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单位合同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地勘单位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中,旧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创建出一套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合同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地勘单位内部合同管理提出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 地勘 合同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已开始进行,地勘单位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中,我们应在大力推进地勘工作体制改革的同时,集中精力加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完善那些已经不适应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旧的管理制度,重新创建出一套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全面推广和运用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地勘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合同管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于企业推行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用法律的手段管理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形式。地勘单位每年都有一批合同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如果仅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合同进行管理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地勘单位从内部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对于地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单位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已经5年,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工作方法:
一、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
我单位主要从事水源地评价,供水井施工,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因此与外界联系紧密,每年签订的合同份数逐年递增,合同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原来合同由办公室管理,后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由办公室管理合同存在某些弊端,办公室日常工作繁杂,没有更多精力也没有人员去把合同管理好,因此单位决定将合同管理工作放在市场部,由市场部负责合同的全面管理工作,并由专人对合同进行管理,合同章则依然保管在办公室。
二、建立合同会审制度
合同签订前由市场部会同监察审计科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单位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还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相关部门提出不同意见的,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必要时应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经过审核后的合同文本还要经过主管副院长的审批和认可后方可拿到院长处签字,办公室只有见到院长签字的合同方可盖合同专用章,并加盖骑缝章。
三、对合同进行登记并造册归档
市场部把经过会审过的合同文本进行登记,建立合同台账,合同台账中包含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合同额,项目负责人,工作量,施工日期,合同回收情况等。我单位使用的是局域网,我将合同台账共享在局域网上,这样单位管理层及项目负责人随时都可以看到签订合同的详细情况,不需要再去翻找合同,从台账上就可以了解到所需要的一些信息。这一做法对于各实体核算员的帮助非常大,同时对我本人所做的统计工作也有很大的用处。合同收回后,我都会对合同统一进行编号,将合同会签单粘贴在合同上并统一归档。因为都使用的电子版,所以当需要查找某份合同时只需查找归档的合同编号,根据合同编号很快就能从档案室找到所需要的合同,不用像原来那样从头翻到尾,节省了很多时间。
四、合同的履行
大家都知道,财务上挂账从会计角度上有着诸多限制,因此有些工程因没有及时开票或者没有结算或者工程款暂时不能支付等原因而不能在财务上挂账,从应收账款这个科目就查不到此项工程,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弊病。如果此项工程长时间不挂账,时过境迁,随着人动,总会计师变更、法人代表更换、项目负责人退休、调动等原因,此项工程很有可能会被漏掉,必然会给单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现在市场部根据所登记的合同台账建立了一份备查账,备查账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合同额、到账额、到账凭单号,合同签订年份,细化到每一项单项工程。这样哪项工程工程款还未回收完毕,哪项工程工程款已经完全收回在备查账中一目了然。市场部还有一项职能是清欠,根据这个备查账清欠工作就变得非常主动了。
关键词合同管理条款评审履约违约信息
我国自“十・五”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政府对投资建设工程的管理亦逐渐专业和规范,体制不断创新。过去成立临时“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方法不再使用,而用合同管理代替行政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签订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成为设计单位和政府、和市场打交道的首要环节,也是实现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设计单位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培养一支懂合同法律的经营队伍,规范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终止等合同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健发展,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一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必须认真确定合同条款内容。
目前国家已有了各类工程设计合同的标准文本和电子版本,然而一些业主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常常不按格式文本而自行制定合同条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能否承揽到工程项目,急于签成合同,而对合同文本内容不够重视。在合同拟定过程中,存在着合同内容不详细、专用条款约定措辞不严谨、表达不清楚、签订时不认真、法律风险意识不强,合同知识缺乏等问题,如有的道路工程合同中只填写了路名和投资限额,没有总长、宽度、工程功能要求等具体设计内容;有的污水处理厂只有简单的规模,没有写明污水处理指标的要求……这些草率行为都为以后产生合同纠纷埋下隐患,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在设计合同拟订过程中必须对照国家格式文本,认真填写项目的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估算值、设计年限、双方责任等等,对通用条款中没有但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内容,如设计变更、工程量调整、价格调整、履约保证、设计费结算、合同争议解决的具体方式、违约处理方法等情况,要结合工程具体实际,与业主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列出条款做出明确规定,以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
第二,要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履约期长和违约追溯难度大等特点,而且有些业主常常在工程设计合同中强调甲方的主导地位,设置一些霸王条款,如不合理的压缩工期、限额设计而不顾工程功能指标、工期提前有奖超期罚款、技术施工服务必须在规定的数小时内到达、因设计原因导致工程出现问题要设计单位全额赔付等等苛刻条件,使企业在合同履行时可能承担巨大的风险。故在正式签订合同或变更合同之前,企业必须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认真的评审。
一要认真分析工程项目的效益和风险。对于重大项目或跨地区、跨国的项目,应组织技术权威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从工程环境及功能要求、设计能力、工期安排、资金支付、施工服务和政策调控等诸多方面进行风险及效益分析。
二要警惕“胡士泰”现象的阴阳合同,防止内外勾结、假公济私、任意压低合同签约总价以谋取私利的恶劣现象。
三要对合同的签约方进行资信调查,特别是分包合同,关系到企业本身信誉、工程设计质量及进度,企业必须要求供方提供资信证书、合同履行能力、设备情况、业绩证明、分包项目负责人的资历证明等等,并要逐一核对,存档备案,必要时应实地调查。
四要审查合同的签字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或是受法人委托的人。同时注意签字日期要填写正确。
对以上有关合同签订的方方面面,企业应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由各生产经营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总之,经过层层把关评审后签订的项目合同,应做到合同的主要条款严谨准确,内容全面、各方权利义务明晰合理、操作具体、无含糊不清及歧视性不公正条款或违法违规等内容,达到排除风险且效益可观的目标。
