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14: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机构的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育 咨询 培训机构 定位
在现代汉语中“咨询”一词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它是时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而各种咨询项目的应运而生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咨询项目逐渐兴起并很快成为热门行业,其中就包括教育咨询。咨询起着导向与引领作用,因此咨询行业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出来,教育咨询作为咨询行业的后起之秀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育咨询的本质属性
在教育领域,各类各式的咨询久已有之,但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分析或作为科学进行研究。笔者在众多的关于教育咨询的定义中选择了一个自觉比较合适的解释“所谓教育咨询一般是指来自各类各层级教育行政管理、学校、团体等组织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或机构,在与其确定某种委托关系的前提下,由受委托者独立客观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向委托者提供智力服务的科学调查与研究活动。”在这个解释中笔者对于它的来源问题的阐述并不是完全认同,笔者认为它的来源与它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有关,这也正说明为什么教育咨询系统的组成是多样化的。
总的来说教育咨询是一个概括的整体,它其中包含着很多分支与组合,不同的分支和组合对人员的要求及从属机构的性质要求都不相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咨询在私人教育机构中设立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私人培训机构中的教育咨询
随着改革开放和高考制度的恢复,导致“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近年来,私人培训机构在其分支部门设立教育咨询项目,这其中的原因不尽相同,且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在笔者看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单纯效仿
新东方语言培训机构是私人教育的成功典范,在最新的学校综合指数排名中,它在所有私人教育机构中名列前茅,而新东方也是最早在机构中设立教育咨询项目的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其教育咨询已经越来越专业化。鉴于它的成功很多教育机构也着手建立自己的教育咨询品牌,但他们只是一味的仿效从未考虑自身特点与实力,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新东方是一所语言学校,主要的品牌是教授语言课程,它与那些为“应试”而生的教育机构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它的咨询项目主体侧重在语言学习方法咨询及留学咨询。而其他类型培训机构仿效时只沿用了教育咨询的名称,咨询的内容与效果与其相差甚远。
(二)动机不纯
另一方面导致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无法正常发展和取得既定效果的原因就是教育机构负责人设立项目的初衷不正确。在笔者了解的大多数私人培训机构中,他们都是把教育咨询与市场推广等同起来,他们不考察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不考虑从业资格,只在乎从业者的推广能力,说白了就是你是否能为你所在机构的招生做出贡献,你是否能够通过你的“喋喋不休”使家长认同机构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机构获得最大的利益。一个私人的教育机构看重利益其实也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成为乱设名目的原由,这样的做法会戕害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规划失调
第三点属执行上的失误,教育咨询项目的设立包含一个庞大的体系,首先就是市场调查。作为私人教育机构所设立的教育咨询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设立哪种类型的教育咨询取决于这个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人员配置。之后就应该开始进行最主要的市场调查,从而根据调查所得的基本要素确定咨询类别中的哪些有设立的价值,这取决于当地人口的年龄组合、受教育程度、地区的发展程度以该教育机构在当地的认可度等,最后确定出能够设的咨询项目。
三、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的角色定位
那么终究教育咨询在私人培训机构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并且如何发展?首先在给教育咨询项目定位之前,先要为自己的培训机构定位,依据它的规模、生源、产品和收益来定位。定位的目的就是据此来确定可以实行的咨询类别,为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打好基础。例如培训机构是某省地级市的课外补习机构,生源是该市的中学生,产品是学校中的对应学科补习,收益良好。依据这些要素该机构有条件设立中学生学习方法咨询、个性化课程设置咨询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同时可以开设家长课堂,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咨询。最后通过市场调查和人员的培训情况最终确立教育咨询类的分支项目。像类似机构中的教育咨询我们可以给它定位为机构特色服务项目。
第二类教育机构包括更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和一些特色培训机构。更大规模是包含了机构所在地、生源、收益各个要素的共同提高,同时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一定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为教育咨询类别筹划时要将咨询类别分的更细,市场调查要做的更广更深。另一种机构是除了日常课程补习外的其它培训机构例如专门的语言培训机构、计算机培训机构、婴幼儿早教中心等。这些特色培训机构所出售的产品需要相应的专业性及其更高、更实用的价值。在这些机构中,教育咨询可以定位为机构的附属产业。
最后一类也是最高端的一类教育培训机构,它们在某地设立总部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培训学校或机构,同样在此类机构中教育咨询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这类机构中的咨询人员的水平会由高到低分出层次,同时高端人才会定期为咨询人员培训,甚至面向社会开设教育咨询员培训课程。此外由于咨询人员的数量在机构中已到达一定规模,机构可以选择成立相应的研究部门或附属机构使教育咨询产业的发展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在为机构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要扮演机构发展“智囊团”的角色,为机构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此类机构中教育咨询项目可以定位为培训机构的分支机构或独立的研究机构。
参考文献:
构建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关键落在一线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的主体,也是培训的直接实施者,其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因而,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首要工作是开展培训机构评估认定,积极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
一、实行评估认定的指导思想
1999年,教育部专门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并对承担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提出明确的要求。《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对承担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机构进行鉴定认定,为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提供质量监督的标准和依据。
教师教育工作要从加强培训机构建设上着手,把培训机构能否取得培训资格提上法定程序。有学者指出,必须制订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例,这样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的秩序,也可以切实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从而使教师培养走上法制化轨道。在教师进修院校、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评估认定工作。教育部师范司提出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依法研制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办法,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工作方向。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评估认定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机构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逐渐将培训由政府行为转化为社会化行为。
二、评估认定的模式建构和实施程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评估认定需要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认定运行模式。
1 科学设计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和教育部《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紧扣相关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本着区域内教育实际状况和长远规划兼顾的原则,以组织领导、功能定位、规划管理、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功能绩效、特色创新等为总体框架,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2 多元评估形式并举的评价模式
