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外贸易的风险8篇

时间:2023-06-11 08:23: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外贸易的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贸易的风险

篇1

关键词:企业 对外贸易 风险与防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我国的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存在着对外贸易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等缺点,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我国的政府在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提高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有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能力,研究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规避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这种形式下我国的企业更要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对外贸易风险的概述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其风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1.信用风险,在进行对外贸易的双方,由于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以致在接洽开始直到履约的过程,在此期间危及到履约,就会出现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交货期延误、单证不符等方面,从而引起对双方利益的损害,造成商业风险;3.汇兑风险,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4.储运风险,对外贸易中货物运输距离加大,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海运风险海、空运风险等,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货物损坏和丢失;5.环境风险,产品的对外贸易涉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商品交换中,会由于受到地域的习惯、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贸易上的失利。

二、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

1.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有国家性风险。国家性风险是指因国家事故所造成的贸易风险。可能是由政治因素导致,例如外国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等;可能是由社会因素导致,例如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等;也有可能是贸易制度因素,例如外汇管制、不同的法律政策等。

2.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也有可能是欺诈性风险。欺诈性风险是指由人为欺诈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对外贸易主体的欺诈行为而导致的始料未及的风险,例如对外贸易合同的欺诈、对外贸易货物运输欺诈、对外贸易结算欺诈。

三、我国采取贸易法律保护措施

1.我国可以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对外贸易。中国是WTO的成员,根据WTO的贸易原则,有权利对不合理的贸易争端进行申诉,通过公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贸易中的问题,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确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我国要加强政府的职能,引导和支持对外贸易。我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国内大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为我国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

1.我国的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强化对外贸易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就要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对企业的新、老客户的资信也要进行调查,确实掌握客户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以保证企业自身的信誉程度。

2.企业对签约交易合同要做到严谨签订。企业对合同的签订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做到严谨,认清合同的约束和法律保障,既要重视价格条款又要注重检验条款,要保证每个合同和条款均不出差错,签订正规合同,交易才会规范。

3.企业要严格依据法规办事,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法规办事,才会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能够严格执行和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就能积极有效的防范贸易风险。

五、结语

我国的企业正在向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合作和竞争,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然会面临一些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国的企业要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行列,就要努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的风险,做好防范和规避的工作。对外贸易的过程,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只有规避外贸风险,企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玲.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4)

[2]傅蓓.外贸企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4)

[3]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4]段红艳.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与风险管理[J].空运商务,2006(34)

篇2

关键词:对外贸易;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对外贸易,又称为国际贸易或者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企业贸易合作行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以对外贸易活动来解决减缓企业竞争压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时,常常会由于国家间的法律差异以及合作方的欺诈行为,往往会造成非常大的交易风险,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对外贸易合同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来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一、对外贸易合同品质条款方面风险

商品品质,是对外贸易合作过程中最重视的内容之一,如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对方的相关需求,则会严重影响到合作结果,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首先,商品品质应该按照合作方国家相关品质要求来进行品质条款的制定,这时,如果参与贸易合作的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和分析品质条款而盲目进行产品加工和生产,就很容易造成对外贸易合作的失败,使产品无法得到销售,而很多合作企业也常常依靠品质条款中的漏洞而对企业进行欺诈,从而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比如,国外企业甲向我国企业乙定制一批女装,双方在进行合同签订时,企业甲仅仅是对女装的规格、样式、材质以及颜色进行了相应的标注,要求企业乙在一个月内将女装生产完毕,供甲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并标注产品生产结束后又企业甲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检。由于企业乙没有完全认识到合同条款的重要性和贸易陷阱,按照我国相关产品规定进行了女装的加工和生产工作,并按时将产品提交给企业甲。但之后甲按照本国相关服装检验技术和检测标准对这批服装进行了相关检验工作,并出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发生。因此,企业甲以违反合同条款为由向企业乙提出索赔,而企业乙却强调条款中的漏洞并控诉甲的欺诈行为,并强调企业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的生活活动,最后,仲裁机构作出最后判决,在企业乙实行降价政策之后,才保证了双方交易合作的最终结束,但依旧给企业乙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效益影响。

