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1: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河流治理工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如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现象此消彼长,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其关乎着河流水资源的供给质量与水量。为了加强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我国相继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但是在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管理方面不够理想,产生了诸多的不足,本文就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管理予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河流纵横交错,数量更是不可计算,其中以中小河流为主。为了支撑治理工作,诸多大型的治理工程项目被相继建成,其在河流治理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河流疏浚、河堤加固等工作提供保证,防洪效果大大提升,保证中小河流的稳定运行。如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处于待成熟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规划设计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广东省乐昌市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来看,由于地处粤北山区,河流坡降大,汇流时间段,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辖区内重要河流已基本列入国家及省专项规划范围。在项目规划与设计之中,容易产生工程设计变更问题,在发生设计变更时,前期设计过程中未对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控,照搬照抄现象很是严重,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土地纠纷问题
如今,为了保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开展项目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空间与土地,在占用这些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会与当地的群众或村民产生一定的土地纠纷。通常情况下,治理河道主要设置在集镇或县城区域,该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相对较高,其中涉及到很多群众利益[2],会与当地群众产生一系列的牵扯与纠纷,会为拆迁工作带来难度。土地纠纷问题的发生,其会制约工程的正常开展,拆迁征地问题的发生会遗留很多问题,是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3、项目施工问题
除了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治理工程项目在实施与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3]。治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其所持续的战线也相对较长,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自然环境、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工程问题的因素很多,是当前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拆迁征地的工程量相对较大,群众因素的干扰较多,项目施工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解决施工问题是王道。河道治理中很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恶劣天气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工期,制约项目的正常进度。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应做好前期的勘查设计工作,通过合理的招标,从中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勘查与设计单位应具备足够的行业资质与条件,具备专业性、合理的单位编制,是保证项目设计质量的关键。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设计依据与材料,设计文件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具备规范性勘测与设计技术。设计人员要充分将安全因素、效果因素以及质量因素等考虑其中,严格遵循水利部、财政部的相关条文,尽量避免发生工程设计变更的情况,而引起诸多的设计问题。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加深勘查设计的力度与深度,弥补诸多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治理工程建设水平。
2、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
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质量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治理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治理效果,关乎着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水利局等部门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要求履行义务,对工程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的使用予以规范。在材料控制方面,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必须根据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而定[4],根据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来确定材料的型号与规格,可大大提升项目的质量与效果。工程监理人员应及时对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予以确认,禁止出现施工方肆意抬高价格的情况,一旦发生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情况,应对相关人士予以规范与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为保证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予以审核和检查,对治理工程的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关键的工序予以监理,对各部分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同时,还应对施工合同予以严格的规范,将工程质量作为合同签订的主要内容,将各项权责均可在工程项目中予以规范,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3、做好项目后期的养护与管理
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后期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若仅仅是建设完毕就万事大吉,若不加强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治理项目的应用价值会大大降低,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且治理效果也相对较差现。针对此项问题,为了发挥项目的应用价值,项目建成后,后期的管理与养护也是必要的。为此,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在河流治理工程周围设置工程保护中心,专门针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管护,加大在工程养护与管理上的投资与重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防洪效果、排污能力等予以全面的审核,通过后期的合理养护与管理,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来看,其在规划设计、土地使用纠纷问题以及施工问题等相对严重,制约着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针对此项问题,应做好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对项目环境的管理与规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应强化管护工作,加大工程管护的资金投入,能保证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营。
作者:李钢锤 单位:乐昌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纪少德,李岷.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探讨———以宁夏同心县为例[J].中国水利,2015,20:54-55.
[2]宋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治淮,2012,05:39-40.
