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8篇

时间:2023-06-14 09:35: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数学建模培养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应用数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建模教学即引导学生应用数学、做数学与学习数学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建模教学,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建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建模意识,认真研读教材,巧妙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并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一、立足课本,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渐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逐渐提高建模能力,形成应用数学意识。这要求教师将数学建模教学与课本有机结合起来展开认真研读,明白在每一章节教学中可渗透哪些数学模型问题,如几何图形模型(测量、航海等应用性问题,需构建几何模型,将其转化成三角函或几何问题进行求解)、函数模型(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问题)、不等式模型(如方案设计,优化选择等问题)等,然后将数学建模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培养建模与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由教学内容入手,以书本内容为出发点,联系实际生活,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设计或优选与教材相关的生活化数学建模问题,为数学知识提供生活原型,帮助学生以数学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亦或将教材中的一些习题、例题等改编为数学应用问题,以逐渐增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如学习一次函数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构建实际模型。如:以下是两套符合要求的课座椅高度表格。

课桌高 45厘米 40厘米

椅子高 85.5厘米 76㎝厘米

当前有一张高度为78.2厘米的课桌与一把高度为42厘米的椅子,请问桌子与椅子是否配套?并说出理由。由于学生阅历不深,难以将数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因而不少学生看不懂题目,于是难以构建模型,因此,若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建模意识,则需由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以增强学生成功体验,逐渐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二、注意知识过程教学,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由知识本身看,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则蕴涵着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所以,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侧重由运算意义切入加以思考,展开教学,而并非建立应用题教学单元。同时,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善于由数学角度来发现、提出、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来加以解决,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事实上,由计算本身看,也是源于实际背景。当我们学习新内容时,则需创设一定情景,当学生对这个情景进行抽象时,他们则会经历构建数学模型的学习过程。尽管建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问题的解决,然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建模的主要目标是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数学建模方法,而并非解决生活生产问题。所以,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过程教学,注意教授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方法加以应用与转化,而不是侧重讲解建模结果,忽视建模过程。

例如:某校修建花坛,于是组织65名团员搬砖,其中男生每人一次搬砖8块,女生则每人一次搬砖6块,各搬了4次,一共搬砖1800块。请求出团员中男生的人数。首先是审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以抓住关键词句与有用信息,尤其是包含等量关系的字词,避免无用信息的干扰,构建正确等量关系。其次,设元,即找到已知量与未知量,然后设出未知数。该题中因男女生人数未知,可设有x名男生,那么女生有(65-x)名,已知均搬了4次,并且总共搬砖1800块,然后可构建方程模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接着列方程求解。即通过代数式体现等量关系中的每一基本关系,求解方程。最后反思建模环节。当做完题目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索该题是不是具备典型性特征。先由题目环境出发,此处并不适合常规应用题分类,而后由构建等量关系切入,“共”为关键词,该题是通过总分量相等于各分量之和进行求解的。这一方法在后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被提及到。因此,当把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模型后,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均可转化成熟知原型,从而提高学生建模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

篇2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传统数学课堂乏味、枯燥,常采用强行记忆与“题海战术”,大多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提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随着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其独特的强关联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例如:(1)骑行出游时,能否借助自行车的运动,计算出起始点与目的地的距离,并制定一套测量方案,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距离测量。(2)假设一座拱桥,丰水期达到桥洞的一个具体刻度,枯水期又再次回落,让学生抽象出一个函数图象,根据转化成的图象构建坐标系,探究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回落差,得出函数关系式。类似于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生活实际出发容易理解,通过此类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积极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以同步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维

学生对于一些重难点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师要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角度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大胆的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意识层面进行培养。比如,在教授学生利用函数模型解答应用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题目:现在一个工厂主要负责制造衣服,制作每件衣服的成本大概在100元左右,在试销售阶段每件衣服的日销售价为x元,日销售量是y件,当x值不断提升时,y值会相?τΦ挠兴?减少,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函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解答,怎样的销售方案可以最优化的进行盈利。如果定价太高的话,货卖不动,定低了,赚不到钱。在这种具体的应用矛盾探索中,学生就会尝试着利用自己的建模思维进行有效解题,设立一个一次函数关系式y=-x+200,然后假设好定量和变量,利用模型的概念知识进行有效解答,使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情景化问题解答中有一定的学习突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会意识到数学模型在解决应用问题的高效性,从而让学生有深刻的学习认知,主动自觉的去接受知识渗透。

