其影响力度比一般贸易出口小,并且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间要短于加工贸易出口。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提供的结果,分析得出,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低,生产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其出口增值率明显较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其收益仅仅依赖于加工费的获取,因此,其收益的增值空间比较小。而相对而言,一般贸易涉及的生产环节比较复杂,并且参与一般贸易出口的企业都是生产率水平比较高、盈利能力比较好的企业,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环节,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都亲身参与,它们处于生产价值链的高端,因此,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长期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都会促进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因为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低,生产处于价值链的底端,一般贸易涉及的生产环节比较复杂,并且参与一般贸易出口的企业都是生产率水平比较高、盈利能力比较好的企业,因此,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我国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自主创新,推动一般贸易的更好更快发展,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放在价值链更高的一般贸易出口上,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逐渐摆脱低层次的世界工厂的国际形象。同时,提高加工贸易生产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的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运苏.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J].国际贸易问题.2014(9).

[2]董彦龙.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特区经济.2011(2).

[3]赵丽佳,冯中朝.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协整和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