因此,我们今后在开展相应对外贸易合作时,要针对对合同品质条款的阅读工作,及时发现合同品质条款中的漏洞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企业的相关经济损失。首先,在进行合同阅读和签订之前,要充分了解合作企业所处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以及国际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以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内容,要确保合同品质条款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尽量要求条款中的相关描述语言精确准确,要有法律效益,并且要认真发掘合同条款中的隐藏条款,并针对品质条款中所存在的不平衡性同企业合作方进行协商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合作时遭受不必要的风险,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形象。

二、对外贸易合同其他条款方面的分析

对外贸易合同条款分为品质条款、价格条款、运输条款、支付条款和违约条款等多项条款类别,对于对外贸易企业来说,必须要认真仔细的进行各项条款的核对和分析,确保相关条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否则将会增加交易风险,误入交易陷阱,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支付条款,是合作方所设定的用以说明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的相关合同内容,支付条款应该详细标注支付货币种类、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这对于我国生产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支付条款的表达信息模糊,没有明确指出相关重要内容,生产企业也没有根据这一问题进行反馈,则很容出现相应问题。比如支付货币种类就是必须要详细注明的内容之一,由于货物运输需要一段的时间,产品在运抵后同样需要等待合作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以及信息反馈,而最终合作企业要求以本国货币进行产品支付。由于国际金融货币兑换比率会发生不断的调整,甚至部分货币难以流通和兑换,这样就极容易导致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该在支付条款中要求注明支付方式和支付货币种类,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违约条款风险,是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风险问题。一般,利用违约条款实施欺诈行为的合作企业往往表明都不会存在违法行为,看似以合同条款规定行使相关工作,但是,实质上是合作方抓住我国生产企业的重视心理,以缩短违约期限来迫使企业出现违约行为,最终使合作方赚取大量的违约金,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造成违约问题的最终原因在于生产企业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盲目进行合同签订,却没有正确衡量企业实力,最终导致无法履行相关合同条款,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比如外国企业A同中国生产企业B准备签订贸易合同,要求企业B在一个月内为企业A生产300万双旅游鞋,违约条款如下:如果企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生产货物,导致企业销售活动受到影响,需要企业B向企业A赔偿5%违约金。300万双旅游鞋的订单对于企业B来说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能够为企业B带来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并且扩大企业B的合作范围,促进企业B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但是,企业B并没有正确衡量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盲目接下订单,并签订贸易合同,最终无法在一个月内生产足够的产品,而企业A拒绝企业B的合同延期要求后,向企业B提出了违约索赔,最终企业B只得支付给A企业700多万违约金,使得企业损失巨大。

针对违约条款风险,首先,企业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贸易合同,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糊,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衡量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能够满足合同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能够完成生产任务。其次,企业要根据合同要求同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的商榷和沟通,尽量降低合作风险,使企业能够符合合同生产条件,这与企业业务人员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外语水平和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企业应该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人才的引进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能力,从而确保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三、降低对外贸易风险的其他措施

在确保对外贸易合同准确性的同时,对于生产企业,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外贸知识水平、加强合同管理工作,以及采取必要的风险转移措施,从而提高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避免企业在对外贸易合作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首先,企业要对外贸知识术语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些术语在交易合作过程中应用频繁且发挥重要作用,比如FOB、CFR和CIF等等,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专业术语,才能够避免企业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不会误入合作企业陷阱,避免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作,加强资信调查工作,加强相关信息的整理工作,对于汇单和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严格控制运输途径和运输流程,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达和准时运达,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

四、总结

对外贸易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拓展企业的销售空间,避免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业务,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保证清醒的头脑,做好合同的分析工作,降低合作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企业的合法权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峰.国际贸易合同问题[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8(09).

[2]李小波.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陷阱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8(03).

