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8篇

时间:2023-06-09 10:02: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篇1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严密求证、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并能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达。从数学的专业角度讲指的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能够抓住与问题相关的本质和背景的学科素养;能够熟练地使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的素养;面对数学问题能够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能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因为一切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和核心。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的教学目标既有关联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能有所侧重,但又不能有所偏薄。这就要求在几十分钟的课题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强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初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在讲台上生动地讲着,学生在下面聆听着,并按照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笔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授课结束后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练习相关的习题。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会发现一些弊端,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老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没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被对待,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老师应根据实际的学情,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题能力,没能具备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应用的能力,那么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虽然能一时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只会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无法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法,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形式,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中老师只顾及到了个人讲课的感受,没考虑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学,导致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果不理想。素质教育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的位置,认清教师的角色定位,切实处理好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地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重视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学习中学生能l现疑问,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疑问,并且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设置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考试与作业,这两个评价方式强调了学生的智商发展情况,强调了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商发展情况。“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情商。首先数学教师要采用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其次,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足够的信心,那么遇到难学的数学问题时,就会退缩,就会止步不前。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以促进其信心的提高,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打下非智力方面的基础。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生;数学素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初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是偏薄。初中数学一堂课的时间也就是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数学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数学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数学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D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数学教师在微课程制作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数学微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数学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要性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就明确提高要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2.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七年级学生为样本,对2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6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课外时间主要在哪里上网。234名学生回答在家里上网,有22名学生回答是在网吧里。

(2)对于上网目的的调查是多选题。有42人回答“查资料”,占16.4%;有135人回答“玩游戏”,占52.7%;有87人回答“聊天交友”,占34%;有98人回答“影音娱乐”,占38.3%;有36人回答“阅读新闻”,占14%;有25人回答“收发邮件”,占9.8%;有12人回答“其他”,占5%;如下图1-1

图1-1

(3)每天使用计算机的时间。46人回答“不使用”,占18%;110人回答“1小时以内”占43%;65人回答“1-2小时”,占25%;35人回答“2-3小时”占14%;没有人回答“3个小时以上”。

(4)你觉得信息技术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是否满足了你对学习的需求。198人回答“是,满足了”,占77.3%;58人回答“否,未满足”,占22.7%。

(5)你最喜欢老师用什么方法上信息技术课。喜欢“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的有62人,占24.2%;喜欢“教师先讲解,学生再练习”的有42人,占16.4%;喜欢“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的有55人,占21.5%;喜欢“教师以讲解为主”的有12人,占4.7%;喜欢“任务驱动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有85人,占33.2%。

(6)“你希望老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希望老师讲授哪些知识”,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有五花八门的回答,例如:“我想学学怎么在网上快速的找到数学题的答案”,“如何能找到语文课上需要查找的资料”,“怎么把我自己的照片变的好看一些”,“我想学怎么用EXCEL处理数据”,“我希望信息技术课有更多的操作的时间”等等。

3.问题和建议

本校位于鞍山市高新区,这个地区计算机普及率非常高,绝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学生在家里就可以方便的使用计算机,但仍存在部分同学经常出入网吧,甚至存在逃课在网吧玩游戏的现象,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大监管和引导的力度。

通过对上网目的的调查,饼形图很清晰的反映出学生对于上网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大部分学生还是把上网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还停留在“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的阶段,对于计算机辅助学习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的数据上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是可控的。七年级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教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到“做作业”是学生放学后最大的任务,每天主要忙于老师布置的题纸,作业。而用于“预习”“复习”的时间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平时基本上是这样的,如遇到期中期末考试,会出现熬夜复习的情况,部分学生会出现严重的睡眠不足。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学生们上课积极性非常的高,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比其他学科更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自作,小组探索以及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法。并希望在信息技术课上有更大的收获,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4.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

4.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都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和处理能力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既有一些正面的对学生有利的信息,也有一些“垃圾”信息。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庞大的数量,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因此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辨别、评价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4.3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去探究数学定理;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搜索语文课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再全班共享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得到了提高,更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下转第360页)(上接第358页)和学习效果。

4.4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实践和操作是其最大的特征。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才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评价,如作品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实际上机操作并量化评分,理论评价等等。

