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外经贸8篇

时间:2022-05-16 02:4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外经贸,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经贸

篇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增长。1978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只有206亿美元,而后1998年既达到了3239.3亿美元,20年增长了近16倍,年均增速15%,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速,而且比世界贸易平均增幅高出近8个百分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由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为1997年的第10位。由于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定义的贸易依存度有了很大提高,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出口的扩大效应与进口的减缩效应,其中出口扩大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进口对就业直接表现为冲击作用。但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资本品的有效利用,却可以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因而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及非要素进出口总量不断攀升,受进出口总量影响的就业人数也不断扩大。1998年底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9957万人,按当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3.82%计算,1998年受对外贸易影响的劳动力总数为23661.64万人,即使单纯考虑出口,其就业扩大效应也是显著的。若再考虑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这两个领域在我国的高速增长又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来讲,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结构已实现了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制成品的转变,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80年,制成品占出口额的比重还不到50%,而到1998年,这一比重已上升到88.78%。

由于在国际经济中一国的贸易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是由该国相对于其它国家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资源与技术资源缺乏,自然资源绝对量多而相对量少的缺点,从80年代起我国迅速发展了自己具有最大的比较利益的产品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很快,在我国制成品出口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见)。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以纺织品和鞋类占较大比重。1994年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已占到世界纤维制品出口总额的11.4%,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顺差的行业中纺织品与鞋帽制品分别占据了前2位,达到260亿美元和97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与鞋类出口国。

这两大行业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很高的劳动密集程度,这些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我国就业水平提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工贸易。中国的制成品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工出口,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加工出口是随着“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兴起而大量出现的。199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30.4亿美元,占进出口额的52.5%,大大超过了一般贸易。在中国最大的几类出口产品中,加工出口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1993年机电产品加工出口的比重为71.5%,服装加工出口的比重为52%,加工出口占鞋类出口的81%,占玩具出口的95%。而加工贸易就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据估计,仅在1990年末,广东省的2万多家合资企业从事的出口加工业务就雇佣了约137万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毫无疑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利用外资包括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包括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以及对外借款。1992年以前对外借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部分,曾占利用外资的60-70%,90年代初外商直接投资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急剧上升,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部分。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1998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亚太地区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78万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54亿美元,就业职工564万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外国投资已成为80年代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国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渗入程度逐渐加深;另一方面,利用外资对我国的就业量及就业模式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篇2

两所学校各有千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对外经贸大学,贸大,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学校始于1951年创建的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合并组建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列入首批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7年我省对外经贸部门积极应对国家对外经贸政策调整,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立足于“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果,对外贸易增长步伐加快,外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贸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7年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保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新的成效。*7年我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美元,达744.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499.43亿美元,增长21.0%,进口245.15亿美元,增长14.6%。

一、对外贸易发展步伐加快。*7年我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分别较*5年和*6年提高4.3和3.6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家为保持外汇平衡,促进进出口协调发展而出台的鼓励扩大进口政策效应显现,进口增幅较*5年和*6年分别提高了6.7和5.3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拉动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7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7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高于全省进出口增幅12.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2.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和出口增幅也高居各类企业之首,全年出口139.95亿美元,增长30.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6.0%提高到28.0%,对全省出口贡献率达37.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7.9个百分点。进口30.49亿美元,增长37.1%,不仅比全省进口平均增速高22.5个百分点,而且分别领先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25和25.9个百分点。

三、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7年,全省在继续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加大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全年对亚洲和欧盟市场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对亚洲市场出口198.28亿美元,对欧盟出口105.02亿美元,分别增长19.6%和25.8%;对美国出口增长明显回落,*7年对美国出口108.67亿美元,增长7.8%,大大低于上年16.7%的水平;对日本出口仍在低位徘徊,*7年出口62.20亿美元,仅增长3.0%。对俄罗斯联邦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7年对俄罗斯联邦出口7.03亿美元,增长41.1%,对巴西出口6.19亿美元,增长42.2%。

四、一般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近年来,我省一般贸易发展迅猛,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7年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79.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7.5%提高到51.0%,其中:出口274.33亿美元,增长27.8%,进口105.26亿美元,增长27.1%,增幅分别比加工贸易高出15.6和19.6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8.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4.4个百分点。

五、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7年我省在保持传统商品出口规模的同时,努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渐回升。全年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和玩具等五类传统商品出口13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224.6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8.04亿美元,分别增长23.3%和10.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类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出口额为98.42亿美元、27.24亿美元和17.25亿美元,分别增长75.0%、53.8%和85.6%。

吸收外资: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7年我省吸收外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积极引导外商投资的产业投向,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取得显著成果,外商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外商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23项,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94.49亿美元,增长20.7%;实际到资40.61亿美元,增长26.1%。若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123.36亿美元,实际到资81.31亿美元,分别增长14.2%和13.2%。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高位增长。*7年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延续上年高增长的良好势头,合同外资与实际到资增幅总体保持在20%以上高位运行。合同外资除5月、9月、12月分别下降2.0%、1.1%和32.3%外,其余各月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最高增幅达87.8%,最低为8.7%;实际到资除2月份下降15.4%外,其余各月均呈增长态势,最高达64.8%。与上年相比,合同外资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实际到资增幅上升2.6个百分点。

二、港澳台资为主体的格局更加稳固。尽管我省不断拓展新的投资来源地,但面台近港澳的优势仍是我省的突出特点,构建闽港澳台合作与交流平台,吸收港澳台资金是我省吸收外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素,依然主导我省吸收外资总体规模。*7年我省吸收港、澳、台(含第三地转投资)合同外资64.54亿美元,增长21.8%,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为68.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港澳台实际到资28.92亿美元,增长36.8%,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5.7%提高至71.2%。同时,台商经第三地转道投资趋势进一步增强。*7年我省吸收合同台资(含第三地转投资)22.46亿美元,增长90.6%,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5.0%提高至23.8%,对全省合同外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5.9%;台资实际到资10.98亿美元,增长45.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7个百分点,对全省实际到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1.0%。

