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育管理工作8篇

时间:2023-06-14 09:36: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管理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管理工作

篇1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管理学校时要从全局出发,要切实担负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任。

 

时代在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如何让小学教育也能够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呢?这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笔者在管理中总结如下几点,希望给其他的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强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把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管理好学校的基础。在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学之际,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分工,把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进行分解、细化,要使得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要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学校也需要定期召开会议,要及时的讨论、研究并且部署各项工作,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争取在会议上得到解决,把领导班子的应有价值发挥出来。

 

比如说,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积极遵守,给其他的老师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也需要做到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去,这对于教育学生、教育教师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再者,学校也要有一支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这样也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

 

学校可以经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师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都能够得到有效突破。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以及教研水平。每学期学校领导也要深入到各组和所有的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课活动,把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做到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参与教学改革,对于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建立和谐的校际关系

 

1.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师师关系和谐,可以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教师之间协调工作,团结一心,增强凝聚力,可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时候,必须加强师师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师生关系的研究并没有成形的理论。这也就使得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这主要受限于传统教育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造成的。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紧随新课改的要求的。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传统意识,要鼓励教师多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感;另一方面,还能使得学生更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学生都能够无忧无虑地进行学习,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3.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有正常的交际圈子,小学管理中必须正确引导生生关系。很多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脱不了干系,所以,要采用科学方法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生生关系的管理。鼓励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交际关系,既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小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对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理论的引入,教学方法的革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任务。评估一个学校最基本的指标就是看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如何。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一个学校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先进,这些都是和领导层面的教学引导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作为校方的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要有对新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力。

 

学校可以建立教学方法的评估部门,就是说模仿课堂的教学方式,把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带入其中,最快最科学的评估出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方法。学校要注重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及时反馈,要定期采取听课以及考核的办法,对教师们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反馈。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地牵线搭桥,积极的寻找一些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要力保本校的教师能够及时学习、掌握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和多个学校加强交流和沟通,切实地把其他学校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引入到本学校,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四、让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小学生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怎样才能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健康的学校里成长,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面向全体,教育公平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提出来的基本要求,因此,一所学校要想健康发展,首先要关注每一位在校学生,不能只关注一部分所谓的尖子生,放弃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是要全面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再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需要学校为他们创设条件,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可以为学生制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要教育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为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做坚强的后盾。

 

五、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独有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也是推动世界发展和前进的主角。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互助的,因此,作为教育集中地,学校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让学生做他们自己愿意的事,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把他们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小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重视他们的利益,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学校管理也需要注重细节,要加强和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根据辩证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主要是因为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学校也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参与十规范”式的管理思路,把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出来,促使他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都能够正常运转。

 

六、结语

 

总之,小学学校的管理则是一项系统、漫长且复杂的程序,如果单纯的从一方面进行的话肯定是达不到管理设定的目的的,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一系列的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着全局,要切实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因为在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还是墨守成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中职教育中,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出现教学断层,且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按照课本从头讲到尾,没有形成自己对本课的独特观点,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没有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创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教育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社会成员,文化素质较低,且有些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勉强性,所以在校不遵守学校纪律,无心向学,甚至捣乱课堂教学,使教育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繁杂,没有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日俱增,各个学校为了扩大自己的招生量,随意设置教学内容,用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目观。但这造成的后果就是最后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甚至是无法在社会立足。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一)打造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中职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目前中职教育管理工作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照本宣科,还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针对此种状况,学校应该每周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并开展竞赛。或者开展校与校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弥补不足。教师也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全面的教学;创设具体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学习感到枯燥这一情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总之,这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二)加强实践课,并协调与文化课的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课和文化课的关系模糊,并没有思考这两门课的主次关系,有时可能会出现用文化课的要求去要求实践课这种现象。加强实践课教学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但现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文化课和实践课,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是对文化课的教学的重视高于实践课的开展,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学校认为只有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了,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就会有所提升,这是学校对文化课的期望过高的表现。二是要加大实践课的课程量,忽视文化课的教学。这一部分人认为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文化课应该让步于实践课,所以学校对文化课的安排也大大减少,一星期下来可能只有几节或是教师把文化课改成实践课。显然,这两种观点都不适用于现在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实践课和文化课都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实践课是为以后学生参加工作做准备,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文化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教师要在加强技能课培训的同时,协调好实践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三)教育管理要立足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定教育管理原则。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文化素质偏低,且有些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勉强性,所以在课堂上无心学习,不注意听讲。这时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给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转变观念,从不愿学习转变为自愿学习。

