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1: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字布鲁姆;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17-03
作者简介:张颖(1987-),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
0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Web2.0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日益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理念、方式也因信息技术的介入发生了改变,相继出现了多种学习测量与评价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比如:量规评价、学档评价、契约评价等,但非常理想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却尚未出现。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它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将“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进行分类,旨在与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实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进学习[1]。数字布鲁姆的诞生为信息化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
1数字布鲁姆
2009年美国教育专家Michael Fisher根据新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首次提出了数字布鲁姆的图示。之后,又根据英国学习和绩效技术中心网站上提出的“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修改了原来的版本,形成了新的数字布鲁姆[2]。
为了给国内学习者和教育用户提供一个技术参考,2011年1月,我国的陈丹与祝智庭在《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一文中,对新版数字布鲁姆的24种信息化实体工具进行了资料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中国版的数字布鲁姆,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24种数字布鲁姆工具[3]。
数字布鲁姆不是关注工具和技术本身,而是注重工具和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使用,即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来有效促进“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等活动,笔者认为这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信息化教学理念(目标、人才观、教学模式等),运用系列评价技术手段对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量的活动[4]。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区别如表1所示[5]。
3基于数字布鲁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
根据信息化教学中面向学习过程评价的新观念,数字布鲁姆评价为:
①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②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③将他评、自评与互评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④注重发展性评价,开展持续、动态的评价;⑤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实践[5]。
结合数字布鲁姆所揭示的可能发生的数字化学习活动和相应的学习工具,笔者提出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基于数字布鲁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模块。
3.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6]。
学习需要分析是分析学习者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而教学内容是研究用什么东西来填补学生起点能力和终点能力的差距。另外,学习者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学习风格、认知成熟度、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学习动机等特点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3.2确定教学目标
美国学者马杰曾经把教学目标比作“我要去哪里”,这很形象地指出了教学目标的指导地位。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最终归宿。确立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否则教学将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
3.3设置评价目标,匹配评价工具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再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一教学目标分别是用来评价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即设置评价目标。如图1中列举的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价、知识加工能力的评价、思维发展过程的评价、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知识创作能力的评价、沟通协作能力的评价等。而对于每一类的评价目标,笔者从师生常用的信息化工具中,选取了相应的工具,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参考工具。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信息工具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应根据不同的情景、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选择适合于特定评价目标的数字布鲁姆工具。
3.3.1知识获取能力评价
信息时代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因此学习者必须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网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来源。比如:教育博客、教育网站、论坛、QQ书签、视频分享网站、数字化学习平台等都是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源多样性、丰富性、有效性等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3.3.2知识加工能力评价
学生从网上获取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资源,必须经过重整、加工,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内化。比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PPT课件,此时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合。教师可以通过该课件的内容层次是否清晰、整体设计是否美观、文本设计是否合理等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对相关素材的加工能力。
3.3.3思维发展过程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难以对学生思维发展过程进行有效评价,而思维导图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一种形象化图示再现,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构图过程,便可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形成对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有效评价。
3.3.4综合应用能力评价
学习者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较强的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资源以应用于学习中。比如,学习了某编程语言和相应编程工具之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语言及编程工具制作一个网页,教师可以根据该网页的色彩、布局、字体大小、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知识整理和综合能力等。
3.3.5知识创作能力评价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知识的利用与创新。知识创新体现为学习者利用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从中对知识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知识,并将创新知识共享以加强知识的重用,发挥其价值的过程[10]。而信息化工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了条件。比如利用相应的工具制作一个Flash课件,内容自选。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课件的思想性、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创作能力。
3.3.6交流协作能力评价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评估,一直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一个盲区,笔者认为基于数字布鲁姆的评价为实现这方面的评价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学习专题,对每一专题制定具体评价目标,并且明确评价任务, 然后进行分组,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网上交流互动平台(QQ、博客等)开展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求助于老师或其他同学。期间,教师一直跟踪观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根据交流记录,包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提出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专题的贡献等评价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3.4设计评测任务
在确定好评价目标之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真实的问题和有针对性的任务,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使得评价的对象更为具体。
3.5他评、自评、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以及教师、家长、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激励对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环境为他评、自评、互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比如:论坛、讨论区、博客、视频录播系统等都是有效的交流和评价平台。在讨论区中,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就同一学习主题进行交流和评价,自由发表观点,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可以在讨论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修改教学计划和设计等。
4结语
基于数字布鲁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将信息化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评价,使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真正实现以评价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总之,使学习与评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71-77.