1工程概况
封开县渔涝河治理工程在2010年被正式批准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并在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全国水利投入的大环境下,工程在2011年10月正式动工,到2012年12月全面实施完成。渔涝河治理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排涝、兼顾生态环境整治;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3.74km,加高加固左、右岸堤防7.22km,新建箱涵6座,清疏河道3.7km。工程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堤防级别为4级,穿堤建筑物级别与堤防级别一致。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经流量:城镇及菜地按1天排干设计;农田按3天排干设计。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均采用公开招投标办法,严格招投标程序,选择全国符合资质要求、信誉良好、有较好业绩的单位承担。同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监督体系,签订质量监督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度汛方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安全度汛。渔涝河治理工程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防洪标准由原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正发挥着显著的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人口5.2万人,保护农田2.5万亩,产生的多年平均年经济效益780万元。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河流的河道都会经过很多乡镇农村,对其进行治理建设需要土地,但是由于其实际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再加之对其征地的补偿工作中常常会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使得征地拆迁的难度较大,无法及时的进行选址建设。其次,中小河流的治理工程一般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之下进行施工建设,受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发生雨雪和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时候不得不暂停施工建设,工期不受控制,导致在汛期来临之前无法实现工程竣工,因而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另外,由于中小河流通常都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交通不发达,再加之由经济水平落后而带来的思想观念的陈旧,使得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乱砍滥伐而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中小河流的防护工程无法顺利开展。
3提升中小河流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与当地居民发生的征地矛盾纠纷,保证治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地区的相关机构经过长期的协调,编制完成《XX河治理规划报告》,同时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到建设现场进行前期的勘查工作,并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将完成的《XX河治理工程设计报告》上交进行审查,并由地区水利主管部门批复工程建设的投资款项,在招投标结束之后,要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为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设与管理。1)加强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具有作业流动性较大、施工劳动条件较差、施工周期较长等实际特点,极易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的领域,因此,为了保证河流治理工程的顺利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力度,建设单位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得到提高,规范其安全施工行为,从根本上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2)执行质量管理强制性标准。提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就是要严格执行质量监管的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必须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程建设中的各部分责任人和其所具有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并且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特点来下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文件,在文件重要位置对具有强制性的内容进行重点强调,从制度层面上来约束工程建设的实施;3)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交底。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设计单位还需要向上级建设单位进行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而建设单位则要对施工图纸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设计内容符合本项工程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计中技术的应用以及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还需要对其隐蔽工程的设计进行核查。(3)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督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结束之后,相关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现场对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进行检查。一方面,要保证其施工竣工文案的完整性,其编写是否规范,施工建设是否按照合同中所签署的内容进行;另一方面,还要安排质检员对工程建设的原材料、设备设施、混凝土施工等进行检验,在确保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之后,再进行竣工签字。
4结束语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中小河流这些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是衡量当地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政府早已把中小河流的监管和质量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关文件也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以减少灾害的出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治理规划不全面
由于我国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为综合规划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方面逐渐完善,在对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流经里程较长,而在管理方面一般都是由地方的河道管理站执行,并且仅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域进行管理,由此出现了一条河流分段管理的现象。这种分段管理现象不利于中小河流的整体规划,各自为政 导致一条河流的上下游规划不一,在资源开发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不够完善。