总之,现在一些中职教育管理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推进中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作者:刘敏 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一、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在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已经取得相应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过系统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班主任素质不够高。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是学生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德组织者与指导者,在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中职学校在针对班主任工作着一方面中,具有职责不明,奖惩不健全的现象,造成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不稳定,大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工作的中心,并且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素质偏低对学生教育管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学校综合管理体制落后。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作为重点来抓,而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准确的认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本校特点事实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而是任由学生自我发展,致使中职学校的学风不强,随处可见打架、斗殴以及上网等。除此之外,中职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以及教学计划等并没有根据时展的需要进行更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对所讲知识的运用,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导致在毕业的时候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二、新时期加强中职学生教员管理的策略

中职学校通常以技术性作为教学的重点。当然,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教育管理与知识的技术性学习并驾齐驱,才能够有助于中职学校教学的长远发展。针对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教育活动培养的对象。在对该类人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作为管理的实施者,就应当在教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认清这层关系的基础上,才有利于教育管理的实行。中职学校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工作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者,中职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此种状况,中职学校应当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的更加专业化,而班主任是此项专业活动的实行者。在新时期发展的形势下,中职学校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教育的施教人员,也是学生教育的管理人员,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当具备道德、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教人员如果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这么几项特点,就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够保证教育在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篇4

 

一、校长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社会、依靠教育、发展教育的共识,同时也说明教师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师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尤其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认识事物的视野逐渐清晰,事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朗。今天教师的发展必须有别于其它行业的人员,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个内容提及多年,但真正能把握其内涵还是没有完全实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有三个关键词,即“专业”、“化”、“发展”。“专业”好理解,就是有别于其它行业的一种行为方式。“化”就是要求教师的专业必须达到一定的境界并使经常地行为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过程。

 

将这个内容的含义基本理清之后,作为一个校长就应该实施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究竟包括哪些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应该明白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我认为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识知识,也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为人或作为一个国家的机关干部所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公共知识。如再说得具体点,就是应该对基础教育里所学的知识最起码应该达到合格以上。二是专业知识,就是对教育学中的一般教育的规律、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历史、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

 

同时要了解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是对多学科的教材教法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四是社会边缘知识的掌握。所谓边缘知识,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既要对国际国内的时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要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只有掌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才能称得上具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技能一般来说,应该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作业设计与批改能力、教师辅导学生的能力、教师测查学生学业的能力、教师评价课堂和评价学生的能力、课题研究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师必须清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将课程目标校本化,明确课程标准在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二是教师必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白每篇教材、每节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确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三是掌握学情、搞好学情分析,现代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标识就是能否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育。专家们指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要想创设适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学情、把握学情,当然教学设计所具备的条件还有很多。

 

教师的专业师德修养主要是依据国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所进行的师德修炼,那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的爱国守法,我理解为:爱国是一个大概念,具体到一个教师就应该首先有爱校之心,应该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成学校之所成。有了这份情感,何谈教师不爱国。谈到守法,我认为教师只要爱国了,就肯定会遵守国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其实是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普遍要求,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应该感恩自己的这份职业。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才使你的收入稳定,从而有了养家糊口的资本;正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才能使你在社会上“耀武扬威”;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才能使你不因为了生活而东奔西跑;也正因为有了这份职业,才是你有了展示自我、成就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能够亲身体验有成功而带来的快乐,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上的价值。如果有了这份感恩,就是在爱岗,就是在敬业。

 

二、校长要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中

 

教育部颁布的校长发展专业标准共有六条,其中课程领导力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也是诸多能力当中的核心。诚然,学校的建设、发展都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作为一校之长就应该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

