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混合式教学教案8篇

时间:2023-06-08 09:1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混合式教学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混合式教学教案

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32-03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程中内容最多、最难学、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也是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之间的联系“桥梁”课,搞好该课程教学十分重要。

近年来,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多。刘静波[1]研究了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实践教学,着重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实践项目的规划以及实践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周莹莲[2]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创新和项目驱动的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谢晶[3]根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钟福如等[4]针对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的特殊性,在国内外已有翻转课堂的基础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来阐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汪秋婷等[5]以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形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该文通过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抽象教学模型,但该文对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架构、具体实施、慕课具体内容未做深入研究,不能指导实践应用。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高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下降,对高频电子线路这种内容多、难学的n程,需要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去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 提出了“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规划了微课的具体内容,构建了课堂组织模式、学生组织模式、考核模式等,对基于翻转课堂的高频电子线路的混合式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高频电子线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革新教学本质,将传统“教学”变为“有技术支持的学教”,使“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都得到优化。

2.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授课形式,教学视频以慕课形式呈现。

3.主要教学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慕课学习完成,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适应。

4.翻转课堂整合了直接传授与建构主义学习、面授与网络学习,使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开展,让教师、课堂的角色产生了根本变化。

5.翻转课堂能更多地采用讨论法与探究法,这些方法针对特定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实践意义

1.高频电子线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必要性。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并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搞好该课教学十分重要,运用混合式授课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高频电子线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已具备。首先,大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进行课前慕课视频的学习;其次,大学有较完善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能提供大量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学生能方便地完成慕课线上学习并完成随堂考试;再次,大学生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度很高,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已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

3.高频电子线路由于内容多、难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首先,教学主要内容以慕课形式呈现,慕课学习主要在课前进行,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学习,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必须在线上完成随堂考试,并及时争取得到奖励,具有“游戏”特性,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再次,由于慕课是在线学习,有针对每节课的论坛,学生随时都能提问,并能及时得到解答,提高了学习效率。

4.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首先,教师由单纯的知识呈现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授课前总结分析学生慕课的学习情况,将学生不懂或提问较多的问题汇总起来,并以此为参考设置讨论主题。其次,教师针对已设置好的讨论主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与自主探究式学习。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小组学习,甚至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

5.研究表明,学生在听课时只能全神贯注10分钟到18分钟,慕课视频采用15分钟以内的“微课堂”讲解方式,符合学生的教育心理特点,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方案

(一)混合式教学的学时划分

课程教学以胡宴如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蓝本,课程总学时设计为64个。采用“翻转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论课学时大致44学时,“翻转课堂”实验课12学时,讲授课为8学时。翻转课堂占教学主体地位,约占总课时的87.5%。

(二)翻转课堂的慕课内容规划

1.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6章内容:第二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第四章,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五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第六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七章,反馈控制电路。

2.精选每章理论知识点,形成独立的微课教学视频,初步规划50个独立教学视频。

以“第二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为例,教学视频设计为8个,按照三个自然节来划分:

(1)2.1.1选频网络的分类和组成,2.1.2 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2.1.3 LC阻抗变换电路;

(2)2.2.1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2.2.2单谐振放大器的等效,2.2.3单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应用;

(3)2.3.1集中选频滤波器(陶瓷滤波器),2.3.2 放大器中噪声的来源、定义与计算。

3.翻转课堂实验内容: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调频与鉴频、锁相环电路。针对实验操作要领,制作6个微课视频。

4.针对每一个微课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并在慕课学习前让学生知晓。学习任务单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等,目的是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架构设计

1.理论课堂(线下学习阶段)教学模式。在授课前要分析总结学生慕课的学习情况,将学生不懂或提问较多的问题汇总起来,并以此为参考设置讨论主题,之后教师将讨论主题上传至平台,让各组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首先解答学生共性问题,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其次单独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2.实验课堂(线下学习阶段)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首先告知学生实验所需仪器,简要阐明实验要求和最后要获得数据,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学生实验中遇到问题并现场解决,提取每一组学生实验数据并打分。

3.讲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高频电子线路的发展历史、前沿技术讲解,课程特点与主线),难解习题选讲,课程总结与知识串讲等。

