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问题导学8篇

时间:2023-06-14 09:3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问题导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问题导学

篇1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也影响教师的教.问题导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在高中数学中,问题一直存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作用,进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讲“概率”时,我提出问题:将一颗六面的骰子接连投掷4次,有3次出现2点的概率是多少?同时,我将班上的45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9名学生,拿出5个骰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通过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老师,继而爱上课堂.同时,在问题创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素质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保障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某次课堂教学中,我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三角函数有哪些公式?有的学生答:正弦函数、正切函数;有的学生答:余弦函数、余切函数.我再问:谁能将这些函数的公式及演变过程写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去黑板上写.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的开展,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周彬 单位:山东省滨州北镇中学

篇2

摘 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立和生成需要师生在课堂多维互动,推进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高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互动问题,组织推进问题探究的运行。文章就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设计的意义、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问题设计;运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7-01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该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为手段、点拨互动为抓手,让学生发现、探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恰当引导、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而问题导学中问题设计则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指导能力。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原因及原则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教学思想结合的产物。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数学思维运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围绕哪些问题学习与探讨,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怎样有兴趣和动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因此,教师为了课堂的高效,就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设计问题,并巧妙地安排好问题串、问题链;预设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出现的状况和引导方法,深层次挖掘和拓展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设计和运行中,引导学生在不断地生疑、质疑、研讨、释疑、再生疑的认知循环中获得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素养的提升。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运行中,教师要关注学情和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冲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遇到阻碍时,教师要通过追问、点拨和启发,使学生找到突破瓶颈的办法。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与迁移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行的问题设计方面就要注重以生为本原则、螺旋上升推进原则,重视数学思维提升原则,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探索过程的乐趣,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与动力,获得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及运行

教无定法,但不是不讲究方法和策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时,也要注意设计方法和运行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设计问题导学。问题导学需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要学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联系,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质疑生问,让他们有兴趣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就以生活中超市促销的降价活动为教学情境。超市有某种商品采用降价促销策略:问该种商品第一次打x折销售,第二次打y折销售,还是都打(m+n)/2折销售优惠?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和解决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激起联想、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质量。

(2)趣味故事游戏,生成导入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要水到渠成,要让学生有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用趣味故事和具有游戏色彩的情境呈现问题。如学习“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r,以李咏主持的栏目“非常6+1”中“价格竞猜”环节切入,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告诉学生:这款手机价格为1500元~2000元,且是整数,老师只给出偏高、偏低或正确的提示,同学们如何快速猜出它的价格呢?如此,游戏导入生成问题,会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对要学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这样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以追问和加深问题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知识掌握的质量。如在“导数与单调性定义”的学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本中关于导数与单调性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命题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充分不必要条件,还是非充要条件、等价条件?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在典型的例题中解决问题。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函数在单调递增(减)的过程中存在有限个孤立的点会不会影响函数的单调性?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师要有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问题的分解和深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笔者有幸在2011年10月份代表学校到河北肃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展示了这一教学法,并深刻意识到这一教学法较之以前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感触颇深。

一、“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实施

1.发放课案,依案自学(15―20分钟)

教师在授课前一两天将课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如果本课时内容少、知识浅,也可将“课前预习”环节移到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学生做好预习,以确保“课案导学”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

新课开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课案学习教材,针对课案中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预习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整理,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3.点拨精讲,解难释疑(15分钟)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明错误所在并分析其原因。其次,教师要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适当加深、加宽。

4.归纳知识,课堂小结(2分钟)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当堂训练,达标测试(13分钟)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教师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学生“堂堂清”。

6.反思领悟,巩固落实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及时进行扣标反思,归纳整理,总结规律,并在课后反思空白处做以记录。同时要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巩固习题及预习任务,为下节课打好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习题应加强督促、检查,使学生养成及时、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

(一)问题情境导入。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利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合作探究。根据问题导学提示A、B、C,即找出的疑难问题或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答、交流、展示。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对“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的几点体会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中教师备课是关键,启发提问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引导启发精讲是主导,学生讨论探索是主体,课堂训练是手段,课堂总结是提高。“问题导学式”教学不但参与面广,而且课堂气氛民主、宽松、活泼、生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因为设计时考虑了层次性和激励性,使学习困难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设计;重点;效果检测;策略

当前很多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造成学习难点越积越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好,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能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考试成绩很好,但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通过翻阅资料,决定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导学问题”的内容设计要重在“导”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导学问题不仅是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也是课堂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的主线。导学问题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导”上做足文章。

1.计算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新知生长点。一个好的导学问题应该找寻新知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比如,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1)做一做。竖式计算并验算。58+203,1007-47,想一想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学一学。预习例题11.25+2.41,3.66-1.25,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试一试。试着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4)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这组问题导学的设计围绕着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间的异同展开,先让学生重温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在第一问中提取“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经验;第二问通过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的追问,使学生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第三问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同样需要从低位算起,同样得遵循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法则。所不同的是小数加减法需要对齐两个数的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应该说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着眼于沟通整、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2.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知识原型。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知识原型,为概念的有效建构提供表象认识,同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以备课堂质疑。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可设计如下的问题自学:(1)我找到的百分数:___。(2)读作:___。(3)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__。(4)我还知道 。课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在课堂上进行反馈交流,不仅使学生能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又利于学生理解百分数的这个概念意义。

