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8篇

时间:2023-06-09 10:02: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分析

2.1政策风险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3.1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3.3加强供应链金融现金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必须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以贸易项下利润的实现与结算的控制去引导现金回流至银行的通道,进而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体现了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资企业还款来源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业银行对现金的流量管理具体地体现为授信额度与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考察现金流量与授信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的匹配状况,以及供应链网络内各主体的经营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业银行要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环节通过对回流资金的时间、额度与路径的控制,实现对现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环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在综合行业结算方式、平均销售周期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完成的资金循环时间,从而保证授信企业在供应链内完成资金流与物流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2]李毅学,冯耕中,屠惠远.供应链金融创新中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贷款额度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9(4).

篇2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分析

2.1 政策风险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 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 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3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3.1 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 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篇3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截止到2011年,全国经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99%以上的是中小企业,它们创造的价值占全国GDP的60%以上,为城镇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上缴了国家税收总额的50%。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金融体制和政府政策等客观原因,现金流紧张始终伴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进程。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等因素,更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从特殊的视角来探究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供应链融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以适当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将银行信用有效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总额和授信。换言之,就是银行在供应链中选择一个核心企业并以之为中心,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供应链金融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是从整个供应链出发,综合利用供应链中的资源,提供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本文将从供应链金融视角探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出路。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 目前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包括缺乏贷款担保物、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借款金额小而银行成本高等。除了自身的问题外,外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如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混乱、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从内部原因分析来看,融资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来自自身实力欠缺和信誉不佳。我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管理实践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诚信缺乏更是重大问题,这些不确定性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着投资方的融资信心,大大提高了融资难度。从外部原因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波动性和政策扶持的有效性为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多重障碍。尽管我国金融市场今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格局仍未改变,其严格的融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仍然难度很大。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将中小企业放在供应链中来考虑融资问题,就会大大缓解其发展限制,特别是对融资灵活性、融资渠道、融资可靠性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1)供应链金融可以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的灵活性。市场变化莫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提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的要求。而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可以提高链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灵活性。资金流在供应链中的内部运作避免了外部融资渠道不畅所导致的融资风险,从而能随时满足各节点的资金需求。一旦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出现问题时,借助庞大的信息网,企业可以适时改变融资计划,减少资金使用成本。中小企业依托供应链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极大促进信息在银企间的流动,在银行系统中建立企业信用。在这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银行和企业可以达成默契,促进双方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同时,当双方遇到未预期到的冲击时,这种良好的银企关系可以使得其在应对策略上更具灵活性。

(2)供应链金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民间融资。作为最原始的融资方式,民间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法律保障,因此双方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融资交易。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民间借贷也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资金提供者来说,安全性是其主要关心的问题,借助于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资金提供者和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从而降低投资人的贷款风险,促进民间融资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发展。另外,伴随着供应链融资所实现的规模扩大、资源整合和企业征信提高等,又会极大地提高民间信贷提供者的信心,有利于民间信贷的良性发展。

(3)供应链金融能够促进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一方面,借助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和信息平台,链内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合向银行贷款来增加贷款规模,可以通过链内其他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的担保而增强自身信用。同时银行业可以借此来多角度多途径了解中小企业的规模、财务、信誉和抵押资产等。同时,因为融资对象是基于整个供应链,银行可以比较容易将企业的抵押物或质押物在供应链中转卖,以应对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降低银行所承受的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内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通仓贷款融资。融通仓是指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平台。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担保品存入融通仓,据此获得银行的贷款,继而分阶段还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

(4)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在供应链金融运转的过程中,供应链内协作的加强,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治理机构的完善化、产权关系的明晰化,促使中小企业规范经营,这些方面的改进,都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通过上市而直接融资创造了条件。另外,供应链中发展较好的企业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供应链传递给链内其他中小企业,在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再者,在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后,企业发展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信用得到改善,又能获得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形成资金融通的良性循环。

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一)政府方面

(1)中小企业发展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步伐。一方面对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规范,促使其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将视野适当地向中小企业倾斜,给中小企业以政策上的支持及法律上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对于规范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其他法律也可以一并完善,比如《公司法》、《担保法》、《物权法》等。

(2)在金融服务上,政府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比如,健全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负;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服务中心,为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培训和服务。中央财政需为中小企业预留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融资模式的推广。就供应链金融而言,财政部门需要在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设、金融机构损失贴补、支持行业协会发展等方面投入资金,培育供应链、确保资金需求双方均从这种融资模式中获利。

