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9 10:02: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专业调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已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广泛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词汇学习的方法上误区很大。而作为语言构成的最基本元素词汇,研究它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熟练地掌握大量的词汇是能否成功掌握英语的关键。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对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实研究,但对于高校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的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对大学英语专业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他们词汇学习水平高低来对他们的词汇学习理念,词汇学习策略,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分析。从而给为学习
词汇学习的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不少研究肯定了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Rubbin,1995;Oxford,1990)。中国也有学者在学习策略上作了一些研究,如文秋芳(1995),马广惠(1997),吴霞、王蔷(1998)。词汇学习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策略的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对中国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不少见,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大部分是汉族大学生和研究生,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显然有些不足。
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
1.1 本次调查目的
(1)了解被试者的词汇量大小;
(2)被试者普遍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
(3)词汇量不同的被试者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2 调查对象
该课题的调查是在兰州长青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的,共计80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收到有效问卷64份。在这64名被试者中,其中女生共55名,男生9名,被试的年龄都在19岁-21岁之间。
1.3 调查方法和过程
1.3.1 问卷调查
英语词汇量测试卷从12000个常用词中随机抽取了160个单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词汇:大学英语四级难度。二级词汇:大学英语六级难度。三级词汇:英语专业四级难度。(本系统为上海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主任、大学英语、考研英语及剑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沈昂老师在长期的词汇教学研究中创立)
1.3.2 半开放式访谈
访谈包括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你是如何学习、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的(请具体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学习、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你在何时、何地记忆单词效果最佳?可能影响英语词汇学习的其他几个因素(动机供趣、记忆力、母语词汇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词汇测试卷结果
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全体被试者的平均词汇量为5647词,词汇量最大为8267词,最小的为3667词。在全体64名被试者中,63人对基础词汇的掌握好于高级词汇,只有1人除外。
2.2 半开放式访谈
测试后,笔者分别选取了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共计20名学生,逐一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被采访者均是在提前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采访的,因而能够畅所欲言,特别是排名后十位的被试者在言谈中没有显示出任何有心理压力的迹象。
现将采访结果总结如下: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被试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一览(这里,笔者将策略进一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广晴感策略)。
3 结论与体会
3.1 测试和访谈结果
(1)接受测试和访谈的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们普遍能够使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学习策略,这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策略,包括推理、分析、总结、练习、笔记等。其次是元认知策略,包括集中注意力、规划记忆方法、掌控、评估学习效果等手段,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时刻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但研究也发现,受试者中只有3%谈及了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如自我激励。其他人无一例外地强调一般情况下是自己独立记忆单词。但他们都不否认合作记忆印象深、不枯燥。独立记忆单词是被试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
(2)词汇量大的被试者较之以词汇量小的被试者在策略的使用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掌握、运用策略的数量远远地超过词汇量小的同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多能使用元认知策略。首先,他们相信学习单词有方法可言,并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记忆单词;其次,他们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地学习生词。相比较而言,词汇量小的被试者中有30%的同学根本就不相信记忆单词有方法可言,或认为方法并不重要,记单词靠的是下功夫、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元认知策略在词汇记忆中似乎起重要作用。
(3)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词汇量大的被试者能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通过听广播、大声朗读、看书看报、写作文等多种渠道学习、记忆、巩固单词。
3.2 本调查研究为今后词汇教学提供的启发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特别是向词汇策略少的学生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技巧。
(2)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能够察觉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相应的对策,因人施教。例如,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调查发现: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的有时在词汇量上的差距高达4000词。这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予以必要的重视。
3.3 存在的局限
鉴于本调查样本数量有限且访谈被试的选取依据的仅仅是一次词汇测验的成绩,结果难免会失之偏颇。为加强调查的科学性,今后应该定期给学生做词汇测试,在综合数次成绩的基础上,划分出词汇量大和词汇量小的被试者,并尽可能加大样本的数量。
【参考文献】
[1]Brown, T. &F. Perry. 1991. A Comparison Of Three Learning[Z].
