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单位档案管理8篇

时间:2023-06-14 09:35: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单位档案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位档案管理

篇1

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二是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项工作:1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2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3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4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5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1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2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3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篇2

在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渐渐取代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高效便捷等优越性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进步,然而它的优越性背后也必然伴随了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阐述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浅谈其背后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使电子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中更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

一、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电子档案不仅涵盖了纸质档案存储记录的一切优点,它还开辟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存储功能,例如储存音频,视频,图像等更全面地档案信息。它省时省力,便于查找,信息的综合性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具体说来,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便、高效、快捷

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电脑工作替代了人力劳动,从而大大减少了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又降低了传递成本。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也提高了信息的集中性,综合各类相关信息集一体,避免信息查询时出现遗漏。大多电子档案存储都是依托于表格的形式,这样繁琐的资料检索就变得一目了然,方便快捷。此外,电子档案信息存入电脑,这样就不易丢失,也不容易被他人更改,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档案存储的目的就在于对其信息的使用。而要提供有充分利用价值的档案,就必须要有信息量充足完善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利用纸张进行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来进行操作,这就使得各份文档卷宗的标准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从而影响了文档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给以后的使用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使得立卷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大的提高了心里的利用率。此外,立卷工作量的减少,给立卷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立卷工作的探索和研究。

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分依赖电脑等电子设备,忽视其不安全因素。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情况有,电脑等存储设备陈旧,硬件设施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状态,不能很好的进行存储和网络传输。其次是一些配套软件的质量落后,不及时安装更新,对于一些新型病毒不能有效抵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注重电脑加密,不注重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和保护。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殊的工作区域,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混杂在一起,不做工作分区。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立卷人员还没有从纸质立卷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不适应新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合理立卷。另外,目前还没有明确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不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一)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其安全性。首先要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依托于电脑存在的电子档案,具有不稳定性,电脑自身硬件问题,断电,网络病毒的侵害,办公软件的不健全都会对电子档案的生成、存储、共享带来损坏或丢失,给存档工作造成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就要求了立卷人员在存档工作中必备的安全意识。及时对办公软件修护和升级,对电脑硬件及时检修,输入信息之后养成及时保存的习惯,加大对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做到网络安全的建设,做到计算机的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还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技能的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要提升立卷人员计算机技能,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电脑的良好使用,人依然是决定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位立卷人员要在当前的电子管理形势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及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做权限约束和监督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权限的管理,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普及《档案法》等法规制度,强化管理意识和安全保密意识,使一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井井有条。

篇3

1 电子档案的特点优势

1.1 保密性强

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整卷查阅所带来的风险,现在所使用的电子档案可以实现部分查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被泄露的风险性。在进行纸质档案查阅时,因为所有的档案信息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看到一些所查阅资料之外的信息,不利于档案的保密[1]。档案查阅时,只能够接触所需的单份文件,而无法了解其他内容,实现了文件的保密。同时,电子档案的查阅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改变了纸质档案查找时的困难。

1.2 高效、快捷

电子档案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让查阅档案的人高效、快速的获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管理,避免了档案归档和查找的繁琐,让工作人员从人力的耗费中解脱出来[2]。同时,可以分散工作量,实现随机归档,减少了归档和整理的时间,更方便进行检索,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因此可看出,高效;便捷是电子档案最大的优势。

1.3 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对档案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电子档案可复制、能重复使用的特点,更能满足档案加工的需要。传统的纸质立卷工作是有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操作的,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档案标准的不统一,既影响了档案整体的质量,又不利于档案今后的使用[3]。同时,在进行人工归档时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没有时间进行编研工作,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档案的使用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让工作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编研工作之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1.4 及时补漏增缺

传统文书在资料收集时,如果出现漏记、漏交的情况,为了及时的增缺补漏,就要把文书进行拆卷重做,这样既浪?M了人力、物力、财力,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电子档案中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修改、更正,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让档案随时保持在最新状态。