(3)人民银行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信贷指导,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人民银行要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同时,人民银行需要敦促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增强资金溢价对覆盖风险的能力,以便从正面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利率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优胜劣汰,符合宏观经济调控方向;可以使地下资金交易转移到规范的金融市场,保护相关人员、机构的合法权益。

(二)物流企业方面 首先,物流企业应与银行充分合作,对双方各自优势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管理客户信用。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了解客户质物的信息,而银行则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和业务风险应对方面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二者相互配合,将极大促进对客户信用的全方位管理,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制。物流企业和银行合作,建立快速的市场信息收集、反馈体系,减少产品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多样,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增加了市场风险,而此时对质押物的要求就更高。物流企业和银行可以发挥各自优势,选择合适的质押物以及合理的质押率,并建立起对质押物持续的监控体系,控制市场风险。其次,物流企业要持续提高其仓管水平和仓管信息化程度,加强监管质押物。同时,物流企业应与银行一起,针对银行所提供的客户信用状况等信息,制定严密的监管流程和操作程序,减少内部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损失。最后,物流企业通过各方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化,进而降低法律风险。主体的多样性、质押物的流动性等特征,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风险;就目前而言,该业务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和指导性文件可遵循,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涉及主体应最大程度地规范法律合同,全面降低法律风险。

(三)金融机构方面

(1)银行需要改进授权授信管理制度。为了与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需求相适应,对于一定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提供质押担保的信贷业务审批权,银行分支机构可以适当授予县市(区)支行。银行可以针对信誉较高的中小企业,给予公开授信,企业在授信额度内可中请办理多项信贷业务,并允许企业循环使用授信额度。

(2)银行在对信用评级、担保抵押方式等方面。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在信用评级方面,侧重中小企业法人代表的个人信用和企业成长性的评价。在担保抵押方式方面,对于缺少不动产作抵押的中小企业,运用不动产抵押策略来降低贷款风险。其他方面包括,创新出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资产等。

(3)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信贷工作的基础是风险评估,而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是信贷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依照现行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中小企业很多材料都无法备全,这是由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就需要在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上,建立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特征的、信息化的系统,能够快速地、及时地跟踪中小企业信贷状况,预防风险。这样就可以扩大银行授信的中小企业的范围,同时也确保了银行的收益。在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时,银行需要综合分析非财务风险因素,建立各种预警系统。通过设置适当的行业警戒线和采用动静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在度量风险和选取指标上重点考察自有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内容。

(四)中小企业方面 为了给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很重要。不仅要在政策和服务上做功夫,还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搭建一个为融投资服务的平台。供应链信息系统、企业资金流管理系统、风险信用管理系统、融投资管理系统、供应链清算管理系统,这些模块应是中小企业供应链融投资服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银行和中小企业分别建立以融资为服务前提的供应链信息存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具有融资功能的物资供应链平台。企业资金流管理系统可以管理企业的收支,并通过各个小的子系统,使信息传递更加丰富和有效,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周到的资金流服务。企业对账管理系统,可以在对账和共享数据方面为中小企业服务。风险信用管理系统,可以倚重其在中小企业资金流数据的积累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和评估等提供服务。融投资管理系统可以依据企业信用及供应链企业信息等,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地融投资服务,还可以用来管理企业间、银企间的各种与投融资相关的协议。供应链清算管理系统可以在银行服务的企业供应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为其提供基于供应链的清算服务,减少企业间资金实际流动,提高效率。

另外,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和诚信建设,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信用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关键词,也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软力量。中小企业首先应当从制度和管理出发,积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以真实的会计信息增加信誉保证。另外,在于银行的合作中始终坚持“诚信互惠”理念,严格遵守合作协议,按时按量还款,为长期融资建立信用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内外部融资;融资风险;报童模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changes from“convention role”which only provides logistics services,to“delegation role”and“control role”which provide both logistics servic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he appearance of “delegation role”and“control role”promote the awareness of the cognition of two different financing modes- external financing and internal financing.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the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theory,including the role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and the financing risk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and the optimum order quantity of financing enterprises,the thesis uses the capital constraint newsvendor model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nancing methods. The above conclusions can be good references to thos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hich have capital constraints,poor solvency and low credit rating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Key Words:supply chain enterprise,external and internal financing,financing risk,Newsvendor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17-06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在供应线与供应线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中,不仅有实力雄厚的大型主导型企业,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较难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因而更热衷于从银行的信用市场获得资金。这种由供应链以外的机构(如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被称作“外部融资”。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流业务方面的拓展,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立了独立的金融子公司,专门从事供应链中企业融资问题的协调和咨询。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一定的信贷权限授予这些大型物流公司,允许它们在供应链企业融资过程中向受资金约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这种由供应链内部企业以特定形式提供的融资服务被称作“内部融资”。

