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社会实践的经验8篇

时间:2023-06-15 09:27: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实践的经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实践的经验

篇1

一、实践目的: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二、实践内容与经历 (文章出自:kt250.com)

在XX年6月20日,我来到了广东佛山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在负责招聘的陈小姐的安排下,我大概了解到自己的宿舍、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等等。21日。我和同学分别被领到不同的车间,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班中。这一天也是我下车间的第一天,面对那各色各样的生产机器,我东张西望,心中充满好奇。我的工作岗位是三包车间人工验瓶,这是一项相对比较简单和轻松的工作。每位新来的员工都有自己的带教师傅,工作上的问题都有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人工验瓶岗位的主要工作就是检出不合格瓶子,并将不合格瓶子分类处理,此外,还要保持岗位卫生,确保微生物合格。人工验瓶这岗位的工作虽然简单,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工作环境不是什么人都承受的了的。车间的一般温度在四五十度左右,湿度高达98%,而且车间是密闭的环境。那时候我真的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能坚持么,我的带教师傅告诉我“打工是苦是累的,还是学校轻松啊!你们有机会不要步入打工行列。不过来吃吃苦对你还是有利的……”。师傅说了好多,我也认真的听着她的劝戒,虽然都是已经烂熟于胸的道理,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深层含义。除了岗位上的工作外,我们还要定时参加一些培训,例如:安全培训、5s卫生培训、设备检修培训等等。遗憾的是我们实践的岗位与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完全不沾边。“人工验瓶”这岗位虽说也属于“检验类”,但是和我学习的“食品营养与检验”这专业的检验是完全两码事。人工验瓶是属于物理检验,但靠检验员的眼睛就可以检验出来了,而“食品营养与检测”则是化学检验,必须借助一些仪器,化学药品等才能检验出来。

三、实践感想与体会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两个月的实践期,回首这两个月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两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1、挣钱的辛苦

在燕京啤酒厂的包装车间做一名普通的检验工,每天都要工作十二小时,还要日夜倒班。在实习的这两个月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燕京啤酒厂,只有上下班之分,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别的。白班是:早上7:00—晚上7:00,夜班是:晚上7:00---早上7:00。吃饭都是在车间吃的,每顿饭规定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我的工作是人工验瓶,岗位职责是检验出不合格的空啤酒瓶,每天大概会有四十万个瓶子在我眼前流过。在刚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星期,是最辛苦的,不适应工作环境,不适应工作内容,看着那些空啤酒瓶在眼前流过,我感觉是在晕车似的,有要晕倒呕吐的感觉,那感觉真的很辛苦。每天在车间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时间一长了,真的好无聊啊!然而,工作时间那么长,所的到的收入却不多,在这两个月我终于体会到父母的挣钱的艰辛。在以后我一定要在生活上节约用钱,好好的珍惜在学校念书的最后不多的日子。

2、学会吃苦

在实习的这两个月,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吃苦。首先,在车间工作的环境很辛苦。密闭的车间温度高达四五十度,湿度也高达98%。一进车间,汗就不停的流,衣服很快就会湿透的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一天十二小时下来,整个人都会虚脱了。其次,就是工作强度大。在没出来实习前,我在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但是在燕京实习,我就跟男孩子一样,每天都要搬搬抬抬的。每天除了在验瓶,我还要处理那些不合格的瓶子。一箱箱的不合格瓶子要搬上车,又要一车车的拉到指定的地方。在这里实习,真的很辛苦,有些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很想要放弃。和我一起来实习的同学,有些已经坚持不下去,离开燕京了。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不再坚持下去了。很庆幸我没有像他们一样半途就离开了,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在这两个月里, 日子虽然很苦,但是我坚持到现在了,在苦中寻找乐趣,我更懂得了,苦,是一剂催化剂。催化着我的心灵愈加坚实,催化着我积极奋斗的信心,催化着我人生的步伐更加稳健!学会吃苦,便是我面对考验继续坚持与努力的保证。

现在很多企业把“吃苦耐劳”明确的写进招聘要求,有点甚至还放在了第一条。我学会了吃苦,对我以后的应聘与就业都有很大的优势。我可以很骄傲的对企业说,我能吃苦耐劳,在燕京那么苦的环境我都能承受,坚持到最后了,相比一些“瓷娃娃”的大学生,我更有能力去做的更好。

3、我学会了沉淀自己

在车间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耐性的地方,每天面对的人和事都一样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乏味。刚到车间的时候,我的心很燥,做事和做人都不能够令人满意。但是现在我慢慢学会淡定了,在很多时候遇到问题都会很平静,都会先思考了再去决定怎样做。很开心,我能在车间里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沉淀自己!!“心态放平点,姿态放低点”,我想用这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状态。

4、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还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我们不能改变他人,只有改变自己。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师,我们要把姿态放低一点,虚心请教他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心态一定要放平。

5、管理的哲学

在任何的企业都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想被管理,就要有能力去管理。但是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在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里,有一套很好的管理方法,叫“绩效飞轮”。在没来实习前,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词。“绩效飞轮” 是一套简单实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企业达成绩效就象飞轮,要启动、推动、检修、加油、循环往复,直至自动运转,飞速前进;刚开始会不容易,一旦转动起来绩效飞轮将势不可挡。我觉得这套管理方法很适合目前企业。在以后我有机会做管理者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把企业和员工管理的更好。