[2]Cohen,A.1990.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s.NY:Newbury House/Harper Row[Z].
[3]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trategies for ESL Vocabulary Acquisition.TESOL Quarter/y25:655-70[Z].
[5]蒋争.英语构词解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下转第266页)
(上接第91页)[6]吕筠,董晓秋.英语语法教学与语法能力构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9):79-82.
[7]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8]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就业;艺术设计;调查;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在校的本科生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即将毕业的毕业生,经过查阅,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的问卷为297份,有效率为99%。本次问卷主要涉及就业方向、自主创业、择业趋势、求职方法等几个方面。其中,39.7%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工作地点,另有53.1%的人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79.4%的在校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在外有做兼职,选择了先进行小范围的自主创业。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通过分析,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规划主要显示了以下五个特征:
1、择业意向重稳定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独特的专业,学习成本是远远高于普通本科学生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占33.8% ,选择“稳定工作”,“高收入”的学生的比率分别为58.4%、37.5%,由此可看出这两项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看重的就业要素。事实上,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调查,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有81%的在私企工作,49.3%的选择了挑战性强的单位工作。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持有积极的就业心态,择业意向偏向稳重。
2、求职方式多样性
在就业求职的选择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一般专业的学生往往是通过校园招聘来求职,然后才是社会招聘、网络人才招聘以及媒体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所需,几乎每个人都使熟练计算机,通过网络求职的选择,从而使传输的 信息更及时、更方便。另外他们也通过一些传统的方式进行求职,但网络求职的途径使他们在就业中占有更多的市场。
3、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加理性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其它专业没有的特长,有70.7%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注重自身的综合能力,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有38.8%的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掌握了各种技能。63.2%的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各项技能证书,他们认为这对他们以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校对指导学生进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其制定的目标含糊不清,是不现实的,没有意义,这反映了现代学生越来越注重理性思考。
4、自主创业意识强
国家在各省级和市级机关推出涉及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仅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机率,而且还提供了环境、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帮助。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范围涉及较广泛,因而促使他们自主创业意识较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愿意自主创业的学生达到70.1%,另外大多数学生选择自己在校所学专业作为未来创业的目标,创业意识较强。
三、在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对策与建议
调查显示,65.5%的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没有清晰明确的就业计划,甚至有17.8%的学生认为就业规划没有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一些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思路,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还要提升整体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竞争力以及就业规划意识,这也是眼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1、成立一支专业的就业工作队伍
就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实施政策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及更好地服务指导意识等较高的素质。调查显示,各高校就业指导员大多比较年轻,相对于工作经验比较缺乏。针对这些现象,建议积极开展工作,增加对有关就业的相应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并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其成为一支具有职业化、专业化的高质量的队伍,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构建立体化的就业平台
学校应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就业平台,使其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我、发挥自我。首先,扩大就业的渠道,建立就业基地以及具备用人单位信息的资料库。其次,针对管理者与社会缺乏快速衔接的沟通这一现象,特别是缺乏与本校学生不易就业的用人单位进行长期公关的意识的问题,高校应大量搜集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使用网络、拜访、校友资源、教师资源、合作等方式来联系用人单位,邀请成功校友讲解、分析择业技巧与社会需求,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等培训,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最后,对于高需求的企业,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运用,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相关情况,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做好毕业就业的基础,以此来促进就业。
3、实施就业指导服务
实施就业指导服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第一,疏导学生的就业观,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定位是符合其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的,使毕业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而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定位。第二,让学生制定目标。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表示缺乏实际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制定的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预期目标。针对这点就业指导老师可以辅助学生拟定近期与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就业目标,可从艺术设计专业讲座开始,掌握一些就业必备的素质,了解和清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的需求,以此来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向着这一方向去努力,进而更好的提高专业的质量,为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胡春花.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与思考―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
