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3: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对患者的一般护理
1.1让患者戒烟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一方面要求他们戒烟,另一方面还要他们避免被动吸烟,这是由于烟中还有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比方说含有焦油、比方说含有尼古丁、比方说含有氰氢酸等,这些有害物质会作用于患者的植物神经,引起患者的支气管痉挛,使得患者的呼吸道阻力增加;另外,还会导致患者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出现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也出现损伤,导致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导致肺的净化功能降低,容易导致病原菌在患者肺部的繁殖,病原菌在支气管内的繁殖,导致患者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1.2提醒患者注意保暖提醒患者尤其是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注意保暖,不要受凉,这是由于寒冷会使得支气管的防御功能降低,也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地收缩、导致患者的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患者的分泌物排出受阻,继而引发继发性感染。
1.3提醒患者加强锻炼对于患者来说,在缓解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得机体的免疫能力得到提高,使得自己的心和肺的贮备能力得到提高。
1.4提醒患者预防感冒提醒患者注意个人保护,提醒患者预防感冒发生,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要进行一些耐寒锻炼,能够帮助他们预防感冒。
1.5提醒患者做好环境保护患者需要避免刺激物对呼吸道的刺激,比如烟雾和粉尘以及刺激性气体,这样可以降低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2饮食护理
2.1提醒患者喝牛奶,对于那些患慢性支气管炎又喜欢抽烟者来说,喝牛奶有益。这是因为和抽烟但不喝牛奶的人,那些抽烟又喝牛奶的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几率降低显著。因此如果患者控制不住不吸烟,需要适当地引用牛奶。
2.2提醒患者多喝水,以便化痰。
2.3提醒患者多喝蔬果汁,对慢性支气管炎来说,果菜汁有较好的疗效,果菜汁一方面能止咳化痰,另一方面还能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对患者的疾病康复非常有益。患者可以尝试将生萝卜和鲜藕以及梨子切碎,然后绞汁,然后再加上蜂蜜进行调匀,之后服用这种果汁。这种果汁会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个人的热咳和燥咳现象产生显著的疗效。
2.4提醒患者多吃青菜提醒患者,每餐可适量多为自己摄入一些蔬菜,每餐可适量多为自己豆制品,多食用白萝卜和胡萝卜,多食用绿叶蔬菜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清淡并且容易消化,有利患者的康复护理。
2.5提醒患者应避免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皆应禁忌,那些辣椒和生葱,生蒜和胡椒,都是一些助火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患者的津液损伤,因此对这类食物需要绝对禁忌。患者也不宜食用那些生冷和过咸的食物,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也不宜食用烟酒等物品,这些物品有刺激性,会导致症状加重
2.6提醒患者不要急于进补补晶,比如人参和鹿茸等。这些补品都不宜在患者急性发作期食用,也不宜在患者痰多或者舌苔腻的时候食用,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更加严重的现象,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2.7提醒患者多吃止咬平喘食物患者可以平时多食用一些止咳和平喘的食物,祛痰和温肺的食物,以及健脾的食品。这些食物包括:白果和枇杷,柚于和北瓜,山药和栗子,以及百合和海带,还有紫菜等等。①百部茶的制法:使用100克百部,500克蜂蜜,5千克清水,首先,使用清水煎煮百部,一直到1000毫升,然后将渣滤去,再向其中加如蜂蜜,采用慢火进行熬膏,让患者在饭后冲服这种茶,每次冲服一到两汤匙,让患者每天服用三次。这种茶对那些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并且久咳不愈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②灵芝茶:取20克灵芝,让患者连续煎服三天,可以对患者的咳嗽和祛痰产生良好的疗效,也可以缓解患者的气管平滑肌痉挛。保健药膳包括:①杏仁芝麻羹:首先,为患者炒等量杏仁和炒芝麻,捣烂之后让患者每次服用6克,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时用开水冲调,这种食物可以帮助患者止咳润肺通便,尤其适用老年人。②燕窝粥:采用10克燕窝,100克粳米,50克冰糖。将燕窝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变软,去除其中的污物,再将其放到开水碗中,再发,然后取适量的粳米,向其中加三碗水,采用旺火烧开之后改成文火慢熬,大约熬制一小时之后,加入冰糖,等到其中的糖熔化后,就可以让患者服食。这种药膳可以治疗那些肺虚久咳患者。
3提醒患者使用药糊外敷
一、企业职业病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企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二、企业职业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七十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企业不重视。一些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3.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将主要精力和任务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极少对职业病的防治投入经费,导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和企业的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另外,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三、企业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上的具体做法
1.认识上要重视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的代价非常大。职业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2. 了解和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好前期预防
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经营管理。办厂之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其一、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要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企业使用有毒化学品,或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企业责任人要了解和建立职业病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明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关键环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关键环节。
其一,人事部门:把好人事管理关。
在招工时要做到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
比如广东省公明街道某铸造厂1名工人从事粉尘作业,2004年6月1日被确诊为Ⅰ期尘肺,厂方赔付了9万多元。该厂吸取教训,入厂体检先拍胸片确认没问题再进厂上岗作业,2006年在招工体检的20人中就发现了4例尘肺病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职工上岗后要做到:做好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工作应和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即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要建立好工人健康档案。
