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社会监督体系8篇

时间:2023-06-08 09:14: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监督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监督体系

篇1

关键词:监督体系 农村财务会计 建设

1、前言

如今农村中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就是财务会计,对农村稳定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从最近一些年的群众上访以及各种矛盾激化中发现,绝大多数都源自于财务问题,而其中又涉及到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有关。因此,分析建设农村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具有实际价值。

2、建设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要探究建设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就应该先了解农村财务会计中的监督体系重要性,在该基础上探究其建设才具有实际意义。

1)有效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从调查分析可知,现在在管理农村财务会计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其一就是任免会计人员比较随意,交接也不规范,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根本不能够履行自身职责。而有一些农村甚至不按照规定交接会计事项,遗留下许多问题,因此就必须要建设监督体系来规范管理和农村财务会计。

2)理顺账目、规范财务管理所需;在许多农村中没有按照规定记账、报账、设帐以及对账,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上也比较混乱,导致很多会计资料损坏乃至丢失,因此就需要建设监督体系来规范账目及财务管理。

3)避免集体资产流失,降低债权债务;从农村中财务会计管理现状来看,因为管理不善而流失大量的集体资产,甚至有一些集体资产被私分侵吞、无偿占用,集体对资金的借贷也比较随意,一些村委甚至负债累累。因此必须要建设监督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够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才能够降低债权债务。

4)确保财务公开,上报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只有建设好了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才能够确保财务公开,打击各种假公开行为,同时确保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具有真实性,避免出现虚假的会计信息。只有建设处了正常的、科学的以及有力监督体系,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对财务会计的监督作用。

3、建设农村财务会计的监督体系分析

3.1 监督的内容

要建设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就必须要掌握建立这种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监督体系中要做好哪些工作。总体而言,必须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监督好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在开展工作时就要以《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有力的依据,在进行工作时必须要对会计工作的原始凭证、实物款项、会计账簿、财务收支、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的各种经济活动几个方面入手,应该在各个村中建立出民主理财小组,或者是监督小组,对上面所说的六个方面定期进行监督,还应该对农民负担情况、财务的公开情况以及人们多关系各种经济活动等相关情况都必须要进行监督。

2)依照法律法规合理监督村集体;不但要监督财务会计,还必须要依据法律法规对村集体进行监督,这些监督小组主要是由审计、财政以及纪委等各个部门共同组成,村集体要提供真实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等各种所需资料,而不能够隐匿、拒绝以及谎报。同时还要委托会计师对这些进行严格审计,而不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村集体必须要配合监督小组的工作。

3.2 建设好监督体系的具体措施

组建监督体系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最终能不能够达到监督的效果和目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还必须要采取合理措施来确保建设监督体系的效果。

1)要切实做好培训以及宣传工作;其实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和各种因素,人们对建设监督体系不理解,加之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往往要建立监督体系难度都比较大。所以好需要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

其一加大力度宣传《会计法》以及与农村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让人们真正理会计的作用和意义,这是监督好财务会计的外部环境,只有具备了良好外部环境才能够顺利实施。

其二加强培训村委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相关知识,尤其是村负责人的监督意识;事实上,村负责人是监督体系中的第一线人员,其监督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最终效果。所以必须要通过培训让他们明白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同时还要提升会计人会的业务素质及自身素质,只有加强其综合素质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做好农村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的基础。

2)建立良好会计核算体系;事实上,建立出了完善的核算体系是实现监督目标的前提条件。如今会计两大职能就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也只有这两个职能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监督功效,在实施中完整。准确以及及时的核算是监督基础,而只有有力的监督才能够确保核算具有合法及真实性。所以就需要从村级实况入手,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核算体系,从而确保核算具备了规范化及制度化。

3)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体系并不等于就实现了目标,必须要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加大监督力度,这是确保监督的重要保证。在为监督体系选拔人员时,最好采取公开招选及持证上岗的制度,只有具备了高素质人才才能够确保财务会计的监督功效。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监督的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前进,农村财务会计中凸显出各种问题,建设监督体系是势在必行。因此就需要结合农村实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才能够解决农村财务会计中各种问题,才能够规范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发挥监督的真正功效。