三、高频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的组织模式

(一)课前学习(线上学习阶段)学生分组模式

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其中班级优等生1名、中等生1名、后进生1名。一个班级按照总评成绩将学生划分成三个等级,三名学生的名次级差在10-15之间(以班级总人数来定,如班级总人数30人,级差为10)。中等生、后进生结成对子,在慕课学习中互相帮助;优等生是组长,负责帮助组内另2名学生,解决慕课学习中的问题。

(二)翻D课堂(线下学习阶段)组织模式

学生分组不变,与线下学习相同。教师集中解答共性问题时,学生无需分组。疑难问题原则上由优等生根据小组学习和自身学习情况提出,中等生和后进生可以提出自身的个性问题。有疑难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集中在一起,教师分别解答每一组学生的问题;一般中等生、后进生问题先解答,优等生问题后解答;在解答某一组学生问题时,另一组学生可以先讨论。对于课堂上解答不完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及时解答(必须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之前完成)。

对于无问题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这两个小组的讨论,也可以自习课程相关内容,或完成书面作业。

(三)混合式高频电子线路的考核模式

1.课程总成绩=慕课学习(50%)+课堂表现(10%)+书面作业(10%)+实验(15%)+期末考试(15%)。

慕课学习成绩一般按节随堂考试(例如2.1、2.2、2.3每一个微课都有一次考试),所有慕课线上学习成绩累积并折算进入总成绩。慕课随堂考试总分10分,必须达到6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慕课学习成绩由所有随堂考试成绩总评确定;未学完所有慕课内容者不给成绩,需要重修。课堂表现以学生提出问题和参加讨论次数来评价,设定下限次数,达不到下限次数不给本阶段分数,达到较高次数者给满分。书面作业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任务,不同学生的作业在要求原则上不一样。实验成绩根据实验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来评定。

如本课程设定为考查课,可取消期末考试,课程总成绩调整如下:

课程总成绩=慕课学习(55%)+课堂表现(15%)+书面作业(10%)+实验(20%)。

四、关键问题讨论

1.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视频制作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但要讲好课,而且要组织团队做好视频的制作,使视频适宜在线上分享。慕课视频的时长应保持在15分钟以下,最好在10分钟左右。

2.慕课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线上随堂考试,学生不能“过关”时只能通过重学视频内容再去回答问题。随堂考试的题目要设计得当,不能与课本习题或辅导习题重复。同时,慕课内容严格按照章节的前后顺序设置逻辑,前面内容没通过,不得进入后续的慕课内容学习。

3.要深入研究翻转课堂、讲授两种课堂教学课时量的比例划分以及这两类课堂的内容安排。翻转课堂主要内容以学生在课前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主,教学方式以讨论式、协作式为主,课时量约占总课时的5/7;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7,实验课需要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及操作过程仍然采用慕课视频呈现;讲授式课堂主要内容有课程绪论及前沿技术、课程总结及内容串讲、难解习题等,课时量约占总课时的1/7。

4.要周密安排翻转课堂课前慕课学习的学生组织、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重视慕课学习协作小组的学生选择,使小组长能够帮助组内学生进行慕课学习,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课堂讨论既要解决所有学生共性问题,又要解决部分学生的个性问题。

5.线下学习给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学习的空间,但是书写能力、知识掌握是否牢靠,仍然是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所以综合考核中保留了书面考试和作业的环节。

五、结论

目前,国内慕课平台逐渐增多,但是这些慕课平台推出的课程数量整体不多,且仍然以人文社会课程居多,自然科学、工科课程偏少;而自然科学、工科中以物理、化学、计算机类课程居多,电路类课程很少,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在中文慕课中还没有找到。开展基于慕课的高频电子线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能助推工科类慕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静波.高频电子线路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J].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2006(4).

[2] 周莹莲.“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 谢晶.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

