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流感的预防知识8篇

时间:2023-06-08 09:14: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流感的预防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流感的预防知识

篇1

【关键词】 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做人流手术时,受术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差,再加上宫颈口扩张,宫腔和外界相连,很容易受外界病菌侵入而引起感染。因此,其工作质量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了有效控制人流室感染,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建立、完善人流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医院管理年的评审要求,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以对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2 学习、培训、考核每月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及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对科内的保洁人员进行相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3 人流室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制度等。根据医院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要求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细节具体落实到各班。

3.2 人流室的布局要合理化 人流室的布局应便于工作,安全且符合隔离与无菌操作为原则。人流室分普通人流室及隔离人流室,并有明显的标志。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人物流向合理。

3.3 消毒隔离的管理 (1)空气: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对人流室的空气进行消毒,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的物体表面用清水擦拭,有污染或血迹时立即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各室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抹布实行一桌一巾一消毒,使用后的拖把消毒后清洗定点放置,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每周清理消毒,标识清楚,专柜存放,严防过期使用,为了减少接触无菌包次数,要求供应室将消毒包标识粘贴在规定区域内,让科室放在无菌柜里不用挪动包就可看到有效日期。(4)消毒药件、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1]。(5)常用物品中:人流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冲洗外阴用利尔康抗菌洗液(原液0.5 g/L)冲洗。

3.4 环境卫生的监测 兼职护士每月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医护人员的手和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凡进入人流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人流室专用鞋,人流时应进行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配合护士应监督无菌操作,发现污染及时更换。

3.6 传染病患者的管理 凡患者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均应安置在隔离人流室进行手术,并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所有用后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3.7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人流室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

3.8 加强职业防护 由于人流室接触的血液、体液等有感染的可能,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使工作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身防护意识增强,是预防和控制人流室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脑瘤;护理干预【

【中0图分类号】R44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33-01

本次研究为深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护理干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21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联合护理干预疗法治疗脑瘤,护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人。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精神障碍、视力骤降、幻嗅、清晨头痛、喷射状呕吐、单眼突出、成人癫痫、单侧耳聋、半身不遂、肢端肥大、感觉减退等脑瘤临床表现[1],且经过病理检验,被两名以上的专家诊断为脑瘤。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7-83岁,平均年龄(43.6±4.9)岁;脑肿瘤类型:恶性脑膜瘤、垂体腺瘤及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各4例,胶质瘤患者23例,脑转移瘤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①脑肿瘤患者采取侧卧,将热塑头面膜包裹固定头部,利用CT定位肿瘤位置;②将所获的图像资料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两名及以上主任医师会诊,描绘出放射靶区;③诊断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治疗;④根据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选择性地采用激素等各项综合治疗方法辅助治疗。

1.2.2护理组

1.2.2.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要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排解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1.2.2.2癫痫护理干预

脑肿瘤患者多会出现癫痫等临床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应当对存在癫痫病史的患者多加留意,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全程陪同,帮助其取平卧,按压患者的人中穴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助其顺畅呼吸,必要时采用氧气机辅助吸氧。于患者口腔中塞入毛巾等柔软物质,防止其咬舌。

1.2.2.3 饮食干预

患者在放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其合理饮食进行指导,使其摄入高营养、高维生素、低盐分的食物,多食蔬菜瓜果,饭后注意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3 讨论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发性颅脑肿瘤与继发性颅脑肿瘤两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中枢神经损害[3],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且近年来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具有恢复期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4]等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在靶区[5],将区域内的所有肿瘤细胞消灭殆尽,尽可能降低对肿瘤细胞周边正常细胞的影响,当前已经在国内外肿瘤临床治疗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次研究表明,使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治疗脑瘤后实施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超.Omni-wedge在脑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35(1):12-14.

[2]林运政,祁丹红,卜桂兰等.脑瘤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14-416.

[3]卢洁,尹勇,李建彬等.基于锥形束CT和CT的脑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68-69.