6、团队精神

广燕是一个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在这里,我能感受的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在这里的团队很多,分小组,班组,生产线组,车间等等。每个人在这里的角色都不是个人,而是集体的一份子,都是先集体后个人的。集体的荣辱关系到个人的荣辱。在进车间的第一个月,车间的领导就组织我们观看《冲锋陷阵》这部电影,教会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让我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 教育

[作者简介]孟玲玲(1981- ),女,江苏滨海人,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70-02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才华,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社会实践能够很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自身的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教育当中,社会实践是必不可缺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当中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的趋势。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能够为社会奉献,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之中,社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所以很容易造成他们思想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在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方面的准备不足。让大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使他们充分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中各个阶层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参与社会实践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毅力,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为书本方面,这些书面的知识如果结合社会实际就会更有利于大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让大学生的坚强品质具体化,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充分认识到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准则等,他们把这些充分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和优秀的个人品质。

3.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增强自身的才干,使他们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开阔他们的视野。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将他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促进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选择能力,选择能力在实践生活当中极其重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选择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接触各个阶层的人士,学会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投入社会实践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加深他们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激发创造灵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兴成果。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避免单一性的考察与观察,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地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自己。其次,我们要把学校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学校应当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化,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充分运用大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扩大社会实践的范围及影响力。

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所发展的特色与需求,符合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思想教育,更具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社会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实际,符合当地的发展,构建高校与地方沟通的桥梁,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既有利于开放当地的教育资源,使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达到内容与实效的相结合,又能扩展高校与地方合作的范围与领域,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协作,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实践活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宽知识范围,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真正发挥出社会实践的作用,促进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

三、现阶段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社会实践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高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教育上,在社会实践方面,大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意识,有的院校只注重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干部能力提升,社会实践的覆盖面过于狭窄,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在社会实践中有效地开展。

2.社会实践组织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社会实践一般都是在校外进行,因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度要比课堂教学更加细致和复杂,需要系统的安排才能够避免混乱,达到社会实践的最终效果,只有组织规范了,才能够使社会实践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缺乏规范性,社会实践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融入社会实践当中,二者是相互分离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3.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还是不够。现如今高校社会实践的主要指导老师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数的专业课老师并没有参与到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不是很紧密,使得社会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算有的专业课老师参与到了社会实践指导的过程当中,但是由于学校的机制及实践经费不足等问题,造成许多专业老师不能专心投入到社会实践指导过程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的新途径

1.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所以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不断成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把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为以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2.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考核,增强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纳入教学规划当中,要估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定期考核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在学生内部树立社会实践模范,并对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哲学老师要积极参与到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来,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

3.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丰富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合理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根据高校学生年级、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社会实践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安排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方式,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了解国家国情,初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层次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其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更好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专门的社会实践基地有助于优化资源、提升社会实践效率的作用,高校要与地方进行联系,进行互利合作、共同管理,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机会,高校要本着社会实践与学校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分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起来,注重在社会实践基地中能够时刻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给予社会实践基地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和地方要建立完善的机制。

5.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合理保障。高校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统一有效的规划,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注重专业学习、积累经验、认识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创业相结合。积极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到基层当中去,深入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合理融入社会实践体系当中,合理保障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

五、结束语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加他们的阅历,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存磊,李敏.社会实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黎开谊.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3]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4]魏巍.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模式的链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5]许敏.大学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3).

[6]谢晓青.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社会实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01-05

引言

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已全面开设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起步较晚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区普通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仍推进缓慢且不尽完善,存在着较多问题。结合当前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以推进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本文是根据目前高中现状及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要发现、探讨现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合理化的策略及建议,为实践者提供帮助和参考,以期能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定义、内容及形式

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较活跃、实践性最强的内容。社会实践,顾名思义,就是走到社会中去,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而学校中的社会实践,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走出相对封闭的教室,走进社会,去亲身参与社会活动,以从中获得直接经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课程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内进行自主管理,校外参与实践活动。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种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体现为以下几点。

(1)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宣传国家政策、协助国家进行政策调研,或学生建立自治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等。

(2)经济活动。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引入商业活动因素或直接参与到商业活动中等。

(3)文化科技活动。指学生建立文化社团,参与文化科技活动,或参与社会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等。

(4)其他活动。即除了前面三种主要活动外,学生参加的有利于了解社会、提高探索能力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交警体验日等。

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与传统课程体系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够将本来被局限于教室中的课堂延伸,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

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现状调查

(一)现状调查实施方法

本次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主要采用实证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采用不记名、选择式的答题方式,调查对象为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参加者的高中生、教师及学生家长,问卷内容涉及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和认知、形式和内容、过程和评价等方面。本次现状调查还采用了观察法,对本校及学校周边走访调查,查看学校新课改以来的课程设置情况,查阅学校相关活动存档资料,查阅各年级及处室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掌握和分析相关资料。

(二)现状调查情况汇总

1.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通过走访调查,目前学校实施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的内容和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政治活动。学校能利用各种节日或者宣传日让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例如在2016年防艾日中,一些学校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防艾板报,带领学生进行防艾宣传。另外,多数学校已经建立了组织完善的学生会,下属多个部门,如学习部、外联部、生活部等,分工具体;能在团委指导下设立校园志愿者组织,活动范围涵盖校园清洁、校园安全、纪律管理等多个方面。部分学校还有各种学生社团,如校园广播电台、文学社、滑轮社等。

