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8篇

时间:2023-06-14 09:35: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篇1

>>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情况分析 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与应用开发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微课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浅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 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5]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篇2

关键词 学校 微课 课程资源 微课程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2008年,戴维・彭罗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提出Micro Lecture的概念,目的是让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国内胡铁生将其最早引进,并提出“微课”的概念,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对学习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对微课研究的热潮,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发展的简单介绍、微课的制作技术研究以及组织各级各类微课竞赛。目前来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部分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的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同时,当前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理论研究匮乏、认识观念片面、现实条件不足、实践过程盲目等问题。对此,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特点,合理把握微课的优劣,针对现实问题科学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学校微课的基本特点

当前不同的学者对微课有不同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虽然人们对微课从时间长短、开发主体归属、课程优劣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定义存在一些争议,但在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却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

1.时间短

微课的“微”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时间短。有学者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三个比较有影响和知名度的项目中的微课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微课的时长以0~10分钟为主,在调查的微课中,小于十分钟的约占83.3%[3],这相对于传统课堂授课的40分钟而言,其时间是非常短的。

2.内容精

通过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微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均短小精悍,具有吸引力,针对性较强。每个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明确地阐明一个知识点或思想,例如淄博市的一节微课《拼音巧标调》,即用4分38秒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给拼音标音调”这个一年级的重难点,针对性非常强。

3.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目前微课的呈现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既有用摄像机录制的视频,也有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还有用flash等软件编辑的视频,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二、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打破时空限制、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微课因其自身内容的单一性、时间的短时性、载体的技术依赖性等特点,而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和实施中的困难。由此,在学校微课的建设与实施中,必须灵活辩证地对待。

1.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

(1)突破传统学校课程实施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进行的,为了学习特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通常在确定时间、确定地点进行授课和学习。微课与此不同,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使得教学双边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从时间上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或目的不同,灵活选择进度和内容,不必担心因一时分心而造成知识点遗漏的情况。从空间上来说,微课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不仅可以发生在教室里,而且可以发生在学生有条件观看微课的任何地方,诸如教室外、家庭中,甚至公交车上、商场、路边等等,这为学生时时处处地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2)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适龄儿童几乎全员入学,加之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经验背景的差别也在扩大,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似乎越来越“加剧”。[1]在大班额教学的现实条件下,如何使教学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教师努力解决的问题。学校微课的出现为弥补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传统课堂的统一讲授会对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思维品质不高的同学产生压力,导致学习跟不上,然而学校微课是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播放速度和次数,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学习速度和频率,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第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微课不仅局限在教材的重难点解析,还有部分内容是用来拓展学生课外生活的,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性格和气质出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索学习,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可汗学院的《艺术史简介》、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切开榴莲的秘密》等内容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3)有效增进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而当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差异过大,不同学生享受到不同的资源,有悖教育公平。学校微课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将各地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和分享,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学习终端方便、快捷地享受国内外名师的优秀授课。就微课网来说,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感受到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一■一中学等十余所顶尖名校名师的精彩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势课程资源的共享,有效地增进了教育公平。

2.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认识片面

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因此正确认识学校微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微课在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功利化。有些学校制作微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忽略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观念过于功利化。第二,微课功能扩大化。主管人员对微课的优劣认识不清,只看到它的优势,却无视其局限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不顾及本土特色、学校的水平、教学内容、学生的家庭条件,盲目跟进微课,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佳、学生和家长对此方式产生反感、耽误学校正常的课业教学等问题。第三,建设流程简单化。不少学校认为微课建设就是制作一个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只要有一个会制作视频的电教人员就可以完成该任务。事实上,微课的开发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视频制作,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支持资源的建设、教学反馈的提供均应包含其中。

