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8篇

时间:2023-06-13 09:2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

篇1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战略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而财务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支持和服从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做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所以,现代企业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支持和服务于战略管理的要求。

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化的目标

以往,我们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目标,其不足之处一是只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只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导下,只注重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财务主体不仅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政府、顾客,还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财务要求都是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即不仅追求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更要追求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的最大化。

2 有关的社会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资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资源具有可享性、增值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更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教和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会的慈善事业等,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其经营目标,而且可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什么是战略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1 人本化理财观念。在泰罗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中,由于机器大生产是以机械为中心的,工人只是机器系统中的配件,因此,人被异化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要求管理的中心由物转移到人。20世纪末,联合国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动力和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又都是由人操作和管理的,其结果也是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应贯彻“人本化理财观念”,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财务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最终实现战略型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2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谁在信息和知识上领先一步,谁就可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必须善于抓机遇,灵活地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3 风险理财观念

(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企业的内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专家估计,人类可运用的知识有90%尚未创造出来,而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就有60%~70%已经过时。可见,企业更需要的足创新型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及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知识结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

(3)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目前,一般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而像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其产品更新周期更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也会加大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

(4)“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使得货币的形式及本质发生变化,如从有形形态演化为无形形态,从直接价值演化为间接价值,这些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

(5)无形资产投入加快,变化加大,且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为使企业在追求不断创造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4 信息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展最快的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当今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已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市场中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先导,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对变小,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

5 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性

财务管理做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所以,现代企业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支持和服务于战略管理的要求。

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化的目标

以往,我们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目标,其不足之处一是只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只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导下,只注重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财务主体不仅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政府、顾客,还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财务要求都是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即不仅追求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更要追求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的最大化。

2 有关的社会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资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资源具有可享性、增值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更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教和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会的慈善事业等,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其经营目标,而且可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什么是战略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1 人本化理财观念。在泰罗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中,由于机器大生产是以机械为中心的,工人只是机器系统中的配件,因此,人被异化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要求管理的中心由物转移到人。20世纪末,联合国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动力和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又都是由人操作和管理的,其结果也是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应贯彻“人本化理财观念”,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财务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最终实现战略型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2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谁在信息和知识上领先一步,谁就可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必须善于抓机遇,灵活地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3 风险理财观念

(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企业的内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专家估计,人类可运用的知识有90%尚未创造出来,而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就有60%~70%已经过时。可见,企业更需要的足创新型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及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知识结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

(3)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目前,一般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而像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其产品更新周期更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也会加大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

(4)“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使得货币的形式及本质发生变化,如从有形形态演化为无形形态,从直接价值演化为间接价值,这些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

(5)无形资产投入加快,变化加大,且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为使企业在追求不断创造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4 信息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展最快的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当今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已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市场中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先导,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对变小,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

5 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 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 。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新经济

一、新经济的由来及特点

新经济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的《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后来,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28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指出了新经济的特点和性质。2000年4月5日,他在白宫召开了有格林斯潘、比尔.盖茨等人参加的新经济会议。这就是“新经济”的大概由来。

实际上,对于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一些未来学家早就有所察觉。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在这两本书中都已指出,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和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即将进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对这个新经济形态的命名,学者们看法不一。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新经济”,经合发展组织(OECD)称之为“知识经济”,美国国会及商务部在他们的报告中称之为“数字经济”,还有人叫“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或“因特网经济”。我国著名学者成思危教授对新经济的含义和特点通过三个侧面来概括: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1.新经济在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呈现如下特征:

(1)以知识为基础。企业从全能生产到专注于某个环节、面向过程的生产,灵活生产,传统的产权关系转变为脑体产业分离的契约式合作方式,全球化范围。

(2)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知识重复使用的边际成本很低,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实际利润越大。国际贸易中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知识的集中程度就代表了核心要素和集中程度,企业越是做大做强,就越是更加倚重于知识要素。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决定企业命运,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知识和思想决定企业命运。

2.新经济在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下,呈现如下特征:

(1)复杂性: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间的非线性作用容易产生混沌现象,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作用却可以呈现一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2)介稳性: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介稳系统,各组成成分必须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反馈作用。

