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11: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改革的众多环节中,重难点均聚焦于课堂教学,如何提高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评价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攻坚克难,连续4年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开展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促进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参训者超过200人,已建立培训课程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培训课程的理念
1.以学员为中心的师生观
本课程的师生观要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具体表现在:2天的集中培训时间内,每个学员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则是引导者、辅导者和监控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大多数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需要关注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成效,而不仅仅是主导式的单纯讲授知识技能以完成培训的教学任务。
2.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
本课程的质量观要体现能力为本位。设计培训项目时,培训师选取了一个真实的、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例(培训师不做任何的指导)为教学载体,让教学管理骨干完整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与评课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位学员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象独立开展评价,接着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小组评价,同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又要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且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学员再用评价指标来解析教学实例。
培训对教学管理者的各项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评课能力:对观摩课实施“2+2”的评价中,每位学员必须对观摩课写出个人评价(2个主要优点和2个主要不足)并张贴出来,在培训师A的引导、归纳、总结和提炼之后,学员马上可以学会评课的“2+2”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观察、分析并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位学员通过观察、理解、反思和评估,能够自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短板,提高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
3.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
本课程的效率观要体现产出为导向,没有产出或不明确产出的学习则是无效的。为此要确定培训对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是否真的有所贡献,要树立培训一定要给学校带来增值服务的概念。
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关注人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即行为变化,确定学员通过学习后发生的行为改进程度。只有学习者真正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后,才达到了培训课程的学习目的。更为重要的产出是培训课程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影响,即产生的效果,包括因学习而带来的组织上的绩效改变,包括质量改善、效率提高和满意度提高等。
反之,投入为导向则是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对教学反馈意见,即确定学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但学员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技能,即发生了有效的学习。另外,还可对学员学习前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即确定学员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这可检验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仍无法确定学员是否能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要求有改进自身职业行为愿望的受训者具备5个特点:有提高现有水平的迫切希望;能真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允许其提高的环境和条件;能得到对此感兴趣并有一定能力的人的帮助;有尝试新想法的愿望和机会。
培训中,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学习心理学的教学实验感受,通过小组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让学员不断地提升“能力的产出”。又如个体独立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开放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又强调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学习,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互评,欣赏与批评,到总结与反思,培训师调动学员冲破固有思维,开放多元,大胆创新,再进行综合式的点评分析。
二、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本培训围绕着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问题,着眼于教学管理者的内涵与能力提升,促进管理者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成长。
1.对培训师的要求
在培训中,至少安排A、B两名培训师相互配合进行,并需要一至两名助手协助。其中,A培训师必须为一体化课程理论专家,把握整个培训过程,调整各环节的教学进度,组织学员的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讲授教育教学理论与主要概念,点评各环节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学员观点等,在培训中起关键作用;B培训师主要是配合A培训师开展培训工作,必须掌握一体化课程基本理论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主要协助归纳学员观点,提取A培训师讲授过程的关键词,在某些独立的教学环节,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的学习理论体验可由B培训师主持。具体分工要求详见表1。
2.培训对象的选择
培训对象是教学管理干部与教学骨干,包括: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和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评价什么与如何评价、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如何等均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学管理者通常是优秀课堂组织实施者的代表,必须熟谙何为优秀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骨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更要清楚什么是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课堂、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学员的学业成长。
3.培训内容的安排
培训课程确定为两天分两个阶段完成,前一天半,采用行动导向方式开展,主要内容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现场观摩、讲课者自评、学员“2+2”独立开展他评、培训师梳理提炼学员观点、小组学员讨论达成共识、培训师讲授课堂教学评价和一体化课程的理论问题、“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小游戏的体验、小组学员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展示与解释、培训师带领学员点评分析评价表、全体学员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分析教学实例。
最后半天将依据培训学员的已有基础,安排内容不同、深化培训主题的专题讲座。第一期是生本理论专题,弄清何为“以学员为中心”,一体化课程如何组织教学等基本问题;第二期是结合当年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做竞赛方案的解读;第三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期从课堂教学与管理层面,以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管理举措做个案分析,树立优秀个案的校本式标杆。培训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促成了培训目标的达成。参见表1。