评估形式和方法是多元化的。评估信息收集整理上,可运用听――查――谈――察等形式,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听取培训机构对办学总体情况的汇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培训学员、授课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实地考察各项办学条件和后勤保障设施。科学客观地分析评估结果,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培训规划、教学方案、制度实施过程性评价;对学员掌握的知识、技能实施要素性评价。对学员教育理念、创新意识、科研经历实施成果性评价。
评估过程要坚持三条原则:(1)坚持自评与他评结合的原则,把评估对象的自评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充分发挥其主观积极性。(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要准确,定量评价要精确。运用科学评估方法,进行量化与归纳评议,以求弥补单纯定性评价带来的不足。(3)多重评估方式并举原则,相互印证,以获取客观的、准确的评估结果。
3 严格规范认定程序的组织模式
评估认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其组织程序从工作性质和功能上来讲应该分成三段,一是政策导向阶段,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认定工作安排和要求,公布认定指标标准。二是“评估”阶段。三是“认定”阶段,根据评估结果,由教育行政部门比照要求,对培训机构进行法定程序的行政许可认定。
在评估结论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合格”的培训机构,取得相应的合法培训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培训评估认定证书,明确其职责和承担培训任务范围。认定“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自认定结果公布之日起要认真整改,一定时间内再次提出认定申请。评估认定工作实行开放式,认定具体方案在阶段时间内可作发展性的调整,培训机构认为条件成熟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受理后及时组织开展认定。未经评估认定的培训机构和认定“不合格”的培训机构,今后规定不得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认定工作不是终结性的,而是建立在发展性的基础之上,对已获得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将随机进行检查,继续对培训机构进行工作督导,强化对培训机构的宏观管理。
三、评估认定的功能
评估认定是一种对培训机构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也是间接衡量和评估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1 激活培训竞争机制
现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一直体现为一种计划管理体制下的政府行为,这已经难已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变化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缺乏竞争,也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实施评估认定,培训机构视其为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不等不靠,对照标准,加大投入建设,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地培育竞争办学机制。渐而使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出政府统包的窠臼,开始走向社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辟一条新的通途。
2 促进培训机构建设
评估认定的指标中明确地提出培训机构各项办学设施量和质的要求,培训机构借机创建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增添教学设施,完善生活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给受训教师学习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效的核心工作。培训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授课教师培训与培养,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调研,不断提高教学实际水平。同时引进人才,优化教师队伍,聘请专家学者作兼职教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以满足培训教学的需要。培训管理者通过评估认定,其为教师教育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3 贴近成人教育需求
[关键词]培训机构;教学模式;高校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18-02
[作者简介]黄莉(1981―),女,硕士,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
一、背景
当前,计算机类培训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一方面弥补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对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存在价值提出了挑战。在高等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1]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应重新理解国家、市场和学生的需求,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调整目标知识结构和相应课程体系,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时展。
二、培训机构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培训机构教学模式的优势
培训机构市场化生存的地位使其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特点:1.教学目标能紧扣市场需求,对技术热点转换和用人需求反应敏捷,课程调整迅速。2.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学生能清楚、直接地了解到自己所能获取的知识和所能达到的效果,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预期。3.教学内容围绕具体案例、实际应用进行选择和设计,可操作性较强,知识关联度高,能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持续深入。4.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课时密集的教学安排,维持学生的专注程度,通过不断产生可见的阶段化结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维持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训机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无可否认,培训机构由于其市场化生存的处境,在教学模式上具有上述优势,符合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样是由于这种处境,此种教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下:1.参与培训的学生基本都具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参加J2EE培训的学生在校期间都已完成了一定课时的Java语言学习与编程实践,如果面对零基础的学生,此种教学模式如何开展,效果如何还无法确定。2.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早期模仿学习阶段,[2]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均存在很大局限,所能提供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生的后期发展会遭遇瓶颈。3.教学过程强调产生结果,缺乏对问题的探究,可能会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支持长期发展。4.通过高强度的课程安排,无疑能维持学生专注度和兴趣度,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较长的时间内,此种安排不易实施。
三、对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启迪
培训市场的繁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不足,急需改革。与培训机构不同的是,高校教育需要兼顾国家、市场和个人的诉求,兼顾专业训练和思想育化,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塑造。这些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会表现出各种冲突,谁先谁后,孰强孰弱,都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大背景和高校教育现状做出适度调整,寻求新的平衡。参照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培养目标上,面对市场化的就业形势,应提供层次化、多元化的教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禀赋、环境和生活理想做出选择,当前尤其紧迫的是,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
2.在目标知识结构上,应重新对科学和工程进行平衡,处理好学科基础和技术热点之间的矛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计算机学科迅猛发展,学科基础和技术应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应当根据当前的技术应用现状,重新提取、整理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确立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在保持核心稳定的情况下,捕捉技术热点转换,提供多元化的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上,应围绕核心知识结构,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调整开设顺序,保证知识点的关联度和持续性,尤其要注意结合学科基础和技术应用,做到学科基础知识能够解释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能够反映学科基础知识,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