篇3

一、牛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

1、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死后和鼻口有少量出血。病程稍长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主要表现为高热,反刍停止,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死亡。牛巴氏杆菌病潜伏期限1~7d,多数2~5d,病牛早期体温高达40~42℃,离群垂头站立或卧地不起,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3种。

(1)水肿型:除有体温升高、不吃食、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2)肺炎型: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1周以上。

(3)败血型: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死亡。

2、诊断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病料,分别接种马丁血琼脂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18~24h,长出圆形突起米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将分离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美兰染色为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经生化试验证明,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乳糖,产酸不产气;该菌不发酵乳糖、鼠李糖、麦芽糖、山梨醇。经生化试验鉴定,分离菌为牛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分离菌用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丁胺卡那、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四环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罗红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具有抗药性,对其他7种药物都较敏感。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

3、治疗

(1)病牛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d。重症病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钾,用四环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疗效也较好。

消毒及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2)病牛的垫草、粪便等排泄物中有大量巴氏杆菌,要堆积发酵后才能使用。病牛厩舍及周围环境要用生石灰或3%来苏儿液消毒。病牛死尸必须深埋处理。

二、牛瘤胃酸中毒临床症状

1、一般在食后4~8 h发病,过食颗粒状的精料发病缓慢,症状较轻,食入粉碎状的精料发病迅速,病势急而病情重,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3种类型。

(1)病初精神稍差,食欲减少,反刍无力,嗳气停止,肚腹增大,少数病例瘤胃有轻度臌气,多数病畜可见到排出恶臭褐色的稀软粪便,四肢无力,不灵活。

(2)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的发展,病畜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喜卧地,步态不稳,后躯左右摇摆,目光呆滞。犊牛吃奶停止,食欲废绝,饮欲增加,磨牙,眼结膜充血,心率加快,100~110次/min,呼吸浅快,70~95次/min,体温升高至39.2~40.0 ℃,左腹部膨大,排出较多酸臭混有食入精料的稀便。

(3)患畜精神极度沉郁,对外界反应迟纯,闭目不睁,卧地不起,呈昏睡状,有的牛头颈歪向一侧贴地。按压瘤胃内容物较软,病牛少尿或无尿,鼻镜发红,眼球塌陷,血液粘稠,口干粘,呈暗红色。

2、诊断

用试纸测定瘤胃液和小便的pH值。瘤胃液pH值4.6~5.2,尿液pH值5.0~5.6,血液pH值6.2~7.2,均呈酸性反应,瘤胃液酸臭,呈乳灰色或乳绿色,即可诊断为牛瘤胃酸中毒。

3、治疗

(1)温水灌肠:瘤胃酸中毒中后期的病牛,胃肠大都极度迟缓,部分病牛排尿停止,排粪不畅,温水灌肠可将滞留于消化道后端的腐败内容物清洗排除,留于肠道的水分可被机体吸收。尚能主动排便的病畜,温水灌肠后,也可加速肠内有毒物质排除,促进胃肠机能的恢复。

(2)洗胃:犊牛瘤胃酸中毒宜用小号胃导管洗胃,对不能洗胃的应及时进行补液强心补碱,纠正酸中毒。5%糖盐水500~1 000 mL、5%碳酸氢钠250~500 mL、10%安钠咖5~10 mL、Vc 10~20 mL一次静脉注射。根据对病犊牛小便pH值的测定,进行补碱,直到痊愈。

篇4

关键词:尿路感染 无菌操作 留置导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58-02

留置导尿是抢救病人,病人术前准备和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手段,也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是医务工作者需要总结的议题。现对我院300名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300名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因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病人有15人。

2 原因分析

2.1 插入导尿管时,尿道外的细菌通过尿管逆行感染,且导尿管作为人体的异物,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细菌容易生长。

2.2 女性患者阴道前庭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尿道长度较短,这可能是多数女性留管患者中产生菌尿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中,主要的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导管的管腔和尿液收集系统逆行传播,引起上行感染。

2.3 留置导尿患者时间越长引起感染的机会越多。

2.4 留置导尿患者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

2.5 选择尿管不当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留置尿管时应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尿管,并插入动作要轻柔 。