表1 教学管理骨干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安排
日期 内容 时间 形式 培训师的分工与职责
第
一
天 课堂教学现场观摩 90分钟 观摩课 组织培训者观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设计与学生工作页等资料
讲课者自评,培训者对观摩课进行评课,梳理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90分钟 头脑风暴 培训师A:负责引导讲课者自评、解释“2+2”评课形式、调动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学员的评课观点,写纸条、张贴、纸条的同类项合并、归纳等
课堂教学评价核心问题的探讨 180分钟 研讨 培训师A:负责主持、讲解、引导、点评、归纳、整理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观点,写纸条并归类张贴,板书等
第
二
天 “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等学习理论体验
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构建与分析 240分钟 行动导向 前150分钟:
培训师A:负责补充、解释、提示、指导等
培训师B:负责主持、概述、展示、提炼观点、布置任务等
后90分钟:
培训师A:负责主持、点评、标识各组评价指标关键词,讲解教学理论与概念等
培训师B:配合标识、点评等
培训深化专题 120分钟 讲座 每期选择不同主题,持续深入
4.培训方法的设计
在前一天半的学习当中,观摩、评价、头脑风暴、讨论、游戏、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替使用。
观摩课的实施环节:由承办学校在教学场所准备一堂真实完整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时间为90分钟,培训学员进行观摩。评课阶段:观摩课后,学员们回到培训场地,先由讲课教师做自评,每位学员对观摩课做“2+2”的独立评价并张贴关键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内讨论,梳理学员个体自评的关键词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紧接着,培训师利用各学员或小组观点,引导问题讨论、讲解基本理论、点评学员观点、提炼归纳整理要点,通过对张贴纸条的重新组合,归纳提炼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线及基本要素。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一体化课程的相关理论,培训师必须将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投入与产出等概念及时补充并讲解。最后再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制作出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展示与解释。
培训师要依据学员的学习基础,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需要,调整培训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与学习进程,及时补充学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开阔学员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视野等;同时培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观察案例、听理论的“投入性学习”过程,而且是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行动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研,学员要把听课评课中现实的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高度融合,且不断吸收消化。本培训是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学员思维相当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详见表2。
表2 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
项目 表现特征
教师 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员独立或合作学习的工作方式
学员 照顾学员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的系统性特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方式方法 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替使用
组织形式 学员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5.培训质量的控制
培训质量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反映学员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员对学习的进程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反思,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视野投向学员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发展性评价更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特征的教学反思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追求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的个性特征与风格。而人,才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其次,听课、评课教师都不仅仅是以个体权威者出现,而更多的是依据教学需要组成各种灵活的小群体,在群体中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追求互相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共同发展的这种同伴关系,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共同合作建构评价标准;第三,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灵活,针对性强,评价重视“理解”“阐释”“交流”“移情”等在评价中的运用,初步尝试了评价中的人性化关怀。发展性评价倡导的这种人文化评价(质的)是对原来强调实证化评价(量的)的根本性的补充。
培训过程就是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收获产出”当中,培训师及学员相互间的评价促进了学员的评价能力提升,可以欣喜地看到变化与进步。如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展示的作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学习效果,又在与其它组的对比中找到各自的差距,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价。每一期培训的最就是在各小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时刻,这份评价表基本上体现了他们经过一天半学习的水平,各组之间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相互指出不足,可立竿见影地看到学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学员在学习心得分享环节,常常能明显地感受到学习前后的变化,可以自我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
从管理队伍的成长、培训效益的延伸,到培训影响的辐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管理队伍的茁壮成长
在四期培训中,第一期主要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等部门正职负责人为学习主体,而后慢慢地扩大到教学系正副主任、专业带头人、系部部分骨干教师等;从只面向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到普及所有民办技校,受训层次慢慢下移,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入,四期两百多人的参训队伍成为目前院校课改的主力军。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第一要素是人,而且必须是一支具备课改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行动力的师资队伍。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队伍成长也需要有一个过程。通过连续培训,促进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课改骨干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这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2.教学管理效益的上下延伸
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培训者把所学、所思、所得迅速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最为重要。一是直接应用到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各类大型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队伍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两届全市的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培训效益在参赛选手的作品上已得到很好的体现,无论是在一体化课程的基本要义贯彻,还是在作品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同时在多类型的全国性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的参赛成绩骄人,捷报频传。
