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11: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最初的贸易形势早已不适合现在的国际贸易,单一的贸易或者投资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国际贸易,经过国际贸易形势不断调整,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形式逐渐出现,这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贸易投资一体化和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形式下,国际贸易突出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以及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利益提升。
关键词:
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贸易
一、前言
最初国际贸易,比较成本是获利的根本理论,在这种理论模式下,国家独自发展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较低的产品,而且别的国家是不能利用这种优势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际投资不断地加大,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学家的分析研究下,得到了贸易和投资的一致的特点,比如说地理区域和产业分布上、产品结构的转变等。这种一致性,也是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根本所在。
二、贸易投资一体化使得国际贸易突出竞争优势
在一般情况下,比较成本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发展方向,比较成本主要观点就是,只有国家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参与国际贸易,不仅生产该产品的国家本身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与之进行贸易的国家也会获得利益。瑞典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了比较成本出现利益差额的原因之后,认为劳动力丰富、资本丰富、综合国力较强、具有较多资源的国家,出口是非常多的,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出口量比例非常大。但是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比较成本由于要基于各国之间的不可流动特点,这种特性导致出现了成本额的差异,使得各国想要获得利益就要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有效的利用和分配资源,所以这种比较成本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大企业逐渐在国际贸易中体现了竞争能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显现的优势不再是单一贸易优势或者投资优势,变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形式,竞争能力凸显。而且国内的企业也可以趁着国际全球化时机,适时的抢占国际贸易中的先机,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比较成本的方式逐渐改变,某一国家已经不能独自应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得利益,别的国家也是可以运用的。只要国家拥有的资源丰富,资本较大,人才多,有着自己成本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产品上的优势,管理上的优势,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那么就能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抢占先机,获得利益。
三、贸易投资一体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
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内部格局发生了改变,公司逐渐将内部业务转变为跨国公司的业务,增加了产业链,在以前的比较成本形式下的贸易中,贸易是以产业内部为主的,国际贸易是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因为在最初的贸易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需要依靠不同的产业,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将这些不同产品进行贸易交换,产品的流向较为固定单一,对于各国的发展其实是极为不利的。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际贸易的份额不断加大,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单一定向的国际贸易已经不符合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的贸易情况,发达国家的产品数量增多,新产品日新月异,国际贸易的比重加大,使得贸易的形式不断的进行调整变化。一般情况下认为产业内部的贸易是在比较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各种产品之间的差异,产业内部贸易可以最大化生产利润,所有才出现了这种产业模式。但是现在,虽然产业内部的贸易仍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有了一些改变,这就体现在了跨国公司的贸易上,跨国公司将原先一些公司内部的产业逐渐移交到了跨国公司之间,其实这也是一种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现在跨国公司为了提升自己公司的整体水平,壮大公司规模,提高企业利润,一般采取并购的方式,围绕主流产业开展多项产业结构,比如美的最初是以电器为自己主要的生产产品,但是经过企业不断的发展,美的集团现在除了生产电器之外,还涉足物流、地产等领域。为了一直保存自己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采用了垂直管理的方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保护了自己技术领先的优势。
四、一体化方式使得贸易利益提升
国际贸易的一般优势体现在利益、就业、技术上等各种的进步。在比较成本中,只要国家各自在自己的优势上发挥出全部作用,就会获得不少的利益,会促进整个国家的利益发展。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方式下,国际贸易应该向新的方向转变,首先是国际投资收益会慢慢超过贸易的利益,国际投资优化了全球的资源分配模式,带动了资源的整合。外汇额度也成了国家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国家的进出口额度都表现在了外汇收入的增加和支出上,国家之间的贸易差额可以全面的体现国家之间的贸易形势。在一体化的条件下,动态利益成为了跨国企业以及国家之间的主要追求,其中包括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各个国家的企业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部分,国际贸易中流通的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国的产品了,产品的多样化更是促进了贸易的不断进行,一个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出口利润外汇到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不发达国家内建设的子公司,这种形式更为明显。但是这种情况导致了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受损,因此动态的利益就成为了不发达国家企业所追求的主要利益。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
五、结束语
贸易投资一体化已经是当前非常符合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型的模式,一体化的方式,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分工模式转变,突出了资源整合的各种竞争优势,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公司的产业链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在一体化的模式下,动态利益逐渐成为了主题,而且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保护的对象和效果不能确定,极大的适应可当前的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相信在这种体制下,国际莫伊将会有极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二震,马野青.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J].《福建论坛》,2013.(11):32-35.
