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8篇

时间:2023-06-08 09:14: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

篇1

1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即数据的数据,其“元”字的根本在于其代表了数据来源及过程管理的原始信息。在纸质文件环境中,档案整理的经典原则认为,对于档案的整理要遵循“来源原则”,来源即指直观、明确的文件形成机关;随着电子文件的产生与普遍适用,目前国内外档案界采用了“元数据”概念来指代电子文件的来源信息,并在电子文件流转过程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基于元数据管理标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须保障所存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与可用性,这就要求对于电子数据的留存要有内容、背景、结构三级信息。通过总结,笔者认为:1、元数据管理的特点:作为电子文件流转全程的数据集成,支持了静态环境的数据自动抽取,完成着动态环境下数据的同步生成;2、元数据管理的优势:一经形成就实现数据封装,只能被写入和读取,而不可改动、复制或删除;3、元数据管理的价值:只要在电子文件流转全程保留了元数据,就能全面掌握文件的来龙去脉,保持文件与数据信息的历史联系,是保留文件证据信息的第一手资料。

2 元数据管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在元数据尚未呈体系或者起步较低的企业中,对于元数据的管理往往是一种模糊、零散的行为,在正在探索元数据管理价值的企业中,也往往存在行动分散、体系性差的弊端,综合来说,元数据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在管理方面,各业务部门的电子文件,都存有“保障现时利用,用后随意处理”的惯性,充斥着文档格式不同,系统接口不统一,文件归口管理不明确的问题,没有相对理性的元数据管理思维,没有合适的元数据抽取系统化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之初,就是元数据散失的开始。第二,在系统性方面,没有在文件生成环节的元数据做基础与衔接,仅仅靠滞后的追溯与补充已经失去了元数据的本身作用与意义,元数据早已失去了体系,数字的档案馆建设早已失去了支撑的基础。第三,在操作性方面,由于打破了元数据形成链路,元数据的形成存在重复劳动和过程比较,成为了交织在各个业务环节中偶然性和无计划性的活动,数字的档案馆数据大大失去了成套性与完整性。第四,在数据保真方面,在文件流后端的滞后采集,本身已经丧失了元数据的真实性,数字档案馆建设价值岌岌可危。

3 打通元数据管理通道,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质增效

3.1 元数据管理标准建设先行,构建数字档案馆管理规范

在学习国际国内多项元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各个企业应首先制定适合本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实际的元数据管理标准以及元数据集,从系统自动抽取元数据的标准,到员工收集与利用元数据的规范,都应纳入企业核心管理标准,为电子文件生成、流转、传递、利用、回收过程提供有章可循的行动指南,以各项工作节点与流程控制,逐步规范电子文件流转全程,形成多部门协同采集元数据标准,统一管理口径,形成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数据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3.2 组织认同元数据管理,活化数字档案馆管理价值

组织由员工构成,人是电子文件的生成者、传递者,也是对电子文件的利用者、处理者,在企业工作中,只有对环节与流程的不断认同,才是管理走向优化的基石。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用户不断认同元数据利用的便捷性、数据的保真性、凭证的有效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全企业信息风险意识以及元数据管理意识;提高在电子文件流转关键节点人员的数据管理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员工对元数据的认识,发挥元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的优越性,保障文件信息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元数据管理提供组织支持,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管理基础。

3.3 畅通元数据管理链路,规范数字的档案馆建设全流程

企业中各部门在明确部门组织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企业元数据管理中,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发挥的作用、利用的焦点,明确本部门职能范围内参与的元数据管理功能;明确本部门与上游、下游部门的文件接口,规范相关渠道的文件数据格式和电子文件系统功能,使自身与其他部门的文件互动规范保持一致,元数据采集标准达成共识,使数字档案馆的科学建设达成普遍共识。