4.5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对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学会了如何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用Dreamweaver和Frontpage做网页,用Excel处理数据,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用Flash制作动画等等。学生在参与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兴趣小组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好的补充和拓展。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

【参考文献】

[1]时延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优秀计算机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么课程的效果,也对他们对以后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我们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的素养,最终让计算机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在一线执教数年,现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计算机素质培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试想一个缺乏必要的道德素质,而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势必会对计算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危害;而一个只是拥有基本素质,而没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人对于我们社会来说又不会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应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具备必要的素质基础下着重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素质培养

《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比较低,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它的重点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像这一章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比较乏味的感觉。那么怎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多媒体工具的演示、当时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教学实例:在讲计算机发展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准备计算机从出现到现在在外观和操作系统方面一步一步“进化”的典型图片。如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它在体积、重量、运算速度和现在的计算机的区别。在讲到未来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机器人、微型计算机、或一些科幻电影片段中的计算机作为代表来讲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这样图形并茂随着讲课的进行逐步展示图片,要求学生们结合历史课的知识讨论不同图片中物体出现的大概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基本属于纯理论知识,其中的内容学生有的不了解,通过这种展示、讨论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那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最后结合媒体的报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学的反感。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计算机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会亲自动手去操作计算机。

首先,打字技能的培养。打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是一个比较乏味的学习过程,但我习惯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比如,我会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指法对打字速度的影响,告诉他们正确的指法对他们盲打有非常大的帮助,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打字的时候必须用正确的指法。其次,结合打字教程的一些打字游戏让学生们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再次,我会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打字比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中有所提高。

另外,一些使用性很强办公软件的学习,如:World,Excel,Ppt等。像这样的学习,我会以完成一项任务为线索,通常情况下我会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分支任务,把教学融入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自主地去研究和求助于教师,从而把问题解决,掌握这项任务的操作技能。

教学实例1:任务,让学生利用World统计我班其中考试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并计算出各科的平均成绩,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及学生的排名。任务分解:1.信息的录入。这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完成。2.表格的设计。首先我会教学生如何去合并单元格,如何去设置行高和列宽,如何去个标准设置颜色。3.数据的计算。我会让学生手动计算一下,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机从而比较出计算机的性能。4.自己总结从新头在做一次。

教学实例2: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一种电子贺卡。上课时我会演示制作好的电子贺卡让学生去看。然后我会把任务分解。1.自己在纸上设计一张贺卡,比如中秋快贺卡。2.电子贺卡素材的搜集。在这里我会教会学生如何去互联网上去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3.Powerpoint中电子贺卡的实现。我会先给学生演示如何去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的制作,给学生演示各种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4.完成并展示自己的电子贺卡。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习素养;学习技能;情操品质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探知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强化学生高尚品质和情操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师只有将知识教学与情操培养进行有机统一、高度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持续进步。

一、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树立的教学意义

(一)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学生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对象。学生主体需要将自己置身到课堂教学全局之中,才能达到教学合一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将学习活动当作应尽职责、履职尽责。初中生积极向上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促使自身把学习教材内容、解决数学问题、参与教学活动作为份内之事和根本要求,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研究分析,从而展现出课 堂“主人翁”的地位和特性。

(二)学生的“求知欲”潜能显著增强。学习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坎坷的,需要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这就需要学生保持知难而上、 克难求进的学习精神和坚定信念。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内心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迎着问题勇敢前行、迎着挑战直接面对,视困难为挑战、视压力为动力,主动地想办法,找方法,解决好遇到的难题,从而实现学习效能的显著提升。

(三)学生的“进取感”意志显著增强。在良好数学学习素养体系构建中,进取争先意识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初中生进取争先意识的有效树立,能够触动初中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情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地思考研究分析问题,对教师部署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思考和探究、归纳和分析、反思和改正,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效能,从而保持严谨细致的学(上接第4页)

