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5: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技服务项目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科研企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通知,对于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企业对科研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科研资金的使用更加明晰、规范、专业,科研企业应该认清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管理。本文从科研企业的概念、特征,政府类科研项目的概念,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研企业概念以及政府类科研项目特点
科研企业即具有先进科研技术、能力,能对技术开发做专门研究的企业,它主要利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先进技术两大优势,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企业的运营生产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转化为内在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研企业主要依靠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变为内在竞争力的方式来创造利润,进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而具体到本文的研究重点――政府类科研项目,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的科研项目战略,推动国家的科技发展,政府展开主持、规划、实施、监督等一体化管理的科研项目,它具有投入规模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合作机构复杂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要想做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并非易事。近年来科研企业在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暴露出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二、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缺乏重视
在科研企业内部,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使企业具备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多数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片面重视技术领域的提高和创造发展,而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不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出现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另外,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由于受到“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过于注重对员工技术能力的要求,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科研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往往偏向于激励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能力,而对于其不遵守财务管理的行为却不加以重视和批评。
2.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科研企业需要上报相关项目预算材料,对项目投入所需资金等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但是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征求财务部门的意见,而是根据以往经验自行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使得所上报的经费预算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支出需求。此外,部分科研人员为防止在申报过程中被上级部门削减经费,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增大经费金额,使得所编制的经费预算失去科学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本难以有效执行。
3.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
政府类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较为严格,国家对其做了详细规定,即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设立与之对应的内控制度,并对各类费用的具体使用有着严格限定,如科研经费支出只能用于研发设备、材料的购买或者是研究所需费用开支等。然而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比较混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管理人员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项目人员滥用资金等。如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很多科研企业发生科研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混用现象,将与科研项目不相关的差旅费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等等,与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定相差甚远。因此,科研企业要想承担好政府类科研项目,做好科研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定。
4.项目经费监管力度不足
在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中还存在着经费监管制度不完善问题,这种情况将会导致项目具体实施中的实际经费用途和报告中批准的预算并不相符。如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为了保证结题验收报告的通过,其结题报告的实际填写情况往往与财务部分所列出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并不相符,在结题报告中出现将不符合预算支出的资金使用更改变为符合预算支出的调账情况。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财务部门并没有严格审查结题验收报告中的经费支出和实际财务经费支出之间是否相符,缺少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全方位的资金监控管理以及对于项目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系统。在很多科研企业中,甚至还存在着财务部门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中所使用的经费情况不进行财务验收的情况。总的来说,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都是财务部门疏忽其监管功能和职责、对项目经费的监管力度不足造成的。
5.法律意识淡薄
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频频出现财务管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范的法律认知不强,对涉及财务管理和开支项目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法律严谨性。
三、对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议
1.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要顺利推进科研项目,就要切实提高企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制定科学的项目内控制度,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二是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各项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认识,从而真正重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三是企业内部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能够有效贯彻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的项目人员,根据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贡献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强化成本意识,节约意识,控制项目经费的支出。
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
在政府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要以项目具体的研发任务以及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编制,提高所编制预算的质量,确保与项目实施的实际相吻合,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改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首先,科学编制,统筹安排。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以保证重点部分、统筹安排全局、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对于项目中实施各环节的具体支出进行安排,务必做到科学合理。其次,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科研人员虽然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但是其缺乏财务相关知识,而科研项目经费科目繁多,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完全依靠科研人员很难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财务人员虽然熟练掌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编制方法,但是其缺乏科研知识,对于预算编制中所需要的专业数据难以掌控。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合作,及时沟通,才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3.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
目前,科研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大多数是财务管理制度不明晰导致,这种不良情况影响了科研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科研企业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修整财务类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及相关规定,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
4.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如项目批复文件、项目任务书以及项目预算方案等等,确保会计工作能够配合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实行从项目下达之后直到验收完成全过程的会计责任制度。其次,在项目经费的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需采购的科研仪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审核项目批复书、购买合同等是否齐全,如果不符合规定则不予报销。再次,对于经费支出的内容进行审核,检查其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要求,要根据国家科研计划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
5.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建议科研企业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科技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提高他们对国家科研管理项目相关法律条文的认知,为申报、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办法,对科研企业正进行大力改革。科研企业也应牢牢抓住这一难得契机,提高思想认识,做好财务核算,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程度,制定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培养遵法守纪意识,加强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科研企业财务管理上的现存问题,从而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益与回报,充分发挥科研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琳琳. 对科研企业承担政府类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6,No.39905:175.