篇3

关键词:湖南外贸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机制建设

一、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外贸企业和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湖南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认为只要有定单、有业务做就是好事,一心只想者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于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于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平时很少研究国际贸易风险实例,很少考虑预防各种风险的对策。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企业外贸人员对风险的生成、发展的特点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对外贸风险的诸多征兆不去关注,对那些可以用来规避外贸风险的工具手段不去了解。一些外贸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一些外贸人员急功近利,无视风险的存在,为完成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不知不觉地陷入外贸陷阱。为了摸清楚湖南外贸企业在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笔者专门组织了对湖南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相当多的湖南外贸企业将订单、利润、效益等指标放在企业经营目标的首位,而很少有外贸企业去关注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个问题需引起湖南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重订单、利润,更应该重视企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制度的缺位,使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制度的缺位,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 其一,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设置外贸风险管理的岗位,更没有建立风险防范的专门部门或联勤机构。少数设有风险管理部门的企业大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其二,外贸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一的信用风险防范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过于粗略、模糊,制度落实执行的刚性较差,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现象较普遍。其三,外贸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外贸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无章可循,各外贸人员的职责不明。其四,对国外客户风险信息收集不全面、不真实,对拟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把握不准,不能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条件。其五,外贸交易项目审批不规范、不科学,各个交易流程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制约,以致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出现操作失误。相当多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只侧重市场赢利,不去进行风险防范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没有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和监控机制。这些外贸企业,事前往往缺乏对风险的预测,事中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控制,事后往往缺乏对风险的有效处理。

3.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一些信用恶劣的商户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妄图部分或全部占有对方货物、货款。如果忽视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外贸企业就会遭遇信用风险和风险损失。当前,湖南一些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空转或无序状态,诸多湖南外贸公司对国外客户缺乏充分的资信调查。出于市场竟争的压力,一些外贸企业不得不以赊销而拉拢国外客户。有的湖南外贸企业货款制度管理不严,或没有对货款的回收有制度性的要求,而只凭外贸业务员的感觉控制,货款目标不明,导致外贸企业进入“呆账坏账”的陷阱。在对外经营中,外贸企业对新客户或许还会去调查下其信用状况,而对老客户却似乎非常缺乏提防的意识。而实际上许多风险事件往往系所谓的老客户所为,对新老客户信用管理的缺失使湖南外贸企业吃亏不少。这些外贸企业又由于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着“人情重于债”的意识,怕得罪老客户,因此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债权,甚至放弃债权。

4.湖南外贸企业缺乏风险防范管理人才

风险防范与管理,是湖南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树立湖南外贸企业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风险防范管理经验和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湖南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落后了许多。风险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损害着湖南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湖南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5.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防范管理已普及到各种规模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之中。这些国家的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制度相当完善,能够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运用自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外贸经营风险。然而,处于内陆省份的湖南外贸企业对于国际上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的了解和认识远远不够,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的更少。大多数湖南外贸企业只是通过单一的保险方式来处理风险。许多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建设不到位,一些外贸企业在遭遇诸如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跨国欺诈等风险危机打击时,往往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二、加强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初步建议

1.加强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湖南外贸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有必要在外贸企业中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湖南外贸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对策。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可考虑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部门相比,实行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管理手段降低外贸风险。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应直接设在总经理之下,和财务部与业务部并列,并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是业务部和财务部之间的桥梁, 是保证公司利益的必要组成部分。

篇4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外汇风险 主要影响 防范措施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最近几年,我国企业相继走出国门,且逐步成为了国际市场中极为重要的成员,此给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多种形式的外汇风险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鉴于此,只有强化外汇风险的防范、提高我国企业综合实力,才能确保我国企业稳定的进行发展。

一、外汇风险及其影响作用

1. 外汇风险的分析

一般外汇风险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外汇的汇率产生属于不确定的趋势变动,由此使参与企业会受到较多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外汇贸易活动的分析发现,外汇风险形成的负作用影响力最大,其不但会使经济发展形式变得混乱,同时还会干扰经济活动的发展机遇与建设,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人们币的兑换还未实现自由化,所以影响了人民币的汇率。

