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固定资产清查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指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对公司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查,并与固定资产账务进行核对,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固定资产清查对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其他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1.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清查过程中要求各单位配合机动资产管理部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
1.1对固定资产要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编号是否齐全;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
1.2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基层单位及项目部账面记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
1.3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固定资产,要求各基层单位或项目部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1.4对清查出的各项账外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1.5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相关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
2.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2.1全面摸清“家底”,这是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最基本的任务。目前,公司固定资产数据基本上仍以静态数和账面数为主,而各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存在部分账实不符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固定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着部分的账外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账外固定资产由于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容易被随意处置从而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可以摸清公司的固定资产存量。
2.2建立监管系统,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可获取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始数据,这是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3. 近几年来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摸清了各基层单位及项目部固定资产的“家底”, 加强了实物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了各项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加强对自筹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清查。
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经局计划部门批准,下达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购置计划才能进行购置。但是,现实中部分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往往利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购置计划之外的各种款源购置固定资产,即自筹款源购置。这部分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清查中是最容易遗漏的,因为它一不用审批,二不用上账,十之八九都形成了账外资产,如项目购置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水泵、气泵等。对自筹款源购置的固定资产清查,要采取追索调查方法,要求公司财务部门紧密配合。
4.2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公司年年搞固定资产清查,但是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查为主。 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账上有的固定资产盘点上报,账外的不报,而且是多报损失少报盘盈。公司机动资产管理部门受时间、人员的限制,在固定资产现场清查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样固定资产都亲自清查到,因此存在着部分固定资产遗漏的现象。若想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应该将现行的清查方法改为互查为主的方法。即由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各基层单位抽调专门的固定资产清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在公司提供的固定资产资料的基础上,到各项目部以及徐州基地进行清查,真正作到见物就点。然后再填表上报,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盘点的数量真实可靠。
4.3严肃工作纪律,确保资产清查质量。
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在清查中隐瞒真情,故意漏报固定资产,提供虚假资料等行为要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个人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出现失职、渎职,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追究领导和当事人责任。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培训和严肃清查工作纪律,清查人员才能掌握好政策,提高觉悟,熟悉业务,熟练操作,为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质量打好基础。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固定资产清查中漏报和错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损失等进行清理核实后,按固定资产清查规定申报处理,注意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清查资料数据,固定资产清查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料,是一个单位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善于通过对固定资产清查各项数据资料的分类、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报告或专题报告,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推动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要对在固定资产清查中新形成的资料分类整理形成档案,按固定资产办法进行管理,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近几年的资产清查工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在以后的资产清查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和提高,争取通过每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使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一项基础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清产,可以令高等学校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明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高校的固定资产状况及使用情况,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且还能够对校内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及资产闲置等有个全面的统计和了解,从而为高校未来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为财务工作和财务监管提供依据。很多高等学校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且发挥不了真正作用,清查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清查难度大等问题是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的常见难题。对此,高校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改进清查工作方法,清查后要及时落实管理和使用工作,从而提高校内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真正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
一、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无论是公立高等学校还是私立高等学校,在其长期发展和管理中,都积累了较多的固定资产,用以科研、教学、实验甚至是后勤工作。对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是对高校资产的盘查和管理体系、管理措施的检测,可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闲置资产情况,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以及促进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帮助。另外,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也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资产清查工作中,常会遇到以下难题:
一是,固定资产清查意识薄弱,清查不彻底。很多高校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意识比较薄弱,导致清查工作不彻底。高校作为教育阵地,对教学、科研比较重视,对资产管理较为忽视,领导及相关人员对资产概念认识不充分,也未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管理部门和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清查工作粗放、不彻底、零散,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清查体系,规范性和安全性较差,进而会影响到资产掌握不清、账物不符、资产虚假等问题的出现。
二是,高校合并、搬迁等导致的清查难题。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合并或者合作教学,还有的高校搬迁校址或新建校址等,导致旧固定资产登记不详细或者遗失、遗弃,新固定资产大量购进、新旧固定资产重复等,而这些情况往往会对固定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流失的影响,给清查工作带来难题。
三是,设备、仪器类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难度大。高校中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数量多、种类多,清查难度较大。很多高校对这些资产的登记使用信息并不准确和全面,通常是在设备上贴注,经年累月或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磨损或丢失。另外,很多仪器设备需要经常调整、升级、流动,而资产的动态跟踪不及时或者不到位就会导致清查工作出现错盘、漏盘或者重盘的问题。
四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缺乏全面了解和掌握,缺乏专业管理部门和体系,很多闲置资产浪费,而又不断申购和采购新的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重复购置和盲目置问题突出。
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及清查意识
相关管理部门及高校领导要积极提高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和清查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的地位提高,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积极研究和制定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和清查体系。同时,倡导领导、教师、学生合理使用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爱护和关注,强化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固定资产管理及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固定字长管理工作效率和能力。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高校应该首先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和清查机制,制定定期清查、及时清查上报、及时进行财务核对和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制度;其次,在构建专业管理机构及系统时,将固定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与财务工作相结合,确保固定资产的财务状况清晰、明确,为其清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再次,学校各部门、各分院应该建立统一的资产及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各部门和分院在申购和采购固定资产时,应该逐级上报并经过详细商议后才可批准,并且要加强老旧固定资产的盘查和维修、维护、重复利用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浪费;最后,高校的采购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机制建立和体系建设中,从而减少采购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选拨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到资产管理队伍中,并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建立专业的、科学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和清产队伍。
