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5: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教育生态学 园林工程 专业建设
引言
调节学校功能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即是专业建设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点,更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它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适应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社会对教育供给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上,创新和专业设置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其中,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是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都是有机联系着的,这种联系又动态的呈现出平衡与不平衡、一致与矛盾的特征。由于社会、自然和教育系统都遵循着共同的生态学原则,这对于用生态学的理论在教育上的研究,无论在生态学理论移植性的可靠性上还是在方法论上对教育的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从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的几个方面,并以四川区域环境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上的相关问题,并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对四川省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许多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中就包括园林工程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构成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上的外部环境。对于四川省的园林工程类的企业,我们根据2006年到2009年的四川省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区域市场调查,以园林工程设计类、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园林工程施工类和园林工程综合类这4个专业,对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进行了统计。
从统计中的数据中,自2006年以来,园林工程施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说明了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的发展在这4年中逐渐增加;园林工程类企业按照企业的属性所形成的结构上,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明显减少,也许是园林工程企业分工有明显细化的趋势;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是与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在这4年的发展上呈正相关,但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在数量的变化上不是很明显;园林工程设计类公司逐渐减少,说明了在园林工程的设计企业的集中度在逐渐增加。
2、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生态位
一个专业或者专业群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条件的集合是专业生态位,它是专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一种定位。但自然生物生态位与自然生物生态位不同,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而言一经形成后比较稳定;专业生态位大部分都是人为选择决定的,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专业生态位只有在人为作用下才能使专业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变化协同。这一过程表现为专业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即专业在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所能占有的资源空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专业的共生性除了指某一个教育主体在环境变化与专业建设上或产业结构变化相协同之外,还指不同教育主体由于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禀赋和支撑专业在相同的专业建设上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资源上的差异,在所建设的相同专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特色。由于园林工程在专业属性上覆盖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这三个在知识结构上几乎完全不同的3个模块。
从生态位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课程模块知识结构的设计和分布是一种宽生态位设计。由于专业生态位宽度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能利用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这表示专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如果选择这样宽的生态位设计,可能是基于四川地区的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数量比较多的情况和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尽可能大的增加学生的就业面。从专业生态位宽度的内涵来看,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窄,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大;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宽,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小。从近4年来四川省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的变化趋势上看,在分工上更加细化的情况下园林工程类企业建议对园林工程专业在专业生态位上进行调整,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资源做为基础,采用专业生态位的扩展、压缩和位移等来避免不同教育主体在园林工程专业生态位上的重叠,使之能在主动的毕业生、招生竞争就业市场的培养质量和竞争的竞争中。
3、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知识要求的“遗传”和“变异”
通常是以三种价值取向来进行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第一种是以知识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内适性质量,根据知识学习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满足下阶段的学习有更高充分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二种是以社会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外适性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三种是学生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学生的个适性质量,通过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它的本质。由于在专业属性上园林工程包括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在知识结构上这三个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以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建议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把三个学科的构成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变异,传承这三个学科自身固有的知识内核,并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支撑专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资源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的有效融合。另外,应积极参照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的环境分析所揭示的园林工程行业中各细分行业的变化特点、趋势,适当的对专业建设上的知识要求进行“变异”,使专业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知识结构等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动态要求。