[2]魏浩,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05):61-63.
[3]韩志涛,论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考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11):112-113.
[4]杨冰,贸易投资一体化程度与贸易保护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16.(02):51-52.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形成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观念,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样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才会增加。因此,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中,要能结合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适当运用电子商务,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要考虑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影响,这样我国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简化了业务程序
自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引入电子商务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合作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无纸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且电子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也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无纸贸易这种交流合作形式充分代替了传统贸易合作形式,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贸易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实际上,无纸贸易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以数字信息交换技术为核心,展开贸易合作交流,这样可以快速传递信息数据,节省大量的时间,便于信息数据的储存,这样便合理简化了国际贸易的业务程序。传统的国际贸易既需要做好前期贸易的准备工作,还要不断同对方进行沟通,最终意见统一才可以签订合同,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双方要采用纸质单据让对方检查,而且必须要现场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增加了人力,其存在的错误率也较大,导致难以快速实现国贸交易。但电子商务的有效运用,去除了繁琐的业务程序,双方只需要进行电子操作就可以简单完成交易,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和质量。
1.1.2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经营管理的模式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主要充分借助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从而快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国际贸易的交流合作。这也说明,电子商务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形式。另外,电子商务也助力于各个国家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让物流主体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而实现了资金、物流、信息、商业为一体的贸易活动。这种新兴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各个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少了经销和寄售业务环节,并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1.1.3国际贸易监督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充分改变了传统的监督管理形式。传统的国际贸易监督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且管理效率并不是十分明显,一旦在管理中产生问题,很难进行快速的解决。而现代监督管理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国际贸易监督管理的效率,并实现了电子商业的快速交流。监管方式的转变,使进口通关、出口退税等环节都先后实现了电子化。
1.1.4加快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如今,国际贸易展开的主要形式为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务贸易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效率,还要明确国际贸易产品的主要需求,确定生产要素,这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其使国际分工明晰,让国际分工向信息化、技术化、国际化转变,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1.2消极影响
研究显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并不只是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主要消极影响为:电子商务的运用不断增强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当电子商务同国际贸易相结合时,我国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进行国际贸易间的交流互动,虽然这样可以快速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但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这样会加大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如果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发达国家只需借助先进的技术、资金,就可以提升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并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对我国而言,电子商务所产生的危险是惊人的,电子商务本身就具备危险性,如果在运用电子商务中,没有做好相关的规划方案,我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充分说明,在运用电子商务之前,做好充足资金准备的重要性。当前,发展中国家税款流失较为严重,我国现阶段处于资金短缺的局面,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因此,对于电子商务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国际贸易活动逐渐虚拟化,并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国际贸易的展开难度越来越大,很多情况下,贸易主体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各种逃税、偷税、漏税的问题时常出现,这给我国造成了经济困扰,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增加了财政的支出。
2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现状
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运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运用走在国际的前列。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了电子商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的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但我国人口众多,且亚洲、太平洋等地区也拥有较多的人口,只有我国合理运用电子商务,才会挖掘出电子商务内在的发展潜力。例如:非洲地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在明显上升。拉丁美洲等地区电子商务的运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地区互联网迅速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很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1年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度达到7万亿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电子商务为我国所以带来的资金更加明显。在2012年-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且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运用趋势开始不断上升,但我国必须要意识到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我国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探索,找到电子商务子在国际贸易中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因此,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因此,我国需要明确当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制订完善的运用策略和方案,合理展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我国的经济发展效率才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好,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来讲十分重要。
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对策
3.1加快实现电子商务运用的进程
为了有效展开国际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我国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加快实现电子商务运用的进程。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我国要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国际贸易中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需要掌握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流动资金,巧妙提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外,我国要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运用中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比如,提高个人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对电子商务加强重视,实现资金的有效转化,这样才能建立安全的金融资金保障体系,减少风险给我国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3.2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建议其他国家建立关于电子商务运用的法律条文,这样才能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在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时,我国需要明确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战略部署,掌握其主要运用范围,确定其运用的目的,这样才能将电子商务的积极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出来,从而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4结语
我国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考虑其带来的影响,不断对电子商务进行规划完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发达国家电子商务贸易中的精髓,在国际贸易中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展开竞争,从而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水平,促使我国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萍,杨海余,张庸萍.无纸贸易发展动因及策略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徐进.我国无纸贸易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经济经纬,2008(6).