2 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不规范

纸质档案的使用时间较长,管理人员已经逐渐形成了保存纸质档案的意识。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使用时间不长,档案人员单纯的认为只要将档案信息录入系统等存储设备就可以,疏忽了对于电子档案载体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的管理,没有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备份,随意进行放置,最终导致设备丢失,档案资料的外泄。另外,在技术安全方面,没有采用一定的防复制技术,不利于档案的安全。同时,管理者对于文件备份的要求太过笼统,没有明确具体备份的文件、备份所采用的设备等,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导致电子档案备份管理混乱。最后,电子档案的管理比较分散,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2.2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新的档案管理方式的使用给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利用电子档案的优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具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熟练操作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结合实际情况,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量比较大,无法集中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且部分人员对于计算机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另外,现在的岗位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频繁的人动不利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进行。

2.3 电子档案安全问题

电子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发展的,具有信息技术资料健全、高效、便捷特点的同时,也相应的传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缺点,即安全性问题。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发送、接收、保管和归档时,可能会被篡改、伪造、泄密、窃听,或者遭到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由于电子档案的保护措施不到位,相关人员资料信息被泄露的情况频频发生,给这些人员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 电子档案管理的创新性对策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让电子档案管理走出无序化状态。电子档案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缺乏档案之间的联系,导致无法进行集中管理。为了充分的开发利用电子档案,发挥其高效便捷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电子档案的制作、审查、收集、保管、整理等环节,并且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对档案进行补充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实行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

3.2 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时,必须采用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在进行人员聘用时,要选用一些专业知识强,并且计算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对于已有的档案管理人才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和职业道德。之后,由于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所以,要尽量避免人员的流动或将人员流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障工作的延续性和长期性。

3.3 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一大重点,首先,要设置访客权限,根据档案的保密程度设置权限,划分读取人群,保障电子档案的机密性。其次,对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设置使用期限,控制使用范围。另外,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开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监控和自动记录功能,防止档案的外流。

3.4 加大资金投入

档案管理中所使用的设备软件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水平,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改善档案管理的设备和工作条件,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另外,使用一些保密性强的应用软件,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篇4

关键词: 声像档案 特点 问题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8

声像档案能够将鲜活的现实场景原貌地保存下来,传诸后世,再现于后人的视、听觉的感官。因此,较之其他载体材料的档案就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现就目前声像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

1 声像档案在档案中的特殊价值的和特点

声像档案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信息记录。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是应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对重要事件进行真实记录的历史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形象性和科学技术性的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再现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及成果,客观反映和记录设计工作的真实面貌。它和文字、图纸档案一样,具有现实的查证作用,对研究历史具有参考使用价值。声像档案的作用和价值虽然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在现实档案管理中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难度大、开发利用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

2 声像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认识与经验不足,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些立档的建筑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处理状态。有些单位或个人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的工作便利,致使部分声像档案资料长期留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没有及时向档案室移交,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流失,严重影响设计单位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拍摄内容不完整。导致拍摄内容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拍摄建筑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不清楚什么角度、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二是拍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三是受经费限制,摄影摄响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拍出好的建筑形象,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

(2)拍摄部门没有及时整理。目前一些单位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拍摄形成了大量的声像资料,小的工程项目则有几十张照片,大的工程项目则有几百张照片、几十盒录像带,然而拍摄部门往往不分时间前后,没有任何地点、拍摄人等备注说明,仅注上工程名称就将几年积累下来的声像资料移交档案部门,给档案部门的整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档案人员因不了解这些资料的重要程度,难以进行筛选,无法进行整理、登记、分类、编目。还有一部分工程声像资料由于保管上的疏失,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在二次利用上留下的后遗症,有的甚至无法再加以利用。

(3)收集渠道不畅通。由于一部分的拍摄工作由专业部门完成,另一部分由设计者或施工单位人员完成,因而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容易掌握,加上从活动筹备至结束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这些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声像档案即便移交档案部门,也是零零散散,缺乏完整性

2.2 管理难度大,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像我单位只是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造成原因主要体现在保管的分散性和管理的不科学性。一是有的建筑单位在声像档案资料的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声像档案散存在各个科室,不能统一集中管理;二是一些建筑单位形成的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时间长久了,这些声像档案的原始信息模糊,造成整体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带来麻烦。

2.3 重大活动声像档案失控,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单位组织重大活动,或设计项目完工申报优秀设计时,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设计所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3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3.2 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档案室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3.3 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篇5