习品质进入课堂,推进教学互动的进步和发展。

二、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一)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群体的学习素养树立,首先是良好学习情感的建立。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因此,教师应将良好融洽教学氛围的构建摆在首要位置,当作根本任务。首先要构建良好师生友谊。现实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感具有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人格,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成为知心朋友,以此构建起融洽师生关系,使得初中生情感转移,形成积极能动学习情感。其次要营造生动趣味场景。教师设置场景的目的,是为了促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数学教材的趣味特性、生活之美以及文化底蕴等特点予以有效的呈现,将贴近初中生生活、学习现实的真实事物、案例予以充分展示,将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运用进课堂教学之中,展示其时代特色,从而营造出宽松、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状态。

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进程中,教师如果直接以书本知识告知学生群体,学生学习情感难以调动,而利用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装备,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性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飞机”、“蜻蜓”等日常生物予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呈现,帮助初中生认清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进入到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之中。

(二)建立深刻的互动环节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这其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课堂教学进程之中,交流、讨论是其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为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有力地条件。

如在《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给出了例题:“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该队胜了几场?”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用方程来描述这个相等关系,而是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组织学生深入地交流讨论算术法、列表法、方程法这几种方法的优劣性,通过比较,体会到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设置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刻的协作互助,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协作,从而在深入交流中、深刻协作中,形成正确认知观点,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交际交流能力。

(三)施行深入的探究教学

探究实践是锤炼素养品质的有效途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进程中,实践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主体在探究研析数学教材知识点以及数学案例的进程中,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克难求进品质等方面,能够得到深入锻炼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强化对初中生数学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数学探究,引导他们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对知识点的内涵、问题解答的策略等,进行细致、认真、严谨的探究和分析,锤炼初中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探究素养和归纳判断等能力,从而逐步树立知难求进、刻苦钻研的学习素养和学习品质。

如在“如图所示,在ABC中,∠BAC=60°,BP平分∠ABC,CP平分∠ACB,试求出∠BPC的度数是多少?”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教学法,只适时点拨,将解析问题的任务部署给学生予以完成。学生在阅读、研析数学案例内容进程中,意识到该问题需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而这一内容是该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活动,在合作、自主研析等进程中,得到此题解题思路为: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的度数,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BC+∠PCB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活动,并根据解题活动初步归纳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进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深入指点下,进行了细致有序的问题探析等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有初中生进行思考探析的“踪迹”,初中生在其中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锻炼,逐步树立起主动探究,勤于探索的数学学习素养。

(四)开展有效的反思辨析

反思是自我辨析、自我剖析的有效手段,也是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必备素养。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初中生对自身的学习、解析、实践等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析,回顾学习的表现以及实践的效果,在客观总结、深入辨析中,获得正确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素养。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根x1、x2满足,求k的值”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后,在讲解指导环节,组织学生M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自我反思和辨析活动,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对自身的解题过程予以分析,并深刻认识到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完善解题思路。在此题中,学生极易由>0,求出(1)中k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根据得出,求出k的值为0或2,然而很多同学忽略了(1)中k的取值范围,忘记了要舍去k=0,故k的值只有2。在本例中,通过让学生自我反思和辨析,使学生理解在“根与系数关系”应用时,必须要考虑的取值范围。

总之,良好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是长期复杂的教学工程,教师需要持之以恒,紧扣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挖掘有效教学深刻内涵,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组织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实现教与学二者在能力和素养的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门名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想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

目前,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以应付应试教育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将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阳光的心态和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得到更好的身心发展。

(三)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是初中?A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人才也是当今国家建设紧缺的人才类型,因此,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方法。还包括了数学思想以及通过数学建立的价值观,对于学生体会数学情感,形成数学意识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数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概念来理解数学知识,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版帮助学生通过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将知识充分掌握。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也更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应该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交代给学生,方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很多种类型,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方程等。学生在了解了方程的整体概念后,对接下来学习各种各样的方程类型时就会更加容易理解。