(3)高风险性;虚拟经济系统的风险是很高的,有时是难以预测和难以承受的。由于企业的虚拟化运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又加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许多经济活动都是一次性的,独特的,无先例可借鉴的。

3.新经济在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下,呈现如下特征:

(1)信息技术是基础。信息技术将遍布全球的企业、经营单位和业务职能悄无声息且持续不断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信息前所未有且不露痕迹地在不同的业务职能、不同的经营机构和地域界限间传播。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帮助企业降低库存、减少核心业务流程的成本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透明度高,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大消除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由于互联网为全球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直接联系的大量机会,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空间和自由度越来越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进入互联网就能得到它需要的产品的各种信息,并可以通过对不同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的分析比较,直接选择满意的个性化需求,网络经济使企业降低了市场进入障碍,留住客户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企业的客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集成度高。网络经济是一种集约型经济,它通过信息将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可以实现整体优化。虚拟企业有了其发展和成长的条件,企业只要构建起联系供应链各环节的网络,就可以由主导企业将先进技术规范设计的数字化图纸,通过网络分别传辖到在技术、装配、经济等方面都最合适的节点处进行制造,并在地理位置合适的节点处组装后直接交付给顾客。这样,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及人力资源,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新经济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战略,竞争力-

1.对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和运用能力。

工业经济时代以整齐划一和规模优势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走向新经济时代以多样化、小型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知识优势将会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必须靠成功的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来支撑。这包括对信息和知识的建设、获取、加工和分析等。企业中对信息的管理已经涉及到从基础设施中的OA、MIS、DDS到技术研发到产品设计中的PDM、到采购与生产制造中的CAD/CAM/CAE/CAPP及CIMS、MRPⅡ、ERP、EDI、SCM等、到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中的CRM等的全过程。

作为信息管理基础的企业的信息化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新技术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技术层面的、工具的改变,更涉及到企业的体制、机制的运作,以及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重新组合等各方面。还包括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分工格局、一直到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但是,如果单纯将信息化战略等同于以计算机、网络和应用软件组成的一个平台的话,仅从这个平台的确无法区分两个规模相当、定位相似的企业。正如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和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的“个性”,就依然停留在“两张皮”阶段,而如此核心竞争力将在竞争中很快变得毫无价值。所以,信息化必须和组织、人员及其她企业资源进行战略整合与集成。企业信息化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即从战略层对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进行合理规划。

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爆炸的状况下,企业现有知识存量决定企业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发挥效率的程度与企业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战略角度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和知识,而是在于企业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能力,使信息和知识对决策有用,才是真正对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决策者的注意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功的企业在于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可以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所以,信息和知识管理战略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战略选择。

2.企业对项目管理应用的水平。

新济时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的结构随着产品的技术进步、市场的变化而快速变化,时效经济和消费个性化会不断增强。大部分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以前不曾遇到过的,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去参考,而且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许多经验已经不再适合新情况、新环境和新问题,为此,企业会出现更多的突发性、无先例可借鉴的事件,这使得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将有更广泛的空间。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新经济时代可以说也是一个项目化的时代。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项目存在的方式的多样性和类型的广泛性;(2)企业内部管理项目化;(3)项目管理信息化。另外,新经济下成本、风险和客户满意度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而项目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就是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由此,新经济下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如何提高项目管理在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也应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

3.系统整合的能力。

过去,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名牌,消灭竞争对手,占据垄断地位,压低进料价格,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就非要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近年来,随着所谓“无国界世界”趋势之到来,企业无论大小似乎都朝向全球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势有许多缺陷,但是,什么是全球化经营模式?似乎是人言言殊:有人界定它是指一企业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有人认为它的分支机构遍布不同国家;有人强调它的品牌全球知名;但也有人重视它的经营和供应能力。事实上,今后对于企业的思考已不能局限于一个别企业的组织、能力和作为,而是一种超国界、超功能,尤其超组织的网络系统。这可以通过虚拟企业来实现,即企业仅保留某些最关键的功能,而其它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即以各种方式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所借用的力量可能是上游供应商,可能是用户,也可能是竞争对手。总之,是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借用外部资源整合,以延伸企业的功能。不同于过去的企业更多地考虑单个企业自身的利益,新经济下则要求企业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思考,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其供应链上实现高度的分工和彼此间密切的协作,以求得各个环节的多赢,这是一种寻求综合优势的价值链思想。所以,选择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研究SCM系统整合中的不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在SCM中上下传播的方式,通过建模来优化SCM,可能会得到新的企业运作战略和目标。