(2)经济活动。如在校庆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时,一些班级或各社团会向社会商家拉赞助以确保集体庆祝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课余时间,学生会组织跳蚤市场、义卖等活动,在了解商业活动的同时为孤寡老人献爱心。

(3)文化科技活动。少部分学校还设有青少年科学院、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每年都举办校园科技艺术节、社团节及各类型节假日活动或晚会,同时,每年都派有学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的机器人大赛等。

(4)其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交警体验日活动、森林公园考察活动、农庄种植体验活动等。

2.学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680份,有效问卷680份。其中学生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教师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样本学校内部有28.5%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5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自身素质有帮助,表示乐于参加;但同时也有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占用时间过多,或者对于高中生而言负担较大。而学生家长偏向于支持孩子的看法。教师调查结果则显示目前教师感觉较难对学生进行指导。

3.现状调查的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较广,内容也较为丰富。学生在参与社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和家长都反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课本以外的地方收获人生的经验。

同时,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存在较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如思想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单调且缺乏系统性,活动场所和教师人手不足,安全保障不够,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单一,活动经费缺乏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占6学分,旨在引起学生及学校管理者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点从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原因剖析,以期有新的收获。

三、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结合调查情况,分析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尤显重要,这对推动广西普通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主要参与者对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充分

作为课改大环境下出现的新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有着十分大的区别。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参与的过程,侧重点是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只有在学生走出教室、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空间才能得以扩大,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切实提升,也只有在实践参与中,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觉醒。这就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像考试一样,只要两个小时就能看到学生水平,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并且,只观察学生参加的几次活动,并不能发现他们在这之中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且受传统评价方式――分数的影响,学生家长对于高中生进行社会实践这一行为较为排斥。传统观念里,成绩与学生的未来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好成绩,才能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够拥有好工作,才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的观念,在很多学子和家长中可谓根深蒂固。因此,许多家长就将“社会实践”和“不务正业”捆绑了起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5%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1%的家长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过大,不应再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仅有20.5%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走进社会。

而社会实践的主体――学生,与家长的观点如出一辙。很多学生认为“分数大于天”,主观意识上抗拒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活动。调研结果显示,49%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有18%的学生表示非常乐意参与,但是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也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也不容乐观。调研结果显示,72%的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参加活动,但是同样的,有53%的教师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学生学习。毕竟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所选样本学校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因此尽管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社会实践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学校也安排了相关课程,但负责人都是将其当成任务来完成,甚至敷衍了事。这与开展社会活动的初衷是相悖的。

(二)安全问题是高中社会实践活动难以跨越的问题

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但是社会实践活动相当多的时候都需要学生走出教室或校门。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青年人群的主流。对于家长而言,仅有的一个孩子是家里的宝贝,自小就给予万般呵护,一般不敢放孩子自由行动。每年新生入学,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家长陪同,报到完毕后家长还陪着孩子到宿舍去整理内务,甚至不让孩子插手,报到结束后仅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都要将孩子接回家中再休息一会,住得较远的甚至给孩子请假――对孩子的溺爱可见一斑。此类家长一般不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样本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的家长反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理由是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对于安全问题的过度考虑,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同样,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校园内部的安全都需时刻小心谨慎对待,一旦走出校门,没有了校内相对稳定的环境,校方承担的风险就大得多。学生出去得越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大。目前学校实行安全责任制,在谁手上出事谁负责,因此教师都不大愿意带领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的外出活动也不会得到教师或学校的正式批准。学校某些管理人员对社会实践活动抱有保守态度,使得活动更难组织。调查显示有49.5%的教师认为出于安全考虑不应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不愿出去,W生也不能出去,因此,学校团委、志愿者协会、学生会等部门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般都是校内,缺乏实际的社会体验。

(三)经费缺乏导致高中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展开

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财政拨款,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财务审核十分严格。对于样本学校这样一所公办学校而言,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一项非营利性的具有公益性的工作。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筹集资金。就目前的财政状况来说,能保持收支平衡已经很不容易了,学校在维持正常运转的同时,很难拿出额外的教育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些学校的资金严重不足且不具有可持续性,自然影响社会实践活动周期性的开展。

那么能不能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社会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呢?从学校角度来说,上级是明令禁止额外收费的,学校自然不可能冒被举报的风险额外收费。从家庭角度而言,并不是所有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一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难以和城里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比,据观察,部分学生还对自己的家庭条件感到自卑。客观存在的家庭条件差异,决定了这部分经费是不可能由学生家长来出的。调查结果显示,23%的家长反对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并且前文提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即便是经济基础好的家庭,也更愿意将钱花在能明显提升成绩的补课、家教等活动上,而不是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上。可见,经费不足,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是基础性的,如果不能解决活动经费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将只能拘泥于校园之内,不能真正走出校门。

(四)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后才加入高中课程体系的新内容,而且广西课改起步较晚,导致高中学校难以设立适合本校情况的社会实践课程。具体表现为学校没有准确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缺乏理论支撑,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难以对学生加以具体和明确的指导。因此,在没有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只能模仿、借鉴其他地区的既有经验,甚至是为了实践而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内在动力。

