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风险理论基础8篇

时间:2023-06-09 10:02: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理论基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篇1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新金融首先,起源的财务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上世纪的几十年里世界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环境不是很稳定金融浪潮经常发生,所以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理论应运而生,繁荣的经济市场现状为金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电脑技术的普及为这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技术的支持。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的世界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一体化成,并且日益完善,无论哪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都要收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的声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系统下降。从那时起,公司和个人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如汇率风险。

一、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A)财务风险的定义。指的的是这种结果的不稳定性,在以后的时间段受到影响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损失的大小。(B)分类的财务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别:根据根的分工可以分为,包括静态的财务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的财务风险,在符合大数定律,可以进行有规律的预测从而抵抗风险。动态财务风险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发生的概率,而每一次的风险的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预测的难度系数很大。

二、理论基础的财务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金融经济市场浪潮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引起了政府和相关学术人士的日益关注。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论基础:现阶段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是不完美的,因此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现实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正的市场上有各种税收。这些税收将影响公司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假设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理论的现实的经济形势是不恰当的。其次,现实的市场,有交易成本。最后,在真正的市场中,金融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大约需要建立目标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和处置三个步骤:(A)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和准备处置程序,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以确保稳健的货币资金筹集和运营进行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B)财务风险的评估。包括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测量,在各方面的工具选择各种处置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以评估财务风险评价。(1)风险识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类和实施一个全面的分析潜力,显著各种风险,利用各种方法的财务风险识别。。(2)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最佳组合,并建议金融风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阶段的财务风险评价。(3)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置。他主要是两种方法构成(a)控制法,手段之前发生的损失,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努力消除所有的风险,并降低财务风险因素,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b)财政法。指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的金融风险事件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已经发生的损失,并尽快的方式来促进恢复。

四、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近几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金融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支持。投资者是理性的,在一定的风险限度以内投资者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与价格变化无关,且收益率遵循正态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物理学的兴起。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有些特殊的金融现象是传统的理论无法诠释的。

五、小结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是一个线性系统的“平衡”。在这个系统中,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性预期,及时的响应线性表中的信息。不管金融市场价格的在将来怎样的波动,资产报酬率,应遵循正态分布。然而,新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体系是繁琐的非线性系统,它有一个“平衡”。同时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他们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面对本身的状态,往往会“反应过度”和“缺乏反应”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怎样改善现阶段的管理工具和理论的完善,特别是如何引入非线性科学,以及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以便更符合心理行为的财务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并且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都是在以后的将来我们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引言

公元前3000年前,我国长江上的皮筏商人就懂得将每人的货物分装在几条皮筏上,出现了“损失分担”的风险管理雏形思想。但是当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时,人类在财务风险和金融风险面前却脆弱无力。根据Dun&Bradstreet(美国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的记录,美国1991年财务失败的企业有87266家。在我国国内,截至2003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ST公司123家(含三家纯B股公司)。这些公司被特别处理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它们大多数是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界定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一种,是与财务有关的风险。它通常指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特别是在企业资金的运用中,影响企业决策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要界定财务风险正确涵义,首先要正确理解财务风险的本质。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财务风险的本质就是资本价值形态转化的风险。在G——W•••P••W′——G′的资本运动中,由于有对资本价值增殖的目标期望,但限于资本流通不畅、资本形态无法转换,需要通过财务获得货币用于垫支才会出现一系列财务风险的转移和积聚。以次类推,财务风险应当是一种交换性的风险,是价值在其载体形态上转移、变换和复位的风险。

(二)财务预警基本理论

财务风险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它是企业遭受企业财务风险的结果。但是关于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国内外目前没有一种权威的界定标准。

财务危机预警属于社会经济预警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预警理论是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预警理论基础,因此,这里简要阐述经济预警的基本原理是必要的。经济预警基础理论认为,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预警过程不外乎都是由这样三个环节组成的循环:目标—手段—结果→目标—手段—结果→ ……。其中,目标环节是信息的加工处理阶段;手段环节是目标的实施阶段;结果环节是目标与手段相互校验,相互适应的阶段,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为下一轮循环的运行提供现实基础。在上述过程中,监测与预测自然是极为必要的阶段,用古人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

