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6-15 09:27: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的方法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而风险管理的运用则可以对电力安全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其纳入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等管理主体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密相关,风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风险就意味着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则可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反,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会造成一种不安全状态的持续存在,由于受到某些隐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增加,因此,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当前,关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统一的定义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以及政府部门风险管理;二是根据风险事故的成因可以分为事故风险、火灾风险、地震风险、技术风险等几种类型;三是根据风险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内容分为人身风险管理、财产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和利润风险管理等。

2风险管理的流程

2.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业务知识与技能等内容,通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可以增强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且找到风险事故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防范事故的种类和风险识别的关键环节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2.3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类别以及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的衡量与评估工作,通常需要借助风险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风险衡量。

2.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进行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选择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包括前风险识别、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风险控制重点等。

2.5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风险内容和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控制点和风险控制结果的评估等内容,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设备评估、安全性评价和三标一体认证等。

2.6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和相应反馈两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处理,可以获得风险管理的结果反馈,为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原则

3.1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将风险管理渗透到电力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共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3.2全过程原则。

风险管理不是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部门,而是针对电力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电力安全生产周期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3持续性原则。

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电力设备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环境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日益复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持续增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持续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4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应用

4.1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应当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其渗透到电力安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项目应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根据电力生产的进度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电力生产的有效性。

4.2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将风险评估工作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而且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发生偏差。建立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过程有效监督,保证风险管理的流程顺利实施。

4.3密切结合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将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的有效结合,应当与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电力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并且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方案,将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作业有效结合,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4明确组织管理责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因此需要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风险管理方面强调的全员参与,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掌握风险管理的办法,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全局的角度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明确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做好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需要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两个角度同时开展,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资源进行拓展与整合,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风险管理的流程,对电力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小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

[2]李文广,崔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探析[J].科技资讯,2010(36).

[3]孟炜,李巍,杨建民.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控制的思考[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5).

[4]杨昌能.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

篇2

【关键词】石油行业 风险辨识 安全管理 风险评价

1 风险控制的原则

在石油行业的生产管理中,风险就是危险,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可能导致石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生危害事件。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件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的大小可以用风险率(R)来衡量,根据公司体系文件的规定,风险率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与事故严重程度(S)的乘积,即R=L*S。确定了S和L值后,依据表1进行风险评价分级,评价结果分为以下三种风险等级:一般风险R=L*S=1-6;中度风险 R=L*S=8-12;重大风险R=L*S=15-25。

通过风险评价结果,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2 风险识别范围及控制的方法

风险识别的范围必须覆盖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活动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因素,对涉及到的存在的全部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进行系统识别。控制方法一般有:

(1)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

(2)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3)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

(4)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

(5)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6)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7)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3.1 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控治理”管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针对风险,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按照以计划、执行、检查、纠正(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以安全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3.2 风险识别频次

公司每季度一次,基层单位每月一次,班组每周一次,岗位每天进行自查。风险评价: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作业活动风险进行及时评估。监控治理:公司、基层单位、班组和岗位分级监控治理,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3.3 基层单位按照频次每月开展一次所辖生产区域的风险识别活动

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组织班组长及相关业务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作业条件,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整理、归类,根据风险等级,如实填写完成《风险评估填报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分级监控治理。

3.4 要把班组建设作为控制风险的着眼点

班组的日常安全生产要严格按PDCA循环开展,针对当日的工作环境、设备进行风险识别;对危险点和操作注意事项做好分析、交代;对识别的风险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并对重要风险进行安全提示;督促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达到增强员工对工作风险的预见性。作业中要班组长要加强巡检,对生产工序过程,设备运行状况,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3.5 加强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及新工艺新设备的风险识别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隐患意识、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 安全生产管理

(1)管理手段的创新也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安全管理的创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实现班组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也应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3)安全制度的创新。风险的动态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对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工作标准,用管理标准控制管理、流程风险,用作业指导书控制作业风险,让制度成为安全生产的保障。

(4)安全培训的创新。抓好管理层的安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识别安全风险的能力和管理安全的主动性,提高作业人员识别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服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抓好不同阶段的安全培训,使员工操作行为达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篇3