4、结论和建议
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和教育之间的依靠和服务所形成的镶嵌多维关系,教育生态学为这种镶嵌多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支撑。根据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以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为对象,从这个专业建设上的专业生态位、环境分析、遗传和变异的三个维度上,分别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四川省的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此建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特征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跟踪来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预判和调整,是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其他专业的建设上应积极关注的。另外,可以通过专业生态位的视角,避免在专业生态位上出现重叠的趋势;通过遗传和变异的分析视角,从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相应形成有效信息教育区的教育模式的课程结构,使不同的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建设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吴桂昌,黄德斌,何衍平,论园林工程技术管理与境外设计落地,中国园林,2010年7期。
【关键字】湖南;园林绿化;经营发展
引言:
园林绿化行业一般分为市政绿化、地产园林与生态修复三大类。当前,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园林绿化作为其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绿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园林绿化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对于园林绿化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把园林绿化产业称作是“绿色银行”,很多企业也都纷纷在园林绿化产业上投资,不少地区把园林绿化产业作为农产品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园林绿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存在无限潜力的朝阳性产业。
1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历程
1.1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的起步阶段
早在1952年,建筑工程部于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各省市开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了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湖南省于此也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园林绿化行业。在湖南的各市、县逐渐开始新建公园,绿化道路,加强对苗圃的栽培,不少市相继成立了园林处、绿化处等园林单位。在1960年以后,湖南省贯彻国家“园林绿化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大力鼓励群众发展苗圃,同时广泛开展各种种树活动,实现城市的普遍绿化目标。在这近十年的发展,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建设在不断壮大,到1960年初,绿化苗圃已经超过400公顷。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后,湖南根据中央要求,明确提出全省要做好园林绿化行业工作,要努力发展苗圃,尽快达到苗木自给的目标,逐步达到全省城市园林化。从此,湖南省各地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苗圃建设与培育工作。长沙等城市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园林绿化公司。
1.2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全面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绿化条例》的颁布,湖南城市园林绿化逐渐进行了法制化的轨道,确保了湖南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在这个阶段,湖南省在全省开展了建设园林单位、园林城市与园林小区等活动,加强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系统规划,重点建设城市公园与动物园,注重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优化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和园林工程的管理。这个阶段在湖南出现了私营的园林绿化企业,不少商家看到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广阔前景,纷纷下海投资园林绿化行业。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湖南省的园林绿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相应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少绿化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达到约2000家。
1.3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蓬勃发展阶段
2001年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后,湖南省各部门更加重视了对城市绿化的建设,形成了全民参加的绿化热潮,带动了湖南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绿化市场广阔发展,涌现了大批的园林绿化企业,同时园林绿化企业经营水平迅速发展,不少国有企业也纷纷开始改制,把以前的绿化工程处进行改制、重组,改建为股份制的园林绿化生产企业,湖南园林行业到了蓬勃发展阶段。据统计本世纪前5年的时间里,盆栽植物与观赏苗木的平均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03%、44.78%,要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21.02%、33.81%,特别是观赏苗木非常显,说明湖南省内园林绿化市场已基本开始接近饱和,出口量不断增大[2]。
2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经营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经营发展的现状
2.1.1 绿化行业发展迅速,内容在不断扩大
近几年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的花卉种植面积近8万公顷,盆栽类植物总产量为1289.17万支,观赏类苗木的产量为6203.47万株,各类草坪种植面积达723.89万平方米。总出口额为2067万美元。目国省内具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约有1000多家,花卉企业有900多家。随着省内外市场化趋势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行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内容被不断地丰富扩大。例如,近几年因为市场的不断扩大,工艺美术与林业都突破了原有行业的界限,都以生态活景观的名义涉入了风景园林行业的设计领域,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也融入了像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建筑等学科。在加入WTO,大型绿化公司的进驻,带来了新的行业理念与实践经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前进方向[3]。
2.1.2 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仍有市场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湖南园林绿化行业每年产值约为70亿左右。同时还有平均21.55%的增长速度,省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资近15亿元,平均的投资增长速度约为17.24%,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升温与行业档次的提升,使得园林绿化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大,同时大量兴建的旅游度假村、工业园区以及各地高校新建与搬迁等成为湖南省园林绿化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随着省内园林绿化行业经营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纷纷把市场拓展到像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对园林绿化产品需求量较大的省市。
2.2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经营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2.2.1 园林绿化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