4.随着学科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的知识价值和实践价值都会随之变化,这一方面需要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脱离工程实践,内容空洞化,不生动;(2)内容脱离当前真实的应用需求;(3)重理论,轻实践;(4)课程间内容衔接不足。针对问题(1)(2),可以重新提炼当前真实应用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3]针对问题(3),可以加强实验课建设,和理论课教学相互衔接,工程能力的根本还是要在实验环节中获得。针对问题(4),可以从课程群的高度,协作研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加强衔接,从而在一个向度上使知识得以深化。
5.在教学过程上,传统的自底向上的模式,强调先基础、后应用,这导致较长的学习周期,很难产生阶段性的可见成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产生持久的学习驱动力,[4]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考虑采取自顶向下的模式,[5]由外及内,从学生能最直观认知到的表象开始。比如,教授软件设计,可以从界面设计开始,理解软件开始,这种分析式的思维更符合认知规律,按照这种思路,一些课程可以提前到低年级开设,有利于较快把知识转换成生产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面对培训机构等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提出的挑战,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积极变革,借鉴其优点,根据当前情势,主动调整自身的培养目标、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找到新的平衡,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系统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2).
[2]浅谈模仿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3]罗代忠,罗万成,李瑞.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市场化 机制 构建
[作者简介]高姝(1986- ),女,山东巨野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闫志利(1963-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1YJA880132,课题主持人:闫志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0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累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却呈现出社会吸引力趋弱、民众认可度降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生源逐渐减少,中职学校出现“生源大战”,职业教育质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种复杂矛盾也开始显现。全面完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所确定的职业教育各项目标,必须着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
一、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内涵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关键在于人们对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构建尚无统一认识。市场化机制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市场机制发挥出总体功能。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属性显现于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建设,就是使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低成本、高质量、高服务为标准,满足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设置是人力资源需求和职业教育机构紧密联结的纽带,不仅会影响到招生就业,也会影响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搜寻与匹配理论通过建立DMP模型,科学解释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确认了人力资源市场之所以出现人员和岗位不匹配现象,关键在于职业教育机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人才错位。当前,我国多数职业教育机构模仿普通高校设置专业,满足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实际条件,却没有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削弱了职业教育应有的吸引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升级,职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遵循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律,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作出及时调整,使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岗位需求更加匹配,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2.人才培养市场化。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完全可以建立市场化机制。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看,最初的职业教育——学徒制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随着社会大生产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开始从企业逐渐分离出来,纳入国民教育序列。但就职业教育本质而言,难以与人力资源市场、与企业分离。目前倡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训模式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无不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可使职业教育积极走向市场,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企业录用人才的要求达到完美匹配。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求职成本,解决“学非所用”等后顾之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信息服务市场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时效性和动态性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规模。搜寻与匹配理论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机构只有真正把握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规律,及时了解人才供求信息,才能在求职者与供职企业间搭起就业的桥梁,才能实现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的快速匹配。信息服务市场化是实现学生应聘、企业招聘全面结合的信息服务市场化模式。职业教育机构应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市场信息捕捉系统建设,彻底改变就业信息服务滞后局面,主动服务社会,积极服务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当前毕业生招聘会场面越来越大、组织成本及学生求职成本越来越高的局面。
4.办学投入市场化。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支付消耗材料费用,聘请技能型兼职教师等。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机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学生交纳的学费运转,随着市场物价指数的逐步增高,职业教育呈现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局面。特别是部分县办职业教育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办学条件远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随着民众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确立,大部分国民将成为职业继续教育的对象。如此庞大的潜在职业教育市场,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作用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职业教育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市场的引领。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逐渐成熟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化机制构建的意义和作用,努力破除外部环境的各种阻碍,加速推进市场化机制的构建进程,使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职业教育机构自身定位及服务面向更加清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具活力。