4.企业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
企业的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料时一定把好关。比如,采购化学品时应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采购的材料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低代替有毒、高。
5.企业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
一要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原材料或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份和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份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二要了解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三要确保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督促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等。
四要张贴警示标志,要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志。
五要搞好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按规定监测评价,发现超标或一些特殊的成分及时整改。
综上,希望本文的浅显认识能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群.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2]陈玮.上海职业卫生立法与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05期.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并发症;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48―01
严重脑卒中患者常用舌根后坠,气道不够通畅,导致呼吸阻力的增加,组织缺氧的增加,从而加重原发疾病。口咽通气管是患者打开气道进行气体交换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它是一种能够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通气的方法,因此留置口咽通气管可以打开舌后坠患者的气道,从而减轻脑水肿,避免脑损害的发生。此方法是清除痰液潴留,改善通气功,控制肺部感染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因此广泛应用临床上,然而留置口咽通气管对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进一步减少对留置口咽通气管带来的危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进行护理方法的改进,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放置口咽通气管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波动在60至80岁,其中,昏迷8例,意识模糊8例,清醒4例。两组病例置管前呼吸道粘膜均无损伤,有自主呼吸。
1.2临床上使用口咽通气管后常见并发症有:口咽通气管滑脱、呼吸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呼吸加快等。
2 方法改进
2.1 预防口咽通气管滑脱的护理措施 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胶布固定口咽通气管于口角, 避免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胶布固定易粘住病人毛发,又易产生皮肤过敏或破溃等缺点[1],将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寸带固定口咽通口径于口角,将寸带绕至患者颈后固定,解决了胶布固定的缺点。对意识不清者还应应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自行拔出。
2.2预防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护理措施 原因:口腔粘膜过于干燥、吸痰管选择不合要求、吸引时间过长、负压过大、吸引动作粗暴、吸痰过于频繁等均会造成呼吸道黏膜的损上。方法(1)一般留置口咽通气管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所以在置管前,应清洁口腔分泌物、呕吐物,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其长度以从门齿至下颌角为宜,放置口咽通气管时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抗,因此可置管前在下颌部及上颌部各垫一块小方纱,防止置管时病人抵触咬伤下颌。(2)留置口咽通气管过程中充分补充水分及加强湿化:①补充水分:鼓励神志清醒病人多饮水,意识障碍的病人则应通过胃管给予鼻饲温开水,每天补水量不少于1000ml,以增加体内水分,防止气道干燥而痰液粘稠而导致的肺部感染。②加强湿化:首先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可防止吸入异物和尘埃。也可适时经口咽通气管滴入湿化液[2],湿化液配置:0.9%NS250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对于痰液恶臭、厌氧菌感染的患者,湿化应用0.5%SB。每天不少于250ml,或在吸痰时将5~10ml湿化液水滴入;(3) 很多研究表明,频繁吸痰或过大负压吸引可导致气道粘膜损伤[3]故在吸痰时应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吸痰宜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心律严重异常时吸痰。鼓励清醒患者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尽量减少吸痰次数和时间,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5s,若痰液一次不能吸净,应先吸氧,待PaO2和SaO2回升后再吸引。非抢救吸痰前通过翻身、叩背及电动排痰等,将呼吸道深部痰液引流至肺门部,有利于将痰液吸出。痰液过于黏稠时,可以加强雾化,2~4次/天,稀释痰液也有助于将痰液排出。
2.3 预防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呼吸加快等的护理措施 (1)多数带有人工气道的病人需接受不同程度的氧疗,也就是说,为维持动脉氧分压,吸人氧浓度较高的气体是必需的。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气道负压抽吸将肺内的富氧气体吸出,而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结果容易导致低氧血症。对于低氧血症较严重的危重病人,低氧血症的恶化往往会威胁病人生命。吸痰导致的急性低氧血症往往表现为心率改变。多数病人表现为心动过速,重新吸人高浓度氧气后,心率逐渐降低。少数病人表现为心动过缓。在吸痰过程中,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应考虑与低氧血症有关。留置口咽通气管一般选用面罩吸氧,临床上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选择吸氧浓度。减少低氧血症发生的方法:①面罩吸氧时,吸痰前及吸痰后均应通过吸人高浓度氧(预充氧),提高机体内氧贮备是防止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②将鼻导管剪掉鼻塞后直接置入口咽通气管内,用胶布固定好在口咽通气管管道内,保证在吸痰过程中仍能持续吸入氧气,也能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2)吸痰不及时可造成通气量下降、窒息,甚至心律失常。因此吸痰过程应严密监测心律及心率变化,在吸痰过程中若出现心律失常,气道痉挛,紫绀等情况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与高浓度氧气(3)病人的呼吸次数会在吸痰后增加,因为吸痰对病人是一个刺激,使其交感神经兴奋,吸痰会造成病人暂时缺氧,使其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次数增加[4]。尽量减少吸痰次数,做到按需吸痰 当患者出现胸部有痰鸣音、烦躁、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或不稳定时应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
3 结果见表
4 结论
通过以上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后留置口咽通气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则说明采取干预后的护理方法明显比干预前的护理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苏鸿熙. 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53.