当前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存在着行业系统不完善、标准化的程度较低、体系结构不科学、体系发展不平衡、技术含量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园林绿化的标准体系没能覆盖当前的风景园林以及未来的主要行业领域,很难真正体现出行业的结构语特点,特别区域生态与资源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发展很不平衡,各个领域标准体系发展不相协调,比如花卉领域的标准就比较全面,而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质量、维护标准却几乎没有体现。所以,对于当前的情况,必须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行业的标准体系。
2.2.2 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随着物流领域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产品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生产者大多是依靠经验与已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没有运用现代的营销策略与建立现代化销售平台,致使市场信息流通缓慢,市场竞争无序化严重。同时我省销售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产品包装质量不够以及售后保障服务措施不到位,流通费用大,环节繁多,时间长等都严重制约了我省园林绿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3 湖南园林绿化行业经营发展趋势
3.1 大公司、大资金的运作将主导市场
由于园林绿化行业的资产结构往往视流动资产,所以很难抵押贷款,因此融资困难是园林绿化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障碍。但是随着省内一些公司的上市,不少公司的融资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产品种植基地得以扩大,接单能力也迅速提升,最终园林绿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而壮大。所以,大公司、大资金的运作将主导市场,而落后的小企业面临淘汰出局的趋势。
3.2 市政与房地产园林绿化将继续快速发展
由于城市绿化对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国家始终不断地加大对市政绿化的投资,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镇规划发展的重点之一,对园林绿化的投入也不断的加大。所以市政绿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园林绿化企业应注重对市政绿化一整套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而带动园林绿化的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势头迅猛。
4 结论:
目前,湖南园林绿化行业处在发展转折时期,我们只有认清当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在各个相关部门的不断探索、合作,进行各方面的创新探索,才能开辟出湖南园林绿化行业更广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晓东.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为市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日益满足实际岗位能力的要求,从而呈现出居高而稳定的就业率。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对这一难题的解决,风景园林将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未来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专业前景十分广阔。园林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兴趣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高职高专类教育体制,而在现行的招生制度指导下,筛选出的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开学之前根本不知道园林是什么, 将来干什么,更不了解自己有没有园林方面的特长。
(二)教学内容急需调整
尽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已大量普及,但仍有一部分课程没有面对职业教育的教材, 只能采用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理论性的教材代替, 这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因此,真正高质量的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亟待出现。
(三)教师队伍实践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职教结构普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 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高职院校里为数不多,而那些忙于校外工程,没有时间备课、提高自我及教学认真而无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这种教师结构亟待调整。
(四)学生观念落后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知识面较窄, 对事物的理解也较狭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偏重于园林设计, 而忽视园林工程与施工技能, 以及相关的标准及规范、园林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等多项内容。当今园林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流的设计人员, 更需要懂技术、懂工程管理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总感觉自己不如本科生。这便迫切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尽快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二、课程体系建设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完整性。要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根据现代园林特点和当今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四大模块。
(一)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
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应立足于为技能教学服务,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整合成《植物生长环境》。把《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和《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进行适当的加强。
(二)技能实训课
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且要求实训教学占到教学总学时数的60%左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分学期分环节明确技能实训教学项目,学生由易到难地接受技能训练,训练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自编和选编专门的实训教材。
(三)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开设《摄影技术》《园林美学》《盆景制作》《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转变教学思路
园林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将成为我们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除专业能力外, 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教学思路应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思考,去认识事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突出技能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让学生接触实际,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植物学》、《园林树木》等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训指导与管理, 注重检查与验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体现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而且具体生动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园林工程建设图片,可将空间移位,将丰富多彩的园林工程案例搬到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情景教学。