3.4 认清数据资源价值,依托元数据管理积淀数字档案馆管理资源

数据资源是元数据的生存源泉,在企业各项制度与标准的指引下,数据流自生成即按统一文档格式,统一数据接口,完成文件在企业中的单向或多向循环,保障在电子文件形成之初即进行规范的元数据抽取,并在后续的文件流转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的协同生成与管理;设施资源方面,采用通用格式的存储软件并集中加强服务器与数据库的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元数据备份工作,并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升级与数据迁移工作,无论场地搬迁或工作交接,保障数据在设施设备上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资源方面,元数据形成系统和保存系统作为全程管理中的主导应用系统,需要在系统建设初期做出准确的功能需求分析,保障数字档案馆中资源建设的成套与完善。

篇2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时效性、可追溯性于一身。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本文从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对策和创新点。

关键词:档案管理;水平;科学化;分析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以各种形式保存有价值历史记的管理性工作,对于组织决策和工作考查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还较为落后,受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速度过快的影响,其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严重的影响到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有必要系统的分析档案管理问题,并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档案管理的创新,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多变的经济浪潮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稳定发展。本文从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对策和创新点。

一、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对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发展和建设都能够进行相应的记录,这不仅可以体现单位与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历史,还可以体现出相应的精神文化和体系建设,因此说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是促进档案工作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而转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与计算机技术、事业单位改革、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认为理清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优化档案管理体系,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所以要把握时代脉搏,积极的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化发展。

三是科学发展档案管理。档案管理集中的反映出我国多样化的文化形态、经济策略、政治体制、思想认识等因素,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权威性、吸引力,既证明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化的指引,因此只有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档案的价值,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促进我国社会的科学化发展。

二、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受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性质本身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往往把经济效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任务放到重要位置,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事业单位甚至不知道档案管理的作用,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滞后。新时期下领导者普遍认为,档案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存在联系,并且档案管理只是人事管理的一部分,因此对档案管理不加重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档案管理,但管理中缺乏人才和资金的支持,管理设备陈旧,管理内容单一,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

2.人员素质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技能,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具备高素质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引发了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现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差、流动性强、思想落后,造成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不利,归档工作难,数据统计和人事档案管理滞后,这对档案管理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障碍。

3.缺少服务性。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到管理内容上的提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服务质量的提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与服务职能严重脱节,有相当一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趋于形势,没有发挥出档案服务的职能作用,工作中仅仅是对人员信息、工作成绩、单位项目、财务档案进行记录和整理,没有涉及到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利用,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指引,这极大的削弱档案服务的作用。

三、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对策

1.人员队伍建设。事业单位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可以极大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通过积极和科学的培训,让管理人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扩充培训内容,在档案管理培训中要让管理人员学习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管理技能,强化计算机与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强化档案管理服务的作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从职能作用出发,应分为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管理是对档案进行整合的过程,而服务则是利用档案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与服务的开展:首先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收集、分类、归档、保存等方面入手,全面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并规范业务流程,使档案保管与利用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其次,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的奖惩机制,对于有突出成绩的管理人员应进行奖励,对有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人员视应给予惩罚或处分。

四、结语

新时期下,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理清其中产生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完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利用网络技术把档案资源进行共享,使档案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1(1).

[2]贺志华,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管理是联网收费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及完善的内部安全策略,才能确保收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保证收费数据安全,预防数据因错误或灾难而丢失,保证系统可用性及数据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2、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数据错误的原因分析

2.1人为的操作失误

如由于操作不慎误删了系统重要文件,或修改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没有按规定要求操作,导致系统失灵等。

2.2系统的硬件故障

包括磁盘故障, 存储器故障,备份介质的故障, 芯片和主板故障, 网络供电系统故障等。硬件故障多由硬件本身质量缺陷, 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突然断电, 受潮,雷击等造成。

2.3系统的软件故障

主要包括文件损坏,数据交换错误,操作系统错误等。软件错误包括形式多样的缺陷,通常与应用程序的逻辑有关。其原因是由于一些物理的或网络的问题导致数据文件被破坏,也可能由于系统控制或应用逻辑中一些缺陷而造成损坏。