三、外资项目资金聚集度提高。*7年我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大项目的签约落户和扩大投资,外资大项目成为我省吸收外资增长的主要支撑点。*7年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含增资)404项,总投资198.31亿美元,增长64.6%,其中:合同外资71.89亿美元,增长72.0%,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76.1%,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在大项目的带动下,*7年全省外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362.12万美元提高到548.42万美元。

四、服务领域吸收外资进一步拓展。*7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在各产业主管部门的配合下,围绕产业发展共同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吸收外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特别是服务领域吸收外资增长势头强劲。*7年全省服务领域吸收合同外资为23.12亿美元,增长54.9%。其中:房地产业吸收合同外资规模居服务业之首,达9.14亿美元,增长1.1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8亿美元,增长29.3%;居民服务业吸收外资2.8亿美元,增长5.1倍;批发和零售业2.79亿美元,增长5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46亿美元,增长75.3%。

五、外商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近年来,外商投资除新设立企业外,增资、并购等投资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尤其是*7年以来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呈现新动态。一是外资企业用在境外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增资;二是外资企业为申请上市作准备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扩张。*7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增资33.99亿美元,增长57.6%;并购企业79宗,总投资7.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合同外资2.47亿美元,增长26.8%。

六、厦门、泉州龙头作用突出。我省厦门、泉州两市在大项目的促进下,吸收外资的增长势头强劲,对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7年厦门和泉州两市吸收合同外资61.79亿美元,增长41.8%,两市合同外资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高达65.4%,两市合同外资增量为18.21亿美元,对全省合同外资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112.4%;厦门和泉州两市实际到资23.57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58%,增长25.7%,两市实际到资增量占全省实际到资总增量的57.4%,拉动全省实际到资增长15个百分点。此外,合同外资与实际到资保持双增长的有三明、漳州、南平和龙岩,福州、莆田、宁德合同外资分别下降7.4%、59.4%和79.3%。

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力求突破

*7年我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宽国际经济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国际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

一、对外投资项目规模扩大。*7年全省新批对外直接投资企业90家,协议投资总额(含增资)2.19亿美元,中方投资额(含增资)1.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27.0%和55.0%。全年新批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首次分别超越2亿美元和1亿美元,标志我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对外投资项目日趋大型化,对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119.86万美元提高到151.11万美元。

二、国际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是我省企业“走出去”发展较好的行业,不仅带动了国产设备材料出口,增加了国家外汇收入,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改善了劳务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7年我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64亿美元,增长1.1%;完成营业额2.06亿美元,增长2.0%。全年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3.2亿美元,增长0.5%;完成营业额3.18亿美元,增长1.0%。截止*7年底在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人数5.14万人。

国际旅游:发挥优势,稳固客源

*7年我省继续发挥面台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旅游品牌,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境外新兴客源市场取得新进展。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消费稳步扩大,产业功能更加显现。*7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观光、商务洽谈、探亲访友等旅游人数268.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257.37万人次,增长20.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1.69亿美元,增长47.5%。

一、港澳客源市场稳步增长。港澳是我省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低速增长。*7年是10周年,我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按照“构筑闽港合作平台、深化闽澳四项合作”的思路,通过举办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形势,加大与港澳地区的经贸、旅游合作,进一步巩固了香港旅游客源市场。*7年接待过夜香港游客78.42万人次,增长14.8%,接待过夜澳门游客7.83万人次,增长31.2%。

二、台湾客源市场再现。对台旅游一直是*旅游一大特色,我省旅游部门着手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发挥先行先试和幅射效应,多次组织旅游业界相关人员前往台湾,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形式,加深了海峡两岸旅游业界的沟通,拓展了旅游业务和合作,有效促进了两岸商贸旅游往来。*7年我省接待过夜台胞70.32万人次,增长17.1%,增幅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三、外国客源市场有新拓展。*7年我省接待外国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大关,达100.8万人次,占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总量的39.2%,增长27.6%,其中:美国、日本两大主要客源市场分别输送游客25.92万人次和19.79万人次,分别增长83.3%和12.1%,接待量居外国客源前两位。欧洲作为我省新兴外国客源市场,近两年增长较为迅速,但目前总量仍不大。*7年接待欧洲游客10.19万人次,增长16.3%。

*8年展望:对外经贸总体稳中向好

*8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期,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还在不断推进,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海西效应进一步凸显,为我省对外经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我省对外经贸发展正进入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竞争的加剧,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使得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我省对外经贸工作带来了挑战和考验。主要表现为:

一、国际方面:国际经济继续平稳增长,但不确定因素增加

(一)国际经贸继续增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继续向纵深推进,世界经济有望持续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预测:*8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其中欧洲和亚洲经济增长尤为乐观,美国经济虽受次贷危机影响会降低增幅,但不至于造成美国经济明显衰退,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总体也将发挥增长潜能,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6.1%。

(二)国际贸易保持活跃,国际投资出现新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7%左右,国际投资也有望保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高位。目前,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一定幅度增长,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增幅较大,国际贸易成为拉动各国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贸易结构方面,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扬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矿产品贸易最为活跃,进出口增幅最为明显。机电产品仍为国际贸易中占比最大的产品。国际投资继续保持活跃,服务外包成为转移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信息交流的便利化,全球跨国公司纷纷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到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服务外包发展迅猛,形成了继制造业之后经济全球化又一次产业转移浪潮。国际投资中,传统新建绿地投资方式所占比重逐步萎缩,跨国并购等资本性投资所占比重日趋上升。

(三)影响世界经贸值得高度关注的因素。一是国际油价持续上升。油价从几年前的40美元/桶一度上涨到最近的近100美元/桶,能源化工、金属矿产相当多数量品种商品价格成倍上涨,且波动频繁剧烈;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3元,专家预测今年人民币还将升值6-10%。据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就损失毛利0.15元;三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使全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加大。这些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和操作难度;四是贸易摩擦形式不断翻新。*7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受各类贸易救济调查近70起,依旧处于全球贸易摩擦漩涡的中心位置。在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的全球之最外,我国又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共遭受8起反补贴调查。贸易摩擦正从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延伸到宏观体制、政策层面,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