3.教学管理影响的多维辐射
一、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的意识观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师生关系力求民主、合作与互动,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巧用激励机制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丰富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等。
二、要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写道:“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管理不是要强化教师的权威或者训导作用,而是为了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
此外,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多种奖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力投入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就是鼓励性语言,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鼓励得多,鼓励得有层次,鼓励得正确,更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激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要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思维;插图;思维导图;开放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50-01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专注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英语教学。
一、围绕课本插图,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插图是英语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诠释语言的意义,也再现语言的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让语言学习和形象思维相融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开展“Brain storming”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插图尝试用自己了解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教师则从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预测,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Do you like flying kites? Which season is it? /...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孩子们每个季节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季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听录音将季节和插图进行配对,为插图配上天气图标等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阅读。
案例中笔者巧妙地运用插图进行课堂的导入、预测和阅读活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围绕插图展开一系列语言学习活动,借助插图唤醒的形象思维展开了有效阅读,优化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
二、围绕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认知策略,它通常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放射性的树状结构将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充分协调学生的左右脑,让语言变成线条、符号、文字和图像综合的容易识记、有序的组织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概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的教学中,笔者在授课伊始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节日名称围绕When is it?/ What do they do?说说相关的信息,生成了一个思维导图:holiday―when―food―activities;然后笔者出示语篇中的两个人物,播放《生日快乐歌》并告诉学生“They are talking about birthdays”。并利用导入环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展开对语篇的探索,寻找语篇人物生日的时间、活动及食物,思维导图的运用为学生语篇阅读提供了“脚手架”,让学生迅速找出语篇的关键信息,有效理解语篇内容,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案例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脉络,有效地对语篇内容进行概括,促成学生将语篇内容和思维能力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更明晰。
三、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语言学习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因思维的活力更精彩。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让学生伴着轻松愉悦的歌声走进话题“At Christmas”;随后老师紧扣话题和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自由交流“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 ”然后笔者告诉学生“Christmas is coming. What does Mike do at Christmas? ”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篇内容的预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案例中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预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语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象一切可能的活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也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言学习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有效提高思维品质,优化语言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课堂教学;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73-02
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学术研究的整体创新水平。作为与研究生经常接触、交流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的微观环境施加直接影响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系统地帮助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课堂是师生见面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较长周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师生互动、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自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研究生《产业组织理论》教学,下面从思想认识、教材选择、新思想发现、规范的研究方法四个角度分析如何从课程教学层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思想上要高度认识到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机制