参考文献:

[1]芦莲.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必要性;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得以不断深入,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性,则需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对于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需要进一步对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完善

当前我国各项会计工作都需要遵循《会计法》,在《会计法》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说《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开展的母法。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而《会计法》在制定过程中不能对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都进行面面俱到的进行规定,其主要是对政府机关和企业作为约束对象,对其他经济组织只是进行了必要的兼顾。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在《会计法》中对其涉及的较少。这就导致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很难有效的对《会计法》进行参照。目前国家虽然颁布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但在制定中并没有对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有所规定,从而导致财务会计制度上的盲区。尽管当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工作都得以进一步加强,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欠缺规范性和系统性。所以需要加快推动农村财力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更好的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健康发展。

2.需要加快对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加快了向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农村村集体的收支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及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财务内控制度,确保建立新型的农经监管体系,以便于更好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内容

1.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

在相关会计工作规范中对于会计监督有明确的规定,其指出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进行会计监督,村集体组织同样受此规范的约束,但其自身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村集体不属于国家基层政权,所以只进行村会计和出纳的设置,而不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由村会计人员对村内部实施会计监督职责。

其次,目前我国村集体实行村民自治,更重视基层民主的发展,作为村委会其对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单具有依法办理的权利和义务。部分有条件的村可以在村民会计领导下进行审计监督委员会的设置,通过审计监督委员会来对村财务和村干部进行监督权的行使。作为审计监督委员会其所拥有的权利是村民会议赋予的,所以其需要对村民会议进行责任,将其工作情况向村民会议进行报告。

最后,对村集体会计进行监督还可以由财政、农经、税务和审计等相关部门来进行。另外,还可以将审计经济业务的职责委托给注册会计师,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监督。

无论是村会计人员、审计监督委员会、实施国家监督的相关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是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而且各自所进行的监督都相辅相成。群众监督是与以上四个监督主体的监督相脱离的,其属于第三者的监督,具有更多的优势。

2.监督依据

在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监督主体进行监督过程中都需要有必要的依据。通常情况下监督依据大致有以下几种,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地方各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村集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村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国家在进行各种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时,需要充分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在各项统一制度中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融入其中,在各项规定中都能够有所涉及。但作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在确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制度来进行村内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出,确保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更加规范和系统。

3.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内容

在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相关会计规定的内容进行,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监督、会计账薄监督、实物款项监督、,财务报告人监督,财务收支监督,同时还需要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作为审计监督委员会,在履行上述监督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对村集体组织财务公开、农民负担、土地流转及群众关心的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事项进行有效的监督。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还需要接受财政、审计、纪委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对其如实进行提供相关账册及凭证、报表及资料,不能对其进行隐匿和谎报。对于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做好配合默契工作,确保其所出具的会计报告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

三、结束语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和广大村民切身利益,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会计监督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村集体经济会计监督工作,就必须加强农村经管队伍的建设,完善各项内部监督制度,健全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推行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project investment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ngineering quality endanger national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stability. Regulators wa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each its. Based on the author of some of the work experience, how well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is analyz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执监的快车道。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责和工作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职责是:负责对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受理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注册,巡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核查参建人员的资格,监督工程竣工验收。负责辖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及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指政府委托的建设工程行政执法部门——质量监督站对建设市场的行为主体所发生的质量行为实施监控、督察、见证的过程,其目的在于:①宏观上规范建设市场的质量行为,引导行为主体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不断深化内部的质量体制改革,开放市场,建立良性的市场环境;②微观上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执法,从政府的角度协调建设各方,保证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重点应做好的工作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是督促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搞好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政府监督行为,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质量监督站要重点把好“开工关、施工关、竣工关”,用好“质量监督权、质量否决权、质量仲裁权”,抓好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体现质监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将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