没有明确教育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非但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也无法培养学生能力,不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提高。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借鉴,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形式难有突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主要参加的社会活动为志愿者活动,占比44.5%,而参与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则较少。对于自己孩子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认为没有集中场所的实践活动意义不大。这些情况教师也深有体会,接受调查的4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配套教育也没有跟上。不仅是配套教育,相关人员也是极度缺乏,社会实践专职教师缺口一直未能填补。调查研究表示,有91.5%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过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专职教师人数屈指可数。没有专职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兼职教师本身专业课程就相当繁重,这就导致教师疲于奔命,活动的效果很难凸显。

(五)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在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心中,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分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时,很难做到脱离传统的分数标准去看待实践成果。因此,问卷调查中尽管有82.5%的教师表示会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评价,其评价方式却难以肯定。统计结果表明,目前社会实践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与活动结果调查报告,这两者加起来共占评价方式总量的84%。仅有6%的受调查教师表示自己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社会实践资料袋来对实践的过程、结果做出综合评价,其他评价方式更无从谈起。

这点是相当无奈的,因为在家长眼中,只关注学校的升学率、成绩与高考状元,至于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如何,关注者少之又少。尽管一些学校在各种科技比赛、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多数人看来,这都是次要的,永远比不过一所学校的一本上线率。

但是社会实践不可能只重结果,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与情感的培育,其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注重最终结果,而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一笔勾销,那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收获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又如何体现?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又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忽略了这些,又怎能说是在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上,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同样存在问题。调查数据表明,60.5%的教师认为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的教师评价制度。多数学校目前仍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业绩的评判标准,而没有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对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鉴定。教师参与评级评优并不需要该方面的数据,因而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组织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社会实践活动却没有科学的评价,活动自然就失去了目标引领,教师也失去了持续开展的动力和热情。

四、新课改背景下推进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策略

基于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不容乐观的现状,如何构建完善而有效的高中社会实践机制十分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本部分主要从认识、内容、形式、评价和配套机制等方面为完善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和原则,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引导社会重视高中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投入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也就是说,这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如果没有全社会的支持,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就难以深入、持续、有效开展。

目前,相关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足,对社会实践提高人才层次、缩短培养周期、提高社会整体劳动生产力等优势认识不足,没有为高中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非常有利的政策条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传统的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他们的思S,使得他们普遍认为社会实践只是文化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并未将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硬性任务看待,甚至将社会实践看做“不务正业”;家长则认为自己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纯属浪费时间。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明确高中社会实践对于社会进步、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课堂带到无限广阔的环境中去。在实践中成长,学生得到的比在单纯的文化课堂上丰富太多――走出狭窄的教室,走出封闭的校门,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这就完成了学生与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关系转变。在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将课堂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原本单一的教育渠道变得多样化了,空中楼阁式的学习方式也变得生活化。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是他们生存体验增强,社会阅历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了解科学对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途径,他们能够在参与中学习如何去关心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意识。在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对实践活动价值的认知,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为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搭桥的大环境。

认识跟上了,政策也要跟上。加强政策的导向和约束,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化势在必行。政策落实了,社会各界才能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对高中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大意义。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对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可行性高的措施,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要求各学校开办符合要求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中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各类实践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薄弱,活动内容相互分离,进程安排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整合和资源调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构建是绝对不能离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认清课程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弄明白作为课程结构的部分的各类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还要将其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先要确立社会实践活动要完成的总体目标,再设计各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活动形式。当然,在构建体系时,必须要明确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方法论。要在对各类社会实践教育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社会实践进行系统分类并据此形成各自独立的实践课程,促进整个社会实践系统的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有针对性、多样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总体框架中,进而对中学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的实践育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给课外实践课程划了6学分。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结合本中学具体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类别、阶段教育,课程安排应该尽量灵活,要基于学生的年级特点。由于高三升学压力大,6学分应当集中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完成。高一年级应以奠定思想基础为主,如开展军训、校园文化活动等;高二年级则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假期去敬老院做义工、参观博物馆等。

(三)建立健全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

为保证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问题一直是实践活动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活动指导教师与参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进行社会实践安全知识教育,重点培养教师和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同时,还要联系社会安保机构,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家长放心、学校省心、学生开心。有了安全教育作为前提,就能拓展实践活动的范围,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参与了就必须及时给出评价。避免过分强调结果,避免唯分数论,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程度,并且能够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是正确、合理的评价制度必须做到的。对此,可以尝试将学生个人、学生集体、指导教师与实践单位四者联系起来,建立起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争取做到合理、系统、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培养对社会实践的兴趣与责任心;而互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上述评价与实践单位的反馈进行综合评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充实指导教师队伍

高中生要进行社会实践必须有场所,而社会实践基地就是成功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必须依托于社会与企事业单位。下至社区群体,上至各级企事业单位,各种职能部门需要相互配合,肯接纳中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才能培育新时代所需的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环境的、完美应付各种社会挑战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培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社会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可言。高中生开展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教育与培养,都是基于社区实践的。因此,高中生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投入到社区中去。

可见,要通过长远规划来建设实践基地。要知道,实践基地选取得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高中社会实践能否成功开展。在建设高中社会实践基地时,必须要注重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兼顾社区发展。坚持多方受益原则,积极参与实践单位建设,为其提供服务与智力支持,建立起双方的合作关系,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有了配套的实践基地,自然要有能正确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任教师。但是,社会实践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课程要求,没有与之配套的参考资料,因此,许多教师都无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富于活力、敢于探索的社会实践教师团队迫在眉睫。建设完整的教学团队,原因之一是便于组织和管理,之二是社会实践毕竟还是一个由学校主导,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因而需要专业的、具有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团队进行管理。既然要组建专业的指导团队,就必须由教师全员参与其中,跨学科进行合作,并听取校外相关人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组织,建设贯穿学校内部与社会组织、专职与兼职教师并存的管理与教学指导网络。

