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互联网变革论文8篇

时间:2023-06-11 08:23: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变革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变革论文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行社,移动通信,网络电视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基础,其广泛应用促进现代经济社会进入了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我国的旅游市场处在转轨时期,信息技术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技论文。旅行社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变革与发展战略之中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一、旅行社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人力资源及相应的组织模式为内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信息服务能力,以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科技论文。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科技论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信息化对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很多近些年出现的高新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旅行社的发展中,使旅行社更好的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载入史册的重大科学成就,也是当代最具代表的新生产力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其前沿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息技术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成果有很多,而移动商务和网络电视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

1.移动商务

因特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便成了移动商务。在欧洲和日本,用户已经对手机购票产生了一定兴趣。停车场、公交车、电影院和剧院是手机购票的主要领域。在韩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地铁车票、进行汇款等服务。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消费的习惯。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进入2010年,通过手机购票将是最主要的零售种类,其收入将达到390亿美元,而全球移动商务的收入则会达到88亿美元。面对一连串的预测数据和和当前厂商频繁的市场活动,一种现象正在凸现——移动商务即将沸腾。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提供电视收看节目。接收终端包括两种:一是PC,一是传统的电视机。如果采用PC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收看,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它的基本功能是让观众能在网上收看实时电视以及选择收看大量的电视节目。

三、新技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设想

各种高新技术只有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而对于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视在旅行社中的应用,作者分别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移动通信在旅行社中的应用

移动通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软件原理如图: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变革

市场营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商家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众多的消费者购买本产品以及开发购买潜力。如果开发的购买潜力越多,那么就有更高的概率让消费者购买商家生产的产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互联网的普遍发展,这给我国市场营销带来了众多发展渠道,但是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了新环境下的首要问题。

一、适应新环境应当是从完善产品的角度去改善

首先商家一定要有将产品做到国际市场中的理念,时刻关注重视产品技术研发、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的波动方向,这对提高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对于商家而言产品是根本,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商家的信誉度,也决定着商家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应当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位、感官以及价格等三个方面入手改革。

1.产品的定位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由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向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消费者为了脱离普通、大众化的产品,开始追求特定的品味。因此,商家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应当将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个方向的定位,使其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生产产品高质量的同时应当增加产品的个性,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差异性观念的理解,将非固定的消费者人群通过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为永久消费人群。

2.产品的感官定位策略

传统产品的营销策略主要是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传统中营销信息量较少,繁复的传统市场营销在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刺激的同时还能跟环境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对产品的宣传营销带来促进作用,但现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消费者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消费者由视觉刺激逐渐转向了产品营销质量方面;信息多的感官刺激不利于消费者的注意力,而高质量的信息直接表达的方式深的消费者的喜爱,通过研究表明,消费者逐渐关注商家企业对产品精简信息的独特之处的感官刺激,如小米电池的包装。

3.产品的价格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最直接原因是产品的价格,且价格的因素同前面提及的两种发展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变革产品价格策略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产品的长期利润最大化,这就给商家提出不能盲目比拼产品的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盲目降低产品价格是不可采取的。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科学经济知识,适当的调整产品价格反而能够拉动产品的需求量。

二、适应新环境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变革

消费者角度就是消费者对产品注重的侧重点。对于同一件产品,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选择方案,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好最优的产品,可以说在市场营销中能否成功销售产品的最主要决策者仍然是消费者的决定。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决策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当空间环境安全、资金充裕、行业值得信任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及时消费的心理,而当空间环境危机、资金匮乏或者选取的行业不值得信任时,那么消费者往往会采取长期观察的心态,不进行消费,保留基本消费心理,在此说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是否安全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作用,当消费者接触的渠道是积极的作用时,就给给消费者一种消费是安全合理的环境,就会促进消费,当接触的渠道是不利的,那么容易给消费者一种不安全的消费环境,对商家产品销售带来不益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和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对消费者是否能够直接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处于“互联网+”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只有通过更加全面的变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馈,但变革的方向仍然还是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思考。本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够对处于新环境中的商家企业在变革中带来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钢.互联网环境下国际市场营销的变革及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6(1):136-137.

