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8篇

时间:2023-06-15 09:27: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篇1

关键词: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实践思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51

所谓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具体就是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合理有效使用,进而对其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展开优化配置的一种行为。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观念和技术也在面临不断的更新,从而使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功能实现最佳效果。由此可知,若想实现煤矿企业的有效科技创新管理,就要采取合理先进的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1 关于科技管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分析

在此以某省煤矿为例,该煤矿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以科技兴矿为指导目标,以创新文化为基础,对煤矿的科技创新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进而创建了完善的煤矿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成立了专业性的技术委员会,构建了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专业技术员等结构的科技创新框架,并且还成立了设备运输、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财务、医务、土建等八个专业评估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科研考核制度、科技人才开发制度、科学技术进步激励制度及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等,旨在促进煤矿企业的科技实践创新。同时,煤矿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管理时的主要指导性思想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途径进行探索思考,进而合理应用其中,对煤矿企业存在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配置不足的现象有效调整,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针对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成果分析

(1)将自主研发和吸收先进技术有效结合,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发展。若想保证煤矿企业获取到更高的经济利益,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充分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加强矿井集约化的生产管理,尤其是机电一体化,并对自动化技术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断开采锚杆支护技术,便于煤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对煤矿企业的综合信息控制系统、监控技术及瓦斯治理等进行不断的更新开发;加大对洁净煤、煤层气等综合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此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于2003年到2007年开始着手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研究中的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技术工程项目,进而逐渐形成以煤矿企业为主要研究主体,以煤矿企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体系,并且为研究出煤矿行业的高科技技术,将各大院校、实验室及相关企业有效结合,建立了煤矿技术创新联合体,继而通过相关的项目科技实践可知,不但要研究出以煤矿企业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模式,还要有效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科技,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加大科技创新实践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煤矿企业在科技创新管理实践过程中,应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增强煤矿企业的创新实践能力。煤矿企业还要积极构建充满高效、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更要坚持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行工程项目承包或是项目负责制,进而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由上文可知,某省煤矿产业在月内完成了原煤的3,5万t生产,突破了全国最高纪录,并在全年放假的二个月内实现了生产原煤的357完t目标,进而使该煤矿成为了高产量的集约型格局,对于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针对煤矿企业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定相应规定。在对煤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教育,进而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有效落实煤矿企业的资料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加大对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的投资重视力度,最大限度提高工作人T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矿企业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煤矿企业朝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4)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煤矿企业中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相关技术及培训体系进行不断完善,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煤矿企业若想综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水平,就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煤矿技术基金。保持技术的资金投入比例不得低于总销售收入的2%,而科技资金不得低于总销售收入的3%,进而按照资金预算进行合理分配,为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针对煤矿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严格按照相关评估流程进行,从而不断提高科技的质量和水平,为煤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3 结束语

若想保证煤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必须制定明确高效的指导方针,对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不断完善更新,制定健全的激励制度,加强资料信息的档案管理力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从而以科技创新管理实践为基础为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煤矿行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轲,曹麒麟,杨琴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管理与政府资助博弈研究――以煤矿安全投入为例[J].软科学,2014,28(02):42-46.

[2]郝明义.煤矿机电创新性管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6):47.

[3]刘威.科技创新型煤矿的科技管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0):51,54.

篇2

0.引言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自此,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光明大道上远航,科技创新由此步入正轨,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各类创新企业也不断取得喜人的科技成果,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在迅速成长。

自“科教兴国”,“863计划”等施行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校科技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虽然创新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质量却不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而且,大量的创新单位和产业区创新实力不够,只是空有其表,无法最大的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尽管国家对此大力支持,然而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尽管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某些领域十分落后,甚至有空白,由于起步较晚,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科技基础薄弱,创新机制不够完善,企业规模多数不大,缺乏足够的创新人才,国家投入力度缺乏后劲,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不足,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对于人才的培养水平不高,科技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三、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途径