(五)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社会资源,走出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困境

目前国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总量每年都在扩大。那么,在国库收入增长的同时,在保持原本财政分配比重的大框架下,适当增加教育事业部分的投入,可为建立完善的高中社会实践机制提供更有力的财政支持。有关部门应当适当增加对学校的财政投入,设立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专项资金,确保有足够经费供学校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要保证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运行,不能单纯靠财政拨款调动社会资源,争取做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高中社会实践机制的建设中。在条件允许和自愿原则下,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家长可以进行爱心捐助,也可以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引导、部分工具或场所。学校可以带动周围环境的经济发展,同时周边的经济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学校,经济发展了,环境建设肯定会跟上,那么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时,风险率肯定会有所降低;并且,社会经济发展了,肯定会回馈教育事业,校方可以主动征集爱心人士,让他们为本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提供各种资源,解决资金困境,促进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和发展。

结束语

高中社会实践机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设完成的,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只有认识到目前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落实课程教育改革的精神。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只要从加强宣传、构建合理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培育专门人员、解决资金困难等方面入手,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终会开拓出高中社会实践的新天地。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建立起完善的高中社实践机制,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殷世东.普通高中社会实践教育常态化开展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8(4).

[2] 袁勤伟,文明放.普通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薄弱课程建设的研究[J].调查研究,2014(4).

篇4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地方实践

目前,各地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不断夯实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充分归纳和提炼这些创新实践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有助于从战略性、全局性的角度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从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向纵深发展,同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和创新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地方实践探索

1.以人为本。各地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工作的全过程,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比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各地积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着眼于方便社区群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各种爱心服务工作,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山东淄博的淄川区般阳路街道推行“三维数字社会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将街道辖区内的居民楼、企事业单位、商铺等搬上网络,形成一个真实的三维实景立体街区,实施人口信息动态化管理,开通“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完善“三位一体视频监控网络”,创建五件制办件系统,通过这些措施构筑起了数字化基层政务服务新体系,促进街道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社会协同。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管理主体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近年来,各地积极改革并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北京市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联合型组织,主要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在日常服务管理上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本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慈善救助、社区青少年和外来人员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了“项目制”、“招标制”等多种运作形式,并且逐渐趋于成熟。

3.社区管理。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特色就是各地对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社区网格化即是其中之一。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把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分别建立功能齐全、相对独立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有专职人员在网格范围内对社区实施24小时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承担网格内的居民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环境卫生、治安维护等各项事务,努力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如浙江舟山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全市划分为2360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以乡镇(街道)、社区(村)干部、辖区民警中的党员组成,同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等参与,组成一支6至8人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2360支网格团队织起了一张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网”,这样及时掌握了解每个网格内发生的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民计和社会稳定的大小事件,并及时反馈与妥善处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变宏观管理为精细服务。

4.风险评估。近年来,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多样多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行业和领域,各地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或出台之前,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前期化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不和谐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经验思考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管理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统筹兼顾,理顺各种关系,发挥多种力量,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以增强地区活力和凝聚力,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不是单向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而是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和共治。长期以来,“全能型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挤压了社会发展的空间,造成了社会自治能力薄弱,无论是社会组织的发展,还是公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既要坚持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适应新时期社会管理形势的战略部署。这个新格局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结构,更加注重社会各主体的协同作用,是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治理首先可以适应多元的社会现实,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公共服务。其次,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第三,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宏观调控领域。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因此,在管理定位上,政府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者,而是把满足群众的公共需求作为主要职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管理体制上,各级政府不断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转变;在管理方式手段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3.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组织体系,是稳定社会的“铁三角”。政府组织是公共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是“以行政求公益的组织”;企业是营利性的,是“以志愿求私益的组织”;光有这两个范围是不够的,二者无法覆盖其他大量的公益和互益服务范围,因此就必须要有“以志愿求公益”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力量还相对薄弱,不仅数量少,实力较强、影响广泛的社会组织也不多,难以承担起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的任务。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因此,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徐亚奥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通过公开竞标,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来承担。

4.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独特便利,群众的利益诉求,基层能最先捕捉到。因此,一定意义上讲,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社会管理的整体绩效。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多样多发,而这些矛盾纠纷大多发生在基层特别是城乡社区。随着 “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但同时,由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区管理服务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在社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因此,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社区。十报告提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活力和凝聚力。

参 考 文 献

[1]龚维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

篇5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全市人口1060万,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我市也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市的经验对于我市加快经济发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首先源于该市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和地方实际的科学判断,源于对城市化的正确认识。该市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从而为上下联动,左右呼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我市最近几年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经济发达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其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对××市的调研,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寻求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在组织领导上,有必要借鉴××市的经验,成立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创新,超前运作,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地域面积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正确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该说,××市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在我市都具有推广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深刻分析各地区发展实际和自然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在都市区部分地区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模式,例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特色经济,这些做法都亟待归纳总结和加强引导,提升档次。