2. 汇率的变动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

国内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处理中在所难免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外汇工作,当外币产生波动时就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营方面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1)因为国内开展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程序都较为繁琐,加之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工作开展,使得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汇率。当实际汇率与合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当汇率波动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数量,在企业实际业务数量不断降低的同时将会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使得企业效益出现下降。

(3)由于国内企业在账面资产内容方面通常会采用两类记录形式:即本币和外币。当企业制作财务报表时,会对其它币种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币形式的清晰化,此将不可避免的使企业账面资金减少,而资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严重时会出现负债问题。

二、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寻求外贸风险形成的原因

1.汇率的多变性特点

外汇汇率是企业参与对外贸易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参考性指标之一,其能够客观的反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行情,由于外汇汇率具有多变性特点,所以当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时,汇率的变化必然对货币兑换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实际收益将会产生极大变化,最终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具有极强的汇率风险。

2.货币兑换带来的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易不断增多,但受到货币种类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要完成交易就必须使用外汇方式进行结算,而记账却要用本币形式,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需要货币兑换,那么也就不存在货币风险,但实际上,货币兑换是企业交易成功的主要环节。所以货币兑换能够提高外汇风险。

3.多元化结算方式中隐藏的风险

现阶段,国际贸易经济已出现了空前繁荣,从经营方式来看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化态势,从而使得结算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如赊销和汇兑等交易形式中,因交易的最终结算时间过长,而外汇汇率在这段时间中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加之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国际贸易经验,在结算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极易发生汇率风险。

4.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

现阶段的中国外汇市场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外汇市场条件,严格的说只能算是外汇与本币的转换市场,其中缺乏非常完善的市场机制,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较难提供可靠性支持。

三、具体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较为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

若在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不会出现外汇风险。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能够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大多数都不会将人民币作为结算和计价货币。鉴于此,汇率较为稳定的货币就成了结算货币的首选方向,所选择的结算货币最好属于通用性和国际性的货币,这种货币不但要汇率变化幅度较小,而且兑换时的自由性和便利性较强,如欧元和美元等。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民币虽现阶段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是可以作为结算货币,因此这些企业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会极大的避免外汇风险,若使用美元等通用货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则风险也会有效降低。

2.选择科学的融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较多,进出口企业通过融资的方式虽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然而这里也是产生外汇风险的重要环节。作为出口企业,可利用融资款项提前定义收回实际款项。采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同时还可以巧妙规避各项外汇风险。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来说,通常采用信用低压的方式进行融资,若外贸企业需要延长融资方式时,可申请保理业务等进行资金的缓解。另外,若需要延长付款业务时,出口企业还可以用汇票向银行兑现。利用这一方式,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资金风险和外汇风险。

3.在进出口贸易中巧妙的选用硬币和软币

外贸企业在签订国际贸易订单的过程中,订单费用的支付方式应遵循出软和进硬的原则。其原因在于:硬币的价值和汇率都很稳定,而软币的价值波动性较大。因此在签订国际出口贸易合同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硬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而进行国际出口贸易时,则尽量选用软币进行计价和结算,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此外,在国际中向外借款的时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在向外支付利息或费用时,尽可能使用软币进行支付,但是在向外收取利息时,则尽可能争取使用硬币,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外汇风险。

4.确保结算方式的合理性

国际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改变结算时间降低外汇所产生的风险。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在自身所签订的合同生效之后,其必须对预计收取或者支付的货币汇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按照汇率变化的发展趋势,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完成费用收支,从而降低外汇所带来的风险。

譬如,在出口业务中,倘若计价货币在近期呈现上涨,那么应当在合同规定时间之内,尽可能拖延货币交付的时间。反之,倘若交付货币的实际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则应当适当提前货币交付时间。对于国际进口贸易企业来说,则应当按照上述方式的反向进行操作。此外,外贸企业在进出口收汇过程中,通常应当采取更加安全及时的收回款方式。在此过程中通常会采用L/C收汇原则,否则的话则应当按照D/P或者D/A原则完成收汇工作。

四、结束语

通观全局,受到全球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影响,国内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提升,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则展现出加速提升的趋势。通过对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频繁交易过程中,应当针对外汇风险产生可能性形成相应措施,从而提升企业处理外汇问题的基本能力,该种处理方式能够极大地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实现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和外汇使用水准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J].企业经济,2016,(08):77-81.