二、国内方面: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宏观调控明显趋紧

(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贸发展具有良好支撑。*8年中国经济受北京奥运等积极因素的影响,有望继续保持增长,预计GDP增速在11%左右。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重点调控房价,抑制流动性过剩,并着力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来首次提出从紧货币政策,预计会对经济增幅有一定影响,经济形势可能在*8年下半年或之后进入温和调整期,但仍会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水平。

(二)宏观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目前,国家倾向于进出口平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并不一味追求外经贸指标数量增长。无论是公布《*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范围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公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明确了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重要装备、重点行业和资源性产品、原材料,还是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两税合一”、加工贸易调整等多项宏观措施,都旨在明确结构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导向,推动对外经贸从“量”到“质”的转变。但从近期影响看,上述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新的《劳动法》颁布、工业用地实施“招拍挂”等都将加大外贸企业出口增长的压力,抬升外商投资成本。

三、自身发展:海西效应进一步显现,但发展后劲存在不足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拓展新空间。国家41个部委和央企相继出台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以及各地闽商积极响应,周边省区在产业、市场、交通、口岸等方面的协作与对接进一步加强,海西效应显现,有利于拓展我省对外经贸发展的空间。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已从1978年的第9位跃升到目前的第5位。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据海关统计显示,2002年河南省外贸出口额已经突破20亿美元,与1999年的11.3亿美元相比翻了一番。河南省的外贸出口额在国内的位次也由原来的17位上升到第13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外经贸投入不断加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已建立航空、铁路、公路口岸n个,口岸数量居全国内陆省份之首。郑州、洛阳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开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及其它领域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新乡、开封、深河、商丘、南阳、鹤壁、蹼阳、驻马店等市还建立有各种形式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被国家确定为享受沿海开放城市各项优惠政策的内陆开放城市。近5年来,河南省出现了食品超市、生鲜超市、仓储式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等新的商业经营模式。高新技术的采用,带给河南省商贸流通领域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高效、集约,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目前,网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己成为河南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交易方式的重要手段。

1.2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可喜成果

2002年,河南利用外资保持较大规模,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0家,同比增长29.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合同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郑交会”、河南产品(鸟鲁木齐)展销会、豫沪经济合作洽谈会等的成功举办,都给河南带来大量的经济合作项目、资金与商品的购销。

1.3“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初见成效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日益扩大,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分别在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多个经济贸易窗口。河南省已同国外结交了40多对友好省州市,如俄罗斯萨马拉州、美国堪萨斯州、日本国三重县、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比利时瓦隆地区、意大利普利亚地区、法国索恩·鲁瓦尔省和罗马尼亚布勒依拉县等。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河南省专业外贸公司垄断外贸出口的格局逐步被打破,一批生产企业开始在出口领域大显身手,像安彩集团、新飞电器、许昌瑞贝卡等。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重点出口企业已达28家。随着国家对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进一步放开以及河南省加工贸易异军突起,河南省工业外贸额会迅速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倍受青睐。这一缺点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

2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从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相对于其他省份的发展来看,显出其多方面的不足,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2.1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河南省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悠然自得、小富即安、向上伸手等思想观念。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自觉地置身于国际市场中去观察新事物,了解新动向,解决新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2投资环境急待改善

这不仅包括我们一直在抓的硬环境的建设,还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才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建设。比如外资是引来了,但资金的管理、利用的有效性急需政策、制度等宏观上的支持,再比如金融业的行业垄断有待进一步弱化。

2.3优势产业不突出,比较优势未发挥出来

在经济全球化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找准自身优势,瞄准国际市场,知己知彼,方能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同先进省区的实力相比,河南省虽然在经济数量上居全国第五位,但是产业结构发展度低(农业比重太大,传统产业居多),名牌产品少、成本高、效益差、污染较重、科技含量低、市场秩序和经济形象欠佳。

2.4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未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目前,河南省有多家企业开始或正在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内涵不了解,对电子商务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河南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某市耐火材料厂在进行电子报关的同时,还要填写一套传统的纸报关单证。这不但没有达到电子商务简化手续、节省时间的目的,反而更繁琐了。

2.5企业产品的质量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珐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技术水平高,更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倍受青睐。这一缺点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

3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既给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以上分析的河南省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存在的不足,依据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应实施如下发展对策。

3.1明确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的战略目标

今后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在继续推动产业领域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拓展;在继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向服务业和农业产业扩展;要把对内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上来;在基础产业中重点选择农业,基础工业(如电力,有色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对外招商。

3.2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在全省范围内深人开展强化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迭起的宣传声势。形成人人心系投资环境,事事想着信誉形象,处处为着河南开放的社会氛围。坚持摒弃怕人家赚钱的思想观念,胸怀更宽广些,树立“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促进扩大开放,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

3.3全省范围内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清理和废止一批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和取消一批不合理的涉外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制定和颁布《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收费目录》,统一和规范收费行为;清理和废止一批政府部门审批事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大力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整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出租车辆等窗口行业。例如,河南省已开始清理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省市出台的支持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企业、奖励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政策,对非公有制将一视同仁。

3.4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

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保、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把跨国公司和重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实行项目促进服务制。在继续吸引国外中小投资者来新投资的同时,加大吸引跨国公司的力外开放的历史重任,并将适时下放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审批权,促进县级对外开放。这度。跟踪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投资动向、展重点,寻找其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如:对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超过10年的,在享受完所得税“两免三减”优惠后,可在以后的10年内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

3.5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建立省级外贸发展资金,用于扶持效益好、有发展潜力、达到规模经营的各级各类境外加工贸易及境外投资项目,奖励出口大户、重大项目、拳头产品、创汇能手以及有突出贡献的经营者,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到海外合资、合作、控股、参股,与国际知名公司挂钩,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主流。大胆尝试OEM等新的合作方式。1999年底新飞与排名世界500强前茅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为新飞产品大批量进人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只靠几家企业参与国际合作远不能带动河南的发展。