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运用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来控制运行中的风险。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在相关运行系统和工作流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跟踪,将风险消除或者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实施闭环的运行监督和管理将运行状态始终锁在安全目标上,将“事后控制”转为“过程控制”,通过运行反馈机制对运行过程、运行状态、运行质量实施监控,经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对偏离了运行安全目标的状态,及时加以调节,使运行安全状态始终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再一方面通过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工作,形成积极、健康、核心的安全文化,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基础、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督和安全文化等5个组成部分。

1.1安全基础。铁路安全基础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有效运转的前提。安全基础主要包括明确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明确安全目标,并使每名职工熟知,促使职工提高安全素质;明确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以及职能;明确安全文件制定的有关要求。

1.1.1总体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要求,按照“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盯控关键”安全工作思路,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全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不断促进安全管理规范高效和安全生产超前防范,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

1.1.2安全目标。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识别、评价安全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岗位,实现风险管理与既有安全管理的有效融合,逐步建立程序清晰、职责明确、适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1.1.3组织机构以及职能。路局各专业处室为各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面识别分析各系统安全风险事件,制定管控措施;各站段为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根据具体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细化预防和控制措施,编制相关控制手册;站段科室(车间)为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部门:明确相关风险事件的分布地点,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督促班组长履行岗位职责,按标追究失职行为,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教育,提高职工岗位安全风险意识,促进按标作业。

1.1.4安全文件制定。安全管理法规和文件的制定应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指导手册、安全生产规定、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安全风险提示卡、安全风险控制手册、等方面。文件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依据,文件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制度。

1.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通过系统的运行过程来实现。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内容。

1.2.1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应明确教育培训的目的、教育培训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2.2风险识别。铁路安全风险识别流程分风险信息资料收集、风险信息资料分析与风险信息库建立3个步骤来实施。风险识别数据库的建设要依据生产实践中进行动态管理维护,及时对照风险识别数据库中开展风险识别,不断调整和完善识别内容,确保风险识别数据库内容与实际相符。

1.2.3风险评价。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的评价是在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的,目的是分出风险的轻重缓急。目前,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其每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都具有相适应应用条件和范围,在进行评价时,我们需要根据风险识别的对象与类型,选择相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在风险评价方法的抉择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最实用的方法。

1.2.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铁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目的是把风险置于把控之中。风险控制要从人和物两个角度考虑:人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安全职业适性管理;物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本质安全管理。对某一特定的危险源而言,究竟采取哪种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应以消除性、预防性为主,降低性、应急性为辅。铁路企业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1.3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切实防范和有效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控制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健全铁路应急管理制度应明确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组织机构以及职责、明确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与培训制定工作以及及时做好应急预案评价与修订工作。

1.4安全监督。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规程、规章等,运行行政监督、专业培训、人力调配、工作制度等行政手段,来规范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来推动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安全监督主要内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检查和改进等方面。

1.4.1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可以从对安全信息进行量化考核、安全信息检点、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分析与销号、安全信息上报、安全信息公布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并细化相关要求。

1.4.2系统评价。铁路安全风险评价是指各级铁路企业将防止铁路恶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系统梳理铁路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评价铁路安全风险,制定落实整治方案和措施,有效提高铁路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

1.4.3检查和改进。安全风险管理检查是针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提出整改意见,要在风险辨识、评价、控制等运行现状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管理体系审查方案,依据要求优化配置风险控制系统,并对各模块进行评价、分析与改进。改进阶段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改进,对于成功之处要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对于不足之处要提出更改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

1.5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功能是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主要内容: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和建设途径。

1.5.1安全文化内涵。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类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工艺安全等。

1.5.2安全文化目的。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好办法,它能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念,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1.5.3安全文化内容。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内容是要加强心态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深化教育培训,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

1.5.4安全文化建设途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优化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加强安全发展理念教育、强化严格按标履职意识、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积极组织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2.结语

篇4

关键词:电力工程;风险;控制

引言:随着国家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则是促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开展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较多,施工环境多为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无论是从施工要求,还是作业环境等影响因素,都致使电力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1.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分析

电力施工企业的风险识别往往是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论证等方式进行。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电网起步比较晚,在一些管理的方面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责任划分不健全以及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比如:员工之间的责任与任务划分不够清晰,对于一些工作很难进行落实;一些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一旦发生纠纷事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因此,明确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单位的各项职能以及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许多事故的发生与一线员工的自身素质不高,意识不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线员工素质好,意识强,往往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反之,本可以避免的事故也就发生了。所以要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原则,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管理好电力工程安全,避免出现危险施工行为。