【关键词】视频会议 项目评审 科技管理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科技主管部门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和科技评价、奖励制度,形成激励创新正确导向。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培育企业、激发创新的重要责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科研项目指南,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各创新主体申报指南中的项目,并通过竞争机制提供项目经费资助和补贴,对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产品升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项目评估或评审活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要求,坚持独立、客观、公证的原则,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让最适合的研发创新主体获得好的立项项目支持,是政府科技项目的初衷,因此就必须采用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优方案,而答辩则是择优的一个重要环节。
1 视频会议的特点
(1)节约会议成本 由于有了视频会议的会议形式,可降低参会各方的会议组织、差旅费用,从而降低会议主办、参会人员的成本。
(2)技术较为成熟、稳定 目前从事视频会议服务的生产厂商有宝利通、华为、思科等,设备的市场价格较为透明,且各厂家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均具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通信、设备都具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为不同用户可以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3)可支持项目答辩等特殊需求根据国家科技部要求,项目答辩应尽量采取异地评审方式,远程视频答辩能够很好的支持该应用的需求,是满足该要求的最好方案之一。
2 南京市科技管理远程视频服务平台现状
2014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市科委开始启动“南京市科技管理远程视频服务平台”的建设工程,此项目的建设旨在通过采购一套成熟的视频会议系统,并租用运营商网络专线将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等11个区科技局及南京高新区、南京经济开发区等5家开发区及创新园科技局无缝连接,从而搭建起覆盖全市的科技管理远程视频网路服务平台。14年年底,市科委通过政府采购流程最终为该项目采购了一套基于宝利通RealPresense平台系列产品,其主要系统单元包括:1套RMX524C多点控制单元(MCU)设备,17套HDX7000高清视频会议硬件终端。为了保障远程视频设备的网络化应用,市科委与中国移动南京分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搭建了一套覆盖全市的4M通讯专线网络。
2015年初,该服务平台在各方人员的协助下已经正式通过了联调测试,并正式开始投入使用,初步搭建起1个主会场与17个分会场同时召开全市科技远程会议的服务平台。
3 子系统(答辩系统)建设
3.1 子系统建设与使用情况
在配合市科委搭建南京市科技管理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后,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基础平台,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调研和论证,借鉴兄弟部门的做法,及时调整内部资源,启动了子平台(答辩系统)项目的建设,将该子平台融入现有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管理的综合能力。2015年3月12日至14日,受厦门市科技局委托,中心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异地视频评审会。答辩期间,中心组织南京多所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共28名专家进行异地视频论证。专家分4组3天,对厦门19个科技计划项目进行视频答辩、论证和评选。面对这种项目评审的新模式,中心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此次项目答辩组织工作。
3.2 子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两端的视频终端及相关外部设备,包括音视频系统、PPT演示笔记本等。经过会前的参数调试,测试视频音频设备状态、实现视频答辩过程的可控性。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同时双向传输音频、视频及PPT 数据所需网络带宽不超过4M。
通常视频会议对网络的延时、丢包率有较高要求,为了达到视频答辩的网络传输要求,中心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造,为答辩系统专门提供了一条10M静态网络专线。此次南京-厦门答辩过程实际中,总数据丢包率小于6%,视频丢包率小于5%,音频丢包率小于3%,网络断线率小于1%。
3.3 视频答辩流程及管理
以厦门重大科技项目异地答辩为例,主会场在中心交流厅,分会场在厦门科技情报研究院。受邀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在主会场,并按专业进行分组;答辩人即项目申报单位在分会场,主分会场通过网络传送视频音像,及ppt文档等。
项目答辩的流程是:首先专家组验证答辩人身份,答辩人介绍项目申报的背景(企业情况、项目情况)和项目理由和工作基础,同时利用PPT进行展示(此过程用时20分钟),介绍完毕后,专家提问,答辩人回答(次过程用时20分钟)。
为了保障好视频答辩的整个过程,要求使用单位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视频答辩管理流程。
4 结论与展望
本系统是南京市科技管理远程视频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该系统面向全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服务于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的全程视频应用系统。建设初期主要应用与全市科技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现已推广应用于南京市市级科技计划进行网络视频评审、答辩和与兄弟省市召开有关科技系统高清视频会议。
该系统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虽然本系统利用了先进、可靠的音频采集、解码、高效网络传输、安全加密认证等技术,但在利用互联网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任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是该系统需要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丽玲.毕业论文远程答辩有效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09):46.