二、“问题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难易,因此对概念、公式推导等难点内容,许多学生仍处于“未知、模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下面我继续以《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师:同学们,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数?并请指出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我找到的百分数:衣服里料成分涤沦60%,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

生2:我找到的百分数:毛线里的山羊绒98%。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

生3:我找到的百分数:肉松里蛋白质42%。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肉松中所含的蛋白质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

生4:我还知道:(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数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3)百分数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是可以的。

我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黑板上板书:60%表示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100,98%表示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100,42%表示肉松的蛋白质质量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100。这样学生便能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合适的答案填空:120%,97.8%,0.000001%,100%。(1)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达 。(2)小明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 。(3)爸爸的身高是小明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意义合理选择不同的百分数,确定在哪一个范围内取舍比较合理,从而巩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对于“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未必全部理解,只是把教材中的归纳性知识填起来而已,我引导他们明白“比值是两数之比”的意思,生活中“率”的概念有:效率、税率、概率、圆周率、出勤率、增长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的比值关系。

三、“问题导学”要注意通过巩固练习检测评价效果

篇5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对于初中数学教是来说,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还重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数学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备受推崇,它可以打破传统的固有教学模式,创造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一、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来做导向,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主线的原则,通过问题来引导教学,通过围绕问题而开展教学,最后通过问题来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最后以新的问题结束教学。

问题在问题导学法中是贯穿课堂的主导线。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开始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学习及其对问题的探究思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来展示预习学习的结果,学生对问题通过协作或自主探究来找寻答案;教师在最后对学生的意见做总结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层次的思考,使得学生的数学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问题导学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问题均是围绕教学目标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而获得教学知识理论及技能实践,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数学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在探究中培养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运用并不仅仅限于数学教学的知识学习,还可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对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预习思考

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来切合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得全体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对问题的思考。比如在图形平移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预习,设计基础性问题来引导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图形平移所需要的前提与条件,结合书本的图形平移概念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基础问题上再提出启发性思考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自主想象图形平移的过程,在想象中结合问题来探究教学,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创设情境课堂时,教师要注意:第一,问题的创设要切合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理论知识的重难点;第二,问题的设点要明确具体,使得学生可以有思路可循;第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及延展性,切合实际的初中生数学基础水平来设置问题,才能起到全体学生参与思考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展示交流

课堂的教学提问环节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其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一次性函数图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开展,通过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形象图表播放,来引导学生对图象直观性的思考,结合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通过对比及分析来引导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使得初中生对教学问题自主探索思考,还使得初中生在思考中激发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除此之外,游戏也是运用提问的有效形式。将问题与游戏结合,促使学生在一边游戏一边思考,给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调动数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养。

(三)知识生成,共同总结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提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探究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来引发对教学问题的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标不是教授学生通过书本找到答案,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来获知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求取答案。如果学生不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不能对教学知识有着良好的把握,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并自主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教学阶段,必要时通过恰当的提示或方法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得出结论,切忌一讲了之,失去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意义。

最后的教师总结,要根据学生所探索的结论基础来引导,一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层次性思考,二来在于启迪初中生在数学探究的思维,使得初中生在课堂中自始而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梳理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问题导学法是切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兴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问题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在问题探究阶段,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经过自主思考来探索出结论。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知识理解层面,也引发学生的自主数学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9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篇6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养成,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且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各项能力。问题导学理念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培养问题的发现意识和解决意识,从而形成应有的数学思维意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对问题导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问题导学理念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问题导学理念充分实践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的重点从数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成为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获取。问题导学对于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更加有效且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阶段特点以及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前提下,教师所提的问题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需求,才能更具有引导性和情境性。问题导学理念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5个阶段,即导入、导读、导议、导结和导练。导入是在课堂的开始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导读则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导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于进行问题的重点探讨和突破。导结在于对课堂知识进行浓缩和提炼,导练是对问题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入。

二、问题导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

1.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工作,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后,他们才会对课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入课堂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知识设计问题。将要探讨的内容放入日常情境中,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步行时间和步行路程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情境设计的对象,创设相应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分钟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钟,要走的路程是800米,开始计时时小明已经走了200米,请问小明走多久才能够走完这段路程?在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相信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课堂状态,并且对课堂知识更有求知欲。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堂知识

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进行问题的探讨时,教师需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本身的分析,确保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要试图寻找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联,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以教科书为模板,确认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提出的问题需要在初中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帮助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思路,并且在反复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的思考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既要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又不能让学生脱离思考的正确轨道,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形成思考数学问题的正确思维。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尝试和努力,直到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而问题导学理念比较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2).