三、抓住重点,加快我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近郊区新农村规划编制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将城乡规划放在基础和龙头地位。××市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一是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二是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三是注重推进镇乡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直接指导新农村村容整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快速推进,规划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都市区新一轮总规确定的8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已有46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覆盖,其中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及山外主要拓展用地如大学城和茶园地区等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另外,在编控规220平方公里,也即将形成成果。都市区单独编制的36个小城镇规划,除极个别城镇因特殊原因适当延后外,其余均基本完成。这些为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规划基础。

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控规编制,特别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拓展新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尽快实现都市区控规全覆盖;积极做好控规维护和更新,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引导都市区城乡协调、健康发展。

另外,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开展农民新村规划编制和都市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工作。试点启动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充分借鉴××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亚太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宝贵经验,尽快出台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引导村容整治工作。

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该市理顺规划工作关系,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 划监督管理工作。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这些举措对我市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规划管理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乡镇一级规划工作机构薄弱,导致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的缺失。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范围由20__年前的2500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新增96个镇乡,均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都市区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都市区内的每个建制镇,均需要建立规划管理办公室,形成“市局—分局—规划办”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构体系。同时,为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需要进一步调整村镇规划管理职责,建议将村镇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对远郊区县,目前大多数区县未设立单独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职能仍由建设主管部门代行。而镇乡一级的规划管理更是严重缺位,从而导致规划无法有效监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区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城乡一体、集中统一的要求,帮助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将规划管理职能延伸至镇乡。应尽快帮助万州、涪陵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按规定成立独立的政府序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行政辖区人口超过50万人的区县,按规定成立规划局;帮助辖区人口不足50万人的区县,根据需要参照设立规划局,或者完善现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的职能职责。积极帮助各区县在其辖区特大镇,建立规划办公室,其它镇配置专职规划管理助理员,建立起“区县规划局—规划办(规划管理员)”的管理体系。

篇6

一、财务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会计类课程、管理会计类课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类课程、审计类课程和财务管理类课程。我们根据会计基本理论和企业会计准则来编排财务会计类课程,财务会计类课程主要涉及会计循环、各项会计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会计需要向高层汇报的内容。由于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市场资本的日益庞大,对外报告会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成了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这决定着会计学这一专业的体系建构完整性。财务会计学课程有很多不同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深入探索中级会计学课程,中级会计学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会计类专业的大学,他们已经通过EQUIS (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两项的国际认证。他们提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管理中引入财务会计学进行管理实践。EQUIS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注重理论和企业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空洞说教。会计的主要作用就是使领导者直观的了解到企业业务的运营情况和具体营利方案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弊端,进而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这对财务会计学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不仅仅把会计看做记账和制作财务报表的机器,而要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讲解更多与企业的发展相关的问题,比如: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的崛起是否给传统零售业造成压力,苏宁电器、掌趣科技等轻资产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东方科技、华域汽车在主要营收之外串联起其他交易收入的经营模式的优点是什么?讲课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对现代企业的业务范围、营收方式有一个深入的掌握,只有这样财务会计学这门学科才成为一个体系,具有真正的完整性;同学们也只有深入企业真正的实践过财务会计学相关方面的工作,才能明白它的现实意义,才算对这一学科有相应的把握和发展的基础。

2.把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力作为财务会计教学的主要工作。EQUIS认证、AACSB认证重要标准之二是注重学科教学的创新优势的培养。他们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展开项目的核算及财务报表的编排制作等方面业务的讲解。这样的课程讲解模式的缺点在于企业中关于会计的条文准则有时很不灵活,过于教条,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发展变化,所以这成为老师们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企业的财务资金的流转的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学的教学不只是对理论的解释和说明那么简单,还要在讲解中结合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发展案例进行创新意识的教学活动。财务会计学教学的创新能力指的是培养会计职业判断力,能够根据课堂讲述的知识结构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财务会计学教学不仅是老师教的活动更是学生学的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学习书本上讲的东西,更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案例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之前没有见过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教育与其说教会同学们知识,不如说教会同学们学习的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是一种职业本能的判断力,只有拥有这种判断力,同学们才能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学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是要保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中国特色,根据中国现实进行有必要的延伸。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核算、财务报告编排制作和分析是构成财务会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他们互相联系,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前后形成紧密的逻辑关系。这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金融资产、股票债权投资和固有资产的统计,公司负债、营业收入及所得税费的统计与分析,财务报表的编排制作及分析等。

财务会计学课程重难点的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主讲老师应该对课堂所需要讲的内容、经典案例和组织形式有所准备,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典型实例的准备;其次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针对不会的内容做好笔记记录,重难点内容要反复的学习,最终达到能和同学讨论解决的目的,当然过于难的问题还是要询问老师。如此充分的准备之后,老师和同学们就会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出有深度的有建设性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超出老师和同学们的预料,比如:公允价值计量一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由公允价值引起的?