目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强调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发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地在国内外刊物上涌现。但是总体中国研究生乃至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缺乏原创性。重视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研究生以及指导教师普遍对课堂学习和教学不加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硕士生培养目标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并没有要求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也背离了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美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一般不要求学生撰写学位论文和公开,但是美国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固然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一类渠道会造成研究生的知识空间变得非常狭窄,无助于研究生知识广度和创新能力的拓展。只有通过全面认真的课程学习,研究生才可以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经典理论。蹇兴东(2008)提出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主渠道和必由之路。朱红,李文利(2011)认为课程参与程度和方式、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就业关怀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美国“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因此该门课程学生对专业基础的打造极其重要。产业组织理论还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实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产业组织需要多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理论课程中介绍的有关企业行为理论和企业实践结合度非常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课堂教学对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基础的夯实、学术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拓展的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秀的教材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使得研究生搜寻学术信息和知识变得非常容易。但是很多研究生在缺乏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并不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研究什么?什么值得研究?延续导师既往的研究,可以减少了研究生寻找研究方向的成本,但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存在种种原因造成研究生无法进一步开展研究。即使研究生沿袭了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指导教师给定的研究方向的结合非常有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发现研究的兴趣。这里,研究生上课使用的教材质量显得格外重要,教材本身的内容、深度、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兴趣的发现。目前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国内总体上教材并不多见。国内的教材总体质量较低,很多国内的教材是作者组织一批学生各写一章拼凑完成的,教材前后概念并不统一。国内的教材普遍不附参考文献,对学生开展深入研究性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本人一直选用国外的教材。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国外教材主要有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夏伊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应用》以及马丁的《产业组织-欧洲视角》,这三本书的难度和厚度依次下降。泰勒尔的书分为两篇包括垄断力量的运作以及战略相互作用;夏伊的书分为三篇即理论背景、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技术与市场结构三篇。马丁的书由于从欧洲视角分析产业组织,所以特别阐述分析了欧洲一体化以及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这三本书质量都非常高,全书每个章节之后都附有参考文献目录,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开展深入研究。第一本书难度较高,适合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三本书理论模型显得较为容易,而且作者关注欧洲一体化,所以不是非常适合中国学生。本人选择第二本夏伊的书,该书没有使用传统的产业组织SCP研究方法,对市场组织和企业行为的研究采用了最新的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难度适中,另外内容也适中比较适合研究生32学时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向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论文选题的又是撰写开题报告的关键。很多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到了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选什么样的题目。一些学生的选题非常缺乏新颖性,即使开题答辩勉强通过,后面的论文撰写也因为缺乏挑战性而使得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得碌碌无为。在教授《产业组织理论》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会提醒学生注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夏伊的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对很多企业行为包括研发、质量、标准和兼容、广告、定价、营销策略以及企业治理等都有所分析,教材中理论研究中所用的模型相对也比较简单易推导,因此研究生比较容易在课堂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当然还告诉学生要注意从权威经济学期刊、以及各种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发现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另外告诉学生学术研究选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譬如一个学生父母是记者,她后来撰写的论文选择的就是研究报业公司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一个学生亲戚在航空公司上班,她选择互联网条件下航空公司的定价差异化作为研究方向。一名学生希望未来去金融业就业,其选择银行业的多元化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个同学在《产业组织理论》课堂学习上直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房地产的广告差异化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同学在后续论文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最后完成的论文质量也非常高。
四、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实证化。由于该课程非常理论话,教学中设计复杂的博弈模型较多。在当前强调实证研究的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生不进行实证研究很难毕业。学生首先关心能否顺利毕业,然后才是创新能力。上课时始终提醒学生要重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告诉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很好的结合。计量工具用来研究SCP模型中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非常有价值的,实证研究基本是就是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之上,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二手数据,然后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S-C-P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这种关系是否显著。这里本人强调三种研究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趣的经济理论模型和结论,然后用中国的数据进行验证。(2)从中国的经济现象发现有趣的问题,然后用博弈模型推导得出结论。(3)建立博弈模型,得出理论结论,然后使用数据证明结论正确与否。第一种研究思路需要阅读文献包括从教材中获得灵感,然后使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种研究思路,需要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强调使用博弈分析方法;最后一种研究思路最具有挑战性,既需要严密的理论模型推导,也需要规范的实证研究。
最后,该课程设计数学模型较多,PPT演示并不适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对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另外教师自身需要坚持学术研究,坚持学习该领域的最新知识,才能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实质性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74-82.