篇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的步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普遍应用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内容等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混合式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在信息化社会,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比如:视频材料、音乐欣赏内容、教案、PPT、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从根本上改良教学观念、导向、模式及手段,改变传统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使刻板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抽象的学习内容得以具体化展现,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会局限课堂上一对一的学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巩固;也可以组建小组群,在群里展开讨论,针对专业中的某一个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三)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板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音乐欣赏的视频,为学生扩宽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课程建设基础较薄弱,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需要有一定积累。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梯队。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路径实施,所有立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必须实施1-2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后方可申请课程结项。通过结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应该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教材方面,选用国内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子资源,探索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专业前导后续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专业特色,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二)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照搬,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体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应包含学习态度、能力等因素,评价指标分值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但期末考试仍应是主要考核方式,评价主体还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要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体裁、题材声乐作品的表演与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实践。在实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个性发展。从而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发展特点的核心素养,为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小学、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输送优质人才。课前准备,利用资源,预习知识。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知识面。建立资源库的资源。资源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在线答疑整理与搜集资料,录制演唱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根据平台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明确课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考勤,如利用音阶演唱练习考勤法,每位同学对应一组音符,二十组音符连续唱完后,不仅确定每位同学到位,同时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以及基本音阶的把握,根据歌曲调式选择相应的调式音阶。

(二)作业与预习情况反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课前平台任务学习,主要能够反映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一般设计资料查询、小组分析、音视频观摩和学唱评价。教学计划分模块进行,按照模块,提炼出每个模块中的重点进行视频录制。视频采用MOOC、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课前学习效果监测三部分。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馈,教师适当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

(三)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的导入,从作品文化叙事和音乐学分析进入新课讲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演唱实践过程,运用各种直观技术手段结合老师讲解分析、训练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阐释水平,解决技术重难点。多元形式巩固创编。借鉴儿童歌唱活动教学设计,将与歌曲相关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通过体裁对比、情境设定、形式互动、鲜活表演等途径加深技法基础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务与反思

1.布置作业:根据新课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个别训练,视频观摩等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歌曲演唱的情感;针对下节课内容,按照老师要求提前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教学反思:对标行业标准,依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与学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执行情况,思政元素体现情况等方面的思考、评价,总结经验,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依托线上教学、线上建立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鹤鸣.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11):95-96.

[2]何艺,陈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21,(01):130-131.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25人下车,又上去了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指名问答。

板书:67-25+28

(3)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4)归纳:这个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那么加减混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5)汇报算法。

方法1: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

8

7

方法2:67-25+28=70(人)

6

7

2

5

4

2

2

8

7

(6)小结。

加减混合笔算时,和计算连加、连减一样,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简便些。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看看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2)提问:这道题该怎么算呢?

先同桌交流,再动笔试试。

(3)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4)小结:这道题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板书笔算过程:

4

7

11

6

6

3

7

2

6

3

9

(5)小组交流:有没有更简便的写法?为什么?

(6)师生共同交流小结:这道题没有更简便的写法。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此题先进行的是后两个数的运算,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前次运算的结果。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9~30页练习五的5~8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例3: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1

8

7

简便写法

6

7

2

5

4

2

21

8

7

例4:72-(47+16)=9

4

7

11

6

6

3

2

6

3

9

简便写法

2

4

7

5

1

6

9

篇4

1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就读,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初中阶段成绩不好,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是要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术。因此,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认为文化课学习对就业和薪酬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职业就好,所以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不重视。

1.2语文课程和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不够紧密

中职《语文》教材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组成,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三个学期《语文》课程。所用教材是2019年5月进行第四次改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改版后的教材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口语表达、写作、诵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写作模块,教材安排的应用文写作有“留言条”、“托人办事条”等,这些单据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他们更需要的是类似“护理案例”的与专业相关的写作指导。

1.3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技能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以向社会培养、输送技术型人才为主,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授课专业、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观念,但目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教材方面,教师也看到某些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之间联系不大,但是单靠自己的能力或教研组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把课程内容构建、重组、拓展到理想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但也仅停留在PPT、音频、视频等比较简单的运用,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1.4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考核方式仍停留在期中、期末考试卷面分为主,有些参考平时成绩也是以平时提交作业的次数、背诵的课文、默写的能力来统计,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不合符职业教育的特点。

2超星学习通和学习通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顺应需求而生,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以来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开展教学。这是一款在互联网学习时代背景下,由超星公司根据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需求,推出的移动终端在线教学平台,集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课堂互动、学习预警、学习评价等功能。课堂互动功能丰富,如:签到、选人、抢答、投票、测验、主题讨论、多屏互动、随堂练习。除此之外还能实现手机投屏、课堂同步等远程教学功能。三端(手机端、电脑端、白板端)一平台融通,数据统计和反馈快速,应用方便快捷,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符合将线上信息化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需求。