[摘 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在我国蔓延开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效率,还要同国际做好交流合作,进而快速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电子商务属于一种先进的贸易形式,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同其他国家竞争合作,且电力商务的到来,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让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产生更有加有效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95
[中图分类号]F724.6;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现阶段,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形成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观念,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样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才会增加。因此,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中,要能结合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适当运用电子商务,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要考虑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影响,这样我国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简化了业务程序
自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引入电子商务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合作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无纸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且电子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也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无纸贸易这种交流合作形式充分代替了传统贸易合作形式,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贸易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实际上,无纸贸易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以数字信息交换技术为核心,展开贸易合作交流,这样可以快速鞯菪畔⑹据,节省大量的时间,便于信息数据的储存,这样便合理简化了国际贸易的业务程序。传统的国际贸易既需要做好前期贸易的准备工作,还要不断同对方进行沟通,最终意见统一才可以签订合同,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双方要采用纸质单据让对方检查,而且必须要现场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增加了人力,其存在的错误率也较大,导致难以快速实现国贸交易。但电子商务的有效运用,去除了繁琐的业务程序,双方只需要进行电子操作就可以简单完成交易,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和质量。
1.1.2 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经营管理的模式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主要充分借助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从而快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国际贸易的交流合作。这也说明,电子商务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形式。另外,电子商务也助力于各个国家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让物流主体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而实现了资金、物流、信息、商业为一体的贸易活动。这种新兴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各个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少了经销和寄售业务环节,并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1.1.3 国际贸易监督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充分改变了传统的监督管理形式。传统的国际贸易监督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且管理效率并不是十分明显,一旦在管理中产生问题,很难进行快速的解决。而现代监督管理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国际贸易监督管理的效率,并实现了电子商业的快速交流。监管方式的转变,使进口通关、出口退税等环节都先后实现了电子化。
1.1.4 加快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如今,国际贸易展开的主要形式为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务贸易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效率,还要明确国际贸易产品的主要需求,确定生产要素,这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其使国际分工明晰,让国际分工向信息化、技术化、国际化转变,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1.2 消极影响
研究显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并不只是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主要消极影响为:电子商务的运用不断增强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
当电子商务同国际贸易相结合时,我国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进行国际贸易间的交流互动,虽然这样可以快速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但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这样会加大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如果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发达国家只需借助先进的技术、资金,就可以提升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并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对我国而言,电子商务所产生的危险是惊人的,电子商务本身就具备危险性,如果在运用电子商务中,没有做好相关的规划方案,我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充分说明,在运用电子商务之前,做好充足资金准备的重要性。当前,发展中国家税款流失较为严重,我国现阶段处于资金短缺的局面,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因此,对于电子商务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国际贸易活动逐渐虚拟化,并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国际贸易的展开难度越来越大,很多情况下,贸易主体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各种逃税、偷税、漏税的问题时常出现,这给我国造成了经济困扰,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增加了财政的支出。
2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现状
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运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运用走在国际的前列。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了电子商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的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但我国人口众多,且亚洲、太平洋等地区也拥有较多的人口,只有我国合理运用电子商务,才会挖掘出电子商务内在的发展潜力。例如:非洲地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在明显上升。拉丁美洲等地区电子商务的运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地区互联网迅速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很多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1年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度达到7万亿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电子商务为我国所以带来的资金更加明显。在2012年-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且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运用趋势开始不断上升,但我国必须要意识到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我国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探索,找到电子商务子在国际贸易中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因此,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因此,我国需要明确当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制订完善的运用策略和方案,合理展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我国的经济发展效率才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好,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来讲十分重要。
3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对策
3.1 加快实现电子商务运用的进程