[2]刘宏伟.基于P2P项目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广东东莞523960)
摘要:目前,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堂管理研究比较少见,零星的成果也还处于探讨阶段,尚未形成针对性的结论,也未建立符合教学改革形势的不同学科类型的课堂管理体系。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也多见于基础教育,对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关注度较少,至于大班授课的课堂管理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从高职教育实际经验出发,对“项目教学”模式下的管理类大班课堂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项目教学”模式;大班;课堂管理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3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79—02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左媚(1987— ),女,湖南娄底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工商管理。
“项目教学”模式也称“项目导向,任务分解”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个人或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这种教学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当做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
一、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分班和课堂现状
(一)分班现状
随着高考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广进。就笔者所在学院而言,办学第四年就突破万人。伴随学生人数的增长,班级规制扩大了,排课难度、教学资源分配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合班上课成为必然的选择。而管理类专业生源多,师资有限,课程富有弹性,因而大班上课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二)课堂现状
就课堂管理现状而言,不同专业之间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共性方面:1.生源来源复杂,学生基础薄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毕业生、成人高考生、n+证书考生、联合培养生等;2.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纪律意识淡薄;3.学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集体意识淡薄;4.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管束;5.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不断地追求新鲜事物。
但管理类学生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1)重情商、不重智商,希望跟老师做朋友,相信“交情”影响成绩;(2)重课外、不重课内,愿意为课外活动牺牲课堂学习时间;(3)重经济、不重精神,热衷于赚钱,精神世界空虚;(4)重口头、不重行动,执行力差,喜欢拖延、敷衍。
二、“项目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面临的难题
班级规制的扩大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有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2]在“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任务、达成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由此,“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难题。
(一)“搭便车”现象难监管
“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组长或者学习优秀者在拿到任务后会积极行动,其他组员很容易就有了“等、靠、要”的心理,坐享他们的成果。为了个人成绩不受影响,组长和积极分子也会自觉地满足这种“搭便车”的需求,并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监管,在需要小组成员各自展示的阶段事先为“搭便车”者做好准备。这样,所谓的团队学习其实就是几个组长和积极分子在学习,“项目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得不到体现。
(二)“沉默的大多数”积极性难调动
尽管有了教师、班委、组长这样的三级监管机制,考核时也将小组组长纳入考核方,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沉默的仍然是大多数。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类课程的文科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动作分解困难,较少存在可以让全员参与、各自动手操作的项目;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同一个指令,同一组中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在自我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接受快的等不了接受慢的,接受慢的便自我懈怠;3.自卑加侥幸心理。一方面认为教师只会关注成绩优秀的积极分子,因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又为这种不受关注而心存侥幸。在两种心理作用下,面对参与不参与的问题,稍加思考就选择不参与。
(三)“项目教学”效果呈边际递减
尽管“项目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从“传道、授业”转向“解惑、辅导”,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变成了教学相长、自主学习的平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项目任务的效果是呈边际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使用该方法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良好局面不仅难以维持,还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
“沉默的大多数”更加沉默,并逐渐疏离队伍。原来积极性十足的组长和积极分子也开始抱怨项目任务的繁重和队友的不支持。任务成果逐渐变得浅显和流于形式,只完成教师明确提出、反复叮嘱的要求,缺乏自我思考和创新。这样一来,教师既要忙于重新设计任务,又要忙于调解学生心理,如果所带班级较多,就会疲累不堪。
三、“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策略
(一)技高为师,教师先做“职业人”
在教师德高与身正之外,高职学生还期待其技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管理类课程,教师要先做“职业人”,把自己变成相应课程的从业者。
以笔者所教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为例,我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客服专员,从妆容、着装、举止、言谈、技能等方面将自己武装起来,借助动作示范、要领讲解,辅以文字、图片说明,化知识学习为动作学习,让学生一走进客服课堂,就如同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客服培训现场,这对于学生快速转换角色进入学习状态很有帮助。
(二)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采用梯队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小组编排,但略做创新。在学生自愿组队编成小组(笔者将其命为小队)的基础上,再将每两个小队编为一个中队,一个班级的所有中队编为一个大队。一个大班一般由两个班级合成,就形成两个大队,8~10个中队,16~20个小队。每个小队产生一名小队长,中队产生一名中队长,大队产生一名大队长,中队长由两名小队长中的一人担任,但大队长不由班长、学习委员或中队长等兼任,而是由科代表担任,由此形成小队—中队—大队的三级梯队学习方式。
(三)以点带面,任命科代表作为教师的代表
在第一堂课的最开始就请学生自荐或大家推选产生一名科代表。接着,教师当面赋予科代表在本科目课堂上高于班长的职权,命其成为教师的全权代表,掌管本科目所有的出勤考核、任务收发、信息和队伍管理。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这种“初见之下的权力赋予”,科代表们抱有极高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被信赖的满足感,因此能够成为促进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帮手。
(四)严爱相加,关注沉默者,鼓励积极者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对那些总是沉默、不耐烦,甚至有抵触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同时,对积极者要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帮助促进积极者带动沉默者,最后形成大家都愿参与、都有所得的集体学习局面。
[
参考文献]
[1]涂华锦,钟燕瑾.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理工类课程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科技信息,2012(11).