[2]袁庆华,王永亮,张龙.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
[3]姚燕,李春华,郭昌盛.浅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J].金田.2013.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
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泛,同时也比较容易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所以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这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二. 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三.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四.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管专业 大学生就业意向 调查 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再加上一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笔者以问卷形式对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在校学生做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办法,样本为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经管系在校生,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从调查样本涉及的专业、人数、性别、年级等方面来看,样本的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8%。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2.9%,女生占66.8%;来自北京城镇的学生占34.30%,北京农村学生占 11.30%,外省城镇学生占47.70%,外省农村学生占6.70%。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明
2014年,高校毕业生突破700万人大关,达到727万人,创造了毕业生人数的新高。我国受欧美经济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经济增速继续回落,无疑使得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调查中,54%的学生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客观的,7.9%的学生认为形势大好,21.6%的学生对此无概念,14.9%的学生认为政府会给予相关扶持。接近半数的人对就业形势不明或认知错误。学校和毕业生与企业之间也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的择才条件没有及时传递给学校和学生,导致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2.就业选择多元化
现在虽然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但毕业后可选择的方向也多了。调查显示,在毕业后的打算方面,出国的占12.7%、考研的占20.60%、就业的占62%、自主创业的占7.70%。毕业生对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问题并不感兴趣,留学和考研的比例都不大,且报考公务员的选项无人选择。在社会总体教育水平提高的今天,本科毕业生已是大部分用人单位招聘的最低标准,选择继续深造也是大学生毕业后重点考虑的选项。
3.就业依赖性强,对于职业规划很茫然
在求职渠道的选项中,通过父母和亲戚的关系安排的占32.20%,朋友介绍占15.10%,学校推荐占90%,社会关系的推荐占10.10%,人才招聘占22.80%,13.90%网上投简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选择以亲人、朋友、校方等关系为主的就业途径占到六成之多,说明这类就业途径比较普遍,毕业生越来越依赖关系网来获得工作。
本次调查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情况进行了了解,设计了三个问题,即:就业意向是否明确、对职业生涯有无规划、专业对口问题的看法。统计显示,明确就业意向的人和不明确就业意向的人几乎是1:1的比例;学生对于职业规划问题,真正认真思考规划的人才占到12.70%;四成人对专业对口问题表示无所谓,三成多的人希望最好有关,一定要求专业对口和不要求专业对口的比例则几乎是1:1。这些数据表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计划和职业规划,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针对自身条件、能力进行评估和判断,也不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当好的机会出现的时候抓不住,导致就业成功率不高。
4.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众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发展机会、满足自身兴趣爱好、薪酬待遇、工作地点、稳定性等。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依次是:24.40%的学生考虑社会地位,22.70%的学生考虑发展机会、满足自身兴趣爱好,18.30%的学生考虑薪酬,这也表明了毕业生对就业过于理想化。
(1)对薪资期望过高。调查显示,81.7%的学生希望月薪为2000~5000元,还有10.60%的学生期望月薪在5000元以上。在求职中屡受挫折的部分大学生,往往把眼光盯在大公司身上,把工资待遇和岗位作为就业的首选条件,要么碰壁,要么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
(2)对就业地选择集中。在这次调查中,外省的生源占到54.4%,其中近30%的学生表示希望毕业后在北京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吸引着众多有志之士来这里发展,一些毕业生宁肯成为“漂族”和“蚁族”,也希望毕业后可以留京。
(3)对就业单位期望过高(见下表)。
表 期望单位及最可能进入单位
民营企业 政府部门 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期望单位 10.80% 18.80% 15.80% 24.70% 20.60% 8.80%
最可能进入单位 22.60% 18.60% 12.40% 20.40% 13% 10.80%
虽然大学生现在有了多种就业选择,但国企、外资、政府部门仍是首选,因为这些单位在大众心目中的社会地位较高。但外资企业招聘要求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相关经历,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日益激烈,这与独立院校学生自身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三、对策及建议
1.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引导学生明确目标。首先,学校需激发学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情,并最终将这种热情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如此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逐渐强化将来要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意向,逐渐弱化专业不同对就业的影响,让学生们人尽其才。其次,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时信息,比如关于考研、出国、报考公务员的数据,使学生们全面、详细地了解毕业去向的情况,尽早为自己明确目标。
(2)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学校要构建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要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择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走出择业的误区,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正确的就业心态。