2.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种繁多、感染性强,破坏力强,其危害性非常大。因此,定期的查毒、杀毒对保证收费数据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3、收费数据管理办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3.1收费数据的管理办法

3.1.1收费数据的采集应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1.2收费数据的报送必须严格执行制表、复核、审批程序,以保证收费数据的严谨性。

3.1.3收费报表必须分类装订,封面统一规范,并做好后移交公司档案室。临时要求统计的收费数据资料也应做好储存和保管,重要数据必须电子和纸质同时存档。

3.1.4统计责任人必须实事求是做好数据统计工作,任何人不得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收费数据。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报出的数据负直接责任,必须认真审核,确保报出数据的准确性及各项目的完整性。

3.1.5收费数据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各有关人员必须做好收费数据的保密工作,未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任何人不得对外宣布和报送(上级主管单位除外),如因工作需要提供的,需向上级领导请示,批准后方可提供。

3.1.6各有关数据统计责任人必须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学习,以提高收费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质量。

3.1.7收费系统是收费数据统计的主要工具,是收费数据传输、储存的载体,系统使用人员必须按规程操作,确保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2收费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3.2.1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流程

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各级使用人员考核上岗。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一定要按流程操作, 避免因为操作不当, 误删除数据。另外对系统进行权限管理, 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 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定期更换, 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 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

3.2.2定期进行维护,做好硬件冗余

物理安全是整个收费数据安全的前提。定期检查和维护计算机电源风扇,CPU风扇,才能为计算机提供清洁、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采用高可用性的硬件、多冗余的设计等都是保证物理安全的有效方式。

3.2.3收 费 站 服 务 器 采 用 R A I 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Disk:冗余独立磁盘阵列)等安全措施。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提供容错功能,而RAID模式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能进行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收费系统的容错度和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3.2.4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数据库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心脏,是拆账的依据。定期做好数据库文件的单独备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数据文件遭到破坏的时候,能够尽快的恢复,减小损失。特别要重视的是数据库内的各种结构表、重要存储过程以及各种参数、原始拆帐数据等,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恢复。

3.2.5做好病毒防治,构筑安全体系

从整体网络防毒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软件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单纯的硬件只能防护网关层面,所以,完善的防毒方案应该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整体策略。具体措施是:在收费网内部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防止内部人员用移动存储设备(光盘,U盘,笔记本)带入病毒。经常性的升级杀毒软件,防止病毒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等各种手段攻击网络。网关处架设硬件防火墙,应用其访问控制的功能,防止恶意攻击,过滤来自外部路段的病毒。这样软硬结合的方法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立体的安全体系,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收费数据的安全。

3.2.6做好软件备份,确保数据库安全

定期的检查,更新磁盘的镜像功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方法。定期的有制度的对系统进行备份,在系统更新重大补丁和杀毒软件病毒库后也要及时备份。在软件出现故障时,恢复磁盘镜像可以短时间内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Windows2000操作系统捕捉重要的软硬件信息后,会跟踪服务器运行情况。因此定期察看系统的日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减少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情况。另外计算机的硬盘频繁进行数据的读写,有时会因为异常断电或外部震动等因素使硬盘产生坏道,假如能定期检查硬盘,在发现硬盘有坏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扫描修复,以确保数据安全,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 数字档案 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结束了传统的重复性的工作模式,变得更加便捷。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由于其工作内容相对繁杂,数据量相对较大,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改进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满足了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等多种特征。数据挖掘作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技术之一,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和地位。

1数据挖掘的定义

随着数据学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针对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横跨多个学科,涵盖了统计学、数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等多方面内容。从普遍意义上而言,数据挖掘就是从包含大量模糊、随机、有噪声的数据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将有效的、新颖的、或者潜在有用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进而形成可以理解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挖掘往往通过各种分析工具的利用,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可以据此作出一定的预测。

2数据挖掘技术方法

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

(1)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方法,诸如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

(2)决策树:在信息理论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建立决策树的同时,也生成了相应的规则,并可以据此预测数据。主要包括分类及回归树法,卡方自动交互探测法等等。