3.6企业应加大对研究与开发(R邑D)的投入

由于全球化在加快技术的扩散和传播的同时,也使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只有加大R如投人,对市场和声品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企业才能长久不衰。企业应该主动与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合作,省政府应给予高度的支持。这一点新飞做得很好,它不仅有国家级科研中心,而且与河南高校都有的合作。这应该是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

3.7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不突出优势产业终将会被淘汰出局。河南省优势很多,是农业和人口大省,农产品产量及加工能力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纺织、医药和一些基础产业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的增长,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一点河南省已开始实施,今年省里确定了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首次亮相,担起农业领域对日快河南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进程。

篇5

困难复杂的2012年外经贸形势

石广生

(原外经贸部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总的来说,2012年外经贸的形势,就四个字:困难,复杂。

1.世界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正在继续

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急风暴雨式的影响可能过去了,但是其深度影响正在继续。金融危机产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带出了债权危机,债权危机目前只是在欧洲,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债权危机爆发了,这对世界将是一个灾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外经贸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严峻,大家可以深思。

2.单级世界以来,美国把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困境

马克思和列宁早就对垄断资产阶级说得非常清楚,今天印证得也非常清楚。美国政权归根到底是由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集团所主导,奥巴马只不过是一个总经理而已。因此连年打仗,一开始是科威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现在又要酝酿着叙利亚和伊朗。其实就是为了维护石油集团和军火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产油国拿到石油。仗一打起来,陈武器卖掉,试验新武器。美国的武器生产集团和军事集团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研发、制造、钢铁产业等,甚至飞机、坦克都包括。发动这么大的战争,最终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经济上,美国垄断着金融码头,利用美元的强势,利用金融体系的优势,把世界的钱装到自己的腰包。创造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都是捞钱的手段,看不见的手段,都为了金融寡头的利益。最后实在掩盖不住了,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然后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大搞虚拟经济造成的结果。很遗憾,至今没有任何遏制,还在延续、还在掩盖。

所以,今天世界是非常困难的,必然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外经贸的发展。这个形势在新的一年,或者未来几年会怎么发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3.相对公平、相对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没有建立起来

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后,新兴经济体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的经济秩序。在不平等、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肯定是受害者。虽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但是距离根本改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将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反倾销肯定不会减少,这也是对我们外经贸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影响。

4.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不排除下降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是下降。失业大量出现,购买力相对地减弱,怎么可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大发展?这都是我们忧虑重重的事情。这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

沈觉人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2012年,整个国际经济形势是复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但是联合国的估计是不到2%。因此,市场情况不好,欧洲现在萎缩得最厉害,然后是美国。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概增长22%,2012年可能为10%,或者多一点,能够到15%就相当好了。根据这样一种情况和我走基层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的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所以我们要对国内的问题非常重视,我想讲三个问题。

1.保外贸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关系

内需非常重要,但外贸企业不会做。外贸企业确实是觉得国内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国内贸易并不是很好做。更重要的是,2012年国际市场是一个萎缩的趋势,我们要保持10%,或者多一点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央提出内需、出口、投资三架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要在保出口、维持出口正常的情况下来考虑2012年的工作。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但扩大内需也不能代替出口,因为扩大内需也不是很容易的。

2.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

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好,是一种渐进的模式。结构调整是谁在干的?是企业。政府是推动,政府是帮助,政府是促进。归根到底,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都是要靠企业去努力。

3.企业是国家经济体的细胞,国家经济靠他们支撑

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多。生产成本不断地上升,原材料、劳动工资都在上升,资金、贷款比较困难,市场是萎缩的,人民币是升值的,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企业真是很困难的。我们建议请国家发改委专门来关心中等企业以下的这些企业的生存条件。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的民营企业贡献很大,GDP当中60%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国家的就业人口70%~80%是在民营企业劳动的,贡献很大,但困难很多。国际市场不管好坏,我们很难左右它,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要让他充分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终端或放缓

张向晨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争论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的链条由于经济危机断了;有的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全球经济治理,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都有很大影响。当时,讨论很热烈,但是没有一个结论。

我的观察是,从投资贸易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到终端或者放缓。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改变,基本趋势也没有改变,但是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确实是放缓了,可以说是停滞了。

多哈谈判陷入僵局具有代表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他们控制世界贸易的50%、投资的90%,他们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动的动力不足。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格局正处在调整当中。

上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把全球的产业链和布局基本完成,在国际分工中,跨国公司处在高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低端。但是,2011年这个利益分配开始调整,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不永远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我们在一些中端的,甚至高端里面也有了一定的位置,但还没有形成竞争,这样国际摩擦就会增加。

另外,在低端产业里面,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发达国家从政治上考虑,为了保护夕阳工业,也不会放弃。所以在这些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会和发达国家发生摩擦,一个主要是从经济的、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一个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这两方面的摩擦就会增加,就会给我们产生影响。

新兴经济体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和势头,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内,金砖国家之间还有很多分歧,很难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形成一个与美国抗衡的做法。

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面临一个责任难题。我的观点是要有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面临中国责任的压力,可以采取搁置争议的态度,在多边区域里面去平衡。可以从全球经济治理中进行逐点的交换。比如说环境问题,我们有付出、有给予。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我国贸易发展正处在上升时期,全球性的规则对中国更加有利。从多边和区域的角度看,应以多边为主、区域为辅的方针。

正确理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央提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当前在学术界、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两种认识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理解成转变外贸增长速度。2010—2011年进口增长快了,出口贸易增长慢了,贸易顺差减少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两年的进口增长快,主要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的进口结构35%左右是资源性产品,这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资源性产品大涨价。

第二个误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要把劳动密集型出口转成高精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区域差距很大,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很大,各地产业转型不可能都通过一种模式、一条路径。

中国的产业升级将走产业系列扩张的道路、产业转移和专业分工的道路,而不应、也不可能是以此代彼的替代型路径。

1.转变升级的路径从实践中来:加工贸易的案例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带动下,加工贸易成为跨国公司主导的、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贸易形式。实际上加工贸易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本身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大量来料加工装配生产线转为企业法人,即由前者转为进料加工贸易,从而带动了境内产业配套和增值活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开始探寻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的途径。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转内销已达11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内销的增加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更加适应内外贸一体化的商业环境后,成为与国际通行的加工贸易形式基本一致。加工贸易的升级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是通过产业系列扩张,即从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方向拓展中实现的升级,技术、设备和经营能力增强。