3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下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3.1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源有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材助教光盘的教案和课件,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线上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的需求。超星学习通为中职《语文》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平台,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全体语文教师为一个教师团队,建设中职《语文》校本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清单、课文原文、知识链接、教案课件、课前检测、课后练习等教学资源,满足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

3.2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提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职《语文》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及管理、课后巩固及评价等环节,现以中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人性美主题单元)为例,具体阐述该单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3.2.1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学情分析该课程内容面向一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中职《语文》上册的学习基础。为了明确学情,教师针对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特点、考试成绩、学习通平台评价数据等内容综合分析,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单元学前调查,掌握具体学情如下: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口语表达、写作、归纳能力较弱;个性活泼开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就单元学习学情来说,学生对人性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对善恶美丑的分辨不是很准确;阅读时不能找出关键句,不能归纳文章主旨;课前检测品均分合格。3.2.2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以第一单元第一课《合欢树》为例,学生按照教师在学习通上的《学习清单》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看完“学习清单”,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随后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线上学习,在学习通课程资源的“知识链接”中,认真预习课文相关知识,根据学习清单内容查阅资料。学生在学习通“课前检测”模块中自主完成作业,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和总结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课堂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3.2.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通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课堂管理方面,用学习通“签到”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考勤工作,而且保存有详细的记录,可以统计学生出勤率,为学生平时成绩提供参照的依据。用“抢答”功能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在讲授《合欢树》提问“我和合欢树有什么共同之处?”时启用“抢答”功能,抢答到的同学回答正确可以得到5分课堂积分。在积分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高了参与课堂的兴趣。在课堂展示方面,可以用“投票”、“问卷”、“主题讨论”等功能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在《善良》授课中,可以发起“你认为金钱、健康、善良、亲情哪个最重要”的问卷调查,教师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知道同学对“善良”的态度。或者将以上问题通过“主题讨论”,在学生提交答案中,可以通过“词云”显示的字体大小来判断大部分同学对金钱、健康、善良、亲情重要性的排序。在课堂学习检验方面,教师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可以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发起检测。如在《善良》授课中,当老师讲完对比论证的知识点,可以“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对比论证”的随堂练习。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通“统计”功能,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在合作探究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任务,结合不同的学生特点,在学习通“分组任务”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固定分组、组长建组、学生自选分组或者随机分组。如在小组诵读《桃夭》的课堂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诵读能力来进行组合,每一组都安排一个诵读能力比较强的,带动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共同进步,避免了随意组合导致的强强组合、弱弱组合。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新鲜度。3.2.4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后拓展和知识巩固课后拓展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如在《善良》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善美”主题的手抄报,通过学习通上交作业,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开展小组互评,即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运用语文的能力。3.2.5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评价在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模式。一是学习通的“课堂报告”,包括学生签到情况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分。二是学习通的“学情统计”,包括学生对学习通《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任务点的学习积分和学生章节测验成绩。三是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细化具体的评价标准,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实时评价、多元评价。如评价《桃夭》小组诵读展示时,从课前准备、分工协作、课堂展示几个要素去评价,每个要素有具体评分标准,如课堂展示中,未能按要求完成展示打0-17分;按要求完成展示打18-20分,按要求完成并体现创新精神打21-25分。评价主体由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构成。

4超星学习通平台下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数学;教学评价The Application for Blending Learning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Xia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nxi, P. R. China, 726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lending learning law, how to carry out blending learning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is studied, the method of implementing blending learning in "calculus" and "linear algebra" is obtained, and the reasonabl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which correspond to blending learning is established.

【Keywords】blending learn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67-01

1引言

大学数学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方面有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然而,大学数学的“枯燥、乏味”基本上是大多数工科学生所公认的。作为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在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同时,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1](Blending Learning 也称为混合式学习)是对“网络化学习”的超越与扩展,它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中我们探索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及建立与之对应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2混合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1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的含义及大学数学课程特点: 20世纪末,建构主义理论得到广泛地应用,它的确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该是一元化的,即也要重视认知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也是在20世纪末国外学者提出 Blending Learning[2,3],它直译过来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将之成为混合式教学。它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把传统学习方式(Face-to-Face learning)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有机结合,即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大学数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这就是它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它高度的抽象性造成它难于被理解,形成了它的“枯燥、乏味”。它广泛的应用性,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这决定了大学里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然而,随着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部分院校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大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量。这就要求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后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的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必须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加以改进。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4,5]。