(三)改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法
传统的资产清查工作方法主要是人工操作,以手动记录、人工盘查为主,效率低且误差大,并且很多固定资产并非是“固定”的,很多情况下会因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系而出现流动,如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等,院校间或者不同部门间可能存在借用、外借、外用的情况,这种处于流动状态的资产跟踪和监测比较困难,清查时容易出现误差和遗漏、重复,清查难度大。当前是信息技术时代,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校的各类工作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进步,
资产清产工作也应该积极与时俱进,依靠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改进清查工作方法,将清查工作变得高效、快捷、零误差。而且,资产数据可以进行电子保存,查找方便、迅速,不易丢失、容易管理。
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的软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实行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管理。以往,资产的使用和流动都是人工手动操作,以纸质记录方式进行,效率低且易出现错误。通过现代化手段,很多仪器设备都可以贴上二维码等标识,其中内含基本介绍和当前使用情况等,并可借助电子扫描仪,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一键查询和一键使用的效果,减少繁琐的使用和流动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建立网络系统,对资产的数量、规格、使用情况、分布情况、流动情况、维修和升级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为清查工作提供便利。
(四)积极落实清查后的工作任务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并不意味这这项工作的结束,还要根据清查的结果,及时对固定资产现状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对资产数据的更新和调整,及时生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进行账目核对和财务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遗留问题为今后工作带来难题。在清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当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清查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而提出改进意见。
三、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且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意识不高、清查工作不够彻底和科学。积极提高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体系是关键,从而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实验等工作内容提供便捷和支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合理配置效果,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远芳.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实务探讨,2011,12(09):123-125.
[2]史寅.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后的反思[J].教育广角,2014,23(07):23-25.
[3]陈宇红.重视资产清查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5(12):239-24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高职院校 固定资产清查 重要性
一、 引言
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12月颁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八章第四十二条明确:“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教育部制定,报财政部备案。”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总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及质量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和卡片的登记与核对,已经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得到正确的反映,但是,账簿、卡片记录的正确性并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数量的正确性,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是账证、账表、账卡相符,也仍然无法确保账实相符,而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账面资料进行实物清查,从而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清查是指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对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清查,并与固定资产账面资料进行核对,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八章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处理。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这是为了更好地计算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考虑了投入与产出的效益问题。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通过清查可以发现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可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使用及维修情况,合理降低维修费用,及时淘汰一些维修费用过高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效益;可以摸清自身家底,灵活调配闲置或使用率低的固定资产,使每项固定资产都能“物尽其用”;通过清查,弄清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及剩余使用年限,或总的工作量和剩余工作量,为日后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补提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夯实基础。此外,通过固定资产清查,把以前已经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但现在已不符合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剔除,归入存货,同时处理好相关会计账务。
三、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规模、种类也在迅速扩大和增多,对其管理工作也较之以前更加复杂和艰巨。但是,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没得到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甚至财务人员的重视。有些高职院校只重视寻找资金购置新的设备、设施等,而对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管,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存在他人随意占用甚至有不验收入账导致资产流失的情况;或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配置,存在重复购置、无人开发利用或利用率较低、闲置浪费等现象。
四、改进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建议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必须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一)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组成由高职院校校长或管理财务的常务副校长任组长的固定资产清查小组,组员由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酌情考虑,但必须包括以下核心人员,分别是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主管业务的人员,并明确各自具体的责任分工,以及问题的协调处理和向上汇报机制。
(二)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奖惩分明,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效果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达到“以清查促管理,以清查促效益”的目的。具体可依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的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清查部门的清查目标,设定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绩效评价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效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绩效评价应当以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单位内部的制度细则为准绳,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和绩效相关原则,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方法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主要是评价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否实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标;能否通过清查,发现日常管理上的漏洞,寻找到堵塞漏洞、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使固定资产在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评价结束后还要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和反馈,作为以后年度改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和各部门局部清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对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和个人也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相应的惩罚,真正实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绩效评价效果。
(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搞形式主义
高职院校内部首先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依规办事,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能监督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调配各项资产的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益,并能切实解决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决不搞“形式主义”的固定资产清查,从而使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得到真正切实的执行。
(四)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单位内部的法规、规章制度来做好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按规定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实名制的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等,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建议各高职院校每学期期末都要对本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确保各项固定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并按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清查工作关联着每一个院系、处室和教职工,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及其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高低,因此也就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在高职院校日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坚强的物质后盾作用。要坚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清查时能够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国家、地方和学校内部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行事。坚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与学校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清查手段,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真正实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标,学校的固定资产能够“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效益。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财会[2013]30号.