2.6 导尿操作时插入动作要轻柔操作无菌观念不强,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

3 预防措施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病人导尿时严格遵循留置导尿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3.2 选择适合的导尿管。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特点是对粘膜激小。临床多采用12~16号气囊尿管,尿管过粗,易增加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

3.3 操作方法要准确。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2cm以上,因此,导尿时见尿液再进2—3cm,这样向气囊中注入盐水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 确定气囊在膀胱后,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5~10ml生理盐水即可,再慢慢往回拉。方可防止尿管脱出和引起漏尿。另外, 气囊中注入盐水时,要用力均匀,注意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的主诉,不要力过猛使气囊破裂而损伤膀胱粘膜。

3.4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洁无菌避免细菌的污染。

3.5 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要使尿管与集尿袋分离,集尿袋应每天更换,每次更换引流管时要严格消毒接口,尿液密闭式引流。

3.6 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性质,注意避免尿管弯曲受压,保持其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放置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以免引起尿液返流。

3.7 减少或避免膀胱冲冼。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多饮水,每日于2000~3000ml,保证足够尿量 ,增加内冲洗的作用[2]。

3.8 按时开管排尿自身冲洗膀胱。留置尿管病人尿管让病人,每2小时开放一次排尿,可以自身尿液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

由此可见,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掌握病人的导尿指征;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严格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乙型肝炎;化疗;肝功能损害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086-03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研究显示,携带慢性HBV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1-2]。因此,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而提前中止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很多肝功能正常患者在化疗开始前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为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在缓解化疗药物造成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本文对317例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合并HBV感染的实体瘤患者化疗的肝功能安全性以及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7月我院肿瘤科住院行化疗的实体瘤患者317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化疗周期等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①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化疗前影像学和临床判断均无肝脏受累;②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无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病病史,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周检测每个患者的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患者肝功能正常方开始下周期化疗,如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进行护肝治疗,之后每隔5~7 d复查1次;③进行细胞毒药物化疗周期≥ 2个周期;④本研究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治疗”定义为:对于化疗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使用以下药物中至少两种者: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丙氨酰谷氨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肌苷、Q10辅酶、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⑤住院治疗资料完整。

1.3 病例分组

首先,根据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情况,分成A组(未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和B组(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其次,根据患者HBsAg及HBV DNA状态再各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1(HBsAg阴性)、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和3(HBsAg阳性,HBV DNA阳性)。根据2008亚太肝病学会(APASL)乙肝指南及相关研究建议[3],A-3和B-3亚组患者均在化疗前至少1周前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A-1组患者50例,A-2组患者51例,A-3组患者52例,B-1组患者57例,B-2组患者54例,B-3组患者53例。

1.4 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乙肝全套标志物检测,肝功能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主要观察ALT、AST、TBIL等3项指标。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肝功能损害分级标准,肝功能损害分为5级:0级为肝功能指标< 1.25×N(N代表正常上限值),Ⅰ级为肝功能指标(1.25~2.5)×N,Ⅱ级为肝功能指标(2.6~5.0)×N ,Ⅲ级为肝功能指标(5.1~10.0)×N,Ⅳ级为肝功能指标>10.0×N[4]。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用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主要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五项指标。HBV DNA定量分析方法采用realtime-PCR技术。HBV再激活定义为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立即出现肝炎,伴随HBV DNA水平增加10倍及以上或绝对值超过1×105拷贝/mL,并排除其他感染[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317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A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A-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34.0%(17/50);而A-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5.1%(23/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9.6%(31/52),与A-1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3 B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在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患者中,B-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9.8%(17/57),B-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3.3%(1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0%(18/53),与B-1、B-2组比较,虽有轻度升高趋势,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肝功能损害Ⅰ、Ⅱ级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将A组患者与B组患者进行交叉比对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亚组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均有所下降。亚组分析发现,A-1与B-1(34.0% vs 29.8%)、A-2与B-2(45.1% 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3与A-1患者之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9.6% vs 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被认为是癌症患者化疗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患者在化疗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不良。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HBV感染的肝脏有慢性损害,其代偿功能较差,在使用细胞毒药物后更易出现肝功能不良;这些损害包括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窦阻塞综合征等[6]。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这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发生较多[7]。