1.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社会劳动就业率。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体现了企业本位、学生本位、就业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可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按市场规则配置资源、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引导职业教育机构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办学形式、人才培养结构和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使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专业与岗位的匹配效率和就业率。与此同时,社会求职人员的技能培养以及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等也都对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构建提出诉求,迫切希望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市场全面开放,帮助在岗人员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2.提升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兴办高质量的教育。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紧紧贴近市场,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获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吸引力。构建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机制,可促使职业教育机构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状况,通过设置相应专业实现与区域经济产业的有效对接。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办学,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质量,保证职业教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畅通信息渠道,提高专业岗位匹配率。相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岗位匹配率(对口就业率)较低。人力资源市场是匹配劳动力供需的场所和衔接劳动力供需的纽带。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可通过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等载体,使就业信息顺畅地传递到学生和人力资源市场及用工单位,促进求职者与用工单位信息的双向流动,强化专业与岗位的供需匹配,提高匹配效率,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会有效地遏制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成本过高、“交易耽搁”等状况,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效率。
4.有效配置现有资源,降低职业教育成本。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调节人们经济关系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制。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并不是强调职业教育机构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而是强调通过最低的成本消耗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果。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可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获得最大的资源支撑和最稳固的发展基础。同时,还可以引导职业教育机构更注重效率和效果,通过经济手段以及价格杠杆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实现管理创新及发展方式创新。
三、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建设的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市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挥棒”作用。针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完备、交易存在摩擦等现实问题,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eter Diamond,Dale Mortensen,Christopher Pissarides提出了搜寻与匹配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源市场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的解决办法。基于该理论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只有建立市场化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转,才能培养出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以优化专业设置为基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机构专业设置的市场化,是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的前提和保障。尽管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由于职业教育机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对口”就业比率较低。搜寻与匹配理论通过建立DMP模型,提出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时对职业搜寻与匹配的影响程度。职业教育机构应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人本需求三个层面出发,围绕区域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升级,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主动改革或淘汰一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传统专业,积极增设一批市场急需专业,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和贡献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和岗位的快速匹配,减少搜寻时间,降低搜寻成本。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力求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模式取得实效。
2.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搜寻与匹配理论从就业角度出发,阐释了求职者和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但由于求职者和企业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实人力资源市场总是难以实现完美匹配。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可实现技能型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不再愁于对口就业,减少了求职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得到有效保证,减少了招工成本。目前的问题是校企合作存在职业教育机构“一头热”现象,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特色未能充分展现。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可使行业、企业与学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强化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激发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机构可从顶岗实习做起,而后开展订单培养,最终发展到吸引行业、企业投资,实现合作办学。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宿。
3.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市场化信息服务平台。搜寻与匹配理论提出,就业过程是一个动态搜寻与匹配过程,就业信息的非及时性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根源之一,不对称性对就业也有着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减少摩擦性失业必须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及传播效率,需要职业教育机构与人力资源市场密切相连,建立高效开放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这个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毕业生求职及企业用工信息,使企业与求职者实现高效搜寻与匹配,减少摩擦、搜寻时间及成本。职业教育机构应像企业推销产品一样,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就业服务队伍,把学生就业作为办学的终极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接触企业,收集各类企业用工信息,加强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就业指导机构应建立区域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企业特别是电力、通信等国有大型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平台公开用工信息,防止企业内部招工等现象的出现,增强就业的公平性。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经验,加强用工信息规制建设,对用工信息的时间和载体等作出具体规定,使求职人员能够及时地通过固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4.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多元化办学模式。搜寻与匹配理论基于市场基本规则,认为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有助于求职人员缩短工作搜寻时间,降低求职成本,提高匹配效率。构建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机制,可有效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结构的不断改善,进而使更多的民众享受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办学模式,全面开放教育资本市场。在各级政府保持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规章,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兴办非公立职业教育机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应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方针,增强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再就业。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功能和吸引力才能得到逐步增强,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称萍.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20).
