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2: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效率;DEA;实证分析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形态,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未来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EIP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学原理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环境污染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然而目前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如何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针对生态工业园区效率评价的研究开始较早。B.De.Benedetti[1](2002)等对ORMA(生态工业园区资源使用和废物管理最大化)项目进行了研究。将生命循环评价(LCA)方法和剑桥管理选择器(CES)方法结合起来,试图在可替代解决方法中对成本、绩效和环境影响进行权衡。Jim Altham和Renvan Berkel(2004)[3]利用三底线法(triple bottom line accounting),对澳大利亚Kwinana工业共生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Anna Wolf[4](2007)对瑞典森林工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电力价格、石油价格、树皮价格等因素变动,以及有无绿色证书的情况下,工业共生体与非工业共生体的成本变化情况。
国内对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元炯亮[5](2003)在3R原则、系统性、动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五条原则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黄d等[6](2004)建立了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指标层的层次结构模型,从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三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黄海凤等[7](2005)采用专家咨询法,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管理指标和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刘景洋等[8](2007)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三种。然后借鉴层次分析法思想,从经济发展、物资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部分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薛捷等[9](2009)建立了基于DEA评价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组成,从经济、资源和环境3个方面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选出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发展效率分析和差值分析,找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其效率改进的方向。进而明确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效率的途径,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同时为监管当局评估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成果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DEA是1978年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所创立的,是以数据点的外包络面为基础的数学规划方法。DEA评价具有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部门或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可广泛使用与业绩评价。由于DEA所需指标少,各测量指标间无需统一单位,无需知道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无需任何权重假设,从而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基于上述显著的优点,近年来,DEA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DEA众多的应用领域中,却鲜少见到其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绩效评价。刘巍等[10](201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4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为园区未来环境调控提出定量化的调整建议。本文拟以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创新性地应用DEA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给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并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方法提供积极地建议。
1.2数据包络分析法相关模型
DEA相关模型的主要形式有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是最基本的DEA模型,是研究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基于规模收益是常量的假定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的。BCC模型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鉴定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从而避免了技术有效性受规模有效性的影响。
本研究的决策单元是生态工业园区,由于存在人员配置,企业规模,资金约束等因素,存在规模收益可变的情况,但CCR模型仅能对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进行评价。而无法对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故本文选用BCC模型来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有效性。该模型表达式为:
2、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决策单元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家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3家已获得批准建设,其余2家为市级生态工业园区。
2.2指标的选择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园区有其特殊的组织形式。只有实现经济上的发展,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长久地生存下去。考虑本次评价的目的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经济绩效的指标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其中输入指标选取从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输出指标选取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测度指标为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和规模收益。
2.3数据搜集与整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10年国家环保局、各生态工业园区统计数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等。搜集整理的数据如表1所示:
3、研究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进行效率测度,得到2010年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和规模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3.1效率分析
由表2可知,总体而言,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中只有4家技术效率为1,是DEA有效率的。其余5家均为DEA无效单元,其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并未达到最优。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技术效率分别为0.655和0.518,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这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虽然规模无效,但是接近于1,且规模收益处于递增的阶段,因此认为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低下根本原因。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纯技术有效,规模效率仅为0.518,由此认为导致其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过低。青浦工业园区和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且青浦工业园区规模收益处于递减的状态。
3.2差额变量分析
DEAP2.1的分析结果显示了每个生态工业园区各项指标的目标值,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把原始值和目标值列在一张表中,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需对产出投入进行调整优化的工业园区主要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浦工业园区。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还需要分别提高50%和77%,而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较为合理,可以保持。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合理,可以维持;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需要分别提高13%和19%。青浦工业园区从业人员数过多,需要缩减23%;固定资产投资较为合理;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较低,应该分别提高16%和66%。
4、结束语
本研究着重测度和分析了相对效率,目的在于评价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绩效,推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通过对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并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资源配置相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生态工业园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出各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化建议,对未来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 De. Benedtti, S Rollino, G L Baldo, F Rutter. Material se-lection in a eco- industrial park for an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design[C]. Japan: Proc 5th Int Conf EcoBalance, 2002.