[2] 周秀华.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7
[关键词]战略决策过程;决策制定方法;企业绩效
[DOI]10.13939/ki.zgsc.2017.10.141
1 引 言
S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逐渐呈现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丰裕度低的特征,而环境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1][2][3][4]为了保证企业绩效,高层管理团队不得不把握时机制定正确、有效的战略决策。在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决策制定方法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不仅能帮助企业在危急关头及时做出战略调整,而且在市场变化的关键时刻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因此,决策制定方法对企业绩效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2 理论假设
文章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国企业决策制定方法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及战略决策速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根据Schweiger、Sandberg、Ragan[5]、Schwenk[3]等人的研究,将决策制定方法分为三种,即辩证探询法、魔鬼拥护法或共识法。其中,辩证探询法指的是透过认知冲突,提升共同思考与决策品质,魔鬼拥护法指的是透过认知冲突与角色扮演,提升共同思考与决策品质。文章将决策制定方法细分为战略共识和认知冲突两个维度。
一方面,TMT团队达成战略共识有助于推动企业高管之间的信息交流,减少战略决策的制定时间,而达成共识后战略的执行也会更加迅速、顺利。Priem研究发现,企业经营环境越稳定,战略共识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越显著。[6]Homburg等人通过研究支持了Priem的观点。[7]Kellermanns等人的研究发现再次证明了战略共识对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8]
另一方面,认知冲突能使团队成员互相听取不同角度的意见,有助于深入思考待解决问题,投入更多的精力弥补思考中存在的不足,对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得更加全面,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Jehn和Mannix认为适度的认知冲突将会提高企业绩效。[9]卢俊义和程刚通过对创业团队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10]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战略共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H1b:认知冲突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问卷变量测量
(1)决策制定方法量表。有关战略共识的测量,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高层管理团队,因此量表主要依据Floyed和Wooldrige、姜继良[11]的测量量表,总共包括四个题目。而认知冲突的量表本文则在Jehn[12]、Amason[13]的基础上,结合王国峰[14]、卢俊义[10]的量表,用三个题目对认知冲突进行测量。
(2)企业绩效量表。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发现,在战略管理领域,企业主观绩效指标是对企业绩效较好的衡量。因此,本文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主要借鉴了Griffin等[15],Wang等[16],Tan等[17]的测量题目,选取了七个测量指标。
3.1.2 数据发放与回收
为了验证本文上述提出的假设,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在量表设计完成后,本文通过现场发放、电子邮件及问卷邮寄的方式,对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州、北京、上海、四川的企业高管发放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方式,匿名填写。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231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85.3%。
3.2 数据分析
3.2.1 信度检验
由表1可知,问卷所有变量的科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7,表明问卷各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了信度检验。
3.2.2 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本研究所有变量量表均来自国内外成熟量表,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收敛效度。本研究将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全部输入Amos 20.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全部达到0.5的最低要求,整体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
4 假设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对决策制定方法和企业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得出:战略共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467(p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文章基于战略决策过程理论,将决策制定方法分为战略共识和认知冲突两个维度,在中国经济条件背景下,全面地分析了两个维度对企业绩效影响。此外,文章进一步强化了在中国情境下企业管理和实践中战略决策的重要地位。通过文章的研究,努力还原战略决策在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所拥有的核心地位,强调运用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企业的战略决策问题进行全局性、整体性地规划和指导,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拥有战略决策思维,才能更快地提高企业战略决策速度和绩效。
参考文献:
[1]Bourgeois,L.J.Strategic Goala.Perceived Uncertain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548-573.
[2]Das T.K.Teng B.S.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6(1):31-61.
[3]Schwenk,C.R..Effects of Planning Aids and Representation Media on Performance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263-271.
[4]Thomas,H..Strategic Decision Analysis:Applied Decision Analysis and its Role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39-156.
[5]Schweiger.D.M.Sandberg.W.R.Ragan.J.W..Group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alectical Inquiry,Devils Advocacy and Consensu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29):51-71.
[6]Priem,Richard L..Top Management Team Group Factor,Consensus and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6):469-478.
[7]Homburge C.,Krohmer H.,and Workman,J.P..Strategic Consensus and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trategy Type and Market Related Dynamis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4):339-357.