篇5

关键词:后危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统计, 我国已经作为紧随德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出口国。然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复杂性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种类繁多,主要来自合同风险、政策风险、固有风险、非关税壁垒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而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问题日趋显著,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大量海外坏账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且进一步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外贸企业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及其意义,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来源及其特征,探求信用风险产生原因,从而帮助出口企业建立可行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二、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外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信用风险的目的就是控制信用风险,扩大销售,发展优良客户,减少坏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率和坏死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出口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发挥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加强对国外客户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对信用状况做出动态评估,根据客户信用水平,量化客户信用风险指标,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就可避免损失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二) 有利于出口外贸企业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在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非信用证支付已经成为国际结算的主流。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在所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对信用证的使用。面对此种形势,部分出口外贸企业白白错失了许多贸易机会,正是因为没有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在信用管理的指导下做到较好的规避、转移风险的措施。因为尽快尽早的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非信用证方式进行结汇,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海外市场格局。

(三) 有利于出口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市场多元化

国家通过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来加强出口信用管理,在促进出口和保证本国资产安全之间进行动态调控,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上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来帮助这些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其逐步进入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国家还应帮助企业时刻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拓和占领风险较高、但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从而实现我国市场多元化。

(四) 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

首先,外贸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档案,完善的信用管理包括客户的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等。在建立风险档案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管理中的缺陷,从而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相应的也会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其次,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学习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的良好机会,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国外成熟的客户信用管理方法、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巧等,促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四、以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制造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现实事例进行案例分析

(一)xx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其发展历程

无锡xx工程有限公司注册于2003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以重型钢结构生产为主,各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安装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具有钢结构制作、安装一级资质,出口份额占据市场销售份额的40%左右。

(二)目前X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①片面追求出口贸易额,不重视信用管理。X公司长期一直追求贸易量、创汇额,不用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订单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工作。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时候没有依据信用状况分析,而是为了合同和订单满足客户尽可能的要求,对信用管理中包含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够重视。

②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X公司没有意识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没有引入相应的人才机制来进行信用管理。往往凭着感性上的一些认识,或者凭借公司对网络上的搜寻信息作为评判企业信用的标准。

③缺乏科学的选择和认真的合同评审制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钢结构行业国内竞争激烈,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处于不饱和状态,为争取订单,X公司在对外贸订单的结算方式,打价格战,以低价获得合同并且同时付款条件上过度宽松,在价格无暇考虑出口收汇风险,冒险签约出口,并且严重的是合同签订前,X公司没有对外贸合同条款以及客户的产品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忽略合同风险,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而更多的是由销售和管理人员凭借过去项目执行状况的感性认识来报价和签订合同,公司没有重视进口方在产品质量上的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忽略合同条款内容上的漏洞导致的风险:没有深入了解合同里的保险、索赔、免责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白。引起因产品质量、交货期或者合同条款的审读不清造成买方索赔等等贸易纠纷,甚至为一些不良买家进行恶意欺诈埋下了祸根。

以上问题的出现,更多的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要加强对外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原因。

五、针对以上X公司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化的顽疾,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信用风险制度的建立分为订单前期,执行中期和交易后期三个阶段。首先在订单前期,要深入调查和掌握新老客户的资信情况,以及新老客户所在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否有风险存在,了解当地的进出口贸易规则。有三种方式可以了解潜在买家和老顾客的资信状况:第一,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商务机构比如经济商务参赞处对买方进行了解,委托他们当地调查当地企业的资信情况;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中国境内的银行系统进行调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资历事先得到它的资信报告与借贷情况;第三种是委托国内外的专业的咨询机构和资信调查处进行调查。同时,加强对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法律法规的熟悉和了解,通过以上多种措施,量化潜在客户和老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风险评估,避免仅仅依靠买方商务人员的口头描述或者企业的主观印象来对客户进行判断。 如果X公司和行业内的众多公司一样,加强前期调查客户的资信偿付能力,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国际诈骗集团。例如目前的委内瑞拉,客户不需要空运提单就可以直接提货,出口企业就失去了货物控制权,造成采购客户收到货物后迟迟不付款。而在其他国家比如土耳其,海运货物到港后,客户45天内不提货,海关会对货物进行拍卖,而有些别有用心的客户,因为手持合同就会享受优先拍买权并且能够从当地海关低价拍得。因此,这个过程看似繁琐,但是一定不能忽视,尤其对于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开发的时候。