1.2、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其具有公益性和生态性的特点,而一些比较大型的具有影响力的河流都是由中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和治理的。但是对于中小河流来讲,主要是由谁受益、谁负责的管理方式,而对于地方财政能力不足的地区来讲,投入到中小河流治理方面的资金有限,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治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1.3、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近年来中小河流河道被侵占、大量采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导致出现了险要地段。很多中小河流建设和管理技术基础薄弱不能实现全面管理。当前全国各个地区还未形成统一的洪水防护标准建筑物及堤防的建筑标准也比较混乱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缺乏专业化的施工队伍也影响着施工水平;有些偏远地区的工程建设内容多需要多段、多点、多类型的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分散的施工场所加剧了管理人员工作的难度基本不可能进行全天候的管理。,
1.4、防护设施的布置不合理
中小河流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比如郊区或者山村这些地方距离城市比较远,而且交通不发达,致使防护治理工作做不到综合全面。比如郊区和山村的经济一般比较落后,发展水平低,所以河流治理所需的资金不足。此外,当地有些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经常会出现人为破坏,比如过量采砂、在河道的旁边随意设置阻拦等,乱砍滥伐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阻碍着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中小河流域治理的对策
2.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要把中小河流防洪减灾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出台综合治理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尽快解决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抢抓国家、省、市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防治工作部署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进入上级专项规划,取得中央、省、市小流域治理资金支持。
2.2、中小河流的治理要采取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的措施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工作,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依据相关的规定编制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通过招标竞争的方式选择那些技术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勘查,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能够万无一失,减少漏洞避免损失。水行政部门应当在项目前期就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制,项目的实施单位则应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切实承担起中小河流治理的责任,审查单位则应该严格把关,确保建设项目前期的各项工作的质量,保障中小河流治理能够顺利完成。
2.3、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
中小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依据绩效管理的方法或奖补结合的方法来安排专项的资金开展河流的治理工作。各个地方的政府应当加强政府对于河流治理的投入,同时拓展河流资金的来源,多种渠道筹集落实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以此来确保项目治理的顺利实施。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九里河项目区,该项目区,在进行改造之前,河道狭窄,水流细小,并且经常有生活污水向河道内排放,九里河部分河段一度成为了居民生活的垃圾场,每到夏季还会发出一股恶臭味,这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不相吻合。江宁区秣陵街道人民政府为改善区域内的环境和当地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并发挥河道的美化功能,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实了项目前期工作,并于2013年由南京市水利局、财政局以宁水农(2013)16号、宁财农(2013)34号文批准建设,九里河项目区连同石坝河(一期)、马西河、团结河项目区一同批准建设,批复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9996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市、区财政资金,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治理标准要与干流、区域防洪除涝标准相协调。对一条河流上的多个河段进行治理,原则上先规划、后设计,统筹整条河流治理,防止洪水灾害转移。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和保障前期工作经费,做好项目储备,依据国家规划等相关要求抓紧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于中小河流治理的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将资金主要用于直接关系到防洪安全的堤防新建加固、护岸护坡、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作业费等支出,以此来保障中小河流治理的顺利实施,避免可能出现的挪用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的事件发生。
2.4、因地制宜,完善防洪体系
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重要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应尽快进行治理,针对中小河流所在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例如,在具有山区特点的中小河流,因其具有洪水来势猛,流速大的特点,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库、淤地坝、堤防护坡等多种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同时,要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洪灾损失。
2.5、完善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要加大有关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中小河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要根据中小河流所处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特别加强推广应用各种改进地面灌溉的新技术。同时积极示范和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我国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变生态危机为可持续发展。
2.6、加强过程控制,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在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控制不断加强安全生产与廉政风险控制。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应建立工程质量责任人制度和质量抵押金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原材料的管理对原材料实施第三方检测。应设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对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廉政和环保问题进行监督与控制,并对重要工序和重点部位实行全过程监控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应建立工程进度汇报制度并建立相关的督导和检查制度开展动态监督与检查。应做到施工工序的无缝隙连接不断引进和推广成熟的标准化工法,并通过劳动竞赛制度和评比、通报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在廉政风险控制与安全生产方面应坚持“层层落实,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并定期监督与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3、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周期长、不容易协调并且还要涉及财务管理、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想真正提高工程的效益,必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建设管理。全国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在确保中小河流整体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防洪排涝工作分时期分阶段采取治理方式一步一步的达到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目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治淮,2012,05:39-40.