(3)神经网络:即通过模拟人脑的思考结构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功能,并以此调整对应的参数,借以得到有关的资料。该方法可以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

(4)相关规则:主要进行关联分析,按照“如果――则”的逻辑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细分。

(5)数据可视化:通过一定的、合适的图形等进行数据的展现和表示,同时,该方法还支持多维数据的可视化,有利于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有关的分析。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方法还包括遗传算法、近邻算法、粗糙集、联机分析处理等等,不同的方法都有其适用的不同数据库或者数据资源,为有关数据的信息化处理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3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3.1档案信息的收集

档案信息的收集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概念模型的建立,也就是通过一定基础的数据分析,对有关的数据或者集合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描述,即建立起有关的模型,并据此对比测试相应的样本对象等,在能够获得较高准确性的基础上,以此作为标准,继而将不同种类的对象进行划分。例如,在档案管理者针对某一信息进行录入后,则数据库会自动生成相应项目的属性描述,即形成了一个标准模型。当同类的信息再次输入时,数据库则会按照该标准模型对信息中的不同项目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

3.2进行档案分类

在档案管理中,其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主要是因为数据量较大,而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施行,可以自动对大量不同的档案依照属性的不同进行不同级别的分类,可以辅助有关的档案管理员进行更高效率的检索。该功能的主要过程为:依照某些数据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使之形成相应的训练集;在此基础上,建立对应的分类模型,对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进行分类。

3.3档案信息的分析与整合

档案的建立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为了在特定时期,有关的管理者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庞大数据进行迅速的信息提取、分析、整合,继而使其发挥应用价值。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有关的管理者可以针对某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挖掘背后的原因继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针对有关的档案查阅等,提供相应的信息便于管理者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某个档案的管理网站中,数据挖掘可以自动统计使用者大量查阅档案的高峰期,有关的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做好充足的准备,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网站瘫痪等问题的发生。

4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意义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为档案信息的科学高效管理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繁重冗杂的档案管理工作摆脱了传统的模式,使得其上升到了新的管理层面。智能化、信息化的档案数据管理提升了有关数据处理的速度,这不仅节约了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难度,提升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对档案信息管理的保密性和保存时间等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档案信息的保存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密性,有关信息的泄露很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而对于某些特殊机构等,其保管的档案往往在具有一定机密性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长期的保存,借以保存或者提升其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档案信息的丢失等现象。而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这些问题和不良现象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

5结语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还增强了档案的使用效率,这对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信息化建设 健康管理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国外更多地被称为居民电子健康记录(residental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REHR),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涵盖整个生命过程,多方面收集健康相关的所有因素,为广大居民防治疾病、促进和保护人体健康提供依据,为实现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1]。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全面完整而具体的健康内容,检索使用非常方便快捷,档案及病历资料的保存期更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多发病、突发病及急性传染病的诊疗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所需要的信息科技含量较高,能够大力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电子信息化,促进各类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信息共享及管理统一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优质、快捷的健康服务,具有信息无缝连接、共享协同作业、个性化诊疗等优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第八篇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里提出,目前亟待加强建设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这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并乐于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2]。自2010年1月开始,我市将全体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都纳入了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人群并将档案电子化,对居民的健康档案实行了信息化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从纸质到电子化的过程,并在将来把区县、机构之间的健康档案实行联网,做到小病、慢病社区内解决,急病、大病医院中治疗。这将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本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为79.16%。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之后带给大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对应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并对接成功后,一方面,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在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在调阅个人健康档案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就诊者的既往病和健康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原始信息,大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能效性[3]。另一方面,从就诊患者的角度来讲,个人健康档案及相应的诊疗记录的建立使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都能随时调取病史资料进行参考,避免了重复检查,实现了个性化疾病治疗、个体化健康管理,节约了就诊费用,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例如在医疗卫生系统的急诊工作中,常常因为患者昏迷等情况无法正常询问病情及发病史,延误了救治生命的黄金六小时,如果能够调取患者实时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了解患者的系统情况,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准备,彻底把握“黄金时间”,贯通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相应配套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在患者或家属拨打急救电话时,120中心可以通过调取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体检信息和发病史选择就近的急救车辆通知其前往救助。与此同时,院内的“绿色通道”平台同时启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及救护人员,做到“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会诊、转诊工作中,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有效地实现各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全面合作,大大促进完善分级医疗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制度,试行社区首诊制,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互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格局,整合医疗资源,促进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4]。另外,当重大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性中毒、病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通过调取患者已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患者个体状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防止出现“千人一面,同病同治”的现象,做到“因人而异,同病异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不久的将来,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联动,则流动人群的健康信息随时可被掌控,人群离开户口档案所在地而异地工作、居住时,仍然可以到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公共医疗服务,包括婴幼儿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和劳动职业卫生等。