2.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财教[2012]488号.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
4.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2012]22号.
5.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S].财预[2011]285号.
新会计制度规定,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一律不再补提折旧。但这样过于笼统,因为同样一台设备在不同医院,其完成或承担的工作量相差很大,在病人量多的医院,设备可能因超负荷使用,造成提前报废是合理的,可能比有些医院同类设备没有超负荷的固定资产贡献的价值更大,因此,这类设备未提足折旧部分,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而是补提折旧更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后,再决定该固定资产是否补提折旧,或是按新制度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清理。
图书从固定资产分类中剔除出去。新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计提折旧。但新制度中,对图书资产应归类为低值易耗品还是无形资产,制度并未明确规定。建议明确图书仍属于固定资产,只不过不计提折旧,在报废或盘亏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实现价值补偿。
在新制度中,设置了“待冲财政基金”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核算科目,是为了加强对财政专项拨款和科研项目拨款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但大部分医院,如购置一台大型医疗设备,财政专项拨款或科研拨款资金可能只占较小的比例,大部分为自筹资金。这样医院必须对财政专项拨款和科研项目拨款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辅助账管理或单台设备核算管理,在计提折旧时,也需要分别处理,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和财产管理难度。
对固定资产不同的取得方式,如盘盈、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由职工福利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等,是否计提折旧,新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建议不计提折旧。
一、会计核算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也大幅度提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规模也进一步增大。目前,我国部分国有资产配置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同时单位、部门之间也存在分配不均及超编、超标现象,同时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能力却较低。使得现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存在较多问题,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处理国有固定资产时,多是单纯列出事业经费,对于现有固定资产与资金未能有效反映。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会进行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工作,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目记录表,也未将固定资产登记在备查账簿与管理台账中。事业行政部门未科学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目,设有的管理台账也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期间出现有物无账或者有账无物现象[2]。现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复购置小型设备等固定资产、个人长期占用国有小型固定资产现象,对于办公用房、车辆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未有统一的定额标准,同时也存在未按照制定的定额标准严格执行。
第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工作时,对于固定资产备查账及管理台账,管理单位多是通过明细账目代替,缺乏相应完善的手续,管理责任制也未落实;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有形资产查清制度落实方面存在执行力,在资产清查方面也存在走过场现象,对于其中存在的报废、损毁等问题在清查过程进行处理,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是的会计核算工作流于形式。
第四,现今,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财政部分、主管部位、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固有资产信息流通不畅,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在制定资产购置预算中也缺乏合理依据,进而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超标购置、资产使用率过低等问题。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工作中应严格遵照《会计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3],建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并加以完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资产明细账目,严格规范账目管理行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得到最大保障,同时使固定资产可充分有效利用,使效益最最大限度发挥。因此,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会计核算工作的整段清理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完善财产定期清查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全面清查时,应由行政单位联合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清查,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真实准确的实物资产盘存与使用信息。根据实物资产盘查信息依据财务制度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对非正常盘亏资产的相应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理。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也需根据财务处理程度,及时正确调整事业单位实物资产账面记录,设立实物资产卡片账目。会计核算中心也需与各行业事业单位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不定期资产清查,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可以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二)资产盘查与财务处理
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盘盈进行清算,也需在原本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针对市场内活跃的同类、类似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盘查时,需应按照现有市场价格入账;针对需要计提折旧的项目盘查时,需要依据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估算损耗值,从而准确反映累计折旧[4]。针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同类及类似固定资产,入账时应按照此项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入账。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资产盘查与财务处理时,是利用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给予单独准确反映;而对于固定资产盘盈中在用资产,或者季节性停用的资产,需采用计提折旧进行单独反映;通过上述方法也可实现对事业单位内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的处理,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利用。
(三)加强处理无法回收项目
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分无法回收的项目,为了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与减值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也需对应收股利、??收利息等在获取债务人撤销、破产等确凿证据后,进行合理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金额转入资本公积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