目前国内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实践发展迅速,但内外部融资理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种融资方式。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其一,在无风险的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了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在最优订货量时的收益,分析两种融资方法适用的不同情况;其二,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将条件风险价值法(CVaR)和报童模型研究中的时间风险同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结合在一起,定量地衡量了供应链企业内外部融资风险,并定性地分析了内外部融资对经销商收益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

(一)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企业融资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其提供的不同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三类:传统角色(convention model)、角色(delegation model)、控制角色(control model)。

1. 传统角色。即仅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当供应链企业资金不足时,传统角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参与任何融资活动。

2. 角色。在融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起到在银行和资金约束企业间建立桥梁的作用(比如协助银行监管借款企业,使得供应链内部信息和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信息对称等)。由于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的依然是供应链以外的金融机构,所以这种角色下的融资方式为外部融资。

3. 控制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延迟支付的信用合同等方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融资服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应链内部企业,所以此种角色下的融资方式为内部融资。

(二)供应链企业融资风险

供应链是一个涵盖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复杂动态系统。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各种风险的产生。并且处于供应链中任何一级的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将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从而增加供应链风险。供应链的本质是决策的分布性,“双边际效应(double marginalization effect)”①(Splender,1950)和各实体的风险规避效应通常导致供应链整体性能的下降。目前,对供应链协调性的研究通常基于实体风险中性的假设。而实际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风险,尤其在供应链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需要进行外部或内部融资的情况下,风险几乎是衡量融资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融资方式对风险的衡量也不同,本文将分情况讨论内外部融资的核心风险该如何衡量。

1. 外部融资风险。外部融资风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如果贷款企业信用水平较低,银行将倾向于设立更高的贷款利率以补偿自身承担的信贷风险。由于融资风险最终将转化为融资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风险的高低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决定,所以对供应链中的融资企业而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CVaR作为风险度量准则来衡量外部融资的不确定性风险,此种不确定性风险衡量方法由Rockfellar和Uryasev(2000)正式提出。

2. 内部融资风险。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针对延迟支付条件下的内部融资,所以内生风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订货时间风险。

在单一周期(在单一周期内经销商只有一次订货机会)条件下,经销商做出的订货决策,是依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进行的。预测时间跨度越长,需求的不确定性越高,决策的风险就越大。相反,越接近于需求实现时点订货,需求信息量越充分,需求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库存与缺货风险就越小。

因此,从经销商的角度,希望推迟订货,从而降低库存风险和缺货风险。相反,供应商为了降低自身需求不确定性风险,希望经销商提早订货。为了鼓励经销商提早订货,供应商将会采用订购价格优惠策略,即在一个预定的时间段内,给予早期的订单较低的批发价格;反之,给予晚期的订单较高的批发价格。所以,根据融资企业对订货时间风险的不同偏好,针对时间风险的成本也在相应地改变。本文用订货价格作为供应链企业内部融资的风险度量指标,因为它是对由于订货时间不同从而造成风险成本差异的最直接的反映。

二、基础报童模型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

在随机型存储问题中,常见的随机因素是需求和时间。报童模型就是典型的单阶段随机需求模型,旨在寻找最优的产品订货量,最大化期望收益或最小化期望损失。报童模型在1956年首次推出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被应用于诸多领域,本文对其在供应链融资问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模型的假设

在本文整体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假设产品市场是开放的,有关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需求分布和库存成本等信息是对称的(完全信息市场);供应商在产品销售季节到来之前一次性生产完预测的需求量;经销商面临一个随机的市场需求;零售价格为外生变量,不受经销商决策影响;产品考虑残值,并且订货周期较长(不允许二次订货);供应商和经销商是完全理性的,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在基础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假设无风险因素且经销商资金充裕。

(二)变量的设置

三、资金约束报童模型对供应链融资的分析

(一)无风险的资金约束报童模型

1. 无融资服务时的报童模型。模型的假设同基础报童模型。变量的设置除基础报童模型中的变量之外,假设经销商自有资金为B。此模型中经销商存在资金约束现象,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融资服务。订货量将通过下面的最优化问题进行决策:

4. 内外部融资的比较。不论融资方式如何,经销商的融资目的永远是达到其最优收益。作为一个理性的经销商,比较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分别达到其最优订货量时的收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两种融资方式的差异。

根据之前的研究结论,外部融资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二)存在风险的资金约束报童模型