为了有效展开国际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我国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加快实现电子商务运用的进程。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我国要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国际贸易中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需要掌握在际贸易中所产生的流动资金,巧妙提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外,我国要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运用中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比如,提高个人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对电子商务加强重视,实现资金的有效转化,这样才能建立安全的金融资金保障体系,减少风险给我国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3.2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建议其他国家建立关于电子商务运用的法律条文,这样才能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在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时,我国需要明确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战略部署,掌握其主要运用范围,确定其运用的目的,这样才能将电子商务的积极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出来,从而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4 结 语
我国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考虑其带来的影响,不断对电子商务进行规划完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发达国家电子商务贸易中的精髓,在国际贸易中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展开竞争,从而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水平,促使我国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萍,杨海余,张庸萍.无纸贸易发展动因及策略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的管理类人才。国际贸易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特点是理论性,政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先行课程中较少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至多在政治经济学中,在商品价值,劳动分工理论有简单提及。因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陌生,感觉比较遥远,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条例多,内容繁琐,特别是贸易术语部分,术语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学生比较少地接触到贸易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由此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虽然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并非为了培养外贸实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合同以及各个条款的举例,单证的讲解,难免会涉及到部分专业英语。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之前即使学习过专业英语,但涉及的贸易英语相当少。
(三)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式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学生自学困难,需要大量的教师讲解和指导。由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教学过程自然不够生动,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相当被动。事实上,国际贸易课程知识量大,各章节相关性弱,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吸收,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大块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构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如课堂学习积极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评价机制。而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动。由此,需要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相应地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讲授体现一个“广”字、“新”字。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间商品交换基本规律,了解各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同时,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含人文,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内容。由此,笔者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广泛涉猎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地理。国际金融等知识,在讲解国际贸易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商业习惯举例讲解,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由于国际贸易政策性、时事性强,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解中,教师如果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联系时事,热点来讲解,能够教会学生热心关心身边的经济贸易领域新闻,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如在每堂课中留足5~10分钟,请同学轮流讲解与贸易有关的新闻时事,并和学生一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时事。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集的时事资料将又成为教师上课的新案例,从而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2、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提高吸引力,体现实作性。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虽然条例众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谈判风格,文化背景,比较有趣。同时,国际贸易中还暗藏着各种商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落得个财货两空的结局。由此,抓住国际贸易中的吸引点来讲,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另外,国际贸易实作性强,在内容上安排部分章节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如报关单的填制,报检单的填制。提单的填写,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强调基本和基础专业术语的学习,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证。
(二)教学方式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1、语言启发式讲授,加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如采用提问启发式,尤其在第一堂课中通过问学生许多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的问题,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比如问一些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装上最好不要印上绿三角的标志,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谈判后合同的签订中如何正确地表示商品的单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方式,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在介绍运输方式和路线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际贸易谈判部分,中国入世进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讲座和记录片,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
2、案例式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离不开案例。而案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课程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要有紧密相关性。在课程的讲授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性强,这一类运用的不多。只是在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运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内容简单。一般涉及到最多几个小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讲授了知识点之后,通过此类案例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互动效果。这类案例在实务部分运用比较多,如审核信用证的要点。CIF贸易术语的特点等相关的讲解中都可以运用。第三大类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广,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讲授中需要留够时间学生阅读。