1.3安全投入较少

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的电力公司以及电力部门在这一方面的投资不足,很难达到安全管理的标准。在管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保障管理经费充足时重要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员工的安全培训也非常重要,应不同的工种,不同的作业要求对员工及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安全作业,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2.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选择、控制和解决风险的可选方案的组织方法。在风险管理中可组建风险管理部门和运用一些工具辅助项目管理者管理技术领域的风险,及时发现项目出现偏差的危险信号,尽可能早地采取正确的行动。当然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分配给风险管理部门的项目活动,而是健全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的电力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种运行的机制,能够很好的预防安全生产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包括四个相关的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督。

2.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它是企业对实施的项目可能在人身伤亡、财产、社会责任给企业造成的风险进行预见式地、系统地、连续地识别。项目管理者(特别是项目风险管理人员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就将无意识地被动地自留这些风险。电力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特别是高原山区且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险识别主要靠现场详尽的实地勘察。掌握有关的自然、环境、气候、人文、劳动率、地理、地质等。当然还要掌握类似的项目发生的风险事件和索赔资料等。

2.2风险评估

项目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二个步骤,它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内容。对已识别的风险要进行估计和评价。风险估计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等后果,风险评价则是确定该风险的经济意义以及处理的效益分析。

2.3风险的处理

一旦风险被识别、分析、评价以及风险量被确定之后,就可以考虑各种风险的处理方法。风险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三种:即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回避风险是一种消极的经营手段,因为现代社会经营中广泛存在着各种风险,要想完全回避是不可能的,而如果确实不能承担风险,回避也是唯一可取的。

2.险监督

风险监督在风险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对风险发生的监督和对风险管理监督。前者是对己识别的风险源进行监视和控制,以便及早发现风险事件的苗头,从而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中或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后者是在项目实施中监督人们认真执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以消除风险发生的人为诱因,同时还包括对保险方案的监督等。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项目中,可以分为安全监测和安全监督检查。前者是通过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对电力施工过程中项目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密切监测,是获取电力工程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后者是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开展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与考核评比。

3.风险控制措施

3.1健全完善安全责任机制

首先,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人人都懂得自己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工作有人做,安全工作有人管,对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彻底消除安全死角,确保安全生产。其次,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通过考核机制,以奖罚的方式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例如: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条款中明确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负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处罚违章作业者。

3.2强化全体员工安全防护意识

加强电力建设工程对项目工程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控制是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影响到安全以及安全变化的因素与建设工程各单位、部门、各环节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实施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控制管理必须要控制整个过程及全员的管理过程。因此,要加强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素质,规范操作。定期开展安全学习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并同时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增强每一个人的安全生产意识。例如:开工前针对不同作业内容,进行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定期交底,使得生产一线员工对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了如指掌。

3.3增加安全施工管理投入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管理电力建设工程中应适当增加安全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要按照标准为每个施工队配置防护用品、安全施工塔材、安全围栏以及安全施工器具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专业人员、特殊工作的岗位培训及上岗资格管理工作,坚持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制度,做好职工的上岗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确保应持证上岗的人员均持证上岗。

4.结束语:传统的项目安全管理,项目决策多考虑项目的代价和计划,对安全风险考虑较少。现代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的不同之处是引入了风险管理。项目的安全与风险管理强调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和其它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对加快城农网改造,加速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事故的预防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事前控制。同时在发生意外事故以后也要进行有效的救援和消除影响。而要想做好这些,一套高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应加快其建设力度。此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并非只是活动,而是充分运用体系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以规范,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一种理想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树立科学的观念,注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安全生产风险体系构建,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日常化与常态化目标。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很好地对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加以认识,进而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更好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要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加强宣传引导。比如通过黑板报、广播、网络等工具,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得好的人员予以报道宣传,同时披露不按规范要求办事的人员,加大相关规章制度、文化理念的推广力度,让企业全员切身的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可开展相关的活动,不断增强全员的技能水平,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全员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并调动他们的安全生产兴趣,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另外,安全活动决不能只是一种形式,必须根据企业的安全形势,站在全员的角度,仔细查看分析全员中是否有倾向性现象,切实帮助员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再有,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理念,安全不单单是企业所要注重的事情,还要求全员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员工是直接的受害人,并且不安全环境最终伤害的是员工,制度的不完善伤害到的仍然是员工。所以,企业员工非常有必要重视安全生产,积极主动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层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职责,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养,真正做到自律、主动,确保生产各环节的安全。