第三,要强化合同的履约管理。
合同履约管理是企业效益的重要保障。设计单位一般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建立有一套详尽的生产管理制度。一旦合同生效,设计部门会迅速成立符合工程要求的项目组,尽力按时优质地完成设计任务。
但是作为管理部门,不能在项目签订合同后,一切交给项目负责人实施,把合同束之高阁。设计单位要接受四川綦江大桥和广东九江大桥垮塌事故的教训,避免应自身管理不善而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毕竟如果因设计原因造成工程事故,面对动则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组是没有能力按照合同要求向业主做100%损失赔偿的,届时还是得单位承担。
针对工程合同的履行,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工程设计项目,企业要设置专门的保障有力、协调顺畅、管理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要按照合同条款监管到位,一方面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要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管理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组的设计方案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设计评审、对设计质量和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同时还要严密关注分包项目中供方的合同履约情况,避免产生合同纠纷,从而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最终全面实现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和工程功能目标。
第四,要加强合同的违约索赔管理。
如果由于外部或供方原因违犯了合同的条款规定,企业要及时抓住时机,与对方进行有理有节的索赔谈判。如果索赔要求得到合理解决,就能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业主延误提供设计必需的勘测资料、不可预见的外界条件变化如工程沿线遇到文物或古迹等情况、现场地质水文条件与提供资料不符导致设计变更、资金拨付不及时等方面都会发生与合同不符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总价及设计费发生变化。设计单位可向业主索赔的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费,材料费、管理费和利润等。索赔的成功必须依靠全面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索赔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里,以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签证为依据,提出变更合同价款的书面报告,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第五,要做好合同的信息管理。
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依据,须妥善保管。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主要包括项目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合同、分项合同、分包合同、借款合同、采购合同以及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签订的补充合同和来往的正式函件等。这些合同及附属文件应以项目为单位保管,一一造册登记分类存放,即便是履行完后的注销合同,也应再保存十年以上以备查。财税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查、合同纠纷的解决、施工事故的调查处理都要以合同为依据,因此合同的保管不能含糊。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其经济活动中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规范合同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完成工作任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规避风险,避免经济损失,为水利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合同管理;问题研究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是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它即要承担防洪、排涝等社会公益性任务,又要利用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技术、人力优势,搞好供水、发电和综合经营生产。其特点是数量多,类型繁杂,基础薄弱,管理任务艰巨。水管单位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每户人家,都与水管单位的有着密切关系。水管单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范其经济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水管单位完成社会公益任务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对水管单位加强合同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强化水管单位合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水管单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水管单位在合同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水管单位多数属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现在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需要按市场规则办事,部分水管单位领导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甚至有的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官司败诉,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1.2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水管单位没有设置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多数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管理。这些部门主管的业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事务事很多,对管理合同不热心,有的就起到保管员作用,业务部门签完后送来,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存档就完事,对合同不审查、不监督,谁签错谁负责,使合同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1.3合同管理水平低。有的水管单位缺乏一套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规范性差。主要表现是:在合同签订阶段经常出现合同文字表述不准确,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内容不全面。在合同中只讲好话,只讲君子语,不讲丑话,小人语,不明确违约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维权;合同缺乏履行监控,导致合同不能全面履行,导致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履约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的水管单位执行合同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情况变化不能做到及时变更合同。
1.4人员素质不适应。多数水管单位合同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知识,工作不适应。
2对加强水管单位合同管理的建议
2.1要提高对合同重要性认识。水管单位领导要带头提高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运用好合同可以规避经济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明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而合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可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是客观规律,人们不能违背。
2.2要健全合同管理机构。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靠人去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也是同样,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去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建议大型水管单位要设置单独合同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合同业务工作,使其静下心来专心进行工作,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任务;中小型水管单位也要配备专门合同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