篇3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拓展服务;信息共享

The Precis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Internet Plus Age

GAO Ge1, LI Zheng-hong1, GAO Hai-liang2, LUN Zhi-jun1

(1.Library of Jilin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Changchun 130021, Jilin, China;2.Library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Abstract:New network background,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through change, with a new service concept, service mode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 to read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in the Internet age, including improvement and enrich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upgrad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cours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layer < summary > and < dynamic >, subject service, mobil internet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Jilin Province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pace etc.. In order to maximize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reader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library.

Key words:Hosp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Expand service; Information sharing

21世o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解决文献信息爆炸的最好方法是把文献电子化、网络化,可以说网络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传统图书馆阶段、自动化图书馆阶段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跨入网络数字图书馆阶段。全新的网络背景,需要图书馆通过变革求发展,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我们正处在文献、知识严重过载的时代,读者信息需求广泛、科研水平越来越高,图书馆又肩负着提高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的重任。近年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读者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①提高了医务人员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②为广大师生、科研人员及院领导提供了精准信息服务。我馆近年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服务探索:

1 电子资源建设

拥有完善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前提和基 础[1],医院图书馆应结合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和临床特点,优化配置中外文医学电子资源数据库,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数据库体系。

我馆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两部分,院内网资源和校园网资源。由于医院的信息系统保存有大量患者信息,为保障信息安全,我院院内网和外网是完全分离的,为了方便读者利用电子资源,我们图书馆把部分常用的数据库镜像到内网服务器,便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检索和利用。此外,还有许多数据库购买费用昂贵,且每年以10%的速度上涨,我院作为吉林大学的附属医院,院内网也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的校园网接口接入吉林大学校园网,来利用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但是,有些数据库即使通过校园网接口也无法直连,为使我院师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去年我馆特申请了10个校园网的IP地址,现已调试完成,供来馆用户使用。另外,我馆订购了外文期刊整合系统、大医医学搜索、Up To Date数据库,作为校园网电子资源的补充,为读者获取外文全文和循证医学文献提供了额外支持。

通过院内网与校园网电子资源的相互补充,搭建了我院医学电子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丰富了文摘与全文数据库的广度,基本可以满足我院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

2 信息素养培训讲座

如果说电子资源建设是从检全率角度考虑,那么每学期10讲的《医学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系列讲座》就是检准率的保障。

我馆的信息素养培训讲座已开办10余年,讲座内容从初级的数据库检索方法和技巧,到高阶的数据库深度利用和挖掘,再到利用Histcite可视化工具挖掘核心文献。针对我国“提倡科技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方针政策,我馆还将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培训课程。

我馆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设置不断更新,是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创新服务,在馆员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将所学所感传授给用户,使我院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也随之提升。

3 《简报》信息推送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医疗发展与改革的现状和趋势,传递医院管理信息,交流医院管理经验,为我院的管理者提供医院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我馆继续以主动服务的理念,编辑出版了《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管理版和学科版、《国内医院动态》,为院领导及科主任提供精准医院管理信息服务。

3.1《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 管理版》 《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 管理版》以半月刊形式出版,自2015年3月创刊以来,截至目前已出版32期。主要栏目设有:学科建设、政策解读、管理制度、医疗信息化、同行进展和科技前沿等,读者对象主要是院领导、行政机关科室、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

3.2《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 学科版》 《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 学科版》以半月刊形式出版,每月20日通过OA邮箱发送电子刊,学科版是按照二级学科并结合我院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最终确定为33个专科(或专辑),每个学科每年发行4期。主要栏目设有:行业快讯、专题研究和医学人文等。截止目前,已经向33个专科相应的科室主任发行了104期。为了更好的了解科室需求、提供精准信息,我们主动走进科室与医务人员进行座谈。

3.3《国内医院动态》 《国内医院动态》主要是面向院领导层,报导国内各大医院在管理、信息化、新技术、新疗法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半月刊形式出版,自2015年6月份发表第1期以来,截至目前共出版了27期。

在办刊一年的时间里,每一期我们都广泛阅读,精心挑选素材,合理安排版面,深得院领导和许多科室主任的认可和关注。为了提高《现代医院参考信息简报》的质量,我们发放了《简报》 满意度调查问卷,期望通过读者的客观评价和真实需求,能够在2016年为我院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我们的目的是让信息做到精准投放,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用,为我院的管理者提供医院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