(四)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以前,很多课程理论考试全部以笔试考核为主,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往往可以考出较高的成绩,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体现和得到提高,以学生能力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应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建刚.人工神经网络实用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段晓鹃.初探园林职业技术教育[J].教育科学.2009;
[3]王颖、巩如英等.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9年第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景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1-0031-02[作者简介]刘琳(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师,中级工程师。
当今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把学校办得又好又长久,高职院校的办学和教学必须有特色。笔者以一位在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九年的园林专职教师的视角,对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本专业的教研教学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一、重庆园林行业现状简析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市场因素的影响巨大,市场需要和缺少的人才就是高职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在研究重庆市高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方法之前,首先要对重庆市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和总结。
截至2010年1月,重庆市共有园林企业(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400余家,约有8万从业人员,但园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园林行业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可以大致分成四个层面:设计层面、施工层面、养护层面、管理层面。
1.设计层面
重庆的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人员多以本科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缺乏与实际接轨的能力,也缺乏创新意识,更不会把创意融合在设计方案之中,这类人员通常需要2~3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成长为设计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而施工图设计的情况更差,设计人员与施工现场存在脱钩现象,不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很多成果都是照搬其他人的成果。而大多数设计公司囿于规模和经营管理理念,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过高或者没有给其成长机会和空间,致使出现企业缺人才、人才无法成长的矛盾局面。
2.施工层面
主要的从业人员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各技术工种人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施工现场缺乏熟识度,对施工工艺和流程也不熟悉。多数毕业生没有将学校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而是在工作后跟着前辈同事学习,一毕业就能立马胜任施工现场职位的人才很稀少。
3.养护层面
养护阶段基本上是重景观软质的养护而轻景观硬质的养护与维修。并且多数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基本上在45―60岁之间,年轻的从业人员很少,但市场需求一直都存在。
4.管理层面
园林相关的规范、规定、价格指导文件等相对较少,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如施工图设计图册、图集等,这类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和建筑行业相比。这就造成重庆市园林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物业管理行业也缺少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是由其他专业兼任园林技术工,从事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维护和修缮工作。
二、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重庆大部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课内理论基础学习+课外实践”组合形式为主,存在问题如下:
课内理论基础“重理论学习,轻动手能力培养”,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为主,带有填鸭式教学的性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知识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知识没有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始终停留在书本上。
在三年的高职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动手锻炼的机会少,园林设计项目实训机会更少,存在教学和市场脱轨的现象。仅有的课外实践主要以参观形式出现,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行中,存在“参观就是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到公园走一遭,写个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任务了,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初目的。
在课程体系中,缺少了对实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动手课程。对园林专业学生而言,不论是偏重设计还是施工,都应该学习实体模型制作、三维模型制作以及实际施工体验等,但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这一类型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课本中。
三、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1.增加实体模型制作课程
实体模型的制作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能加深学生对制作物品结构的理解,教学别要增加针对园林工程的景观小品的制作。同时,教学应结合电脑3D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实体模型之间的相互验证。
2.增加校内室外工程实践基地
校内室外工程试验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参观区和体验区。参观区主要以园林工程、景观小品的半成品以及苗圃组成,目的是给学生直观展示工程施工工艺和流程,比较有利于结构和构造课程的学习。体验区主要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课堂作业通过实际的工程制作,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组织开展专业理论和行业动态相关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园林专业的最新理论研究内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另外,积极组织比赛活动,除了高级版赛事之外,应组织更多的校内比赛和院校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并作出改善。
4.以项目模式进行教学
以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对象,各知识点穿插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又可以避免出现知识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分离状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提前了解该专业的实际运作模式,缩短学生工作之后的过渡时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4303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一级学科。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设立,为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风景园林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要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联系的同时,倡导风景园林专业“多学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风景园林价值。