1. 外部融资时的报童模型。根据上文对供应链企业外部融资风险的论述,本文运用CVaR作为风险度量准则来衡量外部融资的不确定性风险。

所谓CVaR(Conditional Value-at-risk/条件风险价值法)是指在给定的条件和置信水平内,决策者预期的损失大于或等于某个给定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或价值风险)的条件期望,也可理解为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为决策型变量; 为随机变量;P为损失函数; 为置信度,即风险偏好程度;VaR为在给定的条件和置信水平内,决策者能够承受的最大潜在损失,也可理解为决策者的安全风险。

之所以选择CVaR作为衡量外部融资风险的标准,是因为外部融资中由银行决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与CVaR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其实,VaR就是现实中银行所能承担的安全风险(由基础利率r来衡量),那么CVaR就是超过银行安全风险的那部分超额风险的平均水平。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银行针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所以银行的风险偏好就是公式中的 。VaR和CVaR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即银行能够承担的安全风险和超额风险的平均水平随着自身风险偏好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银行会通过增加贷款利率等手段将超额风险转移给经销商,变成经销商的融资成本,我们可将CVaR中的损失函数P理解为超额风险带来的损失,由于这部分超额风险是由经销商承担的,所以损失转化为经销商的融资成本。同时,决策型变量x即订购量q,随机变量

即市场随机需求量D。

综上所述,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衡量外部融资风险的方法就是在期望收益函数中减去由风险带来的融资成本。在Gotoh和Takano对CVaR准则下报童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上,已知如下模型:

3. 内外部融资的比较。由于内外部融资风险的度量准则不同,所以定量地比较两种融资方式较为困难。但我们不难看出,在外部融资情况下,融资风险偏好的决定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经销商对风险的掌控性差,不确定性高。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仅仅是关心自身的投资收益或资金安全,并没有提供一种机制与资金不足的经销商共享市场风险。

四、结论

在传统角色中,第三方物流的角色是传统物流产业专业的角色,可以为供应链中物料流的协调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应用自身的专业物流服务为供应链创造一定的价值。但当经销商由于资金限制仅能采购有限的产品,从而限制了自身和供应链的整体收益,这时,传统角色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能为供应链创造出新的价值。然而,角色和控制角色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融资的方式向资金不足的经销商提供资金帮助,从而解决了供应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由此实现了经销商最优的采购决策或运营决策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大化。显然,角色和控制角色在解决供应链企业资金约束问题方面较传统角色更为优秀。

在对内外部融资进行了一番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同外部融资紧密相连的角色并没有提供一种机制与资金不足的经销商共享市场风险,也并没有对供应链中传统问题“双边际效应”产生任何影响,从而没有起到协调整体供应链的作用。和内部融资紧密相连的控制角色却可以通过延迟支付信用合同的方式,为经销商提供一种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共享市场风险的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销商的市场风险和供应链“双边际效应”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在全局上协调了供应链。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控制角色是供应链企业融资服务中的最优角色。

同时,在控制角色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身收益也会高于传统角色和角色。因为在控制角色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物流服务提供商收益(向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而获得的收益);金融服务收益(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一定的风险,它将收取一定的风险费用);供应商收益(向供应商批量采购可能获得价格折扣收益,然后再代售给经销商可获得一定的收益)等等。

但尽管控制角色是资金不足供应链的最优角色,但是要实现控制角色往往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规模较大的、资金无约束的、信誉较好的企业。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盲目崇尚控制角色,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业务创新方向。

注:

①也可称为“双重加价”。美国经济学家Splender在早期对产业组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当市场上的供应链存在单个上游卖者(如供应商)和单个下游买者(如经销商)时,上、下游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使整个供应链经历两次加价(边际化)。而以自己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下游买者倾向于采购对上游来说并非最优数量的产品。这里,“双边际效应”涉及企业的订货决策。实际上,上下游之间关于产品价格、质量、促销、技术等方面仅考虑自身利益的决策行为,都是“双边际效应”的一种形式。并且,“双边际效应”是引发供应链冲突的本质根源,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②即资本市场的无风险利率,由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市场竞争越激烈, 越小。当=0时,则表示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由于激烈市场竞争导致资本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0。

参考文献:

[1]孙艳平.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J].财务与金融,2008,(3):17-21.

[2]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56.

[3]Buzacott J A,R Q 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 2004,50(9):1274-1292.

[4]Xu X D,Birge J R.Operational decisions,capit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compensations:A new vender perspective[J].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2008(53):173-196.

[5]任文超.物资“银行”的构思与操作[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32-33.

[6]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1):97-99.