[2]李国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3]陈晓冬.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性推进[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服务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金山区科委在服务企业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
首先,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类型复杂,而政府工作人员有限,因此在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性。金山区科委的服务面向全区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和科技人员,这些企业分布于580平方公里,涵盖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不同领域,涉及知识产权、高新技术、诚信推进、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各类科技政策。但是,金山科委从事企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只有5个。因此,虽有服务之心,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服务资源与服务对象对接不完善,服务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公平和及时。在金山区,科委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资源非常丰富,但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完全了解并吃透自己所能享受到的政策资源。科委虽然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数据,包括诚信、小巨人、知识产权等数据,却没有完善的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库,工作人员很难将每一条政策与每一个企业进行详细比对。因此,某些企业会因为有专人研究政策并经常与科委保持联系,使科委更清楚其信息,因此得到更多政策帮助机会,而有些企业则由于缺乏与科委的沟通,容易导致被遗漏,因而无法实现服务的公平与及时。
另外,现场咨询工作量大且信息重复,也给政企双方带来了诸多困扰。在日常服务中,科委现场咨询的工作量几乎占据了目前企业服务尤其是审批类服务工作量的60%。窗口工作人员面对一个个企业来访苦不堪言,认为企业准备工作不充分,简单问题也要反复说明;企业则抱怨政策不够公开,告知材料看不懂,必须一趟趟跑窗口当面询问,心里才能踏实。
那么,金山区科技服务工作出现如此困扰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从政府来看,服务渠道虽然畅通,但较为单一,受控于时间、空间和人员限制,未能建立高效、畅通、广覆盖、24小时的网上服务平台,影响了服务效率;政策信息虽然透明公开,但未建立标准、规范、共享的政策资源库,工作人员对政策的掌握、解读和对企业的服务会因人而异;科委对企业信息虽然了解比较全面,但未形成简单易用的企业信息库,工作人员需人工判断服务政策对相关企业的适用性,影响了服务效能;缺乏即时的企业信息报送渠道,企业项目申报、专利、诚信、经营状况发生变更时,科委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信息,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准确性。
从企业来看,企业人员工作变动较多,缺少专人长期持续跟踪、研究科技政策,导致政策利用率低;企业自身发展变化大,涉及注册资本、销售收入、专利、商标、以往项目申报等各类信息缺少专门数据管理,导致内部信息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
当好企业“贴心人”
2010年,金山区科委在对科技企业服务工作进行缜密而深入的调研后,决定建设金山区科技服务平台,力图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构建和谐、透明、公正、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建设金山区科技服务平台,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使其成为金山电子政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服务,立足工作,想企业之所想,念工作之所需,使信息系统成为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成为企业享受服务的好工具;体现智慧,优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之所长,提升科技服务工作的覆盖度、精准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的满意度。
下图为科委企业服务管理工作区的架构示意图,其中红色框内部分为本次项目建设内容,其他部分则为原有的金山电子政务平台。
此次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完成了四项重点工作:
首先,构建了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企业自助服务平台,使网络成为政企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服务渠道。这个自助服务平台对企业而言,不仅是政府提供的网上服务区,更相当于度身定制的配有贴身小秘书的VIP工作室。企业可通过该平台,获得以下几项服务:
登记并及时更新各类细化的经营信息,使企业对自身发展情况有全面的跟踪和了解,避免因人员变化而导致的工作疏漏和信息流失。平台将全面、完善且永久地保存企业信息,包括注册资本等基本信息、销售收入等经营信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研发创新信息以及信息化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申报基金课题等各类动态信息。
主动获取符合自身条件的所有政策资源,企业即使不了解政策也能够公平获得科委的服务。通过平台内部的政务资源智能匹配引擎的推送,企业在输入具体企业信息后,平台会主动将符合企业条件的各类政策资源推送到企业专属空间,保障企业不会遗漏或错过。
及时获得来自政府的服务提醒,不用担心是否错过了相关服务事项。和本企业相关的年检、项目申报、课题结项等,以及符合企业所属领域、所在规模的最新服务政策等,都可以通过企业专属服务区提醒到位。这样一来,政府便可以及时提供主动、精准、到位的服务,使企业安心于自身工作,不用提心吊胆是否错过了相关事项。
平台还提供了智能咨询和人工咨询两种方式的服务。通过智能咨询可以极大地减少咨询服务的人力资源投入。智能咨询将通过系统规则和企业用户的反馈,逐步精确到企业用户最终关心的问题,并将数据库中已有的相关内容提供给企业用户。当数据库中不存在相应内容时,企业用户可以转向通过人工方式在线咨询科委工作人员。既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咨询服务,又能有效降低投入的成本,提高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建设了全面、细致、真实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企业信息库。如前所述,企业通过自助服务平台,登记企业的基本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管理、火炬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信用评价管理等涵盖科委服务事项的各类运营信息,从而形成能够及时、全面、细化、具体、动态反映企业真实运营状况的企业数据库。通过企业信息库,科委工作人员能够比较精确地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定位适合企业的项目和资助类型,从而向企业主动推荐各类服务项目。而该信息库也通过自主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帮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延续和发展信息,避免企业因自身工作人员变动,而对前期情况茫然无知。
再次,建设了全面、标准、规范的政府服务事项库。科委内部工作人员按照统一规范,梳理各类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诚信建设等服务资源,构建编目清晰、方便检索的政府服务事项库,对内对外提供透明服务。该服务事项库可以帮助科委每一位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政策信息,防止工作人员岗位调整、后续人员跟不上而导致的短期服务质量下滑;同时,服务事项库也是外网企业智能咨询的数据支撑,企业可通过智能咨询查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所有政策信息,从而保障了政务公开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上日程后,承接数字化外包加工的公司也应运而生。由于缺乏市场准入机制约束,任何一家科技服务公司都可以轻松介入这个领域,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档案数字化外包公司良莠不齐,加工过程“险象环生”。据说,在加工过程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密级档案泄密的安全事故。为此,国家档案局与国家保密局联合下达文件,要求规范数字化外包加工的管理工作,并对外包公司的资质作出要求。笔者根据本单位实践,总结了选择外包公司需要考察的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规模。即考察公司的注册资金、员工规模、经营范围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50人以上、业务范围里有数字加工服务项目的科技公司进行外包。相对来说,这类公司有一定基础与规模,公司从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加工时一般不会粗制滥造,加工质量和售后服务也相对有保障。但也有例外情况存在,比如,一些基础薄弱的合伙组织或个人挂靠大公司,以大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接档案数字化加工业务,他们主观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客观上工作敷衍了事,产品质量很难符合要求。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档案部门可要求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情况和参与加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以确定该组织资质,并最终决定是否给予委托外包。