第二种是企业内部从简单的委托加工(OEM)升级为设计加工(ODM),这在广东已经大量发生。前两种升级已经使进料加工贸易的境内增值率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1.62提高到2010年的1.97。

第三种是贸易企业升级为品牌加工(OBM)供应商,这种升级现象虽然很少,但也已经发生。

2.加速产业转移,实现沿海与内地企业双赢

根据广东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加速产业转移。实际上,最好的方式是生产外包型的转移:沿海一些企业把自己需要劳动力比较多的、要素比较贵的生产环节转到内地去,它自己转型成服务型的制造企业,到上游、下游两端去扩展,搞运输、搞物流,或者搞设计,形成以沿海接单或者部分加上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变成沿海和内地的分工、专业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是正确的产业转移的途径。目前,这种现象在广东已经发生。

另外,还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专业分工、生产外包的形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服务型制造企业,就是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一种趋势。这种企业既可以是技术型,也可以是品牌型,甚至可以是营销型,其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营销,可以做龙头,也可以进行生产外包。

3.以商品市场为基础,建设国际商务新平台

商品市场可以成为国际商务交易的新平台,而从单个企业经营外贸到整个商品市场经营外贸,则是一种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最典型的就是义乌,义乌这种方式确实是我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个框架,本来搞内贸,现在也搞外贸,内外贸在商品市场结构里面都实现了。

4.引导更多流通型贸易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贸易企业以增加服务内容形成供应链机制,将创造出口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因素。各类平台要建设商业渠道,特别是在内地省区要搭建这样的平台,探索物流和商业的模式,使这些外销产品更顺畅地进入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家进口贸易的切入点。

许多贸易型企业在过去外贸制的基础上对生产企业增加了服务内容,有的还形成了包括物流、商业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生产内容的供应链机制,不仅提高了流通效率,而且降低了原来的隐型成本。

5.发展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

目前,全国共有34个省市共同参与了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一个全国范围、互联互通的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建议商务部加强对全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领导,早日实现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

6.扩大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 ,为培育国际竞争力寻找新途径

加工贸易曾使扩大出口获得成功,应把这种政策复制到进口上来,探索进口贸易优惠、便利的措施,寻找扩大进口贸易的新途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以资源品、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为主,非资本品的最终产品比重较低,这既有我国生产结构和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产品信息、流通渠道和消费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加工贸易具有较快进入国内市场的优势。

7.加快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推进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一种举世公认的新标志,而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应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最醒目的新标志。

作为贸易强国,不仅要强调贸易质量,而且也要强调贸易数量,特别是人均数量;没有人均数量就没有话语权。从生产角度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应该是在继续保持低端产品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上,以高端产品的增量来优化结构,是产业系谱和产品结构的扩展型优化;反映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也应当是这种结构优化的反映。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王受文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

我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1.国际市场的形势

大家都有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

我给大家一些企业的反映:第一个,出口订单指数下降。2011年10月份和11月份出口订单指数都是小于50(10月份是48.6,11月份是45.6)。企业还反映,现在这个时候和2010年的现在这个时候有着鲜明的对比,2010年企业这个时候工厂订单接不完,现在工厂到处找订单。订单大量减少,企业很困难,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放春节假了,让工人正月十五以后再返回。这是国际市场的第一个反映。第二个,是出口企业要求给予信贷支持非常多,现在国外银行的流动性在减少。第三个,是国际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中国出口信保公司2011年的保险的报审率比2010年同期增长70%以上。总之,2012年国际市场需求极为紧张。

2.国内综合出口成本在上升

2011年11月份同2008年11月份(金融危机正在开始的时候)相比,工业用地的价格涨了7%,劳动力成本、工资成本涨了26.4%,资金成本涨了1.5个百分点。大量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增长了64%(英国CRB商品研究所的数字),人民币汇率上涨了8%。这些就是体现了出口综合成本在上涨。

3.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在外需这样的成本情况下,我们认为要抓外贸新的竞争优势。再靠劳动力、土地、政策优惠不行了,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靠什么呢?

第一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确实要形成一个全民的意识、全国的战略,所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在重要的交易会场所保护知识产权非常重要。

第二要为企业减负。工资、汇率、土地成本上升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其他一些费用能不能减下去?广东省最近提交一个材料,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各种收费161项,企业苦不堪言。所以要想办法为企业减负。

第三要政策稳定。不能把出口退税当作政策调节外贸的手段。出口退税一定要坚持中性原则。凡税必法,税要的是法律。法律应该是人大通过,而不是由某一个部门调上调下。这对外贸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经济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

肖 炼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美国经济大概是温和复苏,但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2011年GDP增长可能小于2%,就业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12个区中间有11个区实现了增长,但非常缓慢和温和。房地产尽管有所复苏,但复苏非常疲软。2012年美国GDP增长可能在1.3%~3.1%之间。

美国国债制约经济的发展。国债提高上限之后,每购买500亿国债相当于降低利率0.5个百分点,实际上美国的利率现在是-2.1%。美国银行购买财政部2.3万亿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美国搞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普京说这是流氓行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贸和出口。现在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这必然对中国2012年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2012年美国的国债将会超过1.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统计,2012年以前美国国债将以年均1万亿美元的规模在增长。目前,美国没有偿还的债务是5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15万亿美元。

如果欧债出现危机,就要逼美元升值,美国对欧洲出口会减少,美国在欧洲投资股价会下跌,美国就会加大对中国的贸易摩擦。

当前中美经贸交锋的主要问题是汇率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法律手段、国际手段和经济手段逼人民币升值。美国制衡中国,从经济上来讲,有单边、双边、区域、多边四个层次,而且这四个层次交叉使用。TTP实际上就是架空了APEC或者“10+3”,关键强调三点,劳工、人权,环保和知识产权。在这种情况下,中美的交锋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出口发展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建立和谐社会构成挑战。