二、加强作业风险分析

只有对企业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有了充分地认识,才能进行有效控制,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应对的前提。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将企业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的骨干都调动起来,有些人对企业所有的事情都不关心,有的人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员调动起来,才能进行有效地分析。查找出风险的同时就应当分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这是进行风险分析的主旨所在。对存在的作业风险管控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风险分析持续不断,在出现新工作,新工艺时风险必然发生变化,把变化的风险和控制措施持续辨析并固化,从而促进作业风险数据闭环管理目标的形成,使工作人员实际中有相关的基准风险作为依据。

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纠正“三违”

安全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对于存在的隐患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法则300∶29∶1安全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所以我们不能对小的隐患或违章深得无所谓,不去严格管理,严肃对待。对所有隐患要进行严格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要分级进行,不同级别进行检查时一个单位的重视程度必然不同,同时高级别的检查又不会全覆盖。所以低级别直至基层的安全检查也必不可少。级别高的检查要做到宣传到位,要求全面,这样才能在全部管辖范围内把整改隐患和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基层隐患排查主要体现在“勤”和“到位”上,因为基层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安全管理也是直接面对生产生活现状,必须做到“三勤三到位”DD勤检查、勤整改、勤复查;安全管理人员大型现场工作必须到位、要害部位整修必须到位、安全技术要求标准高的工作必须到位。而所有隐患排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设备、设施缺陷是由于设计、制造、安装等在设备设施本身存在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故障是指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行预期功能的现象。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想更好地控制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进行备品、备件、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切除安全应急和报警设施安全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和变更安全风险管理等进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安全风险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作业人员不按照规范及标准操作,主要表现于作业人员懒散随意、不负责任,拿规范标准当儿戏及对规范标准不理解等。管理上的缺陷是指缺乏相关安全需要的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或是人员配置管理方法上存在问题。所有这些都在海因里稀“300”的范围之内,都属于应该整改之列。

三、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做好企业风险分析及隐患排查和整改以后必然大大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事故,毕竟因为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操作人员的水平及客观环境等因素使得部分风险并没有完全识别出来,或是即使识别出来也不能完全控制。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企业可能面临的安全事故,制定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后,要根据预案的内容进行假想演练,在演练中发现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再去修改应急预案。西方发达国家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相当重视,而国内目前普遍没有引韦足够的重视,预案应付,演练走过场的情况非常普遍。要改变这一现状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四、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

通过安全教育 风险分析 制定制度措施 安全检查整改

再分析再教育、风险分析 制定应急预案 演练 发现问题

篇6

【关键词】水运工程 施工 危险源 识别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运业迅猛发展,由于水运工程的施工环境恶劣,危险因素较多,因此施工危险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充分识别危险源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增加工程效益,是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基于这种背景,探究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势在必行。

1 水运施工危险源识别的依据

就目前而言,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依据主要包括《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各项法规,水运工程要具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对于风险系数较大的工程项目,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对施工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按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可以将事故分为4个等级:

一般事故---重伤人数<10人,或者死亡人数<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人民币。

较大事故---10人≤重伤人数<50人,3人≤或者死亡人数<10人,1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人民币。

重大事故---50人≤重伤人数<100人,10人≤或者死亡人数<30人,5000万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人民币。

特别重大事故---重伤人数≥100人,或者死亡人数≥3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人民币。

在危险源方面,能够导致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因素,即视为重大危险源,能够导致一般事故的因素,即视为一般危险源。

2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方法

2.1 初始状态审查

为了保证水运工程的施工安全,需要对施工初始状态进行审查,进而掌握工程项目的初始安全状态,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和办公场所内的各项设备、施工活动、材料产品、施工环境、施工和办公人员自身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2)施工企业是否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3)分析施工企业以往紧急事件、安全事故的相关资料。