[7]李毅学,徐渝,王非.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外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35-40.

[8]李毅学,吴丽华.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J].当代财经,2008,(12):66-70.

[9]饶志峰.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研究 [J].中国市场,2007(18):32-33.

[10]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2):42-48.

[11]陈祥锋,朱道立,应雯.资金约束与供应链融资和运营决策研究 [J].管理科学学报,2008,(6):70-77.

[12]殷明,崔毅.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决策模型研究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369-371.

[13]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零售商订货[J].管理科学学报,2006,(3):17-23.

[14]程露,万仲平,侯阔林,蒋威.CVaR准则下双层报童问题模型研究 [J].运筹学学报,2008,12(4):83-93.

[15]李明琨,汪凯仁,方芳.基于时间因素的报童问题理论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12(2):146-152.

[16]文胜,何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UPS的物流金融模式 [J].物流技术,2006,(6):87-89.

[17]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 [J].管理评论,2007,(10):55-62.

[18]李雪敏,缪立新,徐青青.报童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 [J].统计与决策,2008,(17):11-14.

[19]文平,努尔尼沙.报童问题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J].昌吉学院学报,2003,(1):99-101.

[20]苏欣,林正华,杨丽.带有预算费用约束的报童模型 [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报),2004,7(3):371-374.

[21]王颖.风险厌恶情况下供应链联合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2]周树名,王涛.基于CVaR准则下二层报童问题模型及其解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12-15.

[23]宋华明,马士华.正态分布下时变参数的报童模型 [J].预测,2005,(6):67-71.

篇5

[关键词]供应链 风险管理 金融工程

一、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1.金融工程的内涵

“金融工程”一词是由美国财务管理学专家约翰•芬尼迪(John D.Finnert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这是狭义的金融工程概念。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借鉴工程管理的概念,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用金融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和财务中的问题,包括产品的设计、定价、交易策略、金融风险的管理等。金融工程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它是金融创新的技术支持,其目的是解决金融问题如投融资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等。

2.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竞争的两大核心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金融机构会大批涌入,与中国金融业进行竞争,而那些“洋金融”真正的优势就在于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工程是采用创新的手段进行风险管理。著名金融学家,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富兰克林•艾伦认为对于比较稳定的产业采用银行间接融资比较合适,对于创新性强、风险高的产业,最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既能获得足够的权益资本金,同时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转嫁给投资者。从这个角度上讲,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可见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而且风险管理仍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内容。

风险的内涵。风险是指人们在事先能够肯定采取某种行动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的状况。

风险的处理。金融工程理论以最新风险管理理论成果为核心理论,包括估值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套利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尤其创新性地提出了无套利分析方法,将金融市场中的某个头寸结合起来,构筑起一个在市场均衡时的价值能产生不承担风险的利润组合头寸,由此计算该头寸在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即均衡价格。面对风险时,金融工程通过建立一个风险趋势与原有业务刚好相反的头寸,达到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风险的完美中和,从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二、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1. 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机理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供应链系统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如果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在供应链运行中较大的风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风险。再如,委托之间形成的合同是否恰当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合作双方相互讨价还价、协商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交货状况会有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不确定性;另外企业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总是具有不确定性等等。归纳起来,可以将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内生风险(Indigenous Risk)(如道德风险、市场风险等)和外生风险(Ex-ogenous Risk)(如自然环境风险)两大类。

2. 供应链风险的特征

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面对各种人为的和社会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其直接反映在各个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与其预期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和利润的变化。供应链合同条款与金融工程中许多衍生产品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期权合同条款,例如:回收条款(buy back policies)、备份条款(backup agreements)、弹性订货量(quantity flexibility)等。

供应链中企业面对的风险特征:(1)互动博弈和合作性: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会因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为争夺资源,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势必展开激烈的博弈,同时在部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基础上,又存在一定的合作。(2)传递性:供应链从产品开发、生产到流通过程都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故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供应链流程在各个企业间传递和积累,并显著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水平。(3)“牛鞭效应”: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相对封闭,造成链上企业对需求信息的扭曲而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

3.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难点

供应链系统是由许多独立的企业环环相扣构成的一种非线形的复杂系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间的虚拟系统,使各成员企业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把相关信息当作商业机密加以封闭,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资源的不能共享,使产品的价格偏离其价值,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带来复杂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另外供应链中不仅涉及众多的企业和货物供求双方,还涉及政府不同层次的多个管理部门,使供应链中风险来源复杂多变;再加之物流行业在我国还是个比较新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在风险补偿上没有一个定量的法律约束,致使供应链风险处理和供应链风险监控,在目前企业中还不能有效地实施。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供应链中企业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三、利用金融工程解决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的措施