 

关于课程建设,国家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早已明确。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应该理清两个概念。

 

一是关于课程和教材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搞不清楚,进行课程改革势必会误入歧途。什么是课程?所谓课程就是让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要达到既定目标的高度概括。而教材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设立的路径或方法。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是课程具体化的东西,教材是课程的例本;

 

二是要明确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好多人误以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校本课程,其实不然,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家长的需求,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而独立创设的一门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对国家课程拓展、延伸、选编而形成的一类课程,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才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这既需要校长的不懈努力,还需要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作为小学校长要认清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把握好基本原则,掌握相关的管理方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好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篇5

为了掌握我区域内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来京务工青年的特点、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团区委于9月初至10月上旬对全区来京务工青年进行了普查,完成了回收调查问卷、信息录入工作,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召集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全区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一)本文中来京务工青年的界定

离开户籍所在地,在__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居住30日以上的18至35周岁青年。

(二)主要组成人群

1、从事管理、研究、设计等职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2、在企业、工厂以打工为主的打工族

3、个体经营者

4、无工作、无居所人员

(三)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来京务工青年199194人(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供的数据统计),分布在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就街道而言,前三种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在农村,二、三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

(四)主要特征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全区来京务工青年来源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河北、四川、山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区;

2、居住时间短,流动快。来京务工青年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以于家务乡为例,居住一年的外来务工青年占53.08%,居住二年的占22.18%,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4.74%;

3、从事职业多样,就业途径狭窄。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制造、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在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来京务工青年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自荐或企业直招就任目前的工作,以张家湾镇为例,经劳动部门正规途径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仅占29%;

4、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来京务工青年大学以上学历27504人,小学以下学历2467人,其余多集中在中专、高中学历,占总人口84.95%。据了解,大多数流动青工未受过专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十分缺乏;

5、性别比率基本持平。来京务工青年男女比例约为1.13:1(男105651,女93543),男女比率基本持平,男青年较女青年略多。

6、组织归属度较低。来京务工青年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以马驹桥镇为例,党团员占4.76%,普通群众占95.24%,普通群众是党团员人数的20倍,明显呈失衡状态。

二、近年来我区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搭建框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兼管流动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达到城乡完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吸纳资源,整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社会化的工作队伍。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了队伍建设,建立了三层人员组成体系,第一层是委员,由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第二层是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或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第三层是社会兼职人员,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共聘请法律宣讲员20名,维权咨询员20名,招募网吧监督员150名,禁毒志愿者540名,形成了一支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对流动青年实现有效覆盖。

在新经济组织团建中,我们积极创新新经济组织团建,推行“联谊”模式,通过成立“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凝聚和覆盖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团组织92家,覆盖团员青年近万人。全区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近50%。同时,为不断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新形势和青年群体新特点,我们在流动青年团建中,推行“联网”模式,通过加强与“八通网”等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把互联网作为联系青年的新的重要平台。

(四)建立阵地,联合互动,流动青年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化。

在各乡镇、街道、打工子弟

学校共建立法制教育基地45个,成立社区、村级维权工作站50余个,设立区、市、全国级青少年维权岗29家,为打工子弟小学筹建普法多媒体教室1个,同时,积极创新青少年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把“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条文,青春教育、交通、消防等知识搬进了楼道,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楼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楼门等独具特色的楼门法制教育阵地,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舞台。多年来在广大流动青年中持续开展“6.26远离宣传周”、“青春红丝带行动”、“12?4普法宣传月”、《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宣传活动等多项宣教活动,共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印制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品10余万份。

(五)多措并举,解决困难,流动青年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以关爱流动青少年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成立了流动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了对流动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共接待青少年权益侵害投诉30余件,配合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审理青少年案件10余起。协调各委员单位集中开展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上网经营场所集中整治行动10余次,进一步优化了流动青年成长环境,减少了流动青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同时,团区委依托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积极争取市希望工程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服务困难家庭子女,维护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