[2]徐国东,邵涛,严红星.浅谈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J].科技视界,2012,30:418+440.
关键词:铅丝石笼网;网笼技术;小河流治理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环保型、节约型”社会的提出,由于传统的刚性护岸三面光或两面光技术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不能满足生态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工程投资大,而铅丝石笼网是我国施工单位现阶段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新型岸坡防护工程技术,其特点是抗风浪,防冲刷性、柔韧性、透水性强、经济实用、美观耐久、施工简便,又是生物易于栖息的多孔隙构造,是比较成熟的多自然型生态型河道整治的新型岸坡防护工程技术。
一、网笼(铅丝石笼网)的概述
铅丝石笼网是将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涂层钢丝的以上同质钢丝,编织成绞合状,六边形网目的网片,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由专用设备裁剪,加强,制作而成的不同规格的网制品。按“铅丝石笼网”的绞制类型可分为双绞格网和五绞格网。“铅丝石笼网”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可以加工为“网箱”、“护垫”、“网兜”、“植被挂网”、“加筋网笼”等,分别应用于江河湖海护坡、护岸、交通工程、水土保持等领域中。
研究表明,铅丝石笼网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和很强的抵抗力,能满足工程结构的严格要求。绞合型的接着可以防止松开,根据溥洛尼亚大学工程系材料力学实验室,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州立测试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测试,即使一根或多根网丝断开,其抗张强度及延伸率等技术参数亦足以满足永久性工程的要求。
铅丝石笼网工艺技术是将“铅丝石笼网”系列产品集装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连接组装,并装入块石等填充物,使之成为有规则开关和一定重量的集合砌体,有效地使用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公路铁路护坡工程、海洋工程、山体滑坡、泥石流治理等工程中的新工艺。
铅丝石笼网工艺技术是一种生态工艺技术,它使工程结构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是工程结构回归自然的首选结构形式。铅丝石笼网工艺系柔性结构,与刚性、半刚性结构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具有透水性,抗震性强,抗冲刷能力强的特点。铅丝石笼网工艺的经济分析显示,其造价及维护费用与其他传统工艺相比更具优势。
二、网笼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要点分析
铅丝石笼网的组装施工一般是数件网垫或网箱折叠后捆扎运到施工现场。
1)将每一组网垫或网箱在施工点附近的平整场地上打开,整平折叠的部位,并应避免损伤笼体和网线表面保护层;
2)用螺旋形组合丝或绑丝将笼体组装成矩形状,绑扎方法一般采用连续缠绕,绕圈间距一般为20-30mm,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绑扎方式。
3)将组装好的笼体安装在所需治理的河道的位置上,并与相邻的笼体绑扎连接,将准备好的石块或卵石填入笼中,要作适当的码排,以达到较高的密实度,石块直径一般须大于网目的两倍,石块要选用抗风化能力强的石料。用拉筋来保持笼体形状的规整,拉筋间距一般在30mm左右。
4)石笼网墙施工时,应将施工区域的河水排干,在河床坡脚处开挖放置石笼墙的沟渠,沟渠应紧靠坡脚线并与坡面平缓过渡。坡面首先应整平,避免存在突起或凹坑,以防止对反滤层构成损害。顺着岸坡自下而上对石笼进行排列,向石笼中放置石块时,抛投高度不应超过lm。最上层的石块应均匀平顺放置,以免产生顶部凸起现象。
5)石块填充完毕后,盖上笼盖,整齐笼子边缘,并绑扎连接,如采用分体式笼盖,则需等全部笼子填充后再铺设笼盖,并沿笼体和隔片边缘依次绑扎。
6)石笼网表面应做覆土处理,以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为促使植被生长,可在石笼上进行插条。植物插条长度一般为0.5-0.6m,直径10-25mm。种植深度应达到反滤层下面10-20cm,与坡面基本垂直。
三、网笼在治理小河流工程中的优势
网笼的生态优势
铅丝石笼网的网箱和护垫结构不但具有透水性,而且对于地下水的自然作用以及过滤上具有包容性,所以对周围的环境生态寿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护垫的过滤作用,水流中的淤泥得以沉淀于填石石缝中,进而能促进自然植物的生长,这不但加强护垫结构与天然岩层的结合,而且能促进该地区的动植物的区系,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铅丝石笼网工艺在保护堤岸的同时恢复了生态平衡,水体与土体间的水源得以循环,植物可以自然长出,也可人工培植,生物可于块石空隙栖息,让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同时,铅丝石笼网工艺是工程结构回归自然的首选方式。
2、网笼的结构优势
1)整体性。铅丝石笼网的网片由经过退火处理且热镀锌或者热镀锌—10%铝—稀土合金的低碳钢丝编织而成。单元箱笼本身与格片用同质材料绑扎联接,箱笼之间用同质材料绑扎联接,大面积连续组装,不设缝,整个结构坚如磐石。
2)柔韧性。一米宽的铅丝石笼网网片受拉伸,单根网丝拉断时的应力可达3500-4000kg,“铅丝石笼网”的独特结构显示,即使单根钢丝断裂,箱笼整体结构不会造成破坏,稳定性好。
试验资料表明铅丝石笼网结构(填满石块后)受压达到极限强度时能承受相当大的变形,铅丝石笼网网箱结构抗压强度达300-400t/m2,抗拉强度达到495N/ m2以上。因此,在地基有不均匀沉陷或墙后土有小的变形,或遇地震等突发性灾害时,“铅丝石笼网”结构能进行自身适应性的微调,达到新的平衡,整体结构不会遭到破坏。
3)透水性。铅丝石笼网网箱内填充物中存在空隙,地表水一旦渗入墙后土,则可以通过网箱较快排出,从而减少墙后的地下水压力。
4)抗风浪,防冲刷。铅丝石笼网结构的防冲系数是一般抛石防护工程的两倍,如果使用同样粒径的块石,则可提高三到四倍。用于河道护坡和护脚时,抗冲流速可达5m/s“铅丝石笼网”结构可破坏浪压力造成的真空,退浪时不会形成真空吸力。
3、网笼的经济优势
1)宏观分析: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使用经验证明:采用热镀锌工艺制成的高镀锌低碳钢丝,使用寿命可达40-50年。如使用铝锌合金钢丝,使用寿命更加长久。铅丝石笼网结构使工程循环建设周期延长,从宏观上节约了开支。
2)微观分析:造价经济。
铅丝石笼网防护工程有箱笼加上填充物构成,填充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采用粗加工的小块石甚至道渣或者拆下的旧砼碎块,只要能满足抗风化名具有高强度,粒径较铅丝石笼网网片的网孔大就可以。铅丝石笼网护坡工程的造价接近并低于浆砌块石造价;铅丝石笼网挡墙的造价低于砼及浆(灌)砌块石结构。
铅丝石笼网结构对地基处理要求较其他结构低,因而在土质、基础较差的地段,可以大大节约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养护简单,工程速度快,因此造价明显低于砼及浆砌块石结构。
结束语
网笼的河道治理结构整体具有很大的柔韧性,可补偿和适应地基的沉降,不仅能满足了河道岸坡抗冲刷、岸坡稳定等工程安全的主要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块石间的间隙沟通了水域与陆域范围内的生态链、网笼表面覆土植被,融入了生态环保、景观绿化等更多的内容,使得河道治理更加实用和美观,同时兼备对地基处理要求低、工程施工和养护简单、工程造价低的特点使得这种新型岸坡防护工程技术将更广泛的应用到多自然型生态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
参考文献
[1]骆红旭.合金石笼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9年
【关键词】 GPS RTK测量,中小河流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河道测量为河道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及河道管理部门划界竖桩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保障。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测绘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河道纵横断面测量、带状地形图测量、水下地形图测量,其中带状地形图及纵横断面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全站仪的出现和测绘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发展,构成了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全天候作业、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和操作简单等特点,数字化计算机成图系统能快速高效地把测绘外业数据转换成数字地图,极大的减少了内外业劳动强度,而且成果精度高、规范整洁。GPS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确保有效地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各阶段的测绘任务。