(3)将专业课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对企业不够了解,不了解招聘情况,更不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不明确所学专业在就业选择上可以有哪些岗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应当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专业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4)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学生们对这些政策不甚了解,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较少的社会经验,让一些有能力、有想法、有规划的学生无从施展,也让大部分的学生望而却步。在自主创业方面,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同时,开展创业教育,为有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指导。
2.做好规划,摆正心态、明确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很多用人单位不愁找不到人,并且倾向于要名牌高校的大学生。但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独立院校的学生切勿个人期待过高,应先做好初步的职业规划,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
毕业生个人自身的因素是内因,是毕业生最终选择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独立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成熟的思想,对自己的理想、兴趣是什么,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选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不依赖家人、学校,不与同学、朋友攀比。
3.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大学生的就业属于初次就业,社会中的职业千千万万,毕业生应该放宽择业眼界,不要只盯住现实中高工资厚待遇的单位,要相信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就能实现自我解困。
积累自己的知识资本也是择业准备最重要的因素。择业时自身能力居第一,这也是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共识。学业是择业和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更具实力,占据主动地位,找到理想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捷景,杨玲,郑正熙等.北京市经管类大学生留京意向调查研究[J].管理学家,2010(10).
[2]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就业,2005(14).
[3]冯华.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5).
[4]甄月桥,朱茹华,刘泽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意向探析――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2009(9).
关键词:中医药; 大学生; 专业;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13-001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传承[1]。因此,深入了解中医药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满意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可为中医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事实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5年11月下旬,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140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分别为49人、98人、44人。
1.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考试相关的态度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状况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中医药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满意情况及影响因素。
2.结果
调查显示,中医药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满意情况为喜欢及不喜欢的分别为135人(70.7%)与7人(3.7%),持无所谓态度的为49人(25.6%)。如表1所示,他们对本专业的态度与兴趣、调剂、教授授课质量、愿从事中医药行业工作以及业余时间状况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中医药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满意情况
3.讨论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中,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所占构成比仅为3.7%,可见该校中医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水平较高,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但依然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可见该院应当继续加强相关教育,提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度的总体水平。
对现在的专业充满兴趣的学生喜欢本专业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兴趣者,这提示今后的工作应从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提升对自己专业的满意水平,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后续的学习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调剂到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所在专业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调剂者,这可能是因为被调剂的学生缺乏对中医药的主观热情和兴趣度,这与上一结论是明显相符的。本研究发现,对教师授课质量持满意和不满意态度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的比例分别为77.1%与72.0%,相差并不明显,其深入的原因有待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去探讨。另外,未来愿从事中医药行业工作的学生喜欢所在专业的比例高于不确定和不喜欢所在专业者,可见当中医药大学生树立了明确的就业意向,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满意度。同时,经常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网络购物、游戏、电视剧等的学生喜欢本专业的比例低于偶尔、很少或从不者,这从侧面反映了网络沉迷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网络娱乐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本专业的关注。
综上,中医药院校应当从专业兴趣、关注被调剂的学生、教师授课质量、明确学生就业意向、减少网络沉迷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中医药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莫莉丽.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探究――以广西中医学院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
行业特色专业,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专业或学院专业。行业特色专业是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密切联系。