20__年,团区委以扶助弱势青少年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吸纳社会捐助和宣传工作力度, 联合各新闻媒体发起了“爱心在__慈善公益活动”,全年捐助贫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870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1000元;20__年,团区委持续推进“爱心市场”、“爱心之旅”等服务流动青少年工作项目,全区723人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资助,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16900元,得到了青少年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1月,团区委启动了“温暖1+公益行动”,并接受了青年企业家捐赠60万元,成立了“温暖1+”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就读、就业和就医。截至目前,已为83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900元。

三、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一) 人口流动性大,掌握情况难度增大。

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难,根本原因在于人员流动性强。在许多地方,务工青年数量庞大,因工作、生活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小范围流动及跨区域流动的情况发生频繁,导致对来京务工青年青年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来京务工青年“人户不一致”现象较为严重。

(二)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管控效率低。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相对于普通流动青年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高危人群通常刻意逃避管理并且其流动性较普通流动青年更强。由于高危流动青年人群大多潜藏着违法犯罪的冲动,加上在受打击处理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反侦察经验,驱使他们在流动时有意识的逃避管理;同时,有些有已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危群体,为逃避打击,流窜性显著增强。加大了公安机关对高危流动人群管控的难度。

(三) 出租房、中小旅馆等流动人口集中地点控制难度大。

出租房、中小旅馆数量多、分布广,许多高危流动青年人群藏身其中。部分出租房主和中小旅馆主为偷逃税费获取利益而逃避管理,不向有关部门登记申报;部分按照有关规定登记申报的房主和店主,在提供住宿服务时疏于管理,甚至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按规定登记、了解和上报住宿人员的相关信息,导致许多出租房、中小旅馆成了流动青年教育管理的盲区、死角,因而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四)团组织对流动青年覆盖有限,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由于我区流动青年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各级团组织从自身职能出发,研究制定出多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可行性办法,但从实践中看,工作中出现“空档”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从流出地看,相当一部分青年外出往往是不辞而别,外出后又很少甚至从不与流出地团组织联系,导致团组织对他们的去向及从业情况一无所知。同时,由于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两分离,青年流动性较大,使团组织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滞后现象。特别是一些新经济组织领导存有“经济唯一”观念,不希望更不支持“打工仔”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和交往,导致新经济组织团建出现了不少“空白点”,相当一部分青年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团组织的帮助,久而久之自行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应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由劳动部门、公安司法部门、工青妇组织、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整体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其次应建立健全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立专兼职人员对来京务工青年事务进行管理,维护来京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另外应由同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划拨专项资金,对来京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创新团建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

新经济组织中聚集着大量青年,如何更好的凝聚和服务这些青年,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团组织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下一阶段,团区委将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在全区新经济组织中继续推行“联谊”模式,通过发展“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来更广泛的覆盖流动青年,根据流动青工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载体,以活动凝聚青年,切实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更好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三) 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流动青年就业率。

争取相关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格认证培训,提高流动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联合中等、高等院校在流动青年中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接受基础教育,为流动青年获得学历证书提供方便。

(四)强化维权工作,保障合法权益,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教育、就业和福利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来京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维权机构的作用,受理来京务工青年的维权事务的咨询、投诉,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

(五)加强普法宣教,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来京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

篇6

关键词:中职;煤化工;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15-02

一、煤化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在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中,工程师、技术员、技师等操作人员严重匮乏,非技术人员的比例仍然偏高,接受技能培训的一线工人过少。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的民营企业,此问题更为突出。这反映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需要更多掌握现代新型煤化工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预计,高、中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今后几年仍然会十分突出。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剧增,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且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一线操作工人。为了满足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大量需求,只能采取短期培训、转岗培训、招临时工等应急办法去解决,这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对用人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只有通过系统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才能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煤炭行业背景、煤炭综合利用企业背景和对这方面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现状都为煤化工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和就业机会。如何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高职技能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煤化工学生生活现状

中职煤化工学生几乎全部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生活懒散、贪图安逸、搞破坏等。他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充沛,但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组织能力差,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反向行事,不喜欢被安排,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长期循环往复,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休闲和打发时间的心态下虚度而过,他们便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有机会就去网吧,进入到网络世界[1]。