(2)资源不足

学校微课建设资源不足体现在计算机硬件缺乏、专业师资匮乏、实施经验欠缺,该类问题大大抑制了微课的有效推进。首先,计算机软硬件缺乏。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相应的移动终端和微课制作工具,当前学校尚未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抑制了教师对微课的开发以及学生对微课的利用。其次,专业师资匮乏。学校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统筹规划,然而目前一般是由学校负责人兼任此任务,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导致微课建设出现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最后,实施经验欠缺。国内微课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经验,虽然部分学校也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微课发展的一些经验,但尚不够系统,学校不知如何去管理微课;评价人员不知如何去考核微课;任课教师也不知如何常态化应用微课。

(3)自身局限

上文提及到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这既是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首先,时间短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时集中。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时间的长短问题,传统授课一般是45分钟甚至更长,而一节微课仅仅5~10分钟,前者要求学习者有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如若学生习惯了对微课的学习,其长时注意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传统教学,这是微课的设计者不希望出现的。其次,内容精炼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一专题为例,如若分别将厘米、分米、米的特点、应用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设计,那么三个简练的微课无疑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此知识点,但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不易被学生所感知,这应当引起微课规划者的重视。

三、学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学校微课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样的挑战,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促进微课向微课程转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一方面,鉴于当前学校建设微课面临的观念上的问题,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组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定期研讨交流的形式督促学校人员端正建设微课的态度,全面科学地认识微课。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我国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不足,对实践者的启迪作用有限,理论研究者应加强对学校微课概念、特点、优势和劣势等的理论研究,帮助一线人员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相关内容,为其实践工作导航[4]。但需注意,在对微课的理论进行研究时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土,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式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微课。

2.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

为了使学校对微课的投入有所成效,规范其设计开发是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首先,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者的建议制作出一条符合本校微课制作的流程,明确微课建设的人员构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制作效率。其次,精选学校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分界线,提供两类微课内容,一是对课本重难点的解析课,二是对学生兴趣的拓展课,两类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便利。最后,保障学校微课的质量。学校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求数量,更应当追求质量,评价和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把守每一个微课的质量关,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3.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

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是学校微课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增强其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提供充足的软硬条件。充足的软硬件可以使得教师有制作微课的条件,学生有必备的学习条件,避免教师和学生因计算机或其他各种移动终端的匮乏而丧失使用微课的权利。第二,建设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微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建立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也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的规划能力,为其更加顺利、有效地使用微课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再借以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定期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验,促使学生展示自学内容等方式,将学生对微课的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微课的一个反馈,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微课建设稳步前进。学校应当从评价人员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进行周密的考虑。在评价人员的确定方面,秉承多种评价主体并存的原则,既重视专家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将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等纳入其中,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评价更加的客观公正。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方面,学校可以参考成功案例或者直接聘请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测量的标准,为开展微课建设奠定基础。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应当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切勿走上只注重分数的歧途。总之,为了充分响应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微课设计优劣的评价既应当有学习过程方面的体现,也应当有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充分考虑。

5.促使微课向微课程转变

受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课”等同于“课程”,因此,在微课的研究中,也经常出现把“微课”等同于“微课程”的情况。其实,二者虽然密切关联,但内涵并不相同。教育学研究中的“课”,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一个阶段;“课程”则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可见,“课”偏重于教学活动,“课程”则偏重于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文提及微课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鉴于微课与微课程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考虑将系列微课组成专题的微课程,将专题内容的课程分解为多个微课,既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又保留微课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它自身带来的问题。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总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敏锐的视角、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行进中思考,不断修正和反思,使微课能够得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3

【关键词】录屏技术;微课;资源

一、研究背景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微”潮迭起,“微课”概念炙手可热,它们对教学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将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系统研究当今时代的教育“新宠”――微课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助力个性化学习,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的转换,开辟新的路径。在教学理念日益先进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教育界不断追求和探索的。

微课的定义是以视频为主要手段,展示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进行精炼的浓缩的教学活动。本文提出的微课制作方式,是主要借助于视频录制编辑软件自带的非线性课件编辑加工能力、流媒体采集功能、音视频合成功能,能够制作高质量课程视频为目的,并可以通过与校园网的对接搭建流媒体服务器。

二、微课资源要素组成

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就是要建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并提供由任务单、教学课件及习题测验等多种资源构成的教学环境,微课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教学设计:明确微课教学任务,展示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