广义的知识管理分为社会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和科学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又分为企业知识管理、非营利性机构知识管理、政府知识管理和教育机构知识管理[6]。在知识管理的所有分支中,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倍受人们关注,其产生的实际效益也最为突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案例极少。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事业单位(诸如档案馆、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开展相应的研究。相比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内容,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也有其特定的内容,例如各级档案馆特定馆藏中蕴含的特定知识、学校科研档案本身的学术课题项目及教学知识、医院研究及其发明专利、先进技术等。

二、知识管理理念应用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代表了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和走向,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档案管理注重实体保管,在需要时拿出原始文献发挥其凭证或参考价值;而知识管理注重挖掘出已有档案资源中包括其“背景知识”中所涵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档案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知识管理强调的先进手段主动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在提供服务之前更加注重对文件、档案的前期理解钻研,促进其开发利用,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第二,实施档案知识管理可以拓宽档案管理的范围。知识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一概排除在档案管理活动之外却与之密切联系的前期文件、图书资料等重新纳入到档案工作的范畴,实现大档案管理。因此,知识管理强调的知识挖掘、共享应拓展到档案管理的领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者重视对文件、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7]。

(二)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实施知识管理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具备新型管理理念的知识管理发起人及其追随者,以保证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第二,拥有适当的资金以保证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及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第三,拥有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具体项目和内容的实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促成其实施档案知识管理。首先,事业单位的行政性使政策理念的开展能有自上而下的较为容易的推行模式。其次,政府资金的支持有利于保障实施知识管理专项资金。再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本来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是在进行知识管理,不过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专门培训,并且积极引进更加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探索

既然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施知识管理势在必行,那么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方法则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行政性,自上而下推行、从实施主体内部出发逐渐扩展到社会大环境中,从观念、制度、资金、流程、人员五个方面着手,形成一个有机的合力系统,从而推动这一改革进程。

(一)转变理念、普及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档案的价值,有必要重塑全民的档案观念,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档案管理者,明确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真正纳入实践中,做好数字档案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检索与知识服务。应该经常宣传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开展档案情报和咨询工作,进行档案用户心理研究,以更多的利用者为中介,将档案知识传输到各个实践领域,在广泛利用中充分发挥其各种效益。

(二)以制度为保证、以试点为龙头,自上而下推行实践

在当前档案实践工作中,可以考虑利用档案事业单位的行政性自上而下,逐步推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拟出事业单位档案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草案,明确实施细则,设立试点单位。在开展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考察汇总其实施情况、实践经验,待期满时全面总结试验期间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此后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内实施。

(三)设立专项经费,从资金上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进程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其制定的方案中给出资金初步预算,协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通过,定期为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下拨档案知识管理的专项经费,并派遣小组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各单位的经费落实情况,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实施。

(四)制定基本流程,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实践

知识管理实施的基本流程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明确的目标是做事的先导;鉴别知识要求明确组织的智力资产以使知识明确可用,如组织内部专用备查的常见疑问解答、专家所长、知识地图;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引进人才、获取知识产品软件等;开发知识使个人知识集体化、深度会谈收集专家经验;共享与转移知识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及实物进行;使用知识用选用易用的软件和平台;存储的知识包括个人、集体和计算机储存的知识;知识评估即最后工作的评价总结,并与目标进行比较。各级档案工作者要对蕴藏在档案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积极的挖掘、分析,通过构建组织内部网络平台,建立扩大收集知识、共享知识的渠道。

(五)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

篇6

1.档案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随着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各级相关部门对该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也开始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待提高。以水利单位为例,虽然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了发展规划当中,档案管理也分配了相应的专门负责部门,但是这些成就还不足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体系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总体而言,体系是工作被按照需求被执行的保障,健全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源上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之满足设立的需求。这个问题是水利部门在档案管理方面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就当前的情况看来,健全档案管理的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是当务之急。

2.职工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水利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另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水利单位的档案资料出现缺失的现象。由此可见,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加大管理的力度和调整的程度。档案管理人员是管理档案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领导阶层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职工档案管理的意识,灌输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思想。在具体的措施上可以定期的组织干部群众学习、讨论相关的规定和措施、定期的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等。总之,一定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向着规则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档案管理的标准流程是先将文件资料生成,然后根据文件的内容分类,最终积累归档到相应的部门中。但是在当前的水利部门档案管理中,并没有严格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在流程上往往忽略必要过程。例如,档案管理部门通常没有分类整理的过程,直接把文件堆积在一块,然后就归档到制定区域。这种做法极大的增加了文件档案丢失的几率,而且查找起来也非常的困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完善制度,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按照制度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水利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来方便档案的管理,方便自身对档案的管理,进而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文件档案完整的保存,存进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准确和完整。