[2]孟令臣.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
[3]高谋洲.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障碍及其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2).
[4]崔延松.创新中小城市水利市场化机制[J].水利发展研究,2004(1).
关键字:教育培训;行动者;网络;转译
0 引言
中小学培训行业刚开始还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利润不高的行业,资本投入小、运作规模不大。但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小学培训行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课外培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家庭用于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费用逐年上升;中小学培训领域逐渐出现一些领头的企业;一些国外的机构也纷纷投资于中小学培训领域。
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的培训机构发挥本机构的优势,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是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严肃问题。
1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以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 Bruno Latour 、卡龙 Michel Callon 以及英国的劳John Law 为核心的巴黎学派,不满意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关于 “内部”和“外部”、“认识”和“社会”、“宏观”和“微观”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验室人类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纲领,即行动者网络理论 Actor Network Theory ,简称ANT 。
“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一系列破除关于知识、主体性、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核心假设的分析方式和思考。”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既指人类,也指非人的存在和力量。一切人和非人都以同等重要的位置被放置一个异质性的网络中。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了人和非人行动者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质性网络,解除了自然和社会的二元对立,消除了人和非人的鸿沟。
1.1 广义对称性
拉图尔批判了布鲁尔的“强纲领”,指出“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根本就是不对称,并提出广义相对论。完全对称的处理自然和社会、微观和宏观、认识与存在等之间的关系。广义对称性认为对科学对象的解释不能单从自然的,或社会的方面来考虑。打破了西方一直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格局,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看来,没有主客之分,一个物体既可能是主体,也可能是客体。“我们的广义相对性原则不在于自然实在论和社会实在论之间的替换,而是把自然和社会作为孪生的结果,当我们对两者中的一方更感兴趣时,另一方就成了背景”
1.2 行动者网络
行动者网络理论也成为异质建构论。这个网络是由异质的行动者共同构建出来的,凡是参与到这个网络中的各种因素都是行动者,也称为异质性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参与到活动中的因素越多,网络的结构越复杂,异质性越强,行动者网络越具有动态性。从网络的混沌和无序走向稳定就是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
1.3 转译
转译是网络连接的方法,通过转译把不同行动者的利益需求等连接起来。它是由事实建构者给出的、关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他们所吸收的人的兴趣的解释。行动者不断把与其关联的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关注点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只有通过转译这一过程,行动者才能与行动者网络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它意味着一个行动者的角色要经过其他行动者的界定才能得到。成功转译需经过“必经之点”(obligatory points of passage简称OPP),就是说,要成功转译,就要让行动者感觉到被转译之后的状态好于之前的状态。通过转译每个行动者的位置在网络中被界定。转译分为四个步骤:问题化、引起兴趣、招募成员、动员。问题化是行动者必须界定问题,并让其他行动者理解只有通过对“关节点”的相互交流才能实现共同目标,经过一系列过程为网络建立奠定基础。引起兴趣是让行动者感到他们被放置在他们所期待的位置。最终的结果是使行动者加入到网络中。动员就是调动一系列的资源,使行动者以网络整体的形象示人,并代表其他行动者的利益。拉图尔的《给我一个实验室,我能举起世界》(Give me a laboratory and I will raise the world )中, 论述巴斯德及其实验室招募各种成员,并通过各种转译手段使实验室成为一个关节点,集聚了改变世界的各种力量或资源。
2 XX教育培训机构的行动者网络
2.1 XX教育培训机构概况
XX培训机构是成立不久的一所广州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XX教育培训机构肇始于1999年,由数位广州重点中小学名师创办,历经十余年的中小学辅导历程,积累了丰富的辅导经验,打造了一整套中小学经典教程,在家长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2.2 XX教育培训机构的行动者网络构成
XX教育培训机构实际上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等一系列的异质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包括线上的APP)处于整个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它不单单是教学工具,而是一个连接点,它通过转译将教师、学生、家长、国家地方教育政策等连接起来。课程设置本质上是“强制轨道点”,因为教师的教案、作业的选择、家长选择教育机构,学生的成绩等都跟它有重大关系。
2.3 XX教育培训机构行动者网络分析
2.3.1 XX教育培训机构的问题化
培训机构的商品就是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是一些家长或学生选择教育机构的重要因素。培训课程是否符合学生需要、国家地方教育政策,关系着教育机构的存活。目前XX教育机构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但在教育教学上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教案。课程安排不健全,往往是代课老师各成一体,给学生安排课程内容缺乏标准化和认可。教学研究匮乏,教研专门人才少。
XX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可分为三类:广州中小学的教师;兼职教师,重要来源于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他们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XX教育培训机构兼职老师比例相对高,整体质量处于中等偏上,但是这些兼职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自身水平有所欠缺。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欠缺一些技巧。
由于培训机构从法人性质上来讲属于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资金有限、公司治理制度以及薪资制度不健全使得他们招聘专职教师(他们自己的员工)比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培训机构师资的积累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培训机构不同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流动性,如何在让这些不稳定的异质因素和谐的纳入这个行动者网络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3.2 XX教育培训机构的旨趣化、招募成员、动员
旨趣化就是激起别人的兴趣。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给学生承诺学会再收费、给予老师高于其他培训机构的薪酬、给予兼职老师免费培训、采取员工与机构共进步的战略等,来吸引学生、老师等。除了这些,XX教育培训机构还开展了一个“智识青年计划”,这个计划遵循“心灵和身体在路上”这个原则,每人每月五本书并进行分享,一次集体旅行。
