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9 10:02: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创造能力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关键词】:学生 教学 培养 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了我们创造能力是多么重要啊!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插上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关键词: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74-01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不断的教学教学中发现,幼儿教师利用音乐、美术的途径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和艺术气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1.幼儿审美的特点
1.1幼儿注重对一些鲜艳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比较容易产生美感,并且喜欢有趣的,特别是小动物富有故事情节的事物。对于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欣赏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1.2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兴趣,因此,在审美的过程中,情感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孩子在郊游时,看到花草、小动物,就会高兴的又蹦又跳,有的幼儿还会直接在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兴趣。
1.3在对幼儿的美术活动教学中,幼儿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的作品往往是造型夸张。绘出的图形也是很具奇特,有的幼儿可以将鱼画成游在天空中,把太阳小鸟都画在地上,对于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观点,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随之审美想象在创造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2.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对其美的事物接触时,在审美的活动中积累了各种知识的经验,同时在审美的过程中,他们的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非常活跃,对于那些抽象事物的理解也会快速有自己的想法,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在不断的教学整合中表明,如果学生在幼儿时期经常参加审美活动,他们在上学以后对于学习的固定知识也有很强的感悟能力。想象力更加丰富且动作灵敏协调。
3.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策略
所谓审美能力就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着艺术的欣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因此,对于幼儿来讲,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1引导幼儿发现美并去感受美。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美和去感觉美,只要有发现随之就会有感受美的机会,让幼儿去发现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的美的事物和现象,让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常带孩子深入到大自然中,让幼儿学会在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喜爱的色彩,以及去发现世界的美,蔚蓝的天空、白云,自由自在飞在天空中的小鸟,这些都是美妙的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在春天,孩子在绿绿的草地上奔跑,孩子与草地间形成了一种色彩斑斓的美,这是一副多么富有情事的画面啊。在此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作一副自己喜欢的画,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富有特点的作品,对于幼儿形成了色彩的美感。
3.2通过艺术作品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对事物观察时,还要通过语言对其观察进行描述,因此,要充分发挥老师的语言能力,以此来通过表情、语气和语调来描述出所要表达的意向。这主要是因为,相同的一句话如果带上表情和语气把它表达出来,那么它的效果肯定会很好,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进行意思表达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在语言表达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要规范,注意适当的语言修饰,让语言真正表现出美感。进而让学生去领悟其有的内涵,激发其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创造能力的发展,来表达审美能力所带来的兴趣。
3.3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对于幼儿来讲,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要将美育具体化,丰富化,才能真正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接触大的艺术作品,让幼儿从作品中去感受艺术的美,并通过审美去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另外,教师在对幼儿教课时,必须在创设环境的同时与幼儿教育结合,让学生真正在审美的同时接受到教育,比如,教课时,教师和孩子一起布置自己的课堂,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与喜好去布置教室,让孩子真正置身在美的环境中,以此来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并在学中玩,从而让学生去懂得审美,并发现美。比如,在教授这堂课时,可以先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先了解云彩,然后教师通过讲解,让孩子明白云彩是由风带来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把自己想成是一片云彩,想像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此时,教师可以伴随着钢琴曲,让学生在此优美的环境中去深深体会,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他们有的会说:我要成为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等等,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另外,在生活中,幼儿喜欢看电视模仿,在这时我们要让孩子自由去寻找美,去发挥美。这就要求,在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多采用图片、媒体进行教课,让孩子易于接受,让孩子参加到审美活动中。
3.4经常为幼儿提供审美的机会,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生活过程中,要经常为孩子提供一些审美的机会,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要培养其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审美活动。比如,让孩子作画、折纸、制作小玩具等,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还有就是让幼儿多参加一些歌舞表演等。让其在活动中去发现美,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不同活动带来的美感,让幼儿在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研究发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在审美与创意活动中去开拓视野,欣赏美、发现美并创造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楼必生,涂美如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1
[2]李英玉,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教育科学。第23卷 2007.12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意识 心里氛围
1、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幼儿的创造意识。
(1)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游戏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开拓幼儿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应变能力,既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可使幼儿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且还可使幼儿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形成和获得成就感。可以让幼儿做些角色、拟人化的游戏,戏剧性的游戏,还有插积木,娃娃家,猜谜语,玩泥沙,粘贴图画等建构性的游戏。我们要为孩子设计游戏的场所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在游戏时给予孩子帮助、启发。在游戏中让幼儿的创造性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刚开始幼儿的游戏都是简单模仿动作;以后发展到能将过去的经验再组织、概括,最后发展成为实际性的东西。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引导。只要意识到任何活动都有发展创造性的潜力,就能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幼儿去挖掘、开拓,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2)“心灵则手巧”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努力培养本世纪创造人才的今天,用创造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而努力。