4.客户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建设能力。

网络经济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间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为此,企业只是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企业文化所透射出的企业形象宣传更能长远地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目光。企业要抓住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或某一局与市场,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机网络营销的手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所以,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需考虑的重要的战略选择。

以上几方面不失为新经济下企业培植其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思考视角和必要手段。它们是在工业经济时代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有益补充。企业若能将它们提升为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是构建符合新经济需求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三、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可通过以下几例具体说明。

观点一:我国企业今后所要发展和依赖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本身的条件和能力,而在于一个网络系统内各成员的选择以及其联结是否具有优势上面。以美国计算机厂商戴尔(Dell)为例,其竞争优势并不在于其产制或设计能力,而在于它选择与管理供货商的能力。这样所构成的网络以满足顾客需要的效能,他人难以匹敌。

观点二:加入WTO以后,采用国际化运作战略是我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以我国计算机大厂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居有一席之地,表面上看,主要依赖低成本和交货弹性优势,但是整体而言,乃在于它们多年来所发展的全球运筹管理能力。在这系统下,他们能整合协力厂,选择适当地点,建立灵敏物流和存货管理效能,使它们所拥有的优势一时也难以被他人取代。

另外,过去的台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依赖的竞争优势,最先为低成本,其后是专精化。但是,近年来似乎已提升为全球运筹管理能力,经由后者整合了前两种优势来源;由于全球运筹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让前两种优势的“综效”(synergy)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优势主要建立在所谓“联结性”(connectivity)的特性上。这种特性本身又建立在两个条件上:一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利用,尤其是网际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输脱离实际载体的限制,大大增进企业与企业间,活动与活动间之密切配合效能与效率;另一则是“信任”关系的加强,克服了对于层级组织或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低效率的限制。换言之,今后全球化企业所依赖的关键竞争优势乃在于这种“联结性”之增强与改进方面,也代表企业经营者应有的新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观点三:企业必须具有在价值链设计中的快速回应能力。这要求快速而又持续性地评估价值链中的创造价值部分和非创造价值部分,CharlesH.Fine等人给出了一种价值链战略决策框架工作模型可以指导企业在进行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GM的高能汽车的消耗系统工程和IBM的外部资源决策工作都是应用该模型改进他们的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的范例。

观点四:KathleenM.Eisenhardt认为企业的战略应当尽量简单化、组织化、分阶段化。

另外还有关于“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动态同步研究”、“战略的调整速度和知识应用速度关系的研究”、“企业内部竞争要素(诸如技术、生产线等)的管理战略研究”、“基于抽样方法的两阶段分析在组织行为的战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使定价能力成为企业的战略武器”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观展开的。

管理学和组织学中传统的思路是从自身出发来研究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研究应从经济的和社会的内涵来研究核心竞争力,这相对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将核心竞争力看成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有诸多好处:第一,它可以从企业财产角度阐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而且在一些细节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物质财产的特性;第二,它通过将组织资本引入核心竞争力概念中高度评价了能力的“协调”和“有机结构”内涵;第三,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概念将社会环境引入能力中;第四,将社会环境包括在能力概念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可塑性问题。

大量的研究工作还需深入进行,特别是:战略的实施行为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如何发生。特别是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象中,如果能从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既能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又可以将两个领域的研究都纳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理论中。

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新经济

一、新经济的由来及特点

新经济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的《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后来,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28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指出了新经济的特点和性质。2000年4月5日,他在白宫召开了有格林斯潘、比尔.盖茨等人参加的新经济会议。这就是“新经济”的大概由来。