[2]周文瑾.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19-20.
[3]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11.
[4]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4-146.
[5]杨九民,梁林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5-46,187-188.
[6]王艳丽,程云.数字布鲁姆对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32-36.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Exploration Based on Digital Bloom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党校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7-6565-0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一场学习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党校干部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但也应看到,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干部培训需求和学习方式变化的节奏。深入研究党校干部教育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党校干部教育信息化,对坚守党校作为干部教育主渠道的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新的学习理论激发新的学习策略
在信息化的带动下,新的学习理论发展迅速。传统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和回忆相关信息的过程,这是简单和浅表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理解之下的、对信息重组的、创建性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个性、背景和知识结构等对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境遇主义”则强调社会、环境、伙伴、网上交互活动等对学习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境遇或社会环境的研究形成了强调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境遇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及其指引下的学习理论发展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推动了新的学习策略的形成。一是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学习者可以根据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计划。二是主动性学习,注重激发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硬性规定等强制性学习,通过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满足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动力。三是交互性学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组织者与教师及学生之间,以及各类人员与学习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发展组织共识。
2新技术推动数字化学习发展
在学习的方式和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后,引起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催生了以多媒体、网络化、虚拟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究,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学习数字化的进程。
2.1 Web2.0促进了学习互动
Web2.0的出现,改变了网络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信息的双向流动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学习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场所。在虚拟的互动环境中,借助于微博、聊天室、BBS和SNS社区等网络工具进行联系交流,个人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个人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与提升,这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2云计算实现了学习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云计算为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支持提供了有效便捷的解决方式,“教育云”的探索和研制使教育信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建立连接各级教学机构,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面向各类学生服务,实行统一管理的公共教育云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
2.3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无处不在了学习条件
2011年尼尔森在线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各类移动上网的设备选择中,手机上网以93%占据榜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碎片化学习具有学习融入工作生活、灵活方便、按需学习、即学即用等特点。
WEB2.0促进了学习互动,云计算实现了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整合和共享,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在这些技术和理论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化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3党校干部教育应大力发展数字化学习
随着干部队伍愈来愈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校的教学对象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学员学历层次高,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二是学员个体差异大,由于学员的学习背景不同,工作岗位各异,学习需求也不同。三是学员思想活跃,学习主动性强,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更倾向于研讨式、实践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四是学员工学矛盾大,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很难在一定时期内单一地承担学生的角色。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具有便捷、灵活、自主、互动特点。党校干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一是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场地不限,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二是学员能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大,能够因需定学、因需施教,改变学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三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四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五是学习过程有迹可寻,便于课后分析统计,有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也有利于考核和测评。当前,在党校干部教育中应着力探索和发展数字化学习模式。
3.1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西部 人文资源 数字化 高校资源
基金项目:受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ZX-25)。中图法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西部地区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民世代相传,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民风、、歌舞音乐、戏曲绘画、各民族口传史记等。“当这些遗产被转化为一种资源和当今社会发生联系,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标志、成为文化产业可开发利用的对象时,才可称之为是一种人文的资源。”[1]因此,对其保护、保存、展示及开发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