[2] A.Haloy, M.Sayisaka, A.Znaba. Industrial ecolog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C]. Michigam: University of Michigam, 2003.
[3] Jim Altham, Ren van Berkel.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n update on Australian initiatives[C]. Man-chester: 11th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2004.
[4] Anna Wolf, Industrial symbiosis in the Swedish forest industry[J]. Progress in Industrial Ecology, 2007, 4(5): 348~362.
[5] 元炯亮.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 2003(3):38~40
[6] 黄d,陈森发,周振国等.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 2004, 25(6):92~95
[7] 黄海凤,张宏华,蔡文祥等.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3(4):379~382
[8] 刘景洋,乔琦,姚扬等.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J]. 现代化工, 2007, 27(7):58~61
[9] 薛捷,周景博,罗宏等. DEA在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8):37~40
[10] 刘巍,田金平,李星等.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绩效研究[J]. 生态经济, 2012(7):125~128.
[关键词]工业园;污水;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41-01
1 引言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优点是:(1)废水处理设备、土地和人力资源共享,节省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2)降低了环保管理部门对分散企业监督管理的难度;(3)工业园区废水中心站可引进专业环保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保证废水达标排放。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1)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控设备,及时查找废水混排原因及排放污水的企业,及时切断乱排混排的企业进水,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2)通过在线监控系统有效监控各种废水的浓度,根据废水浓度进行收费,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现象,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实施清洁生产。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因此,必须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对向城镇排水收集系统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进行水质水量监测管理,同时对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统计,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 结束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 黄宇,刘新红.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12).
关键词:化工 经济 安全生产
化学工业园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由于化学工业园区不科学的规划建设和不正确的风险管理方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事故屡见不鲜。因为化学工业园区中多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且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者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事故,极易造成大面积的群死群伤事故。另外,化学工业园区企业相对密集,使得某个企业若发生重大事故便会波及相邻企业,很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工业园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化学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规划和风险管理的需求空前增长。如何对一个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安全规划,并进行持续的风险管理,避免或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形势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化工行业取得长期发展的主导方向。故针对中国化工园区整体安全问题, 谈谈我的一些粗略看法和一些建议。
一、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缺乏化工园区整体安全的应急防范机制。在化工园区内, 存在着各个企业只顾抓自身安全, 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给周边形成的连锁灾难的现象; 没有落实化工园区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安监、环保和消防等部门的监管也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化工园区缺乏整体安全的应急防范机制。
(二)企业间不安全因素的相互影响。通常园区内化工企业隶属关系不一, 密集分布在几至几十公里范围内。化工原料通常由临近的码头经管道输送到危化品储罐区, 再通过管道输送到企业, 其输送管道是厂内与厂外相贯通。若一家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又不能及时救援, 则将株连相近企业发生连锁事故。2006年11月3日 19: 00 时左右, 江苏省滨海县沿海化工园区一化工厂发生连环爆炸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缺乏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及健全的环保制度。化工生产中不可避免大量使用化工生产的产品、中间体、副产品及含于其中的杂质和生产中的“三废”排放物, 这些均属工业毒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如果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气体泄漏, 有毒气体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同时酸性气体长期积累在大气层, 产生酸雨, 污染环境, 腐蚀设备; 并且, 这些物品普遍存在燃点低、易点燃、自燃性, 遇酸、遇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剧毒, 往往造成意外的火灾、爆炸事故, 殃及园区内的其他企业。由于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一体化, 园区内设立统一的污水处理中心。然而, 有了集中处理, 并不等于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什么样的污水都可以直接排向园区内污水处理中心。
二、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安全规划之对策
(一)化学工业园区整体风险分析。对于规划建设的拟建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区域性安全预评价,对拟建项目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对于已建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区域性安全现状评价,对其现有化工企业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分析确定拟建和己建化学工业园区各种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事故发生概率等,为化学工业园区各功能区分布及各企业平面布局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从本质安全的角度预防、减轻或控制化学工业园区事故的发生。
