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2: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二、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分级风险动态评估;风险动态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事故总量依然很大,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企业生产任务的加重,安全生产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经历了事故管理模式、缺陷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三个阶段。企业有效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劳动作业息息相关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对员工的人身造成伤害、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1]。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安全生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日常的生产活动,也可能来自突发的环境变化,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危害到员工的人身安全、设备及财产的完好,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国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险管理是以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为对象的全面风险管理[2]。而实际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理。
2风险动态管理
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模式,但在这样的模式中,企业的少数监管人员难以切实有效的管理好多数的员工,因此采用“由下至上”的风险动态评估思想,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现行的被动式的“从上而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在风险动态评估过程中,引入了“标准初始风险等级”概念,即假设人的行为良好和作业环境改善后的安全状态(可认为仅指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运用风险矩阵法评估确定最基层辨识点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逐级确定企业各班组、各工段、各车间,直至整个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同时,将目前企业实行的“自上而下”、相对静态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量化和考核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动静结合的分级动态评估及控管网络。通过以上所述的风险动态管理过程,各级组织管理层都能清楚掌握本级风险发生变化是由下级的某个或某几个基层辨识点风险变化造成的,为其安全监管提供最有效的基层动态监控数据;同时,也让基层作业人员清楚了解自身处于何种风险状态,强化其风险意识和认知。风险动态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动态分析、风险动态评估和风险动态控制三个过程,企业进行动态风险管理的流程。
3风险动态分析
风险辨识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的种类和危险的来源,是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更是风险管理成败的基础,如果风险辨识不全面不细致,风险管理就会留下死角,而这些风险管理上的盲点必将导致风险管理的失败。根据事故致因基本理论,企业根据人因失误的危险、设备的危险、物质的危险、环境的危险和管理的危险五个方面对企业历年事故进行事故致因因素辨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踏勘分析、滚动修改完善的形式,设计出人、机、物、环、管等五个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项目[3],科学制定切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同时,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估确定各辨识点的风险等级[4-5],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例如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即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险动态评估
4.1建立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由于客观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风险的性质和情况也会随之变化[1],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研究对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在不同条件下,选定最佳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在运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风险管理目标效果。按照辨识点、班组、工段、车间、企业五个级别搭建风险评估体系,即由最基层辨识点风险开始,逐级构建不同的评估模型和计算方法,推进风险管理进班组到岗位。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分级情况及生产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科学且切合实际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建立如下:设Ri为各级风险值(i=1代表班组级,i=2代表工段级,i=3代表专业厂级,i=4代表公司级,下同),Xi为各级总辨识点中上升为中风险的辨识点数量(且仅为导致人员轻伤而非物损坏的辨识点)(Xi=Ni-Mi),Yi为各级总辨识点中上升为高风险的辨识点数量,Z剩i为各级分阶段剩余指标数Z剩i=Z0i-Z'i(其中Z0i为分阶段总指标数,Z'i为前期累积已发生指标数),Mi为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的中风险点数量(与企业阶段性计划整改相关联),Ni为各级阶段风险状态的中风险点数量。(1)在实际运用时,应从下至上逐级求得各级风险动态值,并将已评估出的下一级的风险值作为评估上一级整体风险时的一个辨识点,例如由班组中各岗位辨识点风险值求得班组整体风险,又由工段中各班组风险值求得工段整体风险(即评估班组时辨识点为各岗位,评估工段时辨识点为各班组),以此类推,最终得出企业整体安全生产风险动态值。(2)当Xi<0,即通过相应整改,各级别中某些风险点的风险级别下降。(3)当Z'i>Z0i时,应对Z0i指标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标为Z'oi,则:本级修正:Z0i<Z'i≤Z总i,则Z'oi=Z总i-Z'i,此修正为必须修正;上级修正:Z'i>Z总i,可向上级申请机动指标。
4.2确定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
根据第3节中的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在假设人的不安全行为处于良好状态的前提下,结合设备设施安全状态、作业环境可改善后的安全状态,确定辨识点、班组、工段、车间、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以此为标准,通过建立的模型可动态监测到风险的偏离。在确定标准初始风险等级时,采用了关联及组合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相同:如有关联或组合的若干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相同,则最终的风险等级为该相同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不同:如有关联或组合的若干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不同,则最终的风险等级取单一风险中风险等级最高的。如有必要,还应再升高一级。若按照以上两种情况确定的风险等级仍然不能完全体现出该风险整体的严重程度,仍可继续升级风险等级[6-7]。
4.3分解各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是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手段[8]。在企业的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Z0i),即根据本级生产饱和度(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生产任务、季节特点等),同时结合历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规律统计分析,按时间(月份或季度)分阶段分解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指标,如图2。通过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在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结合作业层实际情况的同时,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则结合了管理层的实际情况,使最后建立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4评估各级动态风险等级
在确定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和分解各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对最基层的各风险辨识点的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得出各风险辨识点的动态风险等级,然后,根据4.1中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进行逐级的动态评估,从而得出各级的动态风险等级。
5风险动态控制