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可以预见,未来社会以数字生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激发新的参与互动行为。在“重拾经典、弘扬国粹”的倡导下,对西部地区人文资源的创新式开发需要通过互动平台、网络虚拟、硬件升级、资源共享等的数字化变革手段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充分调动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共享、共进、共荣的强强联合产生出强大推力是加快实现这一数字化变革的最有效捷径。
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人文资源不仅是世界历史人文的教科书,不仅是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开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渗透,更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势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多个国家都已对本国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的整合与推广。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向欧盟的成员国提出建议,希望各成员国能够进一步努力,运用私人力量并资源共享地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工作,并期待通过此项目促进欧洲创意产业的成长。而在我国,由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所担任总指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已经于2008年完成了其对西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梳理、描述、概括与保存,是建国以来在文化领域里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启动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则意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套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网络传播服务模式。
能够看到,目前国内外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人文品牌的树立、人文与数字化的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但大多仍停留在对人文资源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上。针对于调动优势教育资源,共赢式地开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新时代,努力提升西部人文资源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推动人文资源产业创新整合等方面的研究还属少数。
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模式研究
西部是中国人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域,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民俗民风还是自然风光,其资源质量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新兴的本地数字化产业资源以及充裕的高校科研人文储备,如何对其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如何获取产业整合的潜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传播优势宣传与推广本地人文资源、如何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线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1.研究思路
该课题是以地域文化及历史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主线,通过中国人文历史框架分析西部人文资源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地位,挖掘其内涵式基因,对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的进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在研究内容上,着重探讨西部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整合的优势、劣势,其变革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以及总结具有实用价值的西部人文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与内涵式发展路径。课题在遵循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调研解析。与此同时,充分调研当前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力求具有前瞻性地探索和开发出适合于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模式探索
课题研究一方面从深入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入手,系统有效地建立内涵式基因库,整合数字产业,实现二者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发展创新。另一方面,对国内外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辨证分析与思考,通过研究西部人文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因素,研究西部人文资源体系全面数字化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技术方案以及局限性和存在问题,用以指导中国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营销、推广、传播、创新的全面繁荣。课题针对如何运用数字化的独特形式与传播优势突出重点地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这一主题展开,力求达到强化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意识、统一西部人文资源品牌形象、推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战略、制订西部人文资源推广规划、优化西部人文资源发展路径、加强西部人文资源创作创新、提升西部人文资源产业价值的目标。具体措施如: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数据库;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径;构建西部人文资源强势文化品牌;总结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整合的应用规律等。
3.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文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快速发展,汇聚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所立项的科研单位分布为例,所属高校的科学研发项目达40项,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项。由此可见,高校在人文、科研、创新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显著。因此,优质的高校资源必然能够在人文资源数字化的保护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能动性。
首先,高校掌握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知识储备,同时拥有在科研领域进行国际化合作的活跃力量,因此能够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研究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汇聚多学科优势资源,通过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综合科研碰撞出创新灵感。