4 拓展服务项目

4.1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针对某一特定学科用户,通过学科馆员对学科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对学科情报的挖掘分析,以满足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帮助其提升获取及利用学科信息的能力,使用户的教学、科研、临床活动同图书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动对用户科研活动负责的推介系统[2]。

由于我馆人员有限,学科化服务一直未得到深入发展。2015年,在我馆引入新人后,初步尝试以学科馆员深入科室的方式进行了学科化服务。与创伤骨科沟通好学科化服务项目后,首先,以学科馆员的身份参加科室早会,了解科室接触的病例特点,交接班后的学习内容,初步掌握了科室主任和其他师生的真实需求;然后根据科室职工反映临床工作繁忙,许多临床一线职工无法参加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培训讲座,应师生要求,针对我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做了一次简短的综合讲座;最后,参与到在研项目“纳米纤维复合膜”的科研一线中,通过查新检索方式,提供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信息支持和定题跟踪方式。

随着我馆学科化服务的启动,已将服务层次由单纯的“服务一线、资源推介、信息传递、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提升到“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环节中[3],为今后我馆继续开展和深化学科化服务提供了实践参考。

4.2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导服务 我馆职工的个性化需求也体现在论文写作与投稿的过程中,为此我馆对前来咨询的用户也给予一定的指导,包括论文统计学分析、写作指导、投稿指南、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等。

核心期刊能使读者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在众多期刊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4],我馆及时提供国内权威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供全院职工参考。但随着网络诈骗渗入到了期刊领域,近年来,我院职工投向假冒期刊的现象也时有增多,因而,不管是在信息素养培训中,还是面对前来咨询的人员,我们都教与大家辨别真伪期刊的方法。

近期,我馆又利用SC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挖掘学科重点期刊,辅助作者选刊、投稿,我院医务人员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我们的创新服务模式是分不开的。

4.3移动互联网服务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提供的公众平台也受到各大医院的关注。同样,微信在医院图书馆中也有许多应用:读者交流、图书推荐、公布活动、同行交流等[5]。我馆在2015年8月也申请建立了“吉大一院图书档案”的微信订阅号。现已能实现图书档案信息的通知公告,SCI期刊影响因子、核心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查询,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技巧分享,医学研究前沿信息共享等功能。

目前关注人数已近千人。现在每次信息素养讲座前,我馆不但通过OA信息,也在微信订阅号中提前,使得广大师生随时都可以关注到我馆的最新动态。未来,我馆还将对《简报》、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技巧分享、医学研究前沿信息共享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使读者除讲座外也能随时随地关注我馆提供的信息服务。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提示我们,移动图书馆和云图书馆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现今,数据库厂商应注重开发手机APP和微信客户端,未来的移动图书馆不应仅具备阅读功能,还应该兼备检索功能,即可以在PC电脑上实现的数据库功能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互联网同时还应该实现PC端与手机端的互联互通,构建用户的云图书馆,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同步更新。我馆在未来选择数据库资源时,也将以此为依据进行筛选。

4.4构建吉林省区域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空间 传统图书馆是基石,数字图书馆是主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区域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我院作为吉林省内的龙头医院,O有两个院区、下设集团医院十余个、下级分级诊疗合作医疗机构近百个,我馆有义务构建吉林省区域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空间。

2015年,在多次省内医院图书馆会议中,我馆坚持宣传开放共享理念,现以QQ群为依托,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未来,将以吉林省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网站为依托,提供立体的咨询服务。我馆申报的2016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务人员信息素养提升学习班》成功获批,期望将我馆的资源与服务传递给更多的省内同行和医务工作者。

5 结论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的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于图书馆而言就是“互联网+图书馆”,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图书馆发展生态。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正为图书馆变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将推动医学信息服务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拓展。医学图书馆员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利用信息共享空间提供创新服务,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凡.医院图书馆的新常态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5):53-56.

[2]肖健,张玉,王宇光,等.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构想[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21-24.

[3]刘桂玲,郝俊勤,杨春华,等.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80-82.