(1)工程开工前,质量监督站根据业主向质量监督站申报的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手续,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各方逐一进行资格审查,监督各方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人员的到位及专业岗位配备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整健全,是否层层落实了质量责任制,使质量控制形成了自检、互检、抽检、专检的控制体系,实行谁签字谁负责,出了质量问题,直接追究责任人。并对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看其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试验检测,检验频率是否满足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将监督监理工作作为重点,狠抓现场监督。工程监理是依据合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监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监督监理的工作情况是政府监督的重中之重,除了对其资质、持证上岗情况检查外,还要对其在岗情况、日志记录情况、旁站情况和签证情况等进行抽检,着重检查监理审批的开工报告、工序自检报告、工序检查认可、中间交工报告等资料,监督监理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加强现场抽检,加大监督力度。掌握质量动态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现场抽检,为此,质监站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易出现质量隐患或对质量有疑问的部位,及时安排工地现场抽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监督工程师通知书》,责成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纠正。

(4)抓好质量鉴定工作。质量鉴定是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质量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必须严格鉴定程序,以数据为依据,确保鉴定结果真实可靠。

(5)突出抓好公共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质量。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工程质量观念,尊重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定点(监督控制点)检查、随机抽查和监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着眼于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抓好公共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其次,要切实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质监站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监管体制,改变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措施不严格的现状。

(6)突出抓好建筑节能监管工作。建筑节能是一项战略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节能技术产品等多方面。监督部门除了提出要求、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外, 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机制。目前,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尚未形成,应严格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监管并严格执法,确保建筑节能质量;对不执行或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要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7)抓好监督机构和监督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事业的发展, 关键在人。质量监督工作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得更好,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创造性; 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才能;既要廉洁,又要勤勉。要抓好工程质量,必须要抓好监督队伍廉政建设,廉政建设与工程质量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只有无私无畏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抓实干地做好工作。

(8)抓好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获得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增强政府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些经验总结

要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出发,将防治质量通病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企业自检是基础,工程监理是关键,法人负责是核心,政府监督是保证” 的原则,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一是要从单纯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管,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转变,改变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现状,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工程检测等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全面纳入质量监管范畴,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统一监管;

二是要从单纯的注重房屋建筑质量监管,转变到既注重房屋建筑、又注重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质量监管;

篇4

济南市残疾人有32.89万,其中重度残疾人7万余人。重度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均面临困难,相当一部分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完善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所在。

一、历城区重度残疾人基本状况样本分析

历城区是济南市最大市辖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人口90万。作为城郊区,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符合济南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市情。经调查统计,所选10个街道、乡镇共有持证重度残疾人2582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4%,其中,持证重残人享受低保869人,占持证重残人总数的34%。其中,6个乡镇持证重残人享受低保人数占总数仅为32%,4个街道为45%,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社会公益福利服务缺乏等原因,尚未能建立全市范围保障水平相当、残疾人普遍受益、人人享有所需基本服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重度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

1.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涵盖面不广,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率低。调查所选10个样本单位都有一半以上重残人未纳入低生保,农村更有近三分之二未能享受低保。由于低保制度统一按家庭平均收入标准执行(即“家庭捆绑制”) ,残疾人得不到特别扶助,导致应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无法享受,已纳入低保的,如果扣除补差部分,实际发放到手的数额更少。重度残疾人在医疗、康复、辅助用具方面必需开支,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使这些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目前除低保制度外,济南市陆续实行的分类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残疾人大病救助虽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救助数额有限、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窄、相互衔接难等问题,对重度残疾人是杯水车薪,难以形成长效救助机制。

目前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大都集中在低保制度上。低保是针对家庭收入不足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仅靠这一项制度无法完全解决重度残疾人特殊需求,虽然也采取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方法予以优待,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不利于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重度残疾人存在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较之一般残疾及健全人心理更脆弱、敏感、承受力低。调查显示,重度残疾人心态低度和谐者占80%;心态中度和谐者占15%;心态高度和谐者占5%。另外“是否享受低保”、“有无职业”、“月均收入”等变量的影响显著,收入越高,则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3.重度残疾人生存状况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尚无法满足。特别在农村,农业税取消后,免税优惠措施随之消失,导致农村残疾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以2006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80余元,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78.1%,低于625元的占41.9%。重度残疾人生活服务和救助扶持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4.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单一滞后。重度残疾人主要依靠原始家庭供养保障模式,而非社会的统筹保障,致使重残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那些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终身必须有人照顾才能生存,很无奈地依赖着家庭负担,致使多数重度残疾人家庭始终处于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之下,成为致贫的重要原因。事实表明,重度残疾人不仅造成了本人的痛苦,更对其家庭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残疾造成的家庭负担包括直接经济支出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对家庭生活、家属躯体健康、家属情绪心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社会关系的消极影响。应该认识到,残疾并非完全是残疾人本人及其家庭的责任,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社会理应对残疾人家庭在照料残疾人方面付出的代价给予适当的补偿,并从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制度角度加以明确落实。