(一)预警方法

1.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是指通过财务比率分析来预警公司是否处于财务危机。企业资源配置缺陷与错误的经营管理策略与执行,在会计系统中表现为财务指标开始恶化。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引发财务困境或财务危机。因而,无效率或不良的管理行为特征与会计系统中的相关指标都可以作为财务风险的征兆。一般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定量指标从表内信息出发,定性指标从表外信息出发。下表4-1是对常用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概括。

表4-1  常用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预警区域

指标

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计算 预警区域 定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85%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25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0.25 盈利现金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 长期投资比率 % 长期投资总额/长期资产 ≥50% 投资收益比率 % 投资收益/投资成本 ≤净资产收益率 关联方业务收入比率 % 关联方业务收入/总业务收入 ≥70%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5% 营业利润比重 % 营业利润额/利润总额 ≤50% 应收账款周转率 次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行业平均水平50% 存货周转次数 次 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行业平均水平50%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0 定

篇3

彭韶兵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会计专业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师从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攻读财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

彭韶兵教授1987年起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长期奋斗在财务与会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线。他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MPAcc、MBA、博士研究生。他主编、参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9项,担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财务管理》教材主编,其编著的《会计学》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优秀教材二等奖。

彭韶兵教授潜心研究,治学严谨,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突出的财务研究方向,丰厚的科学研究成果。他长期致力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财务与会计基本理论。彭韶兵教授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分获省部级、学会等优秀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篇4

金融控股集团因占据庞大的金融资源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财务风险连接着社会微观个体和宏观金融体系,在整个社会风险管理系统中处于中枢位置。频发的金融风险使对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的研究具有紧迫性。从单一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资本价值循环人手,类比有机体的三大系统,是探究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有效方法。

一、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风险溢价是指一个有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的差额。单位风险溢价是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评价指标,是兼顾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常用的有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社会风险溢价理论是风险溢价理论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核心内容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挑战风险中得以实现,整个社会单位风险溢价的平均值高低决定了社会经济的低谷和。

首先,人们对风险的偏好始终存在着如下两种负反馈回路:

在不考虑人们的非理时,上述两种负反馈回路可保证单位风险溢价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人们追逐风险的欲望被控制在合理的区间。然而无论何时个体单位风险溢价与整体单位风险溢价总有一定的差异,整个社会的单位风险溢价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期望值。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不同单位风险溢价的个体,将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限制在一个合理水平的各种风险管理技术成为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核心。因此金融机构不仅是信用中介,更是风险管理中介,是整个社会风险的识别、评价、监测和控制中心,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集中了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和内外部不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引发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市场非理产生了单位风险溢价的正反馈效应即自我加强的特征,大量金融数据分布图中的尖峰厚尾现象显示了金融市场的这一特性。因此单位风险溢价不会自发地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易出现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产生泡沫经济或金融危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自身也积累了更多的财务风险。总之金融机构是社会风险的集散地,其财务风险产生于个体单位风险溢价的差异与整个社会单位风险溢价的波动,这一点同社会风险溢价理论是相吻合的。

二、单一金融机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单一金融机构的资本价值循环。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风险,是金融风险附着在财务风险上的特殊表现。以银行为例,在银行资本价值经营周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伴随着资金的存人和提取、资本的贷出和归还、利息的收入和支出等价值变化。在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中,银行的财务风险直接由资金短缺方导入,并产生于不利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

在金融机构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财务”归根结底是一种资本价值经营,是资本价值循环各环节所涉及到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总称。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体现为这些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中面临的风险。金融机构的财务活动主要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借贷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纳税活动等,对应形成与股东、债权人、存款人、贷款人、国家财政(全体纳税人)等的财务关系。金融机构的整个资本价值循环身处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涉及众多的财务关系,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财务关系的不确定性产生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因此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是与生俱来的,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其财务风险产生于整个资本价值经营的各个环节。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是大额资金的集散地,同时也是风险的集散地。大量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因金融活动而部分地转嫁给金融机构,各种财务关系的恶化也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金融机构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则成为促使财务风险产生的催化剂,由此产生单一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并最终由金融机构的存款人、债权人、股东甚至公共财政承担。