篇7

关键词:问题导学;理答策略;数学思维;课堂调控

在构建问题导学时,提问前、提问中、提问后是教师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点,而理答就是处理关键点的策略。什么是理答?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的反馈,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应和处理的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巧妙设疑质问,借助理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巧妙设置趣味式问题,直面理答,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在新鲜刺激、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变枯燥为兴趣。

比如人教版必修三“算法的概念”,由于算法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无法深入探究,这时,课堂学习氛围将会陷入僵局。而直面理答,就是直面学生的知识基础,将算法的概念同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为此,我设计:“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羊过河,可是,只有一条船,这只船只能容下一个人和两只动物,如果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比羊少,这时狼就会把羊吃掉,这个人怎样才能把这些动物带过河呢?”这个问题巧妙地将算法的概念融合到情境中,学生如果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入研究分析,这样枯燥的逻辑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就变得生动了。但是,如果教师简单地将课堂定义为趣味性问题导学,学生的思维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阶段。当学生的兴趣被问题所吸引后,教师就要逐渐将形象的知识化为抽象的知识,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深入学习算法概念,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巧妙设置质疑式问题,直面理答,引导学生探究

质疑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建构的整个过程,并且在质疑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质疑式问题什么时候提出?直面理答就是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点巧妙引导。

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中“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这部分内容,由于几何体相对比较抽象,虽然高中生已学过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但对于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还是存在较为抽象的状态。课堂上,如果教师一直以问题提问学生,而学生的思维还是无法突破,有的还有可能被问题所吓倒。在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感觉比较抽象时,想到了转换自己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质疑:“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的关键点,他们为了释疑就要抓住其中的原因进行思考,而空间图形比较抽象,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或想象,最终对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性进行理解。可以说,直面理答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准质疑的最佳时期,提升问题的品质,把数学问题向更深的地方延伸。

三、巧妙设置层次问题,直面理答,降低学习难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直接就问题的结果进行提问,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可根据教学重难点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为几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复杂到简单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使问题逐渐明朗化,逐渐被学生所接受,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平面与平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得出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提问:“(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平行吗?(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平行吗?”在这种分层次问题提出下,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交流、验证,进而得出了平面与平面判定定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层次式提问可以使教学的难点部分得到分化解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

四、巧妙设置复习式问题,直面理答,温故而知新

在数学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数学教学中的新知大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面理答,找出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提问,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逐渐过渡到新知识上,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以及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复习式问题“谁能说说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分别能解决哪种类型的三角形?”的提出,使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我结合月球探测等相关实际生活情况,使学生明白了许多知识光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要认真学习正弦、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再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时可以提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尤其是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复习式提问的运用比较广泛,它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小结,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复习式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真正称得上合理、有效。

总之,理答所关注的是问题导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对教师调控课堂有着重要作用。要让问题导学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堂提问的有效“生长点”,直面理答,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进而获得新知。

参考文献:

[1]韦慧.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索[J].成功,2010(10).

[2]叶建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

篇8

关键词:问题导学学习主动性引导

近年来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大多数学者最后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即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而应该是主动、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以下是笔者对这一方法尝试后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定义

问题导学的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数学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解决”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在“问”“导”“学”三个字。 “问”,是指问题,即数学问题。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布置的巩固深化知识的问题。“导”,是指教师的引导,要求“三导”:导趣,导思,导法。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问”、“导”、“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方法的基本观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合理地设置问题。在问题导学法中,如果没有问题,这个方法也就成了空谈。只有在所设置的问题恰当合理的情况下,这个方法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的设置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问题设置一定要注意现教学任务,紧扣教学目标,解决了问题就等同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笔者认为在初中课堂中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还应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比如在浙教版“分式的乘除“中,例2是分式及其乘除的应用。题目如下:

如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 ,b ,h 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 h 的圆柱形易拉罐,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

这个题目涉及到参数的设置与使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问题过难了,有一部分同学读完题目后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下列问题:①一个易拉罐相当于什么几何体?体积怎么计算?

②假设易拉罐底面半径为,每一横排易拉罐有几个?竖排呢?

③根据排列情况,易拉罐总个数是多少?

④纸箱的容积是多少?空间利用率怎么求?

这四个问题简单易懂,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回答,基础差的同学也在合作交流中完全理解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解决了例2这个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分式的乘除知识,体验了参数的应用,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还可以设置前后呼应的问题。问题根据其出发点不同,提出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学习”菱形“时,课题引入时可以提出问题:请你用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等边)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种拼法?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点?目的是为了引出菱形这一概念。而在课堂最后提出:这节课刚开始时提出的另一种拼法为什么不是菱形?怎样拼才能成为菱形?说明理由。目的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问题的提前后呼应,呈现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问题导学法要关注导的重要作用。导是问题式导学法最关键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对于任何一节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时间都不会很长,但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却往往要花上几倍的时间。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但仍然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方式,如还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教材,引导其用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在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最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如果没有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数学思维将很难得到发展。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展示成果,分析思路的原因和过程,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学习。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归纳。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练习反馈来实现。

三、“问题导学式”教学的原则

“导学式”教学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得学生的自我觉醒与完善。又要遵循兴趣性原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还应遵循常识性原则,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领悟方法,在尝试和主动建构中形成能力。同时,还应该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使数学回归到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普通常识上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使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能够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这需要广大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把握,不能够把此法当做提高课堂教学的唯一法宝,而忽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爱菊 .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3)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