二、行业特色专业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行业特色专业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的七所高校中的行业特色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走访了七所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并收集相关的研究数据进行论证。(详见表1)。
关键词:体育专业 大学生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31-0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体育类专业毕业生也相应大量增加,而体育毕业生因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同时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行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减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但是不可否认,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来自于现实的残酷竞争,一方面也来源于体育学生自身的不量就业观念,有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择业心理功利化、择业动机理想化、择业行为程序化等众多问题,不良的择业心理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出现择业失误、择业困难等现象。体育毕业生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取胜,既要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图从体育毕业生择业心理进行调查,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广东省三个高校体育专业院系中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体育类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各100名被试,共抽取了4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统一发放问卷,集中收回,收回有效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 1.2 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共15个题目,包括专业认同及就业前景认识、择业标准、理想工作态度以及择业问题应对方式等四个方面内容。
1.3 数据分析
数据统一录入spss17.0 for windows进行分析与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体育专业及就业前景认知
在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选择上,有19.4%的大学生觉得很满意,有25.8%的大学生觉得满意,有39.8%的大学生觉得一般,有15%的大学生觉得不满意。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对专业认可的程度不高,有一半多的大学生觉得该专业一般甚至不满意。
对行业前景的认识上,有29.4%的同学认为体育行业前景将会很好,46.2%的同学认为前景一般,10.7%的同学认为前景不好,还有13.7%同学对此表示没有了解。这也说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事业前景还缺乏比较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对所学专业的未来信心还不足。
对就业形势的态度,有22.4%的同学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乐观且充满信心,有39.4%的大学生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一般,有12.4%的同学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甚至对以后能否就业感到绝望。也有25.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未来的就业形势如何。分析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体育专业发展前景不乐观,表现出了消极、不自信的心态。
2.2 择业选择标准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选择的标准上,体育专业学生选择分别是发挥个人特长(34.6%),其次是经济收入(29.6%),然后依次为轻松自由(15.3%)、社会地位(12.0%)、地理环境(4.6%)、仅有3.9%的大学生选择对社会做贡献;影响自己择业的重要人或事物方面,有44.8认为自己做决定,有26.8%的大学生选择父母,有14.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有14.1%的大学生选择朋友,表明体育大学生就业标准认识上较有主见,但是功利思想严重。
2.3 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态度
在对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上,有11.5%的大学生选择1000元~2000元,有66.2%的大学生选择2000元-4000元,有17.6%的大学生选择4000元~6000元,有4.7%的大学生选择6000元以上,这个标准比其他研究相对要稍高一些,因为广东省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看,体育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比较合理。
而在择业地区的选择上,有62.2%的大学生选择珠三角地区,有27.4%的大学生选择家乡,只有10.4%的大学生选择到内地或者边远地区。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有18.9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36.1%的同学的第一选择是国有企业,25.4%的同学的第二选择是私人企业,10.2%选择自主创业,还有9.4%的同学的第三选择是考研。可以看出,选择公务员或者国企的同学占绝大部分。
2.4 择业途径选择与择业问题应对方式
调查显示,在择业途径的选择上,有34.6%的同学选择自己联系工作单位;41.2%的同学选择通过人才市场;也有25.2%的同学选择学校推荐。可以看出,大部分体育院校学生对学校推荐的方式不热衷,主要是通过自己或者人才市场来获得就业信息。
对择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上,有74.0%的被调查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习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16.5%的同学对于社会实践持一般的态度,还有9.5%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有没有社会实践经历都一样。可见,大部分体育大学生对待社会实践与实习的态度还是比较认可的,普遍认为到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习对于其丰富阅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问题“如何提高就业力”上,有54.2%的同学的选择是加倍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力,51.1%的同学的选择了是努力做兼职或者实习获取社会工作经验;25.1%的同学选择了人际关系及其他。
3 讨论与分析
3.1 体育学生应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找好职业定位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尤其是在地域选择、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显示出功利化的趋向,倾向于选择珠三角发达地区以及公务员、国企等稳定单位,对此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体育大学毕业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实力,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在求职过程中,不亢不卑,应当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当获得理想的职业时机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阅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作更充分的准备。
3.2 体育专业独立性强,学校应加强对体育
专业的就业指导
体育专业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自身的特点,它包括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社会本身对体育专业需求的萎缩等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紧张,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就业上缺乏一定的弹性,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形势进行的自发调整。