其次,高校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这里聚集着先进理念、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新生力量的年青一代学术骨干,具有其他科研领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对于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调动西部数字化产业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充分互动,使西部传统的地域文化、旅游、历史、民俗等资源与当今数字化时代接轨,为其注入全新理念与设计元素,实现其数字化的全方位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高校汇聚着国内大量的人文学者,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发展一直比较充分,与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相比,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同新兴科技的结合上具有明显突出的优势。我们应当借助高校人文资源的活水,在充分调动数字化产业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托西部人文资源丰裕的创作背景,提取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库,探索出真正适合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语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将其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培植。因此,应当将西部人文资源与地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势互补,借助高校人才、科技等资源,大力宣传西部人文精神新形象、塑造西部地域文化新名片,为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和具有不可复制市场差异性的营利模式开创先机。
参考文献:
[1].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对话[J].民族艺术,2001,(1).
[2]方李莉.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5.
[3]曹钰.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J].时代文学,2010,9.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中药;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124-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Functional Dyspesia FDl是临床常见病,该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70例患者运用自拟疏肝化痰汤结合心理疏导治疗PD伴焦虑抑郁患者,并与常规西药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作对比观察,旨在探讨观察自拟疏肝化痰汤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FD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均来自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女23例,男12例,年龄24―70岁,平均(45.12±10.35)岁,病程2―5年;对照组中女性24例,男性11例,年龄26―69岁,平均(44.56±9.46)岁,病程1―6年。
1.1.1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III诊断标准[1]: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中l项或1项以上症状;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②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1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③焦虑和抑郁评分: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符合罗马标准ⅢF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由患者自行填写,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自评结束后把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了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即为标准分,SDS和SAS标准评分均>50分以上诊断为有焦虑或抑郁症。
1.1.2纳入标准有上腹不适或上腹痛症状,符合罗马III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并经心理测评伴有焦虑抑郁症的18―70岁患者。
1.1.3排除标准排除内分泌、结缔组织疾病,严重心肺肾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自拟自拟疏肝化痰汤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疏肝化痰汤剂组成:柴胡10g,白芍15g,川朴10g,郁金15g,竹茹10g,连翘10g,乌药15g,云苓15g,法夏10g,甘草5g,枳壳15g,木香10g,乌贼骨20g,苏梗15g,合欢皮20g。
煎服法:上药以清水1000mL,煎至200mL,口服,1剂/d,疗程为6周。
心理疏导:首诊仔细询问发病与导致症状加重的诱因,详细向患者解释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指导患者从饮食、情绪及生活习惯方面进行日常调护,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运动。每次复诊时询问症状的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疏导。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
莫利片5mg,口服,3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5mg,口服,2次/d,疗程为6周。
1.2.3观察指标及方法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一切对症状有影响的药物,治疗前行血常规、生化及肝肾功能检查,评定并记录症状积分、SDS、SAS积分情况,每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变化及副反应,疗程结束后评定症状积分、SDS、SAS积分,复查血常规、生化及肝肾功能检查。
1.2.4症状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对症状分别进行评分,所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主症分别记2、4、6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症状的分级标准:轻: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忍受。中:症状较重,已影响工作、生活,尚能忍受。重:症状严重,妨碍工作、生活,难以忍受。
1.2.5疗效判断主症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效指数=(疗前症状积分一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x100%。临床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1.3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美国的SAS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FD患者治疗后主症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在改善FD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2.2两组FD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FD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运用配对t检验,P0.05),显示治疗组在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见表1。
2.3两组FD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显示治疗组在改善FD患者焦虑抑郁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有2例出现头晕、嗜睡,5例出现大便秘结。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主要与消化道运动失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目前认为一些反复难愈的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于一些伴随明显心理异常的FD患者加入抗焦虑抑郁药物往往疗效显著。黛力新为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能抗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一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同时锥体外系症状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所减少。