怎么办?我觉得我们的经贸对策必须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次来讨论对策,而不是就贸易本身来谈贸易。要服从于中国的对外战略,要贯彻十二字方针。在“10+3”和APEC中间要团结大多数。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利用外贸来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怎么利用外贸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多大的外贸顺差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怎么化解中国投资美国国债这个存量的危险等。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我们产品要差异化解决问题,不能靠量来解决问题。我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债转股。第二,美国在反向操作,他卖短买长,我可以卖长买短。第三,增加黄金的储量。第四,增加战略资源储备。第五,要引进留美高级人才。第六,要在美国走地方包围中央的道路。仅仅和华盛顿方面打交道不行,要发展我们同美国州和地方的关系,取代官方贸易的不足。第七,收购美国的智库,游说美国的智库,美国的传统基金。

俄罗斯入世对中俄经贸关系有重大影响

王俊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俄罗斯是我们的大邻国,国际地位也不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普京提出建立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2011年10月2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莫斯科发表了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宣言,签署了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这标志着三国一体化从过去的关税同盟进入到经济的新阶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最终是建立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和热门空间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劳动力、商品、服务、资金的自由流动。三国的经济体未来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加。我们和这一个地区现在已经有了两条石油管道,一条是哈萨克斯坦,另一条是我们东北和俄罗斯的这一条管道,南边还有一条,已经通气。长远来讲,欧亚经济体联盟的建立对我国在经济、政治、战略,能源战略方面意义非常重要。

2. 俄罗斯正式加入WTO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走过了18年的道路,现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一直讲开放市场,意味着很多企业面临外来商品的进入,面临极端不利的竞争力,不管怎么说这个事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包括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俄罗斯的大门逐渐开放,逐步转轨。俄罗斯认为它是一个亚洲国家,乌拉尔山以东全部是亚洲的版图。据最近得到的消息,2012年APEC会议将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有一些机遇。俄罗斯经济的开放有赖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这符合俄罗斯整个的经济战略。俄罗斯不同层面的人都竞相到中国访问。有一位据称是普京智囊团成员的人来中国调研,想在二战后一块废地建立俄罗斯欧洲金融中心,完全按照香港的模式来规划。俄罗斯政府的高管到中国来商谈,希望中国为俄罗斯建立一个类似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俄罗斯的海关方面到中国来,要在满洲里建立出口区,希望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在伏尔加河流域增加商品的运输。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开放市场,经济能够更多地开放,这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会产生新的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政府贸易到边贸,经历了不平凡的道路。所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是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一个转轨的机会。俄罗斯希望在它的领土上搞一些加工项目,长远来讲,可以搞一些矿产、商业木材加工。

普京如果在未来的选举中胜任以后,他一定要改变现在的政策,走改革开放,不管路有多长,一定要选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可避免。所以这个也就给我们未来和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怎么样和俄罗斯合作。据统计,俄罗斯现在每年有50万人离开西伯利亚,条件艰苦,要想直接开发需要留住人,留住人就要物质保障,物质保障从哪里来?所以普京如果上台,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这个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也会产生一个新的影响。

全面深化中国同欧盟的战略合作关系

夏友富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欧债危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欧债危机有三大根源:第一个是高福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下滑,创新能力在下降;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危机,无限扩张,整个欧盟是有货币政策,没有财政政策;第三个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包括高盛对希腊做假账造成的。美国向欧盟转嫁危机,抢夺剩余资本。

2011年,欧盟对华投资非常少;中国对欧盟出口也急剧下降,增长率是个位数,2012年上半年可能也是个位数字。欧盟贸易占我们进出口贸易的20%,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建议,要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战略合作,帮助化解欧债危机。不是救,人家不希望你救,我们也没有实力救它。为什么要全面深化合作呢,因为欧盟跟我们没有根本的冲突。

欧盟是我们第一贸易伙伴,我们要支持欧盟,支持欧元。欧元的稳定对我们有好处。建议:

1. 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投资

应该搞基金的形式,跟欧洲大的基金公司全面合作。我们和比利时政府合作搞的基金,效果不错。他们好的品牌、技术、销售渠道,我们国内也有需要。要加大对欧盟的投资。

2.加大科技合作

欧盟很多大型研究机构缺乏资金,高科技合作的前景很大。以前老是向跨国公司买,而跨国公司不给你最先进的,给你也是要高价。欧洲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有好多高科技,可以搞合作,可以开放我们的863、973计划。

3.加大对欧盟的进口力度

进口是我们需要的,贸易平衡不是搞采购,需要研究欧盟国家,加大进口的力度。

4.全面深化中欧绿色经济合作

篇6

[关键词] 外贸英语 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外贸英语函电是对外经贸活动中使用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外贸英语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功运用商务知识、发挥才能、顺利开展经贸活动的钥匙。

一、何为对外经贸中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法、心理、社会文化和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该理论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新一代的语言学家,扩展了语言研究视野,引发了一股强大的外语交际教学法趋势。交际能力的含义现在发展为: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随着各国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化,为满足特殊的交际需要,产生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课程。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ESP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以特定的语言交际功能和学习者交际需要而确定的。它以学习者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使学习者的专业或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外贸英语函电就是一门ESP课程,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是成功教学的核心。

二、外贸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1.交际能力的需求分析

Munby的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的观点,外贸英语课程学习者主要是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学中英语用于写作符合规范的外贸信件。使用环境涉及对外贸易的公司、企业或招商局。学习者要学会如何与买方、卖方或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就贸易中具体环节进行咨询、协商或洽谈。外贸英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外贸英语中展现外贸业务中各环节,涉及许多交际事件,如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付款、装船和索赔等。交际过程中要掌握清晰简洁、礼貌貌周到等原则和对方本位的立场。

2.培养兴趣

要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的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和引导他们喜爱该课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热情、亲切、幽默、开明、宽容的教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对老师的喜爱会逐渐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课堂话题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商贸领域生动鲜活的事例或其他领域的话题,只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都可以选择来讨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可以加以运用,以便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建立一个全面而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进步予以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