实际上,对于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一些未来学家早就有所察觉。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在这两本书中都已指出,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和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即将进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对这个新经济形态的命名,学者们看法不一。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新经济”,经合发展组织(OECD)称之为“知识经济”,美国国会及商务部在他们的报告中称之为“数字经济”,还有人叫“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或“因特网经济”。我国著名学者成思危教授对新经济的含义和特点通过三个侧面来概括: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1.新经济在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呈现如下特征:

(1)以知识为基础。企业从全能生产到专注于某个环节、面向过程的生产,灵活生产,传统的产权关系转变为脑体产业分离的契约式合作方式,全球化范围。

(2)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知识重复使用的边际成本很低,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实际利润越大。国际贸易中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知识的集中程度就代表了核心要素和集中程度,企业越是做大做强,就越是更加倚重于知识要素。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决定企业命运,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知识和思想决定企业命运。

2.新经济在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活动模式下,呈现如下特征:

(1)复杂性: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间的非线性作用容易产生混沌现象,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作用却可以呈现一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2)介稳性: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介稳系统,各组成成分必须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反馈作用。

(3)高风险性;虚拟经济系统的风险是很高的,有时是难以预测和难以承受的。由于企业的虚拟化运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又加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许多经济活动都是一次性的,独特的,无先例可借鉴的。

3.新经济在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下,呈现如下特征:

(1)信息技术是基础。信息技术将遍布全球的企业、经营单位和业务职能悄无声息且持续不断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信息前所未有且不露痕迹地在不同的业务职能、不同的经营机构和地域界限间传播。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帮助企业降低库存、减少核心业务流程的成本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透明度高,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大消除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由于互联网为全球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直接联系的大量机会,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空间和自由度越来越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进入互联网就能得到它需要的产品的各种信息,并可以通过对不同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的分析比较,直接选择满意的个性化需求,网络经济使企业降低了市场进入障碍,留住客户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企业的客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集成度高。网络经济是一种集约型经济,它通过信息将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可以实现整体优化。虚拟企业有了其发展和成长的条件,企业只要构建起联系供应链各环节的网络,就可以由主导企业将先进技术规范设计的数字化图纸,通过网络分别传辖到在技术、装配、经济等方面都最合适的节点处进行制造,并在地理位置合适的节点处组装后直接交付给顾客。这样,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及人力资源,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新经济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战略,竞争力-[飞诺网FENO.CN]

1.对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和运用能力。

工业经济时代以整齐划一和规模优势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走向新经济时代以多样化、小型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知识优势将会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必须靠成功的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来支撑。这包括对信息和知识的建设、获取、加工和分析等。企业中对信息的管理已经涉及到从基础设施中的OA、MIS、DDS到技术研发到产品设计中的PDM、到采购与生产制造中的CAD/CAM/CAE/CAPP及CIMS、MRPⅡ、ERP、EDI、SCM等、到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中的CRM等的全过程。

作为信息管理基础的企业的信息化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新技术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技术层面的、工具的改变,更涉及到企业的体制、机制的运作,以及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重新组合等各方面。还包括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分工格局、一直到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但是,如果单纯将信息化战略等同于以计算机、网络和应用软件组成的一个平台的话,仅从这个平台的确无法区分两个规模相当、定位相似的企业。正如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和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的“个性”,就依然停留在“两张皮”阶段,而如此核心竞争力将在竞争中很快变得毫无价值。所以,信息化必须和组织、人员及其她企业资源进行战略整合与集成。企业信息化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即从战略层对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进行合理规划。

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爆炸的状况下,企业现有知识存量决定企业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发挥效率的程度与企业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战略角度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和知识,而是在于企业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能力,使信息和知识对决策有用,才是真正对信息和知识的成功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决策者的注意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功的企业在于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可以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所以,信息和知识管理战略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战略选择。

2.企业对项目管理应用的水平。

新济时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的结构随着产品的技术进步、市场的变化而快速变化,时效经济和消费个性化会不断增强。大部分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以前不曾遇到过的,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去参考,而且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许多经验已经不再适合新情况、新环境和新问题,为此,企业会出现更多的突发性、无先例可借鉴的事件,这使得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将有更广泛的空间。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新经济时代可以说也是一个项目化的时代。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项目存在的方式的多样性和类型的广泛性;(2)企业内部管理项目化;(3)项目管理信息化。另外,新经济下成本、风险和客户满意度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而项目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就是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由此,新经济下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如何提高项目管理在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也应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