第二,单一金融机构的三大系统。可将单一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的有机体加以研究。单一金融机构好比单细胞的有机体,其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沿着同一资本价值循环过程并行运转。消化系统不断吸收着实体经济中的养分(营利性),血液循环系统提供资金的循环流动以保证整个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转(流动性),神经系统感知整个资本价值循环过程中的信息并且迅速通过信息披露、信息外溢等渠道传递到各相关利益主体(信誉)。由此看来,单一金融机构三大系统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即会导致资本价值循环的紊乱,产生财务风险。三大系统产生的风险最终以流动性风险为核心,进一步恶化后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危机。

三、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金融控股集团的资本价值循环。金融控股集团的财务运行在若干个资本价值循环之上,各资本价值循环之间又存在传导链路,形成一个比单一金融机构更趋复杂的有机体。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风险的产生来自两种渠道:一是集团内各单一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二是在金融控股集团这个庞大的金融有机体内,各金融机构之间复杂的传导链滋生出来的新的财务风险。第一种财务风险前文已有详述,下面重点论述第二种财务风险。

金融控股集团依托产权纽带整合了各种类型的金融资源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甚至实业公司。集团内复杂的契约链是产生新的财务风险的物质基础,而各种类型的子公司具有不同特性则成为金融控股集团产生新财务风险的动因。金融控股集团内各类子公司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曲线、不同的风险溢价和不同的融资成本,甚至风险导出路径也存在明显区别,以银行子公司和证券子公司为例比较如表l。

金融控股集团在复杂的组织架构下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产生利用各个子公司的优势为整个集团服务的倾向。如果没有严格的防火墙,会产生各个金融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服务于集团整体利益,打乱原有的单一金融机构的资本价值经营循环,形成更为复杂的多细胞有机体。此时原有的单个金融机构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会连接在一起,促使各金融子公司器官化并失去自身独立生存的能力,每一金融机构成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本价值循环链条中的一环。这一过程是一个喜忧参半的过程,新的资本价值循环带来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伴随着新的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二,金融控股集团三大系统。通常情况下银行、保险、信托子公司会成为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的输血器官,为整个集团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一方面存款类子公司寻求高回报的动机与投资类子公司寻求低成本融资的动机一拍即合,存款类子公司的单位风险溢价因参与投资类子公司的业务而降低,从而积累财务风险。当金融控股集团的规模足够大时因内部各金融机构的过度协同甚至会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溢价,产生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存款类子公司多处于公共安全网的保护之下,金融控股集团易产生道德风险将这些低成本的资金用于高风险行业或直接将已有的亏损转移至银行、信托、保险类子公司,增加了此类子公司的财务风险。

证券公司或者实业公司成为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的消化器官,它们通过吸收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风险而谋取高额利润。按照单一投资类公司正常的价值循环过程,其风险主要传导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而金融控股集团中的投资类子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本价值循环中扮演着更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器和中转站角色,借助关联交易将高风险的资产转移给存款类子公司,此类公司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大部分财务风险产生的策源地。

篇5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强化财务会计处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众多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证券公司也不例外,在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审视公司内部潜在的风险,进而从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角度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本文从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出发,在对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证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与会计处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0引言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指公司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账务管理出现偏差,致使公司存在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1]。自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始试办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金融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行业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创新及转型,在监管层放松管制和鼓励创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证券行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证券行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宽,产品类型日益丰富,资产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冲击、市场冲击、业务冲击、人才冲击和技术冲击,证券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证券公司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比如净资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收入结构不均衡,业务同质化严重,公司业绩很容易受股市行情影响等等。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识别财务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那么将极其不利于证券公司的健康规范发展。随着市场的透明化、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完善化及法规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公司必须积极应对证券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面对来自各方的危机。财务风险是一种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风险,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基础,因此,如何规避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成为公司加强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1研究综述