中职煤化工学生是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也是我们社会建设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培养和历练,需要我们教育者工作者的合理宏观调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职煤化工学生将会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操作型人才。

三、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中等职业院校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学生质量的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是初中没有毕业,有的是高中毕业),使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题,也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内容、新特点。所以,必须寻求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选择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原因是中考、高考落榜,为谋一技之长。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行为上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自制力非常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心去说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希望和动力,才能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另外,教育者要不断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社会上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业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两者都是人才。要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能工巧匠的故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技能是谋生的本领,坚定了他们学好专业技术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如果把学生放在被动和受管理的位置从而忽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附心理、屈从心理和压抑感,会限制他们的个性发挥,严重时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因此,要勇于把学生推到前台,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要让学生在教育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教育管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磨炼和提高,从而加深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2],减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

3.积极开展活动,树立良好班风。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生动新颖的形式教育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工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以及学工部的布置,制订班级的班会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让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演讲竞赛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对每个同学多少都有触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写作和表演的才能,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风,就要有好的班规。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可行的班规,学生执行的好坏都反映在每个月的操行评定分上,几乎一个星期公布一次,一个月总结一次。学生纪律好的、参加活动的、做好事的都根据情况不同加分,违法校规、班规的扣分。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首先是影响到自己的操行分数,还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还直接影响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任务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班主任的能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整体,他们的思想活跃,易于激动,也会创造性地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所以班主任要克服疲倦的心态,要以主动的精神去面对学生。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既要学生敬你,又要学生怕你和服你,应成为学生可敬、可信、可亲的朋友。要始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心换心。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等,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经常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和学习方法,对违纪的学生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方方面面与学生交换意见,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自己最多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站在班主任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理顺关系,沟通思想,避免误解。

5.锻炼优秀的学生干部。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并发挥其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是班集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小队伍,对管理班级、营造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的学生干部在初中有干部工作经历的不多,“三好学生”的奖励在初中也很少有机会获得。学生骨干面对新的机遇,自信、热情、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是,因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又难以组织,又会使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要重视学生干部、团员、学生先进人物的优秀群体建设,及时给予指导,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中可以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3]。

6.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丰富课余生活。中职生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这个局限的区域里度过的,那么就驱使了很多学生渴望摆脱这个区域,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区域。处于叛逆期的中职生有着一个共性,他们对规范和要求有着极大的反感,若是以强硬手段加以约束和制止,只会造成恶性结果。

四、结语

中职煤化工学生是煤化工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的培养仅仅靠我们每堂课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教育,共同关心中职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我们要找准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在宏观调控下对学生生活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积极组织、鼓励参与、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共同营造人人爱参与、人人都喜欢的美好校园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彭志斌,梁丽媚.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地域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日新月异、异彩丰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一、幼儿心理分析

研究表明3-6岁,又是幼儿园心理活动整体或系统迅速形成的年龄,关于幼儿形成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例如:列昂节夫的幼儿个性形成理论;包若维奇的个性形成阶段理论;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等,除此而外,幼儿期的儿童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都有所发展,表现出不同特点,鉴于幼儿特殊的心理特征,幼儿管理在这一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有方,合理引导,孩子身心就会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管理方法欠妥,不能及时有效引导,就可能会贻误一个孩子的终生。因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观念,研究总结工作失败,以便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更新工作方法和理念,更好地给孩子的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教育工作,没有良好,只有更好,只有完成自己对前辈们一次次的超越,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收获,为家长和孩子们所信赖,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谓。幼儿期教育作为一个人教育的启蒙阶段,就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石,扎根不深,立足不稳,很可能会让整座宏伟的工程溃于一个小小的蚁穴。因而,我们的工作,注定了艰难重重,必定要一丝不苟,及时地查缺补漏,防患于未然,纠错于事前。

