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他们当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以前我们就听说过物理难学,所以总是反映物理比初中难学得多,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不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高中,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这是什么原因呢?高一新生应怎么做呢?借此想与大家交流物理学习经验,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学好物理必须了解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
高中物理知识量大、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必须做到:
1.勤――多动手,多动脑。掌握这些物理模型需要勤思考、多练习,特别是多动手这个习惯,我们的新生一定得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保证。
2.恒――永不松懈。高中物理有整体性,前后知识相关联,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钻――深入钻研。高中物理有些内容是很有难度的,深入钻研、细心领会是不可缺少的。
4.活――灵活,“举一反三”,熟练应用。物理学得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实际上以上几点的核心还是重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清楚的,没基础是灵活不了的。
二、要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比较起来,从内容来说少之又
少。举个例子,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材上三页内容既包含了初中物理力学的所有知识: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重力等,还介绍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而这节内容也就是一节课的任务。从难度上来说,也是天壤之别。初中物理重视感性认识――就是眼睛看见的基本的较基础的现象的认识,而高中物理则重视理性认识――既包含感性认识,然后在这基础上要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创新思维、创新能
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新学生更要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高中物理知识不再只是初中知识的重复,而是物理现象所隐含的
规律、物理本质的研究。所以我们要调整认知,调整思维方式方法。
三、要注意抽象思维的形成,注意理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一学生普遍反映,初中自己物理学得很好啊,怎么到高中就不行了呢?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当中没有发现和总结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联系与区别。初中所学习的内容更偏重于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周边的事物与科学的内涵,而高中物理要求的是学生怎样从题目中把
具体的事物抽象成我们学习过的物理模型,也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当中应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抽象思维的培养,理性认知的培养。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尽早克服,可找老师帮助,听听老师的建议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学习中。
四、培养强有力的自信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还时常发现这样一类问题,讲过的题学生能很快地解答,而再面对一道新的题目,学生又不会做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的能力,他们需要老师在旁边不断地引导,才能解答某道具体的题目。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性,在独自面对时不自信,不敢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老师从旁做好“拐杖”的作用,最终达到让学生可以独立行走,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学习。只要这样做了,有了成功,一次次、一天天,不断积累,成功多了成就大了,自然自信心倍增,这就形成良性循环,物理成绩自然提高,物理就学上去了。
五、要经常做题,做好题,不要搞题海战术,要适时总结
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反对题海战术,我们说这是应该的。但是,放弃题海战,并不等于放弃做习题这个环节,而是要有选择性地
做,做经典的题型,做常考易错的题型。学在做习题时,一定要有选择性,切不要漫无目的。而且每做一题或三五题必需总结,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最好总结出解决此类彼类题的方法、思
路、区别等,最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的几点建议,但愿对高一新生有点帮助。当然,人与人不同,希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愉快学习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一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特征,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学习潜能的初中学生有良好行为。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知识面和思维不开阔。一贯演绎的思维训练方式占主导地位。在学习体验中给学生带来的新意甚少,学生与丰富物理现象和事实相互直接作用的机会少,许多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建构,去整合。学生学物理往往只是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到试卷上的试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当今社会,信息传递之快捷,信息内容之丰富。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叚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学生提出“怪”问,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决不能以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是不可能的,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建,和学生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三、改进物理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
改进物理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
学习要有创造性,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遵循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这两条思维原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这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中发现合理的因素,并及时引导。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是科学家的创造思维逻辑,我们要用科学家的逻辑,接受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
四、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际能力
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的考核、考查都是在试卷上进行,应当建立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考查的评价制度,实验操作成绩按适当比例计入总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时,要避免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应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应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直接地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比起直接的知识传授,新课改环境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教学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要引导学生用开阔的思维掌握物理知识。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学生可以运用思维能力认识这个世界,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物理产生兴趣后,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对物理探究学习充满动力。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实践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更多的问题,当学生发现用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充满求知欲望,大大增强学习动力,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进行创新时最重要的是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说明想象思维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实例可以引导学生扩展想象思维,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老师都会做以下实验: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滑下,在木板、玻璃上分别滑行不同的距离到停下,通过这个想象作分析,最后是得出地面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远的结论,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车在绝对光滑的表面滑行的时候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由此引出牛顿第一定理。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深刻。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新的标准:“学习从物理想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就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物理的概念,通过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物理知识的原理,同时也要注重一定的逻辑性,如在反射规律课程学习的时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地想象,这对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发散思维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特性和变通性。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拿着物理实验器具向学生提出该物理实验器具能够完成哪些物理实验,当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时候就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
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互帮式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将以学生为主体,需要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为主,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物理教师要创造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自己列出学纲,总结学习内容和知识点,这样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自我总结知识点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物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其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个组对知识点的不同认识或者想法提出来让大家共同思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在互帮式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和学习氛围。
四、结语
初中的物理教材在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均有涉及,新课标的实行是让初中物理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为将来将物理知识在社会中运用打好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默守成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摸索,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这是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能力,将学到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将书本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
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正确评价学生认识并更新观念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罗杰斯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有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的活动过程。”它以个人的独特为标志,肯定了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中、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这种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对教育来说是可取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特征,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创造学习潜能的初中学生个性特征及良好行为表现。创造性学习的个性特征:好奇心强,好动手;兴趣广泛,对各种学习和活动都感兴趣;较顽皮、淘气;所作所为有时逾越常规,其行为常被认为不可思议;处事待人不固执,较幽默;敢于发言提问,勇于质疑发难,爱钻“牛角尖”,常想把老师问住难倒;有自信心,但不固执已见;乐观、积极向上,有进取心,不怕失败,不怕挫折;虚心乐意接受意见和建议;爱幻想,联想丰富。
创造性思维特征观察事物细致富于想象力。对事物反应快,容易受到启发,勤于动脑。对学习过程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知其一,喜欢从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善于假设,能运用假设的办法,引发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不拘泥,不守旧,乐于创新。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习惯于自己动脑,动手。喜欢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解答问题。理解问题深透,自学能力强;能自觉探讨问题,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思维敏捷、开阔。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知识面和思维不开阔。一贯演绎的思维训练方式占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当今社会,信息传递之快捷,信息内容之丰富。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学生提出“怪”问,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决不能以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是不可能的,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建,和学生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例如初中讲了发电机、电动机原理,总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用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又带动发电机,这样总会有电发出,电动机也会不停地转动。也有学生提出水能发电,电能带抽水机,抽水机可以抽水,抽到高处的水又可以发电,这样利用水的循环总能发电。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但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这种联想,包含有一种创新意识,应得到肯定。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新课标对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习要有创造性,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认识;改进;促进