在发达资本市场,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尚处在理论探讨与经验借鉴的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研究开始重点关注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刘恩禄、汤谷良(1989)第一次系统论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企业该如何管理财务风险[2]。一些学者对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表现形式和特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毕秋香等(2002)按照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的特征,将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并且针对每一个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了归纳[3]。曾嵘(2006)根据证券公司的不同业务类型将风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证券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同时具体研究了每项业务具体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对于证券经纪业务风险而言,又可将其分为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业务拓展风险和IT技术风险等[4]。部分研究主要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其风险控制。陈共炎(2005)从会计控制的角度研究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他首先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会计制度演进的状况,然后总结了影响我国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并结合一些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应当通过建立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提升证券公司会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充分发挥会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5]。冯玉明(2006)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6]。王学峰(2007)结合内部控制的国际惯例和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及控制目标、控制主体及层级、控制客体与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7]。张玺(2013)针对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信用评级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证券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8]。段丽巧(2013)分析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从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财务管理职务配置的优化等方面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9]。一些学者重点关注了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用的风险管理办法。许明波(2005)通过分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设计了全面、系统、逻辑一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标框架及风险动态监测框架[10]。孟祥霞(2007)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应注重基础理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强化财务风险文化、风险管理教育和财务风险管理责任观[11]。俞邵峰(2013)对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与特征以及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加强证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举措与建议[12]。但是,相对于其他大多数企业而言,证券公司的数据很难获取,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数据,更是缺乏,这给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财务管理风险的基础,决定了证券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尤其是一些证券公司希望通过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更是要保证财务与会计处理的真实行与合规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结果可以为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处理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2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现状

国内关于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研究比较细致,涵盖了财务印鉴管理、发票管理、银行存款管理、涉税、会计档案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七个方面,落实到了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上面,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对于证券公司日常账务处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国内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风险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研究内容都是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上研究问题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并不能涵盖财务与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并不能对整个证券行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其次,研究缺乏普遍性。国内的研究多从某一个证券公司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所以研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样虽然各个公司能够处理好自身问题,但是该公司的经验不能对其他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缺乏共性。再次,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风险并没有一个全面的控制体系,导致在财务与会计的日常处理中通常是出现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将会把证券公司置于一个风险较大的环境中,风险控制十分被动。

3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3.1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思路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研究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理论基础。应当跳出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证券行业的财务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对于现有问题及未知问题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第二,总结研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问题的共性。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未严格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财务监督缺位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原因具有普遍性,研究应当针对整个证券行业,并非某个证券公司的某些财务与会计风险问题。因此,应当总结风险问题的共性,结合理论基础,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风险控制对策。

3.2风险识别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对我国几个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进行走访调查,总结出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日常处理主要风险。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拥有完善的内部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机制是保证证券公司成长的关键。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发现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普遍存在七种一级风险:财务印鉴管理风险、发票管理风险、银行存款风险、涉税风险、会计档案管理风险、实物资产管理风险和经纪人账务处理风险。上述风险分别对应若干个二级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4.2建议

应当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对于风险的把控时间提前,提高应对风险的主动性。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预警可以尽早发现并识别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大致的评价,为中期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做铺垫。其次应当严格公司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职权分工,明确财务责任,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后,应当强化内部控制与监督,完善风险的控制及规避,总结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处理由此类风险带来的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文妮 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晓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43-56.

[2]冯辞.浅析证券公词树务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4):42-43.

[3]毕秋香,何荣天.证券公司风险评估及指标预警系统设计[J].证券市场导报,2002(10):7-8.

[4]曾嵘.试论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6(5):29-31.

[5]陈共炎.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3-47.

[6]冯玉巧.刘娟娟.证券公司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6.

[7]王学峰.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8-42,48.

[8]张玺.浅析证券公司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3):45.

[9]段丽巧.对加强金融企业倒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35-236.