二、地域特色

其实,就笔者有限的教学经验认为,幼儿管理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那就是特殊的地域环境。这种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干旱贫穷的地域特点对地方教育状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里的幼儿教育多依托于各县教育局管辖下的学区所建,多为中心城镇地区,其行政机构依赖县教育局。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教育的发展,在一些人口集聚的村庄出现了一些私人开办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在行政管理上统辖于所在地的学区,但采取私人收费经营的方式,既是这样,对于山大沟深地广人稀的定西地区,幼儿教育资源依旧奇缺,许多偏远的山区的人们,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得不拖家带口,从遥远的山区来到城镇租房,照顾小孩上幼儿园。

笔者所在地渭源县连峰镇,近年来房租猛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偏远山区的家庭为了孩子从小接受正规、良好的教育,由家中的老人,通常奶奶辈们领着孙子来到镇上,租房供孩子上幼儿园,还有镇子附近几个村社的农民,也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接送孩子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正所谓是暮接晨送,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事实上,本地的幼儿教育还呈现出这么一个特点,值得注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定西这块封闭,荒凉的农村也逐渐被经济大潮淹没。觉醒的人们越来越多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外出务工成为潮流,这就给幼儿教育出了一道极其现实的难题,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在学校。其父母都外出的,或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的。无论哪种情况,家庭中孩子的管理都出现了一个监护人不到位的空缺。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带着,在生活上,爷爷奶奶们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尽职尽责,恪敬职守,但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爷爷奶奶们大多由于对孙子的溺爱而致使孩子们在教育方面唯我独尊,娇气十足并且在花钱上手脚大方,不知珍惜。

三、应对措施

鉴于以上幼儿心理特点,以及特殊的地域特点,笔者认为幼儿管理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首先,在行政管理方面,各县教育局应加强对各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从收费到教育以及安全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几起耸人听闻的暴力幼儿伤害事件中,我们应吸取教训,未雨绸缪,加强对各幼儿园的行政管理,有效实施一定的安全保卫措施,防患于未然,不给罪犯以任何的可乘之机。努力营造群防、群抓的幼儿育人环境。力争给孩子们创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其次,在幼儿园整体管理方面。园里领导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动态,更新观念,对园里管理工作做出适时的调整,建立健全家长接送制、落实责任、靠实工作,不忽视每一个细节,需知细节决定工作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从宏观把握,整体领导的同时,注重细节管理,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管理有章可循,工作有纪可守。并且做好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作到不死板,灵活有度。

篇8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概述

“以人为本”强调对人自身因素的重视,在所有工作的开展中都是以人的本位为出发点的。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认识到人始终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在从事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措施安排,都要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对人情的照顾。体现到现代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对当前自由、平等与法治等价值观的强烈呼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这是由于在现代社会实践中,我们并不能真正确保每个个体都能均等地享受社会赋予自身的权益,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与我们追求的社会和谐目标相吻合,体现了对社会中所有个体的关怀与尊重,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弱势群体得到了关怀,少数人的利益得到了重视,因此,我们可以把以人为本看作是在保障群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体个性与创造力的保证。

二、以人为本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推动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个体的发展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把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从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保持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保证教师与学生能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方面应该组建主体多样化的教育管理机构,不仅包括学校领导,还应该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注重教学专家与学生的意见。在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管理中,充分听取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成立专门的硬件采购小组,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注重节约经费。

(二)改善教W质量,以服务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看作自身的服务主体,从学生需求出发,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此,教学活动必须放眼未来,强调学生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等全面发展,除了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还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重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在教育决策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诉求,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引入平等教育理念,与学生充分沟通与交流,注重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思想,注重专业拓展与基础教育工作,增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树立“教育提升学生适应性,为学生未来服务”的新思想。摒弃单一人才培养的模式,力争在一个目标的引导下,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其次,强调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丰富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注重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时,注重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再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除了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其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协调发展。

(四)注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现代文化思潮和学校管理方式碰撞的结果,属于个性化的组织文化,具备文化的精神性、社会性以及一致性的特点。对于学校而言,价值观念可谓其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全体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改革,保证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校园文化能够使得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合对人和物的管理、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管理,使得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从这一角度来看,校园文化的本质在于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在注重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形成共识,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塑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