2.2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三种混合模式:

2.2.1教学资源的混合: 传统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的“黑板+粉笔”的模式,而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有时候也采用电子教案的多媒体授课。目前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不忘“黑板”和“粉笔”。整体知识结构框架,重难点知识用电子教案事先做好,用多媒体来演示,对定理的推导过程则采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电脑操作员,也不再是一味板书,而是多种教学模式综合的引领者。例如:在计算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时,直观、形象地理解积分区域是难点内容,教师可以用数学软件画出立体图形,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不但方便快捷,图形准确,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在讲解定理的证明时,教师还要借助于“黑板”和“粉笔”,这样不但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也体现了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性、过程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采用电子教案省去了大部分板演的时间,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2.2.2学习方式的混合: 学习方式的混合主要是课堂学习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混合。在备课过程中搜索网络上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讲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共享,同时顺势引导学生自觉查阅网络资源,主动、有目的利用课后时间在线网络学习。对某一班级或同学时同教材的某些班级,通过BBS创建学习论坛,建立班级在线聊天室,这样学生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通过利用网络讨论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学习环境的混合: 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多媒体教室,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机房。抽出少量学时向学生介绍常用数学软件,如 Mathematica,Matlab 等。利用机房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用 Mathematica 演示微积分基本定理,验证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演示函数多项式逼近过程,演示周期函数的傅立时级数展开等[6],利用 Matlab 计算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通过上机实践,应用数学软件,设计一些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晦涩难懂的概念定理也会较容易地掌握。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自测、作业和考试等评价方式是传统的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为教学策略的随时改进、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依据。我们除了采用常规的作业、考试等评价方式外,为每位学生建立网络在线学习情况记录,建立试题库,通过网络随机向每位学生发送难度一致的不同试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自己随机抽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试题组成自测试卷来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是匿名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调查问卷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此来获取教学反馈,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主导一主体”的统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大学数学“枯燥、呆板”的印象,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混合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及信息素养,促进教学最优化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数学,2005(10)

[2] 恒新,王晶晶,赵兴堂.Blending 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

[3]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口[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4] 曾毅, 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调查与分析, 教育与职业[J],2006(498)

篇6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改革

前言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它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1“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1)学习理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2)学习环境的混合:我随时准备学习,但我不想总是被教导。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员展开。3)学习资源的混合:精心开发的在线课程、生动趣味的讲师面授、同事的经验分享、全面的资料积累等,把资源尽可能多的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站式"的学习,形成强大的企业知识管理中心,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4)学习方式的混合: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有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的教师讲授,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还有传统和围绕网络开展的自主学习。将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无缝对接,让企业学习浑然一体。

2“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方法

1)准备:让学员了解基本的技能和大体的框架,帮助学员改进学习的技巧,以帮助学员顺利进入下一步骤。2)阐述:旨在向学员阐述所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及该学习对他们的价值。3)传授:着重讲解程序、原则、概念和流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技能。4)尝试:帮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体验新技巧,以强化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并达到长久保持的效果。学习途径:虚拟会议或工作组、课堂、模拟、同事间角色扮演、个人指导、虚拟会议向导。5)评估:向学员提供了在安全环境中应用新技能的效果的反馈,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事前评估、事后评估、测试、学习向导。6)支持:通常是进入正式工作环境中的第一步,学员可以在这里选取正式学习中获得的原理、概念等关键知识。7)指导:提供了来自资深经理人、同事、导师和专家的幕后支持,让学员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经验。8)互助:让学员在团体内和其他学员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加深了学员对于技能的理解。

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课程标准的改革。通过对汽车服务行业进行调研分析,将汽车服务职业领域的生产、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设置为课程的模块,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为典型的课程项目,由多个课程项目组成课程模块,建立与职业岗位实际生产、服务密切对接的课程标准。2)专业教材的编写改革。根据与职业岗位实际生产、服务密切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材。3)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在给高校教学提供信息化服务,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水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掌握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所以为了适应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培训外,更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4)考核标准设定。a)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分课前预习考核、课中态度考核、课后复习考核。b)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为课程任务考核,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配以相应的分数权重得出课程期末成绩。