二、完善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制定对重度残疾人的专项补助政策,推动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转型。全国很多城市已建立重度残疾人困难专项补助金制度,对包括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残疾人每月发给数额不等的专项补助金。根据外地经验,资金筹集采取市政府、市残联、县(市)区政府3家抬的方式解决。按城镇每人每月100元,农村每人每月60元标准,对重度残疾人发放专项特殊补助。在此基础上,应从法规制度角度,促进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救助向社会福利发展,从差别普惠逐步向公平普惠发展,从覆盖贫困、重度残疾人逐步扩展到覆盖全体残疾人,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二)坚持普惠基础上的特惠,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降低残疾人进入低保的门槛,提高低保制度在残疾人中的覆盖率。残疾人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应给予优惠,重残无业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甚至可以不计算家庭收入,全额享受低保补助金。完善残疾人低保户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残困户“应保尽保”。将重度残疾人低保纳入当地低保政策范围的同时,对重度残疾人的保障标准适当提高10%至20%或者实行全额低保。在康复医疗救助、就业援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廉租房政策等方面,也都适当体现对重度残疾人特殊的照顾与倾斜。

(三)建立社会托管托养保障模式。在城市,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采取公办公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重度残疾人寄养托管机构。工疗站的设立不仅可以使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还可通过劳动回馈社会,也为他们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在农村,可以建立残疾人托管托养中心,也可以依托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创办残疾人托管托养所,配备医务保健人员,将精神残疾人除外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管托养。经费上,建立残疾人特困保障基金。可以按照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区别对待,经济条件好的全部由家庭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分级适当补助;特殊困难的除由乡镇(街道)、村适当补助外,可以从残疾人特困保障基金中给予资助。

篇5

关键词:兰州市;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

一、兰州市构建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推动城市空间的扩张、人口规模聚集和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兰州市面临着水资源供给短缺和工业发展需求的负反馈环中:兰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20立方,仅占全国水平的33%,突破了国际重度缺水警戒线;然而,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作为支撑。

在节约用水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将兰州打造成国家节水型城市无疑是在水资源硬约束下谋求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藕合点和最优路径,将有利于解决高效城市水安全问题、全面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充分改善城市水生态,也有利于促进兰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

二、节水制度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们对节水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水型社会研究:陈莹、赵勇[1]等(2002)通过建立“综合目标分层次评价模型”对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为10.2%,且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节水型社会需要进一步发展。褚俊英,王浩[2]等,总结了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经验,提炼了节水型社会中的基本问题,并指明了未来节水型社会的方向。其他学者结合不同节水试点区,对节水型社会进行了实践的研究,如:姜蓓蕾,徐澎波(2012)[3]等。

2.节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李有生[4](2004),研究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要坚持产权明细的准市场制度是关键所在,要依据资源总经济价值理论和社会成本定价法来合理地确定水价。

3.水权、水市场研究:郑航[5](2011)总结了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流域范围内提出了初始水权分配的要素和框架,并在石羊河流域做了实证研究,将其对水权制度的设计推广至干旱半干旱流域。胡洁,徐中民(2013)等[6],以张掖市的水权制度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现行水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当完善地下水的管理、实行成本水价和公开水价信息的政策建议。

4.水资源定价研究:陈丽,司训练[7](2007)从理论的角度对水价的制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国内外水价制定的过程,认为水价理论是按照定价理论、定价模型、水价格理论和水价格弹性四条主线依次发展的。刘世庆、许英明[8](2012)研究表明,城市水价从过去立足于社会福利的“水费”正逐步向立足于市场供需的“水价”转变,水价对于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价格的形成基础。