近年来外语交际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ESP教学。交际教学法认为教学材料是影响课堂交际和语言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能促进交际性语言使用。常用教学材料有以篇章味基础的材料,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和以及实物教具。函电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前两种。课本提供了大量的经贸信函。教师还可以补充些其他的语言材料。如讲到装船一章时,可以上网搜索国内外海运公司网站,查阅真实素材。即使是中文材料也可以给予学生很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4.开展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

根据交际教学法,外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用语言去学”,交际能力的获得依赖具体的交际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精心设计相关的情景活动。任务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抓重点。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信函的特点后,单元中的其他信可由学生课后自习,可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可采用演示文稿,分析各信函中的交际事件、交际手段、写作特色、语言重点;或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展示交际事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评点,并把学生的作品与课文中相关的范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践,认知到其中的差距和优势,能发现各自应获取的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进行适度的文化导入。讲解翻译练习时,通过对比突现英汉语言结构与文化间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可通过学生喜爱的讨论方式进行文化导入。

5.抓好校外实践工作,增强商务交际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平台。外语的学习毕竟是不同于母语的学习,它需要有一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可以让语言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许多院校在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在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利互惠的合同,逐步建立合作、协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成为应用型人才。

6.加大师资培育力度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外贸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学科知识,还应联系企业、海关等相关单位,做到多请教、多实践、多总结,借此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

参考文献:

[1]龚琳: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篇7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内蒙古的开放环境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当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后,内蒙古开放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为内蒙古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来看,国家支持的重点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配合国家的这一举措,内蒙古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十五”期间,内蒙古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建设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和风沙盐碱治理区、京津周边内蒙古沙源治理区、大兴安岭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保护治理区等四个重点区域,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生态建设重点县、三北防护林、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七大工程。同时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连接区内东西部,辐射西北、华北、东北的干线运输网络,畅通“联疆达海”出区通道和口岸运输国际通道。“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加快交通、水利、城镇、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规模和重要工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他基础设施相适应。经过未来一段时期的开发建设,内蒙古的开放硬环境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内蒙古具有向北开放的重要区位优势

内蒙古北面与俄罗斯、蒙古国相接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与它们的经济贸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合作的前景主要立足于双方经济结构的长期互补性。

第一,从目前俄罗斯、蒙古国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俄罗斯、蒙古国均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内自然资源丰富,但资金相对短缺,需要大量的投资带动本国的经济增长。相比较而言,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因而加强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的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能够有效带动双方合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从资源结构来看,我国与俄罗斯有开展农牧业合作经营的广阔前景。俄罗斯地域辽阔,农田广袤而肥沃,但粮食产量却远低于我国,食品大量依靠进口,特别是蔬菜、水果质量都比中国差,而且价格也比中国高。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种植经验,技术发达,人力资源也丰富,因此,两国在农业方面的互补性很强,从长远来看,内蒙古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第三,发挥产业间互补优势,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潜力较大。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商投资的带动下,建立了大量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特别是在轻纺工业和家用电器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并带动了对外出口。俄罗斯轻工业相对比较落后,但其发达重工业积累起来的工业生产技术基础和管理经验,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比较雄厚的人力资本,使其能够有效地接受和利用中国的境外加工贸易方式,形成新的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物质保障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丰富的资源是内蒙古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物质保障。具体表现在: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722.4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11%;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3.3%。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人均耕地面积0.34公顷,居全国之首,目前已经形成的四大粮食生产基地每年可向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内蒙古还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18万公顷,居全国之首。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著名大草原牲畜总量稳定在7000万头(只)以上,毛、绒、皮、牛羊肉、牛奶等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省区之首。

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在世界上已经探明储量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20多种,其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43种,居首位的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稀土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8377万吨,居世界之首,发展稀土产业得天独厚。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保有储量225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且煤层浅,容易开采,又靠近水源,为煤炭资源的开发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已经探明13个大型油气田,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0000亿立方米。

二、内蒙古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趋势对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首先,内蒙古的产业竞争力将面临挑战。未来几年里,内蒙古各产业随着开放度的提高将会更大范围地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这对促进内蒙古产业技术水平、管理素质和效率的提高,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将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将使目前内蒙古开放度相对较小、发展相对落后的产业更直接地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严峻挑战。同时,资源条件制约大的产业如农业、能源、新兴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电信等服务业,以及传统加工工业等,都将不同程度地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竞争的压力。

其次,内蒙古的企业将会面临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挤压。目前,内蒙古多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市场观念,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竞争力较差,加上条块分割,企业设置分散、重复,社会化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机制一直得不到必要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特别是在内蒙古企业组织结构还没有完全通过充分竞争实现规模经营和结构合理化的情况下,既要面临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优势的挑战,又要面临与国内企业争夺市场的压力,这将会成为制约内蒙古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最大障碍。

再次,内蒙古对外贸易将会面临挑战。一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内蒙古外贸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香港、日本和俄罗斯,出口增长的真正潜力在于大力开拓美国及欧盟市场,而美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可能放慢,从而导致国内需求的下降,欧盟经济也极有可能由于欧元的启动而转向内需拉动型增长,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都将挤压内蒙古出口增长的市场空间。二是贸易自由化趋势将使内蒙古农牧业、重点工业和服务业比较优势下降,初级产品出口的贸易环境将持续恶化。同时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也将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造成较大冲击,影响内蒙古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人才短缺的状况将日益突出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人才短缺将成为未来制约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矛盾之一,人力资源将面临挑战。而这种挑战既来自于高素质员工的短缺,更来自于企业家的稀缺。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来看,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西部的一些省市相比较,内蒙古都不具备优势,而未来几年这种环境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内蒙古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淡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较差,气候干燥少雨,风沙较大,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面积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报酬较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而市场规则决定了人才等要素总是向收益率较高的地区流动,尽管内蒙古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也很难把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过来,甚至留不住现有的人才。而人才资源的匮乏将会直接影响内蒙古对外开放环境的改善。