1.企业应当增强企业的创新投入。增加研发经费就是给企业的创新“加油”,投入越大,创新后劲就越大,实践证明,大多数科技创新实力强大的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是惊人的,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都要保证科技创新经费的绝对充足,否则,多么好的科技项目也只能落个“流产”的下场。

2.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多的国外先进科研技术为我所知,企业可以确立“洋为中用”的原则,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研究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3.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的支持,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无疑是坚强的后盾,创新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国家应当加以保护和鼓励,推广其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培养大批的优秀创新企业管理者,获得优秀人才的培养经验,提高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建立并完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好知识产权,增强创新人才的信心。

4.提高创新教育水平。国家应当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科目的重视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同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的支持。

5.加大R&D资金的投入。以此来调整企业创新经费的支出的结构问题,使之趋向于合理,向发达国家看齐,使得企业创新技术支出达到其主营业务比例的3%~4%。与此同时,可以建立企业的风险应对政策,减轻企业面对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时的压力。

6.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 中小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弱势力量,他们受到自身规模小,科技实力弱,经济基础差,竞争实力差等方面的限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国家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其政策优惠,提供优惠贷款等措施促进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

7.确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当确保“发掘得了人才”,“留得住人才”,学习应用好“一捆绳子”,“一条鞭子”的管理制度,例如华为,他们通过给予人才充分的奖金,股份话语权,上升空间的支持,又建立了“末位淘汰制度”,促使企业人才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伴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严正课题,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科技创新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自20个世纪80年代,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思考和探索道路上一路风雨兼程,我们紧随世界发展潮流,努力与国际接轨,同时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借鉴??外管理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条例,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

四、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

由于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人民群众及企业管理者对于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全,导致很多专利成果申请不及时,甚至导致一些专利成果流传到国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于对知识产权战略的不了解,缺乏全局观,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漏洞太多,无法有效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

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企业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与世界接轨,努力了解世界上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掌握,切莫片面的追求企业的效益和规模等问题,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细节问题的忽略恰恰是导致企业损失的重要原因。企业领导者及企业创新人员都要认真的学习和宣传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知识,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2.企业应当快速全面地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外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经验,国外常见的管理体制有,集中式管理体制,分散式管理体制,行列管理体制等,企业在认真学写这些管理经验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引进一批具备丰富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以此来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增强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得知识产权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避免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

4.企业应当有大格局,具备战略意识。应当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应当把知识产权利用好,发展好,具有全局意识和超前的眼光。

篇3

关键词:科技进步;企业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224-01

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对外竞争的实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如果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更高效地推动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刺激如果将这两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能够使科技更加进步,从而推动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本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的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深刻的重要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很大的影响性作用。所以对于未来企业管理中怎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我们接下来可以对于这个问题做出深入分析,简单说明改进途径,推动科技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完善。

1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积极意义

1.1 科技的新发展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经济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科技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局面就导致了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现代管理企业,如果想要顺利地度过激烈的竞争,并在其中占据较高的水平地位,企业就必须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将它作为市场上的准则。从这个角度,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索前进,不断的引进开发并且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将引进并发现成熟的创新科技知识转变为企业特有的新的生产力,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力量支撑[1]。除此之外,企业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科技的创新发展水平,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取得最有优势的地位,为将来的竞争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发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企业顺利地实现价值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举例说明,假如某矿产公司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大大地提高了精矿的档次,而且其将选矿回收率作为中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冶炼回收率、高产率,从而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利用科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面例子,值得我们学习。

1.2 科技进步与创新有效促进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的充分利用

我们可以这样说,现代管理企业将多种科技和创新理念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个人将企业的竞争划分为两类,分别是低成本优势竞争和差异化优势竞争。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这两类不同竞争方式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怎样的竞争都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的精神的融入,没有这两类元素的参与,那么后期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徒劳的。然而也正是这两类元素的竞争,才推动着现代企业能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得完成发展。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现代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为了更好地发展选择相互结合,同时也必须要紧密依靠着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主题来开展工作。