(4)分析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制度。

完成初始状态审查之后,审查结果要生成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分析,之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审批。

2.2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时机

为了有效完成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具体施工之前就要分析工程项目的具体特征,从而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为安全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其次,在施工开始后,根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因素,要及时补充安全管理制度,填补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再次,如果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施工环境发生变化,要及时修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

2.3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范围主要包括:在施工准备阶段,对设备、材料、人员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施工阶段,对每一个施工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并且要对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当施工中断时,对暂停作业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施工完成后,在验收交付阶段要对工程实际使用时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2.4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的特重作业;法律制度中已经明确的高风险设施以及危险工种;需要接触到有毒害物质的施工活动;涉及到易燃易爆物品的施工活动;能够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或者可能造成职业病的施工活动;行业内曾经出现过安全事故的施工环节。除以上内容外,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施工流程,都必须要严格的进行风险识别,避免出现遗漏。

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要从正常、异常、高危三个方面出发,充分考虑到过去、目前、以后三个角度,针对水运工程项目的实际特征,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主要包括:①.车辆伤害。②.触电。③.物体打击。④.灼烫。⑤.起重伤害。⑥.机械伤害。⑦.火灾。⑧.爆炸。⑨.职业病。⑩.高处坠落。⑪.淹溺。⑫.中毒以及窒息。⑬.坍塌等。

2.5 作业条件危险性定量评价法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定量评价法可以计算各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其计算公式如下:

D= E·L·C

其中D代表风险值,E代表工作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L代表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C代表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

工作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如果工作人员非常罕见的处于危险环境中,则E=1分;如果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处于危险环境中,但次数较少,则E=3;如果工作人员每个月都要到危险环境中工作1次,则E=7;如果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到危险环境中工作1次,则E=15;如果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危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则E=40;如果工作人员需要在危险环境中持续作业,则E=100。

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L)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如果安全事故实际上不可能发生,则L=0.1;如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则L=0.2;如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可以设想,则L=0.5;如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事先无法设法,完全属于意外事故,则L=1;如果安全事故可能会发生,但不会经常发生,则L=3;如果安全事故很可能会发生,则L=6;如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事先已经预料到,则L=10。

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C)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如果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人员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则C=0.5;如果安全事故发生后,会对人员造成轻伤,则C=1;如果安全事故属于一般事故,则C=2;如果安全事故属于较大事故,则C=3;如果安全事故属于重大事故,则C=6;如果安全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则C=10.

综上所述,通过工作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E)、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L)、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C),就可以计算出风险值(D),当风险值计算完成后,即可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1:风险值的分级标准

其中,一级即表示非常危险,不可以继续作业;二级即表示比较危险,应该及时调整;三级即表示危险程度一般,要引起重视;四级即表示危险程度较小,不要忽视;五级即表示风险非常小,可以接收。

总结:

随着水运业的发展,水运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施工危险源也成为了制约水运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作业条件危险性定量评价法,分析了水运工程如何进行施工危险源识别,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众所周知,水运工程通常需要水上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系数高,然而目前的危险识别技术尚且有待于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水运工程危险源识别技术,还需要各位同人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霞,徐晖.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信息化预警控制系统[J].中国港湾建设,2010(04):75-78.

[2] 汤计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2(21):173-174.

[3] 徐璐.土石坝危险源识别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10(02):111-113.

篇7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但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手段仍处于经验式的事后管理阶段。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满足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和更高要求。研究开发科学、客观、动态、完善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改善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现状,迅速扭转我国煤矿伤亡事故频发被动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削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风险辨识是关键,其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所有事故发生。

■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

2.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区别安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减少、消除事故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安全风险管理确立了系统安全的特点,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对子系统及子系统的“接点

”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有效的防灾途径。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为事后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3.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确定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涵义,如图1所示。

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即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安全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安全风险评价。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并积累经验和教训。

全部安全风险的管理。煤炭安全生产中主要有危害: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运输、电器、爆炸材料。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

全方位的管理。一是从各方面对安全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例如对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如安全现状、安全风险成本、生产过程、技术、计划的影响。二是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三是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决策、安全风险预控等全过程。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与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有企业本身、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构、保险机构,等等。这些主体都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安全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在组织上全面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让大家都做好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二、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由三大体系、七个模块组成。三大体系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将以上体系展开与具体化可以得到七个模块,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和实施效果评价。它们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要素。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安全风险管理的其他模块都是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的平台上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文化理念、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人员的培训、管理等。