(2)微课任务单:任务单,一一列出课前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和必须达到的目标,并附上任务要求和评分细则,引导微课学习,提高微课学习有效性。

(3)微视频: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及拓宽思路。

(4)微练习:巩固微课学习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微课学习内容。

(5)微课件:与微课相配套的课程内容,如讲义、PPT等。

(6)微测验:针对一段微课的学习通过小测验来检验掌握情况。

三、《动漫软件基础》微课资源开发

《动漫软件基础》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为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资源短缺的矛盾,接下来,就以此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1.开发步骤

《动漫软件基础》微课开发分成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后期三大环节,其中:前期设计包括确定课题,课程设计,脚本撰写等具体内容。在这个环节,课程的构思最为重要,其次根据内容安排脚本的写。

中期制作包括微课资源素材准备,视频的录制及拍摄制作等具体内容。

后期包括微课视频的后期合成编辑与输出等具体内容。在此环节,前期的录制可以在后期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2.课程结构

整个《动漫软件基础》课程以Photoshop软件操作为主,课程设计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绘画基础;第二部分是图像修饰调整;第三部分是后期调整;第四部分为升级提高。每个微课又可分为微视频、微练习、微任务、微拓展、微交流等。

照片后期处理是Photoshop软件中的重要环节,比如在其中一个视频就节选了一个实例:“变废为宝――照片后期处理”,该微课通过“引入―提问题―修改问题―指明方向”的思路设计,旨在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其中慢慢思考和领悟。

3.资源开发

当课程的开发步骤和课程结构都搭建完成之后,课程资源建设就逐步开始进行。

《动漫软件基础》课程资源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微脚本――与教学环节配套的教学设计的详细策划文稿;微视频――核心资源;微素材――辅助教学的素材课件;微练习――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微点评――教学点评;微反馈――教学反馈。

在这些构成资源中,微脚本、微素材、微练习是固定的静态的提前设计生成的。而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动态的,后续生成的,可扩充修改。

四、微课预期成效

《动漫软件基础》微课开发完成之后,在应用中有如下的预期成效:

(1)微课视频有助于实现学生对碎片化时间的应用,学有余力的学生渴望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利用视频微课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让学优生能基于兴趣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利用技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也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

(2)视频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推广优质教学资源,一个10-15分钟左右的微课,讲解的是一个具体的小知识点,充分体现出微课灵活易用的特点。

(3)录屏的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实现了教师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由于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无法拍摄专业性太强,制作太复杂的视频。而教师利用简单的屏幕录制软件,轻松讲解一个小知识点,降低了课程视频制作的门槛,最终以技术推进的形式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之后的应用,在深入应用过程中再促进进一步建设,在不停的“建设―应用―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思考微课学习如何建立评价机制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中,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微课开展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篇4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微课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微课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理念、学习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微课;高职教学;有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深入推广,微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为推动高职院校微课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和关注重点。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微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淞⒂行性的微课意识

实现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正确认知有效性教学的本质。有效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效率、效果实现最优化,真正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要树立有效性的微课意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一是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微课能营造趣味性、情景化、可视化的学习环境;三是微课便捷、高效、实用。教师在微课选材上,应遵循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并获得学习成就感。最后,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定位。微课是高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制作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学生是微课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微课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需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明确运用微课资源获取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高职学生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利用微课进行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让学生体验并分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而实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真正了解并认同进行微课学习的价值所在,使他们乐于使用微课。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他们了解未来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由此进入契合实际的学习领域。

第四,教师应引领学生依托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兴趣点与需求点进行选择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职业人才。

3 优化微课教学设计,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微课的教学内容应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并在讲解中适当穿插二至三个开放性问题,供学习者讨论探究,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微课教学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与学科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研究结果汇报讲解、教学研讨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课程内容,如利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出图文共享、声情并茂的视听氛围,在刺激学习者感官体验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使用恰当的媒体形式配合微课教学,能有效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升微课教学效果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源的应用是为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服务的,教师要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切忌“喧宾夺主”。

