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5: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皮瓣移植术是指将某一部位的一块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达到消灭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对恢复受皮区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手术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的畸形缺损,因此,加强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术后的护理问题与措施总结如下。
1 心理反应及护理
在医学领域中引起心理冲突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与死”、“美与丑”的矛盾,对意外的伤残,使病人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情绪危机,病人对前途极度恐惧,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害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继而贬低自己,情绪明显低落,因而会表现出恐惧、抑郁、悲观和绝望等负性心理。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作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利弊关系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哪些功能丧失通过治疗和训练可以恢复,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掌握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2)用良好的心态、举止和语言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安慰,使病人意识到自己被医护人员所重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3)主动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2 疼痛的护理措施
(1)术中应保持麻醉效果,术后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或针刺疗法。(2)局部包扎固定,肢体部位应用石膏托固定3~4周,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避免压迫,包扎时应暴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以便于观察。(3)术后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取引流条、拆线等。
3 摆放的护理措施
(1)病人手术回房后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或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下肢的屈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用侧卧或肢体悬吊。(3)在调节和变换时,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注意移植物的血液供应变化,防止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受压和出现张力。
4 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措施
(1)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2)加强基础护理 床上大、小便时,避免污染床单,并及时更换柔软干净的内衣。(3)每天用47~50℃热水为患者做床上擦浴,在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垫以带布套的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该处压力得以缓解,每2h用温热毛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涂上滑石粉,保护皮肤以防擦伤。(4) 加强营养,术后让病人多食营养丰富含纤维素多且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便秘。
关键词:胸外科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6.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9-01
胸外科护理作为科学性、服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以医学和科学理论为依据,按照护理规范和医生医嘱配合医生工作,也要为病人创造合理的环境和条件,时时关注患者了解患者需求,适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以减轻患者病痛,使医疗和护理工作协调进行。而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也不能使医疗和护理工作有效的协调。基于此下文对胸外科护理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影响胸外科护理的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意识淡薄
1.1.1 服务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人,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因未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当病人或家属问及相关问题时,不能用较好的服务态度进行解答[1]。对于胸外科患者而言,受疼痛影响容易有情绪,加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可能激怒患者和家属,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2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认识不足,当遇到医疗纠纷时,不能为患者和家属做出合理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护理行为产生怀疑。
1.2 专业技能不强 胸外科是一个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护理人员如果专业技能不强,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因对本科室的疾病知识或其他科病知识的不熟悉,对相应仪器操作的不熟练,使得工作中不能有效的配合医生,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预见或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
1.3 沟通技巧欠缺 胸外科护理人员不同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接触的患者一般都是经过大手术的人。这些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相对不稳定,虽然他们对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受激动情绪的影响会认为现在的医疗水平比较发达,疾病治愈可能性也应该很大。一旦出现护理人员不主动与其进行交谈或者未将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结果和医疗费用等及时反馈给患者的现象,很可能会使护理人员和患者陷入紧张状态,严重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2]。
1.4 护理文书不规范 胸外科护理文书作为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全过程的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而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因忙或疏忽,不能按照护理规范及时书写护理文书,使护理记录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很可能成为患者及家属的有力证据,从而使医院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2 防范胸外科护理安全问题有效策略
2.1 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护理人员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点点滴滴形成的,护理人员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护理中耐心的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真心关爱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并对健康有较高的需求,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护理知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仪器操作能力[3]。因此,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对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培训,以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更好满足患者需求。
2.3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目前的患者和家属的法律意识一般都较强,发生医疗纠纷时很多时候要求护理人员作出合理解释。为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医院应该定期对胸外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这样当患者和家属要求做合理解释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灵活作答,让患者和家属能更好的接受,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4 加强与患者沟通 胸外科患者多数做过手术,疼痛时候比较多,加之活动不便,常会感觉到寂寞无助。胸外科的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实际出发,将患者置于首要位置,面带微笑用柔和的语气和患者进行交流,以创设融洽的气氛,使患者自然而言的融入交流中,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和病痛。同时护士也应该关心和体贴患者,耐心的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时排痰,减少患者不适。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和各种检测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将其反馈给家属,使其理解并接受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那些患有癌症和病危濒临死亡的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感情和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减少其不良情绪。
2.5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护理文书不仅仅是护理人员护理全过程记录,同时也是病例资料的一部分。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有权利获取这些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法律依据进行参考[4]。基于此护理人员应该本着为医院和患者着想的态度,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从患者实际出发,依据护理规范用专业的语言及时、认真、完整的书写护理文书,以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有效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胸外科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人员。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不断的提高其综合素质、强化沟通能力和规范书写护理记录。随着医疗事业不断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关注度逐渐升高,对胸外科护理要求也会更高,护理中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胸外科护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彬,倪啸尘.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2):1065-1066.