篇4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关键词:第一,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第二,互联网赚钱有三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叫电子商务,卖基金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比如餐馆打折券叫O2O;另一种是卖广告;还有一种是增值服务,例如网游,收增值服务费。第三,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

小米公司的雷军发明了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只做一个手机――小米手机,学苹果;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1.5G的高端WCDMA智能手机;口碑:超越用户预期,依靠米粉口口相传;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IUI坚持每周迭代。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冯仑也大谈互联网思维,自曝“我们一看有一点懵了”。也有论者在文章中把互联网思维提炼为三个关键词,六个字,即:迭代、群众、精品,并做了详细说明;国内家电领军的实体企业海尔宣布要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做C2B预售、玩电商平台、整合物流;2014年2月11日,万科总裁郁亮带领由万科80名高管组成的考察团,考察小米总部;万达总裁王健林决策,万达或与阿里腾讯合作,实现O2O转型。

一时间,关于互联网思维观点蜂起,百家争鸣。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阐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互联网思维成了一个近年来开放性的文化科技事件,一个讨论文化变革的平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理念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总是以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特别是以先进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引发全面变革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是这样的,以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无可争议地启动并实践着这一原理。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新世纪。

纵观当下世界,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自动化与人类智力的解放,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三A”革命(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的来临,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联通与共享,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将远远超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另一位十余年潜心研究数据科学的技术权威、数据科学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科学和信息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他曾先后任教于世界最著名的几大互联网研究学府,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哈佛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网络监管项目负责人,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他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他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他在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 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为什么会是这样?

科技革命中范式转换的必然成果

世界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总是在突变的发展范式的巨大转折中实现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哲学的结构》中描述了这一过程。范式,Paradigm,该字源于希腊文,含有“共同显示”之意。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和示例等义。科学革命的范式总的来说,就是科学共同体总的“看问题的方式”,包括思维原则和方法论。

按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论,在某一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发展后期,科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和揭示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这些新的发明和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已无法纳入原有的思维范式之中,原范式在创新变革的实践中已十分不适应,失去了惯常的指导地位,这就形成了“反常”,反常逐渐积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发生科学范式的“危机”。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实实践催生的新思维、新概念、新范式就会应运而生。

显然,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随着云计算、云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虚拟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还造就了全新的生产方式、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同时与之相适应,它将改变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而必然改变人类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在这种变革的时代产生的,它是科学革命的必然成果,更是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产物。

思维的变革是更为根本的变革

从另一个角度看,生产力中工具的革命,实际上彰显了创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人的思维的超前革命。也就是说,正是那些在互联网革命中敢于创新,敢于试错的先知先觉者,正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

与传统的哲学思维、科技思维、产业思维和商业思维不同,互联网思维有自身的特点。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胡世良概括了互联网思维的十大特征:有强烈的危机感;快速;客户至上;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平台思维;创新精神;坚持开放性;免费的商业模式;专注精神;组织更加敏捷、灵活和柔性。

国内首家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意交易改革的BAB精准撮合平台――创成在线,CEO陈建雄在总结众多运用互联网思维成功的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七大特征:

第一,快速的反应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快。快主要表现在决策要快、产品推出要快、行动要快、产品迭代要快、创新速度要快、变革要快和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第二,极致的用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供求关系中成为主导者,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无不是为客户提供超过客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无不是为客户提供完美的客户体验,追求简单极致,客户体验成为企业市场致胜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运用平台思维。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不是做产品、不是重质量,也不是搞标准,而是打造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特征必须运用平台的思想,通过平台规则、平台运营机制的创新,聚合双边或多边市场规模,打造有关利益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圈,实现平台模式的变革。

第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互联网的精髓、灵魂与精神,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更多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

第五,免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首先强调的不是收入,而是用户规模和用户流量(如PV等),没有规模和流量的商业模式难以成功。因为在互联网应用若要收费,用户都可以找到同质化的免费产品,免费模式是众多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

第六,坚持开放性。开放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都具有开放性,不仅对内部全员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外部开放。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篇5

【关键词】 产业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 网络安全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正在从以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互联网经济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不断向物流、交通、金融、传媒、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向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发展模式转变。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化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预计到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4.5倍,接近6000亿元,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业级应用逐渐起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地位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和快速渗透能力,通过定向整合生产要素,来扩展新的创造空间,从而改造甚至兼并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家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带动软件、存储、和显示等产业发展,借助政策和发展东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四、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4.1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应用高速增长,产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演化

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和创新态势,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将逐步增速放缓,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移动化不断加快,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联网内容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交多媒体应用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内容分享迅速从文字快速过度到图片和视频。