首先,教育机构具有试听课,在决定上课之前,学生和家长课一先进行试听一次课,满意之后,再进行上课。这样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看到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增加对机构的信心和认可度。教育机构实行先上课再收费的制度,每月4次课结束之后,学生满意再收费,这样可以督促老师用心备课,也增加学生对教育机构、老师的信任。
教育机构对新来的兼职老师实行15天的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课内容、上课技巧等,在业务水平上给予指导。这对兼职老师将来上课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同时,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会在每期课程上课之前,给予一个总体规划,尽量做到课程的系统性。在上课期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征得负责人的同意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做及时调整,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系统性又能实现个性化辅导。每星期一次的例会,汇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兼职老师和专职老师,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上课心得、生活经验等。“智识青年计划”把机构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团队与个人工发展,这个计划使每一位老师都强迫自己每月去阅读书籍,增加阅历,每个人的分享又是一大笔财富。
3 结论
教育研究一直以来都被框定在人、教育和社会的三维空间中,可见的(visible)物质世界却很难被注意到。本文运用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XX教育机构的行动者网络,把长期以来被忽略的“物”召唤回来。 XX教育培训机构这个行动者网络刚刚形成,融汇了各种异质因素,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元素到网络中,扩大网络。教育培训这个异质的网络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机构刚刚形成一个行动者网络,保持现在机构的暂时稳定,谨慎对待新的异质因素的介入还是吸收新的异质因素进入,如果吸收新的因素进入,在注入活力的同时又会给教育培训机构网络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那么机构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enwick, T. & Edwards, R. Introduction: Reclaiming and Renewing Actor Network Theo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J].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0,11(9).
[2] B. Latour, M. Callon.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School! A Replyto Collins and Yearley. In A. Pickering (Ed.)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2:348
[3] Law J.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Actor―Network:Ordering,Strategy,and Heterogeneity.Systems Practice,1992(4):379―393.
[4]拉图尔. 科学在行动[M]. 刘文旋,郑开译. 东方出版社,2005: 195-204
[5]左璜,黄甫全.行动者网络理论: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教育发展研究.2012(4)
[6]陈鸿清.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1):183-184
关键词:教育培训 机构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67-01
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指除国家公办教育之外的民办教育机构,这些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培训、英语培训、学前教育以及开设高三复读班、奥数班等。教育培训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培训机构出现井喷之势,但是却也是良莠不齐,引起了学生和家长极大对教育培训整个行业的不满和质疑。教育培训机构应该不断增强满意度,促进自身发展。
1、增强教育培训机构满意度的必要性
1.1提高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口碑
教育培训行业属于服务业,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实体,因此大大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难度,如何持续不断地招生,提高续费率,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关注的重点。增强教育培训机构满意度,能够塑造其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形象,提高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口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否则,投入再多的营销费用也是徒劳的。
1.2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据估算,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总需求已达到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此巨大的需求,再加上教育培训行业进入门槛低,对知识和管理技能要求不高,同时,教育培训行业是个典型的反经济周期行业,即便是金融危机爆发,该行业也没有受到影响,并且保持着高达30%的年增长率,种种原因导致众多人进入这个行业,直接导致该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日趋白热化。因此,学员便掌握了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主动权。只有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满意度,才能吸引学员前来就读,以此来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
1.3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增强教育培训机构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不仅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才能,而且要求其能够持续不断地依据现实的需要,开发新的课程,来满足学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能够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当教育培训机构能够把这些都做到位时,家长和学生的满意程度自然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增强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
1.4是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任的表现
教育培训机构和公办教育不同,属于民办教育,没有财政拨款,需要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因此,需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努力。只有,学员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满意度提升了,学员们才会愿意为其提供的服务支付相关的费用。
2、增强教育培训机构满意度的措施
2.1树立品牌形象
据统计,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多达上万家,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可信赖的品牌却寥寥无几。树立品牌形象,意味着社会上主流消费者对该培训机构的认同,并且这些消费者会忠诚于这个品牌。比如说新东方,只要提起英语培训,人们便会想起新东方。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培训机构中,消费者为节约选择成本,便会选择已经获得社会认可的品牌培训机构,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而品牌培训机构由于前期积累下来的口碑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在后期便节约了大量的营销成本,可以将培训机构的资源向教学本身倾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员的成长。