2.3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水管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合同法要求,制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风险防范机制。使合同管理达到规范化,从而规范签约和履行行为,堵塞法律风险可能发生的漏洞。
2.4要提高合同执行力度。水管单位对合同管理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科学规范制定和履行合同。在合同订立时要做到内容准确完整,文字表述科学严谨,权利义务明确,法律依据充分;在合同的履行时要认真按合同约定办事,合同变更要严格履行手续,遇到合同纠纷,要认真收集证据,有理有据维护自身权益。
2.5要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管单位要给合同管理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学习环境,有组织、有计划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进行自学,千方百计提高他们业务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3结束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依法行政的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经济合同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议程。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给出相应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让合同信息化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
一、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概述
合同对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规范和约束公司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杜绝经营风险隐患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同进行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涵盖了合同的起草、提交、审核、审批、签订、盖章、登记、生效、履行、变更、终止、解除或废除等,在整个公司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具备系统性、动态性、全过程性的特点。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单位合同目标,降低合同风险,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效率效果,同时,防范合同舞弊和预防腐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依法行政的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经济合同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议程。
二、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目前状况
1.合同管理项目的系统性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我们单一去管理一个静态的合同文本,无论是风险防控还是合同管理的难度都是相对较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出现了许多复杂的项目类合同,如工程项目合同。此类项目合同较以往单一的合同变量多、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一个项目可能会有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个合同,合同主体众多,事件纷杂,需要统一管理;各个合同之间又存在相互关系,一个合同可能会制约另一个合同的执行;项目合同资料多且复杂,在进行查阅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2.合同实施需要及时有效地动态性管理
随着合同的执行,彼此之间会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的信息内容,从而对合同管理产生影响。财务方面需要对财务事项做到及时公开,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进行预警,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项目报批,更好地掌握项目开发进度。实时统计汇总合同中的金额,基于预算科目、业务活动类别等维度进行预算控制,并提供相应的查询和统计报表。
3.合同项目需要全过程性的监管执行
从合同起草开始,需要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核稿;合同的审核审批中间一般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负责人审核,还需要单位法人代表审批等一系列程序;合同的执行除了相关部门还需要一定的监督。传统纸质流转方式,除了合同文件的阅读修改,在合同流转时候很多事业单位还需要一份《合同审批单》与《呈批件》,用于记录各个流程中审核签署的意见记录,同样需要呈传,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三、事业单位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日益提高的要求,及时引进信息化合同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从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会签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附件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统计管理、合同预警等方面,实现对合同系统、动态、全面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合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水平。
1.通过将合同会签和审批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线上处理合同审批流程
解析具体的业务并进行信息化设置,同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审批能及时灵活地调整,实现标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审批流程中能详细记录各个环节对合同文本提出的修改意见,便于合同提交单位对合同进行修改,更便于主管部门适时提出指导意见。
2.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合同的全面跟踪和动态监管,提升系统化和动态化管理水平
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进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录入合同的基本信息、变更信息以及相关附件等,从而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合同信息的集中有序,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散乱的现状。
3.通过信息化健全合同预警机制,便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执行
(一)合同管理内控意识薄弱。
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单位领导根本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理念陈旧、落后,重视程度低。认为合同管理可有可无,法律意识不强,只有在合同纠纷发生时,才会意识到采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侧重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合同管理权力的相互制衡。合同管理的归口部门尚未建立,单位合同管理的整体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内部的多个部门都拥有自已的合同专用章;监管部门对合同管理的监控存在局限性,不够全面,更多是在事后监管。
(三)合同管理人才缺乏。
特定的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不足,现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在知识的专业性、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制约着合同管理水平的完善与提高。
(四)合同流程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1.合同管理没有一套完善、系统的制度,因此在实践中无章可循。合同管理流程的混乱,使得流程管理的衔接能力就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合同签订前市调工作不到位、合同签订时合同审查不尽职、合同履行时监督落实流于形式。
2.合同管理未建立基础台账,没有扎实的第一手材料。基础工作尚未规范化,因此对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环节中的各种原始合同信息资料,难以及时汇总并集中加以分析。合同及有关资料的记录、运转、存管不善及丢失,可能增加合同纠纷的风险程度。
(五)合同管理的监督机制尚缺、作用有限。
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一直缺位,有的单位虽然设立了监督部门,但是监督人员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合同专业知识缺乏,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达不到监控制度有效执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事业单位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制订、执行、结算及变更过程中因不当行为使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合同的风险复杂多样,总的来看,事业单位的合同风险存在于合同的立项、起草、设立、执行、变更及合同保管等各个环节。