[2]刘世利.胸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3):1873-1874.
1.1护生方面
1.1.1心理应对能力差
护生在初期常对手术室感觉陌生、神秘,因此有一种紧张畏惧感。在这无形的压力下,造成护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作者单位:20180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吕英:女,本科,护师影响了护生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2]。
1.1.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手术室工作涉及到手术室基础护理、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手术配合、手术、麻醉配合等诸多内容。手术病人病情复杂且手术种类多,仪器设备层出不穷,护生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很多内容,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章节的内容简短并且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1.3无菌观念差,缺乏实践
手术室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而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老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实践经验缺失,学习护理技术较慢,降低了护生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
1.1.4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
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差,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翻阅资料,还有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去想为什么;还有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立性较差,动手能力欠缺,工作缺乏主动性。
1.1.5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护生虽然对手术护理风险有所了解,但由于有带教老师的指导,有的护生在护理操作安全上心理依赖感较强,主观认为只要有老师在场就不会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即使发生,一切责任都会由老师承担,不注重提高自身风险意识。
1.1.6护生的教育程度
护生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直接影响着临床教学进度和质量[4]。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学历层次低,业务知识欠缺
临床上很多护理带教老师尽管临床经验丰富,大部分学历层次低、起点低,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进,若带教老师自身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5]。
1.2.2教学与工作的冲突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而繁忙,专业性要求高,手术配合时需精力集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效果[6]。
1.2.3带教意识不强
部分临床老师缺乏积极的带教态度和情感,对带教工作不够重视,把护生当劳动力使唤。还有些带教老师因担心护生配合和无菌操作的不熟练而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认为教护生做还不如自己做,独揽了一切工作,减少了护生实际操作机会。
1.2.4教学方式欠妥当
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工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知道灵活变通,造成学习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护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热情。
2应对措施
2.1尽快熟悉环境,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由主带教老师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的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落实,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2.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2.1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
由主带教老师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带领护生进行模拟操作训练[7],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法、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的方法等。然后护生分组练习,最后带教老师根据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如此种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又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2.2.2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
在完成基础的技术操作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带领护生进行临床实际操作的学习,即由1名带教老师全程带教1名护生。首先尽量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进行,如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等。器械工作学习时包括手术步骤、术中手术的配合要点及关腹的步骤、标本的管理及术后器械的处理,重点讲解物品清点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习巡回工作时,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多动手,遇到错误及时纠正,使护生逐步掌握病人安全核查、术前物品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术中护理要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应对等。根据护生的掌握情况,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的器械及巡回护士工作。
2.2.3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带教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8],让护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如进行一台肾切除手术时,在术前需要放置,可以问护生这种手术需要放置哪种手术,这种手术又适应于其他哪些手术,放置时需要什么辅助用物,放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操作中边思考、边领会,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4分层次施教
我院护生来源不同,层次有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技能都会有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实施带教。对接受能力强的护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差的护生,注重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让护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护生主动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岗前教育,对实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护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措施,有效地避免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定期组织护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让护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指导自身护理行为,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4完善带教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2.4.1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老师、一带一老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老师模式[9],即主要由主带教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主带教老师选拔应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资格认定标准,参加护理部统一竞聘,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方可胜任。同时在科内选拔带教老师时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选择教学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一带一老师,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带教能力与水平。
2.4.2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护士基础教育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而且更需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新时代的手术室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新形势,带教老师必须努力钻研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来提高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带教质量和品质[10]。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护生的道德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要正确认识到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循序诱导。
3小结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防范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9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3-02
医疗水平及技术提高的当今社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而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递增趋势。作为医院特殊职能部门的手术室,具有手术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既承担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深刻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分为防范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防范组为加强防范措施后的患者资料,对照组是未形成系统性防范措施的患者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各方面管理情况、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
1.2方法:
1.2.1自制分析统计表,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药物管理、护理服务水平、护理人员技能及专业知识、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做统计。
1.2.2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预见性问题:
1.2.2.1护理人员意识低。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强度高,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经过长时间面对生老病死后,容易麻木,因此对患者不够尽责,无法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导致患者及家属怨声不断,甚者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
1.2.2.2缺乏沟通和梳理心理问题能力。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面对手术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是对于面对太多手术的护理人员,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爱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生硬、简单,不仅无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担忧,降低手术的依从性,而且让患者在模糊中更担心。有些护士虽然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因缺乏沟通技巧,仍无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比如患者习惯用询问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而护士却阻止提问。