4 加强教师素养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加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力度。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直接决定微课的质量,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要真正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打造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专业师资团队,培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势在必行。

其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更好地提升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紧跟信息化教学进程,加大力度推行微课资源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微课教学。而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强化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切实改善教学效果。

5 高职院校要激励教师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应为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应用研究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激励机制,将微课应用研究纳入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之一,激发教师建设微课资源的热情。首先,通过微课研究,提升教师微课理论素养,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制作微课;其次,通过微课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微课教学行为,使其发现微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微课教学行为,实现微课教学目标;最后,通微课研究,能够打造一批高质量、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辅助资源作用。

6 加大微课资源合作开发力度,打造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

优质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有效开展高职微课教学的前提,高质量的微课开发、制作是有效实施微课教学的必要保障,微课资源建设也是高职微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者合作,进行校本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于微课要求其制作者具备较高的相关专业技术,但对多数高职教师而言,要熟练掌握微课制作的相关专业技术有一定难度,这就影响了微课制作的效果。较理想的校本微课开发团队可以由学科专业教师、微课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习者共同组成。学科专业教师担任主角,进行微课开发、教学设计,撰写微课脚本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辑与相关技术处理;学习者对微课的设计、制作等提出意见,对微课进行效果评价。

二是各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进行校际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可以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以借助各校集体的智慧,整合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合力开发微课资源,提升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吸纳企业的有效资源,并使企业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来,协助高职院校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微课开发,补充更新相关学科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微课;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56-02

一、引言

要探究高职院校英语微课的建设与应用,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英语”、“微课”以及“怎样建设与应用”的基本概念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微课这种特殊教育方式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探究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是怎样建设和发展的。

二、微课的兴起背景与必要性探析

1.微课的兴起背景。微课最早兴起于美国。21世纪初,一位优秀的教学设计者戴维・彭罗斯第一次在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大学提出了有关微课教学的思想。微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教学设计简单且精悍,教学者通过简短的视频形式的教学设计,传递出其所要表达的关键信息、重点内容,从而使得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课”来学习和思考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微课所提出的建设主义教学思想、在线教学、移动互联网教学等教学理论逐渐得到了教育界人士广泛的认可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以及网上教育模式的逐渐兴盛,我国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模式下,课堂整体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分配。微n不同于以往机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重点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结合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突出。通过课前预习、教案设计、课堂讲授、教学评估与反思等基本的教学过程创建出一条学习的主线,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课业任务的能力。

2.大学英语微课建设的必要性。(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他们节省一定的课余时间,主要表现为在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的同时,实现对零碎学习时间的有效整合。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大学英语课程而言,英语不仅是实现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且大学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进行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相对独到的学习见解,还要具备机敏的学习思维和进行深入探索的能力。针对以上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传统的“一对一”的教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英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发展要求。(2)提高学习效率,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利用微课教学,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如果遇到不懂的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视频的二次回放,或者是通过查阅教师授课的重点笔记,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通过课上教师的正确点播也能得出问题的相关答案。微课可以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思维力和良好的综合学习技能。通过视频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也是教育在“互联网+”发展领域的影响下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势在必行。

三、微课的建设内容

1.微课自身的特点。(1)授课时间短:微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时间大约只占传统课堂的三分之一左右,授课时间通常设置为15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利用零碎化的时间。(2)内容针对性强:由于微课的上课时间相对较短,这就决定了微课的授课内容针对性都很强。通常情况下,微课一般都会重点讲解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和首要内容,而且讲解内容力求简短、精悍,重在单独关注一个知识点或者两个知识点,便于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解与消化吸收。(3)授课直观化:微课是基于视频进行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视频一般是通过生动的实物展示或者电脑模拟课程来进行相对直观地讲解,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不仅能丰富多彩,而且其展现形式也比较生动直观,而这正是传统的口头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2.大学英语微课的主要类型。(1)理论导向型:理论导向型“微课”主要以传递语言信息为主,授课形式以口头传递法居多,另外辅之具体的教授法、提问解答法以及启发讨论法等。理论导向型微课这一教学模式适合以教师为授课核心,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主要的掌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搭建出一个针对性较强的英语基本概念的学习平台。(2)实践讲解型:不同于中国汉语“意”合的教学思维,英语教学讲究“形”合,讲究“听、说、读、写、翻”五大部分的有效结合。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际的讲解、练习、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展开实际的微课课堂教学。

