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8篇

时间:2023-06-15 09:27: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教学研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

篇1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在描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盲区的同时,也提出了有关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探微[J].中学理科:综合,2008(7).

篇2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具体操作 精讲小结

一、指导思想:

基于初中物理的实验性强,初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几年来笔者尝试了研讨式教学法新模式,让学生以研讨式的态度,讨论争论的方式,去学习探索和运用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自学能力,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能力的目的。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结构图:

三、理论依据:

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是增进每个学生的能力,提出问题寻找出知识与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与课题状态情节达到“共振”,从而打开一节课的缺口,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新题目的探索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四、具体的操作:

本模式的可操作性很强,操作弹性很大。

讲刻度尺,学生往往认为很简单,因为他们早已会了。针对这种情况,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划一条线段,分别让三个同学依次测量线段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各自的小纸条上,最后一齐公布出来,结果三个同学测量值有三个。这时常常听到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噢,怎么会是这样呢?”这时我提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讲大气压时,我拿了一个杯子,第一次在空杯口上盖个硬纸片,倒过来时纸片掉了;第二次杯里盛满水,倒过来水流掉了;第三次杯里盛满水再盖好硬纸片,倒过来水不流掉,纸片也不下落,我提出问题:“纸片不下落,水不流掉,什么把它托住?”开始进入教学的新模式,实验猜想,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存在疑问。这时开始组织研讨式,广开思路,各抒己见,逐步引向深入。一般我采用二个层次,先组织小组讨论(四人一组),后组织全班讨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其次再对个别学生的典型疑问进行小结,去粗取精。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问题:(1)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开拓思路,也得细致地做学困生工作,给他们筑台阶。(2)密切注视全班同学的动向,注意启发不同类别学生,收集反馈有用的信息,认真备课,调整教案,做好精讲准备,达到少讲多练。(3)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对待,属于有“行动力”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我一般提醒他们思考要严密精确,指点出他们的漏洞,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求得知识。抑郁型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不够灵活,探究态度比较拘谨,我指导他们结合实际,认真观察实验,拓宽知识面。

课堂上这样做,学生思维会集中到研究课题上。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高度集中到克服困难上。

全力研讨式这一点很重要,这是由具体的表观现象向抽象的过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最需要的是让学生静下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前面纸片托水问题,我布置:“现在大家运用以前的知识分析一下,要敢于设想、猜测。”本人认为在研讨式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思考有答案,答对了很好,答错了也行,因为这时老师可以知道他错在哪,能准确地指导。如课堂上有的同学可能是这样研究的:他认为第三次可能是水把纸片湿了以后,纸片与杯口沾在一起,但湿的纸片上是沾不住杯子的,还是只能回到空气托住这个猜想来……。

五、精讲小结:

学生经过讨论后,思维活动在短时间内达到白热化,对课题有了浓厚的感触,但一时难以转化为理性知识表达出来。这时精讲小结是很重要的,对精讲内容:一是针对性要强;二是方便记忆,结合学生创造性活动进行小结;三是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这样的精讲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精讲还得结合多练,学生获得知识的时候,需要练习来巩固加深,能应用和运用知识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我们的做法是课后练习尽量在课堂上完成,需要较多的练习一般增设习题课,课后时间学生可以搞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使知识用于实践,乐趣寓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六、评价教学质量:

成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采用研讨式式教学,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实现高效率高密度的教学。我在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平均学生当场能完成作业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一方面我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当场完成信息反馈迅速,教学反馈及时,提高了完成作业的质量。

研讨式教学模式给我体会最深有以下三点:

①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原则上进行的。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加强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农村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难题,这些难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打破制约,完成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必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农村教学的硬件设施不足。据笔者的统计调查,笔者所在市的8所市级初级中学,物理实验的开出率大概为70%。笔者所在的中学,初三有5个班级,全校一共15个班级,实验室只有1间。据笔者调查了解,笔者所在市的中学多数只有一间实验室,且实验室的器材陈旧,种类较少,从而导致了物理实验的开出率偏低。且和市级初级中学相比较,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器材相对缺乏严重导致农村地区初中物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2)农村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使得实验的开出率、效率较低,物理实验的次数不能达到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中学教师有着重理论而轻实验的思想。在中国一考定终身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认为学生会做实验不如会做题,产生了“做不如讲,讲不如背”的观念。部分中学还存在着学生动手做实验演变成老师演示实验,老师演示实验演变到不做实验的演变。但农村中学老师放弃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书呆子”,而不是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二、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1)转变农村初级中学物理老师的教学理念。要想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转变物理老师的观念是关键,因为农村物理教学的落后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虽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曾尝试着使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被迫放弃了实验教学方法。因此,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