三、指导学习过程,训练学生数学建模的方法

在数学模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灵活的为学生打造知识体系的相关模型,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差异新选取有效的解题方法。当然,教师的应用解题策略不能够脱离实际,要结合一些生活化的具体实例佐证,让学生在应用数学模型解题中更好地了解建模方法,强化解题效率。比如说工厂制作衣服时所需要的成本和定价销售关系,由于工厂在生产衣服时主要是希望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怎样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写出利润、成本、销售价、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结合自己对于函数模型的理解深入探究,分析和总结出最为合理科学的解题步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主要是起一个教学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客观的了解应用题型的解题层次,掌握一些高效合理的解题技能,深入贯彻建模思想。

四、重视实际问题的选取应用

由于社会以及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现在初中生的社会阅历普遍较为浅薄,无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原理充分联系。大多实际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从而无法建模。由此,让学生学会建模的前提在于从一些较为熟悉,接近于生活的实际问题中选取素材,适当降低建模难度,调整学生自主建模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对建模的兴趣。

五、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前文提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虚体化使得模型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身有足够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发展往往是基于自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解决已学知识。而数学建模正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可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重视课本知识功能的应用

数学建模思想应该以正常的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培养出的应用意识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应用问题时应从课本出发,将内容平行迁移,保持题目难度与表达重点,在教材例题与应用性问题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对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篇3

关键词: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 主体性 创新能力

1、选题要合理。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许多概念和命题都有其产生的直观背景。因此,初中数学建模的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注重题目的现实价值,即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通过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数学为依托,选择与实际生活有关的课题,易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其次,中学数学建模的选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难度。难度过大,则会无意中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给学生制造了挫折感,有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2、在数学建模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是现代数学课堂的重要标志,是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数学建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建模的主体,学生在进行建模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完成建模任务和在建模活动中的互相协作性。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

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体验,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用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个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主体意识,要使他们通过探究合作得出用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结论。不能越俎代庖,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建模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数学建模;概念教学;自主探究

1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理论依据

模型建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模型为主线,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交流、学习。它重视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强调学生以个体的学习经验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模型建构,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有很大帮助。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据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生物学教学建模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述的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和量变关系。生物学数学建模一般包括5个基本环节: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构、模型再建构和模型应用。

2数学模型建构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阐述初中生物数学模型建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1模型准备

建构数学模型,首先要了解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收集必要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弄清对象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第四节,可分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形成的原因以及稳定性的破坏三个部分。第三节中的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为本节学习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形成的原因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可以把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形成的数量变化关系,更加直观、有效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2.2模型假设

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条件。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建立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所形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模型,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

2.3模型建构

根据所作的假设,教师分析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出数学模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利用曲线统计图统计、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建模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数学模型。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分析凯巴森林中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分析二者数量峰值不同步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当狼的数量上升时,鹿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鹿的数量变化了,又对狼产生怎样的影响?继而,学生进一步分析:狼的数量下降的话,鹿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这样引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的原因,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2.4模型再建构

个人或小组最初建构的模型是否科学、合理,必须经过模型检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验证模型是否科学合理。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和评价,完成模型的再建构。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自己建构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合作交流。

2.5模型应用

模型应用是运用建构的数学模型解决生产实际、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疑难问题。教师启发学生围绕凯巴森林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凯巴森林,要恢复到1906年以前的状态,可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进一步深化概念理解,并应用自主建构的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模型建构方法在研究生物学问题上的重要价值。

3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学收获

3.1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要经过不断的分析、讨论和修改。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建构数学模型。

3.2数学建模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蜕变和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完成由以教师、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出数学模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建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进行反思,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3.3数学建模教学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科学、有效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核心知识,提升自己的生物素养。数学模型本身又给学生一个直观、生动的印象,使静止的文字变得活跃、生动。例如: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动态的数量变化,是一个奇妙而抽象的复杂现象,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简单地呈现这一现象。数学楗模教学也能够用于指导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4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体验到模型建构成功后的喜悦感、自豪感。

3.5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数学建模教学需要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提高数学知识的储备,指导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筛选出适合实施数学建模教学的典型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些典型的课例和教学设计,同时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希明.建构生物模型,突破教学难点[J].中学生物教学,2011(7):10-12.

[2]叶建伟.建模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2):21-23.

[3]肖安庆,李通风.浅谈高中生物建模的教学价值和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1(7):10-12.

篇5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必须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根据学生个人的素质和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但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尽最大可能地将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数学课成为初中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让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实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1.发挥初中生的自主性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在这一时期养成,学生一定要在这一时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主体意识,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控能力,能够主动自愿地接受数学课堂教育,以自主学习的办法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

2.调动初中生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的学习一定要积极主动,自己多动脑子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多问别人,然后将所学的在具体的数学应用中去熟练演练,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认知结构,才能在下一个学习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运用.