2 利用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2.1 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科技创新

效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将效率作为管理的宗旨,放在工作中的中心和突出地位,这是效率管理的关键所在,只能提高企业效率,才能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发展。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可能完全没有效率,之研究管理效率的高低并且分析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效率分析法以及以及影响企业低效率的原因,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改善管理业绩。所以工作人员就应该意识到管理效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方面效率的提高,就有利于企业资源的节约,从而可以投放更多的资源到科技创新中去。

2.2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科技

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和技术的来源都在于企业中的人才补给,所以人力资源也是尤为重要的,如何挖掘优秀员工,激发员工创新能力,提升团队的智慧,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企业用该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重视技术的关键职位人物,创造各种宽松有利条件,激励他们主动传递知识。在招聘员工时,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薪酬等方面都应尽可能的给予他们一个比较优厚的条件,来留住人才。提高整体员工的工作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的氛围,促进利润增长,推动企业发展[2]。

3 结语

在这次探讨中,我们就怎样推动企业的科技水平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最后,希望我国的现代经济企业都能够更好地应用创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科技,不仅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也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企业 科技创新 标准化管理 科技管理

世界在前进,我国在改革。社会要发展,中国要创新。“创新”在中国大地上肯定是一个高频词,也是一个时事热词,足见创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大,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又指出,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无论是中央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是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均表明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障,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又对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主要关注于研究产出指标,而忽略了对科技创新过程效率的评价。所以,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一套针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标准化的管理规则,并进行政策设计,对科技创新运行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概念界定

标准化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领先企业的重视。为清楚阐述本文观点,现把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加以界定。

科技创新。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的服务的过程。

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与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有关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的原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指制定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持续提高管理绩效。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本文指的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通过制定规范,形成标准,引导企业对自身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的评审进行监督。是一种新的科技管理方法。

2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政策设计

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积极发挥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标准化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但均未有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政策性指导方案推出。

本文提出的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系列政策,采用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的标准模式,从组织建设、制度建立、投入管理、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研发成果、技术改造效果、创新培训活动、运行绩效考核、企业自评、专家评审、标准化级别认定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它以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有关政策和要求为指导,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在科技创新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自主管理、第三方评审评价和科技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并可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绩效。

该系列政策,通过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简称《规范》),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简称《考评细则》),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其运行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和考评定级;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简称《评审办法》),指导评审工作和评审专家管理。评审时,评审人员据此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指导和量化考评,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

2.1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

科技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应联合国家层面的推广标准《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通用规范》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政策,促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建立起自身知识产权体系,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规范》应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定,由科技部提出并归口。建议由科技部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标准化管理、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制定,并请尽快、试点示范、推广。《规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管理要素:

2.1.1 创新组织

企业应建立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组织机构,包括负责人职责、组织机构建立、研发机构建设。

(1)负责人:企业中主管研发的负责人是本企业科技创新运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落实研发的各项工作和基层科技创新责任制。

(2)组织机构:企业应设置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如科技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企业所得税法、合同法等)、科技政策(如技术创新、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等)、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的收集、识别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研发、工艺方案制定,创新方法培训、创新技能培训、操作规程培训、生产技术培训,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建档,科技信息搜集,科技情报分析、科技报告备案、科技档案建立等与企业科技创新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应定期召开以企业研发、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负责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构直接管辖企业的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

企业应建立法律法规、地方要求和标准的清单台账,使企业依法经营,并及时识别、更新与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按照政策完善修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通过利用和执行有关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

(3)研发机构:企业应建立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应具备足够的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企业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和开发企业关键技术、核心专利和主导产品。

(4)人员:企业研发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与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工作的有关政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企业应按一定的比例配备创新工程师,有条件的可以配备创新培训师。还应对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进行卡尔通(Kirton)创新--适应性人格测评,组成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团队。

2.1.2 创新职责

企业应实施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技术研发管理和创新活动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1)目标与方针:企业应制定以“倡导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造就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内容的科技创新方针,制定与科技创新各要素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综合目标和年度目标,并保证目标的按时、有效完成,目标宜量化,通俗易懂,便于全员理解执行,并可考核评审。