1GPS RTK测量技术原理
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进行实时差分解算的测量技术史GPS RTK实时动态测量的定位原理,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整周模糊度的值,实时动态中解算整周模糊度的常用方法有两种:最小二乘搜索法和模糊度函数法,可达到厘米级的解算精度。使用RTK技术测量时,能够同时使用两台以上GPS移动站接收机进行测量,在RTK作业模式下基站和移动站至少保持能够同时跟踪4颗以上的卫星,并且信号强度达标。一般情况是一台GPS接收机架设在已知的控制点上,通常称为基准站,流动站都是利用一组卫星进行观测,基站点将观测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该数据与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从而得到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具有较高精度的相对位置,最终将解算处的流动站的三维数据存储并传输来即完成了动态观测。
2 GPS RTK测量技术特点
2.1 测站间不受通视限制
用以往常规测量中测站间相互通视是必须的前提,而GPS这项功能使得在测量选点上不受限制,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位置,但对每个测站的要求必须是上空开阔,保证接收GPS信号不受干扰,接收到有效的卫星信号。
2.2 作业距离长
RTK测量技术可以在测区15km范围内,有3个以上的高等级测量控制点,可以求出四参数和七参数,不用在逐级控制,随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CORS)的普及,一般可以覆盖60km的距离,操作方便,效率更高。
2.3 测量精度高
GPS高程测量观测时要充分考虑影响GPS测量精度,目前的GPS可以保证在动态的情况下几秒钟内就很容易达到±10~20mm的定位精度,这完全可以满足水下地形点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在静态情况下,50km的基线上,双频GP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一般可达到为5mm+1ppm,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GPS测量的优势更加突出。
2.4 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硬件不断更新,GPS布设一般等级的控制网时,根据规范要求,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1~2左右,而采用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静态相对定位只需20min左右,动态只需几秒钟,观测时间更短。
2.5 提供三维坐标
GPS可同时对测站点上的三维坐标进行观测,而且能够满足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2.6 操作简便
测量员RTK测量作业时只需架设和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只要拿着GPS走到测点上就可以完成卫星的捕获、记录以及参数计算等工作。
2.7 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分布均匀,设置合理,基本上在全球每个地方都有信号,保证了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随时观测。
3 GPS RTK测量技术应用案例
承德市平泉县大凌河河道治理工程属于第二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位于平泉县西北部,属山区河道,治理河道总长约15km,河道内外高差3~4米,河堤内多杂草、垃圾,左岸为农田和旧坝,高杆农作物和树木茂盛,农业大棚较多,通视条件差。平行着河道公路路边有D级GPS控制网。本次治理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是河道纵横断面及带状地形图,施工阶段有施工放线、监理验线以及竣工验收测量。
在第一批中小河流项目测地形图首先在测区设置图根控制点,然后把全站仪架设在图根点上,在图根测站点上对地形地貌等支点进行观测,要求各碎点必须与测站点通视,而且一般需3~4个人操作,需要拼图时一旦有漏洞需要返测。利用RTK技术测量,只需一个人在碎部点拿着移动站停留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确定点位精度,随时在手薄里输入特征编码,完成把外业数据带回室内,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就可以绘出所需要的地形图及纵横断面。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原有的D级GPS控制网,求出7个参数,存入移动手薄里。河道纵横断面及1:1000带状地形图的测量点位数据采用南方灵锐s82型GPS接收机进行RTK测量。在陆地测量时,共2人2组施测碎部点,对抽检的构筑物点位的细部坐标进行连测,点位精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细部测量点在CAD成果图中分层反映,测量成果满足《1:500、1:1000、1:2000》(GB/T7929-1995)要求,在8d的时间内,共6人完成外业成果,内业3d完成并通过了质量验收。
大凌河治理工程的施工放线、监理验线以及竣工验收测量均采用南方灵锐s82型GPS施测,在工程放线,监理检测,竣工验收前需要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手薄中的放线文件中,仍然采用原来的参数,只需一个人操作,根据手薄的动态提醒,拿着GPS移动站走到所需的位置上去,即迅速又方便,而且精度还很高,满足规范要求,从而较以前量测方法,能够提高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外业量测效率。
4 GPS RTK测量技术应用建议
4.1 选择适宜的空间环境
在实际施测过程中发现每天下午4.00到第二天11.00之前,卫星信号较好,卫星个数较稳定,测量效率较高,而中午时分卫星信号值较低,采集的数值很难求出固定解。所以应根据施测的环境,选择稳定适宜的作业段进行测量。
4.2 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
RTK测量对于卫星信号强度要求较高,周围高层建筑物、高大山体、树木以及电磁类信号源都有干扰,导致RTK数据链传输过程不稳定,测量精度降低。在实际施测过程中,采取在较开阔的地方做基站,避开遮挡卫星的高大建筑物,保证基准站上方有稳定的足够用卫星数量在工作,基准站在和流动站之间进行差分定位解算的时候通畅使用的是无线电信号,要远离周围有电磁干扰的场地,以免影响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以在施测过程中,GPS基站都不宜架设在无线电发射塔,高压线和水面附近。
关键词: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建议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对于中小河流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断深入,为了有效改善其广大人们生活用水环境及农村水污染等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在中小河流治理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便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工程概况
以某市为例,中小河流将近有五十多条,由于长年使用未得到妥善处理,故此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等几个方面:一是河道基础防洪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很难起到防洪的作用,安全隐患极大。二是排污抗涝能力不足,因常年未得到清理,故此淤积比较严重,致使排污抗涝能力不足。三是大多数的建筑物因沿河流而建,所以破坏了河流原有的排涝功能,致使多数河流荒废。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整理力度难以全覆盖。据相关资料记载,水利部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虽然在很多项目上给出了明确地规定,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的规划项目却很少,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工程项目还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提高项目整体功能的效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不及时到位