本研究针对实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虽然比阴性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比HBsAg阴性组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乙肝患者,甚至部分未合并乙肝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对于在实体瘤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治疗的意义,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但尚存在一定争议[8]。本研究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以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改善最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无乙肝感染及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患者发生率改变情况,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因此预防性护肝治疗在这两组患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收集的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均使用了抗乙肝病毒治疗,结果两组仅各有1例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由此,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慢性损害所致,而不是乙肝病毒再激活,这一点与血液系统肿瘤中有所不同。对于实体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应用中护肝药物种类繁多,各种护肝药物的护肝机制有所不同[9-11]。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患者的乙肝再激活发生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护肝药物并不能改善乙肝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护肝药物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扩大样本,进行亚组分析(包括化疗药物和护肝药物种类),从而进一步探讨预防性护肝药物缓解化疗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的机制。

总之,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肝功能正常的实体瘤患者中,对于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建议临床中采用。而对于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以及无乙肝感染的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似乎可降低肝功能发生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有关预防性护肝药物在这一部分患者中的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陈平湖,李剑,刘培光.化疗对乙肝病毒携带的癌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7-1039.

[2] 李宇红,何义富,王风华,等.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J].癌症,2005,24(12):1507-1509.

[3] Lubel JS,Angus PW.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5):864-871.

[4] 于世英.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66-567.

[5] Huang YW,Chung R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 [J].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2,5(5):359-370.

[6] 彭经,魏宜胜,彭和平.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2):3359-3364.

[7] 陈彦帆,韦燕,龚建忠,等.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45-47.

[8] 殷铁军,胡长耀,刘菁菁,等.肝得健加甘利欣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对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6):515-516.

[9] 李菲,朱海燕,董雪茹,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化疗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85-86.

[10] 杨青,陈东生.肿瘤住院患者护肝类药物应用情况及分析[J].中国药师,2004,7(12):986-987.

篇6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畜牧局动物检疫站 1373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养猪行业在不断发展,不同地域也有着不同的种猪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无论是我国的生猪存栏,还是猪肉产量都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排行首位。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也对世界养猪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发展过程中,养猪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带动着养猪行业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开发培育种猪资源方面,还是在猪场的管理经营方面,业内人士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猪病的发生,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就是其中的两类。本文将就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进行说明,从流行特点、病原、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健康、安全、无污染、零添加的食品成了人们对食品的首选。猪肉作为市场份额最大、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肉类,人们对其安全健康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养猪业的业内人士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培育方式、疾病防治、病猪处理的过程,保证流向市场的猪肉是健康无公害的。这样,不仅激活了国内市场,增加出口优势,更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最大化利润。作为一名兽医,在这个进程中,更需要做好猪病防治工作,促进养猪业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1 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作为最小的动物病毒,是属于圆环病毒科的圆环病毒属。其是因一种叫做猪圆环病毒2型的血清型而引起猪群的传染病,进而引发仔猪断奶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母猪的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猪群在感染圆环病毒之后,将有可能降低猪群的免疫力,尤其是已发生在仔猪阶段的猪群中,此时,就容易继发或者并发一些其他猪群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猪瘟、蓝耳病、猪肺炎以及猪溶血性链球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叫做关节炎或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成为猪群的多发病,与猪群的圆环病毒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副猪嗜血杆菌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是猪上呼吸道中的一种共栖菌。在转群、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可出现症状,排除病原菌。临诊上,副猪嗜血杆菌继发猪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或猪圆环病毒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并且以关节炎和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这种病发将会影响猪场猪群管理的各方面,也会影响猪场猪的生产质量,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高度重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2 病原?