(2)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物理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接受新思想和新理论,以便指导实验教学实践。教育部门应为在职教师定期举行培训或研讨活动,使得老师在培训或研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学习同行们的优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物理教学新思路

(1)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尽管学校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增加了很多,但还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让物理实验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多样的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实验原理。笔者所在中学,初三第一学期开始采用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学后,第一次月考后每班的物理成绩平均提高了4.5分。物理实验考试有10名学生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2)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制物理实验器材,在课下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因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做物理实验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在班内成立了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如在声学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果冻盒和细线制作声传导装置;在重力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制作不倒翁,等等。在学生制作物理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和指导,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举办多媒体教学大赛。在笔者所在的中学,校领导为提高教师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情,在学校举办了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大赛。特设一、二、三等奖,评委团由40名初三学生组成。笔者制作的电路串、并联动画,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课后学生表示,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他们轻松地牢记电路图,同时也为他们的物理课堂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4)改变初级中学物理实验操作的考核方式,增加物理实验操作的考查力度。在考核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时,不能仅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物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5)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思路。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教师通过讲授、演示等方式将实验相关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非常少,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可以尝试将讲授、演示实验等方式转变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时间之外,教师还要主动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验证课本上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试验,大胆试验,做好学生实验的顾问,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拨,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在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其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因为害怕损坏实验仪器而出现不敢参与的现象。此时,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以鼓励,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按照基本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般是不会损坏实验仪器的。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即使发生了因操作不慎导致仪器损坏的现象,教师也不要责备学生,而是鼓励学生针对仪器损坏现象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 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除课本上的实验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课本上的原理引申到生活之中,巧妙选择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作为实验器材,通过这些实验器材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原理。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笔者所在中学,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现,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物理课的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所论述的仅是笔者的个人见解,望同行们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张丙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3(17):175.

篇4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实验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旨在通过实验、观察揭示自然规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反映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对物理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实验教学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并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挣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从教材出发,不断超越教材,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1 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展示了许多生动而奇异的物理现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解开其中奥妙,探索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些学生由于畏惧枯燥的物理定理规律,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物理定理,考试时乱写一通。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透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真正理解了物理知识,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畏惧之心。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认真观察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设想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隐藏的物理知识。其次,在实验中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这驱使他们学会了合作。

2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2.1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示范性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实验,并要求学生背熟实验中的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等。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并且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完成实验示范,真正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示范实验时,应该把握好实验的节奏,主动询问学生,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也参与到示范中来。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示范。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我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示范,并让大家指出其中的错误。其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使得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示范实验的趣味性。

2.2 利用小组优势,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应该仔细钻研教材,积极将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在转换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者关系到时事热点的主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实验小组,让小组成员独立进行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分析数据、论证,到评估、合作交流等的所有环节,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如,在学生制定实验步骤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的功能性质,让学生掌握不同工具的作用,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操作时,学生们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够把握住实验的重点,在实验中出现或大或小的过失,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过失之处,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例如在讲滑轮时,我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拉力大小变化。学生们通过小组实验,基本上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3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物理课堂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机地将声音、音乐、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课堂信息量,延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实验课上,老师在示范实验过程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它不仅节约了实验材料,减少了老师的劳动;还有效地简化具体的实验流程,让学生能够把握住实验中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注意事项,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示范“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光线原因,实验现象不明显。很多同学并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变化。于是,我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了不同条件下像的变化情况。学生们观看了清晰流畅的动态演示,掌握了这个实验的要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2.4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并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确定合适的主题,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及时指导学生。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设计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活动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例如,我们班开展了一项“大家一起放孔明灯”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自己制作孔明灯,看一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孔明灯能升起来。这次实验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3 结语