FD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该病总的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和,病位在中焦脾胃,涉及心、肝、脾胃、大小肠等脏腑,焦虑抑郁属中医“郁病”范畴,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FD伴焦虑抑郁患者多因忧思恼怒,致肝气郁结,气滞日久则可化火,肝木不疏则脾土失运,脾胃升降失和而出现胃脘胀闷等症,脾胃失运,则痰湿内生;故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化痰,取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以柴胡、白芍、郁金、枳壳、合欢皮疏肝理气,法夏、云苓、竹茹、连翘健脾、化痰、清热,厚朴、苏梗、木香行气消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消痞之效。
【关键词】 超低温保存; 自体颅骨; 数字化三维重建; 颅骨修补
The Clinical Effect Comparision of Cryopreserved Autologous Skull and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on Cranioplasty/WANG Guang-ming, CHENG Yi ,HU Ke-l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2):122-1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yopreserved autologous skull and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on cranioplasty.Method: 174 patients with frontal temporal parietal skull defect were treated by autologous skull or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were divided into autologous skull group (66 cases) and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group (108 cases). The clinical datas of them was analyzed.Resul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haping satisfaction were 12.1% and 95.4% in the autologous skull group, and were 9.2% and 83.5% in the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However,the shaping satisfaction of the autologous skul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Ti fram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ryopreservation; Autologous skull;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Crani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ping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57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2.044
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常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和外形美观问题,同时脑组织因缺乏颅骨保护易受损伤,需延期行颅骨修补术纠正外观,保护脑组织不再受损。临床上已试验使用多种人工材料用于颅骨缺损修补,但随着医用材料的进一步研发,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因塑形效果及组织相容性较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比例的自体颅骨回植,被认为是最为符合心理、生理需求的颅骨修补材料[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使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的临床病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使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的临床病例,共174例,均行去标准大骨瓣手术。根据手术方式分成自体颅骨组66例,男4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87岁,缺损面积8.7 cm×11.3 cm~11.7 cm×15.3 cm,缺损时间为(6.1±3.7)个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108例,男7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5.47岁,缺损面积8.9 cm×10.9 cm~11.4 cm×14.7 cm,缺损时间为(6.3±3.9)个月。两组患者在修补部位、大小、缺损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去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于颞肌下整体剥离皮瓣,成皮肌瓣,完整保留颞肌,用人工脑膜补片修补硬脑膜。
自体颅骨组:将开颅手术摘除的离体骨瓣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规范操作,清除骨片残余的骨膜及血块,用配制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用0.5%碘伏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用75%医用乙醇快速脱碘,放入内含超低温冷冻保护液(主要成分包括复合氨基酸,血浆等)的无菌耐低温双层塑料袋内封口,标明时间、患者姓名、年龄等身份信息,以及手术部位等信息。系上金属标签后放进金属吊桶,沉入液氮罐下(-196 ℃)中超低温保存[2]。在计划行修补术前2 h,预先取出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常温解冻,手术时将自体颅骨瓣预先放入生理盐水浸泡备用。回植骨瓣用镶嵌法,在全麻下规范操作,沿原手术入路切口切开头皮,于硬膜外、颞肌下分离皮瓣,成皮肌瓣,充分暴露颅骨缺损骨窗缘,将骨窗缘磨出新鲜板障,并用微型钻头钻孔,悬吊硬膜层,对植人的骨瓣同样钻小孔,植入自体骨瓣与缺损骨窗缘用双10-0医用丝线间断固定,皮瓣下置一枚引流管,缝合头皮,适当加压包扎。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术前需行颅骨CT骨窗扫描。由厂家行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按患者颅骨缺损数据制造需要的三维成形钛网。在全麻下手术,沿原手术入路切口切开头皮,于硬膜外、颞肌下分离皮瓣,成皮肌瓣,充分暴露颅骨缺损骨窗缘,将成形三维钛网直接覆盖骨窗,钛钉固定即可。所有手术病例术中均需行硬脑膜悬吊,留置负压球囊胶管引流,并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种材料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1.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两种材料的患者塑形满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塑形满意包括:外观的对称性,有无局部浮肿、发热等主观不适,有无头痛等症状,以及心理接受满意度。在颅骨修补术后1年随访评估。(2)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头皮缺血坏死、皮下积液,植入物的移位(上翘、内塌、外露、溶骨缩小),以及张口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自体颅骨组:从超低温液氮罐中取出标记的自体骨瓣,肉眼观察外观无明显变化。显微镜下检查无明显变性坏死,组织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破坏不明显。取骨组织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本组66例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颅骨修补术后,头皮切口I期愈合,7例发生头皮下积液,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在修补术后发生自体骨瓣溶骨吸收,骨瓣变小,内陷于骨窗,再次手术去除自体颅骨,使用三维钛网修补后治愈。另有2例因颜面部小块骨质缺损出现外形凹坑,影响美观,患者不太满意。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塑形满意度为95.4%。术后患者门诊电话预约随访1~3年,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2年及3年常规行头颅CT检查颅骨愈合情况,结果发现颅骨修补术后半年骨窗缝隙逐渐变窄,1年后骨窗缝隙消失,骨性愈合逐步形成。