(2)科技创新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制定所有部门和人员以科技创新为职责的科技创新岗位责任制,将创新活动的开展目标化、量化、职责化,并可进行考核;创新责任制应文件化、可考核。

(3)科技创新规划和计划:各级组织应制定科技创新工作规划或计划,分解企业的总目标,保证科技创新方针和目标的落实及按时、有效完成。

2.1.3 创新活动

企业应树立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战略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创新战略:企业应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按其指导方向制定各级(集团公司―企业―车间―班组)年度创新活动计划,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知识普及、创新因素识别、研发讨论会、技术攻关方案研讨、科研项目研究进展报告会、项目验收会、专利申请、创新培训活动等。

(2)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要求、企业标准和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科技创新管理系列制度,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如研发经费计提和使用管理制度,确定研发费用提取标准,自行提取,专项用于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保证研发投入按制度的规定支出,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制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经费支出纳入单位整体财务控制体系,杜绝各类违法违规使用经费行为,保证研发和创新资源(人员、资金、设备、场所、技术、方法等)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制定产学研用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助力。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技术需求、技术转让、科技成果、科研项目、技改项目等各类清单。

(3)科技创新活动台账和费用台账:企业应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创新因素识别、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研发项目)等各类台账及费用明细账(如研发费用、科研项目费用、人员培训等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费用等明细账)。企业的决策机构、科技创新机构负责人应按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规定的支出类目建立台账,便于考核评审,并保证研发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经费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

2.1.4 创新培训

企业应针对自身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健全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等管理措施,为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展全员创新能力培训(创新培训)。创新培训应有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有总结,有提高,全面提高全员的科技创新素质,并将创新培训纳入企业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1)管理层:培训领导层和管理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创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宣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监督,创新文化的建设等。

(2)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创新方法”(如TRIZ理论)等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熟练运用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能力及自觉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

(3)员工:员工岗位技术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工艺技术原理、创新思维等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知识积累,使员工能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可创新性的识别(创新因素识别),找出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小改小革;或将识别出的创新因素进行登记上报,便于研发部门随时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难题,提高创新实效。建立员工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和优秀创新成果评选表彰等激励机制。企业应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目标,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一人一档记录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和创新培训情况。

2.2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

为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的运行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应按照《规范》,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细则》。《考评细则》是根据《规范》制定的量化的用于打分、评审的细化的规则。

《考评细则》应由科技部,提出科技创新管理标准化评审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评审达标的条件,科技管理部门可据此对申请达标企业进行标准化等级认证。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标准化等级可由高到低划分三个级别,首要条件是取得《生产许可证》,依等级的不同还可以规定标准化运行时间的长短,自评得分的多少,以及取得知识产权的数量或运行期间推向市场新产品的数量等,对企业提出申请认证的等级加以限定。《考评细则》核心内容是“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考核评分表”,该表应按照《规范》要求的各类要素、企业达标内容、评审方法、评审得分(扣分)等列表,必要的话还可列出否决项,便于评审人员据此评审。

《考评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主要针对创新组织建设、创新制度建设、全员研发职责、研发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创新工程师比例、研发成果数量、知识产权数量、技术改造或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盈利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科技型企业类别(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情况、创新培训等几个方面,考察企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创新责任制制定与执行情况、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研发支撑体系建设、竞争情报中心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品牌塑造、创新文化建设、获得有关科技奖励、研发成果记录册、科技报告档案、知识产权登记册、创新因素识别档案等,对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进行考核打分。

2.3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指导评审工作,应由科技部制定《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并负责监督指导全国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省级、设区的市级(以下简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辖区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工作。一般应明确以下几点: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企业由科技部公告,证书、牌匾由其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发放。二级、三级企业的公告和证书、牌匾的发放,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