(3)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潜能
所有的成人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创造力,但是怎么样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呢?其实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保护孩子创造潜能,因为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孩子的创造潜能被保护了,就会自然地成长。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培养创造力,其做法可能就是专门开发,让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的孩子如同初学游泳者被扔在大海中,既迷茫又紧张。他们会无所在地适从,为了把事情做下去,就会乱弄一通,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会大叫:看,多有创造力!这样的结果使孩子们无法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孩子们不重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创造结果,所以内心不会被创造成果愉悦,不会有动机去使用这样的创造能力。他创造能力不被创造者使用,就会丢失。所以,开发创造能力常常会破坏被开发者对自己创造力的欣赏。
由此看来,创造潜能的保护,首先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潜能,并使他被自己创造的结果愉悦,这就需要成人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母体。孩子利用母体作为材料进行改造,就会发现母体在改造后和改造前的不同。如果这时成人帮助他们评价被改造后的母体是了不起的,孩子就会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创造的价值。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多年来,教师一直掌握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常常忽略幼儿的感受,剥夺了幼儿发现环境、享受环境和在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的权利,这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幼儿园来说,环境就是幼儿的活动空间,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物质保证,也是当务之急。环境的利用和营建,把环境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2、鼓励幼儿创造心理氛围
(1)宽容理解幼儿
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一次活动中,一个孩子做值日生负责收颜料,可好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他躲在厕所里正用颜料在地砖上“挥洒作画”呢!他发现我时下意识的把手藏在背后,感到恐慌和不安。我敏锐的觉察到孩子的创造性,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请大家讨论并特意在阳台上辟出了一片可供幼儿挥洒的空间,形成了我班颇具特色的“瓷砖天天画”。孩子们在这片方寸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面对幼儿看似“出格”行为,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幼儿并通过帮助启发使幼儿敢想敢做,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0
现在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并且潜意识里有创造能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凡是孩子原先不会得,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所以我们成人对孩子的一些看不懂、不理解的古怪的做法,要耐心观察,细心思考,故会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
幼儿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创造力在这一时间也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着,并在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情感和生活经验,开始在言语上,行动上,想象等各方面萌发创造性萌芽。
首先,一个有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具有与普通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儿童个性特征的引导与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正是他创造意识早期的外在表现。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事物知之甚少,感觉到什么都是新的,他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弄清他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形成,正是他创造力形成的内因,因为这些事物对于他个体来说是未知的,它能想办法解决疑问,完成一项对他来说从未感知的工作,这就是创造的开始。
发现幼儿创造能力要给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探索的精神,有这种环境,往往会造就孩子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其次,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的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幼儿对新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爱提问题,刨根问底,提的问题稀奇古怪,各种各样。在给孩子创造自由优美的环境下,还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千万不要按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想去做大人看起来可能的事情或大人所想不到的事情。
再次,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望。具有好奇心是幼儿的个性特点,它表现在幼儿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然而儿童的好奇心并不都是正确的,大多带有空想主义的色彩,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来。爱迪生小时候曾看到母鸡能孵出小鸡,他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把小鸡孵出,虽然他的想法有些离奇,但他敢于发现问题、解开问题之谜的做法是值得幼儿学习的。为满足好奇心而激起的强烈求知欲望,能使他坚定探索的信心,克服许多困难,也许会从此走上科学的道路。做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儿童的这一特点,给以适当的开导和鼓励,既不能盲目否定,也不可包办代替,应以维护其创新意识。
如:孩子看到没见过的东西,总会去观察,摸一摸,会将一个玩具拆开,看看里面。他们不但会有这样的行为,而且还会不断提出一些问题;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母鸡为什么会生蛋等等。有研究证明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看,儿童时期一般要经历两个好问期,第一个好问期从一岁半开始,三岁后到达高峰。这个时期大多会问:“这是什么”,之类的话。第二个好问期从三岁之后开始,五岁到达高峰,这一时期,幼儿脑子里充满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连父母、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但切记不可不耐烦的应付或厌烦孩子,这样会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新鲜感慢慢减少,创造力也会随之被埋没了。相反我们听到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之后,应积极、热情耐心的向孩子解答,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问题,也不要回避,可坦白的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找答案,或翻资料查阅。
老师也可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来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科学课让幼儿观察海绵和小石块,哪个可以在水里浮起来,哪个能沉到水底,并自己动手操作感觉其中的奥妙。
教师也要注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游戏并不只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的过程,他们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不必事事告诉幼儿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多作判断。否则就会养成幼儿思维的信赖性和惰性,阻碍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我们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有一次阴天下午,一位小班的幼儿问我,你知道太阳公公到那里去了吗?还没等我来得急回答,他就说:太阳公公逛超市去了,有个地方新开了个大超市。我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大家就像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当孩子进行创造时,教师应帮助幼儿准备材料,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为了不打消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及时给予帮助。