1.2.2.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是进入手术前未认真核对患者资料,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换床位的情况,但护士未及时了解,加上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使用了镇静剂,无法正确回答提问,导致接错病人,未针对性进行手术,严重的将威胁到患者生命。其次是设置不当。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手术入路,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关键,若摆放不正确,容易影响术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引发发生压疮、褥疮、疼痛、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再次是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因患者的体质不一,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但因经验的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无法果断、正确的采取措施,甚者手忙脚乱,导致技术差错。
1.2.2.4术后护理不到位。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为关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护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进行完手术后患者就无大碍,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常常导致患者感染、疼痛、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
1.2.2.5缺乏健康教育。手术进行完至患者完全康复前,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少会有所限制,但对于缺乏对疾病了解的患者却知之甚少,主要依靠护士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护士认为日常护理是家属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按时给药就行,导致患者饮食错误、运动过量或不足而延误康复期。
1.2.3防范措施:
1.2.3.1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第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安全知识、法律宣讲及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定时对其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不断巩固和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自省、自立。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手术的各项要求制度,比如明确区分无菌区、有菌区,并且利用明显的标识指出,严格控制无菌区的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2]。经常在电视法制节目中会看到手术中将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案件,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严格执行清点及核查制度,对手术中使用的器具要仔细清点,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若物品不全,及时查找。对于接错病人的情况,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区、病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进行核对,以准备手术用物。第三,落实责任。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制定责任制,细分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归属,以免出现医疗纠纷后各自推诿。
1.2.3.2提高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不断提出各类问题,若沟通得到,定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面对患者的一系列疑问时,护士要细心、细致、细微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术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鼓励,用爱融化患者的心理“坚冰”。
1.2.3.3自我感受,提供最佳。临床对的要求是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摆放的标准,而且要自我感受不同的感觉,可以通过“自我体验”[3]培训,让护士自己体验各种,从而在实际中提高最佳的。
2.结果
防范前后,两组对比内容有明显差异(p
两组各项内容对比表
注:p
3.讨论
3.1安全的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手术室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延误患者康复,加重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
3.2掌握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存于何处,威胁有多大却无法明确,因此防范也无针对性,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前,首先必须客观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从各细节中总结,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本组研究资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制度方面。
3.3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问题之后,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在综合考虑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防范前后康复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疏导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说明防范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2]陈永凤.手术室存在安全的隐患与对策[J].护理杂志,2007,24(11):64.
【关键词】 骨科;护理记录;问题;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2 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2 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2.3 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2.4 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2.5 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2.6 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7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2.8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8.1 对于入科的新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实行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争取在1 年内熟悉各方面的护理业务,适应工作需要。
2.8.2 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实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通过参加夜大、函大、自学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
2.8.3 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
每月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考试考核,强化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定期考核专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相应职称的业务水平
2.8.4 定期开展护理知识、技术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业务学习活动,如:基础理论知识、术操作竞赛,护理论文报告会,护理安全制度考试等,活跃护士业务生活,创造爱岗敬业、讲学习、比奉献的 良好氛围。
2.9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 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 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3] 徐思琴,叶丽花.从法律角度分析护理记录缺陷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5):72-73.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 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 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 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 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 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 重视管理细节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护理问题;处理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受损较为严重,免疫力呈严重下降趋势,往往会伴随出现慢性疾病。临床表明,呼吸科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的特点[1]。老年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影响着其临床治疗的治疗。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处理,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医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的病历资料作综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患者43例,其中男性25,女性18,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75.36±2.67)岁,并成为4~11年,平均时间为(9.32±0.82)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
1.2方法 笔者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对呼吸科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填写完毕后,回收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心理护理问题、生活护理问题较为常见,分别占90.70%、79.07%,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不仅会伴随出现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直接对其的临床治疗治疗造成影响。针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消极情绪,还可能使其对临床治疗产生怀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面带微笑,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与周围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简单介绍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疑问,应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接受,增加其信任感。
3.2用药安全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常常根据其原发疾病取药物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然而,老年患者的身体受损较为严重,取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中治疗方案。若患者存在合并症状,应及时取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3.3饮食护理干预 进行饮食干预前,应先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尽量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其出现影响不良的现象。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的呼吸道不适症状[3]。
3.4皮肤护理干预 ①嘱咐患者家属每天取温水帮助患者清洗身体,勤换被单和衣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②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应定时帮助其翻身,观察其皮肤情况,并适当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③每天定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了解其是否存在压疮的高危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伴随压疮的患者,应及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行针对性治疗。
3.5 生活护理干预 ①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其下床活动,参加有氧运动。严格把握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若运动期间存在呼吸不畅等症状,应辅助其休息。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并督促其改正。③加强对患者睡眠的护理。查房期间应尽量调低灯光,避免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同时,对于伴随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取药物辅助其入睡。
综上所述,加强对呼吸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的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祁金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4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