科技部确定一级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并公告二级、三级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一般来讲,三级企业的评审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由市级科技管理部门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组织实施。评审组织单位可以是科技管理部门,也可以是其确定的单位。企业在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中可聘请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完善各要素及运行绩效,提高考评得分,但所聘专家不得在专家评审时出任评审专家,以保证专家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市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科技创新标准化评审专家库,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标准化提供专家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评审工作按照自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发证的程序进行。

另外,还应对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评审人员、评审专家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和要求,企业自评的管理、申请流程,评审时间节点及安排,评审计分规则,审核发证、监督管理等工作进行说明。

2.4 创新绩效

按照《评审办法》要求,企业应由创新机构负责人牵头组成自评小组,或外聘有评审资质的专家对企业科技创新运行绩效进行咨询、诊断、评审,并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运行绩效。

2.5 定级认证

依据《评审办法》,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企业的定级认证,包括企业自评和专家评审(即第三方评审)两个阶段,首先由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企业自评, 企业的自评人员(或外聘评审专家)应依据《规范》的具体要求,按照《考评细则》列明的评审标准,进行各要素自评打分,然后参照《评审办法》中规定的得分计算公式,进行自评得分,达到《考评细则》中要求的相应等级最低得分后,可向科技管理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并提出考核评审申请。

科技管理部门收到企业提交的评审申请后,即可委托评审组织单位(如创新方法研究会)进行评审组织和授匾管理工作;评审组织单位可以授权获得评审资质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及其评审专家对企业进行运行绩效评审,经评审、总结,找出问题,提请整改,逐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运行绩效水平;考评得分用以确定考核企业的科技创新标准化等级,考评通过者给予一级、二级、三级科技创新标准化达标企业称号,授匾挂牌。

3 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政策的推广

为增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自觉性,本文设计提出的这一整套企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的政策,包括《规范》、《考评细则》和《评审办法》等系列文件,可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管理、考核和评审。为推动该政策的实施,建议应先行试点并制定配套政策,如加强对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使达标企业所获“科技创新标准化”级别高低与科技项目经费的支持挂钩,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的认定挂钩,推动该标准化管理方式在企业的运行,以促进达标企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标准化的运行绩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篇5

电能供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多个环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规范的技术操作,才能顺利、安全完成电能供应。在各项建设活动大力开展形势下,对电能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管理,是当前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进行讨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提高的供电需求,县级供电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已成必然趋势,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才能借助先进技术提高电能生产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营造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企业内部活力,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第二,科技的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在加快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够节省成产成本,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可以实现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对资源配置做出科学调整,实现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治理方面的费用支出,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1]。

2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现状

就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情况来看,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仍比较多。首先,部分县级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难以充分挖掘其潜能,也没有与当地高校及科技企业建立联动机制,科研力度及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其次,科技创新管理与业务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不少供电企业对原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依赖性较大,科技创新管理针对性不强,工作薄弱环节始终得不到强化,很多项业务中所用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另外,对人才重视力度不足,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现象比较常见,没有达成相互合作、共同创新工作局面,也没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最后,很多县级供电企业都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对新生产技术进行检验,无法发现并改善新技术缺陷,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法律意识薄弱,没有及时申请专利,无法对科技创新成果起到巩固和保护作用,知识产权被侵犯现象比较常见。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县级供电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的有效方法

科技创新与管理,对推动县级供电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该项工作。

3.1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能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与管理时,必须构建完整配套的制度形成基础保障。首先,县级供电企业要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开动大脑,对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并设立专门的奖金,奖励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举动,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论文写作、准专利申请等各项工作。其次,县级供电企业应加强与当地高校,以及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推动技术革新,并大力引进高校优秀人才,用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

保障[2]。

3.2 实现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效结合

县级供电企业业务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时,要对各种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加强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首先,县级供电企业要确定具体的业务范围,找出实际工作中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的环节,将其作为科技创新与管理的重点。其次,应该针对不同业务工作,采取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手段,比如,在电力营销环节,应该应用新的抄表系统,改善传统抄表工作模式中的缺陷,准确获取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做好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结合企业供电能力及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制定精准化电力营销计划。比如,还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技术改造,将重合器及分段器装置应用于线路中,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故障的时时监控及快速隔离,将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