然后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之间甚至会形成一种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几章结束之后,如考查学生贸易术语的选择,货款收付方式,保险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案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发挥了高职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如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模拟活动以及轮流讲解中表现欲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实训,模拟实践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参观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评价方法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的管理类人才。国际贸易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特点是理论性,政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先行课程中较少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至多在政治经济学中,在商品价值,劳动分工理论有简单提及。因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陌生,感觉比较遥远,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条例多,内容繁琐,特别是贸易术语部分,术语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学生比较少地接触到贸易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由此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虽然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并非为了培养外贸实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合同以及各个条款的举例,单证的讲解,难免会涉及到部分专业英语。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之前即使学习过专业英语,但涉及的贸易英语相当少。
(三)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式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学生自学困难,需要大量的教师讲解和指导。由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教学过程自然不够生动,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相当被动。事实上,国际贸易课程知识量大,各章节相关性弱,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吸收,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大块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构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如课堂学习积极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评价机制。而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动。由此,需要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相应地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讲授体现一个“广”字、“新”字。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间商品交换基本规律,了解各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同时,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含人文,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内容。由此,笔者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广泛涉猎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地理。国际金融等知识,在讲解国际贸易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商业习惯举例讲解,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由于国际贸易政策性、时事性强,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解中,教师如果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联系时事,热点来讲解,能够教会学生热心关心身边的经济贸易领域新闻,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如在每堂课中留足5~10分钟,请同学轮流讲解与贸易有关的新闻时事,并和学生一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时事。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集的时事资料将又成为教师上课的新案例,从而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
2、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提高吸引力,体现实作性。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虽然条例众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谈判风格,文化背景,比较有趣。同时,国际贸易中还暗藏着各种商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落得个财货两空的结局。由此,抓住国际贸易中的吸引点来讲,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另外,国际贸易实作性强,在内容上安排部分章节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如报关单的填制,报检单的填制。提单的填写,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强调基本和基础专业术语的学习,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证。
(二)教学方式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1、语言启发式讲授,加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如采用提问启发式,尤其在第一堂课中通过问学生许多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的问题,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比如问一些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装上最好不要印上绿三角的标志,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谈判后合同的签订中如何正确地表示商品的单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方式,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在介绍运输方式和路线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际贸易谈判部分,中国入世进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讲座和记录片,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
2、案例式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离不开案例。而案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课程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要有紧密相关性。在课程的讲授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性强,这一类运用的不多。只是在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运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内容简单。一般涉及到最多几个小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讲授了知识点之后,通过此类案例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互动效果。这类案例在实务部分运用比较多,如审核信用证的要点。CIF贸易术语的特点等相关的讲解中都可以运用。第三大类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广,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讲授中需要留够时间学生阅读。然后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之间甚至会形成一种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几章结束之后,如考查学生贸易术语的选择,货款收付方式,保险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案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发挥了高职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如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模拟活动以及轮流讲解中表现欲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实训,模拟实践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参观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评价方法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这加快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我国的经济置于全球化的经济风险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一风险,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所必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更是保证我国对外贸易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 国际贸易风险特点
1.1 客观存在性
国际贸易风险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发生的,它是一项各国经济往来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联系关系,换句话说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的客观性又可以归结为风险原因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经有关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诱发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意活动规律很复杂,并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难以把握。这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存在的基础性因素,并以风险成因为表现形式。其次,国际贸易风险的客观性还变现为风险的无可避免,是无法消除的,这就决定了贸易的经营者只能将风险尽量控制在一定的波动范围之内,但却不能将贸易风险降低为零。另外,国际贸易的偶然性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客观性的重要原因。