(二)化工企业选址及平面布局。1.根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拟建化学工业园区选址与平面布局(包含拟建化工企业与各功能区,包括居民区、学校、医院、临时避难所、公共设施等)的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安全间距的确定,化工企业拟建新设施(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新设施)选址及平面布局的确定。2.针对已建化学工业园区现有化工企业设施(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的改扩建,其发生变化对周边及园区的安全影响,其改扩建的规模、选址与平面布局的确定。3.现有化学工业园区附近土地的开发利用项目对园区安全生产的影响以及园区的生产运行对附近拟开发项目的影响,包括园区附近拟开发项目与园区应保持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安全间距的确定,拟开发项目的类型及规划目标的限定等等。
(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入园许可。在化学工业园区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园区风险容量和功能定位,确定化学工业园区企业入园条件,对入驻园区企业实行入园许可,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方可入驻。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化工园区经济以其集中、集约和规模化等优势为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 在研究建设化工园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 必须确保化工园区整体安全生产。研究化学工业园区的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对于提高化学工业园区预防事故的能力,促进园区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平稳发展,提高我国化学工业园区风险管理的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刘芳.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37(6):18一20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二、工业园区金融市场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金融机构情况(我不知道情况,让你们自己写)。截止2012年X月末,园区企业在全县银行各项存款余额XXXX万元,比年初净增加XXX万元,增长XX%;各项贷款余额XXXX万元,比年初净增加XXX万元,增长XX%。
三、工业园区金融市场存在的不足问题
工业园区企业发展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主要是工业园区刚起步,各方面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大型优势投资项目,达到银行放贷条件比较难。同时银企结合不够紧密,使得贷款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对园区企业贷款营销观念不强,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后贷款权限上收,不少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没有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难以调动信贷人员积极性,惜贷现象严重。
二是企业担保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企业银行风险防范要求,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流动性强、变现快的有效资产,符合贷款要求的抵押物相对较少,加之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企业为其提供担保,使其难以融资。
三是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不健全,财务经营管理比较混乱,会计报表资料不全,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条件。
四是银企对接不够,由于金融机构没有建立与企业直接的面对面的信贷营销机制,使部分优良企业不能得到银行信贷的及时支持,由此出现了好企业、好项目银行不一定发现,差企业、差项目,银行又不能支持现象。
四、邮政银行业务切入工业园区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行对工业园区企业、项目的调查显示,工业园区重点在建项目X个,总投资XXXX万元,融资贷款需求XXXX万元;有XX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需要流动资金、技改扩建项目资金XXXX万元,融资需求总额XXXX万元,需要各金融部门予以大力支持,下面就邮政银行业务如何切入工业园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邮政银行一是要在工业园区设立二级支行,兴建营业办公楼,扩大营业面积,安装了ATM、设立贵宾室、增加人性化服务设施,充实柜面人员,提高为工业园区金融服务的水平,增强邮政银行在工业园区的社会影响力,打响邮政银行的服务品牌。二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营销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立园区营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与县政府、园区管委会及入园企业的沟通协调,制定营销策略和措施;组成业务宣传小组,对入园企业宣传邮政银行业务产品;成立信息小组,对入园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收集市场、行业、政策信息,全面收集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产品的需求情况。三是要设计产品营销运作新模式,客户经理深入入园企业实地了解情况,采集入园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动态建立《园区企业信息档案库》;通过筛选信贷客户,明确重点营销对象;推行首席客户经理制,对企业进行一对一分类营销;业务操作实行首问制、限时办结制及督办制;加强产品售后跟踪服务,分层落实客户维护管理责任。
2、加快各类业务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公司业务,通过为入园企业开设公司账户,确保存款增长;入园企业资金沉淀,对邮政银行是一笔可观的资金流,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快发展中间业务,通过邮政银行为入园企业开展代收代付、电话转账等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三是加快发展信贷业务,放贷款给入园企业,并做到有效回款,增加信贷业务收入。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打造诚信金融、诚信企业,加大对入园守信企业的信贷倾斜,促进入园企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要加大对金融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对入园企业欠、赖、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通过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增加对入园企业的信贷投入。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不断创新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入园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难问题。
4、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邮政银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贷款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要克服零风险的信贷意识,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诚信企业、优势客户的信贷支持,发挥资金效益,提高银行自身的投资回报率。邮政银行要帮助入园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使入园企业从产品档次、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到规范经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增强邮政银行对入园企业投放信贷资金的信心。入园企业遇重大经营事项要及时与邮政银行沟通,反馈信息,定期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策略等。通过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加强银企业务合作,促进银企双赢。
