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7: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动一动,画一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
2、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3、哼一哼,唱一唱。
哼唱主题演奏曲调: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
4、读一读,拍一拍。
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5、跳一跳,演一演。
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像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
6、改一改,编一编。
选择合适、适当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练习,编一编歌词,编一编律动,改一改旋律,变一变节拍等方式,学生能运用语言的直观更好的理解乐曲,能运用提炼出的音乐要素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形象与特点。《走进舞曲》中对小步舞曲歌词的创编,学生兴致很高,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形象的表现了乐曲内容,这些是学生们创编的歌词:嗨,我们大家唱起来,来,大家一起唱一唱,优美的音乐伴随着我们唱的多愉快,来,我们大家跳一跳,听,小步舞曲多美妙,优美地舞蹈动听的音乐大家真开心。
二、运用欣赏教学策略的要求与注意点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
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感受与鉴赏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4、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
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5、注意榜样力量。
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教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6、欣赏曲目广泛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 策略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音乐欣赏课也逐渐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把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审美对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等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效策略来分析和讨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以更好地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兴趣作为音乐欣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和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通过对他们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充分把握来营造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爱好选择一些欢快活泼和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欣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如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学生们喜欢的《跳圆舞曲的小猫》、《狮子王进行曲》和《天鹅湖》等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更好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播放时,为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的说明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欣赏氛围,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跟着教师的讲解来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加强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作品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但随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还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保证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如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为学生选择一些《铃儿响叮当》和《劳动最光荣》等声乐作品来供学生欣赏。由于这些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而曲调又活泼欢快,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时可以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对器乐作品的欣赏阶段。在这个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器乐作品来欣赏,如《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等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欣赏中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难度更高的器乐作品,如《在钟表店里》《百鸟朝凤》等作品,课堂上这种层次性梯度性的音乐作品欣赏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利于他们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
3 注重视听结合,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使用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把抽象性的音乐作品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视听盛宴,从而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地意义。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部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作品欣赏之初通过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一些关于各类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情景,同时还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给学生配以相关的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画面和收听优美音乐的视听结合中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增强他们对作品美的感受,从而促使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4 重视教学评价,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促使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适时的评价能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并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和成就感。
如在欣赏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的这部音乐作品,然后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曲子带来的欢快氛围,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景,想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并通过自由发言的形式来倾听学生的感受和他们心中的苗岭早晨的情景。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每个人的观点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且要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积累,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3).
[2]李小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华章,2013,(5).
[3]凌干.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儿童音乐,2013,(4).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22-01
一、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真正涵义
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美术欣赏、舞蹈欣赏等其他文艺欣赏是基本相通的,但它又有着特殊的一面,即它是一门听觉艺术。
音乐是由乐音构成的,而“乐音”是相对于“噪音”而言的。“噪音”虽然听起来不悦耳,但其在音乐表现中却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当今的许多通俗歌曲中采用了一些嘶哑、尖锐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艺术形象,这样的“噪音”也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二、创设多种情境,丰富感知形式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从听觉开始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情感,再结合想象和联想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最终使欣赏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听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告诉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辅助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是《梁祝》的欣赏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作品,理解作品,我课前先对教室做了简单的布置,在教室墙壁上贴上彩色的蝴蝶贴纸,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教室。导入部分我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边放动画边讲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了美妙的故事情境做铺垫,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品的两条主线――大提琴(梁山伯)和小提琴(祝英台)。所以,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多为学生考虑,可以选择通过播放视频、学生表演、场景再现等手段提前创设好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音乐,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以意蕴的丰富性升华主题的精神境界