美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们当然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资本市场的泡沫经济的破产,实际远没有这么简单,它是由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的结果,而财务会计又在中间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老师在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要谨慎,有着重点,主要着重于财务会计方面内容的讲解。这时的会计就不单单是会计那么简单,它作为整个经济市场重要的一环,对经济的平稳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人可以确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财务会计无关。老师们应该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进行财务会计学的讲解,不能空洞说教。对于重难点内容我们更要格外的注意,耐心细致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也要有所解释,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课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成立小组探讨解答问题,或者预留作业,实时的了解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达到巩固练习熟练运用这门知识的效果。

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实践,通过实践来真正的培养创新精神,把握时展所带来的问题,最终解决它。因此学科老师多年来不断进行总结思考,探索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目标、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实践教学,具体的改革方式有以下几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实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多媒体实验教学等,促进同学消化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成立实验室,实现会计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三位一体”全方位教学实践;建设“会计与财务案例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料和已有内容,便于老师们的教学和学生查阅。

四、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AACSB认证有利于AOL

篇7

现今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环境卫生方面,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由于缺乏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使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差别就是环境卫生[1]。“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新农村建设重要部分,它不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项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保卫生意识。本文将以柳州市柳江县为例,探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们团队以柳江县成团镇的盘石村和三都镇白见村的板朝屯为研究重点,并走访了其周围村镇,采用了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柳江县的农村环境

近年,柳江县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有序的宜居环境,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方面有很好的发展,成为成绩突出和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但是据我们团队在柳江县的走访调查,发现柳江县的部分乡村还存在着“垃圾围村”的现象,农村的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村道、河流和田野上,村民转移处理垃圾的方式较为普遍,一般是将其倒放在一个集中场地,然后由镇政府处理。但是由于垃圾堆放过久,产生了恶心刺鼻的怪味,所以村民将其倒放入河流,造成了当地河流的污染。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分布面广,所以处理难度较大,加之村民经常将堆积的垃圾进行焚烧,造成了二次污染。柳江县每天清运和处理垃圾的数量不及垃圾总量的一半,有些村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和农村垃圾的违例堆放,机动车难以进入和及时处理,处理垃圾难度加大。

二、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整体上,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投入滞后。上级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乡村财政无能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为缺乏物质保障而成为一纸空谈。广西大部分农村还存在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家庭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的现象,污水随意乱放、垃圾随便乱倒、类土肆意乱堆、畜禽四处乱跑。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三、广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

广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能力支出有限,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自从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投入资金,例如在各个乡村分发垃圾桶,聘请保洁员定时打扫村里的卫生,也在一些地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仍不容乐观。柳州市柳江县现在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乡村财政疲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绝大多数市(县)农村环保机构匮乏且力量薄弱,拥有污水处理或粪便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很低,导致绝大多数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大多数环境管理机构基本上只设到县级,很少有设立在乡镇的环保监管部门,即使设置了乡镇环保站,其人员、环保监测设备和经费也相当不足,而且还因法律法规缺失而导致其监管职责不明。

(二)村民环保责任感薄弱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主要依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村民受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影响,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广西农村常住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占到87%,教育的落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停滞。农村废弃物有分布广、收集难、可就地处理等特点,很多农民为了图省事,直接就地处理垃圾,加剧了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农户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是难上加难。

四、广西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相结合

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发展农村当地的优势产业,以资源条件为依托,以特色为纽带,联结农居和“乡村游”的经济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带领人们走上富强的道路,从而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柳江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县城,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农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例如柳江县成团镇,政府在致力壮大工业的同时,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近年来,广西接待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对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起到重要作用[2]。将城郊高效特色农业和乡村农田休闲旅游结合,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而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

(二)培养新型农民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相关部门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传授或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农村生态建设。新型农民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积极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应用环保农业技术。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激励约束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大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搞好环保法律意识的日常宣传,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内容的宣传教育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要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参与建设清洁乡村[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各类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项目审批与监察,保证项目实施及时到位,按时按量完成。

(四)进行垃圾分类

具体处理方式上,农民可以将生活垃圾简单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型,然后放到村里的垃圾桶,环卫员将可回收垃圾拿到垃圾回收站进行变卖,不可回收垃圾则送往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人禽粪便,可做沼气投料,或经化粪池处理。在处理层次上,农村住户将生活垃圾分类,组(队)环卫员收集送至村垃圾池,村转运车辆将各组(队)不可回收垃圾再收集并转运至镇(乡)垃圾场,镇(乡)运送不可回收垃圾至县(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4]。

(五)教育引导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宣传环保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生态意识。在各级学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教育,从小做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其次,学生应带动家长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通过道德约束与规范制度相结合,督促村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一是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8

关键词:人才;软实力;社会环境;文化;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96-02

一、当代社会人才对一个地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如今对于一个地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我们主要考虑两个因素,硬实力和软实力。而其中各国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当代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这个国家的吸引力、导向力和模仿力。世界范围内美国社会人才在这方面体现最为明显。

1.吸引力

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量是美国的三倍。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掳走了大批量德国、意大利的科学家。美国通过这次人才俘虏计划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国家科技水平。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全世界的科技风向标已经在美国树立,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人才俘虏计划中的科学家就像垂钓者鱼竿上的鱼食,他们吸引着世界优秀人才再次聚集到美国。一流的科学研究团队,一流的实验设备,美国宽松的社会文化,优厚的待遇,这无疑对人才构成了巨大吸引力。有人说“美国的托福考试是中国人才的收割机”,美国就是通过这种人才的吸引力造就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优秀人才汇集于此。

2.导向力

在后现代社会里,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美国聚集了大量电子高科技人才,此类公司更是众多。像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甲骨文公司,这些公司的标志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就在自己的电脑、手机上看见。美国引领了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最先进的技术研发都是从这里诞生。并且也造就了很多高级管理人才,先进的管理手段、营销手段,也在全世界推广。