通过逐级、动态的风险评估,企业将得到不同时间段各级的风险状态: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编制不同等级的风险控制实施方案。通过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和风险控制实施方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清楚风险状态及风险具体存在的地方,同时也能明确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动态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各级的风险控制水平,且使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6实例分析
基于某生产企业真实背景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理研究。针对每个评估对象的特点,采用现场观察、询问、交谈、查阅有关记录、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通过踏勘分析、滚动修改完善的形式,设计了人、机(物)、环、管等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项目,分别从如何正确选择工器具、合理选择作业方法、确定现场安全防控重点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并辨识出其生产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危险源,共22个风险辨识点,通过一线人员工作经验和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后果以及风险等级进行了初步判定。结合每个风险辨识点初步判定风险状态,根据关联及组合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判定该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为中风险。通过统计该企业往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分析出该企业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段为5~8月和10~11月两个时间段。根据该企业已确定的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4个轻伤),结合该企业生产任务实际情况以及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段,确定该企业分阶段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再次通过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分析,对最基层的各风险辨识点的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生产运行后,该企业共有2个下降为低风险的辨识点,4个上升为中风险的辨识点,没有上升为高风险的辨识点。结合对应的分阶段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将动态风险等级和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相对比,按照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得出:Y=0且0<X<Z因此,该企业在该阶段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此时,企业应综合考虑生产任务和管理等因素,调动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致因因素排查和整改,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的情况下,立即与一线工作人员协商积极、迅速展开措施使之降低或恢复初始风险状态;如不能有效降低风险,开风险控制小组会议,提出强化的管理措施,达到风险动态控制的目的。
7结论
根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及管理情况,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建立了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通过风险管理全过程,企业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各级风险等级,采取风险控制实施方案进行分级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警惕敏感性,并使得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各级安全责任分明,实现了企业的整体风险控制,有效减少了企业事故发生数量,减小了企业和社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孙华山.安全生产风险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李树清,颜智,段瑜.风险矩阵法在危险有害因素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4(20):83-87
[5]党兴华,黄正超,赵巧艳.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40-143
[6]何学秋,林柏泉,田水承,等.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7]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1月31日起施行。这是新形势下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日前,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据市应急管理负责人介绍,《办法》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了相应的管控和治理措施。《办法》指出,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全面风险辨识,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和备案管理。
《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风险隐患监督管理职责,制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标准规范、开展风险隐患业务培训指导、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依法查处违反《办法》规定行为。
安全风险实行红橙黄蓝四级管理
为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办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确定了评估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使用红、橙、黄、蓝四色标注。其中,危险因素多,管控难度大,发生事故将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者特大伤亡事故的应评估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对重大风险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完善。
高危行业企业进行风险辨识评估
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周期不同。《办法》要求,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废弃处置以及使用危险物品的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估,存在重大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于下一年重新对重大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
实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
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
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岗位和有关设备设施,应当设置明
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挂牌督办按照属地、分类和分级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治理方案,治理完毕后,应当对治理效果组织验收。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识,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应当加强管控。
[关键词]化工企业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88-01
引言
安全风险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切不确定因素,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常规安全管理相比,不是“反应性”管理,而是“前瞻性”管理,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后”;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实施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分析(是否纳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对策),逐步建立基于闭环、重视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所有的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系列的事故链条,而且事故链上有一个事件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如果要阻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制止这一连串隐患和违章中的任意一个事件,截断“事故链”。化工企业工艺流程复杂,易燃、易爆因素多,事故链条更为复杂,只有变传统的单一事后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把人、机因素进行过程风险综合分析与控制,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立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系统收集梳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企业过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进生产安全评估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管理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修订要注重和安全作业管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涵盖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既包括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也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的管理,明确了全风险评估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要求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理,从直接作业、岗位操作到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生产安全评估的内容和结果,按危险级别和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度进行等级划分,进入隐患治理程序,全过程跟踪监控,实现安全评估闭环管理。