罗杰斯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有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的活动过程。”这一说法肯定了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中、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创造能力,当然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特征,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学生提出“怪”问,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决不能以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是不可能的,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建,和学生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例如初中讲了发电机、电动机原理,总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用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又带动发电机,这样总会有电发出,电动机也会不停地转动。也有学生提出水能发电,电能带抽水机,抽水机可以抽水,抽到高处的水又可以发电,这样利用水的循环总能发电。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但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这种联想,包含有一种创新意识,应得到肯定。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习要有创造性,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遵循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这两条思维原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这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中发现合理的因素,并及时引导。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是科学家的创造思维逻辑,我们要用科学家的逻辑,接受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
三、重视实践活动
多年来,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的考核、考查都是在试卷上进行,应当建立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考查的评价制度,实验操作成绩按适当比例计入总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时,要避免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应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
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期中的创造教育内容
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应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应当贯彻好国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现如今新课改的政策下,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期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接班人。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物理知识并同时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基础的课程,因而更加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举一反三,更加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对学习有兴趣学生才会自主的、自发的去学习,也才会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也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的情景,在这个情境中展开教学,那么所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倍功半。
例如:教师在教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杯水、一根小钢管、一根木头,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敲击三样东西,来听一听在哪种媒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利用三样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抛出的问题又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自己动手操作。又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声音的传播”这一物理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与基础。
二、拓展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有了兴趣作为前提与基础,那么接下来就要以丰富的知识来作为创新的铺垫,所以下一阶段就是要教师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教师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学生就有了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动力,那么这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更广博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触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之间产生一个正迁移;最后让学生能够自己创新出一个自己的知识系统,囊括进所学的所有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电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联想到“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这就是一个思维的联想。因为“并联”与“串联”是同为电路知识下的两个知识点,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并联”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而“串联”中任意断开一处,其余也都会受影响的,所以很容易在相互之间产生联想思维。
三、训练直觉思维,开发想象能力
纵观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不难发现他们都拥有一定的直觉思维,所谓的直觉思维就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去思考一些问题,但这些直觉在事后证明都是对的。因此,在有了丰富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后,教师就可以着手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其实现在世界上的很多科学知识,起初都只存在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层面,但最后付诸实践以后发现这就是真理,所以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要让学生们敢于去想象,爱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创新的知识。如果一味只吸收前人的知识,而不自己去思考、去创新的话,那么社会将停滞不前。比如:初中生在学习“力”这一单元知识中,“重力”这一物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假设“如果地球上失去了重力,那么会怎么样?”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大胆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直觉想法,拓宽学生的想象力。
四、开展课外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
除了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可以在课后进行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学会了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物理知识“压强”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做“糖葫芦气球”这个小实验。让学生能够明白气球爆炸是因为气球里的压强大于大气的压强,一旦有地方破了,里面的气体便会瞬间冲出撑破气球形成爆炸。而气球的尖端和底部较厚,弹性较大,铁丝扎进去时,仍可保持气球的密封状态,自然就不会瞬间撑破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属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科,学校与教师们都应该响应国家新课改政策的号召,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努力为国家培养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3,35:75.
[2]杨洁.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2,04:159.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知识层面的差异。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著特点:①从直观到抽象。初中讲物体的运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②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和圆周运动;③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的代数运算到高中的矢量运算;④在语言上从浅显表达到比较严谨的表达,物理量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的计算。
2.学习方法层面的差异。初中的学习由于教学的进度比较慢,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变化不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机械,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只要记住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知道答案。
高中的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物理规律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例如力学对三角函数的要求,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来学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对定义和公式不理解,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
3.思维层面上的差异。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是比较低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对物理问题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对思维方式要求比较高,常常要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
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就得研究初高中教材、学生,开展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以解决“衔接”问题。
1.加强初、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老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经常组织初、高中教师的研讨交流,包括教学情况和学情分析,这样会让初、高中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在教学中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研究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标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了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知道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3.研究学生,注重循序渐进,做好过渡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爱好什么,他们有了什么知识储备,他们的心理特性怎样,思维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以前是怎么学习的,他们又需要哪样的老师。只有知已知彼,才能事半功倍。
①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初高中物理由于多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宜于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打牢基础,顺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
②加强直观教学,重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便使物理概念、模型很抽象,初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③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学生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记死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套公式型的定向思维,我们就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去上当,由此训练学生多因素、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扭转他们的定向思维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法引导和能力的提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自发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①精心备课,用教法促学法。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学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老师的教法,是糅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课过程中的,既传授学科内容,也潜移默化物理的学习方法。
②培养自学能力。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自学,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点提出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然后老师再根据提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材内容,老师就详讲或着重讲。
物理学习错误思维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乎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