5.国内外节水制度的比较研究:严冬、王修贵[9](2004)研究表明,借鉴国外的经验发现:对水资源使用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制度的关键,推广节水技术则是一种辅助措施。江平[10](2006)总结了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先进的节水经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农村的农业发展道路,对创建西部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业有重大意义。

三、兰州市节水制度不足之处

目前兰州市实行的节水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省部级法律法规、地方层面的法规和一些政策性文件。在制度层面上,兰州市现行的节水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有一些疏漏和不足。通过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和国电兰州热电厂等重点用水企业的调查发现,兰州市节水制度在实践层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阶梯水价的实施。兰石化在发展过程中,对本企业的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投入,实现了水的梯级利用,排水做绿化和循环水串级使用,节水效果较为显著。 因此,在一定层面上,大型化工企业虽然是化工企业,但是其节水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挖掘出来,如果实施阶梯水价,那么企业会陷入“高投入――高水价”的低效率陷阱,则可能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抑制企业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低效率的小企业来说,对用水总量的控制可能更为有效。

(2)水的计量问题。国电兰州热电厂使用的水价为0.08元/吨,用水量为3200吨/时,总的用水量包括一次水的使用量和生活消防水的使用量。2013年,开始在入口对污水收取12元的排污费。这种入口计量收取排污费的做法是不严谨的,在实际操作中,作为供给自来水的民渠管道从自来水厂到目标企业是有损失的,但是因为入口计量的标准使得这部分计量损失由企业来承担。企业和自来水厂之间因为管道维护的问题而存在矛盾,因此在制定用水计量的过程中应该将计量过程中的损失考虑在内。

四、兰州市节约用水制度的对策建议

(1)编制城市综合节水规划

节水规划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路和重点,应该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兰州市应当将节水规划作为未来城市节水的“科学指南”和构建节水型城市的“行动纲领”,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用水方式为突破口,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支撑,三位一体地探索兰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案。同时,批判地借鉴一些其他地区的节水规划,如日本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美国和以色列的经验也表明,一个完善的城市节水规划能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的节水水平。

(2)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2002年的新《水法》明确提出了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2006年,又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的管理条例》中的取水许可就是国家实行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的一个具体的实践。作为一种对水资源的动态管理方式。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总量控制法缺乏科学性;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定额管理易造成水资源的非生产性配置,使二者无法协调。因此,在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过程中应该通过水资源总量编制和定额的编制技术来达到二者的统一。

(3)完善用水计量制度

用水计量制度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计量收费制度的基础。正确的计量用水量是节水的第一步,在具体的实践中,不仅要对用户的用水量进行计量,而且应该按照计量的用水量进行不同梯次的收费,这有利于节省用水的开支。根据不同的用水量用户采用不同的计量收费制度,在定额内采取平价制度,当超出定额用水量时,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尤其是企业与自来水厂之间存在用水计量范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管道损失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不断完善用水计量制度。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水资源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是否完善关系着一个地区供水的稳定程度,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水突发事故的准备。另外,还需完善水质监测制度,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尽快地完善水资源质量监测制度,引入诸如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等独立的第三方定期对水质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公之于众,让公众积极地参与到监督的行列中来,实现信息的透明化,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共建绿色健康的节水型社会。(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莹,赵勇等.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6):83-88.

[2]褚俊英,王浩等.我国节水型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16.

[3]姜蓓蕾,徐澎波等,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59-65.

[4]李有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04.

[5]郑航.初始水权分配及其调度实现[D],清华大学,2011,05.

[6]胡洁,徐中民等.张掖市水权问题初探[J].人民黄河,2013,35(3):36-38.

[7]陈丽,司训练.水资源定价理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2:72-76.