从政府卫生监督管理的角度而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普及和完善,能够实现从传统的、静态的纸质工作模式到现代的、动态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必须做到信息互联、系统互通,这可以通过政府的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对接而实现,具体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档案架构和数据源标准,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共享、调阅,实现横跨部门、地区和专业的健康档案检索;在搭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库,并通过数据互换来整合临床医疗信息等外部资源,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不间断、无死角的动态管理[5]。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时效性强及数据庞大的特点,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问题通常在就诊、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被主动记录,因此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公共卫生资料数据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记录,因此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要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伴随进行,不能搞突击检查式采集、推送,并主动向多方共享,动态利用健康档案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减轻基层的卫生所、卫生站等医疗人员的负担。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院的就诊治疗及康复信息、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孕产妇幼保健信息、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信息等,以个人档案为基础,整合入家庭、社区、区域档案中,形成完备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及应用系统;公共卫生数据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系统以及妇幼信息管理系统等的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直接相关的数据。若要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处理中心真正实现共享、共用的目的,必须在基础数据录入、提交同级或上级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中心时就遵循健康档案的格式标准及存储模式。只有数据共享、同步安全传输的三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才能满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及日常管理需求[6]。电子病历是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创建、保存和使用的规范电子方式临床诊疗信息记录,它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在提取、整合门诊及住院病历的摘要及住院病案、各类生化、影像学检验检查的原始信息及诊疗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基础档案资源库,与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系统中的疾病诊疗记录一起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发送到上级卫生信息数据平台,完善健康档案数据基础资源库。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后,管理和完善至关重要。依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及工作规范,各级各类医院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模式化电子病历系统及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医生工作站作为系统内的标准配备,实现跨地区、跨专业、跨机构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建立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模式,探索预约就诊、远程及协同会诊、转诊、检诊互认的新模式。确保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格各种资料的生成和调阅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

总之,在国家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配套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的普及与完善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着手,才能真正发挥健康档案电子化带来的巨大能力,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洋.国外实施电子健康档案与我国情况比较.云南档案,2010,18(2):41-43.

[2]楼秀兰.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防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3(12):1337-1338.

[3]龚艳,沈洁.民族院校公共卫生预防机制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4(6):78-79.

[4]戴玲,田友亮.基于数字签名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天地2013,21(12):43-45.

[5]干芊,胡瑛,钟伟梅.深圳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共享现状.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3(12):47-49.

篇6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数据对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对原始数据的记录、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保存社会档案越来越复杂,档案行业管理越来越麻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大数据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增长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现代大型企业,档案部门主管公司档案信息资料,将公司各单位部门信息统一管理,以便公司需要时快速找到相关信息,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扫描图像、传真、电子表格、演示文档、照片、视频片段等非结构化数据直线上升,数字档案馆数据量直线上升,数据时代真正来临。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给档案服务带来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已由纸质档案发展到数字化阶段,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必然贮存大量的信息量,档案信息资源阶梯式增长,现有的档案工具手段已不能满足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顺势发展起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藏量具有数据量大、媒体形式多的特点,给档案利用服务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查询档案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文件数据信息量暴增,档案信息保存的文件相应增多,传统的手工著录、卡片检索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档案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件找不到、查询性能低、甚至出现服务器不响应一系列难题,应用以往的查询服务方法已经赶不上大数据时展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档案资料管理变得更加便捷方便,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不断推进,如何进行档案查询,尤其是近来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多,档案数据甚至出现胀库,档案查询检索性能下降,反应迟钝,如何精准的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是档案利用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抽取有用的信息