4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在于充分利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此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搭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该混合式教学平台结构,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音响系统检修》为例说明,分为首页、任务公告、课前预习、课前自测、课堂学习、实训指导资料、课程论坛、成绩管理、汽车音响之家等部分组成。1)首页:呈现授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主要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等信息;2)任务公告:任务内容及所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等信息;3)课前预习:提供教材、任务PPT、任务微课等教学资源;4)课前自测:提供任务课前预习的自测题等;5)课堂学习:提供课堂教学所用的任务教学计划、教案、教材、任务PPT、任务微课等教学资源;6)实训指导资料:提供任务所需的维修手册、维修电路图等资源;7)课程论坛:师生学习交流平台;8)成绩管理:根据学生课程考核规定,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掌握和成绩评定。

5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自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来,一是增强了网络化环境成长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三是弥补学生差异化,做到因人施教。

6结束语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在各级院校中得到了推广和开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更易理解和直观,也使得教学氛围更为积极融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4).

[2]侯晓音.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项目化设计[J].群文天地,2012(18).

篇7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1]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SPOC作为MOOC的补充和完善,很好地弥补了MOOC的不足。具有规模小、针对性强、评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2]。SPOC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学生规模和学习准入的限制,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好地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进行混合教学。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尝试在SPOC环境下开展课程,成效显著。比如:哈佛大学edX平台的SPOC实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实验及推广、清华大学MBA课程的SPOC实践、南京大学使用校外的电路原理课程结合本校的实体课堂进行SPOC模式教学等[3-5]。SPOC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较好地实施混合模式教学。本文以无机化学为例,结合多年的教改经验,阐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构在当今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形势下,任何课程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而应该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将学科或专业的所有课程有机组合。要从整体入手,明确学生的培养方案,研读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教学目标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度解析,找准其先修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等。

(二)学情分析无机化学是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这几个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高中化学选修内容不同,基础参差不齐。本教研组前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比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MOOC等,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看,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仍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由于无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无法与学生专业有直接联系,且与医药学知识联系少,导致学生重视度不够,有严重的“畏学”和“厌学”情绪。因此,本研究将尝试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着重解决以上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路径设计与实施

(一)制定计划,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前面的教学背景分析,制定适合学生、适合课程的完整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要素:①课程知识分级目录:将整合重组后的内容按照知识单元、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的顺序分层次划分,标识编号;②先修知识:整理本课程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点;③导学教案:用于每单元前的指导性方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④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想、内容和学时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手段和策略等;⑤视频录制脚本;⑥教学网络平台:本研究借助智慧树开展混合式教学;⑦考核方式:设置多维考核体系,全面考查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

(二)建立SPOC环境SPOC应突破传统资源库概念[6],将教材、课件、视频、习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形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教材、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测试。其中,视频是重中之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视频展开。SPOC教学视频要体现出个性化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比传统课堂更有层次感和趣味性。视频录制不能粗制滥造,不能重复冗长,要讲求“精、准、美”,可以借助智慧树平台录制。先修知识同样也要录制视频。