资金不足是影响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讲,中小河流治理是由三方共同承担,70%是由中央、省市承担,30%由相关投资方承担。但是往往在拨款上存在延迟等现象,这就导致费用紧张,购置相关机械设备不及时,工程材料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被输送至施工现场,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2.2 拆迁费用少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按照上级批复均不考虑永久征地和树木补偿费,仅考虑临时占地和青苗补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国家《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河道堤防及两侧滩地管理权本属于河道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一直没有确权划界,产权不明确,一直以来,沿线老百姓河道滩地上种植树木,建设房屋,因此永久占地实际是存在的,需要清理的树木也很多,场地清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制约着工程进度,关乎社会的稳定。
2.3 抢工期赶进度
在一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中,有些招投标企业为了弥补因批复不及时而导致的工期拖延等现象,就在施工阶段压缩整个施工期,这样就会出现因赶工期而忽视某些工序,甚至难以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合理施工,最后导致影响质量,在日后的使用中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4 档案整理、归档不及时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是由很多项工序来完成的,对于中小河流治理来讲更是如此,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程资料都要进行合理的归档、分类,这样有助于对工程建设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但是在现实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档案整理和归档,导致验收阶段极其被动。
2.5 重建轻管
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我们发现,很多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管理控制极其严格,管理体制也比较健全。但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却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维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惯例”,忽视对中小河流质量的管理,使得高效的工程建设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最终使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重建轻管的现象。
2.6 水资源未充分利用
治理过程中发现,中小河流多位于边界河道之上,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周围建筑物较多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破坏了沿线周边的河堤,从而导致河道难以发挥应有地效用,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 意见和建议
3.1 完善建设单位机构
项目管理人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小河流项目治理的开展,在组建项目初期,可以依照项目的需要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且明确至个人,同时还要建立相应地奖惩制度,从生产管理的各个阶段成立其监督小组来完善对整个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良好的生产环境。在具体措施上,分级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按合同、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按监理细则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实行“三检制”。
3.2 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除了业主方外,还有许多单位参加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检测单位、供货单位、运行管理单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等。编制项目组织结构图应能够表达业主方及项目的参建方有关的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而且都有各自的项目管理的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立管理职能分工表,使管理职能的分工清晰和严谨。
3.3 加强对项目工程的动态管理
一是工程投资目标的动态控制,将投资目标进行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二是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动态控制。按照进度控制的要求,收集工程进度实际值,定期对工程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进度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具体办法如:落实加快工程进度所需资金,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机具等。三是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动态控制。质量目标不仅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的质量,项目法人应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及时对上述的质量进行跟踪和控制,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4 加强人员管理
工程建设离不开人的实施与管理,作为施工建设的主体,人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不断灌输其安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治理工程的质量。
3.5 强化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员,形成了各参建单位和有关人员各尽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资料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
3.6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现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特种行业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对于改善水资源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意义,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与支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意义上促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后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关键词:中小河流;工程设计;治理方案;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治理规划不全面
由于我国特有的地理位置,我国中小河流分布较为零散,这样给综合规划和治理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在河流治理方面,我国对中小河流方面的治理慢慢的开始重视,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流域防洪、水资源治理、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但是由于中小河流量大面广,管理权限分散而缺乏相应的规划,按照河道分级管理的政策,中小河流大都由省市甚至县乡级的河道管理机关实施管理,同一河流经常是由流经地区的不同省市县河道管理机构分段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对整条河流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造成上下游工程标准不统一,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容易产生矛盾。
1.2 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一项优秀的水利工程可以带来很强的公益性和生态效益,所以影响较大的一些跨省河道以及相关大型水利工程一般由中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而中小河流治理属于地方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主要由地方负责筹集治理所需资金。一般来讲,地方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量并不大,而有限的财力也大都投入到大江大河治理的配套资金中去了,中小河流投入很少,贫困地区尤其如此。这就给中小河流的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投资问题是困扰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问题。