(一)合同立项环节。
未对合同市调作可行性评估,未严格审核合同对象的资质、资格,合同当事人不具有相当的能力和资历,有可能增加合同无效的风险。
(二)合同协商环节。
合同制订的范围和条件未明确,违规签订资金借贷合同、投资及抵押担保合同,对本应签订合同的经济往来活动未订立合同;忽视合同重要条款及关键细节,对合同中的主要、关键问题做出不恰当的退让;泄露与合同谈判内容有关的单位机密,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经济权益受损的风险。
(三)合同审批环节。
未组织熟悉法律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专业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的谈判等相关工作,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查不严密,对可能引起重大误解的条款内容存在不合理、不完整、不明确的表述,单位面临诉讼或经济权益受损的风险增加。
(四)合同签署环节。
未明确签署权限和授权审批权限,空白授权书管理不当,超越授权期限或有关事项签订合同,可能发生超越权限对外订立合同的风险。合同专用章保管不善,合同加盖了专用章而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可能导致产生合同纠纷的风险。
(五)合同履行环节。
为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将需要更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或需要招投标管理的重要合同拆分成若干不重要的合同及标的小的合同,导致产生经济往来业务违规的风险: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双方没有恰当地履行;发生合同纠纷时处理不当损害单位权益;对合同对象的违约行为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对方违约时未及时追究其违约责任等。未及时补充合同条款中未明确约定的事项,使合同生效后面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六)合同变更、终止环节。
应当变更内容及条款而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合同的变更、解除等,对达不到条件的擅自变更、终止,由此产生的合同纠纷倘若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单位的信誉和形象受到损害。
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
1.提高单位领导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只有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有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及管理水平,积极落实绩效考评制度,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质量,减少合同管理的风险。
(二)依法依规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立足于单位发展实际,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明确合同订立权限。涉及大额资金的合同,应明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由单位负责人签署。在制度中明确合同审批、签署、授权权限。推行合同审批会签制度,合同在签署之前,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合同会签过程,合同只有在各会签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之后,才能对外订立合同。严禁违反规定订立合同。2.实行岗位分工制度,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明确每一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以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合理有序,避免职能交叉。加强各合同归口部门、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
收支管理与合同管理有效结合。
3.明确合同管理归口部门是单位办公室,具体负责部门是合同涉及的分级业务归口部门。合同专用章由单位办公室管理,只有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才能使用。
4.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控,建立合同监督履行审查制度,降低合同风险。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变化,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与订立方共同协商解决之道,通过合同的修订或解除,最大程度地保障单位的利益。财务部门在付款前应当审核合同的履行情况,对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要中止办理结算价款和账务处理。
5.强化合同管理基础信息工作。对合同流程管理中的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执行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基础台账;对合同立项、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档案资料妥善保管并及时归档。明确合同订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真实的合同流转过程记录,能为检查合同管理情况提供依据。
(三)完善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采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选择具备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负责合同整个流程的监督审计。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定期对单位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与指导,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建立合同履行评价机制,强化合同履行的控制与管理,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评价,按期评估,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四、结语
关键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存在不足;解决策略
事业单位是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事业单位展开积极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合同的参与。这是保证合作双方经济利益和履行责任的重要保障。但是从事业单位展开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对单位的高效工作造成限制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其在未来建设中进行不断改善和加强。
一、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低下
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关人员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时,受到事业单位自身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人员大多意识低下,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将合同中的具体条款进行明确和研究,往往到了归咎责任的时候才提高重视程度,为单位的建设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合同管理需要设置一定的合同管理机制,对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但是从其实际的发展情况看来,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机制基本都没有被建立,即使一些单位建立了相关机构,也难以将工作和责任进行具体落实。
(三)缺乏管理人才
我国在培养管理人才方面,大多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或是财务管理等,就合同管理来讲,我国还缺少专业的培训规划。而且,从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事业单位进行合同管理的人才都是由其他部门转过来的,并非专业人才,其对合同中所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把握,使得合同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不足
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内部控制工作对其进行支持,从而能够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1]。但是实际发展中,这样的内部控制还不够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单位的建设。
(五)缺少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主要是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从而保证管理人员将各县工作进行有效完善,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一旦这样的监督机制不能被有效建立,则难以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程度,从而限制行业发展。
二、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发展对策