这种就业困难的形势,决定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改变,要有很强的择业意识,为此,要在头脑中真正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能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所以,体育院系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问题,认真做好相关的择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是全程化的,应该从新生入学起,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分段实施。从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引导大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视角形成健全的自我价值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帮助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求职面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使体育毕业生自身的能力能够在求职中得以充分发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3.3 做好择业挫败教育,提高心理调适力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遭受挫折在所难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遭受的挫折更为普遍,所以体育专业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貌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避免由于择业动机冲突引发的心理失衡对每一位毕业生都至关重要。近年来,高校体育学生的求职心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表现为择业心态的失衡及心理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日益严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辅导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认识到择业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现实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节自我情绪,调适择业受挫后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是成功择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财瑜,张文仙.关于体育专业学生择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5:23~25
[2]徐国斌.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科技广场,2008,9:56~57
[3]唐章晖.体育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13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教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已接近10年。如今,大学生的就学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对所读专业无兴趣,甚至出现厌倦、抵制。
多年来的就业工作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障碍有两个方面:第一,就业期望值过高。这部分同学往往是重点院校的热门专业学生,或对自己过分自信,对生活充满理想化色彩。第二,自身个性与专业类型不符。部分大学生因所读专业与自己性格和兴趣爱好相去甚远,严重地影响了专业满意度。
可见,专业满意度与专业学习、就业性向及就业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开展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调查与实证研究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对提高大学生专业满意与就业决策信心,重视个性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益。
二、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调查及其统计分析
1.研究方法、调查对象
根据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性向理论,笔者将大学生的就业性向定义为: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社会认知以及对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判断,从而产生的对未来职业的倾向。而专业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它带有实现职业生涯目标隐含要求的表示。契合度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专业与就业性向的相关程度,是学生所学专业在各方面对其就业性向的影响力。
本次工作从上述三个方面设计了17个选择题和填空题,对上海交通大学等十所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实施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92.7%。其样本的分布充分考虑了地区、专业、年级和性别等。本次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为东部高校学生占18.8%、中部高校学生占12.5%、西部高校学生占68.7%;专业分布为会计12.5%、国际贸易6.3%、法律12.5%、英(日)语6.3%、旅游管理12.5%、行政管理6.3%、材料科学与工程12.5%、电子信息工程6.3%、土木工程12.5%、临床医学12.5%;年级比例是大学二年级18.2%、大学三年级68.3%、大学四年级13.5%的本科学生;性别分布状况,女生占55.8%,男生占44.2%。
2.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1)用Excel的统计工具对样本的专业满意度、生涯意识等的初步分析
调查显示,只有12.6%的大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感到很满意,大部分认为“还可以”,有11.6%感觉不好,1%对所读专业很反感。另外,50%以上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男、女生对就业前景的“乐观”和“不太乐观”的选择呈现明显差异。女生就业前景预测的“乐观”比男生低了10%,说明女生比男生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另外,有四成以上的大学生为自己做了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半数以上曾经做过,但没有清晰的规划,还有6.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做过任何规划。从专业对口职业与期望从事职业对比看,期望从事公务员和职业经理人的分别高出专业对口职业3.5%和4.5%。而工程技术类、财会、医学、法律、旅游都出现了相反的情形,期望从事职业的大学生比例都低于专业对口职业比例,尤其是工程技术类、法律和旅游都不足半数。
(2)SPSS分析
运用SPSS 13.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如下:
① 相关分析
a.与其影响要素相关分析
对专业兴趣与自主性(专业选择)、专业认知、就业评估、生涯意识、教学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专业兴趣与专业选择自主性、专业认知等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自身选择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抱乐观态度、自己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都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较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b.个性特质与其影响要素相关分析
个性特质与专业认知、就业评估、生涯意识、好友人数的相关分析,个性特质与专业的深层次了解,就业前景抱乐观态度,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好朋友的个数有较大影响。
c.人生目标与就业与其影响要素相关分析