如今,档案管理用户已不满足于对数据及文件的利用,而是希望获得数据及文件隐含的知识,也就是说,现在档案管理的趋势是知识管理,档案利用服务也应由提供数据信息转变为知识供给,但知识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需要经过抽取和挖掘才能从中得到有用信息,在海量数据中,仅仅依靠人工挖掘信息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如何提供给用户挖掘有用信息,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这是当前档案利用服务的任务。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数据挖掘

(一)档案业务流程转变

传统的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其中档案利用采用的原始数据,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媒体形式颇多,传统的档案流程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数据的使用,原始数据的利用比较困难,数据查询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及时响应,延误资料的使用,档案数据库需要更新,及时优化IT结构,在找寻档案数据前加入数据挖掘这一步骤,通过模糊识别对海量数据及多媒体数据进行筛选,方便用户在万千信息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优化数据查询性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这是解决档案利用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数据挖掘的应用

怎样从大批量原始数据中筛选出有应用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不同用户作为参考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概括地说,数据挖掘便是从海量的、不完整的、效果差的、未经处理的数据中,提取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的过程。一般数据挖掘种类划分为结构型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及文本数据挖掘等。数据挖掘应用于海量档案信息筛选过程中,简化了档案信心提取程序,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效率。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数据提取过程中应用最广泛,因此被称作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可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分析,其目的就是经过文本处理后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有价值信息的提取一般分为两个步骤是分类与预测,文本挖掘就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然后加上某些衍生语言特征或者消除杂音,随后插入到数据库中,形成结构化数据,最后完成评价与信息传递。“高品质”的文本挖掘一般是说某类组合的关联性、独特性与实用性。文本数据挖掘在众多基础领域普遍存在,例如数理统计、智能机器、声像数据转换,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利用文本信息筛选、文本划分、文本聚类、文本数据压缩、文本数据处理;文本挖掘应用最常见的领域包括信息访问(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过滤、信息报告)、知识发现(数据预测、数据分析)。

(三)数据挖掘平台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是保证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质量的有效途径,数据挖掘平台是文本智能数据处理中心,建立在独特地模糊识别及音视频识别技术之上,抽取其中内容进行挖掘,提供用户搜索应用服务,档案服务从数据的收集、挖掘及智能搜索等步骤实现,将数据结果显示在数据挖掘平台上。档案资源数据挖掘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对音视频内容的检索,自动识别关键帧,区分定位视频中的不同内容,提高视频处理的能力;其次是对语义的检索,这是常见的搜索方式,只需提供计算机识别的语言即可;最后是档案智能化辅助分类,从历史分类中提取档案分类,实现文献的自动分类,促进辅助分类的准确度,提高用户整理效率,支持多维度动态分类。文本数据处理层是建立数据挖掘平台的载体,其根本目的是以特殊的信息论及概率论的前提下的模式辨识技术和音视频辨识技术,提取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为外围提供搜索应用服务。所以,数据挖掘平台科通过采集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智能搜索应用平台,将多类型数据在采集平台上完成层次化的数据采集。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管理;数据库

基金项目:本文为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平台建设与服务研究”(编号:201606A133)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认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坚持优势互补、扎实推进及互赢互利,加速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基于此,就要求三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全面创新及改革,完善目前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不到位、数据库建设落后、服务水平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网络化,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1 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理念