3年后CT检查显示骨瓣与正常颅骨骨质密度基本相同。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出现9例皮瓣下积液,1周内自行吸收,1例出现钛网外露,手术去除钛网后治愈,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2%。患者感觉外形不太满意,不隔热、心理对植入材料有抵触,塑形满意度为83.5%。自体颅骨组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塑形满意度上自体颅骨组高于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修补材料的选择是颅骨修补成败的关键。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质量轻、延展性好、不导热、易于灭菌和保存、惰性(不易起生化反应)、射线易透性、无磁性、美观、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等特点;而且具有手术后不易变形移位,同时具有转导成骨作用和诱导成骨作用,手术后移植物反应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虽然目前临床应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很多,但就修补材料本身的特性与手术后效果而言,自体颅骨移植可能是目前最佳的修补材料[3]。由于采用自体颅骨材料修补涉及到颅骨保存、保存前与修补前的颅骨处理、修补后颅骨吸收与愈合等诸多问题,故临床尚未普及应用,因此临床上非生物材料仍在被广泛应用。目前采用保存后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最大的问题是手术后骨质吸收[4]。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手术后的骨质吸收能否满足修复要求,是否会出现移植骨不稳定。鉴于此,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即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自体颅骨保存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保存法和体内保存法两种,体外保存法主要采用低温冷冻保存,体内保存法以颅骨瓣埋植于自体皮下尤以腹壁皮下常用[5],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使用不同方法保存自体颅骨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较多。如在大腿皮下或腹壁下包埋自体骨瓣保存,可保持骨瓣活性。但时间不易过长,骨瓣皮下包埋超过3个月后,会有不同程度骨质吸收,骨瓣缩小、变形。因骨瓣缺损过多造成与骨瓣缺损处缝隙较大,影响术后骨瓣稳定性及外形美观[6];还有报道使用骨瓣灭活再植,但骨瓣灭活后,颅骨变为死骨,术后吸收更明显;目前研究报道显示低温保存离体颅骨瓣隔期后原位再植,应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仅骨质吸收,骨瓣缩小、变形较少,同时避免了埋取骨瓣手术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的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学理论:细菌代谢是在具有生物活性的酶催化下进行,在超低温环境中,细菌体内酶的生物活性完全受到抑制,细菌代谢已处于静止状态。一般细菌的低温生存极限为-7 ℃[7],尽管嗜冷菌可在较低温环境中生存,但在-20 ℃环境中,其生长繁殖完全中止,液氮罐下(-196 ℃)中超低温保存,更能保证骨瓣免受细菌侵袭[8]。本院近几年来采用超低温保存离体颅骨瓣隔期后原位再植,再植前取出约黄豆大小骨作细菌培养,共66例,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说明使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能保持骨瓣的无菌状态,这佐证了超低温保存颅骨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9]。自体颅骨不仅具有颅骨修补材料的全部条件,而且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解剖复位和骨性融合,其他颅骨修复材料均不具有这些特点。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的优点有:(1)自体颅骨组织相容性好、易保存;修补后能骨性愈合,具有外观良好和正常颅骨的生理功能,吸收变形少等优点。(2)手术简便,并发症少。自体颅骨骨瓣外形与颅骨缺损面积相符,无需修整。原位再植后,周围正常骨和保留在皮肌瓣上骨膜的转导成骨作用和诱导成骨作用,利用骨瓣正常的骨结构,促进新骨形成[10]。(3)并发症少:自体颅骨瓣无抗原性,不引起自身排斥反应,皮下积液少[11]。颅骨修复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皮下积液、感染等,目前认为,人工材料植入机体后周围毛细血管无法长入,局部血液循环差,抵抗力差,可能是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2]。(4)减轻患者负担。本院为患者免费深低温保存颅骨瓣,同时采用自体颅骨修复,不仅避免了用人工材料修补所需的高昂的材料费,同时避免了异物感所产生精神负担。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证明此法是可行的。然而不足之处在于,超低温也只是降低了离体骨瓣的氧化,放置时间越长,回植后骨质吸收越明显[13],因此不适合时间较长的颅骨缺损患者。
三维成形钛网是通过数字化成形技术,对CT扫描的数据使用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形处理,对颅骨缺损部位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还原缺损颅骨三维图像,建立三维成形钛网信息,然后对钛网进行三维成形,使修补材料最大程度地符合原颅骨的生理解剖形态[14]。修补后患者外观比较自然,提高了塑形满意度。因其与原颅骨的生理解剖形态一致,与颅骨缺损骨窗缘吻合良好,易固定,无需修剪,术中操作便捷,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缺点有:(1)导热,夏天头部不可长时间地暴露。(2)部分病例因头皮过薄,易刺破头皮外露,外露后易并发感染。(3)存在慢性排斥反应,本院接诊过1例颅骨修补术后16年,发现皮下积液,积液细菌培养阴性,考虑慢性排斥反应,手术去除植入钛网后治愈。(4)价格昂贵,同时人工材料给部分患者带来的异物感,产生精神上的负担。
综上所述,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与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为三维成形钛网比较适合颅骨缺损时间长,以及粉碎性颅骨骨折颅骨缺损较多,或颅骨被肿瘤侵袭的患者。但其费用高昂,需预先向专业生产厂家订制成形三维钛网,患者也有心理抵触情绪。自体骨瓣具有正常厚度和颅骨弧度,不仅能达到解剖修复,而且还能骨性愈合,同时与正常颅骨融合后能继续生长,特别适用于儿童[7],对患者也无心理抵触情绪。综合考虑,采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应是一种比较可靠实用的方法。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济实用;而且方法简便、外观恢复效果好。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塑形满意度高,容易接受。这诸多优点,证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具有很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颅骨修补时注意事项:(1)手术时机宜早不宜晚,一般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进行为佳,长时间颅骨缺损,颅内压力不稳定,影响患者脑组织功能恢复[15]。(2)自体骨瓣超低温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放置时间越长,回置后骨质吸收越明显。且骨窗缘板障血管长入骨瓣困难,不利愈合。(3)把植入物放在颞肌下、脑膜外并固定好,恢复颅骨解剖结构[16]。(4)骨瓣在回植前,建议在其上钻多个小孔,回植后随着头皮血管长入,能尽早改善骨瓣板障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骨瓣的生物活性。
参考文献
[1]蒋福刚,熊青荣,王天易.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及其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6):2967-2970.
[2]朱毅,张建国,薛洪利,等.超低温保存自体粉碎颅骨成形骨瓣植入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2):893-894.
[3]于明琨.对“自体腹壁下保存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思考[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3):167-168.
[4]刁云锋,杨细平.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85-2989.
[5]李进京,于龙,刘书深,等.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28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9-90.
[6]陈东辉,李春国,李军,等.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34-36.