音乐作品通常包括三个立体层次,即音响外层、情感层和思想意境层,思想意境层是音乐作品的深层核心。音乐抒情的目的体现为一种意境,同时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音乐作品意蕴丰富性要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有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蕴,从而确立崇高的审美观,把内在的精神推向新的境界。一般音乐欣赏是与音乐动态过程“同时展开”的直觉体验,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性思考分析、反复品味,那么就可以领悟到作品的深刻意蕴,从而提高和升华自身审美情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之审美心理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和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学生中广泛存在热衷于流行通俗音乐的倾向,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类型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心。这样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欣赏教学中应积极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评价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多灌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欣赏课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学生情感,这也是学生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情感可以带动学生的音乐认识和审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中,走进艺术家的心灵,走进音乐创造的世界中。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的范本。流行音乐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流行乐的明星,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活用教材的一个创新方式引入课堂中,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对乐曲的解说,总是会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使学生无法客观地理解乐曲内涵。让学生自己聆听并辅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在欣赏《瀑布与溪流》中听到弦乐队演奏时,能联想起涓涓细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学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的审美能力,展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重视实践对教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潜能,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艺术修养。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启发
1.有效改进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依赖于老师的教学,自己不主动思考,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从而让教师根据这些差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欲望。
2.建立合理的教学检测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检测而言,多元智能理论更能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检测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检测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上,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3.转变教师角色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上学生要主动思考,而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教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就是要打开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开拓新的思维,扩大学习的新视野,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
总之,相比较而言,多元智能化理论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多元智能化理论的理解,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地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课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其赋予了音乐教育全新的观念与方法,不但遵循了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同时还很好地契合了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规律,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验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某小学2个平行班的96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开展了教学实验。运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以《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为例,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班的学生的教学具体如表1所示。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我们比较和分析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情况,进行了t检验。分析发现:针对两班学生音乐欣赏平均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1,是小于0.01的。这说明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欣赏平均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
2.分析
首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所采用的都是“手把手”或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都是模仿、照做和重复,以至于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不利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但是奥尔夫教学法却完全不同,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是通过音乐学习来唤起学生创造的潜在本能,满足学生的自发需要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教育教学行业快速发展与变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对初中音乐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所有课程中必须达到的教育方式,而对初中音乐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也说明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另一方面也对初中音乐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欣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情,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增加对音乐的记忆力,培养对音乐的情感,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对现有的音乐教学进行革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有一定的基础。
一、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让许多高校对辅课程也相当重视,基础音乐课堂也开始大力发展,在学校的重视下,初中音乐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然而还是有个别学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选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上,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内容情绪波动比较大。其次,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堂的古典欣赏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关注当代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很难通过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普遍兴趣度不高。第三,对于音乐欣赏课堂结束后,学生并没有进行探讨和交流,仅在课堂上听完就完事,或者还不能领会期中的喻意,不能很好的进行表达。第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兴致较高,当音乐欣赏课堂欣赏的是他们喜欢的作品,学习兴趣才会提升。
(二)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现状的原因
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并不是不喜欢音乐知识,他们对音乐知识也是乐于接受与吸收学习的,但是往往很多学生不喜欢音乐课,问题都处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原因有:第一,音乐教师在课堂题材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如果不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第二,初中音乐教师的教育手段还是相对传统教育,没有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这样一来,教育模式还偏向传统模式,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育教学,让学生吸收到真正的音乐知识。第三,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音乐教师如果不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兴趣。第四,学校还是重视文化课,对音乐教育教学都不太重视,学校和家长更在意学生的文化成绩,导致音乐课程偏少,甚至被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程没有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运用综合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要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手段,来达到吸引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演唱,增加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力。音乐欣赏课堂并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听,更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旋律。同时也可通过乐器演奏的形式,来表演音乐作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感受音乐的美观。而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音乐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并分享他们的感想,对音乐课堂表现相对差的学生,要耐心教学,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优生带差生的形式,进行音乐小组的划分,通过兴趣的分享和学习影响,通过探讨和交流,提升整个班级的音乐学习思想,让全体学生都能学到音乐知识。
(二)通过音乐作品的多样化欣赏来提升有效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这就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堂的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比如领略不同民族风俗特色的音乐作品,欣赏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一些大型的交响音乐等等,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学习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通过高科技教学手段,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在教育行业中早已引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育教学也可运用到音乐欣赏课堂中,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图文加音乐加动画效果的形式,全面展示音乐知识,更加生动轻松,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中,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印象。比如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欣赏音乐电影作品,并分组排演一段音乐电影中的桥段,不仅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欣赏到立体、全面的音乐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音乐教师要通过不断改革,不断提高自己音乐教育有效性,勇于创新教学,围绕学生需求,建立一个积极有效的音乐教学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不断提升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时刻要求自己,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更加有效,让音乐课程更加融洽积极,让初中生对音乐知识水平和音乐素质水平迅速提升,通过有效性的教学,让初中音乐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