一、园区内县政府投资构成资产的状况
园区内由县县政府投资构成的公用资产,首要包括园区内给排水管网、道路、供电设备及配套市政建设工程、广告等与园区配套建设有关的工程。近五年来,县县政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配套中公用局部构成的园区资产总额约为6950万元,其中,道路约6000米,投资约750万元,供水管网17000米,投资约1300万元,排水沟(管)19000米,投资约900万元,供电线路长约9000米,投资4000万元。首要包括江北磷化工业园道路革新工程、花林石头店生活和工业供水管网建设工程、万里精密磷化工业园道路及给排水工程、洋坪工业园马家滩片区道路及供排水工程、城北及汪家园区排水和道路工程、重点招商项目供电设备建设等,上述配套工程首要服务于园区的36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本年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园区的60%以上。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园区资产治理难度大。一是工业园区“一区多园”的格式致使基本设备反复建设,县政府配套投入增大,也为资产治理带来了坚苦。工业园区七个产业园比较涣散,全县除河口乡外,其他六个乡镇均有园区存在,为园区企业配套服务的资产也很涣散。二是资产触及面广,并且治理也要求十分专业。一切资产包括道路、供水管网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线路等项目。
(二)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年经省县政府同意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因为成立较晚,加上园区比较涣散,原集团移交的资产已悉数装备给企业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真正属于园区的资产不多。随着近年来县政府投入的添加,园区基本设备不断完善,园区资产正逐渐添加。而资产的治理往往是经过县县政府召开项目专题办公会来明确治理主体,对全县的配套资产没有系统的思索,并且各类资产治理准则也不完善。
(三)材料档案不健全。园区资产构成的时间较长,供水、道路、排水、供电等大型配套项目分布在园区地点的六个乡镇,建设单位都分歧,从项目建设到竣工验收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理单位来搜集整治相关材料,坚持所构成资产的明细档案。
(四)局部资产产权不清。县政府为园区配套投入资金正逐年增进,构成的道路、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等资产很多,因为产权不清,园区无法进行按期的检查和日常治理。
三、增强园区资产治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治理体制。一是明确资产治理责任主体。虽然工业园区比较涣散,遍及六个乡镇,然则由县政府投资建设构成的资产应该明确治理的责任主体,建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来治理该资产,协调处置相关工作。二是部分参加。建议有关乡镇、县直部分积极参加园区资产的治理,监督资产运用状况,为更好应用资产,服务园区企业建言献策。三是建章立制。一方面坚持园区资产的治理准则,不断完善工作顺序,另一方面坚持资产治理联络会准则,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工业园、住建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水电局等部分及有关乡镇参加,做到两个月或一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碰到主要工作召开不按期大会。重点处理园区内违规建筑、乱占公路、饮水安全等损害公共好处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早决定计划、早整改,防止因治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编制情况
2、园区建设情况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企业个数少,生产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我县除去规模以上企业后,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上500万元的只有剑景水电开发公司、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厂等7家,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等3家,因而我县经济总量跟不上。
3、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由于没有单独建制的工业区管委会(目前由工信办兼管)和独立的办公场所,缺乏行政调控能力,造成工业园区无法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快捷的园区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园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程序复杂,手续报批一站式办理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二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招商引资机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进产业项目少、措施不力,全社会、全方位、经常性的工业招商引资氛围还没形成。
4、园区目前发展困难重重,从而无法保证园区的发展后劲。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园区近期工业园规划的土地收储和实现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而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单一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是无法保障园区发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近期,通过对区xx工业园区的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一、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呈现的几个特点
近年来,xx街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街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其中广场工业园、三里工业园、熊咀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场科技创业园正在筹建中。6个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约600亩,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园区面积385亩,引进工业项目35个,引进资金3.3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3家。园区经济在街道发展越来越快,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后建设的三里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熊咀工业园、广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XX年兴建的广场工业园,占地达到200亩,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72亿元以上。同时,即将动工的广场科技创业园的面积和投资规模更大。由此可见,街道园区建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
二是园区功能逐步增强。已建成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话、网络五通,完全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如广场工业园,厂房全部是标准化厂房,办公、住宿、仓储用房一应俱全,整个园区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园区功能十分完备。
三是入园企业逐步增多。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看重这块热土。截止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个,新引进项目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70%。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企业将达到40多家。