[7]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59.
[8] Sudhoff H,Hoff H J,Lehmann M,et al.Skull Repair after Major Crush Injury[J].Case Reports in Otolaryngology,2011,20(11):749-750.
[9]回树新,员伟强,李光春,等.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31例临床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2):763.
[10] Liu X J, Liu H Q, Chen Z X,et al.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Mechanism after Cranioplas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2013,2(1):8-11.
[11] Paolo Frassanito,Pasquale De Bonis,Pier Paolo Mattogno,et al.The fate of a macroporous hydroxyapatite cranioplasty four years after implantation:Macroscopical and microscopical findings in a case of recurrent atypical meningioma[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3,115(8):1496-1498.
[12]孙安,毛颖,徐宏治,等.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2):556-557.
[13]郭传军,张连群,王艳春,等.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可行性[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20(6):368-369.
[14]钱忠心,孙伟,刘卫东,等.颅骨修补前后脑血流变化的CT灌注评价[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2):107-109.
[15]邱炳辉,漆松涛,方陆雄,等.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83-485.
二、教育信息化亮点
2009年,法国政府宣布投入62亿美元,专门用于ICT的跨领域投资,特别用于提供新型数字服务、推动宽带网络发展、开发数字工具新应用等。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包括“数字农村学校项目”(Digital Rural Schools Program)。
2010年1月,法国国会议员、艾朗古尔市市长让-米歇尔·富尔古斯(Jean-Michel Fourgous)向教育部提交了题为《数字化学校成功之路》(Getting Digital Schools Right)的报告。报告建议政府加快数字化中小学校建设,并从12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容以及70项具体实施措施。
法国教育部在开发数字学习材料方面与私营出版商密切合作,同时通过试点项目向12个学区69所中学的学生提供数字教科书。
法国教育部正在开展一项关于信息技术在学校中应用的年度信息化调查(Enquête TIC,ETIC),调查结果将用于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三、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一)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
法国教育行政体制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法国教育部负责开发、监管与定期修订国家课程(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课程,分别涉及3~8岁、9~14岁和15~18岁的学生),教育部的规划和监管通过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学区(académie)来实施。学区为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代表,并不隶属于地方政府。法国本土及其海外省共设30个学区,各学区的运作由政府任命的学区长(Recteur)负责。各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小学教育,省级(Département)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初中教育,大区(Région)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高中教育(Régnier 2009)。
学区与各省、市地方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学区负责教学和国家课程的贯彻,各地方政府负责筹措学校经费(Terrades 2010a)。例如,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和维护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学区则培训学校教职员工使用这一系统。
(二)政治与经济背景
和很多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受挫的国家一样,法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一些资金用在信息化领域。2009年,法国政府宣布投入62亿美元,用于ICT的跨领域投资,特别是用于提供新型数字服务、推动宽带网络发展、开发数字工具新应用等。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包括数字农村学校项目。在该项目中,人口少于2000人的城镇,当地小学可以向政府申请资助,以支持其信息化发展。
在法国,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通过相同的中央-地方途径实施。教育部下属的教学项目、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字发展办公室负责ICT相关工作。教育部网站?譩ducnet是当前相关政策和项目集中的信息来源。
法国在国家层面有一系列项目,旨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支持高质量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并通过传播优秀的实践案例来推动ICT在教学中的使用。教育部开设的网站提供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各语种版本的学习资料,网站还将其1/3的教学视频翻译成英文。各学区都有一名信息化顾问,其主要工作是为地方政府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支持(Terrades 2010b)。
四、教育信息化
(一)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
新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原定于2010年下半年。信息化总目标则于2006年在官方文件《知识与技术的共同基础》(The Common Bas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中以7种能力的形式提出(Régnier 2009)。
虽然新的国家规划还没有,但在2010年1月,法国国会议员、艾朗古尔市市长让-米歇尔·富尔古斯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题为《数字化学校成功之路》的报告,又称《富尔古斯报告》。报告建议政府加快数字化中小学建设,并从12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容,包括:普及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如高速网络和互动技术);培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以提高其使用ICT的效率;通过修订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使人们更易获取和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工作环境——学习管理系统;传播数字化文化和发展数字化工具;借助数字化工具培养学生创造力;加强应对数字化社会的教育;实施数字化远程教学;提供数字化服务;制定学校数字化发展目标等(Terrades 2010a)。此外,报告还提出70项具体措施。
《富尔古斯报告》对于通过技术改变教育的潜力持乐观态度,认为政府亟需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以此作为法国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保持竞争力的方法之一。报告详细描述了法国落后于其欧洲邻国(特别是英国和德国)的状况,介绍了教育信息化方面领先的国家(如丹麦和韩国)。
2010年4月,法国教育高等委员会对该报告给予了警示性回应,强调对于信息化的信心过度会损害公民的基本技能(High Council on Education 2010):
我们应该警惕一种被不断重复的理念:“信息化使学生将精力集中于推理论证,而非在计算上浪费时间,且忽视内容而注重方法……信息化是知识和学习的工具,而非知识和学习的替代品。”
(二)国家规划的具体内容