1.3 防洪能力较低
从全国范围整体分析,中小河流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的数据是非常大的,据年统计数据表明,在一般年份,中小河流的水灾损失,特别是农业的损失,要占全国水灾的大部分,耕地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为多年平均值的和。我国中小河流工程防洪标准普遍较低,大江大河的较大支流防洪标准多为一年一遇左右,其他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一年一遇,甚至有的山丘小河基本上不设防。许多中小河流只要遭遇稍大的雨洪就会形成灾害,由于一次水灾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少,淹水历时也不很长,灾情较分散,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1.4 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大江大河的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成效显著,以黄河为例,黄河干流已建在建的有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通过加强水资源调度,实现了黄河不断流,黄河的水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但我国许多中小河流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配置不够合理,许多地区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政策不配套等问题,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中小河流的水资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利用。
1.5 水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又引发许多新的水环境问题,加剧了水环境恶化趋势。目前这种由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发放取水许可证进行取水管理,由各地区环保部门发放排污许可证进行排污许可管理,由渔业部门进行河道养殖管理的管理体制,大大影响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我国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
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统筹兼顾,加强合理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规划方面,应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的目标,建设的标准和内容,采取的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多元投融,加强执行力度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水利投入一般是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我国却不足1%。按照中央与地方权事划分原则,中小河流多属于地方管理,治理资金也以地方投入为主,但由于治理工程投入较大地方财力又不足,没有一点国家补助资金很难拉动起来。国家应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对重要中小河流的治理适当予以补助,加以引导,地方省财政也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县乡政府投资水利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可以采取治理出的滩地归农民使用,水土保持种植的作物收益归农民等办法,鼓励当地农民投资投劳,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2.3 因地制宜,完善防洪体系
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重要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应尽快进行治理,针对中小河流所在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例如,在具有山区特点的中小河流,因其具有洪水来势猛,流速大的特点,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库、淤地坝、堤防护坡等多种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同时,要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洪灾损失。
2.4 完善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要加大有关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中小河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要根据中小河流所处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特别加强推广应用各种改进地面灌溉的新技术。同时积极示范和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我国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变生态危机为可持续发展。
2.5 重视水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第一,要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对那些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对那些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停业整顿,对不落实治污措施的拟新建企业坚决不予审批,第二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道路,减少化肥使用,防止面源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够增加植被保护,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源水质,能够为治理区域的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为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走上致富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第四是加强水环境的统一管理,改变目前这种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点,与城乡开发建设和国家政策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云伟.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 民营科技. 2011(06)
[2] 宋玉芝,田光辉,邱瑜.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问题及建议[J]. 山东水利. 2012(09)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编制
中图分类号:P941.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治理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查勘所找出存在的问题、地形条件和勘测成果、河道现状安全泄量及其标准,合理确定建设任务、治理原则和治理范围。
1、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小于200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问题,不新建堤防。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一般不提防洪标准。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阻水损毁建筑物重建等。
2、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0 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防洪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防洪问题,可以新建堤防。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50年一遇。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新建、加固堤防,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3、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的河道,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中下游平原段,治理方案以防洪、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防洪、除涝问题。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除涝标准按3-5年一遇设计。工程措施有: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河道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4、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上游山丘区段或纯山丘区的河道,治理方案以岸坡防护为主,一般不新建堤防。山丘区河道不提除涝标准,只提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也只对沿岸村镇提。工程措施有:开挖疏浚子槽(常年有水的)、子槽岸坡防护,滩地以上岸坡防护(主要对岸坡以上紧邻村庄段),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有堤防段的河道,同时要注意排水建筑物的修建。