[8]刘世庆,许英明.我国城市水价机制与改革路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01:91-95.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财务监督

1. 企业会计是企业财务社会化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元化的企业改制新格局,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负责人(经营者)接受委托,自主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其财产经营充分所有者的意志,并按照会计准则定期提供规范的,合乎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如反映其受托责任。所有者根据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其经营业绩,并据以进行抉策;由于所有者远离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及受专业知识的限制,经营者实际上控制所有者的资产;并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认为控制就不可避免,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的行为便难以杜绝,经营着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要重塑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以规范企业的会行为。当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会计委派制,这项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将会计人从企业中独立出来,代表国家(所有者)对企业实施直接监督。这在目前情况下,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应该注意到,要求会计人员站在国家立场上对企业进行监督,实际上是认为的将会计这一内部管理活动分离出来,割裂了会计与企业的内在关系,也将会计的“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两大基本功能认为的分割出来。会计是企业的管理基础,会计出提供信息外,还应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过分强调会计的监督职能,把会计和企业完全割裂开来,使会计完全依附于政府职能,更多体现政府管理体制的要求,最终将会导致会计职能的丧失。

相对而言,财务总监制(或财务主管委派制)不失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财务总监制维护了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组织结构,仅从会计部门中分离出一个人,直接由所有者任命并支付酬金,监督企业负责人合理使用其手中的权利,寓监督于日常生活中,即会计人员出进行核算外,还以单位经营目标为依据,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会计既受所有者委托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由财产总监来完成),同时又受经营者委托监督企业职工的经济行为(由一般会计人员完成),使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以真正落实。财务总监实质上代表所有者利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权失控状况,完善了会计管理制度,是约束机制与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财务总监的实施也为社会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社会审计―企业财务社会化钱杜体系的保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将为企业财务社会化监督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首先,社会审计能够通过其独立、客观、公正的鉴证作用,客观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发现并纠正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可用程度,从而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其次,社会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程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注册会计师在开展独立审计过程中,必然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及其运行评价和测试,并就此与企业进行沟通。因此,通过会计审计企业能迅速加以改进和完善。再次,社会审计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促进政企分开。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将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能下放给企业,将一些专业性的管理职能推向社会,由社会审计来履行部分财务监督职能,这是政府职能转换的一个方面,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承接鉴证和评价企业受托责任的服务,不仅减轻了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而且为政府部门工作重心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市场机制效力的提高。

3.政府机关在企业财务社会化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新形式下,政府的监督管理正由过去过多涉及企业财务收支向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转变政府因逐步淡化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度,以提高政府监督的层次。

首先,政府应该在会计规范化建设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履行应有的职能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国家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政策选择,将计报表的信息内涵、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报送方式报送时间等都应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需要,因此,由政府机关制定会计准则是满足这种需要最为直接手段。此外,当前的企业改革并无现成方法可循,加以改制后各项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一些改制企业财务管路体制上出现了执行财务制度不规范、忽视会计队伍建设等问题,给企业的正常运行买下了隐患。因此,政府机关应指导和督促企业制定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规范程度。同事政府机关还应积极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其次,政府应促进企业财务监督社会化体系的逐步完善。目前企业负责人的政府任命机制还有待足步改变,政府机关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尚处在转型期,有些制度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尚需足步加以完善。列如稽察特派员制度,准确地讲,这项制度应称作会计师制度下的稽察特派员。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的组织落实和职权落实;另一方面,由国务院向大中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由他们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利。稽察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上产经营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负责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评价。从财务角度分析,稽察特派员制是企业会计监督经营者经济活动的一种辅助措施。

尤其重要的是,政府机关应在职权上达成共识,加强对社会审计进行监督。从理论上讲,有国家资金的地方均需要政府审计,但从现实和未来看,政府审计的职权并非越大越好,一是政府机关的部分职能已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作了转换;二是政府机关的力量和人员素质有限;三是现行的国有企业年度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保留了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并能多角度的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国社会审计组织起步晚、发展快。基础差,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行为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执行质量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行业发展,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很不合适。因此,政府机关在企业财务社会化监督体系中,应重点通过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来实施高层次的再监督。现行的法规体系下,有权参与监管社会审计机构的政府部门主要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证监会等,这些部门应就社会审计组织的监管工作充分协商,力争在职权上达成共识。

篇7

取得的成绩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于是我们致力于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川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经营信心。

从***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元提高到现在的**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规模经营。

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改革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紊乱,机构配置倒置。

主要是“两个不顺”: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乡镇一级占**%。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运转不调,措施配套脱节。

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服务不周,层次囿于表面。

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作出以下构思。

一、协调分配,提高服务执行力。

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优化结构,增加科技转化率。

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提高素质,改进科技指导路。

篇8

 