[2]蹇兴东.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38-40.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时事;分析探究能力
一、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的指挥棒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一,它一方面向初中生传授了心理品质、传统道德、法律常识、基本国情等知识;另一方面,还宣传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讲授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何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时事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时事内容,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分析探究时事的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倡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和培养学生不断地去关心国内外大事,使之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这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的时代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应借助对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有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有价值的时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明白其中道理,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外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性
1.教学内容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就是课堂教学所教的内容,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能否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最高法则。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空洞虚幻的、枯燥乏味的,而现在我们所谈及的时事却是每天变化的,需要不断地去关注,才能了解最新最多的时事内容。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2.学生学习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不断地去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前人的经验总结,这些一成不变的静态知识,而现在学生学习的时事是灵动变化的,学生必须随着每天时事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去分析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辨析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研究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课前资料准备的改变
传统课堂上的资料一般都是由老师去搜集准备的,而学生对这种资料往往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做法,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提示去网罗各种资料,以备课堂使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每天去关注国内外大事,经常听、看新闻,阅读相关报纸杂志资料,从中摘录相关时事,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2)课堂提问方式的改变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是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终于,他在力学上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满脑子问题走进教室,比起教师准备好问题等待学生来回答要来得积极主动的多。
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争、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
(3)课堂思维角度的改变
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是成功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传统的教学,课堂被机械化操作,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思维的跃动,没有自然的灵性。因而教师要改变这种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会提问以后,还能自主地去分析探究其中的奥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思维方向,拓展学生思路,激活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事实也一再表明,在课堂上,学生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他们对教师的定式思维极易疲惫,对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则兴致盎然,甚至给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让人百思不厌。
有人曾这样说:“人的大脑就如一台机器,只有我们经常去转动它,才能越来越灵活。”我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作为教师,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训练,去培养的。也唯有如此,学生活跃的思维才能充满整个课堂,我们也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事的各种分析思维能力,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流畅思维、聚焦思维等;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时事,如,不同层次、不同方位、不同等级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在思维中求变通,培养其创新意识,激活课堂氛围。
(4)课后评价方法的改变
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其结果直接与教师奖惩晋升挂钩,教师在一堂课中的表现成为教师晋升获奖的重要依据,一堂评优课的成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荣誉和实惠。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做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教师评价的发展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故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现状,让课堂评价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通过课堂评价这一平台,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既然明确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通过课后对上课效果的优劣分析,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告别“虚有其表”,“成竹在胸”地去追求以学生为主的新课堂。
2.更有助于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目的。
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重要的时政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自主分析。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究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应给学生留足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在各组巡回并参与各组的讨论,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价值。此时,教师可参与并简单地给学生点拨相近概念或原理比较规律,由学生选择性地去接受,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去发现。
学生能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并自主分析探究,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体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体现了学生对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更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包括时事分析探究能力。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会上讲了这么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地去关心了解时事;让学生养成课后关心时事,课上分析时事的习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讨论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进行时事分析探究,从而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深意。课堂上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时事分析探究能力,形成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欢龙.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想政治课习惯的探究.基础教育课程,2008.
[2]林明舜.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教学反思.教育资源网,2010.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表达 提升能力
在中职教学中,一些农村来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辞不达意,缺乏基本的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还有的在课外与同学之间闲聊时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乏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位并贯穿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现在的中职学生自尊心和自卑心都很强,学生不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愿参与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交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最主要的还是心理原因。在学生看来,课堂氛围是严肃认真的,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他们怕回答错误使自己难堪,更怕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语速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于开口”,以至于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不敢主动参与交流,因而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并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灌输给他们一种理念:只要你开口,你就会进步。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笔者上的是莫言的《卖白菜》,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母亲为什么哭了,从这位母亲的泪水中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品质?”并要求班上的一位同学回答,结果这位同学站起来后始终保持沉默。眼看时间静静地流逝,是笔者自己解答还是换一位同学回答?沉思片刻,笔者当机立断先让这位同学坐下,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五分钟,并走下讲台,参与他们这一组的讨论,以一位学生的身份进行旁听和发言。五分钟后,老师再次让这位学生坐在位置上回答,这一次他没有让老师失望,不仅开口了,而且回答得很好。后来笔者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同学很内向、腼腆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孤僻,就连同班同学之间也少有主动的交流。但从那以后,这位同学从被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到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从坐在位置上回答到站着回答,最后还敢在课堂活动中走到讲台前当着四十多位同学和老师的面进行交流或演讲。