四是园区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增快。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望达到13家。
五是入园企业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六是社会贡献逐步增加。从税收上看,XX年园区实现税收478万元,分别是XX、XX、XX年增长67%、48%、2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从社区集体增收上看,XX年社区集体从园区获取租金收入415万元,占集体纯收入总额的22%,分别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万元、241万元、160万元,园区对社区集体增收的总计贡献份额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从安置就业上看,园区目前就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仅社区在园区就业居民就达300多人。
二、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从现有的工业园区情况看,高新技术企业所占份额较小。机械加工、电子、农产品加工是目前园区主要产业,由于产业和产品的特色尚未形成,产品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联系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导致园内企业既无协作配套关系,又不能形成簇群效应,弱化了园区整体竞争力,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无论是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入园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街道五个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布局上处于散、小状况,整体功能上还不健全,加上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原因,有的企业没有相应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配套资源,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承受企业自主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愿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有的入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职能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1、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继续把支持和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街道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处理和引导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道路、供水、供电、城市交通、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与园区建设同步,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抓好广场科技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督促项目主体尽快落实资金,实实在在搞好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三是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加强与外地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项目,新上一批好项目,力争全年新上工业重点项目5个以上。
摘要 本文对茂名市1992年建园以来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产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园区工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茂名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优势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园区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本文侧重对园区工业投资、产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茂名加快园区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工业园区的现状
(一)园区规模情况。目前,全市有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工业产业转移园,占广东省开发区总数的6%,占广东省已认定的工业产业转移园总数的8.6%;工业园区核准开发总面积115306亩,2012年止已开发总面积31222亩;6个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港经济开发区、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核准总面积109305亩,开发率27.4%,3个产业转移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核准总面积22780亩,开发率33.8%,其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内,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内,是经济开发区内的产业转移园。
(二)园区工业投资情况,全市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完成工业项目719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0.7亿元,占1992年来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1212亿元的31.4%。其中茂港经济开发区在保留现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规划功能定位为商住、旅游,不再引进任何工业企业,目前为止建成工业项目17个,完成投资总额约3.4亿元;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230个,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87个,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19个,完成工业投资约10亿元;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88个,完成工业投资50.5亿元;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7个,完成工业投资260.9亿元;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4个,完成工业投资超8亿元;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41个,完成工业投资10.9亿元;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6个,完成工业投资20.9亿元。其中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包含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包含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