(三)构建混合教学模式1.上传资源按照“课程知识分级目录”指引的知识点,上传微教材、微课件、导学教案和微视频到智慧树的“个人资源库”板块,将测试题上传到“题库”板块。视频上传时,设置为不允许下载,方便从后台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观看视频情况。2.任务按照教学安排,提前一周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板块中,编辑任务标题和任务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和完成时间,并从学习资源中选择相关的视频、课件以及导学教案发送。由于学生的中学知识基础不同,先修知识的视频不是每位同学都要观看,是否需要观看可查看教师发送的“先修知识点汇总”文档。学生浏览后若是高中已经选修过的内容,则不需要观看视频。但是,有的学生虽没有知识基础但也偷懒不看视频,为避免这种情况,设计少量相关的测试题,以确保学生对这部分先修知识已完全理解并掌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还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从题库中抽选试题形成模块测试,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作答,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此类试题以考核基础知识为主,多设置概念性、理解性题目,考查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在“问答讨论”板块中,本次学习任务的相关讨论主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提问或答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3.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学情数据”板块,可以查看资源学习情况。从学生学习情况里又可以查看每位同学查看资源的次数和资源下载的次数,以及视频学习时长等。在任务后的一周内,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对于迟迟未看视频的同学,还可以多次提醒。教师利用大数据,汇总测试情况、讨论情况等,掌握学生线上自学的程度及深度。根据反馈信息,形成见面课的授课重难点和教学手段。4.见面课线下课堂即见面课。智慧树“见面课”板块开启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会记录在网络平台上。首先,利用签到功能实现学生点名。其次,教师对大家的线上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不同的重难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与医学联系紧密的渗透压,设置课堂讨论:“战伤合并海水浸泡”“高渗性、低渗性脱水的原因”等。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用于理论,从广度和深度上深化学习。再比如,极为抽象的微观粒子运动,采用模型演示,将抽象的轨道“摸得着、看得见”,直观形象,让微观世界也可以“眼见为实”。在课堂中,设置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头脑风暴”,让学生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感受用词语概括;随机发起“投票”,测试学生对某个要点的理解程度;“随机点名”,刺激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小组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以上的教学过程,让见面课完全“活”起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有频繁看时间、懈怠、犯困等现象。见面课接近尾声时,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利用“作业考试”板块作业和测试题,设定完成时间为课后48小时。此次测试与课前的线上测试不同之处在于;以应用性、综合性题目为主,考查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掌握情况。见面课结束时,点击“下课”,则会自动生成课堂报告。5.自由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多途径的自由学习。比如研读教材、做练习题、与同学讨论、与教师讨论、查阅拓展资料等。利用SPOC平台的各项链接给学生提供支持,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成绩管理成绩管理包括考勤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智慧树平台的考勤成绩体现的是签到次数,而非分值,下载出Excel表后,利用Excel的编辑功能生成学生成绩,考勤成绩占比5%。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问答的积极程度,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的及时性等,从5分—0分计入总成绩中。作业成绩,占比5%。考试成绩分为线上测试和线下期末测试,线上测试取平均值,占比25%;线下期末测试占比60%。该考核体系能监管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相较于传统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更细化、更精准,也体现出学习过程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成效

(一)问卷调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参与问卷的学生为190人,见下表。从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甚至有22.1%的同学更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

(二)考试成绩以我校2019级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共190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为对照组(共190人);这几个专业的入学成绩相当,基础背景基本一致。且都以无机化学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一致。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9.12±6.87,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成绩66.20±10.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篇8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最初适用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引起学者关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目前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三种: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2003年,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概念,并开始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普遍定义为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承继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的改革思路与方向。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以及线上网络教学的互补,不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借助课堂与网络两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相比较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资源上,慕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思政课的相关教材资源、实践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采取视频、音乐、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讲解不深入的不足。从效果评价上,慕课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线上综合评定,最终产生系统化的课程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类型

本文论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模式是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时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该种类型指的是线上教学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在相同的时间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通常将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线上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师上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还包括了学生课程签到、在线讨论、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诸多模块。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在线上完成相应的功能,进而实现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其次,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同。线上教学主要利用慕课平台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课前预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课后根据自身喜欢的内容,完成线上学习。在这种类型中,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补充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本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线上课程预习、课堂深入教学、课后巩固反思三部分环节,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上资源以及线下课堂教学熟练地掌握各种核心理念,通过课后线上+线下对知识巩固反思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线上课程预习。教师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视频资料、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教学任务、难点、重点等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预习完课程内容以后,视频资料中会有测试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教师按照学生测试的结果可以掌握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问题和知识漏洞,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线下课堂授课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第二、课程深入教学。学生所开展的线上课程预习活动能够为线下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难点与知识漏洞的梳理,对教案进行合理化设计,凸显学生不明白或者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实现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迁徙,进而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授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诸如:道德的含义指的是什么、你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等这类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阅读课前搜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换看法,完成协作探究活动,将相关知识用于新情境当中,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讨论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第三、课后巩固反思。该阶段可以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线上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集中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测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交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进行修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漏洞的梳理,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线下部分,教师针对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书写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我总结的形式,搜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举措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及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获得学生思想动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应用专题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性专题教学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具备的逻辑关系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同时,为了全面整合资源,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工作,比如经典文献资料、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互动渠道

为了加强课程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要实现线上慕课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线下课堂教学模块包含了课堂知识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相关环节,教师负责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针对线上慕课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保证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三)转化教学语言风格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单单与教学内容的有关,还和教师教学话语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教材式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与学术型,对学生理论理解能力要求高,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在编制慕课课件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构建一套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丰富而又生动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保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