[8]Kellermanns,Franz W.et al.To Agree or to Agree?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of Stragetic Consensu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64(2):126-133.
[9]Jehn,K.A.,Mannix,E.A..The Dynamic Nature of Conflic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ragorup Conflict and Group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238-251.
[10]R俊义,程刚.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合作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5):117-123.
[11]姜继良.战略执行力对执行效果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12]Jehn K.A..A Multimethod Examination of the Benefits and Detriments of Intragroup Conflic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5,40(2):256-282.
[13]Amason A.C..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and Dysfunctional Conflict 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Resolving a Paradox for Top Management Tea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123-148.
[14]王国锋,李懋,井润田.高管团队冲突、凝聚力与决策质量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5):89-93.
[15]G.,Riffin Jelnnifer J.,and Mallon,John F..The Corporate Soe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lll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25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eh[J].Businessand Society,1997,36(1):5-31.
关键词 5S管理 企业管理 治理方法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转贴于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快速的增长和迅猛的发展,诸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资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积极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目前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进行一些探讨。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有效程度。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能单指为孤立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有关控制目标的实现而言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水平,但不是绝对保证,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对常规业务进行控制,其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还会因个别执行人员对指令的误解或操作不当而失效;或是因为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从控制的过程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两方面。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存在并且设计合理,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够按照设计的程序恰当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离不开设计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即使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影响、制约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及反舞弊机制等。以下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内控的影响。
首先组织架构在内部环境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企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设置高效的内部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形成完善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有利于推动企业内控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其次人力资源是内部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某些企业风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良好的制度也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去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如果企业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洞察到大部分产生舞弊的环节,设计出恰当、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企业的执行人员都能称职的履行自己的职能,内控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最后企业文化作为很重要的软环境,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日益明显的。如果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注重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建立积极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企业的价值、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已设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可以弥补一些因内控制度固有局限性而引起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保持在有效运行的状态。
(二)识别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现代内部控制是属于风险导向型的,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也存在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要使企业内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控的设计者必须十分熟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领域、工作流程等。确认企业的各项风险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并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估。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及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必要的控制活动,企业可以将风险降低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的控制活动通常应按照内控设计的程序和要求来执行。一般能够通过以下内控手段来实现。首先企业要全面地梳理经管管理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情况,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确定职责分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其次在处理企业的各项业务时都应当通过事先规定的授权审批,防止一些部门和员工的越权处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再者是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的过程中实施控制,定期盘点企业资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相符,确保财产安全。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最后是绩效考评制度与预算结合使用,还可以作为预算结果分析的重要补充。作为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要求一致。