一、风景园林学内涵与外延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风景园林学要应对城市所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等诸多问题,所以风景园林专业随时展其内涵与外延需不断被重新定位。
张启祥[1]提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是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文化艺术、建筑工程、植物生态、社会生活五位一体为核心知识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完整体系。朱建宁[2]认为风景园林的含义就是领土的安排与整治,风景园林学本质特征是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是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整治行为。成玉宁[3]认为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必然着眼于系统建立 “人、场所、生态、功能、空间、材料、技术、文化”相互关联的思维模型,强调设计与建造过程的科学化,突出环境空间、场所、功能、文化及技术支撑的一体化整合设计。由此可见,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具有高度整合与高度专业化并存的特点。二、 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国内有一百多所院校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包括农林院校、建筑工科院校、美术院校、师范类院校等。由于各学校培养目标不同和自身条件限制导致,如工科院校缺乏自然学科知识体系交融,农林院校的学生园林建筑及空间构建能力薄弱等。因此,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基于多学科的专业背景。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朱颖风景园林专业多学科综合教学探索
吴良镛先生[4]一贯倡导建筑、园林、规划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专业的边界日趋模糊,三者在技术进步、环境意识增强以及关注地域性的背景下逐步融合。
传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现状,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文化素养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而且风景园林专业日趋重视本土文化内涵、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由此,多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个途径。
三、风景园林多学科综合教学途径
(一)构建多学科共融的学科基础,形成特色领域
新时期,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和建筑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必然要有共同的基础。吴良镛先生[4]提出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科构建共同的学科基础。科技基础:结构、设备、植物、交通、场地工程等;人文基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基本认识和修养;艺术基础:绘画的技巧以及审美文化的修养;生态基础: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风景园林专业应侧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研究,设立独立的理论核心以及支持该理论的核心课程,形成特色领域。
(二)将建筑空间感教育植入景观空间
空间感是建筑的特征,借鉴建筑空间构建理论与方法,对园林空间进行空间要素、空间类型及次序、行为模式、空间功能、空间组合方法、空间建构以及细部等分析,并结合风景园林点、线、面空间建构进行训练,由若干专题单元组建成园林空间教学体系,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园林空间本质。虽然国外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将建筑融入景观设计[5],但是国内现阶段的风景园林与建筑依然处于分离状态,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两个学科间的融汇。
(三)将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融入风景园林教学
现代风景园林涉及领域更加广泛、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由此将城市规划理论课程引入风景园林教学中,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设计思路。在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学生应具备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设计理念,综合考虑社会各项复杂问题,使园林规划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四)新技术内容引入风景园林教学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将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领域知识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先进技术,奠定专业知识基础,使其迅速适应社会需求。风景园林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园林施工技术、生态技术以及数字技术。
1.园林工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园林工程对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与施工艺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园林工程中对水质净化技术、立体绿化的新材料新技术、园林透气透水铺装新材料、大树移植技术、水景技术、照明技术等均有其特殊要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与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材料相关的课程。
2.生态技术
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形势下,风景园林生态技术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生态技术包含以下内容。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为风景园林规划中因不合理开发建设或其他因素干扰造成的生态破坏提供解决之道。风景园林为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多样、广阔的实践载体,由此也充实和丰富了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层面[6]。
节能技术:生态节能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为风景园林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绿色设计等生态节能技术提供了途径,也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3.数字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一种人为虚拟环境,这种环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知。虚拟现实技术使园林设计突破“平面、立面、剖面”的常规模式,让设计者从不同角度直观面对设计对象,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中各设计要素及空间之间的关系和比例。
(五)管理学知识汇入风景园林教学
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围绕设计师培养进行,但是毕业生就业调研分析及社会需求总体情况表明: 设计实际上只是行业的一小部分,政府机构、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等都需要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考虑社会及人才市场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方面应重视园林规划设计技能,同时还应关注理论认知、政策水平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在基础和核心课程之外,提供几个方向的选修课程,如政策法规、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 结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风景园林师都担负着改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因此,人才培养是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担的重任。风景园林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必然趋势。多学科综合教学要求风景园林教学立足专业特色,兼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优势,汇集技术及管理内容,强化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启祥.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6-17.