在设计活动时,该活动要富有创造性,为了提高幼儿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培养,设计出对幼儿的控制和帮助较少,却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自我表现的活动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给幼儿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锻炼创造能力。
而且,活动时要提供足够的变化性,因为活动的变化性对激发幼儿能力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会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因为变化最吸引幼儿,幼儿最喜欢新鲜的东西,这样就满足了其新鲜感。甚至,同一活动,换个地方,还会吸引幼儿。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变环境布置,材料、内容方式等,活动材料的丰富多变对激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尤其重要,所以,变化能有效的激发创造性。如: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4、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内在的、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的要求。启发诱导,唤起联想,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势,引导幼儿的发展性思维,鼓励幼儿多提问题,多思考,并自己作出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拓展广阔的教学空间。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而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
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
编辑整理本文。
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拓展广阔的教学空间。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2]《音乐能力心理学》[苏]b·m·捷普洛夫著孙晔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园打破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表演游戏、美工活动、音乐游戏等形式,设计一个以培养幼儿言语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程序系统,坚持教、训、创结合,提出仿编、扩编、创编语句、诗句、故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语言文学作品,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言语创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比对照班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方面。
一、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利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同一艺术主题,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灵活性表现在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想出多种新信息,如让幼儿根据前半部分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局。
二、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并能够把握教师提供的范例迅速仿编出故事、儿歌等。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每教一个故事、一首儿歌都要用表演游戏、美工活动、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来再现作品内容,这样长期下来,幼儿分析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速度加快,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作品能力加强了,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的变通性提高了。
如:在学习《七色花》 故事时,在学习了句式: 某某(用些好听的形容词)是我的朋友”。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想让七色花帮助自己实现什么愿望,并让幼儿谈一下:用七色花帮助别人有什么感受?然后延伸活动:①引导幼儿以《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题,仿编故事或诗歌; ②鼓励幼儿用绘画方式将新编“七色花”故事内容画出来。
百科知识,幼儿大多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花的名称。由于有一些生活经验幼儿还说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给幼儿介绍过有关花的出了一些花的特别用处。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幼儿对“不能送病人,适合在祭扫时用。”这点有正确认知。
在仿编诗歌过程中,幼儿说出来了很多优美又令人感动的句子。如幼儿王一涵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橙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的房间变漂亮吧!”
幼儿赵冰冰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紫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我飞到天上玩玩吧!我会撕下一片蓝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小鱼生活的水变得干净吧!”
幼儿秦佳乐说:假如有一朵七色花,我会撕下一片蓝花瓣,说:“飞哟,飞哟,小花瓣,让每个人都很健康,不会生病吧!”……
幼儿的言语创造能力还表现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在图画书的阅读中,幼儿首先观察、想象图画的内容,再将看到的、想到的转译成故事图式语言。幼儿听了《七色花》的故事,深深的被里面有趣的情节吸引了,孩子们都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朵这样神奇的七色花。自己动手画了一朵朵漂亮的七色花,还画上了孩子们最想实现的愿望。
三、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深刻性
按照皮亚杰熟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是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还受直觉感知的形象影响,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语言文学在这方面给予幼儿的帮助,主要在于文学作品展现的生活内容,都隐藏着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推断出结果,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四、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的独特性
幼儿期言语创造能力的独特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表现为形象的独特性高度发展,而抽象的独特性比较少。因此,在幼儿期特别是在幼儿早期,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形象性材料,如:语言形象精炼的故事、诗歌;画面形象的图画书和图片,以此发展幼儿言语独特性。在续编故事结局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童话、如《摘苹果》、《会爆炸的葡萄》等等,
实验证明,幼儿言语创造能力经过良好而合理的教育是能够培养的,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①留给幼儿一定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自由发挥,如确定某日下午为小组故事会时间,七、八个幼儿组成一个小组,任命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故事会,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他人面前讲述自己仿编、创编的故事,让幼儿从中获得一种成功感。②电视美术片可以适当引进幼儿园语言教育课堂,现代生活中,电视机(录相机)已基本普及,这无疑对现代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看电视成为幼儿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视美术片以它特有的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幼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组织幼儿观看电视美术片,让它发挥最大效应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杨婵(1980.1-),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环城北路一号,职称:小教一级,本科,工作单位:博爱县县直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