1.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中企业风险最终都体现在其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与预期的不一致,导致其交易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天生”就是用来规避风险的,其具有准确性、时效性、成本优势和管理上的灵活性。金融衍生工具以其特有的财务杠杆(保证金交易)和对冲交易的操作,降低了交易成本,独特的双向建仓(买空卖空)使投资者的交易更加灵活,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动,都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有效的规避和转移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可以将风险由承担能力较弱的个体(风险厌恶者,如套期保值者)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风险偏好者,如投机者),有的甚至转化为投资者的盈利机会,提高了投资者的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供采用的金融工程工具有很多种,例如远期、远期利率协议(FRAs)、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等。

2.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在期货市场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从而锁定成本。商品生产商、批发商、经营商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操作,一个市场的亏损会被另一个市场的盈利所对冲,达到锁定成本,锁定利润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减缓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供求冲击。供应链的开始环节(生产资料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构造一个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实物远期合约,通过远期交易买空卖空,使供应链上游企业承诺在未来各期购买一定数量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向供应商购买一个选择权,通过选择权供应链企业可以决定并调整未来定单的数量,从而使价格波动的风险通过供应链企业的共同承担来规避,最终实现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率益性。

利用期货和期权构建组合合约,规避风险。期权交易是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拥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按事前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期货合约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购买或卖出的义务。超出规定的期限,期权合约自动失效,损失的只是所支付的权利金。期权交易可以使投资者在面对剧烈价格波动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期货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波动达到一定的幅度,就可以规避风险实现盈利。如交易者预测未来价格上升,买入期货合约的同时买入相关期权的看跌期权。如果期货合约价格朝不利的方向运动而出现下跌时,行使看跌期权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期货合约获利,从而降低持有期货多头的损失。如果期货价格真的出现上涨了,朝着对投资者有利的方向运动时,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高价卖出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的同时放弃看跌期权,对投资者而言损失的仅是有限的权利金,却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供应链企业间通过下一定的定金(权利金),拥有在将来某一时间内以协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指定产品(期货合约)的权利(期权),同时买入与预期价格波动相反的期权,从而使供应链企业风险最小,实现盈利。

四、总结

虽然金融工程对供应链风险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首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金融价格还不能做到完全的均衡,这样使金融工程制造出来的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受到体制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例如没有卖空机制;其次是我国企业改革尚不完善,金融工程的应用缺乏广泛的市场需求主体;再次是在我国基础金融工具品种开发不足,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的缺乏,衍生品市场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发展还远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局限了金融工程在我国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金融工程虽为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仍不是风险管理的“解决之道”。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建立高效的运转机制等,从容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付鸣.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2006.(9).

[2]侯祥鹏等.运用金融工程管理企业风险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

[3]李湘露.应用金融工程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0).

[4]沈笑一.我国金融工程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J].中国金融,2004,(6).

篇6

关键词:国有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

1供应链金融内容

1.1供应链

供应链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和风险,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方法,对相关问题和风险进行科学有效控制[1]。这样不仅能减小企业决策失误带来的影响,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价值,并对银行系统的各项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控。

1.2供应链金融

与传统金融贷款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中的“高质量”没有过分关注企业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而是关注企业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交易情况,使参与者能在信息共享平台中看到最新的信息,清楚地了解供应链的实际运营状况。供应链金融不使用公司的实际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抵押[2],利用中小企业在使用供应链产生的流动资产、预收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商品库存等进行融资。

2风险管理的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银行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不仅指信用和市场风险,还涵盖了银行内部和外部的操作风险。我国控制金融风险是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入手,最常见的就是评估风险信用等级和滥用信用衍生工具产生的损失。供应链金融作为信贷的基石,能够有效规避风险,降低金融成本,大幅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2.1信用互换

目前,信用互换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将金融工具分离,大大提高金融风险的管理质量及其在市场中的流动性[3]。信息在信用互换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有了准确的信息流,银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融资措施。信息流的充分整合以及完善的金融风险信用体系能够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促进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和进步。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供应链系统,企业可以向银行寻求不同的信贷服务。第三方机构就是凭借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业务提供一系列服务来获取利益,在贷款的过程中将等价额度的业务进行比例互换。第三方机构的存在导致信用互换这种金融工具成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常见风险。