2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化工企业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对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都要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化工企业依据自身企业实际合理划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公司层面要着重从建立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工作规划入手,提供组织、制度、文化和财、物保障,做好系统评价和管理评审。业务部门要根据安全生产职责和专业分工,组织策划各自专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监督检查、效果评价工作;组织编制专业范围内各类安全风险评估表样表,做好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及时做好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导工作。车间要组织制定各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评估出的较高风险,及时按隐患排查程序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制订、落实好相关防范措施。班组岗位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组织好班组重点工序和岗位扎实开展“工前安全预知”活动,以交接班程序为抓手,从“人员、工具、环境、对象、票证”等方面积极推进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3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
3.1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引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作业规范》、安全确认制度,把安全评估工作可率先引入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盲板抽堵、吊装、检修、动土、断路等安全作业和工艺交接班等一些常规安全管理环节强化风险管控。可在安全作业中明确危险辨识、措施制订、安全确认和安全验收等几个环节,强化安全作业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在工艺交接班中,可围绕“人员、工具、环境、对象”四要素,合理设定相关细节,实施百分制打分,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进行打分考核。对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可结合工艺管理过程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及日常管理工作,可按月或是季度进行安全评估,促进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到位。
3.2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可以按照“岗位、班组、车间、部门、公司”五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模式,采取专家诊断式、专业对标式、系统解剖式与职工自主查隐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工作危害分析的方法实施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提前辨识安全风险、实施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对列入隐患的项目按照隐患治理程序实施定项目、定资金、定措施、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等要求进行跟踪监控,直到隐患彻底消除为止。
3.3 对于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品、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实施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点监控的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以及辨识评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装置,可以引入中介机构进行hazop分析或是由专家团队带领企业人员系统推进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
3.4 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利用集中控制、视频监控、检测报警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完成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的收集、反馈、动态跟踪与闭环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管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各级管理人员根据管理权限可随时查阅现场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使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更加便捷。
4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应注意划分清楚风险辨识、分析评估的范及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
(2)制订明确的风险评估准则、时机和频次,根据风险分析、评价。
(3)风险评估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人体防护措施等。
(5)安全评估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跟踪进行治理,直到治理完毕后组织验收。
(6)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关键词: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风险源;风险控制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各行各业都得以普遍开展。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项目开工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何在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全面、系统地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类施工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辽宁中部环线南山隧道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为例,探讨山体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同类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1工程简述
南山隧道是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于铁岭市和抚顺市交界处鲢鱼沟附近,呈北西-南东向展开,设计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隧道左幅长1075m,右幅长1210m,如图1。隧道围岩为Ⅳ、Ⅴ级为主,隧道铁岭端洞口段和中间段左右线均位于直线上,本溪端洞口段左右线分别位于R=3500m、R=4000右偏圆曲线上。隧道铁岭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16.8m,本溪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24.4m,隧道最大平面线位间距位于中间段,为263m。在项目总体风险评估工作中,已经将南山隧道列为III级风险,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