3.培养数学学习的创造性

这里的创造性不是指创造新的答案,而是善于一题多解,能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一道题目,并能够说出其中的道理.就学生的学习品格而言,要有大胆探索、自主自立、目标明晰等品质,要有创造性的态度和精神.

二、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1.数学教育要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要求教师在教数学的过程中采用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等是一个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观点.

2.态度决定高度,端正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初中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初中数学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运用的技能,所以要想很好地生活就必须认真地学习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数学,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内容和解题技巧,还要让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学习,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3.爱国主义是中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和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贯彻,在数学课堂上多讲讲古今以来我国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著名成就,再讲有关的知识时有意识地去挖掘有关的数学发展史料,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数学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而初中数学在应用中是非常普遍和广泛的,培养初中生应用数学能力是一件极其有必要的事情.

数学的建模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的实际问题.

例如,甲、乙两名同学进行投掷飞镖比赛,每人各投掷10次,中靶情况如下图.

(2)分别写出甲、乙两名同学这10次投捉飞镖比赛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画出甲、乙投掷飞镖的折线图;

(4)从折线图的走势看,请你分析哪位同学的潜力较大.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教学

G633.6

一、初中笛А笆学建模”的意义

初中建模是指学生在教师预设的与学习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并以此为载体学习初中数学相关知识。数学建模大多是在大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被提及,而其目的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与此不同的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建模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形成新思想并体验教学活动等。初中数学建模其包含的知识结构较为基础、相对简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通常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再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由教师进行直接参与。可见,初中数学建模已成为一种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模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索和实践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探索、获取新知识,这一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模式,从单纯记忆、模仿以及训练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热情及主动性。可见,开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方式上的改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流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构以及模型应用与检验四个方面的内容。

1.模型准备

数学建模的实现有赖于对一定现实情境的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所面对的现实情境问题,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出来的预设问题。教师通过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容易借助固有的经验体会到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是一个由具体现象到抽象概括的建构过程。

2.模型假设

数学建模的过程主要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现实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过程,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把实际问题描述出来,从而实现从实际问题到为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用精确的语言提出合理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数学建模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其本身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初中数学建模自身的特殊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解读是循序渐进的,教师更多的参与、引导和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对数学建模的运用。

3.模型建构

对数学模型的建构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要立足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建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探究策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选择不同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往往是一组具体的数学关系式或一套具体的算法流程,它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同时也是逻辑思维的思考方式,构建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的关键。对数学模型的建构和运用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数学模型的建构一定要立足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既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又充分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4.模型运用与检验

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建模的运用,其目的是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数学模型最终还是要回归对实际问题的运用与解决。只有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使数学模型具有生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初中数学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数学建模的结果检验包括检验和应用两部分,对数学模型的每一次应用都是对模型的一次检验。在初中数学建模中,受初中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数学建模检验的重点只能放在模型的应用方面。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才能获取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顺利构建数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初中数学建模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进度等实际状况,进行灵活选择。

三、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1.全面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对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针对性较强且适宜运用该教学方法的数学内容开展教学,使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轴对称图形的移动教学则较适宜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二维图形呈现给学生,以一条直线为对称中线将其进行旋转、翻折使其产生“轴对称”的效果,同时教师运用字母或数字的形式标记翻折前与翻折后图形的对应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在头脑中建立与之相关的图形翻折过程,形成数学思维建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环节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合理化

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性和合理化是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比如动画片中的皇宫建筑蕴含着不同“角”的构成,并带领学生将“直角、钝角、锐角”概念与不同形状的图形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数学设计中,设计出自己的城堡,调动学生学习复杂数学内容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和水平。

在我国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该模式能够在初中数学部分教学内容中得到拓展和应用,将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建立模型;解题能力

引言

在课改的推动下,数学教学要以创新的模式进行讲解,其中数学建模就是方法之一。教师应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把抽象的现象和过程形象化、直观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同学们渗透数学建模的意识,有意识的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题,以切实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1.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对一特定的对象做出简化和假设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运用数学工具得到数学模型,再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特定的现象或状况,常见的数学模型为:实际问题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检验与评价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解决很多理论很难让同学们理解的问题。例如欧几里得几何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数学建模的典范。如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数学建模的应用就显得更加容易,更加有意义。

针对初中生,教师要从课本知识出发,并对教学知识进行创新,不断渗透建模意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理解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小明买四支铅笔和五本练习本的钱不到二十二元,而买六支铅笔和三本练习本的钱就超过了二十四元。问同学们,两支铅笔和三本练习本哪种更贵?