[2] 朱建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J].中国园林,2008(1):38-42.
[3] 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2):25.
[4]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5] 何昉.站在新起点,遥望风景园林大师辈出的时代[J].风景园林,2011(2):25-26.
[6] 荣先林.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0.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ZHU Y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1,Jiangsu Province, P. R. China)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1 了解设计方案和要求
施工前必须有现场用地情况,绿地规划设计图,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并要了解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配合情况,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如现场的水源、管线、电缆、实质用地情况等。
2 现场勘察与制定施工方案
在了解设计意图、方案和要求的基础上,应首先勘察施工现场,然后做好关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实地检查,了解场地的环境状况与周边情况,考虑什么位置适合进场比较方便,做到减少资料浪费,并设立临时办公室,同时了解分析种植土情况,向建设单位提议是否要更换种植土。计算更换的数量、工程量是多少。②劳动力计划:按照开工日期和总工期要求,编制劳动力需要计划,组织各相关工种进场,安排好进场职工生活,并做好入场职工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增强安全、防火、防盗和文明施工意识。③编制材料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和进度做好苗木的采购订购工作,做到货比三家,以树型完整、姿态优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为第一条件。按时、按质、按量组织进场,并要求堆放整齐。并根据规范、规定和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④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按使用先后组织进场。
3 施工现场管理
3.1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前应对施工场地内进行清理,将所有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回填要平整至设计标高,要对场地进行翻挖,草皮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30cm,花坛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40cm,乔木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70cm,将破碎表土整理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面或曲面,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整坡工作。如遇到突况,及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汇报情况,并与设计负责人、监理负责人、业主共同商定后再处理。
3.2 苗木选购、栽植和管理
绿化工程的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苗木在种植和养护期间要保证其成活率,所以在选择苗木时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品种;其次要控制进苗关选择壮苗,即按照设计规格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高和土球等6个方面来控制进场苗木的规格。苗木种植技术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种植成功。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公园、庭院及道路绿化均属于水平绿化工程范围。施工安全主要是针对大规格乔木的的移植而言。做好施工中大规格乔木的起苗、运输、假植、栽种和养护各环节安全控制是保证施工水平作业安全的关键。具体来说在起苗时要尽量避免劈裂大根,多保留须根,苗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吊装机械的操作安全,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施工,对进场机械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大规格乔木在转运时要将土球捆绑牢固用苫布把树根盖严,以防树根失水,卸苗时注意不要碰撞土球,以保证大树的成活。
施工现场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的, 在土建施工以前, 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cm以下的土丘, 避免石灰侵入。 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 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3.3 在施工中,要灵活机动,适当细部调整管理
在园林绿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的细部调整将会使整个项目的整体效果更加完美。首先,积极地与设计交流相协调,领会设计意思,掌握设计原则。协调与监理建设等参与单位的工作也很重要。园林绿化施工带有一定的艺术扩展性,同样的施工图由不同的项目机构管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笔者认为,地形造坡、乔灌木的放样等方面,项目机构应该积极主动,灵活处理,在不违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不需要照搬施工图方格网,适当根据现场情况作出局部调整,以达到更自然、生态的效果。
3.4 制定项目目标,加大技术投入
道路绿化工程做得好与坏,最终在于技术力量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提升项目质量,还应把握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道路绿化工程的内容简单,相对而言,技术要求更加深入。例如,根据土方的种类,制定不同的改良措施。如工程多粘性土,透水性能差,肥力强,则可适当深挖,填埋一些无害的建筑渣、碎石等,增强透水性;苗木种植方面,因树而异,例如,耐旱树种,可适当加深树穴,填充碎渣,减少种植深度,加强支撑;耐湿树种则相反,可适当增加种植深度。树木习性不同,技术处理措施也不同。项目完工后,制定细致的养护计划与措施方案。道路绿化工程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水是最关键的养护要点,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养护的问题。
4 做好施工验收后的养护管理
施工验收后工作就是养护管理。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表明养、管的重要性。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无尽无休的长期性工作,但施工后几个月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必须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4.1 灌水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用人工方法向土壤内补充水分为灌水,以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以及促进苗木生长。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
4.2 中耕除草
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依栽植物及树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4.3 病虫害防治
植物的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5 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园林工程的内容朝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规模也日趋扩大。这就要求园林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园林工程运行的客观规律要求,对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提高园林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荣先林,姚中华.园林绿化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 生态 文化 区域 科学和艺术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
2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
3 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