(一)提高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均具有法律依据,这样,合同才会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签订以后,双方均要按照合同中的条款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看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就应当健全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的内容,这八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其一,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其二,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其三,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核制度;其四,建立完善的合同范本制度;其五,建立完善的法人委托制度;其六,制定完善的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其七,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其八,建立完善的合同法规学习制度。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均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保证事业单位合同签订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项目部是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的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项目部设立起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的执行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该部门应当及时的对合同的信息进行反馈[2]。合同签订完成后,合同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当与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的交底工作,使所有有关的工作人员均了解合同的流程,合同的主要内容等。这样,就能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合同实施的过程进行管理中有章可循,以合同为依据,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管理。合同管理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应当将合同中的责任明确的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头上,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合同管理人员还应当使各个部门了解到自身的职责,以及工作范围。使这些工作人员对履行合同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每天的工作进行日结,为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使其能够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依法管理”这一前提。在合同中制定的每一个条款都应当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3]。若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疏漏,都需要事业单位独自赔偿。与此同时,还会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双方合作的结算。项目部门建成以后,这个部门中的所有人员都应当了解合同中的全部规定,并且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的头上,做到分工明确,使项目能够按照合同中的规定落实。当项目开始以后,在每一次的洽谈中,事业单位都要对所沟通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生成书面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双方签字后才能归档。文件归档的主要作用就是方便日后的查证。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4];若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出现变动,则应当互相交涉证据,避免日后出现矛盾。比如:项目的设计出现变化,那么,事业单位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设计变更对项目的工期以及造价的影响程度。其次应当考虑的就是设计的变化对其它因素的影响。这时,甲乙双方就应当委派专门的人员认定合同中出现的变更情况,有效的避免双方结算时出现纠纷。若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且不是乙方造成时。事业单位应当与甲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制定并保存相关的材料。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原因,以及程度进行详细的记录,生成书面文件,经双方签字以后归档保存。总之,在项目实施期间,就是应当对每天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若合同出现变更的情况,则事业单位应当慎重的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在合同进行过程中,其难易程度不同则实施的期限也不同。当项目的施工时间较长时,实施期间则会发生很多变化,这时,事业单位就应当全面的考虑合同中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条款,从而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结算。事业单位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将合同的具体实施分为几个阶段,并针对这些阶段进行分期结算。若项目全部完成后,双方发生了争议,那么,双方之间就应当进行及时的协商,这个过程需要审计部门的介入,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审查[5]。事业单位应当将项目的结算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从项目刚开始进行时就应当将项目划分好阶段,避免工程完成时出现纠纷。
三、结语
针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析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从实际问题进行出发,对相关工作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此工作能够被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提高事业单位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一定的合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有效性,为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洁雯.对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新经济,2016(27):109-109.
[2]梅.加强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316-316.
[3]冯斌,杨玉芳.事业单位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6,No.242(11):55-56.
本文作者自2005年以来长期任职某国企钢铁公司(业主)投资管理部门,从事招投标、合同及投资管理工作。该公司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多达百亿元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在建设初期(2006-2011年),由于公司项目管理力量储备不足,管理水平有限,施工合同管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上级公司审计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如何系统性落实整改审计发现的施工合同管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施工合同管控水平,确保合同标的管理目标实现,成为作者所在部门的重要课题,作者有幸主要负责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攻关。本文即以此为案例,运用帕雷托分析法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运用鱼骨图法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施工合同管控过程中运用了风险管理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一套“五步法”全周期管控模式,并提出了作者对施工合同管控理念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2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理与控制内容简述
从施工合同生成到终止的全过程周期看,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理与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合法合规选择施工单位。主要指确定施工单位的程序必须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等,尤其对于政府或国资背景企业,建安投资超过200万元(含)需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