(一)社会对招生管理的认可度

 

毫无疑问,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是采取比较法来进行的,即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应形式相比较。同时,随着成人教育模式在我国的长期举办,也使得该教育模式的办学质量和生源质量在公众心中逐渐定型,这就意味着,公众并不会一味地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展开类比。反之,公众将更多地从公益性教育方面来看待成人教育的招生管理工作。可见,尽管成人教育的招生门槛较低,但这并不会显著影响公众对该教育模式的认可度。

 

(二)社会对教学管理的认可度

 

目前,成人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形式主要分为全脱产和函授两类。对于全脱产学员而言,他们将接受全日制的成人教育,同时其学制也会相应地缩减。对于函授学员来说,他们则在半工半读形式下完成学历教育。事实表明,针对全脱产学员的教学管理内化于校内管理之中,使社会公众无法充分了解该管理工作的优劣。而针对函授学员的管理则不然,这些学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能被单位同事所感知,从而将显著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

 

(三)社会对学风建设的认可度

 

学风所涵盖的元素十分丰富,但主要涉及学习氛围、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个方面。这里分别就全脱产和函授两类形式进行认可度解析:一是针对全脱产学员。全脱产学员由于处于全日制就读形式,学风从学员群体中整体地呈现出来。此时的社会公众主要包括在校普通类大学生、髙校周边的民众。二是针对函授学员。函授学员往往处于空间的散布状,学风主要通过个体形式向公众呈现,而这里的公众主要指单位中的同事和身边的其他社会关系。

 

(四)社会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度

 

社会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度,主要取决于成人教育对学员毕业标准的把握程度。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呈现着严进宽出的形态,这一形态也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中的毕业管理。毫无疑问,社会公众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则主要是由毕业学员的工作能力来决定。

 

二、当前影响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原因

 

(一)影响社会对招生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众所周知,成人教育在我国的出现本身就在于解决高等教育的长期欠账。在多途径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思路下,以电视广播大学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举办起来了。时至今日,成人教育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而这也是为何招生管理并不显著影响公众认可度的原因。但随着成人教育产业化趋势日益浓厚,不少髙校以“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那些所谓的“专本套读”不断地降低着招生质量。至此,社会公众对包括自学考试在内的成人教育的认可度已显著下降。

 

(二)影响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当前由高校所主办的成人教育,其中不乏存在管理严格、学员自觉的案例。但从整体态势来看,髙校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仍明显弱于普通类教学[3]。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职人员本身的社会特性导致髙校不可能像要求普通大学生那样要求他们。但对于函授教学管理而言,则是影响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关键之所在,其缘由实则已在前面阐述清楚。而且,部分函授学员自身的学习态度,也直接遭致周边公众的反感。

 

(三)影响社会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原因

 

学风涵盖可视和不可视两个方面,而影响社会公众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原因,则主要来自可视方面。具体而言,学员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以及在社会公众面前的言行举止等,都将影响社会对学风建设的认可度。从近年来各大媒体所反馈的髙校信息中也可以梳理出,不少针对大学生的负面报道都与成人教育学员有关。这里的学风主要针对全日制学员来说的,而对于函授学员的学风而言,则依然是成人教育举办单位所无法触及的领域。

 

(四)影响社会对毕业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前面多次提到了自学考试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之所以自学考试的认可度在近年来显著下降,其根源就在于各科过关率明显提髙的缘故。而之所以过关率能够明显提高,则在于“小自考”的出现。可见,毕业管理也将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

 

三、提升社会认可度的切入点分析

 

(一)提升社会对招生管理认可度的切人点

 

笔者认为,这里在提升社会公众的认可度时需要正视历史,即正视当前成人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以及正视成人教育在国人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轻装前进来对成人教育模式进行改良[4]。首先需要改良的便是招生管理工作,而这里需要建立起举办单位自律和主管部门监管的态势。举办单位自律体现在“严格按照学制来招生成教学员”;主管部门监管体现在“杜绝不合格学员进人教育系统”。当然,这里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招生标准上。

 