转贴于

3.系统整合的能力。

过去,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名牌,消灭竞争对手,占据垄断地位,压低进料价格,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就非要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近年来,随着所谓“无国界世界”趋势之到来,企业无论大小似乎都朝向全球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势有许多缺陷,但是,什么是全球化经营模式?似乎是人言言殊:有人界定它是指一企业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有人认为它的分支机构遍布不同国家;有人强调它的品牌全球知名;但也有人重视它的经营和供应能力。事实上,今后对于企业的思考已不能局限于一个别企业的组织、能力和作为,而是一种超国界、超功能,尤其超组织的网络系统。这可以通过虚拟企业来实现,即企业仅保留某些最关键的功能,而其它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即以各种方式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所借用的力量可能是上游供应商,可能是用户,也可能是竞争对手。总之,是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借用外部资源整合,以延伸企业的功能。不同于过去的企业更多地考虑单个企业自身的利益,新经济下则要求企业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思考,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其供应链上实现高度的分工和彼此间密切的协作,以求得各个环节的多赢,这是一种寻求综合优势的价值链思想。所以,选择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研究SCM系统整合中的不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在SCM中上下传播的方式,通过建模来优化SCM,可能会得到新的企业运作战略和目标。

4.客户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建设能力。

网络经济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间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为此,企业只是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企业文化所透射出的企业形象宣传更能长远地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目光。企业要抓住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或某一局与市场,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机网络营销的手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所以,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需考虑的重要的战略选择。

以上几方面不失为新经济下企业培植其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思考视角和必要手段。它们是在工业经济时代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有益补充。企业若能将它们提升为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是构建符合新经济需求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三、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可通过以下几例具体说明。

观点一:我国企业今后所要发展和依赖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本身的条件和能力,而在于一个网络系统内各成员的选择以及其联结是否具有优势上面。以美国计算机厂商戴尔(Dell)为例,其竞争优势并不在于其产制或设计能力,而在于它选择与管理供货商的能力。这样所构成的网络以满足顾客需要的效能,他人难以匹敌。

观点二:加入WTO以后,采用国际化运作战略是我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以我国计算机大厂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居有一席之地,表面上看,主要依赖低成本和交货弹性优势,但是整体而言,乃在于它们多年来所发展的全球运筹管理能力。在这系统下,他们能整合协力厂,选择适当地点,建立灵敏物流和存货管理效能,使它们所拥有的优势一时也难以被他人取代。

另外,过去的台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依赖的竞争优势,最先为低成本,其后是专精化。但是,近年来似乎已提升为全球运筹管理能力,经由后者整合了前两种优势来源;由于全球运筹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让前两种优势的“综效”(synergy)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优势主要建立在所谓“联结性”(connectivity)的特性上。这种特性本身又建立在两个条件上:一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利用,尤其是网际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输脱离实际载体的限制,大大增进企业与企业间,活动与活动间之密切配合效能与效率;另一则是“信任”关系的加强,克服了对于层级组织或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低效率的限制。换言之,今后全球化企业所依赖的关键竞争优势乃在于这种“联结性”之增强与改进方面,也代表企业经营者应有的新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观点三:企业必须具有在价值链设计中的快速回应能力。这要求快速而又持续性地评估价值链中的创造价值部分和非创造价值部分,Charles H.Fine等人给出了一种价值链战略决策框架工作模型可以指导企业在进行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GM的高能汽车的消耗系统工程和IBM的外部资源决策工作都是应用该模型改进他们的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的范例。

观点四:Kathleen M.Eisenhardt认为企业的战略应当尽量简单化、组织化、分阶段化。

另外还有关于“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动态同步研究”、“战略的调整速度和知识应用速度关系的研究”、“企业内部竞争要素(诸如技术、生产线等)的管理战略研究”、“基于抽样方法的两阶段分析在组织行为的战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使定价能力成为企业的战略武器”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观展开的。