二是业务能力。即考察公司是否具备数字化加工相应的档案业务能力。档案数字化加工有别于机械五金、电子元配件的加工,特殊的加工对象决定了档案加工有自己独特的工作纪律与要求。因此,从档案保护、信息保密、加工质量等方面考虑,最好选择一家有档案意识、懂档案业务的公司来外包。目前,市场上有能力承揽档案数字化加工业务的大都是一些科技服务公司,他们的主营业务是计算机技术服务,比如,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工程等。档案数字化加工是近年来新开拓的业务领域,因此,好多外包公司对档案的了解并不深入。档案部门在选择外包公司时,可通过交流、沟通,考察公司对档案工作的熟悉程度,再决定是否外包。
三是技术状况。即考察公司是否具备从事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技术条件。档案数字化加工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并不高,一般的科技服务公司都有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承揽这项加工业务。与此同时,他们也都具备加工必需的硬件设备、网络配置、软件平台。但是,光有技术和设施仍不能胜任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有一套工作流程、多个加工环节,从加工前处理、档案拆卷、图像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合并、文字识别、数据存储、光盘刻录、数据挂接到实体还原,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技术指标与规范要求。外包公司如果不懂数字化工作流程,或不知流程中各环节技术要求,数字化产品很难保证。因此,选择外包公司时,档案部门可要求外包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重点考察公司对数字化各加工环节的理解及具体实施方法。如有必要,可要求公司做模拟操作演示。
四是成功案例。考察成功案例的目的在于了解外包公司档案数字化加工经验。总的来说,档案数字化加工外包历史并不长,外包公司进入这个领域的时间则更短。2010年,我校启动档案数字化工作时,浙江省承揽数字化外包业务的公司只有寥寥数家,如今两年过去了,外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因为看到档案数字化加工市场前景良好,许多科技服务公司两年内仓促“披挂”上阵。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对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了如指掌”,但如果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终究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选择外包公司时,建议档案部门要了解一下外包公司在档案数字化加工方面有多少成功案例,以此来判断外包公司是否真正有能力承揽这项业务。考虑到不同行业档案特点不同,因此,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选择有本行业相关加工经验的公司来外包。
五是管理水平。了解外包公司的数字化加工管理水平,除了看公司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无对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外,还要看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实际管理能力如何。一般情况下,档案数字化加工采用的是本地化加工方式,即在档案所在单位指定的场所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因此,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高低对加工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包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充分体现在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上。考察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加工现场实地走访。档案部门可以从现场员工纪律是否严肃、物品放置是否有序、环境是否整洁、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是否有保障等多方面来判断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从而获取对外包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印象。如果现场管理状况良好,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这样的外包公司相对更让人放心。
6月1日,为期5天的京交会在北京落下帷幕,高新技术服务贸易为京交会添上了浓重的底色,这也将成为未来京交会的显著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凭借这个平台,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小企业签约大项目
最近,北京宇朔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程益浪可是乐开了怀。尽管他的企业只有几十号人,但在本届京交会上,他的公司与俄罗斯阿索尼卡公司签订了一份大额的《年度设计定制服务合同》。未来一年中,他们将根据俄罗斯的文化和需求,为这家外企量身打造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移动电源、移动闪存盘和笔记本电脑等五大系列产品,预计服务贸易额将达4000万元。
在高新技术设计领域,北京宇朔的例子在本届京交会上并非个案。由于有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牵线搭桥,短短两天时间便促成不少好“姻缘”。输电线路设计智能一体化系统、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设计、创新整体厨房设计、医用激光治疗仪产品设计……共有十多个优秀的设计创意服务项目成功找到“婆家”,合同签约额高达1亿元。
另外,国外的一些中小科技企业也跑到京交会来淘金。日本一家叫Nazuna的企业人员最近来北京出差,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京交会。他们携带自己研发的盲人打字技术参展,希望能打开中国市场。而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发现本次有不少国外优秀中小高新科技服务企业,都是带着自己的技术或者服务,希望能够在此寻找到合作的伙伴。
加速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发展
京交会在北京市的创办,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位居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科技与创新高地。目前,中关村已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在云计算领域抢占了全球云计算战略高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其次,这里聚集了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的核心战略资源、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另外,这里的科技服务业也在全国遥遥领先,例如中关村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工程等专业服务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
2011年7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复,在中关村开展全国第一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通过政策先行先试探索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2011年,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29%。目前,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服务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体系初步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良好的平台
对国内外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京交会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们有了一个最佳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透露,在去年的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上,动漫游戏产业方面的签约额有23亿元,但是本届京交会该产业的签约额至少会达到30亿元。对一些因为竞争激烈、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动漫企业而言,京交会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在京交会上,不再需要繁复的手续、千百次的沟通联络,全球的服务贸易需求方和提供方都能够面对面地交流甚至当场达成合作意向。”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主席布鲁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这,正是京交会在高新科技服务业领域最大的价值所在。
Tips
京交会全称为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由国家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今年是第一届。此次京交会持续5天,共有130多场活动,展览面积4万平米,近30位世界500强全球负责人出席,67家世界500强企业报名参会,共有20069位客商进行了网上注册,客商覆盖五大洲82个国家和地区,31个省市和港澳台全面参与,近20个过亿美元项目寻找合作。
中国工程服务业“走出去”
本届京交会上,作为中国工程服务业代表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携带下属20多家企业和设计院集体亮相,走出去占领国际工程市场已经成为他们的目标。
科技生活:作为科技服务创新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工程服务业有哪些特点?