河道治理长度,要尽可能与规划一致,治理长度只能比规划范围大,不能比规划范围小(若是比规划长度小,要说明理由和原因)。只能治理干流,不能打着干流的旗号治理支流。对于支流,必要时可以对支流沟口处进行防护,但长度最多不超过1km。河道治理要注意以不侵占河道行洪通道为原则,合理确定治理河段的治导线,适当留足滩地,维护好河道行洪断面和洪水滞蓄场所,同时为今后进一步治理留有余地。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二、除涝设计标准的确定
应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根据保护的对象和范围,结合河道洪涝灾害特点和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本河流治理对下游的防洪影响,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相协调,合理确定河道设计标准。
以除涝为主的河道,首先要确定除涝设计标准。根据灌排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排涝设计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频率、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排涝设计标准只提设计频率(即3年一遇或5年一遇),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根本就不提,这是不全面的(凡是要确定设计除涝标准,必须把这三个内容都要写上)。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及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一般情况下,旱作区通常采用1~3日暴雨1~3日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通常采用1~3日暴雨3~5日排至耐淹水深。
三、设计流量的计算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优先采用P-Ⅲ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排涝设计流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暴雨资料进行推求,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和平均排除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排涝模数q=KRmAn;平均排除法中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流量公式是:排涝模数q=R/86.4T。公式中重点是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K(综合系数)、m(峰量指数)、n(递减指数)、T(排涝历时)值的确定,这几个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流量计算成果。
对于设计中采用的流量成果,要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四、除涝水位的确定
以除涝为主的河道,最重要的是除涝水位的确定,应该从田间、农沟、斗沟、支沟到干流根据地面比降考虑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逐级计算得来的。推算公式为:
H=A0-D农-∑L×i-∑∆Z
式中:H—排水支沟沟口处除涝水位;
A0—排涝区内控制点(相对最低点)的地面高程;
D农—农沟除涝水位至农田地面高度,一般为0.2m;
L—农沟、斗沟、支沟等各级沟道长度;
i—各级沟道水面比降;
∆Z—各级沟道中的局部水头损失,一般过闸取0.05~0.10m,上下级沟道衔接处水位落差,取0.1~0.2m。
计算的干流上的除涝水位一般比田间地面高程低0.5m左右。如果治理段内有几条支沟,每个支沟口都要推算出一个水位,把这几个支沟口的水位连接起来,就是干流上的除涝水位。
五、水面线的推算
要明确河道设计水面线推算的方法、采用参数及主要计算成果。一般采用恒定非均匀流公式进行推算,关键是起推水位的确定。起推水位要选择治理段上下游已有闸坝河道断面作为起推水位的断面,如果没有这样的断面,可以选择比较规则的河道断面作为起推水位的断面。
根据选定的河道设计参数、起推水位,逐断面进行河道水面线的推求。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上下游河道水面线衔接情况,若上下游水位衔接不一致,则重新选定起推水位,直到上下游水面线衔接一致为止。
六、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治理方案以防洪为主的河道,或山丘区有重要乡镇和村庄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河段,如果现状没有堤防,就需要新建堤防。新建堤防应从地形地质条件、河势及治导线、拆迁占地、工程量及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合理提出推荐线路;局部退堤段或裁湾取直段应说明理由。推荐堤线应说明起始点位置、经过的主要地方、桩号范围、长度等基本特性。现有堤防不得向河滩地进建,不得缩窄河道行洪断面。
新建堤防的堤型应结合河道具体地形、地质条件和拆迁占地等条件进行方案比选。既要新建堤防又尽可能少占地,可以采用复合型堤防,即防洪墙与土质堤防相结合的断面型式,这样虽然堤防投资增加了,但永久占地减少了,实施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
七、建筑物设计
1、护坡和护岸工程
对迎流顶冲可能发生冲刷破坏的堤岸,可采取护坡护岸措施。护坡型式宜与自然和谐、安全实用、生态亲水、便于维护,除迎流顶冲、船形波影响等冲刷强烈的部位外,不宜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护坡,不应渠化河道。护岸工程的水上护坡、水下护岸应根据当地经验进行结构型式比较。
草皮护坡最经济,顺直河段迎水侧常水位以上部位、硬护坡上部可选用。迎流顶冲、靠流、船形波影响区等冲刷强烈部位特别是砂性土堤一般采用混凝土、干砌石、浆砌石等硬护坡。局部可采用框格草皮、生态袋、雷诺护垫、植被混凝土等。护坡下反滤材料常规采用的砂、瓜子片、碎石三级反滤,一般堤防护坡采用10cm碎石反滤兼作垫层。若碎石料运距较远,可考虑采用土工布,既节省投资,反滤效果比10cm碎石要好。
墙式护岸型式较多,常规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要对材料和结构型式的性能、要求和使用范围全面了解,应严格按配套的施工方法施工。护岸工程下部护脚措施可选用抛投体、沉枕或沉排等方式,工程经验表明,受洪水冲刷或折冲水流淘刷,散抛块石易被冲走,可采用铅丝石笼、格宾网箱等形式。
2、穿堤建筑物工程
要根据堤防现状、险情情况、安全检测成果等,对穿堤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初设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穿堤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位置、建设年代、规模和结构型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及有关安全检测意见;加固项目、加固内容。
拆除重建的,应说明闸址、闸型、底板高程、孔口尺寸等参数,较大建筑物应进行必要的水力学和结构计算。新建涵闸选址及施工方法要结合排涝要求、河道治理情况及堤防现状,经综合必选确定;并具体说明位置选择、汇水面积、设计流量等。
由于每个穿堤涵闸所在位置的地形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能只进行典型设计。但穿堤建筑物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可归类设计,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设计水位,可以用表格表示。当进口地面高程低于河道设计水位时,一定要设置闸门及启闭设施。
对于严重阻水的生产桥应拆除重建,或者因河道疏浚将原桥梁基础挖出的生产桥,可以拆除重建。桥梁的荷载标准,统一采用公路Ⅱ级。
八、设计概算
工程设计概算原则上采用地方标准,并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的特点,按照合理、经济的方法编制。为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主要材料采用限价方式进入工程单价,预算价超出部分作为价差计取税金后单独出项。
工程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应纳入项目总概算,项目总概算包括工程总概算投资和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两部分。工程总概算由中央、省、市、县按比例共同投资,永久征地、房屋建筑拆迁补偿投资由市县自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