4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和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2] 景长顺.文化建园的哲学思考[J].中国园林,2001(1).
[3](美)卡尔・斯坦尼兹.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J].中国园林,2001(5~6).
关键词:建筑 施工技术 管理措施 发展趋势
1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两项基本问题
1.1 技术质量方面的问题分析。有关技术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行业在专业领域设计的层面要求较强,另外因为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施工的人员却在相关的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着匮乏的现象,无法满足于工程的建设需求,因为每个专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专业特性空间及技术要求,同时这种要求还必须根据工程方面的施工时间与工作流程顺序及空间的位置相互匹配,如果不能够就技术进行全面的考虑,尤其是在部分相对敏感的交叉部位考虑不到位,那么便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疏漏产生质量的问题。再者每一个建筑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在每一条用于建设的管道上及每一套设施设备上都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安排布局,如果达不到特定的要求,那么对于技术施工的难度便会大幅度的提升,造成施工方面的困难,并随之出现各专业间的矛盾。另外随着发展而大量衍生的技术产品设施,都不同程度运用于工程的建设之中,而施工人员的技术却没有随着发展而相应提升,也就造成了施工人员在自身方面的不足,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1.2 工程的管理方面问题。在工程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相关的不足问题:首先是在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着转手承包现象,从而造成了工程承建单位方面的范围界定无法良好的进行,也无法做到明确的技术界定,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讲,每一个工程的承建方都希望在最快的施工进度下开展施工,从而降低施工的成本,这也就随之出现了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前工期势必会造成在管理上的混乱,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在施工的组织管理方面也不完善,施工及管理的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职业素质及技术上的欠缺,这都在很大程度上,使施工的协调开展产生了阻碍和不便,这也是质量效益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
2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 建筑工程在技术管理制度上的整体优化分析。在建筑工程前期阶段,要对工程相关的各类技术进行标准规范,以构建技术流程规范的书面文件,用于工程的建设指导,便于建立完善的技术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责任制度。组建这两项技术组织体制的原因,是为了对各岗位做好协调统筹的安排,保证施工的各流程环节都能够技术到岗,责任到人,防止出现施工责任不清或无责任人负责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技术负责人员的积极创造性构成潜在的激发。在设计图纸的会审时,要做到有组织步骤的审核,若没有通过会审环节的施工设计图纸,将不能用于施工。其次要对参与建设的职工和技术人员,做到工程重要环节、部位及特殊工程方面的技术交底,在对工程较大人员较多的工程进行技术交底时,可以选择分级的形式进行与管理,这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的盲目性。在技术档案的建立方面:对于工程所需的档案,要做到无论是建设单位的竣工资料,还是施工单位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都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收集整理入档,最后还要做好实验和测量及工程变更方面的管理。
2.2 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系列技术方面准备,是为了给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和任务为:分析了解工程具有的特点和进度要求,并对其客观存在的条件做好了解,来进行公共组织方案的设计,将人力技术及物资方面做好统筹规划,以便为工程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使工程可以均衡有续的铺展,保证工期按时完成交付,做到既降低工程成本又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完善提升生产率。其具体的实施措施,首先应当从完善施工的组织方案进行,做好参加组织方案人员编写方面的分工,责任到编写的个人,详细对编制方案的依据及格式和内容做出明确要求,然后进行编写汇总,经过审核修改后定稿,以此作为标准化施工的指导依据。其次还要就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任务指导书的编订,做好施工方面的全面技术管理。
2.3 技术指导文件方面的管理措施。施工中要加强对工程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因为工程文件是在工程施工中,所形成的对工程项目实际如实反映的技术性资料,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保存及利用价值。另外在建筑施工中要求了各个环节的紧密协调性,如果做不到精细化的计划统筹,那么对工程的后期开展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这就要求了在资料的填写时,必须要把握好准确认真及时的规范填写原则,因而相关的技术资料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资料的审查以免造成失误,影响工程的进度开展。其次工程的检测单位进行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见证取样的制度来对试验负责,出现违反要求的要坚决不给予试验报告的出具。再次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工作职能,不仅要就质量和安全方面做到严查,同时对技术资料也要做到仔细的检查。对于出现资料做假、试验报告作假等违反了技术标准的行为应及时喝止,还需要通过信息反馈给管理平台,曝光作假行为,并根据造成的影响情况予以处罚,以此来保障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要加强竣工文件的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不遗漏任何工程的技术项目,并详细的对各环节资料进行检查,有无基本错误。以确保资料的完整入卷封档。
3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如何以最少的施工成本实现最大产值的效益,一直被作为建筑行业的施工准则,在这一原则的促使下,各建筑企业开始进行了系列的管理技术及方法的改善探究,因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也逐渐呈现出了系列的发展趋势。
3.1 技术化发展趋势。建筑施工中逐渐呈现出新材料、新技术方法多层次渗透的趋势,良好体现出了技术的运动特性,成为现代建筑业所需要的技术化改革依据,因为这种渗透式的技术应用良性的符合了当下建筑体系的技术发展内涵,可以在技术施工方面平缓推进其接受并运用新型的高新施工技术,使建筑行业逐渐呈现出:结构上的精密化、功能上的多元化、布局上的集约化及机械化的操作和智能化的控制等技术特点的发展趋势。在建材的方面也呈现出了技术高指标及多功能和构件化的特点。在此趋势下,建筑施工也逐渐趋向于科技化进程,利用高科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将高效能合理化的施工作为了建筑项目的核心理念。
3.2 生态化发展趋势。诸所周知目前建筑生产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现象,因而在生产中其也迫切需要进行质量高消耗低等建材产品开发,这都在根本上预示了建筑行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的来临,如何在生产中进行环境和效益的统筹兼顾,便要求了现代建筑行业在生产活动中,应牢牢把握好在生产方面进行低污少耗性能的技术设备及建筑材料的使用,促使生产废弃材料的有效降解及建筑寿命的提升,使建筑与环境进行和谐相融。在这样的严格要求把握之下,促进建筑行业朝着生态化方向发进展越来越快。
3.3 工业化发展趋势。工业化管理施工同样也是当前建筑业的另一发展趋势。它在建筑活动的基础上,试图将互换性及流水线的形式结合运用于建筑施工中,以实施标准化和工厂化等系列技术来改变建筑行业传统的生产模式。大到建筑的构件,小到外部的脚手架等全部设施产品都能够等同于工业的生产模式,这样会使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更加标准化统一化,利于减少生产的成本和管理方面的复杂化。因此在建筑行业实行工业化的施工模式,成为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房平.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2]虞礼周.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3]王磊.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4):351.
[4]杭朝辉.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