齐继禄:中国工程服务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把科技的先进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伴随着国家的建设步伐,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工业、交通、能源、军工、民用建筑,市政、农林、水里等工程建设领域,已经成为从咨询、规划、招投标、勘察设计、科研试验、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直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宽领域、多功能。整个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人数只有150万左右,1.5万个企业。主要特点是智力密集型,人才密集型。2010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547亿人民币,对外创收490亿人民币。
科技生活:中国工程服务业采用哪种模式走出去?
齐继禄:我们将以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走出去,强调以工程开发设计为龙头走向国际市场。
公司资产总额47.5亿元,净资产6.6亿元。2011年完成新签合同额56亿元,营业收入25亿元。近年科技投入占总收入比率4%。
公司为机械、汽车行业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总承包、装备供货等技术和服务。结合工程服务和装备供货两大类主体核心业务,公司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为:一是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二是业务建设,具体包括工程服务的标准、流程建立,专业新技术、新标准的正确应用,制造技术中上游产品技术的开拓和应用,各类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
公司致力于提供可靠、完善、节能、环保的汽车生产工艺和装备,为汽车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在技术集成和创新上是以降低成本、替代进口、节能环保、技术领先为宗旨进行项目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是以一流的研发手段,收集、掌握、提炼与创新汽车生产工艺和涂装、焊装和装配专用生产装备方面的核心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为汽车制造业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专用装备。
创建公司工程中心依托载体打造研发创新、科技服务的平台
2007年,公司成立了天津市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工程中心,所属领域为装备制造业,为省(市)级工程中心。其定位是: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提升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研发技术水平,汇集一流的研发人才,以自主创新为主,具有国内一流的研发设施和手段,开展汽车生产工艺及涂装、焊装和装配专用生产装备及产品的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为天津和全国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装备,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设立工程中心以来,已完成投资近1.4亿元,建设了3.3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实验室、1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58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及附属设施,达到汽车制造装备技术研发、测试、中试和制造条件。工程中心占地137亩,建设有联合厂房、研发大楼、培训中心等研发设施。已购置包括五面体加工中心、立式及卧式加工中心、激光线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等在内的各类主要加工、检测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98台(套)。工程中心网络使用规模为500人。
工程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着眼应用,实行以项目为核心,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商品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努力建成一个开放性的创新平台。目前工程中心已建立包括营销生产管理、项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共80余项。
中心瞄准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以嫁接技术、创新产品为切入点,把利用中汽工程、汽车制造装备生产企业的综合优势作为工程中心工作的重要方式;同时注重利用国际互联网,掌握国内外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动态和商务信息。
几年来工程中心培养了大批研发设计人才,目前从事研发设计人员近百人,并与天津工业大学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正在联合进行“车身焊接柔性工作站”课题的开发。
2011年工程中心共立项涂装、焊装和总装技术开发课题19项,申报国机集团科技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与欧美技术同步的轻型EMS输送技术开发”和“高速往复杆式输送线体开发”。工程中心已经完成国机集团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反向滑板输送系统(OHS)”和“反向单轨输送机开发”,并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正在进行的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底盘线摩擦线技术开发”和“车身焊接柔性工作站开发”。
工程中心的定位是汽车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研发成果已经在许多企业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包括中心的会员单位,成果遍布包括位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海南、辽宁、广东、广西、安徽、山东、内蒙、江苏等全国数十个省市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汽车、长安福特、华晨宝马、广汽自主品牌、江淮、海马、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确立了中心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2007年成立至今,工程中心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2011年申请专利1项,授权专利4项,发明专利公示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正在进行中的技术服务项目19项,合同额8.1亿元。
打造实现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发展的平台
国内汽车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装备”(整车装配线、车身焊接线、涂装生产线、冲压生产线)长期以来都靠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购买装备的资金总额达到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购买装备部分的投资占到70%,而购买装备中用于购买进口设备又占到70%。
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中汽工程公司经过近20年的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汽车生产的工艺装备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步。在汽车涂装、总装和焊装三大领域已具备与国外公司同台竞争的能力,并参与国际项目的竞标,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公司拥有大批高水平汽车装备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其中的57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主要体现在:
涂装工艺及其装备。一是涂装工艺流程布局技术,二是涂装设备,三是自控系统和机运系统控制,四是控制软件。
焊装工艺与装备。能够依据国情及市场需求,在工艺布局及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实现柔性和多平台的混线生产的技术;焊装线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生产技术;高频逆变悬挂点焊机;自主设计焊装线生产及焊接夹具,已掌握三维设计技术和夹具的设计标准;已掌握三维仿真模拟技术并应用于实践;焊接夹具的制造水平、制造质量、检验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总装工艺与装备。低噪音环保的新型结构滑板输送、摩擦输送、自动往复输送等系统,其可靠性达到98%,运行寿命达到8万小时;滑板内饰线和升降滑板系列化、模块化等。
此外,公司在工业炉窑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总承包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加热炉窑的全自动控制,数字模拟检测、温控程度、控制能力等相关技术上的集成创新与应用,使公司在这一行业领域的设计和设备总承包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所完成的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加热炉、天津赛瑞机器有限公司芯棒和优质合金锻件项目、卡特比勒底盘厂热处理线、天津消防研究所组合炉项目,在行业内得到认可和赞誉。