科技创新与管理的主体都是人,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一方面,县级供电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关怀力度,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协调年轻职工和老职工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的协同合作力度,利用年轻职工完善的专利知识体系,以及老职工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培养,县级供电企业既要搞好内部培训,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4 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管理力度

科技创新作用及价值的充分体现,是建立在其有效应用基础上的,所以,供电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必须将其有效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在研发一项新生产技术之后,对科技创新过程所生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保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践中对新技术进行检验,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巩固科研成果。同时,还要及时申请专利,发表学术性论文,并将新技术上报给省电力公司,参与专业评比,由专家团队进行评审,便于对新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篇6

要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除了技术发明的提高外,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关键。但目前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且对项目绩效评估的手段缺乏

随着采煤机制造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基于历史原因及行业的发展起点较低等因素,企业对于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重视度不够,且缺乏有效的工具,致使这类项目的作用难以体现;二是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人才队伍人员年轻、结构单一,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另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管理部门大部分人员和时间都用在了技术服务支持工作上,缺乏从整体上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监督等,这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与日本,其主要采煤机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均超过20人,有的企业已超过100人,根据经验,只有当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占具体科研人员的数目达到10%以上,才能保证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速度是当务之急。

1.2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且相对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采煤机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从研发到销售,从设计到生产的信息系统,故难以有规范的科研开发管理、经费使用、资源调配等制度和流程。

(2)管理体系混乱,职责不清,缺乏有效针对项目的管理方法。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由生产部或研发部负责,但有时也设有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这样导致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越权管理和管理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并且还没有普及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等现代管理方法。

(3)流程紊乱。负责进行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中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流程设计,更谈不上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原有的项目流程。

(4)企业还未建立起一套与科研开发工作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的薪酬和奖惩体系,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法。

2运用平衡计分卡及项目管理理论方法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2.1运用平衡计分卡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主要观念是以平衡为中心,并将评估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大层面,探讨企业制定的策略与关键性绩效评估指标相互结合,并在短期与长期目标下,对财务与非财务性、外部构面与内部构面、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以及主观面与客观面等具体绩效指标间,取得平衡的策略性管理工具。采煤机制造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科学地评价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绩效。事实上,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解决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带来绩效的表现或带来多大的绩效,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来体现:

(1)在财务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能否给股东带来收益。所以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首先要挑选真正有经济价值的项目立项。例如,管理人员要注重掌握采煤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企业技术发展规划。调研国内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采煤机的高标准要求,把高标准、高可靠性自动化研发成果融入新设计的产品,这样的科技创新项目才是企业所需要的项目。

(2)在客户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能使客户满意。这就要使立项的创新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调研并掌握国内各采煤机生产厂商的产品品种构成情况、产品的性能结构水平、技术人员构成情况、相关管理政策。知晓目前企业产品在国内同行中所处的位置水平,确保本企业产品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2)了解国外采煤机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科研发展规划,使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科研开发技术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可以采用高端战略,力争采煤机产品做到在采高范围、煤层倾角、难采煤层的开采、电气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缩小与国外先进采煤机在可靠性、控制技术、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3)目前在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改进都是在用户正式提出需求后才着手开始,有些技术改动甚至要到产品出厂调试期才进行,成本高、周期长。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客户需求分析及储备技术研发库,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技改需求,提早知道,提前研发出成果,形成技术储备,就会缩短与用户需求的距离。所以,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分类,形成至少多个研发课题、项目及可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关成本预算,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在设备功能提升、新装置设计、结构优化、设备稳定性以及提升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内部运营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内部管理流程是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采煤机行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缺乏相关的管理流程和机制,主要依靠领导的关心、专人跟踪来推动项目实施;未纳入有效的管理体系,业务规范性不强,不便于推广与拓展。笔者建议: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上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通用性的流程设计,保证流程顺畅,为优化和调整预留空间。例如:可以在采煤机科技创新项目上完善产品三维设计开发平台和电子电路开发平台,投资建设产品寿命周期分析的工程分析平台和产品可靠性评价分析平台,完善和推广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开发采掘机械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平台等。