[10]许明波.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8-54.

篇6

民营集团公司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庞大、产权结构复杂等固有局限,存在着大量问题。文章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为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控制目标,以民营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为控制对象,提出三种分别对应的控制方法,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在逐渐地发展壮大,尤其是一些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拥有多个子公司,实现跨行业、地区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大中型集团公司。它们展现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营集团公司产业链长,产权关系复杂等固有局限,它们在生产经营、投资战略、筹资结构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使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加大。

一、相关理论研究

回顾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901年,美国威利特先生对风险的实证分析进行了研究,1921年,经济学家奈特在美国出版了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风险测量的手段;1931年,风险管理理念被首次提出,美国管理协会迈出了那重要的一步;1963年,美国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书,该书让欧洲各国意识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更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外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方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也为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上,我国学者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实证研究,学者们通过运用各种变量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预测财务风险;二是规范研究,学者们在尝试着构建一套可行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国除了国有、集体以外的各种企业组织。集团公司是指众多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以母公司为主导地位组成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内部拥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其下面的各成员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法人资格;母公司不但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有掌控权,还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实行控制。

(二)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观点认为:负债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连负债都没有,那么也是不可能会有财务风险的。因此,可以说企业在负债到期时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就是财务风险;广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价值有增加的可能,也存在减少的可能,使得未来的实际收益会偏离原来的期望收益,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筹资、用资和分配等环节,其中的每个阶段、整个过程都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从广义理解财务风险会更客观,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理,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水平,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安全,实现企业总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本文主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研究。

(四)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是企业通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后者可以给前者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其在民营集团公司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由此合理制定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是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三个方面构成。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结果因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因此,站在财务活动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民营集团公司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一些集团企业可能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也没有对财务风险危害的强烈意识。因此,没有管理层的重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控制体系对集团来说也是毫无作用的。

2.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国外相比,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运营也还不够成熟,缺乏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效率。

3.内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很少有能建立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典范。在民营企业,一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更没有内审人员,就算有也只是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作用被企业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受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健全的影响。

(四)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国民营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产权结构非常复杂,管理链条长。民营集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一些企业母公司权力过大,使子公司失去了独立治理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控制所需的成本。并且由此形成了集团内部混乱的投资中心和利益主体,集团公司没有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

2.监控不力。很多集团都普遍缺乏在资金运行环节的动态监督和追踪,这样管理层就无法全面掌控整体的实际财务状况。该问题的一方面原因是还没有建立有力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没有过关,还有就是集团本身复杂体系的固有局限性。

3.信息失真。信息造假等问题,使得信息严重失真,特别地对于财务信息,若造成不准确的会计核算和不真实的财务报表,会掩盖母公司和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造成巨大财务风险。

四、案例研究———某集团

某集团,这个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集团公司之一。2002年底,某资产总额达136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然而,在2004年,某资金链断裂。但是,某集团的成与败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某的迅速扩张到悄然谢幕,它的繁荣和失败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某的衰败除了资金链断裂这个最直接的原因,还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公司治理结构、总体战略失误、多元化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主要研究某集团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筹资活动

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外部原因有:一是2004年3月2日《商务周刊》发表的《某资金绷紧》,引发了某的负面舆论形象;二是政府银根紧缩,使得各金融机构开始大幅缩减贷款并紧逼收贷,某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还款压力。但内部原因是某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现金流预算,并且在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投资的规模、期限、报酬率等实际情况。

1.筹资结构失衡。某规模庞大的扩张几乎都是由短期借款来维持的,而由于扩张投资的回收期较长,资金回流速度慢,因此,某只有靠“借东家补西家”的恶性循环来运营下去。短期借款为某集团提供了大部分的资金,但这些资金的大部分却被投放至长期投资,这种不合理的投融资结构在某集团埋下了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某在如此高风险的融资结构下,仍然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算,没有预测集团公司的债务偿付能力,导致了对宏观环境变化、市场波动承受的能力很低。因此,某资金链在银根紧缩时断裂在所难免。