公司立项报批的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汽车整车生产线装备制造项目曾列为2009年天津市重点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白车身柔性自动(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高频逆变悬挂点焊机、环保型汽车涂装水性漆系统等;特别是水性涂料使用是环保和“绿色”制造工艺,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涂装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司承担的上汽自主品牌项目(主要生产荣威550车型)的涂装车间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轿车涂装工艺包括环保型无铬钝化的前处理、无铅阴极电泳底漆、水性中涂、水性基色面漆以及两道罩光面漆,确保了涂装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业主方给予的评价是:中汽工程公司承建的这条涂装线,从整体水平来说完全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的生产线相媲美,真正达到了低成本、高质量、环保节能的设计宗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成为从传统的提供设计、承包管理,到拥有工程施工和核心制造的工程总承包和装备供货,发展成为提供汽车工厂工程建设(包括产品选型、厂房建设、装备供货、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指导直至SOP)生产链全过程服务的供应商。
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差异化的发展为目标,公司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更为具备,发展路径与自身业务构成、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更为适应,体现着自身的特点。凭借积累的核心技术,在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采用合资合作的产业化模式,先后成立四家独资和合资控股公司,产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通过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运行,实现对公司主营业务―总承包业务、设备研发、制造和新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显现了公司设计制造、集成的核心能力,增强了客户信任和信心。近年来的高端客户和合同额持续增加,对汽车焊装、涂装、总装工艺和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研发与创新有很大提升。进一步壮大了公司品牌,推进业务升级,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业务层次,增强公司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技术开发、专有技术和专利数量持续提高,助推公司向依靠技术创新内生驱动方式转型。成为科技开发基金申请平台,先后获得天津市和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产业化发展,2010、2011年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支撑工程总承包超过30亿元。
强化基础管理建设推动持续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平台
在扩大总承包业务的拉动作用下,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跟踪国际成熟技术的创新,快速跟进,实现与国外技术同步,力争集成开发和综合优势领先。
加强科研开发,在工程项目中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延伸业务链,提高附加值。装备关键部分的开发和试制,通过试验、试用、改进、稳定后应用于客户,让客户满意。
公司出台了产业化项目的奖励政策,对各工艺部门装备产品的研发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各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设计,在制造基地进行安装试验,满足用户要求后,进行推广应用。完善后期服务工作,建立了良性的研发项目的运作流程。
传播自主品牌,展示技术实力和项目业绩。在北京、上海先后举办了汽车涂装、总装绿色制造技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2011AMTS―上海国际汽车(电动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和行业展览会,邀请到多家汽车生产厂家参会;通过参观上汽临港项目,展示公司集成创新的业绩,展示了公司技术实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各类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抓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与水准是衡量各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主管部门评价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参数。以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夯实实践实训基地条件,加强实践性,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才能赢得发展空间。本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院级重点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和成效,以供参考。
一、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起步较晚,组建于 2009 年,2011 年被学院遴选为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共19人,生师比达11∶1。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博士2人,硕士7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讲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专业带头人司文会教授现任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首席专家,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首届“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项目获得者,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教学名师、首届科技为农服务优秀团队带头人、首届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优秀科技工作者,历任学院首届实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人文科学系副主任兼基础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基础部主任、食品系主任兼基础部主任等职务。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工教育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分析测试学会仪器仪表学会会员,等。与苏州的企业联系密切,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独撰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9本,主审教材2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获中科院优秀教材一等奖。曾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优秀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项;已结题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项目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7项,设计专利6项,已获授权12项。
二、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基础
为了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建成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我们仔细研究了苏州、长三角区域生物技术产业水平,同时,根据学院的专业布局实际,遵循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1.紧扣“2+0.5+0.5”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紧密型校企联盟专业教学团队
当代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过程中需要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深度融合到团队中。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以“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与苏州泰事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天马医药有限公司、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贝朗医疗(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起产学研合作,一批企业专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规划制定、毕业设计指导、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推动教学改革。考虑到企业的具体特点,差别化开发不同教学方案,实时满足生产需求,构建了紧密型的校企联盟教学团队。