猪圆环病毒(PCV)抵御外界影响因素的能力很强,不论是在pH值为3.0的酸性环境中,还是在72℃的高温环境中,其都能适应并且存活下来。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圆环病毒PVC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分别是PCV1和PCV2。PCV1是一种没有致病能力的病毒,而PCV2这种病毒是有致病性的,并且猪群在对PCV2感应上能力也比较强,被感染的猪可以将病毒通过粪便、鼻液等废物排出,然后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短小杆菌,形态多变,属于革兰氏阴性。其血清类型可以分为15个以上,其中最常见的血清类型是4、5、13型,这三种类型的血清就占所有血清的70%以上。研究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需要是必须的,而对血红素或者其他卟啉物质虽然需要但不是必须的。在该菌的培养实验中,若是以血液和巧克力作为培养基,该菌的菌落就显得小而透明,并且,在血液培养基中,不会出现溶血现象;若是以葡萄球菌为培养基,该菌就会呈良好态势生长,并形成卫星现象。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报道称,副猪嗜血杆菌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要是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3 传播方式?

该混合感染的并发症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旦猪群中发现繁殖呼吸综合征、地域性肺炎或者流感的存在,这种混合感染的疾病就更容易发生。尤其是在断水等恶劣的环境下更容易引发疾病。在仔猪阶段断奶、变换生活群体、混合群体生活或者运输猪群也会诱发此病的因素。?

4 继发感染?

猪副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他主要病原经混合感染,尤其是在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只在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的猪副嗜血杆菌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也跟支原体肺炎以及病毒性肺炎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5 多发日龄?

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对2~4周龄的猪都有影响,尤其是在仔猪断奶前后和培育阶段时更易发病;对于5~8周龄的猪,此混合感染的发病率在10%~15%,情况严重时,引发的死亡率甚至会达到50%。混合感染引发的急性病例则往往发生在膘情较好的猪身上。?

6 临床症状?

这种混合感染引发的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体表发热、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病后皮肤苍白或者发红,耳朵末梢发紫;行走站立有一定的困难;眼睑皮下水肿,跗关节、腕关节肿大,死前四肢出现划水姿态或侧卧,有时会死亡无征兆。而对于一发生慢性病例的仔猪,主要表现为咳嗽、食欲下降、四肢无力、生长不良、呼吸困难,直到死亡。此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来自于对炎症部位的观察,主要的表现症状是呼吸困难、身体发热、行动颠跛、站立困难、炎症部位肿胀、黏膜及皮肤发绀,甚至瘫痪、身体僵硬、死亡。对于孕期母猪,发病时会导致流产;对于公猪,则会导致跛腿行走;对于哺乳期间的跛行母猪,会导致母猪本身的体制弱化。发病死亡后,猪的身体表面会发紫,肚子会因积大量的黄色腹水而变得很大,身体内部的纤维素也会从肠系膜渗透出来,包住肝脏,导致器官间质的水肿。?

死亡后的成年猪解剖研究后发现有以下症状表现,有明显的胸膜炎症,还有可能是关节炎,相对而言,脑膜炎和腹膜炎的症状较少。炎症特征体现为纤维素或浆液渗出,导致心包积液、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关节病变、肺间质水肿等症状。而对于后期仔猪或者断奶培育的死亡猪进行解剖,发现了心包绒毛心或者积液、关节液化脓和肺脏水肿等症状。?

7 预防?

清理猪场的猪舍卫生时要彻底。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的地面和墙壁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2h后再用清水清洗,之后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在饲养猪时,喂养饲料后饮水要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粉,持续5~7d,这样可以增强猪群机体本身的抵抗力,减少环境变化对猪群的影响。

母猪方面,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1次即可。病情严重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出对猪场猪群免疫的时间,对仔猪的免疫一般在7~30日龄内进行,每次1mL,一次免疫后过15d再免疫1次,第二次免疫距发病时间要间隔至少10d。?

8 治疗?