(二)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数学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数学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学生不仅能将数学知识深刻记在头脑中,还能了解到更多的数学背景和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情感与数学意识,另外,很多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可以将数学作为桥梁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圆周率”这一章节的知识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圆周率的发展背景,比如现代数学计算中用到的圆周率是由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的后7位,体现了古代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老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背景,引导学生向数学家学习这种坚持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中有一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对这样的知识难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变换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些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情景教学以及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学思维。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扔硬币和扔骰子,每一轮规定一个朝上的面,哪个学生扔到这个面就算赢一次,通过这个游戏计算获胜的概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蹙额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内外重点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宗旨是解决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通过新课程标准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关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国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在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文献中从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习题课和微课优化设计以及合作学习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教育见习期间,深入中学课堂,重点听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年级的课,了解课堂教学,跟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原因,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课堂教学发现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化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既能够引领课堂教学方向,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下,我国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中学数学教学目标改革按照先后顺序经过了“双基”“三维”和“核心素养”三个阶段。过去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维度也要更加宽泛[2]。在见习过程中,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所以教师不可照本宣科。首先,根据“新课标”先理解整个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特点,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及其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认知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次选择课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指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3]。

1.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习题讲解方式陈旧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神兵利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图像和公式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5]。在见习过程中,习题课流于形式,未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和交流,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成为附属。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不仅限制了个体发展,而且还容易滋生厌学情绪[6]。

1.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决定了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当对新事物有兴趣才会有探求的欲望,对知识学习亦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中也应结合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在见习过程中观察到,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与兴趣的培养有欠缺,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其具体应用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只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课上认真听讲,还需要课前有计划地预习和课后及时地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内容出现变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由数字直接表示,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字母的表示法,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2解决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采取措施,逐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1应用导学案,梳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学习任务和预期要达到学习目标[8]。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本节课知识内容,并给学生布置学习重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教材以及课外资料的查阅构建知识学习框架体系,梳理归纳知识点,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导学案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课上老师的讲解犹如画龙点睛。学生通过导学案设计,了解学习目标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也通过导学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能够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合并同类项并通过转化归为基本型ax=b(a≠0)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中应体现四步解方程。特殊的方程通过化简并合并同类项、移项、基本型ax=b(a≠0)和获解x=b/a(a≠0)。学生通过设计解方程的解题导学案不仅能掌握基本内容,更能准确认识重点难点内容合并同类项及其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2师生角色互换,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和提升。而现代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相互交流和思考问题的环节,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尝试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讨论学习探究教学模式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讲解不足之处加以点评[9]。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属于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习题课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分组讨论和答疑总结两个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所学的判定定理,然后各组讨论习题的解法、各组解释和说明习题的解法,然后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方法的分享;第二环节是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同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研究教学方法的宗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只有学生有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班币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1节积的乘方课堂教学中,从最基本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施以班币奖励。结合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不仅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复杂的教学过程生动地展现,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提升。例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堂教学中,探究点与圆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情境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来展示动态过程[10],将篮球看成是一个质点,将篮筐看成是一个圆;将海平面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是圆。熟悉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深入课堂教学探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初中数学学习相较于小学数学学习抽象性更加明显,要求学生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中小学阶段衔接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有待优化;三是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故此,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小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孙晨红.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4〕杨浩.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5〕黄如程.初中数学概念类微课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毛文婷.中学数学习题课优化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陈昭岭.浅谈提高学习兴趣的五个方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44(09):20-21.

〔8〕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77(12):1-3.

〔9〕宋延芹.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2):145-146.

篇8

德育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特点来做好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以便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改全面深化的今天,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内容及教学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让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既教学又育人的最终目标[1]。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一项宽泛的内容,科学的德育教育不仅包含着我们传统认知层面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着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积极向上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提升,自身的数学探究意识能够得到优化,自身的智力开发也得以有序进行。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基本需求,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是可行的。科学的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脑力、智力、品质力等开发和提升,提供了扎实持续的基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放大学生这方面的优势,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创新、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对自身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素养,能够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今天,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培养数学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要着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在初中?笛Ы萄?实践中,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德育内容,同时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积极创设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2.1 制定教学目标要以德育为本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以德育为本。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如在“圆柱体”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将一些简单直白的圆柱体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明确圆柱体的性质及特点。但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渗透德育内容,以德育为本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在德育为本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在教授学生“圆柱体”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圆柱体的实际图片,如故宫大殿内的圆柱体,酒店大厅中的圆柱体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美感,能够激发学生美的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积极发现美、认知美。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制定并融入德育内容,这是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2.2 利用数学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