2.加强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教师的专业规格,既能上讲台,也能下车间,即常说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了加强团队成员的双师素质培养,团队依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苏农院〔2011〕1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有关规定》(苏农人〔2012〕1号)的有关规定,对团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安排,按学年填报《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表》,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进行社会实践锻炼。据统计,建设期内,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共派出9人次参与实践提高,为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3.提高团队成员专业面,建设宽口径强技能专业教学团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是新兴交叉学科,涵盖化学、生物、食品科学、仪器分析、药学等知识,因此,务必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面,建成宽口径强技能专业教学团队才能满足培养要求。三年来,团队引进博士2人,全部按此标准进行,效果良好。
三、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
我国举办高职教育时间较短,专业教学团队与运行机制建设具有创新性,各校有自己的成功做法。根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在学院职能部门和专业所在系部的指导下,专业带头人主持本专业的团队建设。包括专业设置或调整调研、专业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的制订或修订、课程设置、教改方案的制订,主持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实训资源建设,优先规划本专业的师资配备、任课安排,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向各级推优等。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1.以能力培养为本,团内分工合作
根据本专业工作岗位分解表,细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单元,组建以课程为单位的若干组,除了专职教师外,每个小组至少配备1名企业兼职教师。各组分工但不分职,相互协作。
2.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团内教师责任明确
在教学团队内部分工合作基础上,团队实行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明确团内教师责任,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3.以量化考评为依据,构建团队建设管理体系
组建了专业教学团队,如何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是关键。根据建设实践,生物技术与应用团队建立了以量化考评为依据的建设管理体系,团队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带头人负责量化考评,系部负责具体实施 和管理,学院依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进行检查和验收,效果较好。
四、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围绕《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几年来,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省市级培训。其中,3人参加“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国家级培训;1人赴苏州第四制药厂挂职锻炼;1人赴吴江农产品检测中心顶岗实践;1人参加“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1人赴合作企业——苏州泰事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实践锻炼。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科研项目
在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各类课题,目前有“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富硒鸭生态养殖与产品开发”“优质富硒黄桃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市级项目8项,“农产品质量信息化溯源技术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课题4项,“推进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等教学研究项目课题4项。团队成员主持、参与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项,主参编各类教材15本。
3.课程与教材建设
生物技术教学团队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校级精品课程,参与各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本专业课程现有中科院优秀教材一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及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仪器分析》。教师主(参)编15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5本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训指导书》《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制药方向)实训指导书》《生物技术综合实训指导书》《食品安全评价与质量检测》《基础化学》。
专业课程考核也由原来的“理论+实践”传统考核方式改变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职业技能证书考核+顶岗实习考核”,全方位考评学生的岗位知识技能。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生物技术专业共享学院“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物技术中心”“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实验(训)平台5个,拥有生物工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14个,与江苏众诚鸭业集团、BD快速诊断(苏州)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苏州第四制药厂、华润雪花啤酒(江苏)有限公司、深圳清华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金阊区疾病预防保健中心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22个稳定的校外实验(训)和就业基地。
5.社会服务
生物技术团队在院系支持以及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与社会、企业良好互动,积极参与社会、企业项目。2011年度,团队省、市级社会化服务项目“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财教[2012]115号,总经费51万元)进入第三年建设周期,“富硒鸭生态养殖与产品开发”(吴江市科技局,江苏众诚鸭业有限公司,总经费40万元)等省市级项目4项,其他横向课题多项。同时,为BD快速诊断(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泰事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输入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五、院级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1.科学制定建设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因此,科学制定建设目标是关键。目标的确立以学院的建设规划为依据,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形成可迁移性的专业建设成果,发挥专业示范作用。
2.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1)专业带头人培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要求专业带头人具有较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基础、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有主持专业建设、实验(训)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近3年在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科技服务项目、及出版专著、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成绩显著。经过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带头人基本具备要求。
(2)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是关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依托紧密型校企联盟企业,不断加强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该专业技术技能类课程50%由双师型兼职教师完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得到保证。
(3)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培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经济发达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高,对毕业生要求高。所以,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培养成为生物技术与应用的必然选择。建设期内,通过“2+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联盟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到86.12%,就业率99%,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铁岩,吴兴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3]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