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3: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教育网络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疆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取得新突破。
(1)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出专章论述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2015年,自治区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召开“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南、北疆片区推进会议”等,明确目标,提出要求。为做好基层学校设备应用的售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新疆电教馆启动“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监管运维云平台”建设,了《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报告》(2014年)白皮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主体,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争取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多方面支持、多渠道建设的原则,统筹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由2011年的不足25%提高到55%,县城学校和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基本普及校园网;全区已有75%的班级拥有多媒体设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使得全区828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全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6:1。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3)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局面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加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引进、译制、自制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广泛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制作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汉语)》、《学前双语中班、大班配套教材》、《幼儿教师培训基本功・教学法培训教材》、《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等双语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通过购买的方式,完成与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韬图动漫公司和新疆碧利雅科技公司等三家单位8个G的双语教育资源建设的合作,资源已陆续上传至新疆远程教育网供各地免费使用。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储存教学资源15T,注册人数达到21.4万人,教师下载应用达到350万人次。通过有效的安全审核机制,教师上传资源达到40万条。“平台”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获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主流平台。
援疆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上海、江苏提供了156GB、1.7万条教学资源。深圳、福建、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已经达成免费支援意向,正在进一步落实。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组织各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区中小学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远程研修的方式,组织开展“自治区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对10.8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活动。编印、配发了维吾尔语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系列教材。充分发挥《新疆教育信息化》汉语、维语两个版本微信公众平台,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操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初步融合
“十二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逐步深入。2012年,组织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小课题研究活动;2013年,举办自治区首届双语课件大赛;2014年,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目的,举办中小学双语教学说课大赛和说课展示活动。参加的国家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有57000名汉语教师参与,晒课37332节。为满足民语言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需求,新疆电教馆单独研发了民族语言晒课平台,全区有5000多名民族语言教师参加晒课活动。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日益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农村教师特别是民族语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特别是双语教学数字资源总量不足,民族语言资源少,多头管理、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和双语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机制尚未形成。
(3)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宽带入网率不高,45%的学校尚未接入宽带网络,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4)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地方和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且投入不足。
(5)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总体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技术服务保障体制不完善。
2 . 地广人稀与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那么新疆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呢?
网络和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快捷方便,我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双语教学。
(1)信息化对新疆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新疆地广人稀,双语师资短缺,有的学校离县城200-300公里,集中培训会影响有些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成本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最新理念、方法传送到偏远的学校。信息化使教师培训更个性化,更有效率。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发展、情感培养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现今大多数教学资源,尤其是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大量优质双语教学资源开放给全区中小学,同时建立了全区教师共享共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机制。
(3)信息化对双语教学带来了促进作用
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的重点,农村学校尤其是南疆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双语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语言环境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还不高。信息化手段在农村偏远学校创建语言环境,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先进的语音技术制作的点读式的电子课本在教师双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打开某一个双语版的教材,利用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播放各类视频教程、专题教育资源可创建基本的语言环境。
3. 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已变成热点关键词了。
行业一致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同样,“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给今天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惊喜。
利用“互联网+教育”,原则上我们新疆某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共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享受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与学校、家庭等学习空间的网络环境和其他的因素也有关系。其实,“互联网+教育”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上出现的专递课堂、互动课堂、翻转课堂、远程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等现象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除了学校有信息化环境以外,受教育者的家里也要求有信息技术终端和上网的环境。因此,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互联网+教育”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新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本年度发展目标。
(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前,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全国已达83%,我区仅为5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相比,与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步伐是当前推动新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2016年,全区将基本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
(2)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2016年,将完成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丰富和完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大力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2016年,将开展督导、基教、师资、双语、教研、电教等多部门联动,实施归口管理,形成合力,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做好工作。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所有学校和师生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力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平台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空间和资源建设为主体,结合国家、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目标体系标准,规划新一轮平台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手段,围绕“空间+资源+应用”三大主题,从“建设空间、丰富资源、深化应用、扩容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类网络空间、五大应用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园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简单易用、低门槛的应用工具。2016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覆盖各个学段,为全区中小学生、教师提供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5)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水平
树立“应用促建设,服务促应用”的观念,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章立制,形成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各类教育信息化设施,根据教学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评估工作,发挥其带领示范作用。2016年,将制定、颁布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督导检查评估标准和地、县两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对全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等进行专项督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优秀培训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2016年,将做好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点的建设,利用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视野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长、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组织教学应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信息化应用教育教学活动。
(7)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
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主题词: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信息杂乱无章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规范,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规范,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这种稳定的格局发生改变。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再从网上传到网下,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畸变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开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
3.学生网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现实,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如下图所示),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网民数猛增,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得比例很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着大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
2.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闭的空间被动地接受灌输,效果不佳,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跃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信息网络与学校、家庭有效联合
通过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在网上与家庭保持联系,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4.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性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许多,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应该针对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要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撰写论文、校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搞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业务能力,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业务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域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之策。
3.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使一人授课,全体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并且由于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及时反馈意见,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5.优化校园网站,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平台
面对学生上网的高比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建设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网站或网页,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网站,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考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这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他们头脑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责任感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另一方面强化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正确对待人机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展了思想教育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思想工作的社会化,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了一个最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人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网络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化手段,来拓展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J〕.新华文摘,2000(3).
[2].戴国家.跨越时空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推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3].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3.
[4].谢龙,李涛.与当代社会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5].张志刚.张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主题词: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信息杂乱无章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规范,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规范,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这种稳定的格局发生改变。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再从网上传到网下,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畸变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开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
3.学生网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现实,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如下图所示),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网民数猛增,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得比例很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着大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
2.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闭的空间被动地接受灌输,效果不佳,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跃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信息网络与学校、家庭有效联合
通过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在网上与家庭保持联系,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4.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性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许多,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应该针对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要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撰写论文、校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搞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业务能力,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业务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域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之策。
3.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使一人授课,全体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并且由于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及时反馈意见,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5.优化校园网站,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平台
面对学生上网的高比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建设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网站或网页,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网站,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考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这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他们头脑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责任感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另一方面强化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正确对待人机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展了思想教育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思想工作的社会化,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了一个最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人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网络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化手段,来拓展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J〕.新华文摘,2000(3).
[2].戴国家.跨越时空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推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3].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3.
[4].谢龙,李涛.与当代社会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5].张志刚.张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