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并创造实验设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踏踏实实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要有耐心,师生双方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验教学,不可急于求成,切实提高学生分析探索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用

一、物理实验能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行新课前,通过演示实验,充分创设情境,恰当设置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在讲平面镜这一节内容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一面开通的空箱面,取出一张纸币,从空箱顶端投币口中放入,结果纸币竟不翼而飞,难道这个空箱有什么“魔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有了探究的欲望,情绪高涨.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发现箱子的魔法来自箱中的平面镜,从而引入课题,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一些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印象深刻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兼有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出了一道题:现在是九点一刻,再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重合?中国学生听后赶忙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而国外学生则不慌不忙地抬起手臂,将腕上手表的时针和分针调至重合,可想而知,中国学生费半天劲,结果还不一定正确,而国外学生的答案立刻就出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的学生习惯于理论的计算,而国外学生则善于实践.而物理实验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做“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充分把握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和选择实验仪器的过程,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还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对学生肯动脑筋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如果经历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等一系列过程,就能正确的思考,加上基本的实验技巧,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例如,在做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拉,不论怎样拉都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半球中,这时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学生来拉,却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两相比较,总结得出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大气压强还不小.这样,给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动手操作,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系统、熟练.

四、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动手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因势利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由于学生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出现了玻璃板后放在桌面上的蜡烛无法与像垂合,我便乘势指出了小汽车前面的的当风玻璃,都是斜放的,可以防止平面镜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的视线.教师经常做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1明确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

作为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课堂讨论,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激发学习兴趣.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时,若未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就直接进行讲解,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理解难度较大.如果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则学生仿佛参与一个“课堂游戏”,在讨论的过程中时刻对物理知识充满兴趣,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提高了思考的深度,此时教师若从旁稍加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巩固旧知识与掌握新知识;其次,课堂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入课堂讨论,随着讨论的顺利展开,学生的参与热情会越来越高,形成更加活跃的思维模式.交流期间,信息会经过多方向、立体化传递,学生们的思维会互相影响,一些学生奇特新颖的观点对于其他学生可以起到启迪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会逐渐提高.最后,课堂讨论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足之处,纠正其认知误区.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公式和概念,学生在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后,难免会混淆相似的公式和知识点,该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而学生在共同讨论与研究问题后,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错误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从而了解其掌握知识点的整体情况.例如,通过讨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联系、虚像和实像的区别、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等知识点,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设置课堂讨论的实施时间

展开初中物理课堂讨论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四点:呈现背景资料或设置情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表述观点、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为了顺利完成上述环节,教师要留出足够时间供学生展开讨论,既要避免讨论只停留在表面,又要避免长时间讨论导致课堂松懈.为灵活把握讨论时间,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预见学生对于问题可能出现的反应;其次可提前将问题告知学生,要求其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和讨论,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可以缩短课堂讨论时间,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讨论质量得到保障.最后,教师可针对问题为学生布置任务,如阅读必要的参考材料或教材,有背景知识储备等,确保讨论效果.

2.1在教学难点处展开讨论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于抽象、枯燥的公式、概念等自然会感到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适当给予引导与启迪,[HJ1.6mm]促使其对自身思维活动加以调整.比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概念就是摩擦力,应用频率较高,看似简单,所以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有真正理解摩擦力的含义,很多时候只是模棱两可,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要让教学流于形式,摆脱概念字面的讲解,也不要只是列举简单的事例后一带而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展开教学,比如要求学生针对汽车产生摩擦力的原因、方向、大小和运动的关系等进行讨论,最后加以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培养其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2在联系新旧知识时讨论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以自身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为基础,积累新经验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可将问题设置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其深入理解与掌握新知识.比如,讲解温度计后,学生了解了其在实验室的用途,之后介绍体温计时,可提出的讨论问题如下:温度计在实验室中十分常用,在其测量允许范围内可以对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包括人的体温.但是,同学们试想一下,温度计适合测量体温吗?是否存在缺陷?应当怎样改进呢?通过提问来激发、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其在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思维能力.