(四)企业信息的收集传递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内控信息来自于企业,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控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分析。故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良好传递和沟通,是企业实施内控的重要条件。有价值的信息必须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出去,让所有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才能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内控目标。企业可以利用现代高效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传递。防止因信息滞后产生的内控失败。
(五)充分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内部监督应存在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内部监督的控制:一是检查内控的设计是否恰当,如果内控设计就存在缺陷,应及时加以改进。二是监督内控执行的过程及执行的结果,是否存在内控形同虚设的情况,执行内控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日常的、连续的监督活动,形成有效的监督力,可以杜绝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
三、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应对措施
(一)改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良好的内部环境要求企业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权限,发挥相互督导、相互平衡、相互牵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及素质培养,提高对内控的认识,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规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二)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已扩展到国际市场,伴随着跨国并购等事项时有发生。现在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为了缩减风险,企业可以专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变动、业务流程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风险,运用不同风险分析技术进行识别、评估,找出风险存在点,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三)找出企业的关键控制点,提高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应该包括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及所有业务,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权责分工、财产安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内控的设计不可能做到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点,因此寻找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关键控制点,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重要。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要实行加强控制。首先要制定相关内控措施,明确该控制点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意识,保证内控制度能正确地被理解及有效执行。
(四)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持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构建良好的内控信息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来设计内控,可以提高内控的合理性并始终保持有效。具体地讲,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得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应知道该信息的人员。使相关的员工明晰其在控制系统中的职责,充分理解并有力执行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并将执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偏差等反馈信息及时地传递,有助于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五)健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内外部相结合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控制活动,企业设立的内审机构应当独立于财务、人事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充分发挥其协助管理当局分析内控设计的合理性,监督内控政策和程序执行的职责。
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外审人员通过有效的控制测试来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和运行失效的风险,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帮助管理层识别内控的重大缺陷,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管理层参考内部及外部的审计报告、企业业务等方面的实时变化,持续的改进、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能够不断地完善,并且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关键词] 支气管炎 诊断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0-02
一、引言
肉鸡养殖收益高、风险低,在全国各地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养鸡场,鸡的养殖方法有圈养也有放养,在鸡养殖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措施。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是因为受到传染性的支原病毒的感染,对其呼吸系统、肾组织进行破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在鸡养殖中,需要针对支气管炎病加强防治。
二、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和特点
鸡的支气管炎病在鸡传染病中属于一种传染性强和急性呼吸道疾病,这种病症的产生主要是鸡感染了冠状病毒,使得鸡的呼吸系统和肾实质组织受到损伤,一旦鸡感染这种支气管炎病就会快速的传播。支气管炎病在动物中,尤其是鸡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是目前危害我国鸡养殖业的一大重要疾病。
1.鸡支气管炎病的症状