1.2 无意识性
国际贸易的风险实在贸易经营主体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此后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承担了这种风险。这种无意识性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亮点原因。其一,这种经营主体的主观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风险的无意识性。一般来说,只要经营者认真分析所处的贸易环境,全面把握贸易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就能够实现贸易风险的规避或者转移。经营者这种主观无意识性包括无意识的判断失误、无意识的使用了不当的贸易方法、没有正确缝隙贸易环境和把握贸易竞争关系等等。其二,贸易风险的无意识性不涵盖经营正故意而为之的后果。
2 国际贸易风险转移和控制的相关策略
2.1 把握国际贸易风险的复杂性
结合国际贸易自身的特点可得,国际贸易风险极其复杂,它不仅包含着自身的客观性特点,又有着经营者主管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把握这一复杂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原因、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影响方面都是很复杂的,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的经营者必须灵活地制定解决方案,以合理的方式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第二,国际贸易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其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具体表现为,在贸易的流程和具体环节中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突发性事故,但是这种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是影响程度的强弱,以及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且由于经营者自身的素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于风险的承受力。所以,经营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处理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国际贸易的风险。第三,贸易经营者要注重实用风险预测工具或者吸纳专门的人才,对贸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科学、精准的预测,这样可以减少风险对于企业财务影响。
2.2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其他各国经济状况的影响,这也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全球性。要想将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通过签订贸易平等协约,在保证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友好贸易往来。实现国际间的友好贸易合作可以通过组织政府首脑谈判会议、国际金融峰会、成立自由贸易区等等有效措施,房地有关国际贸易的门槛,减少贸易壁垒。此外,各国政府要摆出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与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这样才能减少由于片面维护自己国家利益造成的国际贸易误会,有效规避国际贸易的风险,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复苏和发展。
2.3 塑造和谐的投资环境
我国的国际贸易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贸易体系不完善,资金相对匮乏等弱势,要想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我国国际贸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国家相关部门就要加强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正确引导。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积极引进外资。我国应当积极响应WTO的号召,降低外资进入门槛,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第二,利用出口信贷、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鼓励我国企业大型设备的出口,这样不仅保证了我国对外发展企业的资金周转,也保证了我国企业长久的发展能力。第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优势,这样一来将弱化国际贸易风险对我国贸易的影响。第三,有计划地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利用BSI、LSI和远期外汇协议等规避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有效方法,将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既降低了我国的外汇风险,又保证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达到调控国际经济,实现我国贸易持久发展的目的。
2.4 加强贸易交易对象的资信状况调查
贸易交易对象的自信状况,决定着企业能否快速有效地收回资金。因此,企业要想规避国际贸易风险中的资金风险,就必须对交易对象的资信状况有所调查,资信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并求证其真实性,同时,企业应当向交易对方所在地的有关权威部门核实其现在经营活动、货物状况、注册资本等方面的合法性。第二,考察对方的资产信用的真实性,以及对方履行合约的真实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第三,清楚分辨对方的主体资格。第四,对对方历史交易纪律做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并对企业的信誉度作出科学的评价。全面科学的资信状况调查,是规避国际贸易风险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2.5 建立健全风险评价机制
国际贸易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企业要想规避风险,就必须对贸易风险有一个权威的评价机制。现有的国际贸易风险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的贸易业务,按照有关风险评价标准,对企业所能遇到的风险等级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能承担的风险合理范围,并制定科学的规避风险的方案,最终进行贸易交易决策。一个完整有效的贸易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让企业有效转移、规避贸易风险,还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最大使用,还能够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性应用,从而将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2.6 选择有效的结算方法
大型贸易的出口必然会存在着赊销赊购的形式,这样一种形式的存在,也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所带来的企业资金损失,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有效的结算方法,例如信用证支付、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形式,实现资金现阶段的融通。其中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贸易风险转嫁给负责办理保理业务或者福费廷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一金融机构给予企业全部或者部分的货款,让企业拥有下一生产阶段的周转资金。很明显,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地规避出口商的贸易风险。此外,出口商或者进口商,都可以采用期货合约的形式,利用以买冲卖或者以卖冲买的方式,来弥补现货市场上的损失,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
2.7 风险转移
对于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资金损失,企业可以在贸易交易之前通过入保的形式,将国际贸易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这样一来,企业在遭受此类的损失时,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给予的资金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风险造成企业损害。其他的风险转移手段可以有时间转移。国际上对于风险的划分非常明确,这样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防止有贸易纠纷的发生。风险随交货时间转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双方可以自由规定交货时间,当然这一交易时间在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以保证双方共同的权益。
3 结语
国际贸易是一项复杂的经济业务形式,在这一国际业务往来中,要想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贸易风险,就必须自宏观到微观上全面把握国际贸易的特点。规避或者转移国际贸易风险的具体措施有:建立健全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签订自由报以协定的方式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强各国国际贸易往来中的责任感;此外,国家要加强对本国贸易进出口的支持,通过提供进出口信贷、降低出口退税的形式,减少企业资金融通的阻力,保证企业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最后,企业自身要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保证自身的贸易优势,并且还应该建立起与自身企业向配合的风险评价体系,尽最大可能性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规避贸易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琦智.浅谈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J].民营科技,2011,(11):56-57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