(1)培育先进的、全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它影响到目标体系、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等各个层面的活动。同时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2)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安全风险管理得以实施的组织保障和支撑。在煤矿企业设置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责与权限,构建起从矿工、组织层到管理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3)煤矿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在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COALECONOMICRESEARCH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

2.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获取相应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保证煤矿产量,寻求企业的发展;安全保障要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也就是要实现产量、安全、成本三大目标。要实现这三大目标就要将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制度有效结合,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1)风险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包括安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估计。首先是要识别和认知危险源。煤矿企业基本危险源识别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危险源的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并根据煤矿企业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充分认识危险源本身特有的不确定性(包括性质、规模大小、后果等不确定性)。其次,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评估特

定的风险。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和发生频率是关键。

(2)风险评价。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标准,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计算,进而得出系统的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和风险值,判断该系统的风险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时,我们可采用研究固有风险与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的原则;深入研究评级对象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评级对象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原理”;也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ALARP)。

(3)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就是指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风险问题,根据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判别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不在接受范围内,该风险能否避免或消除。如不能消除,应怎样减少风险的损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措施,从中选择最优(满意)方案并予以实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识别新的风险因素,监控潜在风险的征兆及发展,保证风险决策的顺利执行。由于再全面综合的分析也不能正确识别全部的风险,因此在整个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控制和重复这些过程。实施风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改变危险源的性质,减少暴露,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挥对危险源防范措施的功效等。

(5)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安全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篇8

史大孔,(1963-)男,山东栖霞人,毕业于北京建工学院,烟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市政路桥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史本杰:(1982-)男,山东栖霞人,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市政路桥工程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分类、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为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市政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为城镇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公用工程建设的总称,包括道路、桥涵、隧道、排水、供水、供热、供气、广场、园林、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照明、电力、通信、防洪、防灾以及民防等工程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

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特点,识别、评价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和实施控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和提高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预警机制,实施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因此,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核心问题。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是项目经理部策划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阶段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又是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运转中的重要环节。识别与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明确建立起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活动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其实施控制,这就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它体现的是系统的、主动的事故预防思想。

一、 相关术语

1、施工现场:用于进行施工项目的施工活动,经有关部门批准占用的场地。施工现场包括“红线”以内或“红线”以外的用地,但不包括施工单位自有的场地或生产基地。

2、施工现场危险源: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能量、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良的环境影响。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4、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

5、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对施工危险因素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施工重大危险源。

6、事故:可能造成工程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耐久性降低等不利事件。

7、环境因素:生产活动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根据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有利,可分为不利环境因素和有利环境因素。

二、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

施工现场作业与管理业务活动分类

识别

危险源识别

――――

安全风险与不利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

判定安全风险与不利环境影响的程度

――――

编制安全风险与不利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方案

控制策划

评审控制措施计划、方案的充分性

――――

三、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把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有害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或不利环境因素三种类型。

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可能发生的危险

1、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坠落、流沙、涌水、机械伤害、坑(槽)底隆起及周边建筑(设施)失稳倾斜、坍塌、沉降等意外。

2、土石方开挖工程

土石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边坡的土石方开挖。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崩塌、坠落、滑坡、机械伤害及周边建筑(设施)失稳倾斜、坍塌、沉降等意外。

3、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指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隧道模、移动模等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意外。

4、支架(拱架)工程

支架(拱架)工程是指用于桥梁、隧道等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²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控制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支撑系统。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坠落、物体打击等意外。

5、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是指施工现场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坠落等意外。

6、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工程是指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及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倾斜、坠落、物体打击等意外。

7、边坡工程

边坡工程是指3m及以上的边坡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滑坡、崩塌、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周边建筑(设施)失稳倾斜、倒塌、沉降等意外。

8、拆除工程

拆除工程是指采用人工、机械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爆炸、坠落、机械伤害、环境污染等意外。

9、爆破工程

爆破工程是指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钻爆破碎岩土的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爆炸、崩塌、坠落、可燃气体燃烧、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意外。