生涯意识和自主性、学习动力、教学水平的相关分析,大学生的生涯意识与专业选择的自主性显著正相关,生涯意识和学习动力与教学水平也是显著正相关,可见,大学生应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未来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学习时会有更充足的动力,老师的教学水平对本维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② 回归分析
分别以大学二、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性别、就业评估、自主性、个性特质、生涯意识、就业取向”为自变量,专业兴趣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step法)分别建立就业性向的回归模型。
三个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模型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除“专业认知”低于0.25,其他皆大于0.25(或小于-0.25),所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
从三个模型可以看出,个性特质要素是对专业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其他要素随之变化,而个性特质表现出持续的影响,因此自身个性特质是选择专业和生涯规划最有参考价值、最稳定的因素,对未来职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③ 路径分析
生涯意识、个性特质、专业满意度、专业认知与就业评估或就业预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也有一定的因果互动关系。
路径分析后得知生涯意识、个性特质、专业满意度、专业认知与就业评估等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路径(图1)可以看出,对就业评估影响的路径中,专业满意度、生涯意识、个性特质、专业认知都可以直接通达就业评估,组成四个直接路径。而个性特质、生涯意识和专业满意度分别通过专业的认知程度对就业评估或预期产生影响,组成了五个间接路径。所以专业满意度、生涯意识、个性特质以及专业认知,它们是产生就业障碍的直接影响因子。而其中个性特质是最为关键的因子,其次是生涯意识和专业满意度因子,最后是专业认知因子。另外,专业满意度通过专业认知对就业预期产生影响,实际就是如何抓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质量的问题。
从回归和路径分析中,个性特质在本研究中是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变量,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对大学生的就业评估也起到直接的作用。因为个性特质不仅决定了对专业要求的适应程度,也是未来职业要求的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个性特质的重要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它应该为高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大学生的专业的满意度对就业评估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但是它在受到生涯意识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是增强其就业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其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预测即就业评估,是大学生对所学本专业的满意程度的心理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未来职业的信心。所以,高校应加强专业满意度提升的各项工作的力度,为大学生就业作充分准备。
由上述变量与就业评估形成的因果关系而知,协调好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的关系是消除就业障碍的突破口,我们可以从专业管理与生涯规划管理相结合的路径入手进行改善。重视个性特质、生涯意识、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知关键变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创造条件对以上影响因素予以正确及时的引导、辅助规划和提升,将会大幅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高校的就业率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
三、建议
本次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给高校就业工作创新带来重要启示,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1.全方位指导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提高就业性向与专业的契合度水平
学生专业选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家长、教师和高校等几个方面应做好协调,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要点如下:
个性特质应与专业类型相契合;调查发现,个性特质要素是对专业的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其他要素随之变化,唯独个性特质表现出持续的影响,因此自身个性特质是选择专业最有参考价值的因素,对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高校通过大类招生模式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兴趣已基本明晰,这时确立专业对今后的学习非常有利,更容易产生普遍较高的专业满意度。北京大学在2002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新成立了“元培实验班”,入学时只分文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许多高分考生踊跃报名。高校进行此类改革值得推广。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加深专业认知程度,了解职业发展:专业是社会分工的雏形,所有的专业选择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都与专业密切相关。认识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才能认识专业选择的动因和发展轨迹,了解各类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结构怎样影响将来的就业结构。
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指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生涯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此类意识的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指导大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分阶段有步骤的予以实施,不断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努力完成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优化大学教学资源结构配置
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是教学资源配置效用的体现:高校应当认识到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己任。潜在人力资源的适任能力首先反映在就业性向与专业契合度上,它体现为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用,这就要求高校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管理的力度深入紧密结合到专业管理中。
实施专业学习与就业指导导师制,专业教师就是职业生涯指导师:基于专业认知和专业满意与就业信心有关,所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
建立大学生测评中心,使大学生专业选择有科学依据:筹划建立大学生性格、就业性向测评中心,运用专业的性格测评软件,为大学生专业选择前做科学测试,根据测评报告,使其对自身性格有清楚的认识,配合就业指导老师对社会职业的深入讲解,将专业与职业有效衔接起来,让大学生明白自己更适合何种职业,并按照自己的就业性向需要,集中精力弥补自身不足,成长其职业素养,在专业与就业性向之间实现高度契合。
实施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认知的分类管理:大学生在个性特质、专业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年级的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就业管理与专业选择时应实施大学生就业性向与专业认知的分类管理,如对不同年级进行个性特质成长目标分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