根据以往的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其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旦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在初期病鸡的症状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或者食欲不佳,出现腹泻、鼻液增多的现象,在病鸡的鼻孔和颈部周围出现明显的沾污现象,病鸡的鼻孔被堵塞,严重的影响着病鸡的呼吸,病鸡还会频繁的发挥奇怪的声音,出现频繁摇头等症状[1]。
病鸡在刚患病时,将会出现流泪、眼睑肿胀的现象,随着病鸡病情的变化,在支气管炎病情较为严重时期,病鸡的呼吸将出现严重的困难,呈现张口大喘气的现象,而且呼吸中伴有罗音,还有咳嗽的症状。
病鸡生病期间体温会有所升高,生长速度相对迟缓,呈消瘦的状态,在幼鸡患上支气管炎病时,其产生的并发症相对典型,有黏性鼻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等,随着病情的变化,炎症将蔓延到鸡的呼吸道,增加鸡呼吸难度,出现喘气和咳嗽的症状,呼吸中还有罗音。
在鸡支气管炎病后期,鸡的眼睑将会出现肿胀,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停止生长,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
2.鸡支气管炎病的特点
当鸡患上支气管炎病之后,其生长发育状态会受到影响,病鸡生长不良。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高、发病率高,在没有控制病情的状态下,将会使得更多的鸡患病,为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支气管炎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最高,幼鸡非常容易患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当鸡患病之后,其产蛋量将出现明显的下降,生长速度也会受到严重的抑制[2]。
鸡支气管炎病,可以通过食用污染的饲料、饮用病鸡饮用过的水,也可以通过带有病菌的种蛋进行传播。支气管炎的传播,是通过和病鸡生活过的环境、服用过的饲料或者是被病鸡呼吸道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用过病鸡饮用的水等,进而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患上支气管炎病。
一旦这种支气管炎病在鸡群中传播,病鸡将同时患有传染性鼻炎等疾病,鸡养殖场所中有非常多的鸡,而且环境较差,通风不良,为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条件,增加了支气管炎传播的速度。
三、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
根据支气管炎疾病在鸡群中的传播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是对这种疾病进行的最为简单的诊断。针对鸡的支气管炎病诊断,主要将其分为两种:
1.血液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血清学,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在载玻片上滴加2滴抗原,然后从采取到的病鸡血液中,获取1滴,将其和载玻片中的抗原进行混合,于此同时做阴阳血清进行对照,在血清检测中出现“++”,则此时的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
采用血液检测这种诊断方法,主要是对病鸡的败血支原体进行检测,进而对鸡群疾病进行监控。当怀疑有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时,采用这种诊断方法,可以对其病情的诊断起到辅助检查的作用[3]。
2.进行病原分离诊断
这种诊断方法是采用无菌操作,对鸡进行直接接种,为了更好的保证接种质量,首先进行支原体接种。琼脂培养,在恒温箱中,进行3天的恒温培养,3天之后琼脂培养基将会由红色转变为黄色,并呈现轻微的混浊,将支原体放进琼脂培养基中,7天之后,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典型菌落,出现典型菌落,此时判定为获病。
针对支气管炎病的病鸡,单有这种疾病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其和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时,才会呈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往往将这种支气管炎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混淆,为此这种疾病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可以将这种疾病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四、鸡支气管炎病的防治
从支气管炎病在鸡中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出来的症状,对病鸡的病情进行诊断,或者是进行实验室检验,确定鸡所患上的疾病为支气管炎病。这种疾病的高发期为冬季和春季,在其他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针对这种支气管炎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疫苗接种
在动物养殖中,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就是疫苗的接种,提升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鸡养殖中出现的支气管炎病是动物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将严重的影响鸡的气管和支气管健康,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针对这种病症,在鸡养殖中需要加强预防和检测,在养殖时,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将鸡的支气管炎病毒抵抗能力提升。疫苗接种方法有滴鼻、饮水。
2.加强养殖管理
在预防支气管炎病中,加强日常的养殖管理,也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的一种方法,当养殖环境中的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并加强养殖场所的通风换气。采用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对鸡的饲料、饮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病鸡通过这些途径将病毒和病菌传播给其他的鸡,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鸡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将养殖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进而降低鸡的肾脏压力,直到鸡的身体机能恢复,再将其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恢复。此外,一旦发现有病鸡,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3.隔离治疗
在鸡的养殖中,控制病菌的传播,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隔离治疗,一旦发生病鸡,立即进行隔离,并对所有的鸡、养殖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针对隔离治疗的病鸡,对其产生的临床针状和发病特点进行分析,采取药物治疗[4]。治疗方法可以为药物注射、向饲料中拌入相关的治疗药物等,将鸡的抗病能力提升。针对支气管炎病,及时的治疗,可以将鸡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其传播,降低鸡的死亡率。
五、小结
在动物养殖中,往往会因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动物自身的抵抗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动物患病。鸡养殖中,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有较强的传播能力,病程较长,针对这种疾病,一旦发现,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将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升,降低鸡的死亡率。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将鸡的抵抗力提升,降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孙红伟,曹文斌.一例鸡传染性肾型支气管炎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8(04):29-30
[2]张洪民,顾党,李淑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11):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