10、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工程是指平均墙高6m及以上且墙身面积不小于1200m²的挡土墙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坍塌、沉陷、坠落、推移及周边建筑(设施)失稳倾斜、坍塌、沉降等意外。

11、沉井工程

沉井工程是指采用沉井结构施工的工程。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倾斜、涌水、流沙、坠落、物体打击、突沉、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环境污染等意外。

12、预应力张拉工程

预应力张拉工程是指对预应力结构实施张拉的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滑丝、崩锚等意外。

13、压力管道工程

压力管道工程是指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的管道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爆炸、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意外。

14、顶进工程

顶进工程是指管道、地道桥等工程的顶进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坍塌、崩铁、隆起、沉陷等意外。

15、盾构工程

盾构工程是指采用盾构机掘进构筑地下管道的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坍塌、隆起、沉陷、涌水、坠落、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等意外。

16、高空作业工程

高空作业工程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意外。

17、深水作业工程

深水作业工程是指水深5m及以上的水中作业。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倾倒、坍塌、坠落、物体打击、有害气体窒息中毒、涌水、溺水、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环境污染等意外。

18、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工程是指隧道、人行地道、地铁等工程的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失稳坍塌、沉陷、岩爆、爆炸、涌水、可燃气体燃烧、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环境污染等意外。

19、人工挖孔桩工程

人工挖孔桩工程是指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作业。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坍塌、坠落、涌水、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等意外。

20、临时用电工程

临时用电工程是指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施工。

容易出现的主要危险包括触电、火灾等意外。

五、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1、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依据

(1)招标文件;

(2)设计文件;

(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地方相关法规及规章

(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5)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6)施工合同;

(7)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8)施工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9)施工现场环境条件;

(10)相关历史资料;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的方法。

(1) 现场调查的形式

1)询问、交谈。

2)现场视察。

3)查阅有关记录。

4)获取外部信息。

5)编制检查表。

(2)现场调查的具体步骤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源识别知识培训,并进行现场实地练习。

2)对作业与管理业务活动分类和危险源分类作出规定,编辑相应的调查、识别表式,由相关人员逐类调查,找出危险源,并按表式内容进行记录。

3)由专人对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确认、登记,建立危险源识别清单。

4)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识别出新出现的危险源,并对相应清单进行更新。

5)定期对危险源识别结果的充分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进行修订调整。

3、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的注意事项

(1)充分了解危险源的分布。

1)从范围上讲,应包括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与场所,以及受到影响的社区、排水系统等。包括可施加影响供应商和分包商等相关方的人员、活动与场所。

2)从状态上讲,应考虑以下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如机械的例行维修保养;

紧急状态,指可能和已发生的经济事件,如恶劣的突发性气候和事故。

3)从时态上讲,应考虑以下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发生和遗留的问题;

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到未来的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安全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法律法规变化带来的问题。

4)从内容上讲,应包括涉及所有可能的伤害和影响。包括人为失误,物料与设备过期、老化、性能下降造成的问题。

(2)弄清危险源伤害与影响的方式或途径。

(3)确认危险源伤害与影响的范围。

(4)对危险源保持高度警觉,持续进行动态识别。

(5)充分发挥员工对危险源识别的作用。

六、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评价

1、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评价应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主要采用专家评估法、安全检查表法等方法。

(1)专家评估法

组织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特别是有系统安全工程知识的专家、熟悉本项目施工生产工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评价组,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管理、人员、工艺、设备、设施、环境等方面已识别的危险源,评价出对本项目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危险源。

(2)安全检查表法

把过程加以展开,列出各层次的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把检查项目按过程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按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或评审。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判定依据

(1)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

(3)曾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七、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须尽可能使风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按照采取措施的先后顺序,控制目标可分为三类:

(1)消除风险(这是最理想的控制措施)。

(2)降低风险,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3)个体防护(这是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措施)。

危险源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管理控制。

(1)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转移等。

(2)人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失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紧张,疾病,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

(3)管理控制,即通过管理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有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定期检查、及时整改隐患、建立危险源档案、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

对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制定安全活动管理目标及目标管理方案,实行目标管理。

2、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地方相关法规及规章。

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4、制定施工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资金保证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分包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保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审批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员工健康及职业病、地区病防治制度。

5、组织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6、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7、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和监测。

8、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绩效考评(评价)制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