(4)在学习与成长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可进步与可改善,看它是否可以帮组员工成长。例如:可以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及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采煤机可设置专门的科技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和吸取行业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经验与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另外,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要根据新技术新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每个项目的特点和其他优秀项目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为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与活力。最后,可实施绩效考核制,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采煤机制造企业,首先,应明确科技创新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示部门人员绩效衡量指标;其次,应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使绩效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

2.2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指导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1)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采煤机制造企业应该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积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带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细化项目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细化研发工作的管理,以技术项目管理作业规定中技术项目实施任务单的形式为主线,项目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分解和进度表中的时间节点对项目进行过程考核。

2)设置专门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往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部门是固定设置的,但科技创新项目小组却是临时组建的,这样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缺乏对单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深入了解,所以,要实行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下面的各个项目的经理负责制,以有效地实现单个项目的专项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

(2)结合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与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为了便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运作,通常会将项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从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到最后阶段,而项目管理理论,则将项目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大过程。为方便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常将项目细分成好几个阶段,以提供较好的管理与控制,并适当结合其组织内常态性的运作。因此将项目各个阶段过程集合在一起,即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而在每个项目阶段因其受到不同的工作任务及时间与预算的限制。因此每个阶段都可看作一个独立单一的项目或次项目,它各自包含五大过程。其周期关系分布。根据以上两者的关系,说明在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时,完全可以按照该项目本身产品开发周期来进行,而项目管理的周期比原先的产品开发周期划分的更为细致和系统,有助于管理事项的精细化。

(3)采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范畴整合科技创新项目将会使其管理系统化。在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很多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相关的工作往往需要项目管理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整个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作业,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整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管理,制订管理计划。例如,可以对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流程进行细化,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流程完成初步设计后,针对不同业务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子流程设计,还可以对业务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输入、输出、时间节点等进行规范,使流程可操作性更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系统的文本及程序,并将其既有的研发流程系统及文件流程电子化,同时将项目信息透明化。

3结语

篇7

(1)缺乏定位科学、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2)科技项目管理涉及的各类文档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报奖等各阶段涉及大量相关文档,但没有规范的编制说明与典型范例。(3)科技项目管理各阶段上报材料文档命名不规范。科技项目全过程涉及大量的电子文档报送,缺乏统一的文档命名规范,增加了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的审核工作量。(4)缺乏系统性的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由于针对电力专项的科技项目管理缺乏专项的学习和培训,科技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项目管理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目前科技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对科技创新项目操作的程序和各项要求掌握不够,对规定、流程理解不深,业务能力亟待提高。(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为例,2008年以前年专利申请量只有2~3项,并且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授权几近空白。

2精细化管理措施

2.1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

通过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层次清晰、定位科学、分工明确、产研协同、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体系组织架构以地县供电企业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在科技创新网络的构架下,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有效地开展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项目规范化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调研,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和科技成果培育。

2.2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

科技项目管理模板的编制,应从立项、实施、验收、鉴定以及后续的成果报奖各个阶段,对材料模板进行规范。

2.2.1项目立项阶段文档

立项阶段需要项目组编制的文档有可研报告、项目估算等。要求项目组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对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项目开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解释,并对项目的内容和方案、目标和成果、预算和进度等多方面进行说明,尤其是项目的预算,必须按照项目估算编制的要求开展,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立项。