解析:教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然后再由教师引入课本知识“不等式”的概念,设铅笔的价钱为X元,练习本的价钱为Y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4X+5Y24。这样,既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数学建模的特点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比较突出:一、它的起点比较低,且容易掌握。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素材。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选取的事例,可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二、它具有非常大的趣味性。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有趣味性的知识还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建模教学来摒弃以往课堂中的那种枯燥的模式。用恰当、有趣的素材来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快乐。三、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授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摒弃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泼的氛围,让好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将各科知识之间相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数学应用题解题建模方法分析

3.1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离不开课本,教师要以课本知识为指导,并把数学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比如给同学们列举投资买卖,银行存取,车程计费,商品批发等方面的生活常识。合理选材,建立模型解决应用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导入学习课题,研究解决问题。

例题:某工厂将成本为八元的商品按每件十元批发出去,每天可批发出去二百件,现在改变批发策略,提高批发价格,降低批发量。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0.5元,批发量就下降10件。问应将商品的批发价格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工厂的利润最大?

解析:这道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设提高了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为(2+X)元,而每天的批发量就变为(200-10X/0.5)件,所得利润为W=(2+X)(200-10X/0.5)=-20(X-4)(X-4)+720,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引入直角坐标系,画出图像。同学们可以直观的发现X=4时,工厂所得利润最大。

3.2联系社会热点,渗透建模方法

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社会,在课堂上引入同学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比如成本、利润、股票、彩票、保险、投资、旅游等,这些都是建模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适当选材,融入教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去给同学们灌输数学建模的思想,逐渐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建模能力。

例如:八年级同学组织去划船,有甲乙两种方案,两种方案的票价一样,但是优惠政策不一样,甲方案为每五人中有一人可以免费,乙方案为所有人均按三分之二票价计算。问选择哪种方案更划算。

解析:这是一道和旅游十分接近的题目,同学们很容易接受,但是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未知量较多,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票价,也没有给出具体人数。这就需要同学们动脑筋了。教师最好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假如以本班为例,试着做出划算的选择。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分析。

4.数学建模的阻碍因素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决定了教学一直在使用“填鸭式”教学。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标准变成简单的升学率和分数。当学校、教师将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成果时,学生便失去了很多创造能力。虽然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但实现数学建模教学还远远不够。

(2)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来说,建模教学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没有系统学过数学建模课程。一个非常令他们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再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和教学理论。

(3)相对高中而言,初中的数学建模的经典课例不多,一节好的课例不仅包含了诸如趣味性,可操作性等,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中学习到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以上几种阻碍因素进行认真考虑分析,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切实通过建立数学应用模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结语

总之,开展数学建模,既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又使学生学会用知识来解决日常问题。数学建模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为此,教师应在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加强对于建模方法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更好的对其充分利用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J].广西教育,2013,(22):74.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建模教学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33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实际的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的一种实践。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题目也比较复杂,很多初中生因为难以有效地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而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严重的挫折,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数学建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经过简化与假设,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简单的数学方式表示出来,建立起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模型,用数学公式进行求解,得出要求的答案。数学建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但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建模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深思。本文就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展开论述。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含义:“数学建模”就是将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将遇到的复杂问题经过抽象与假设,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几何图形等建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结构,以便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就称这一过程为数学建模。

(2)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说,数学既是繁杂的又是不易理解的,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数学并非是纯理论的,数学是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建模教学就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既加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的程序

想要有效地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就必须熟悉建模的一般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一步:数学模型不是凭空建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初中学生在建模之前,一定要认真地审题。初中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小学阶段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一般都比较简洁,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题目的中心含义,初中阶段的数学题目一般都比较冗长,涉及大量的概念,学生不容易抓住题目的中心思想,甚至会出现漏掉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的现象,因此,广大初中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题目,并对题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事项,为建立数学模型打下基础。

第二步:之所以要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要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因此,在仔细阅读数学题目并掌握其题设条件的情况下,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的内容,摒弃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次要内容。例如:在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至于人物的名称和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步:在有效提取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后,需要初中学生将有效信息与题目所求的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将题目中给出的文字性语言转变成数学语言,引入数学公式、图形等,将题目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

三、数学建模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数学建模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操作难度比较大,因此,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数学建模的内涵,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建立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之上,数学题目尤其是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想要有效地利用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支撑。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广大初中数学老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既关注社会又要关注数学发展的前沿,并不断深化对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向学生传授数学建模方法很有必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解的层面上,要让学生将数学建模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尊重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具有的创造性的想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