2.2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按规章制度办事
教育培训机构目前存在着管理粗放、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成为了增强教育培训机构满意度的短板。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如此,教育培训机构才能成为一个“自运作”的有机体,教育培训机构的一切事宜均有制度依据,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临时想办法。教育培训机构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注意要将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分开管理,两者特性不同,因此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激励和约束措施。教师队伍是直接面对学员的,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资产,如何管理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忠诚度,成为教育培训机构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众多的兼职教师,由于不再编制之内,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只有管理到位,才能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最终才能增强学员总体的满意度。
2.3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教师和培训学校的校长要对教育理念有深刻的认识,不能仅仅认为是培训学校和学员之间是提供服务和金钱之间的交换关系,教育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承担着整个社会素质提升和能力提升的重任。其次,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今主流的学生是80后和90后,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要进行教学课程的创新,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问题严重,要积极主动开发新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2.4以人为本,将学员的利益置于首位
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要将课程教好,而且要满足学员的情感需求。为改善教学管理,应多和师生接触,通过调查走访,开座谈会、谈心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针,切实将学员的利益置于首位。
2.5衡量“质”和“价”之间的关系
尽管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但是质量有好坏之分。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的培训和课程服务。我国教育在居民家庭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居民重视教育,能够为教育投入金钱,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产品价格过高的现实。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应该衡量“质”和“价”之间的关系。
随着教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私立、民办培训机构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发展较早、具备一定规模或是发展较成熟的机构都开始重视培养专职教师,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研讨和交流,个别机构甚至研发出一套把新手教师培养成熟手教师的培训方案和系统。有些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培训机构担任其专任教师,开始了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教育系统的转型过程中,这些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整体建设问题就是一个“灰色地带”,他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对公办学校教师缓慢而无头绪,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效及系统的针对成人英语培训专职教师的教师教育机制和政策的缺失。随着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机构中的专职英语教师日益增多,而我国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教师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规定都是针对传统学校的全职教师而言,并不包括培训机构教师。2.英语培训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投入有限。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培训学校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很少提供必要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而专任教师须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时间没精力进修,即便是有培训,也多限于公司内部交流,研讨。3.成人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连续性。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和现实力量。机构的课程大多根据学员需要进行安排,学习周期短、内容多,学员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新手教师一般很难胜任。而现实中机构多数的专任教师多找到的是新手教师,系统、持续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缺乏延迟了他们成长为熟手教师甚至是专家型教师。4.成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到成人英语培训机构任职的教师多数为兼职,因此来自教师外部的动机如“奖惩”、“压力”、“金钱”的动机超过了内部的动机。他们不单只与一家机构合作,一旦有能提供更高薪酬待遇的机构出现,跳槽就成了家常便饭。而初任教师想要成为优秀教师,就需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求知、探索和进取,通过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胜任能力,实现教学的卓越,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强烈而持久的职业发展动机。
二、加强成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现途径
1.公司层面:
培训机构要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这也是培训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生源,没有质量就没有信誉。一方面,机构要给学员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另一方面,更要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要发展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英语教师队伍。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目标指导下,培训学校可以激励专职教师全心投入到学员的培训活动的研究设计中去,并鼓励他们结合教学实践,展开教研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兼职教师则可以为学校注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有助于培训学校的进一步的发展。另外也可以由培训学校牵头,提供专职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探讨,从而相互促进专业化发展,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自身层面:
(1)积累专业性和实践性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自己,完善教学体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成人英语教学与普教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如学习经历、环境、工作需要等,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跨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懂得人文、经济、科普、商贸、体育娱乐等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阅读英文书籍或报刊杂志,了解与学生专业相关内容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并应用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无止境,学无定法。教师可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掌握语言规律和应用的能力。①头脑风暴法:针对一些热门话题,教师可与学生展开积极讨论甚至辩论,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促进思想交流;②思维导图法:成人理解力较强,可以运用他们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归纳整理;如在学习英语语法规则时,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画出各自的语法规则思维图,有利于他们系统记忆。③交际教学法:成人英语教学不单单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结合他们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教学,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场景,发表演讲、演说等进行口语、听力或翻译等方面的训练,还可以经常举办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或即兴表演,也可以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背景资料,在课堂上就主题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④综合教学法: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技巧训练过程,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均需要锻炼。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不同的教学法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在语言点讲解时可采用翻译法,而后采用交际法巩固所讲授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交流经验。英语教学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学习各种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如可以日志方式写下自己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从而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教师相互观摩课堂可以让彼此交换获得信息,集体观看课堂教学录像并讨论,也可以针对具体教学难题展开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 顾客感知价值;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影响;口碑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3—0043—06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显示,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已经从2007 年的1238 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89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到2014 年预计将增长到4472 亿元。
伴随着巨大需求的群体市场,各种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新东方优能中学、龙文1对1学校、学而思教育、巨人学校、优胜中学教育等等,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培训品牌的竞争日渐激烈。培训机构是服务性行业,学生选择哪个培训机构往往是根据前期学员的口碑相传和前期学员的绩效。因此,本文将研究顾客价值感知及口碑与学员对中学教育培训机构选择的影响,希望从实证中得到相关结论。
一、顾客感知价值与口碑的相关文献评述
(一)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Zaithaml从顾客心理的角度来研究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他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感知得失的基础上对某一产品效用的综合评价。价值感认识依赖于顾客进行估价的参照系统,即依赖于进行估价的背景[1]。
Woodruff提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或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这个定义强调价值来源于顾客通过学习得到的感知、偏好和评价[2]。
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很好地解决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问题。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顾客总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和服务中获得一系列的利益,而顾客总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基于这一概念, 科特勒进一步提出了顾客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而顾客总成本则包括了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顾客让渡价值与顾客满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顾客感知的效果能够超过顾客的预期,顾客就能够产生满意的感觉状态[3]。
(如图1)
图1 顾客让渡价值模型
国内学者在科特勒的基础上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比如焦丽娜提出顾客感知价值包含四个维度, 即情感价值维度、社会价值维度、质量价值维度和价格价值维度。焦丽娜认为情感价值指顾客从商品消费的感觉和情感状态中所得到的效用;社会价值指产品提高社会自我概念给顾客带来的效用;质量价值指顾客从产品感知质量和期望的比较中所得到的效用;价格价值指短期和长期感知成本的降低给顾客带来的效用[4]。
(二)口碑理论
口碑是最古老的一种营销手段,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外国学者对口碑的研究较早,Arndt将口碑最初定义为没有商业目的的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或看法[5]。Westbrook通过研究将口碑定义为顾客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拥有与使用中的所有非正式交流[6]。我国学者邹小平认为,口碑必须是人对人之间的、有关某种特定产品、服务或品牌的沟通,且传送者为非该产品或服务或品牌的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而接受者一般为传送者所认识的人[7]。人大教授丁汗青将口碑理解为消费者自由表达的关于某一特定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的认识、看法、评价、态度、情绪和行为[8]。
二、模型建立及研究假设
(一)模型建立
正如国际品牌大师卡尔德所说,品牌的产生源于对顾客心理与思想的理解,顾客才是品牌的真正拥有者。这说明,顾客感知价值影响着顾客自身是否选择某个品牌;同时,顾客会将感知价值传播出去,从而影响其他顾客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结合我国中学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从学员角度出发,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学员对服务效用的感知评价,感知价值等于感知收益与感知成本的差值,包含情感价值维度、社会价值维度、质量价值维度和价格价值维度等4个维度。感知结果会通过口碑的形式传播,从而影响其他潜在顾客,使之发生购买行为。基于假设,本文建立了顾客感知价值对中学教育机构选择的影响模型(如图2)。在这个模型中设置了3个变量,分别是前置变量——顾客感知价值;中间变量——口碑;结果变量——潜在购买行为。
图2 顾客感知价值对中学培训机构选择的影响模型
(二) 研究假设
1.顾客感知价值对口碑的影响
本文中的情感价值指的是顾客对这个机构和对任课老师的喜爱感知;社会价值指的是顾客对该机构在社会中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感知;质量价值指的是顾客对该机构班型设置、任课老师讲解水平和自身水平提高的感知;价格价值指的是顾客对该机构课程费用的感知。根据文献综述及推理,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H1:社会感知价值对口碑有正向影响;
H2:情感感知价值对口碑有正向影响;
H3:质量感知价值对口碑有正向影响;
H4:价格感知价值对口碑有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