2.2.2项目实施阶段文档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编制的材料是项目任务书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采购相关材料。任务书是项目组和主管单位签订的合同类文件,是后期考核项目实施情况的依据。项目组在编制时必须认真仔细,既要根据综合计划以及可研报告的要求进行,确保项目成果最大化,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服务采购材料包括采购申请表、服务概算细项、技术规范书、技术评标详评表、以及投标人资质要求等。需要项目组人员对服务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采购的必要性、采购服务的资金、采购服务的相关要求(即技术规范书)、服务采购招标的评分标准以及投标厂家的相关资质要求。

2.2.3项目验收阶段文档

科技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认为满足验收要求,可向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验收。验收阶段,项目组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汇报,需要编制的材料包括验收申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测试报告、使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经费使用报告、审计报告等。其中,工作报告需要对项目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取得成果、人员贡献、资金情况、实施进度、效果分析、后续推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验收专家组,尤其是非对口专业的专家评委通过阅读工作报告,可以对项目有大体了解。技术报告、经费使用报告等,需要项目组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如实报告。

2.2.4成果鉴定与报奖阶段文档

成果鉴定、报奖阶段需要编制的文档除鉴定申请与报奖申请外,与验收阶段总体相似。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可以直接使用验收时的材料,如果支撑材料在后期有所增加,也可加以补充。

2.2.5典型范例的选择

典型范例从湖州供电公司以及3个县级公司历年实施的科技项目材料中选择。通过对近年来科技项目文档材料的梳理,选择相对优秀的材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订完善,编制出一套相对规范的科技项目全过程文档材料,作为典型范例供参照。

2.3规范科技项目各阶段电子文档命名

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地县一级供电企业的科技文档命名规范,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节省归档和查询时间。

2.4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

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分两部分,即科技项目管理文档模板和科技项目管理典型范例。编制科技项目管理模板,如果仅有各类文档的编制说明是不够的,为了方便有效地层层落实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还需要明确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流程和节点,对项目全过程的资料进行梳理,阐述科技项目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项目中各类人员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职责。

2.5深化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实现知识产权的深化管理。每年开展专利申报调研摸底,指导各单位挖掘科技成果和QC(质量控制)成果的专有技术,制定专利申请、授权年度计划。根据需要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和操作实务相关培训,联系专利事务所与申报单位衔接,同时注重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网络的作用,及时跟踪、监控专利工作进度,对专利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知识产权深化管理要求对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制定组织架构的每个阶段设置工作流程。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对专利调研、专利征集、专利培训、专利申请、专利授权5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项目可研立项时的知识产权问题、科技成果开发转让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选择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问题、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等6个方面。同时,制定与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使之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等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实施效果

(1)实现了科技创新网络的一体化全覆盖。科技创新网络对内依托2个主体,即以市级和县级公司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对外寻求有力支撑。寻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以“借脑”为手段,通过互利合作,谋求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自身“育脑”。(2)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的编制,以及科技管理相关电子文档的规范命名,保证了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提高了科技项目实施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科技项目的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提升了科技管理工作的精益化水平。(3)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培训教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参考手册,通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的多期科技管理专项培训,有力促进了员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4)通过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两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4结语

篇8

1.1利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可通过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成企业先进的生产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独特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保证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价值。例如,某采矿公司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冶炼回收率和采矿效率,降低采矿成本,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将科技进步创新与企业生产元素有机结合

将现代科技与创新概念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两种竞争优势,一种是低成本竞争优势,另一种是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两种竞争优势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精神作为支撑,以保证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一切工作围绕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开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转变企业生产元素之间的组合,转变管理观念,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为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使企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1.3企业对科技进步与创新产生依赖性

科技进步与创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企业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企业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低投入高回报。且能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要实现更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就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力量。

2科技进步与创新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促进现代企业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现代企业在管理上不能急功近利,应制订长远的目标计划,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的帮助下,企业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例如,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企业要伸出援助之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

企业要在不断创新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促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引进科技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自身的优势。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企业的管理认识,注重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将科技进步与创新用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为实现企业的最佳管理状态,应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3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3.1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力

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容易实现。企业要加强对劳动生产者进行先进知识的培训,使劳动生产者把握先进技术,并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能促使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促进企业打入国际市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