在订单中期要建立交易过程中的科学严谨的合同审查程序和管理制度。要严谨签约交易合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惯例,科学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注意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订单不顾风险,同时注意合同中关于品质,索赔,工期等重要信息。避免由于疏忽或者主观降低合同中的品质要求,造成买方后期可能强制要求的无休止的返工处理,甚至退货,取消清单,避免企业将来自吞苦果。以X公司钢结构制造型企业为例,应该严格按照订单执行标准,AWS(美国焊接标准),或者EN(欧洲焊接标准)规定的焊接,外观,油漆等等一系列工艺标准;同时笔者作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建议X公司应引入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推行的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培训,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对合同评审,材料采购,材料进场,生产,交付,合同执行完毕,打包,发货到最后合同应收账款,合同关闭等一系列流程进行集中高效的管理。从而从产品质量、合同履行、风险管控的根源上杜绝由于出口企业自身原因招致的信用风险。

交易后期,制造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信息的跟踪制度,为最大限度的获得应收账款,对于制造型出口企业而言,可以设立海外坏账追收方式:①聘请国外专业追债公司实施商业账款追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企业提供材料,由专业管理机构提供可行性的债务追收方案。②采用法律诉讼或者国际仲裁方式收回应收账款。而相对于专业商业账款追收公司,国际仲裁具有程序简便,结案较快,费用开始相对少,给予当事人充分自由权等特点

(二)充分广泛的利用金融工具来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

①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是世贸组织也允许这种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购买这种保险,可以在承保范围内有效地规避应收外汇账款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同性的贸易促销手段,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和防范外汇坏账的有效手段之一。

②企业要充分了解和使用福费廷业务。该业务是将买方远期付款给出口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飞仙和收汇风险完全转嫁给承接该业务的银行。它是由卖方承兑并经买方当地银行担保的无追索权的中长期应收票据的融资行为,通过此项业务,可以将远期账款变为现金销售收入,有利于解决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

③外贸企业可以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汇聚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与一身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信用风险和坏账损失。

④采用债权担保。债券担保是债务人委托保证人为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的风险转移方式。这种担保可以保证债务旅行,降低出口信用风险,保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促进资金流转。

六、结束语

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企业都要经历“走出去”的阵痛,这个过程是个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为了更好的使得企业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工作。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期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严明.我国对外贸易海外欠账的思考 [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198-199

[2]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007 国际商务财会

[3] 杨永刚,罗凡. 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年01期

[4] Jonathan L Cal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export behavior revisite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5, 25(2):367-387

[5]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

篇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我国的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存在着对外贸易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等缺点,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我国的政府在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提高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有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能力,研究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规避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这种形式下我国的企业更要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对外贸易风险的概述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其风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

1.信用风险,在进行对外贸易的双方,由于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以致在接洽开始直到履约的过程,在此期间危及到履约,就会出现信用风险;

2.商业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交货期延误、单证不符等方面,从而引起对双方利益的损害,造成商业风险;

3.汇兑风险,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

4.储运风险,对外贸易中货物运输距离加大,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海运风险海、空运风险等,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货物损坏和丢失;

5.环境风险,产品的对外贸易涉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商品交换中,会由于受到地域的习惯、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贸易上的失利。

二、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

1.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有国家性风险。国家性风险是指因国家事故所造成的贸易风险。可能是由政治因素导致,例如外国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等;可能是由社会因素导致,例如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等;也有可能是贸易制度因素,例如外汇管制、不同的法律政策等。