2.2施工合同签订过程规范、有序。主要指合同价款拟订、洽谈、会审、报批、签约等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还需按照公司法定程序进行会审、报批。涉及招投标的,合同主要条款不能实质性违背招投标,且要尽可能体现建设单位目标管理内容。
2.3施工合同过程执行及时和留有痕迹。施工合同执行过程涉及付款、变更、索赔等内容,要及时办理并留有过程资料。
2.4施工合同终止前的收尾工作要全面,不留死角,切实防止合同过程执行情况(如工期或费用奖励和索赔)未能反映在合同的最终结算中。
3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常见问题归类分析
审计发现问题比较细琐、散乱,不易聚焦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借助统计分析中的帕雷托分析法(又称ABC分类法、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法)来完成问题的归类分析。具体步骤简述如下:
3.1选择样本。我们在已完成的10个审计项目中,按以下条件选择了20个合同作为样本分析:已完成合同结算的;合同金额>200万元;施工周期超过3个月的。
3.2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列示,并归属大类。
3.3分别统计审计问题发生频数、占比等。
3.4分类排序。帕雷托分析法(ABC分类法或主次因素分析法)相关数据。A类主要问题为合同签约及合同条款过程执行问题,B类次要问题为合同结算问题,C类一般问题为索赔管理问题。
4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理与控制问题原因分析及风险管理
在通过帕雷托分析法找出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控中需主要解决的问题后,我们即聚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当前管控模式中各环节存在的风险。下面分别用鱼骨图法(又称因果分析图或石川图),以A类主要问题(合同签约及合同条款过程执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例进行分析,并应用风险管理理论来识别、评估当前管控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制订针对性应对措施。
4.1问题原因分析
4.1.1对A类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4.1.1.1将合同签约及合同条款过程执行不规范问题作为“鱼头”。
4.1.1.2通过“头脑风暴法”列举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提炼后按照“建设单位、方法、施工单位、客观环境”四个方面划出“鱼骨”(头脑风暴原理及过程略)。
4.1.2对B类次要问题及C类一般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可参照A类问题执行,本文不再赘述。
4.2风险管理在完成了施工合同管控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后,可参照施工合同签订流程,按照流程图法对整个管控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4.2.1画出施工合同管控业务流程图。
4.2.2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结合业务流程图,对每一个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列示(具体可借助专家调查法等手段),并对识别的风险按照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进行量化评估、定级后,针对性制订应对措施(限于篇幅,过程略)。
5应对措施主要内容、开展方式介绍
下面结合施工合同管控中问题原因,根据风险定级大小,分别对各应对措施的具体内容及开展形式做具体介绍:
5.1标段划分及施工合同签订策划,旨在解决前期施工准备零星工程实施无序,前期施工准备合同及标段主合同较多,界面不清晰或交叉等问题。在项目立项批复后,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设计管理、实施管理部门对项目整体进行策划,明确要划分的标段数量、标段实施内容、标段设计条件、合同签订计划等,具体可以《XX工程项目标段划分及合同签订策划表》(表式略)形式明确并下发各相关单位执行。
5.2施工合同格式条款制订,旨在解决施工合同条款不严禁、内容遗漏或有歧义等问题,具体可借鉴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等标准合同条款,结合自身企业工程特点形成企业施工合同格式条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格式条款制订后一定要经过公司法务部门会审,确保格式条款合规合法。
5.3建立开工前施工合同执行规范底及实施过程检查指导机制,旨在解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以及双方各自合同签约人与合同现场执行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项目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现场合同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将施工合同管控要求及主要合同条款约定进行逐项交底、确认,并最终形成书面交底清单。
5.4建立第三方审价复核及甲方合同最终结算单机制。当前,施工合同结算多委托第三方进行审价,但各建设单位一般有各自的特有管理模式(如作者所在公司即存在钢材代采购及动产类管控模式),故在第三方审价定稿前,建议建设单位合同管控人员从合同执行角度对审价稿进行复核。此外,施工单位报审的结算资料中一般不会主动将过程执行中对自身不利的管理罚款类纳入结算中,故在第三方审价定稿基础上,需要制订甲方合同最终结算单,将合同执行过程中各类奖罚信息纳入其中,以确保各类奖罚通知书得以在合同结算中体现。
6效果评估及“五步法”全周期管控模式总结和提炼
以上制订的应对措施,经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后续项目实施中施工合同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施工合同过程管控资料齐备,审计发现问题显著下降。在与审计部门交流经验时,“标段与合同签订策划”、“施工合同执行规范底”、“甲方合同最终结算单”等管理方式和制度得到其认可和肯定。为此,我在以上应对基础上,总结并提炼了一整套管理技术和方案,以期能在本公司快速固化、完善,也希望为其他建设单位提供借鉴。该套管理技术和方案概括为“一策划二交底三指导四复核五收尾”,具体对应上述“标段与施工合同策划机制”、“施工合同执行规范底机制”、“施工合同执行检查与指导”、“第三方审价再复核”、“甲方合同最终结算单”应对措施。该套管理技术和方案的核心在前期“策划”、“交底”和过程“检查和指导”。
7致谢、思考和认识
作者在本文课题研究和攻关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诸多指导。他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既有批评也有赞誉,对作者而言都是金玉良言,在此一并致谢。此外对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管控工作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7.1在现实中建设单位专业管理人员配备往往不足,与施工单位专业管理水平不对称,从建设单位角度研究施工合同管控,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7.2各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和管理人员力量配备、管理方式等不一而论,施工合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管控侧重点也不一样,不可用一套管控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或“死搬硬套”。但是本文课题研究与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管理技术、方法,如帕累托分析法、鱼骨图法、头脑风暴法、风险识别中的流程图法等对解决项目管理中各类问题却是通用的,可资借鉴的。
关键词:工程监理单位;合同管理;财务管理
随着国内市场规范化、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工程监理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发的突出。自1988年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事业起步以来,经过近30年的推广和完善工作,工程监理单位逐步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并承担起了协调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管理的重要角色。同时,工程监理单位在保障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投资、质量和进度目标”三要素的统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建设由于涉及资金规模巨大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了地区经济、行业发展和国家稳定等众多问题。
一、工程监理单位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建筑法》中的法条规定,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应以书面形式订立相关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监理合同是保证监理单位获得建设单位正式授权的重要依据。如果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中存在合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腐败孳生、纠纷不断等现象,同时也会加大监理单位开展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注重监理单位合同管理工作,对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合同管理是监理目标实现的基础