2.融资成本过高。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将所持有的资产、股权进行抵押,或是通过旗下公司担保从银行融资,这种商业贷款产生了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通过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某将各个公司的融资额由控股金融机构去执行,这种方式对客户承诺了一个年保底收益率在12%~15%,某所承担的融资费用压力巨大。三是民间融资,其每年的利率一般都大于12%,在资金很短缺时最高甚至达到过22%。为此,某每年大概要付出的利息为30亿元左右。

(二)投资活动

某的多元化投资战略过于理想化,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某一味地大肆收购,产业体系复杂,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通过控制金融公司来满足资金需求,资金链复杂,难以掌控。

1.产融混业失衡。2002年,某成立“上海友联”,尝试产融混业经营。他认为控股一些金融机构,就能解决某资金紧张的问题。某曾形成了一个控股27家金融公司的庞大金融帝国。于是,某便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以关联公司之名,利用股权抵押和担保贷款方式取得大量资金。这种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形成风险传递链,而风险根本没有分散和转移,还可能导致互相牵连。

2.多元和相关的失衡。某从快速扩张开始,涉及了娱乐、房地产、汽车及零配件、机电、餐饮、农牧、金融等多个领域,虽然看似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但大部分产业都是不相关的,产业的上下游的相互支持作用很小。某的扩张是盲目、不切实际的,没有认清自身的经营管理、产业整合和资金调度的能力水平并不能承受这么复杂的产业链。某纯粹只是扩大了规模,缺乏消化吸收,产业重组的过程。

(三)经营活动

一方面,在某的大规模扩张活动中,其利润的增值有一部分来源于一些并购交易中的股价上涨或是被并购企业带来的销售额,实际的利润率和现金流量其实是不升反降的。另一方面,在某的实业经营活动中,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首先,由于某对民间融资等的年利率给的非常高,这直接导致了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案例启示

1.控制财务风险,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融资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劣势,特别是民营集团公司,由于规模庞大,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必须明确公司的主业,并坚持在该行业内做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确立自己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了坚固的基础,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才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像某这样盲目投资,急剧扩张规模,不顾主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集团做强才是最根本的,做大只是一个结果,民营企业必须静下心来,专心经营主业,先做强再谋求做大。

2.现金为王。现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像企业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必然和其他企业进行着庞大的采购、销售等业务,而现金是保证这些财务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生命力直接受现金流量的多少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的影响。虽然外部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现金,但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来源还是应该主要靠商业活动。过去的经验表明,民营集团公司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政府银根抽紧,民营集团公司就会暴露出资金链的问题。因此,企业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金融机构上,只有通过价值创新和实效经营,现金流才能持续稳定,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3.加强现金预算。通过分析现金流量,集团可以掌握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从而为编制现金流预算提供依据,以防止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断裂。如果企业货款回收较好,库存周转灵活,那么外在表现就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的大幅度减少,表明企业经营能力较强;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要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应收款项及存货对现金流的占用大幅度增加,表明了企业经营能力下降。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预算,企业集团应该汇总具体目标,并将集团在一定周期内的投资收益、运营状况及筹资计划涉及到的现金流量收支状况具体量化出来,建立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周运涛.ERM理论演进概述[J].企业导报,2010(5)

[2]吕娜.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3]杨宏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

篇7

1.1财务风险决策指标体系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指宏观政治、经济、安全等因素变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非系统性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融资、投资等风险。

(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也称市场风险,概指由于政治、经济、安全等因素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及其后果,是市场中所有参与主体均需面临的风险,其差异性在于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行业等方面的不同,相同的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我国将传统动力汽车划归产能过剩行业,转向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变化对传统汽车生产商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风险,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参与者提供发展契机。

(2)融资风险。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对规模经济效应的追求,自有资金的积累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就催生了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要求。融资活动带来的风险既包括无法融资以及资金高成本风险:一方面,对于处于发展初期、规模不大的企业,由于担保能力不足,往往难以有效在资本市场募集需求的资金;另一方面,不同的融资方式导致的融资成本差异显著,例如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的银行融资成本显著低于企业通过信托模式的融资成本,资金成本的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费用和财务绩效的显著差异。