2.2信用期权和信用利差期权

期权的出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信用期权也在我国银行的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行期权必须要进行信用评估,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评估需要及时共享信息和传递准确的信息流。信息流越准确和及时,越有利于提高银行编制融资方案的准确性。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环境下,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应急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供应链金融具有复杂性,风险的突发状况比较多。因此,在建立系统前,要寻找应对金融突发风险的方法,以便发生金融风险时系统能实时警告并帮助相关人员按照既定程序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变动,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保证企业自身价值和减少错误决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对银行信息流进行充分整合,完善银行信息系统和企业供应链监控制度[4],使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更加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3.2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

信用风险的管理目标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风险发生后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我国银行控制风险的主要方式就是收集和分析企业经营信息,根据业务需求合理确定融资金额,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降低融资风险。这就需要我国银行在整合信息流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融资核算。我国银行要想管理信用风险,必须要将以上两方面结合,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遇到问题时能采取有效措施。

4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方法

4.1整合信息流,保证其准确性

发生金融信用风险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外,还包括融资前期对企业的调查不够透彻,因此信息流的整合在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降低发生金融信用风险的概率,我国银行一定要掌握信息流,实时更新和分享企业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银行能及时了解供应链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5-6]。同时,信息流的准确性也非常关键,有了准确的供应链信息,银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融资措施。整合信息流,充分完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流的准确性,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7]。

4.2应用金融衍生品

虽然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例如供应链信用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量不断增加,金融衍生品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合理应用金融衍生品,能够减小信用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商业银行在信贷抵押中实现债券化,在转换流通性债券时增加对流动性抵押物的需求等,这些措施都能避免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还能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8-9]。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 融资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的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85%左右的新增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对于我们国家的GDP的贡献率在60%以上,50%的税收来源于它,所以中小企业不管是对就业还是创新,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的。然而,诸多因素却遏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难题就是融资难问题,它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制约。鉴于此,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目前,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虽然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二板市场的股票上市规则以及相对主板市场的最低资本有所减低,但是若企业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几年内预测没有投资回报,就很难吸引投资者,股市的发展也会受挫。另外二板市场要求高标准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的条件。

(二)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根据银监会的测算,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所以取得银行贷款难;另外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但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

二、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将其描述为“1+N”模式。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成为其中的核心“1”,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便是“N”,它们往往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资金十分紧张,这种资金链的不均衡很容易导致整条供应链也随之出现失衡。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全方位地为链条上“N”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由此可见,供应链融资理念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它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既规避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金融机构的纵深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

(二)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构成要素不同,供应链融资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四方因素。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它们在供应链融资服务是直接授信者;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它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中小融资企业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规模大、实力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

1.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在产业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为了企业持续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等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是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三方进行合作,银行为下游制造商向上游供应厂商购买货物提供授信支持,并根据制造商提前还款或补存提货保证金的状况开具提货通知书通知供应商发货,供应商凭提货通知书向制造商发货的一项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2.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属于存货动产质押,是指融资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员的行为。融资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企业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管,并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协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将以前银行不接受的动产抵押变为可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从而架设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模式是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以对下游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凭证,将其向商业银行质押或转让,而银行为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参与主体有中小企业(债权方)、核心企业(债务方)和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这样银行进一步有效地转移和降低了其所承担的风险。

4.三种融资模式比较。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在具体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活动,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种模式的差异点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相比政府担保和行政命令,供应链融资有更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供应链融资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万能灵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一)核心企业风险扩大

由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大的金融利益会向核心企业集中,但其实风险也相对集中了。因为如果供应链的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影响。所以,这对其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特别是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管理体系,而供应链金融往往会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的金融灾难。

(二)市场风险问题

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作为贷款收回的最后防线的授信支持性资产多为动产,且根据供应链所属行业不同,动产种类也很多。这些动产的价格随市场供需的变化而波动,一旦贷款的收回需要将这些资产变现,而价格处在低谷,就给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了市场风险。这种以动产为保障的信贷模式的市场风险在整体业务风险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三)对于银行开发产品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要求高

由于供应链融资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为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要求银行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

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供应链融资

由于供应链融资对于银行属于一项新业务,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在供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好、银行合作度高的几个行业进行尝试,根据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抓住核心企业,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兑仓等产品,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

(二)对第三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

物流公司能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控制物流,企业的动产由银行认可的物流公司监管,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入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亦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以核心企业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在产品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者为其上游的原料供货商提供贷款,或者向其下游的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轮辐射之后,再以这些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

(四)要把握“自偿性”原则

通过基于单证、发票或采用动产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方法,使企业做到“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自贷自偿,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区域金融研究》,2009(2).