通过规范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管理工作,实现合同签订、履行和管理等步骤的有序、稳定,是工程监理单位获得监理授权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制定在建项目合同,并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合同的签订和合同中文本条款的履行,才能督促监理单位更加积极、规范地开展监理活动,为在建项目实现规范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严谨的合同内容是建设单位可以在建设项目中事中保证计划投资、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能够按照预期的建设项目目标完成的保证,可以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进度和质量总体上的提高。
(二)合同管理规范管理是实现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保障
工程监理单位同建筑单位之间的合同具备的法律效力是实现监理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和最权威的文件,也是有效保障监理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双方各尽其责、共同完成项目建设的法律约束效力。由于市场因素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渗透,监理单位和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受到市场竞争和自身利益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业主、建设施工单位等项目涉及的单位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紧张的博弈关系,如果缺乏全面、科学、有效的合同,必然使得各方在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过程中分别以自身的利益为先,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失效、经济秩序混乱的情况出现。因此,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组织,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程序和合同履行监督程序将能有效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协调和约束作用,从而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工程监理单位如何加强合同管理
(一)参与合同的谈判和制定过程
为了保证工程监理单位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工作的开展顺利,工程监理单位应在项目工程业主和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施工方与监理单位签订授权合同之前就积极地投入到项目工程合同的准备、谈判和制定过程中去。工程监理单位参与合同谈判和制定过程,将为合同管理工作奠定优良的基础。例如,有些业主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其实并不欢迎监理公司的进入,而是由于政府法律法规等相关工作规定,不得不请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工作。这些业主企业在实际项目进行过程中将监理视为累赘,同时认为付给监理单位的监理费用是一笔额外的资金负担。因此,业主单位认为既然监理单位是自己花钱请来负责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理单位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好相应职责即可,人为性地将监理单位排斥在业主决策和利益分配的过程之外,导致了监理单位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为了加强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实际作用,监理单位需要首先融入到监理合同谈判和制定的过程中去。通过在合同准备和制定期间的全程参与,监理单位可以尽量避免合同中出现文本不规范或者合同条款和项目不清楚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和违约责任风险等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合同的谈判过程,也方便监理单位及时掌握后期合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通过规范合同管理的方式,杜绝违法合同的制定与签订,并自觉起到维护合同订立过程中以及后期项目建设开工后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二)对合同项目内容进行分析
在项目工程合同签订后,监理单位要及时认真组织对合同内容和各项目条款尽心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项目建设工程中,部分施工材料,如三大主材、管材和部分装饰材料等将由施工方供给,监理单位需要确切地掌握这些材料的来源、采办过程,才能加强对投资控制和项目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在捋顺合同条款和弄清合同内容的基础上,对合同中所包含的各个项目条款进行有条理的分类研究和解释。通过研究分析,及时找到合同中的缺陷和合同在实际项目建设操作过程中的弱点,并组织建立相应的应对方法预案。通过对合同内容及条款项目的分析,监理单位能够提前预测到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关键点,并根据合同内容督促签订合同的双发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中标注出的义务和责任,防止风险出现和扩大的可能。同时,对于实际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对合同部分项目管理条款有争议的地方,监理单位可以在预防该类情况发生和处理其发生后的索赔事件时掌握更多必要的有效信息。
(三)提高监理队伍的专业性
为了保证监理单位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性和合同管理的能力是目前保证监理工作中合同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工程监理单位为了保证能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应变能力强并且坚持合同内容原则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就要通过积极开展和举办监理工程师在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和工程实践经验讲座等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各类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加强监理工程师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加强对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的了解,并加深对当前新型建筑材料的认识,让新的建筑理念通过监理工作进入到业主单位和具体的施工单位之间,从而不断提高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素养的提高,积极鼓励和约束监理人员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合同中各个项目和条款的履行情况,对违反合同规定中的行为和内容应予以及时的指正,并责令其整改,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要及时予以仲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目前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认为自身已经将工程监理项目委托给了项目监理公司,那么自身只需要向工程监理单位要质量、要工期即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中并不同监理相互配合,而是采取遇事则拖,拖不过再解决的方针,一旦出了问题就是监理单位的责任。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监理单位应积极主动同业主单位沟通,根据合同履行的情况和跟踪检查的结果,及时向业主单位回报,对于其中发现的问题,责令业主单位按照合同中规定的相应内容进行履约,确保合同内容执行的履行效率。因此,监理单位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和审查合同执行的情况及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尽量提高合同的履行率,从而保障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
(五)审核并处理合同有关的索赔工作
对于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监理工程师在发现后应按照合同内容对违反合同的情况进行鉴定和审查,并在审核后提供公正公平的赔偿方案。按照相关程序和法律内容,及时处理好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索赔工作。在审核并判定索赔事件成立后,监理工程师还应按照合同内容对承包方提出的赔款额度进行计算和进一步的核查,以保证提出的赔偿数额正确、合理。作为第三方的调解机构,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单单要确保索赔工作审核和执行的顺利,同时还要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防过度索赔的机制和措施,减少无理索赔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从而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合同资料归档管理工作