看着他的进步,老师很庆幸自己在那堂课上没有因为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对他选择放弃,更庆幸自己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学生讨论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不至于让他因畏惧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二、根据职校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职业学校学生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差,而偏科严重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的学生语文功底很好,有位学生甚至能在一些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有的学生语文功底的确很差。所以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安塞腰鼓》时,老师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你觉得《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个层次,《安塞腰鼓》的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第三个层次,为什么《安塞腰鼓》会有这样充满激情的表达效果。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教师掌握设计问题的难度,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能够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三、利用专题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不注重职校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他们两到三年后走上社会纵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交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新版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大大增加了口语交际训练等相关内容,在这一学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利用形式多样的专题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把中职《语文》上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进行整合,创建了“自我介绍”“工作答询”“人际交往”“新闻采访”“招聘现场”等五大教学模块以演讲游说、你问我答、抢答辩论、角色扮演等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专题教学活动。在“招聘现场”专题活动,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设计了如:你为什么应聘我们公司?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经常要求你加班,你能做到吗?你所学专业与应聘的岗位联系不大,我凭什么要录用你等等50个在招聘过程中最常见的面试题,以角色扮演、问题抢答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服务专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未来会加入文秘、推销、导游、技术工人、酒店服务员、客服等职业队伍的行列,有的或许成为企业的主管或者是经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许多场合中,他们需要做报告、发表演讲、作动员,需要游说、洽谈、陈述和辩论,需要专心、耐心、冷静、礼貌地听取别人的讲话,需要运用高素质的思维获取语言信息中的蛛丝马迹并做出明智的决定。
笔者任教的班级之一——电子商务班,在暑假期间被学校安排从事客服(电信外呼)工作。开学她们回到学校后反映工作中的情况,有的同学说:某某客户真是太过分了,在电话里我真想教训他一句;有的同学说:某某客户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明明是为他好,但他却认为我骗他;也有的同学说:自己还真的好喜欢也挺适合做客服的,业绩也很好……。笔者听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材料,当即要求她们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的感想等写下来。课后笔者查阅了电子商务方面的书籍,上网查找了客服工作的相关资料,再结合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有关内容,以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上了两堂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跨学科的口语交际训练实践课。通过跨学科口语交际的探讨,师生共同掌握了服务中心标准礼貌用语是哪些、常见的客服禁语是什么、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有哪些常用的客服技巧……等等。
笔者认为只用心去教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语文教学也能做到真正服务专业教学,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的职业能力。在生活中,交流交际是多种多样的,或见机行事,或毛遂自荐,或推崇他人,或推心置腹,或虚与委蛇,或主动出击,或退避三舍,或大度宽容,或当仁不让等等。这些以表达为主的交流、交际方式,一旦被学生掌握,就会形成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今后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3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市组织的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教授那样高屋建瓴把握着新课程视野之下小学前沿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又学习了如王红梅校长、李学红、崔海江、桑晓宁、张翼、杜小虎、孔广文、杨小刚、王海霞等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课和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报告更是使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各位专家的课含“金”量高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展示四年级的《生命桥》这一节课,王红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经历去感悟知识形成享受课堂过程。上课前,王老师先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节教育------听音乐呼吸气放松,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正课,然后有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小组---共同)学习课文。
二、专家的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之后,深有感触。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狠抓自学和练习;三是体现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是作到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是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用课本,一定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做练习,一定要达标);六是实施六段式结构。特别是培养一个兴趣使我感受最深: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这是“邱学华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的再好,作用是不大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教师的最大本领,应该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首先要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我们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研究如何引导小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他说:“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课,甚至见你就头痛,你就失败了。”是啊,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教地使学生讨厌学。
邱学华教授是教数学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为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好事,学生有问题问了,老师发现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通过聆听邱学华教育人生,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三、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3、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好与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极力研讨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阅读基本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讲述法、讲读法、讲解法、讲练法等。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能够训练学生的听知、听记和思维能力,保证问题讲述的完整性,比较适应班级教学,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系统求知的需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施,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容易致学生被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满堂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展。
2.讨论法
主要是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是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对课文的重难点和疑点的讨论,此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准备和引导。其优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激发自主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的精神,从而进行高品质的阅读。其缺点是较费时间,由于讨论的问题比较单一集中,不利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好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3.情境教学法
其优点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感知,帮助学生正确而快速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同时在情境中更能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中,不足之处就在于可能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4.问答法
此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促使其提高口语交流、对话以及应变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其不足是不利于系统传授知识,利用不当时容易导致满堂问。
教师要合理使用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教学法的优点,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引导进行探究学习,提升学阅读能力
探究学习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合作探究是自主探究的提升,基础打得好,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呢?
1.读前发问
鼓励学生就文本的疑难,或是希望与师生讨论之处进行提问。如,课前五分钟发问等,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新奇,富有刺激性的 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
2.读中质疑
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是对文本内容和理解等方面进行质疑,带着问题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质疑,促使学生更加融入文本中,通过质疑提升阅读能力。
3.读后探究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创新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对待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时常常喜欢自己琢磨,或是直接求助于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绝对优势,是教学的重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