二、水利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1.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管领导的建档意识。

如果要贯彻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就必须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观领导的建档意识,使领导阶层意识到水利档案是进行水利建设和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信息和决策依据。水利档案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党委主观领导入手,增强他们的认识,转变水利单位领导的观念,建立健全领导阶层的职责和任务,然后制定相应的个规章制度,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领导阶层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核心。当领导阶层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时,就会加强相应的建设,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贯彻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因此,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管领导的建档意识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分解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使档案管理更加有效率。同时,领导阶层的观念转变可以更加有效的约束档案管理职员的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通过业绩考核这一途径,使管理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

2.更行技术,实现水利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时代在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已经进入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也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应用网络这一平台,促进自身工作的创新性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技术简化工作。所以,水利单位就需要加大自身的投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建立自己的工程数据库,然后让工作人员把信息直接录入这个数据库中。这样,所有的文件档案就完整的体现在了数据库中,在分类整理和查找时也更加的方便。当然,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也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熟练的掌握相应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求。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应该保存相应的纸质材料,用来应对突发性情况。通过这一措施,可以很好的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繁杂的缺点,使整个工作数据化和智能化,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方便了工作人员实施档案管理。而且,在应对突况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3.加强水利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他们也是整个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加强水利档案管理团队建设是创新性管理水利单位档案的重要途径。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因为他们的工作更加有现实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所以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水利单位档案管理的人员,科技档案管理和水利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实现对水利单位档案的管理。所以,水利单位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然后几种进行培训,使之能够满足职业的需求。同时,水利单位也应该定期的检查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不合格的职员进行二次培训。当然,还可以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来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进行。

三、结语

篇7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摘要: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已经成为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最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网络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勾画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架构,并列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所需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在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得到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档案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档案管理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科研、医疗工作,由于档案管理缺乏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规范,制约着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整体水平。

1.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目前卫生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问题,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档案管理意识。有些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对单位的发展微不足道,不重视单位档案管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和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档案管理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和激励体制;档案管理与单位的业务建设、单位整体管理不统一,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与卫生事业单位建设不能协调发展。

1.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很多卫生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网络。由于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不健全,机构不完善,都会造成单位内部档案管理格局混乱。档案管理不健全会影响档案的利用和管理,阻碍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1.3档案人员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当前很多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知识面窄,专业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等,影响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建设。卫生单位事业单位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得档案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思想观念已经落后于时展,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1.4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不齐全。由于卫生事业单位对管理管理的重视不够,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就会减少,难以保证档案管理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档案用房狭小,档案管理设备落后或不齐全,都会影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而有些卫生事业单位仍采用手工操作,制约着档案的收集、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低。

2.加强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单位全员档案管理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单位人员对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有关卫生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档案管理也是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让领导者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掌握的档案信息,积极为单位建设出谋划策,向领导者多宣传、多汇报,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卫生事业单位的作用,对医院护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在领导者的支持和重视下,才能得到较好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

2.2卫生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体制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完善的制度建设对卫生事业单位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很多单位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缺乏档案管理的自,单位管理出现混乱。针对这些问题,卫生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职能机构,对档案实行集中化管理,确立其再单位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另外,单位还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责任到人,将档案管理与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确保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其素质和专业技能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所以卫生事业单位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养成工作谨慎细致的工作习惯,热爱档案工作,维护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卫生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能熟练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统计、保管、利用等技术,具备档案归类、编目、立卷和保护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单位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再次,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敬业爱岗的精神,保持工作热情。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枯燥无味,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树立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后,卫生事业单位要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

卫生事业单位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硬件设备设施。单位要修建符合标准的库房,专用库房能防火、放盗、防高温、防潮、防虫等,并且设置档案管理办公室,专门的档案阅览室,为卫生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物资和硬件保障。

结语:总之,档案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卫生事业单位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全员档案管理的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真正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