(二)提升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切人点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前对函授学员的教学管理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从现行的函授教学管理模式来看,其体现为学员自学与集中听课学习相结合的形态。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学员自学和集中听课学习两个环节加强教学管理。就难点而言,则主要出现在对学员自学管理的环节。为此,可以引人移动智能学习平台,来加强对函授学员的日常管理。当然,在集中听课学习环节,则需要由班主任和教学方来进行严格管理。

 

(三)提升社会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切人点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还将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双贏态势下需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由于成人教育形式分为全脱产和函授两种,因此,在提升这里的认可度方面也应分别进行探讨。针对全脱产成人教育学员来说,则增强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紧密围绕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题来开展,将能收敛学员的学习心态。针对函授学员而言,则可以尝试利用线上线下两类教育资源,来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

 

(四)提升社会对毕业管理认可度的切入点

 

在学历教育领域所一贯的严进宽出现状,已使得社会公众并不在意成人教育中的毕业管理问题,而且毕业管理所含有的诸多信息具有内隐性的特征,这也使得社会公众无从去了解[5]。由此,提升认可度的切人点应放在增强学员的职业能力方面。事实表明,不少髙校的成教学员仍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其关键就在于学员在职场上能出色地完成岗位工作。

 

四、实践途径

 

(一)重视社会认可度的价值

 

目前,开办成人教育的单位主要为高校,所以高校需要重视社会认可度的价值。这里需要指出,前面笔者所提到的社会公众具有第三方的特征,实则不然,那些成教学员本身也属于社会公众,他们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将形成舆论,来影响其他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因此,既然成人教育产业化发展已成趋势,那么就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办学品质。可见,高校主管部门应牵头反思当前的办学模式,并在办学中植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二)严格执行招生管理标准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向社会的成人教育招生简章,都明确写明了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学制和学分等信息。这就意味着,在理论上不存在招生管理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髙校主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把经念歪了”。为此,严格执行招生管理标准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跟踪检査,特别是在招生宣传中的口径上,应严格与招生简章的要求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在成人教育源头把控办学质量。

 

(三)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

 

这里主要针对函授学员的教学管理而言,需要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线上教学管理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导,由高校成人教育部门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并开发出APP系统供学员下载。每天定时向学员发送学习资料,并开展线上讨论活动。这样,学员就可以在线上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就调整了他们的学习状态。线下教学则以传统的集中听课为主导,同时教师应结合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内容,在线下组织学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线下教学松散的格局。

 

(四)职业教育推动学风建设

 

我们需要区分成人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前者需更为突出它的职业教学需求。而且,通过区分二者的不同,才能有助于把握成人教育学风的特色。因此,针对全脱产学员而言,可以经常开展以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经历交流为主题的活动,这样一来,通过加深学员之间的了解来优化校园中的学风。针对函授学员来说,由于他们分散于各自的工作单位,从而应注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来纠正他们不当的言行。

 

(五)增强学员岗位操作能力

 

毫无疑问,增强学员的岗位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职场上获得同行的认可,这本身就是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那么如何来增强学员的岗位操作能力呢?笔者认为,这里需要完善人才培养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就软件而言,应侧重于加强师资培养和课程设计;对于硬件而言,则应从实训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五、展望

 

差异化竞争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特性,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按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模型,差异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选择之一。企业选择差异化竞争的初衷就是能够避开激烈的正面市场竞争,根据自己的长处,配合企业的需求,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这种方法对面临激烈竞争的青年教师发展来讲同样值得借鉴。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竞争激烈化和发展同质化并存,为避免专业发展同质化造成的正面竞争激烈化的局面,利用青年教师个性化突出的特点,通过专业发展的差异化,追求独特的竞争优势。为获得独特竞争优势,青年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追求差异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二是独特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差异化,而差异化来源于其个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是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根本。

 

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全面发展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青年教师发展现状来看,其学历高和基础教育条件好并不能掩盖其职业追求动力不足和对教师专业发展艰巨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种要求和现状所反映出来的差距,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所以,多方提升综合素质,把专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博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教师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而且要勇于承担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任务,增加自己历练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提髙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此,同样需要提醒青年教师在其综合竞争优势打造过程中,应该牢记学识、学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在学术上打好基础,立稳脚跟,才可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