(3)投资风险。通过新建厂房、机器设备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通过兼并和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获得品牌、技术、销售网络等竞争要素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经常性的投资活动。投资活动中的风险点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过程的非合理性以及投资项目选择的非合理性,例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0%的跨国投资活动以失败告终,特别是腾中收购悍马的案例暴露出典型的投资项目选择决策过程孕育的风险。

(4)偿债风险。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义务主要来自于企业从金融机构的融资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如对外担保、为给付商品和劳务的对价等)。企业不能清偿债务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未能偿付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将面临信用等级的调低、融资过程担保物的变现等风险;未能偿付企业间借款且在无法实施债务重组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法律诉讼、被申请破产等严重后果。

(5)债权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赊销行为,即企业在提供了商品或劳务后,受让方由于缺乏偿付能力拖延支付货款的行为,这种尚未支付的对价即为企业的债权。在商品或劳务的受让方持续缺乏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债权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后续资金安排的困难等情况,甚至可能由于受让方发生财务困难导致企业债权的贬值、无法回收等风险。

(6)成长风险。企业存续的目标在于通过不断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并实现持续增长。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往往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以及顾客忠诚度,从财务指标角度,表现为较低的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从成长性风险的来源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的调整、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均可能导致企业的成长风险,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往往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取有效的融资,从而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1.2指标赋权方法权重是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体现,计算指标权重是有效进行多属性决策的重要基础。现有的指标赋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从赋权方法易操作性的角度,层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指标赋权方法,但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容易出现权重计算的非一致性。属性层次分析法(AttributeHierarchyModel,简称AHM)以传统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能够在保证其优点的基础上,有效克服层次分析法的弊端,且由于其计算过程的便捷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2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模型实证应用

以某企业集团所属5个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决策问题为例,介绍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具体应用。

2.1计算指标权重根据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源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聘请行业内相关专家对财务风险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估,建立在层次分析法1-9标度基础上的系统性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偿债风险、债权风险和成长风险互反判断矩阵如矩阵3所示,应用公式1的转换方法将互反判断矩阵转化为属性判断矩阵,如矩阵4所示:经计算,系统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偿债风险、债权风险和成长风险的权重分别为0.08、0.22、0.22、0.19、0.17、0.12。

2.2计算直觉模糊集合得分向量决策对象在各指标上的直觉模糊集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各决策对象在各指标上的直觉模糊集,计算其得分向量如表2所示:

2.3计算直觉模糊集在理想点的投影根据公式(2),求得各决策对象在直觉模糊理想点的投影值如表3所示:根据各决策对象在直觉模糊理想点的投影值可见,企业4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高(0.0097),企业1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低(0.0044)。

3结论

篇8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可以充当预警的各种指标模型众多,从财务经济成本角度出发,一般需要对一些所谓的“关键值”进行分析和控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会对相关预测带来一定的影响。

1.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表分析方法可以成为医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内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均衡理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在医院资金紧时,如果无法及时取得贷款,就容易出现内部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医院破产,所以医院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就应当重视资金周转分析,防止出现短期无力偿还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1.2管理评分法该方法应用简单,而且通过多指标的加权打分,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该方法克服了资金流程图分析法需要动态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导致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管理评分法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管理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也为及时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征兆提高了必要的条件。

2.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思考

2.1加强经营者风险意识当前,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全部推进,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蕴涵了高度的风险。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药品和医疗收入和利润指标来判断医院的发展质量,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医院风险规避的主动性。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依靠医院的财务人员来参与,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医院数据收集,并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初判,并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提供医院财务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要积极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发现风险的内在,通过及时分析,提前预测和准确研判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2.2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而失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放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水平。医院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关键点是需要从科学建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完善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医院的过于人治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外部人管理水平,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引进独立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来提高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院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员工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中开展并不广泛,还缺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不断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员控制和全环节控制等手段来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