(三)园区工业产业发展各显特色。全市6个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园根据核准时和后来的产业发展实际,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主导或特色产业。广东茂港经济开发区以植物油加工、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为主,2012年(下同)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70.5%和4.3%;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以电力供应业和竹、藤、棕、草等制造为主,两行业占园区产值分别是78.3%和6.0%;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以饲料加工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为支柱,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55.5%和30.8%;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饲料加工、塑料制品、制糖业等产业,三产业占园区工业产值分别是26.3%、15.8%和15.3%;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饲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业格局,两行业产值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43.5%和11.2%;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主要以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为主,两行业产值占园区产值的74.6%和16.1%;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工艺美术品制造、纺织业、电子元件制造为支柱,三行业占转移园工业产值分别是41.9%、13.6%和13.2%;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园以水产品深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为主,分别占转移园工业产值的35.7%、25.9%和12.4%;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引进建设碳四、碳五、碳九、芳烃、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橡胶塑料加工七大产业链项目, 转移园的合成材料制造、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三大行业产值占转移园产值分别是23.7%、21.9%和19.9%。
(四)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全市经济开发区及产业转移园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产业转移园工业增长好于开发区工业增长。2012年止入园规上企业151家,其中产业转移园企业63家,工业产值186.3亿元,增加值46.6亿元,增长50.3%;开发区企业88家,工业产值1028.4亿元,完成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0.8%。从规上企业入园变动,产值占比变化,增加值增速变化三个指标看:自2009年来,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产值比重提高5.0百分点,可比价增速提高7.9个百分点。经济开发区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的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可比价增速回落1.9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用地问题突出。当前我市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用地报批难,已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受用地指标制约,产业园发展规模较小,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与国内外同类型的园区相比面积太小,发展空间不足。二是征地拆迁工作滞后。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只是经济功能区,本身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征地用地两张皮,征地拆迁主要依靠茂港区政府及其下属的镇、村开展,征地拆迁矛盾多、成本高、任务重、效率低。三是征地及维稳工作任务重。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土地评估价与征地价格悬殊,群众对征地期望过高,要求解决社保及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土地开发不及时。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开,目前闲置土地600多亩,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二)开发资金筹措困难。多数园区开发模式仍较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园区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国家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比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省、市、以及本市资产变现和财政投入,渠道过于单一。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债务沉重,收支压力大,开发区建设资金来源,只能依靠项目合作或借款投入。广东化州鉴江开发区大部分企业是个体经营,缺乏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整个园区产业大而不强。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投融资渠道单一,维持着政府一家独撑的投资机制,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方式,加之市政府在融资担保和抵押方面受制于国家有关政策,银行提出要求市财政出具还款承诺文件,或明确融资贷款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导致银行贷款难以落实到位。
(三)原材料紧缺,制约园区工业发展。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是围绕茂石化公司炼油和乙烯厂下游产品进行布局和规划,一直是按“依托型”园区来谋划推进,初衷是想利用乙烯厂的原料发展下游产业链,近年来随中石化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对各类副产品“吃干榨尽”;同时,公司从规避销售风险的角度考虑,仍对部分产品实行外卖。目前乙烯厂所能提供的原料非常有限,工业区实际上面临着“无米之炊”。
(四)管理体制亟待规范。虽然各个工业园区都组建了管委会或园区办等领导班子,大多是政府派出机构或经贸局协助管理,或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的临时机构。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实行的是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体制,由市政府和茂名石化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开发区同时设立茂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政企合一的开发模式,这一体制的特点是开发区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管委会与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机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开发区管委会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区规划建设由茂南区建委、开发区规建委联合管理,1996年起收归市城市规划建设局管理,用地审批、土地招拍挂和办理土地证由市国土局管理。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茂名市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集约用地。一是统筹规划,有保有压。对全市工业园进行整合,明确功能定位,每个园区着力抓好1—2个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有机链接的园区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确保重点园区和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杜绝闲置土地。
(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扶持。产业配套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园区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鼓励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企业上市方面,制定出台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或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入园企业,按照培育期、辅导期、成熟期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