1、系统结构

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应该以创建档案管理系统的原则开展,选择数据库要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便携性等全面的进行考虑。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连接能够通过简单动态网页实现用户访问,也为后台管理人员提供了简便的控制脚本。档案数据的存储中可以创建多种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不同形式储存,比如文本形式、图像形式、视频形式等等,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格式需求。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并且还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安全功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创建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系统的安全问题,其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及操作过程两方面。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多重保护,首先可以设置登录密码,用户登录的时候可以进行双码验证,有效的防治他人通过用户授权密码进入到数据库中。另外,为了避免数据库遭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或者由于操作误差出现问题时,可以将数据信息提前备份,防止数据的丢失。 [1]

2 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

本文中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的发展理念,并且能够满足现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实现京津冀三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网络化,并且还能够全面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时效性等目的,并且有效解决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信息化水平落后、数据库建设问题及软件/硬件设备不到位等。档案管理系统要根据实际用户的需求定制数据结构,包括编目格式、打印报表等等,并且根据国家档案的分类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档案记性分类管理。

1、选择数据库

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要使用大型数据库管理数据,因为大型数据库能够支持大量数据的档案信息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完整性,有效解决传统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2、图像数据及多媒体存储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支持文字录入,还支持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并且能够使用扫描仪直接输入,能够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支持各种多媒体设备、不同格式电子文件信息的存储。

3、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以档案管理流程为基础,全面符合档案管理流程,具有多样的输入方式,系统用户界面清晰且直观。用户可以对记录、数据文件、字段进行分层管理,并且设置权限,使系统中数据具有安全性。具有多样且灵活的查询方式,强大的数据加工能力,并且报表的输出灵活。能够随时的查看数据日志,并且反应系统的情况,统计系统的日、月、年访问量,对于每位用户的访问及使用都具有详细的记录。[2]

3 选择档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指的是描述某一个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的使用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一般使用的软件体系结构为两种,其一,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其二,客户/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使用的结构为应用服务器、客户机及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解决用户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应用服务器的主要目的就是接受客户机应用程序的请求,之后将客户机发送的请求转变为数据请求,然后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相互交互,并且将两者交互的结果传递为客户机应用程序。数据库服务器软件以应用服务器请求为命令,以此进行数据的操作,之后将操作的结果传送到应用服务器中。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备客户端零安装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机率。因为客户机和数据库系统不是直接交互的,那么就有效减少了服务器的SQL请求,具有较强的性能。另外,此结构还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执行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延伸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基于非客户机结构中的两层结构应用软件。客户端是通过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组合而成,服务器中的软件为数据库系统,系统的开发简单快捷。

但是,两者都是有缺点的,客户/服务器的缺点就是用户安装软件较为复杂,并且数据库系统不能有效的满足多个终端同时联机的要求,其一般使用在局域网中;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缺点是具有较弱的批量处理、修改、备份数据能力。

由于两者模式的使用都具有优点和缺点,那么就要结合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将两者体系结构相互结合,使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发挥自身的优点。[3]

4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功能,在构建过程中涉及到了数据安全、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个方面。另外,在系统构建及开发的过程中,还要以档案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并且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上述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安全化及信息化,并且完善了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曹玉林, 武君胜. 基于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6):1532-1535.

[2]吴悦. 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策略[J]. 福建电脑, 2011, 27(12):61-62.

[3]梁敏. 基于网络平台的考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F[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作者简介

汤桂清(1971―),男,河北省滦平县,本科,档案师,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滦平分公司,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加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29-02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城市、智慧校园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否愿意被影响和改变。随着应用软件的增多和普及,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人类已迈入大数据时代。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档案快速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能m应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量大和高安全性等要求。因此,研究和设计一款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档案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1 专科院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1.1 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人员情况

专科院校一般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馆等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以笔者所在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档案室是学校行政办公室的下属机构,不是独立设置的档案室,隶属于学校行政办。笔者学校档案室仅有两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员,每年疲于应对学校各类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上架、日常查询、借阅和印章使用等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知识。

1.2 档案管理工作硬件投入情况

笔者学校档案室设有办公室和档案库房,分别用于办公和存放档案。其中,档案库房约200m2,内有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计算机、刻录机、照相机、空调等电子设备和灭火器、铁门、铁窗等防火防盗设备,但没有配备去湿机、磁盘阵列、温湿度和防火防盗自动报警器等设备。计算机和打印复印一体机等办公设备较为老旧,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借阅人员的工作效率。