四、大学英语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

1.进行英语微课课堂的常规化建设。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微课主要通过竞技性的比赛获得。比赛中的作品大多是通过严格的挑选而得出的。同时,比赛中选出的微课视频,大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虚拟获得的。因此,微课制作成本较高,制作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此外,这种形式下产生的微课视频大多是零碎的、杂乱的和不成系统的,所以急需对英语微课进行常规化的建设,以便扩大英语微课的使用广度和深度。

2.英语微课建设需要进行整体考虑。所谓微课就是针对某一个基础的知识点或者是重点的学习内容进行独到讲解的过程。虽然微课授课的时间较短,但微课的授课资源却非常的丰富,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时要格外注意英语的本身特点。大学英语不同于初级阶段的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更讲究英语的语言点、知识点和长难点的有机整合,因此学校应该提出明确的建设方案、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良好的技术支持,以便保证微课资源开发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3.合理整合微课资源,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微课建设方案需要合理地整合各方的资源,因此微课的建设过程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微课的建设过程不仅需要网络技术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技术团队对微课进行系统地开发与讲解。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方式的不断改变,大学英语微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培养一些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及技术团队来进行适当地开发与应用。

4.增加微课教学的资金投入。目前,许多高校开始将微课应用于更多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但往往由于微课的开发成本高,资源整合困难,最终导致许多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教学的资金投入,不仅能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也可以使教师群体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

五、结语

鉴于微课的诸多学习效益,本文在大学生英语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上进行了相对细致地探索。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我们更要有顺应潮流的勇气和迎接一切学习困难的决心。本文从微课的背景与特点、重要性以及怎样建设与应用上进行了个性化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学习的灵活性,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共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微课教学就成为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主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郭雪营.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篇6

摘 要: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必然趋势,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启蒙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不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微课都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已经展开多方面的微课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微课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多样的问题,教师当前过分的依赖于微课,受教师的态度、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微课研究出现了忽视微课特点、忽视培养能力、忽视平台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语文能力;研究现状

一、引言

传统课堂中,要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提供必要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应运而生的“微课”精选学习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的特征符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微课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不可否认,教师的态度和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给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一些困难。教师主观上认可微课,却忽视微课的特点,把微课当作传授知识的工具;知识点散、杂的语文学科与微课融合的同时,又带来过度建设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资源的平台的支持。

二、小学语文微课研究现状

1.重视微课形式,忽视本质特征。微课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宠。当前,教师主要把微课当作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当教学的辅助手段,从微课的录制特点、展示方式等外在特征或短小精悍等形式特点来研究微课,并未深入分析微课的本质特征。因此,一些教师把电影片段、教学剪辑、讲座剪辑等视频资料一概纳入微课的范畴。这种微课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微”的要求时间短,却普遍忽视学习主体的存在,缺少思S互动;单节微课知识点多、散、杂。此类把传统课堂40分钟的内容浓缩、压缩到10分钟以内的“形式微课”,严重影响教师对微课的正确认知,影响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是新生事物,在运用过程中,要首先意识到它是“课”,其次才是“微”的特点,“微”的核心不在于时间短,而在于内容精。只有研究者充分认识了微课的本质特征,才能从正面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才能成就微课改变教育模式、革新教育观念的作用。

2.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语文知识点散、杂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微课的应用使得攻破这些困难有了抓手。因此,研究者普遍把研究重心放到杂,散的知识点上,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学习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学习实践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微课不应该仅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应该肩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责任。

3.重视微课数量,忽视平台建设。目前,各级各类微课比赛层出不穷,微课的数量节节攀高,这一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推进了微课的建设。但与“炙手可热”的微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鲜有人问津的平台建设。网络打开速度慢、服务滞后导致微课资源利用率低,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缺少了平台支持的微课能走多远?