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进行分类、整体、编码和归档,不但能起到监理单位对合同文件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分管的作用,还能实现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并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合同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是监理单位发挥其合同管理职能的最后一环,也是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必要总结,方便今后的备案、存档和利用。监理单位在实行项目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不单单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签订后的分析、履约情况的落实和针对性管理措施的实施,同时还要加强对合同管理归档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才能实现监理单位专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的发展战略。
三、工程监理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工程监理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以财务资金运作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科学管理决策为手段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工程项目监理单位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其服务中心集中在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上。因此,工程监理单位的服务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实施监理活动时必然要加强其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才能进一步保障工程监理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四、工程监理单位如何强化财务管理
为了实现工程监理单位在行业技术增长和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加强工程监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债权管理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入手。
(一)资金强化管理
资金管理是工程监理项目中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而加强财务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从资金管理角度上来说,为了提高工程监理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和考核力度。通过加强对建筑项目中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款项的收支情况入手,严格审核每一笔自己的使用,对预算外的资金支出要进行审核和原因的分析,从而保障资金的安全使用。其次,加强资金管理要实现对建筑项目中的资金的集中化管理,通过资金的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实现对建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限制资金进行集中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项目资金的高效、灵活的运行。再次,在监理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尽量减少和避免资金的在途时间和资金分散的情况,从而实现对项目中各项资金的更好地控制。为了实现监理单位强化资金管理的目的,监理单位可以选择加强同项目进行过程中同各大银行之间的交流和业务流量,从而起到扩大建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融资空间,不断通过对资金管理的加强来保障项目资金链的弹性和现金流使用效率。
(二)资产强化管理
监理单位的资产具有分布分散、项目资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目前监理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动态化、资产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监理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弱项。由于监理单位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安全均关系到监理单位的稳定和所有资本的增值情况,监理单位的资产是实现工程监理项目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监理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根据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当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项目资产的评估工作,推动监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理单位要指派专人固定对资产进行专项处理,准确地合适工程监理项目中的资产问题,并对资产进行准确的核实,尤其是要根据监理项目中的人员编制情况和实际业务的需要,对监理项目的办公用地、职工宿舍、交通运输设备、专业设备等进行统计核算和调配工作,实现监理单位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工作,和项目资产的优化配置和资产使用效率的全面提高,从而保障项目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管理运营中的有效性,确保工程监理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债权强化管理
项目监理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款拖欠的现象是工程监理项目中债权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保障工程监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就要加强监理项目的债权管理,并形成合法合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在监理项目的债权管理工作中,要保证债权计算的准确和各项手续的完整,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债券进行确认和金额核对的办法来加强管理,从而减少坏账产生的可能。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加和工程监理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的发展现状,债权问题给项目监理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监理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工程监理单位不但要做好债权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欠款方的信资状况做好调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降低项目进行过程中应收账款的增加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的风险。
(四)风险强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监理单位在进行项目工程监理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一方面,随着监理单位行业的扩大和市场风险的增加,工程监理单位财务管理的外界风险在逐步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工程监理单位本身财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保障,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资金额度的快速增长,监理单位自身的内部财务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来自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的双重财务风险的压迫,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全面提高财务风险的识别的应对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并将加强对监理项目进行中财务风险关键点的控制作用,从而降低监理活动的运行风险。作为监理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更应积极地投入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去,既要找到风险发生的源头,也要控制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因素,才能全面降低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就需要慎之又慎。工程监理单位可以通过为建设单位提供有价值的项目修改意见和建设方案等,规范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从而避免和减少当前建设工程不合理和盲目投资的概率,降低经济泡沫产生的可能。为了提高监理单位在实际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监理单位合同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将成为新的经济环境下推动监理单位发展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霖.建设工程监理单位逆向选择对策及评标决策[D].浙江大学,2015.
[2]黄健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庞宏利.工程监理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4]钟晓宇.浅谈如何加强工程监理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6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