管理学和组织学中传统的思路是从自身出发来研究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研究应从经济的和社会的内涵来研究核心竞争力,这相对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将核心竞争力看成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有诸多好处:第一,它可以从企业财产角度阐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而且在一些细节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物质财产的特性;第二,它通过将组织资本引入核心竞争力概念中高度评价了能力的“协调”和“有机结构”内涵;第三,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概念将社会环境引入能力中;第四,将社会环境包括在能力概念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可塑性问题。

大量的研究工作还需深入进行,特别是:战略的实施行为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如何发生。特别是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象中,如果能从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既能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又可以将两个领域的研究都纳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理论中。

篇6

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战略管理决策上,如战略联盟、战略平衡计分卡等创新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可以体现在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中,如在生产管理中,为了及时、迅捷、合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准时生产、资源制造计划、最优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而组织架构的创新是指现代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和创新。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开放性。企业管理现代化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一是体现在对内开放,企业打破内部的等级间的藩篱和职能部门间的区隔,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的无阻碍流动。二是体现在对外开放,企业通过建立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拓宽和消费者沟通渠道和沟通界面,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间的低成本交换。

复杂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关系不都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构成了一个“共同进化”的商业生态系统。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混沌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均衡决定企业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系统。正是这种反馈性和因果模糊性导致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复杂性。

篇7

    1.1企业管理现代化以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均衡发展为目标正如管理学家巴纳德所指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物质、社会、人以及组织这些子系统构成的,在变化的环境中,承担最优化其他子系统,维持协作系统均衡这一有意识的管理职能的,就是以企业为代表的正式组织。这一职能角色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得以彰显,现代企业经营者在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开始持续改进和平衡各方利益,并与政府、公众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起努力构筑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实现组织与社会、个人均衡发展的目标,既是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也是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的一种自觉选择。

    1.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也相应加剧,如果继续采用价格竞争和规模竞争手段,则会使个体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逼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而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租金和高附加值使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企业得以突破这一困局成为可能,而且企业普遍的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体产业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的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产业价值增值空间。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以企业现在拥有的要素为基础,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以机器和设备来替代人力资源,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与现代化企业追逐社会、组织和人的共同均衡发展的目标相悖。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创造价值,但是知识经济体系已经改变了价值创造的方式。企业只有开辟新的收入渠道、重构价值网络、重塑商业模式才能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双重实现。新型商业模式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过于关注价值在焦点企业、供应商、竞争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只会导致企业竞争行为的加剧,从而丧失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对价值的共同创造的动机则使企业主动选择和其他主体的合作,这种基于竞争和合作的逻辑使企业更加关注价值的创造。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如调整或引入新的网络组织参与者,引入新的用户,设计新产品、改善产品性能等等。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如重新设计和优化网络组织之间关系,改变参与者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和功能等等。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战略管理决策上,如战略联盟、战略平衡计分卡等创新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可以体现在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中,如在生产管理中,为了及时、迅捷、合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准时生产、资源制造计划、最优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而组织架构的创新是指现代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和创新。

    1.3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开放性。企业管理现代化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一是体现在对内开放,企业打破内部的等级间的藩篱和职能部门间的区隔,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的无阻碍流动。二是体现在对外开放,企业通过建立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拓宽和消费者沟通渠道和沟通界面,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间的低成本交换。

篇8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如何增加生产,加快流通和销售。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代替了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要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其重点是知识的有效开发、共享与培训。一言以蔽之,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管理的核心。

1 企业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一系列发展方向。

2 经营方式的转变。Internet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原有市场的界限,企业无论大小,只需花费极低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自己的全球贸易网,成为市场全球化的跨国企业。只有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目标市场营销。互联网技术使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顾客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要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通知给供给商,而企业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顾客的市场反馈。顾客不再仅仅是对象或目标,而是参与者和控制者,成为企业的合作者。

3 企业组织和运行形式的变化。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虚拟运行,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发展趋势。

4 知识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及网络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新趋势及管理新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商务平台收集及处理更多来自于企业外部及内部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完善企业内部数据库及客户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始终与目标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提供给企业更具竞争力的资源。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1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2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3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4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5 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