三、应对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探究本质。面对微课这一新兴事物,研究者不仅要关注微课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的价值,更要多思考微课对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意义。研究过程中,要对微课的本质特点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要认识到,对微课的本质特点理解得越深刻,越有助于微课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微课是教师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开发的微型教学视频,既有“课”的特征,也有“微”的特点。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都要符合“课”的基本要求。微课的教学内容更集中、适用范围针对性更强、教学过程更紧凑,适合自主学习的需要。

微课应该是有独立教学设计的完整的课,不应是从一节完整的课中截取的片段。在成熟的微课视频技术的支持下,一线语文教师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制作微课视频供学生观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合适设置教学情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制作动画时,要考虑到语文学习内容,避免学生被动画过度吸引。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是深入探究微课本质的结果,也是设计、开发优秀微课的必经之路。

2.立足语文素养,培养能力。微课的设计和使用,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并具体而有效的提高构建语文素养的语文能力。研究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围绕能力点,细化承载能力的知识点,精选适合运用微课的知识点,最后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要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可以围绕学习重点“提升细节描写的能力”设计微课:细描环境、细描人物。

3.完善微课平台。网络时代的资源有内容丰富、开放共享、更新迅速等特点,而这一切,均基于交互性良好的平台的建设。完善的微课平台,首先能够为形成微课资源群奠定基础,从而发挥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完善的微课平台更有利于微视频、微练习、微点评等一体化微课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当前阶段,可以首先利用校内微课平台,整合教师手头资源,促进教师交流学习,之后加强校际间平台的建设,形成资源优势。

小学语文微课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助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微课研究需要一线教师的倾心投入,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深刻认识微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2]孙艳蕾.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4).

篇7

微课与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于是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微课制作热的背后,我们基层一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该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作品,并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综观上述一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二是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和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三是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四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如我所在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电教中心负责全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各优质资源学校的微课作品,电教中心的网站全天候开放,供全区中小学校的师生使用,这样做的效果是既互通了资源,也放大了优质微课资源的效应,同时也更能促进广大老师制作精品微课。三是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可以鼓励广大的一线教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学科教材为蓝本,将教材内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作品。四是要注重团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每年暑假期间,我所在区域的教研部门就组织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牵头组成五到八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题式的微课程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性的微课制作,又发挥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作用。

篇8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大行其道的今天,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与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从而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教师开始尝试以“微课”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不失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的意义

在我校,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实践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有着重大意义。

(一)对学生的学习

1.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2.“微课”一般为5~8分钟,非常符合学生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

3.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二)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1.教学目标清楚,加深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心中有学生。

3.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4.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对教育自身的发展

1.现在的“微课”,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大而全,难以直接加以使用。

2.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达到资源共享。

三、思想品德课“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开发目标,突出重点

“微课”以短小而著名,却以精悍而取胜。切不可因其“微小”而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甚至背离教学终极目标。

(二)切入课题要迅速

微课要求的时间短少,要求切入课题必然要迅速,如,可设置一题目引入课题;可以温故知新,由以往的课题引入新的课题;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课题。另外要求切入课题途径、方法吸引眼球,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密,迅速切题,因为余下不多的时间要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三)讲授线索要清晰,尽可能只有一条

微课中,讲授线索除了要清晰,还要尽可能只有一条。在线索上展示最重点、最精彩的内容。

(四)收尾要快捷并回味无穷

一节课小结,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是进一步突出所讲授内容。好的总结可以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思想品德“微课”,教师一次精心的讲述,将被多次播放学习,从而避免了重复解答,及时解决学生疑惑问题,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知识,学习连贯性增强。师生在“微课”平台上也可以进行线上互动沟通,成为现有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今后将逐渐完善思想品德科“微课”视频,并成为一个宏伟的知识宝库。

参考文献:

[1]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