1.3 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使用情况

目前,该校还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都是以自建Excel电子表格形式进行管理,且仅保存基本的文件名、文件类型、时间等信息,只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查询和搜索,不能提供详细的信息检索;馆藏档案以传统的纸质档案为主,当前流行的多媒体电子档案如图像、音频、视频、扫描件等较少,无法大规模地实时、在线提供档案,与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潮流不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总体不高。

2 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设计

我国大部分本科高校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各高校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作为专科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也急需要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该文在总结高校档案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调查和收集该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进行相关功能设计,为下一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各类用户需求,确定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各类需求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档案管理模块、档案查询模块、档案借阅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印章使用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登陆系统是各类用户安全进入系统的第一步,系统只允许特定的用户,即用自己的工号或学号登录系统,登录后可以自行修改密码。

档案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功能如图2所示,包括档案录入功能、档案审核功能、档案鉴定功能、档案归档功能、档案修改功能和档案删除功能。由档案提供者把档案的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同时将电子稿导入,做到档案基本信息、纸质稿完整信息、电子稿完整信息一一对应。档案管理员对档案提供者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如果有必要保存,则审核通过;如果没有必要保存,则不通过。如果通过,则对档案的密级和保存的时间进行鉴定,密级程度分为公开、保密、机密、绝密4种,根据档案的性质鉴定为不同的密级和保存时间。最后由系统管理员对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查看是否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对通过审核的档案进行立卷、编目和保存。对不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档案退回,给出不符合标准的条目,并限期重填。此外,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档案的个别属性进行修改,若某些档案没有保存的必要或保存时间到期时,系统管理员将档案删除。

档案查询模块包括档案查询和查询统计两个功能,查询者在查询框中输入文件的关键字、文件号、文件名等关键字信息进行查询,系统会根据查询者的权限快速地反应查询到档案的详细信息。查询统计主要是对各类档案信息查询次数、查询者部门、查询内容等进行统计。

档案借阅模块:包括档案借阅和借阅统计两个功能,用户提交档案借阅申请,包括借阅的档案、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经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批准后,即可完成档案借阅。借阅统计主要是对借阅档案、借阅次数等进行统计,可以分析档案利用率,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日志查询、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印章使用模块:由于学校公章保存在档案室,传统印章使用手续繁琐、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加上印章使用功能,印章使用者只需网上提交申请,审核人网上审核,且审核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审核,保障印章使用手续正常、快速进行。

3 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

安全性是摆在每一个应用系统面前的大问题,档案管理系统也不例外。这里主要从数据信息安全、程序安全和网络安全3个方面来讨论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对用户密码采用MD5算法进行加密,系统在保存密码时将密码信息用MD5算法加密后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只保留加密后的信息,当用户登录后,输入的密码信息先用MD5算法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若一致,则允许登录,若不一致,则提示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针对图片信息采用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程序测试主要是进行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以验证程序的功能和逻辑正确性。由于服务器放到学校机房中,所以要确保机房网络安全,防火墙,UPS和入侵检测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系统还需具备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系统采用的备份策略是:每周进行一次完整备份,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优点是恢复时间短,操作最方便、可靠。每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备份上一次备份以后更新的所有数据,优点是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少,占用空间少,备份时间短。

4 结语

该文主要分析和设计了基于该校现状的档案管理系统,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会有更多的电子数据信息流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数据安全是一个必须重视和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如何尽快实现基于智能手机的档案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积累必然形成大数据,如何让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 李红,苏水广.密码学的发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4):84-85.

[3] 张倩.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4(3):66-67.

推荐期刊
  • 档案
    刊号:62-1025/G2
    级别:省级期刊
  • 湖北档案
    刊号:42-1079/G2
    级别:省级期刊
  • 陕西档案
    刊号:61-1006/G2
    级别:省级期刊
  • 民国档案
    刊号:32-1012/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