2.3在结合现实生活时讨论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与日常经验,从生活方面入手,在生活和物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比如,经过实验探究了解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物体压力有关后,教授“增大有益摩擦”时,教师可针对“如何使有益摩擦增大”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要求其举出实例.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动时书会运动,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和比较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大小,并研究怎样将有害摩擦减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锻炼其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另外,在教学中一些物理知识和学生平时形成的经验是相悖的,如果没有解释清楚,就会导致学生怀疑物理规律与概念,在学习时感到困惑,使教学效果降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消除疑虑,纠正错误认知.例如,烧水时会有“白气”冒出来,许多学生认为是水蒸气,此时教师可先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水蒸气,接着要求其讨论:水蒸气是否能存在于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们在讨论之后明白了“白气”其实是水蒸气和冷空气接触后发生液化形成的水珠,体积较小,有光照射时仿佛“白气”,而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3选择课堂讨论的主题内容

3.1正确选择讨论的出发点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设置问题,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增加问题的研究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所以教师不仅要选好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还要从相同的出发点设置若干个相似的问题,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完成方法与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例如,讲解欧姆定律后,学生可能没有发现数学知识与物理公式之间的制约关系,因为I=U/R与R=U/I两个公式相似,就认为电阻R和电流I成反比,和电压U成正比.教师可设置讨论问题为:“导体中的电流I与两端电压U发生变化时,导体的电阻R会随之变化吗?”或者针对密度公式提出类似的问题,使学生在类比过程中深入理解新知识,对正确结论产生深刻印象.

3.2把握课堂讨论问题的梯度、深度与广度

篇7

一、精心设计实验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小实验,其操作方式不简便,可见度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实验加以改进,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有时只要另外添加一些其他“试剂”,实现效果就会比较明显;有时利用生活中的简易物品加以替代,就可以使操作变得更为简便。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采用实验方式加以解决,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一看就懂,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如果物理教师能够对每次的实验教学都仔细思考,朝着简单、高效的方向创新设计,往往会使实验教学变得有趣和生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实验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作为物理教师,要注重各种物理小实验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不管是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还是总结规律、学以致用,都要求学生亲力亲为,让他们在眼、耳、手、口、脑的协调并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要求学生用导线、鳄鱼夹、小灯泡组成一个实验装置,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导线。当鳄鱼夹夹住铅笔的笔芯时,小灯泡开始发光,这表示电路是通畅的,说明铅笔芯属于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的木质材料时,小灯泡没有发亮,表示电路不通,说明木材是绝缘体。此外,学生们还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实验,如塑料笔、金属、玻璃等,通过这一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也训练了他们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拓展实验探究广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以学生生活为依托,拓展教材内容,用“科学探究”态度解读教材,赋予实验新的活力,利用挑战与乐趣共存的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力。例如,在开展“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在学生对电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电路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会在实验基础上,开展“部分电路短路与全电路短路连接”的拓展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进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时,在学生已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电压表快速诊断电路故障,拓展“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的实验,无疑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创新能力。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精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和实验技能。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改进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材、新理念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能力等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作用呢?这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形象、生动的实验大多可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观察和操作。例如,我在教学《连通器》这节课时,每个学生桌上都放了一个由软胶管连起来的两根直玻璃管,先引导他们观察其特征,指导他们概括得出“连通器”概念,再让学生联想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特征和“连通器”相似,从而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连通器”这个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连通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得新知。再如在讲解《摩擦力》时,课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玻璃杯里装了大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杯子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所吸引,思想非常活跃。我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做这个实验,结果两位同学也分别提起了玻璃杯。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这时我才适时地提出“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在生活中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由于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有限,我们必须重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探究学习和实验,使物理学习可感可知。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由于缺少一部分凸透镜,我们就发动学生收集并利用适合的瓶底作替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利用学生玩具“激光手电筒”作为光源;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学校没有溢杯,我们就用塑料瓶子加上玻璃管代替;在认识杠杆时,我就让学生用硬纸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开瓶器模型。教学中的这些随堂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受到启发,并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规律。

三、切实重视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和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经验告诉我们: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也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演示时力求操作准确,给学生做示范,并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准确操作。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实验前要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教师先做好演示,然后再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配合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动手做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又可以促进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改进课本中的实验,使学生易于操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