2.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也有可能是欺诈性风险。欺诈性风险是指由人为欺诈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对外贸易主体的欺诈行为而导致的始料未及的风险,例如对外贸易合同的欺诈、对外贸易货物运输欺诈、对外贸易结算欺诈。

三、我国采取贸易法律保护措施

1.我国可以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对外贸易。中国是WTO的成员,根据WTO的贸易原则,有权利对不合理的贸易争端进行申诉,通过公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贸易中的问题,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确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我国要加强政府的职能,引导和支持对外贸易。我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国内大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为我国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

1.我国的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强化对外贸易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就要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对企业的新、老客户的资信也要进行调查,确实掌握客户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以保证企业自身的信誉程度。

2.企业对签约交易合同要做到严谨签订。企业对合同的签订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做到严谨,认清合同的约束和法律保障,既要重视价格条款又要注重检验条款,要保证每个合同和条款均不出差错,签订正规合同,交易才会规范。

3.企业要严格依据法规办事,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法规办事,才会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能够严格执行和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就能积极有效的防范贸易风险。

篇7

【关键词】金融发展 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

一、引言

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被誉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大主题,在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越来越深入,但如此重要的两大主题间的关系却一直缺乏重视和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侧重于研究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上,而忽略了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作用机理方面的关系,相关研究比较缺乏。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从“大”向“强”的转变,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分析

(一)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

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直接支持作用还表现在风险分散功能对对外贸易所面临风险的规避上,风险分散功能的发展能够分散对外贸易中可能出现的国家性风险、汇率风险、欺诈性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发展在防范和规避这些贸易风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可以有效地规避对外贸易中运输风险,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我国财产保险和对外贸易规模基本上保持着同样的发展态势,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发展和外贸易规模都有了一次大幅提升,2011-2014年的三年间我国财产保险承保额和出口规模增速远都高于其他时期的平均增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于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速度相比,财产保险增速要相对缓慢。

(二)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虽然对对外贸易发挥了相当大的直接支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出口信用保险率较低。伯尔尼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贸易大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比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法国为60%,日本为50%,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完成的。而按照中国信保的统计资料,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只有约2.24%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而且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不到出口企业的10%,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较低的出口信用保险率使我国出口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第二,金融衍生工具对对外贸易风险的规避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在当今世界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扩大出口、防止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有助于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帮助企业减少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收益。但目前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仍然较为落后,由于利率、汇率未能完全市场化、金融机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仍然空缺,出口企业使用远期、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导致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中汇率、利率、价格等风险的分散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三、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作用分析

(一)金融发展对我国资本禀赋的影响

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对一国资本禀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员储蓄和资本配置功能体现的,通过影响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来影响资本禀赋。在我国,金融发展对资本禀赋的影响存在储蓄率高、而投资转化率和社会资本边际生产率较低的特点。

从1999至2014年间,我国储蓄率基本上一直高于投资率,投资缺口连续多年为负。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恒等式,净出口等于国民储蓄于投资的差额,国内储蓄持续过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就表现为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即存在净出口。净出口增加意味着我国对外净债权,这其中很大比重是对发达国家的债权,也就表示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资金,由于投资不足,资金缺口持续为负值,资本被大量输往海外,没有用来提高我国的资本形成总额,因此低储蓄投资率的存在制约了我国资本禀赋的提高。较低的投资效率是影响我国金融发展提升资本禀赋优势的另一制约因素。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我国投资效率不仅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远远低于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投资效率的低下造成资本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禀赋优势的形成。

(二)金融发展对我国技术禀赋的影响

金融发展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融资渠道越灵活高效,更能引导资金进入到更具潜力的部门;对技术进步的金融支持越强,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效果以及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越强,进而形成显著的技术禀赋优势,使得出口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上的优势增加,贸易结构得以优化。这种优化体现在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重和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上。