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口服抗生素进行预防。要控制好本病的流行、病情发展以及猪群抗药性的出现,要对猪群作药敏实验,科学使用抗生素。肌内注射重症注射液,每次0.2mL/kg,每天早上肌肉注射1次,连用5~7d。肌内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次20mg/kg,每天晚上肌肉注射1次,连用5~7d。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天1次,连用5~7d。每天早上肌肉注射20%多西环素0.1mL/kg、黄芪多糖0.2mL/kg,每天1次;每天早上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0.2mL/kg,每天1次,连用3d。抗生素饮水对病情严重时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对发病猪要肌肉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猪群中若有发病严重的猪,就要将其隔离,对其他猪采取预防措施,并对猪舍加强消毒,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篇7

【关键词】 10KV 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使用;整改预防

中图分类号:TM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35-02

引言: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在线路与电气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执行元件不动作。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电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故障保护的目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在10KV线路中,选择外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方式。但实践中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问题,有时甚至造成零序保护装置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拒动和保护越级的问题。下面就10KV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使用和常见问题防范进行总结归纳。

一、零序电流保护器的原理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IC=IO,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二、零序电流保护器的选型

市场上的生产零序电流互感器很多,质量各异。但是由于经销商的利益问题,型号繁杂。其它还有外形如:长条形、八爪形等特制外形就不表述。除此之外还有容量(二次负载)、精度、耐电压能力等比较重要的参数需要注意。

三、零序电流保护器的安装

零序电流保护一般适合使用于TN接地系统。因为当发生一相接地时,对TN-S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线阻抗ZPE和接触阻抗Zf,即Zs=Z1+ZPE+Zf;对于TN-C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f;对于TN-C-S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PE线阻抗ZPE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PE+Zf,产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220/ZS,明显大于无故障时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只要整定合适,就可检测出发生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流,以切断故障回路。而对IT系统,一般均是使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单相接地不必要立即切断供电回路、但需发出绝缘破坏监察信号、以维持继续供电一段时间的工矿企业内的不配出中性线的三相三线配电线路。当单相接地时,该故障线路上流过的零序电流是全系统非故障系统电容电流之和,因而容易检测出接地故障电流,故可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来监察相对地第一次接地故障。TT接地系统常应用于工农业、民用建筑的照明、动力混合供电的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常发现三相不平衡电流较大,当发生一相接地时,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线阻抗ZPE,负载侧接地电阻RA和电源侧接地电阻RB,接触阻抗Zf,即ZS=Z1+ZPE+RA+RB+Zf,接地故障电流Id=220/ZS,由于RA+RB>>Z1+ZPE+Zf,且RA+RB数值一般均较大,很明显TT系统的故障环路阻抗大,产生的单接故障电流Id,远远小于不平衡电流,很难检测出故障电流,故不适用于TT接地系统。

对于零序电流保护的零序C.T安装,一定要符合有关工艺标准。对于IT接地系统,由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不仅可能沿着发生故障电缆的导体表面流回,而且也可能沿着非故障电缆的导体表面流回,故安装时必须将电缆头经零序C.T接地,这样才能保证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电容电流通过接地点,即能防止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误动作,又能保证故障时装置可靠动作。对于IT接地系统,一般采用在中性线N上安装零序C.T,对在低压侧母排的零序C.T必须安装于中性线N与工作接地点(或重复接地)之间的母排上。如零序C.T安装于配电屏的N线母排上,由于配电屏金属外壳一般直接与接地极相联,当母线发生接地短路时,产生的故障电流Id将沿着配电屏金属外壳接地线变压器中性点流动,而不经过零序C.T,达不到所要求实现的保护功能,这一点在现场施工时很容易疏忽。

四、10KV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安装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整改预防措施

由于技术水平及对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了解欠缺, 10KV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和使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甚至造成零序保护装置在接地故障时柜动、保护越级。下面就列举几项常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预防措施。

1、有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在施工中将电缆终端头穿过外附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对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与外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对位置不明确,忽视接地线对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甚至将接地线在电流互感器上缠绕很多圈后再接地,造成接地保护装置误动。

整改措施:安装时必须注意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接地良好,交联聚乙烯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并可靠接地。同时注意接地线与外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对位置。对于电缆接地线与电缆金属屏蔽层的焊点在互感器以下时(以电缆的搭接头为参考点向下),接地线应直接接地,对于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接地线必须接在开关柜内专用接地铜排上。

2、施工中的电缆外径过大,做好电缆终端头后,零序电流互感器套不上去,就错误地拆开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口把电缆套过来,但接口却忘记回复造成接口恢复不严,零序电流互感器器磁路不闭合,无法正常工作。