3.模仿力

肯德基在中国可以算是遍地开花,其实肯德基卖的不是鸡块,而是品牌。这是软实力的体现,让人们有一种模仿力趋向它。虽然炸鸡店很多,但是我们第一想法依然是肯德基。就像NBA上千美元的盈利,主要依靠卖给全世界各地的转播来挣钱,这就是一种品牌。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以加入NBA作为自己的一种成就,而篮球爱好者以看NBA球赛作为自己热衷篮球的证明。同样美国好莱坞在全世界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影产业。年轻人追逐好莱坞明星的同时,也去模仿好莱坞明星的各种穿戴,逐渐演变为去追随好莱坞电影所宣扬的各种价值观。好莱坞代表的是全球的流行趋势,审美的新标准,更是引领一个年代的价值观。这种模仿力,很容易感染刚毕业走出校园的人才去追逐,因为在刚刚进入社会,可以被贴上某个大企业的标签更让人才有一种成功感。

二、回顾哈尔滨的经济文化重要时期

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兴起的中东铁路

在哈尔滨话剧院上映的大型史诗话剧《索菲教堂的钟声》,这部话剧讲述了为了修建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的犹太人,他们一代代生活在哈尔滨的故事。哈尔滨的第一次兴起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的。当时大批量的犹太人移民来到哈尔滨生活,在这里建设教堂、银行、医院、电影院等等。他们把外来文化带到哈尔滨,至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痕迹。教育书店是巴洛克风格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代表就是原圣尼古拉大教堂,还有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中央大街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风格,哈尔滨道外靖宇街文化街区是哈尔滨重点保护修建的历史保护建筑群,其中的老字号商铺、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哈尔滨的繁荣。宗教文化这一时期也异常繁盛,全国现存教堂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就是哈尔滨。这个时期哈尔滨所聚集的人口已经不仅仅是俄籍犹太人,还有日本人、朝鲜人以及在抗日时期大量涌入的关里人。现在很多哈尔滨人的祖父祖母都是在那个“闯关东”的年代来到了哈尔滨。他们携带着各自各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在哈尔滨,使哈尔滨形成了多种文化特质。例如“金源文化”、“欧陆文化”、“闯关东文化”等。

这个时期的哈尔滨是一个殖民城市,大部分人口都是为了躲避战争,远离家乡来到哈尔滨生活。哈尔滨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各类人才的聚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因此,随着历史原因的消除,哈尔滨也失去了当时的繁荣。

2.50年代的第二次辉煌

建国初期,苏联对华援助项目有156个,由于哈尔滨地理位置靠近俄罗斯,其中有13项投放在哈尔滨。这时的哈尔滨空前繁荣,大量的苏联专家的到来,吸引了全国优秀人才汇聚。依据国家政策导向,人才发展的主要平台有哈军工(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仍然是国家主要的航天事业研究基地,哈军工主要从事军事科技研究。很多从事这些方向研究的学者都加入到两所大学,从事研究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航天科技人才和军事人才。哈尔滨当时被称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现在的三大动力(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就是当时建设的。当时这三厂的生产能力大约是全国电站生产能力的1/3。

可以说,这时是哈尔滨最辉煌的时期,人才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出现了爆发式的迅猛增长。这种人才聚集也受到了阻碍,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专家回国,当时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哈尔滨的人才也慢慢消散。

3.改革开放

国家改革开放试点的主要城市就是深圳。由于国家主导政策影响,东南沿海一带在这一时期经济文化整体得到飞速发展。全国都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哈尔滨同样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危机。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无法逆转这一瓶颈。现在社会人才的主要流动方向就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很多哈尔滨本地高校毕业生抱着“坚决不能留在哈尔滨”的心态,认为只有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拥有一份工作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强大,但是哈尔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怎样抓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成为重大问题。

4.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如同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极具颠覆性。在全球身陷经济危机的当下,在各国面临气候变化、传统能源危机、经济驱动乏力和高失业率等等问题的今天,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犹如茫茫海上闪现的一座灯塔,让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间的中国更加关注与期待。哈尔滨市同样也抓住这一时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加以积极引导,乘势推进产业升级换代。目前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时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龙头项目进入哈南工业新城。

三、现今哈尔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人才培养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无论是中东铁路时期还是50年代工业基地的建设,都是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平台形成人才聚集。现在我们基于哈尔滨的未来发展需要思考应该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来吸引人才。

1.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很乐观,我国现有13亿人口,未来我国人口的高峰预计达到15亿―16亿,2030年粮食消费量将达到6亿吨。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只在5亿吨左右,将存在1亿吨的粮食缺口。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新增粮食产量可满足1.6亿以上人口的口粮需求,同时粮食产出效率显著提升,种粮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黑龙江的农业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哈尔滨。近几年哈尔滨以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学校为平台,取得了多项农业成果。黑龙江省农科院与农村紧密联系,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当地各类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高。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研究所,在大豆遗传改良、大豆食品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来看,一些省市在粮食安全生产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并且很多土地都受到污染。黑龙江可以说是全国土地质量最好、生产量最高的地方。哈尔滨可以以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搭建平台,吸引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来到哈尔滨,共同保护土地资源,再创北大仓的下一个辉煌。哈尔滨有黑土地这样的天然资源,有领先的农业科研院所,以粮食安全为平台,聚集全国的优秀农业科研团队。借助这一平台目的是吸引来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并且在未来哈尔滨自己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家。

2.中俄战略协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