2.1施工工序分解及风险源普查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时,首要步骤是结合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南山隧道按照施工过程,可以细分为:场地平整;施工场地布设;边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施工;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仰拱施工;监控量测;二衬防水层施工和二衬施工。风险源普查,主要是根据施工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施工风险,南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坍塌;涌水突泥;机械伤害;爆破伤害和车辆伤害等。2.2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分解工序和风险源普查的情况,将各道工序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伤害程度逐一列举,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是专项评估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潜在事故类型和致险因子,才能准确地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因此,风险源辨识环节应谨慎细致,避免单纯依靠一两个人盲目分析的形式,应该广泛讨论,征求各方意见,最好由风险评估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和业主各方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最贴近施工现场情况的辨识结果。以下是南山隧道洞身开挖的风险源辨识结果,也是经由多方讨论以后达成的共识成果。2.3风险源分析在充分的风险源辨识之后,评估小组需要参考设计图纸并结合多次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对潜在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是否应该将该风险源作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详细评估分析。在隧道施工中,主要应该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开挖方法等方面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分析。南山隧道未发现地表水,无泉眼出露;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贯通情况不同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在洞身山坳处ZK288+840~ZK288+940(K288+850~K288+940)段有电阻率偏低现象,推测为岩石风化界面较深或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区未发现有大型断裂构造发育。隧道区出口端全强风化岩层较厚,岩芯呈砂土、碎石状,层厚5.6~12.5m。铁岭段洞口存在偏压问题。隧道洞口处左侧地势低,右侧地势高,存在偏压问题。隧道开挖方式主要采用钻爆法,软弱围岩段也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开挖方法根据围岩级别和隧道埋深情况分别采用台阶预留核土法和上下台阶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CD法、CRD法进行施工。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指导原则。通过施工工序分解、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专家调查等一系列过程,初步确定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坍塌、涌水/渗水、洞口失稳等事故为重大风险源。下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和估测。
3重大风险源分析
3.1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伤亡等级、财产损失等级、企业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施工等级和折减系数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计算过程,具体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质监发[2011]217号附件)中有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冗述。3.2事故可能性分析事故可能性分析同样是一个详细的量化计算过程,这里省略计算过程,仅列出南山隧道各项重大风险源可能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4。
险控制措施
之前一系列的量化分析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提供风险控制措施时,评估人员应广泛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便于施工单位现场实施。根据南山隧道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组将隧道风险分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所谓一般风险源,是指风险源相对简单,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运用一般知识和经验即可防范的风险源。南山隧道主要一般风险源为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此类风险结合各类施工规范要求,健全各类操作规程、开展好安全培训教育、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在此不再冗述。重大风险源是针对工程特点,评估出来的可能产生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源,针对此类风险源应提出详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南山隧道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隧道整体安全、坍塌风险、涌水、渗水事故、洞口失稳等。评估小组针对重大风险源,从做好洞口洞内排水、加强监控量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安装洞口门禁设施、设置逃生管道、合理采用开挖形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5结语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能够折射出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1元的事前预防=5元的事后投资,这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大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应加强风险排查、管理,而不是等风险发展成事故了才去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补救。
1电力安全风险的类型
根据诱发事故原因的不同,电力安全风险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现场工作不戴安全帽,挂接地线前不验电,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带接地线合隔离开,作业人员擅自穿、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不按规定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不按规定使用工作票,进行工作工作票、操作票、作业卡不按规定签名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如开关卡涩、线路过负荷等)、变压器有渗漏现象,电气设备外壳无接地等。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缆沟盖板不全,危险场所缺少安全标志,高低压线路对地、对建筑物等安全距离不够,线路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架空地线未对地导通等。 4)管理失控。如对违章不制止、不考核;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计划或未落实整改治理措施;未按要求进行现场勘察或勘察不认真、无勘察记录;违章指挥或干预值班调度、运行人员操作;安排或默许无票作业、无票操作;大型施工或危险性较大作业期间管理人员未到岗到位等。
其中第一种和第四种都与人的行为、思想意识有关,属于电网的“动态风险”,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电网的“静态风险”。
2安全风险管理
俗话说“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不安全就是危险。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电力安全生产应关口前移,号召企业全体员工及时的发现电网中潜在风险,排查一切不安全的隐患,而不是等隐患发展成了严重的电网事故后如何去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一切意外,控制一切风险。对于电网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险,电力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五个环节。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是核心内容。
2.1风险培训
风险培训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风险排查中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 (2)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岗位安全技术知识。 (3)事故案例教育。与经验相对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 (4)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做好生产工作、合理规避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5)新入厂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6)变换工种时进行安全教育。
2.2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二步,它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也就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辨识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辨识阶段应解决的问题。
2.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失控这四大要素着手,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措施,以寻求最低事故、最小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有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可以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两个方面。
2.险管理技术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缩小损失范围,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2.5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即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风险处理对策是否最佳,可通过评估风险管理的效益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