从历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在1992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比重达到59%,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资源充足而又相对廉价,使得我国在劳动力要素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轻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出口导向的出口结构,在这一时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平均仅20%。在此后的十多年的时间内,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化趋势加速发展,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比较优势上升的行业主要是电子通讯类、机械设备类和运输设备类产品,比较优势明显下降的是食品和活动物、服装、饮料等产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比较优势上升的主要是对外部融资依赖度比较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金融发展通过融资渠道引导资金进入到这些更需要资金支持的行业,满足该行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换代,进而提升行业的技术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篇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贸易形势的改变,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简单贸易形式逐步向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复杂模式转变。也促使国际贸易进入了全风险和时代,国际贸易的利益和风险之间是相互交融产生的,这种影响并呈现了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获得较大利益的前期下,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风险激增,如何有效地识别国际贸易的风险来源和风险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规避,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在对国际贸易风险预测的基础上,对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国际贸易中风险预测分析

政策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主要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交往,不可避免的需要应对不同国家的国际贸易风险。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的优势,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进行了贸易壁垒等门槛的设置,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风险程度。政策性风险多属于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主要是各贸易宗主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相应贸易门槛和条件的设置,这种风险往往无法有效的规避,只能通过一定的贸易手段来降低这种风险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国际贸易风险的可预测性较差,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政策性风险有所不同。因此,应注重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来较为准确的对该类风险进行预测。

外贸风险。当前,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对外贸易之间的数量和品种等都呈现了快速扩大的趋势。在国际贸易法中,传统的钱货两清的交易形式正逐步减少,代之以各种现代国际贸易的结算形式,多数外贸结汇都是经由银行,通过票据、单据等结算工具的转移和传递,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从而实现买卖的最终完成。由于不同贸易企业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的外贸风险不同。而且对外贸易的合同风险形式不同,各种外贸资信问题以及违约问题仅仅依靠合同难以进行解决,需要在一定的信用管理的形式下,来进行对外贸易的风险管理,对不同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外贸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并积极的采用商业风险、外汇风险等分类规避的手段,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人才风险。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外贸风险的管理最终需要依靠人来进行管理,并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规避。因此,强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有效地进行人才风险管理,成为推动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纷纷走出了国家化较为单一的路子,这样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发展目标的问题。因此,人才问题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是需要面对人才培养可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本成本提高的问题,二是人才培养后可能需要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人才激励问题,减少可能发生的人才流失问题,成为国际贸易参与企业进行市场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竞争风险。国际贸易过程中,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单纯的国内市场竞争形式逐步转变为全球化竞争的形式,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更需要面对全球化进行相应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风险与传统贸易风险形式相比,明显放大。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种竞争形式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竞争既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调整,影响企业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可能获得的利益。一般来说,影响国际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市场竞争的规模问题以及竞争的主要参与者等等。市场的参与者越多,竞争的激烈程度越高,市场的风险水平也就越高。一般来说,企业之间需要通过有利于自身的优势发展为主要的竞争动力手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竞争。避免可能存在的相互压价等非理智性竞争的存在,进而实现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不断地进行企业的内部环境的改善和逐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进而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社会文化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交往可能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国际贸易交往风险。如伺解决不同地域和社会文化之间的风险成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发展所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企业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去解决这种文化方面的差异,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且这种国际贸易社会文化风险是动态的,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贸易管控,并确保风险总体可控。

国际贸易中风险规避对策及建议

加强风险规避意识。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实体,在我国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蕴含了较高的发展风险,值得密切关注。重点是需要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建立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并引导企业积极的做好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的防范主动性。同时,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延伸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价值链体系,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资源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获利水平逐步下降,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也步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贸易额的逐步下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应积极地寻求贸易方式的转变,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来逐步获得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

利用国家信用保险渠道。为了有效地降低对外贸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应对的政治风险问题,应积极地采用保险的做法,把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结汇方式进行相应的组合,并充分地利用国家的信用保险渠道,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提高信用结算的有效性,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大笔交易中,要求进口商结算一定金额作为定金,便于出口商备货,减少出口商部分资金负担。则定金常以迅速、便捷的方式结算,如汇付,其余主要货款日后按照信用证结算。信用证与托收Y合使用。其原因是可以减少进口商的开证费用和押金,降低全部货款采用托收结算的收汇风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