4.2可穿戴设备将使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新的终端与应用初步酝酿

随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现,智能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一代iPhone升级,智能终端进入创新瓶颈期,但可穿戴设备带动第二轮硬件创新潮。2014年以来,主要的跨国企业利用其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加快组织硬件与应用产业链,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发展,并带动新兴可穿戴应用服务,创造新业态,带动移动医疗、移动健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3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应用时机已至

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跨界融合,O2O市场成功沉淀大量用户,用户对移动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人们开始将金融服务、图表、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等迁移至移动端,企业级应用厂家将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移动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4.4网络安全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漏出来,网络威胁带来的负面事件也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发展、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未来几年,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将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云系统、数据加密等服务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将助推网络安全领域新商机不断产生。

结束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已进入蓬勃发展期,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激烈的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格局日趋合理化,新的终端及应用酝酿而生,新业态逐渐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将逐渐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

参 考 文 献

[1]马敏,王旗. 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

[2]杨焕.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课程内容 综合素质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等金融教育;SWOT;教学改革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金融学子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思维观念。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新概念进入高等金融教育的视线:“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征信”、“共享经济”、“数字货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让金融专业的师生既兴奋又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思维观念已经改变,经济和金融明显可分的界限被打破。当前,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下的“大数据”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一切资金支付活动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几乎不需要现实货币参与,点对点的资金流动使得“金融脱媒”趋势来得异常凛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受此影响,复合型人才和跨界发展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传统金融教育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再可行。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其实践远远走在了当前高等金融教育的前面,对传统高等金融教育产生强烈冲击,但也带来了变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强化对互联网金融教育的研究,通过互联网金融思维重塑和再造高等金融教育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特点

(一)大数据优势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从“草根金融”兴起的,在民间金融“野蛮生长”和“乱象丛生”的时代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传统正规金融形成强大压力。实际上,历史上非正规金融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一系列困境的桎梏:信息不对称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社会征信缺失、无足值抵押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较好克服了这些顽疾,信息不对称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有效缓解,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结合人工智能使社会征信和债务催收都不再成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催生了众筹、共享经济等变革创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新业态。

(二)人工智能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人工智能效率高,错误率低,模型不断进行自主训练和优化,大大提高了适应性,在量化投资、决策咨询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逐步取得优势。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互联网金融下每日新增的海量用户数据,以及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得感知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等一系列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和模型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取代了传统基于人工授信、核查和对客户分类的工作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开放、大维度、多渠道的人工智能下的“智能”金融,必然取得对银行依赖中央银行建立的封闭客户数据系统的优势。

(三)“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智能化、去中心化、脱媒化、信息化以及便捷快速的推广模式催生了各类体量巨大的新兴业态,作为这些业态的基础和共同体,互联网金融拥有显著的后发优势,领先于传统产业成为近年创新创业的最大落脚点。

(四)规模优势

200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经营上的规模优势日益明显,各项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与传统金融业态不同,互联网金融由一系列的产业链构成:征信、借贷、催收和服务等环节可分散于不同的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可以灵活分散也可有效整合,每一环节聚焦其优势业务,可将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双创优势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低,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效率高等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与其他行业形成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创新,推动创业,极具双创优势。一是依托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远程支付场景不断完善,近场支付也在爆发;二是支付产业链的受理端及其延伸的综合金融增值服务———海量支付数据以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三是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引爆了“跨境支付”的探索热潮;四是在P2P等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上,从以往只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的模式创新发展出了引导P2P平台与担保机构合作、整合线上与线下服务以及增加债权转让等服务的新型模式;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客户的理财或量化投资业务;六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念。

二、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

表1是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矩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和依据。

(一)优势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高等金融教育事业以来,到目前为止高等金融教育已取得质的突破,金融专业的品牌认可、高考招分、学生素质、国际化程度、毕业后的薪资水平、社会评价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各行业的前列。同时,国内金融领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般采取模块化搭建的思路,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功能性。第三,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给高校师生带来了良好体验和观感,高校师生有充分的积极性迎接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劣势