篇8

一、线上供应链金融概念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子商务必将成为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Cronin( 1997)[1]。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实践和研究正处于由“供应链金融”向“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转型整合期,而且实践方面超前于理论的研究。李明锐(2007)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指出第三方平台背景下的供应链融资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渠道。Freedman(2008)[2]认为电商小额信贷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电商信贷的网络化服务简化了贷款程序,降低了融资成本。李安朋(2011)指出网络融资是以网络信用作为贷款的依据,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突破传统的束缚,具有零担保物、利息低、贷款额度宽松、贷款速度快等特点。王敏(2012)[3]给出网络融资的概念:是指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贷款人通过网上填写企业信息资料,向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由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后发放贷款,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融资方式。苏晓雯(2012)[4]认为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据此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金融服务。这种概念的提出还是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还没有达到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更高层次。随着电商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或者商业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变得更加广泛与复杂。其中代表性的概念是黄丹(2012)[5]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即:金融业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之间,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的新趋势和高级阶段,包含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交易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一种复杂性金融创新产品。这个概念其后得到诸多学者的引用。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有学者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进行了辨析。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6]指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运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给出了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向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演进路径,并从多个特征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业务模式分类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线上融资模式的统称,其中包含诸多的细分模式。张强(2007)最早提出将仓单质押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提出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形成动因、比较优势和参与各方的收益做了初步探讨。李卫娇,马汉武(2011)通过结合企业实践和供应链金融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基于B2B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并详细介绍了两种具体的应用模式:电子仓单融资模式和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并指出基于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资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经济效益,以及降低融资风险。李更(2014)提出了B2C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四种细分模式:电子订单融资、电子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融资和委托贷款。沈亚青(2014)将供应链融资在B2C领域细分为:网络订单融资、网络仓单融资、电商担保融资。本质上来说,线上供应链金融是由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演化而来的。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给出了线下供应链金融向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演进路径即:传统的应收/预付账款融资演进为卖方/买方电子订单融资;传统的仓单/存货质押融资演进为电子仓单融资。并对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和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分类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种。吴晓光(2011)根据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将网络融资分为:以“阿里贷款”为代表的信息平台模式,以“一达通”为代表的直接授信模式和以“金银岛网交所”为代表的仓单杠杆模式。王敏(2012)[3]指出目前比较典型的网络融资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银行借助自己的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主体仍然是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网贷通”“易融通”“数银在线”等;另一种是第三方平台与银行合作,利用网商的线上信用行为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的融资服务,如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提供的“网络联保贷款”等。云蕾(2013)根据电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不同,提出基于纯交易平台和非纯交易平台两种类型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顾敏(2015)根据电商企业是否参与供应链日常活动,将“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分为平台型电商供应链金融和自营型电商供应链金融。前者主要以阿里巴巴、敦煌网、金银岛为代表;后者以京东、苏宁云商为代表。两者又可以根据资金来源进一步细分为基于自有资金和与商业银行合作两类。史金召,郭菊娥(2015)根据参与主体、资金来源、目标客户等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划分为供应链金融web2.0、电商供应链金融、基于电商平台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三类。其中电商供应链金融细化分类为基于B2B/B2C/C2C的电商供应链金融三种。基于电商平台的银行供应链金融细化分类为基于自营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两种。并给出了每种细分模式的一般性操作流程,并与国内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对接。其实每一种分类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可以总结为:首先根据是否与电商平台结合,可以区分为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还是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其次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根据自营还是合作形式,可以区分为电商自营、电商企业和商业银行合作、商业银行自建商务平台三种形式。

三、风险管理

由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性,例如线上企业地域分散度高,基于网络操作等,使得相较于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其在风险方面有诸多变化。靳彦民(2010)指出电商金融平台推出的融资贷款业务面临着来自法律、政策、监管等多重因素的挑战和威胁。吴晓光(2011)指出由于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商业银行网络融资存在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控制风险的方法。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6]通过分析电子订单融资模式和电子仓单融资模式的业务流程,提取操作环节中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发现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银行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风险整体有所增加。然后从严格准入条件、明晰权责界定、提高操作水平、加强监控预警、完善补偿机制五个角度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建议。刘炎隽(2015)指出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信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

在实证研究方面,王鑫(2014)在梳理和归纳以往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再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并通过专家调研法,最终构建出含有24个风险因子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刘宏,吴屏,朱一鸣(2015)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体系框架,并且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总结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22大系统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黄丹(2012)[5]指出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而言,信用风险在逐渐向操作风险转化。然后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的四个交易阶段对操作风险进行风险识别,建立了操作风险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风险实时评估模型,并从风险监测、风险防范以及风险损失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方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