(三)投资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

从投资硬环境角度分析,首先在生态环境上,由于人们过度开采草地和矿藏、乱砍乱伐森林、超负荷放牧等原因,内蒙古的沙化非常的严重。其次在基础设施上,近年来虽然内蒙古的基础设施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横向比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大大地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也逐渐地落后于西部一些省区。内蒙古铁路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仅高于西部甘肃、青海、新疆和等省区;全区公路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仅高于、青海和新疆;全区电话普及率仅为8.8部/百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部/百人。全区互联网用户位居全国第26位,低于西部5个省区;内蒙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区实有铺装道路长度为2620公里,建成区道路铺装密度为4.4万平方米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30位;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87.3%,比全国低8.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28位;城市煤气普及率5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29位,仅高于甘肃和青海;建成区拥有公共绿地密度4.3公顷/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22位。

篇8

一、三观教育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在“三观”问题上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在个人价值取向上,主要侧重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但是仍反映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明显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在问及思想追求时,23.54%的学生选择了功利主义;21.95%的学生选择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而选择为国家作贡献的仅占10.76%。可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仍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主流导向。

在“对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中,56.96%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或抚养人;排在第二位的是朋友或同学,占15.2%;而教师的影响排在第三,仅占14.79%。这说明在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形成方面,父母或抚养人的影响较大,学生对家长的认可度高,而朋友或同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当代学生比较张扬个性,同龄人之间的行为易相互模仿,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影响力不高,可能是所谓的师道尊严等观念,使学生觉得与教师有距离感;教育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缺乏人格魅力也是原因之一。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36.19%的学生认为管理工作切合实际,效果好;37.3%的学生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16.79%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9.63%学生认为脱离实际,效果不好。在教育手段上,0.01%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的方式;39.82%的学生选择了演讲、辩论、看电影教育片的方式;其他的几种教育方式的选择中,专题报告占4.44%、传统授课占3.17%、主题班会占2.36%。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思想教育方式还是相对单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太少,导致了思想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

二、思想意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但仍有部分学生轻视学校规章制度,更有5.09%的学生认为“校纪、校规在心目中轻于鸿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加强法治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校纪校规的学习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在政治理论方面,80.2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修养,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政治修养上还是追求上进的。从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上看,26.96%的学生通过电视广播,14.2%的学生通过报纸,31.98%的学生通过网络,10.32%的学生通过课堂,17.35%的学生通过别人的谈论,这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课堂传授。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下降,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往往先是考虑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但同时也存在选择和判断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学生和周围同学所关心和经常谈论的问题看,45.89%的学生选择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14.23%的学生选择恋爱问题,30.1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工作问题。学生所选择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引导,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选择信息自主性的增强与选择能力偏弱之间存在着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诚信和对待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的。

从诚信方面看,46.24%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多数人是讲究诚信的;22.01%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我无关,但是本人要讲诚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诚信规范,但仍有29.67%的学生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不讲诚信。在金钱、名誉、地位、信誉哪个对人比较重要的调查中,41.8%的学生选择信誉最重要,24.26%的学生选择金钱,19.6%的学生选择名誉,14.2%的学生选择地位。

从这些数据看,学生希望自己以及他人都能够遵守诚信的道德的信条,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内心产生困惑甚至迷茫。在调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中,14.01%的学生认为受到了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72.76%的学生选择了受到了社会大环境不诚信的影响。

这说明了诚信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从诚信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来看,6.5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很有效,15.1%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66.1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从教育方式看,学生普遍主张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诚信档案,开设诚信必修课,长辈以身作则等。说明了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更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提高诚信的道德软约束。

四、心理状况在心理方面,13.63%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压力,心理状况良好;71.02%的学生觉得自己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8.78%的学生觉得有压力,需要通过心理帮助维持良好;4.93%的学生有压力,不知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这些数据说明了我院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太令人乐观,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加以调节。今后,学院要在学生的心理压力调适方面加大力度,如开设相关的讲座、板报知识宣传等。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排序为:

1.经济条件。这说明了我院困难学生人数较多,学院的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学院有关部门加强引导;

2.就业压力。17.05%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说明加强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3.学习压力。

16.89%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学习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造成学生学习困扰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困难导致考试焦虑、失眠、抑郁等,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学生学习方面的正确引导;4.感情问题。表现为学生情绪情感的困扰,12.30%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从心理角度看,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学习的变化等等引起了很多心理矛盾和冲突,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有限,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真正独立、正确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产生内心的不安,从社会角度看,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对大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内心充满了竞争意识和紧迫感,这使得他们容易大悲大喜,情绪很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5.成长经历中的阴影。10.74%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6.人际关系不和谐。5.60%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问卷反映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46.68%的同学认为自己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十分和谐,42.27%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在问及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时,有50.26%的同学选择了亲密无间,36.84%的同学选择客客气气,但也有11.20%的同学认为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1.5%的同学与宿舍关系势同水火。从以上一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五、校园生活校园生活项目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对学院的评价、校园生活的目的性、日常生活表现等方面展开。

学生对学院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对学院的认可度、整体印象、对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三育人”等方面进行评价。从对学院的认可度看,4.56%选择了非常喜欢;35.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51.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喜欢;8.2%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这说明了学生普遍比较认可我们学院,具有一定的校园凝聚力,而这种校园凝聚力是我们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从学院的“三育人”方面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但是在服务育人方面,有15.36%的学生认为不好或很差。校园生活的目的性,主要是从学习的目的性和社会活动的目的性两方面来调查。从学习的目的性看,28.97%的学生想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45.77%的学生想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20.30%的学生想多一种人生历练,而认为无所谓、重要的是感受大学气氛的占4.96%。从社会活动的目的性看,51.55%的学生选择了增加见识、经验,22.5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仅9.32%的学生选择献身公益,6.96%的学生认为对仕途有利,9.6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通过以上两方面对校园生活的调查,大部分学生目的明确并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在目标确立方面缺乏指导。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时间用于学习上,并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仍有19.16%的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游玩上。

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外语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一部分学生重视学习课外知识,把部分时间用于专业外的学习,有5.62%的学生存在着不学习的现象。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或有学习的热情,但是把学习局限于课程的学习,对学习缺乏选择性,需要老师更好地指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