整改措施:施工应选用内经较大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或电缆先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再做终端头,避免电缆终端头做好后无法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情况。如施工中拆动零序电流互感器,工作完结必须及时恢复原状。

3、由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高压电缆多采用三芯电缆,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大截面电缆逐渐增多,加上三芯护套附加的热熔密封胶在电缆头制作工程中就使得三相分支处很粗,零序电流互感器套不进去,施工中就拆开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口,电缆套过后,接口却忘记恢复;有的恢复了,但接口恢复不严;更有的,终端头三相分支处比零序电流互感器内径粗,正好卡在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使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口无法恢复闭合,造成零序电流互感器磁路不闭合,无法正常工作。

整改措施:施工中尽量不要拆动零序电流互感器,如必须拆动,工作完毕后必须恢复原状。安装结束后,要对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及变流比进行试验,二次接线时要注意极性,并且保证二次侧一端可靠接地。

4、电缆金属屏蔽接地线接地不可靠。部分施工人员接地线未压接铜接头,接地线未接在开关柜内的接地铜排上,而是随便搭接在开关柜体螺栓上;接地线需要穿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未做对地绝缘致使电缆外壳的接地电流在穿过和穿回零序电流互感器时大小不同而使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感应,造成零序电流互感器保护动作不可靠。

篇8

[关键词]舒肝清胃降浊方;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6-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烧灼感和反酸是本病典型症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2]。RE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3]。近年来一些专家对全国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左右,或者更高[4]。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5]。目前治疗的药物缺少持久的临床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立足临床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3年5月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4例,年龄18~65岁之间,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8岁;就诊前4周内停用或未服用过任何治疗RE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物。

1.2 诊断

所选患者均符合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标准者;上消化道术后造成管腔结构改变、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三腔两囊管或胃管置入术后同时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1.3 观察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1522)。连服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停止服用药物,1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总疗效、内镜疗效及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 评定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

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指南和2006年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达成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3年制定的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

1.4.2 总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2002年版拟定的标准;内镜疗效评定标准按内镜复查的积分判断疗效[7];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均痊愈为临床痊愈;(2)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即为显效;(3)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为有效;(4)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内镜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下黏膜破损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病理检查疗效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吐酸”“反胃”“胸痹”等范畴。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高鼓峰在《医学心法・吞酸》中云“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又有饮食太过,胃脱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胃失和降,浊邪上犯是其基本病机;肝气郁结不畅,横逆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提示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时,重在疏肝调气兼清胃郁热达到降逆的目的。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精心选药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重在肝胃,以疏肝清胃、和逆降浊为基本治则。方用黄连清热泻火,直折火势;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配以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且佐取吴茱萸下利之性,引逆浊下行,并畅肝之郁结。取橘红、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达到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取辛苦温之木香、佛手调气以降,理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抑酸、抑菌之功效[8];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保护胃黏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用于胃痛嘈杂,嗳气泛酸[9];厚朴有影响胃肠活动,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可促进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和小肠吸收作用[10];木香有明显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11]。因而本方能抑制胃酸、促破损黏膜修复且协调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道排空,故有利于抗反流。

临床研究显示,疏肝清胃降浊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剂,较西药治疗为优,本方能有效的缓解和清除反酸、烧心的症状,作用稳定持久,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平,潘国宗,柯美云,等.北京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6:122-126.

[2] 李兆申,许国铭,刘蜻,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医学杂志,2009,22:259-66.

[3]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11: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医学杂志,2010,22:313-315.

[4]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0:9-12.

[5] Vaezi MF,Riehter JE.Duodenogas Lmesophageale rflux and methods To moniror nonacidic reflus[J].Am J Med,2001,Suppl8A:160-168.

[6] 黄贤樟,邝卫红.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新中医,2009,30(2):3-5.

[7] 王树强.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J].天津中医药,2012,23(4):345.

[8]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2(2):35-36.

[9] 江作霖.反流性食管炎证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2,6(1):47.

[10]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实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