传统金融教育是单一化的金融专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货币经济、金融市场、投资、金融工程、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方向,注重对货币、投资、资产定价、股票、债券和财务等“纯金融”知识的讲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涉及计算机与统计学习等跨领域的知识鲜有涉及。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到来之后,我们发现业界需要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单一聚焦金融领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开始变得落后和陈旧,金融教育需要“混业发展”。另一方面,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比较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教材:一是自编教材的质量令人担忧;二是优秀的互联网金融的国外教材引用较少;三是互联网金融跟风开设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因地适宜,教学内容和难度都过犹不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朝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极度缺乏,不得不采取“挖墙脚”的无奈之举,导致银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限于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目前的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原因在于高校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传统金融教育毕业的学生青睐于在正规金融行业就业,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心存疑虑甚至偏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显然,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巨大。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在科研立项、论文选题、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创业、高校金融教育的学科点申报、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空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跨界金融,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业务模式的细分和产品之间进行内部整合。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步通过用户、大数据和场景的互动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运作。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整合实现了不同行业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在空间和深度上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金融业务、营销和管理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这就对高等金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高等金融教育实践来看,金融、计算机及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还是各自为政,独立培养,忽略了跨界知识的构建,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挑战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分业培养”的理念和当前互联网金融“混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冲突,需要解决“并轨”发展问题。其次,传统高等金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相对成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远远走到了学校教育的前面。再次,互联网金融教育强调“长尾性”。与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正好相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服务80%的小微客户,推广的是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传统金融教育中关于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的相关课程几乎从不开设。消除“教育偏见”达到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教育平衡,更加注重“长尾性”仍然任重道远。

三、结语

高等金融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输送急需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和家长的关切所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制高点,需要高校金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金融学知识,理解金融业务的原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因此,主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1)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2)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产学研”的合作,树立“干中学”的务实求真精神。对此,高校金融教育是有优势的,要秉持开放理念加强彼此合作,使研究向应用转化。(4)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注,引入相关课程。此外,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高发的背景下,高等金融教育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适时向社会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民众规避风险的能力,达到普及金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小铭.浅析互联网金融现状及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6(23):313.

[2]杨竹清,张超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的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6(5):82-88.

[3]刘源.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16(48):167-169.

[4]谢水园.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大学课堂教学常态化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亚太教育,2016(30):89.

[5]谢水园.论外贸通关实务课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4(22):149-150.

[6]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93-95.

[7]刘变叶.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5):1-5.

[8]张超,李梅,丁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5(12):18-19.

篇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飞跃发展,教育正深受其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困扰。在教学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逐步改变,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理论在进行变革。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但只有当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和教学理念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会因为教学的变革加重教学的负担。本文就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能力的培训研究进行阐述。

2 信息化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探究式、协作式、自助式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和方便寻找资源的途径。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资源的存储载体——纸张,网络资源的存储载体是网络,这样增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同时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与传统资源相比,互联网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快速、灵敏。

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

现阶段,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合理,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力。而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上开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奠定基础;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总之,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信息技术提供了共享交流平台和及时的学习反馈 互联网上丰富的交流工具,如在线教育平台、论坛、电子邮件等,使非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使学生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了更多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

在线教育平台中的大数据会及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实时的学生系统报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指导学习,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表现,丰富学习内容,比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

3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教学理念的培训 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改革,需要与之想对应的教学理论的支持,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互联网教育的概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念和互联网教育的需求。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及其设计制作的课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他们的体格和艺术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自然科学知识。其提出的教育方针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表现在:扩充教育和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性;主张取消体罚,强调教师以身作则和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学习 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获取、理解、加工和应用的能力。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存放信息,但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使得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导致资源的利用复杂和低效。

尽管很多资源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教师就不能及时地搜索到合适的网络资源。除了网络搜索的技能,常用的电脑操作技巧和Office使用技巧也是必备的。网络上的资源,对于特定的教学通常并不适用,教师需要对这些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资源(比如PPT、图片、微课)进行二次加工和整理,才能生成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

这些电脑和互联网的操作技巧需要教师经常阅读和使用,才能加以掌握利用,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化和简单化,减少伴随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担。

教学数据评价 “大数据”需要教师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而不能仅仅是少数优秀学生身上。教师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以及时的教育。教师需要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并参与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这样才能得到合适的工具——“在线教育平台”,其所产生的数据才更有挖掘的价值和意义。

在线平台产生的“大数据”,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挖掘、分析,从而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研究绩效和管理效率。

依据在线教育平台和其产生的“大数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 反思、自我提高,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地更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讨论,增加学习之间的互动性;再次,教师要具有相当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技术,能自如地将各种媒体技术与教学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