标题:数据收集时未
出版时间:未出版
网站链接:未公布
(三)私立机构的参与
我国的数字化办公才刚刚起步,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信息化逐步的引用到教学当中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1995年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并不断完善和提速。到目前为止,全国主要高校都建立了与CERNET相连接的校园网。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图利用网络通讯等技术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在世纪之交,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教改工程”,试图探索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信息化也有一系列的措施:如清华大学于1986年校园网开始启动到1996年“泰山工程”,现已完成“泰山工程二期”;教育部从1998年到1999年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为远程教育试点,截止2001年8月,其试点学校增加到45所;1999年教育部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2002)将校园网的建设提上日程,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并计划到2005年全国高校都建立校园网;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又推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出了加快我国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蓝图。
2数字化办公对学生的作用
采用数字化教学,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情景,运用数字化资源来导入课程,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采用数字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形式活泼,内容生动,信息量丰富的,具有交互作用的信息资源。随着近几年多媒体功能的强化,远程网络教育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兴盛,能够学习到的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学到的知识的容量也在快速的扩大。数字化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板书的内容的限制,数字化教学所采用的资源是可以移动的,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领如门径,给了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教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字化教学中学生是开放式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应成为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作为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员处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资源建设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吸收其中有益成分应用到我们的开发中。开发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数字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容易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数字化办公对教师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定位和看法也将有所改变。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数字化的出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到来,教师可以不仅仅采用板书的形式传播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方式,教学设计变得较为的灵活,可以形象鲜明的帮助学生学习。随着教师的角色和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数字化的教学出现之后,网络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大家可以针对教学方式和资源的使用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和进步。数字化办公并不是让老师放弃传统的板书形式,多媒体、网络和板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将教学效果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数字化教学增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老师更能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也有助于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4结束语
序: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在2010年得到英特尔公司捐赠的一批电子书包设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心课题组。积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常研究的方针,坚持以课题为引领进行电子书包项目的长期研究。
电子书包教学模式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功能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而真正的学习、交流与教学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随着现在出版厂商及大量的企业进入教育领域,开发满足各种教育教学功能的数字化平台,带来了教与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笔者单位为浙江省首批进行电子书包课题研究的学校,对于课题的研究已经从基本的实验课教学向常态课教学转化。根据课题的实践与分析,我们在实际的电子书包教学过程中,看到了该教学方式的优势,如开拓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了教学反馈与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但是,不可回避,在开展电子书包教学的过程中,也还面临诸多挑战。
面临传统教育与数字化教育地位的挑战
首先,运用电子书包进行数字化教学的教育模式还在探究之中,虽然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多的优势,但其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暂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与跟踪机制。导致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暂时无法被社会与教育部门认可并全面推进。
其次,电子书包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暂时无可完全令人信服的成功案例与教学模式的方式指导。电子书包的数字化教学只不过是教育被科技推着走到了改革的浪头上,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资源挑战、教育未知性、教学迷茫性。因此,其无法对传统教育形成较大冲击,也导致家长对于数字化教育支持力度不强。
再次,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已经呈现其良好的优越性,但在传统教育占主流的情况下,其教育比重在学生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会导致学生接受教育的差异性被拉大。学生会在小学接受数字化教育,到初中又不得不回到传统教育,这就导致所谓的数字化教育不过是传统教育的补充,反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消退,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面临资源与数字化平台缺乏的瓶颈
电子书包从诞生开始,资源与数字化平台一直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首先,教育教学资源暂时还没有完全电子化,导致学生无法在正常学习中灵活运用并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习资源开发无法跟上,导致学生学习仍旧处于半数字化学习、半课本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达到真正的电子化。再次,大量的互联网厂商涌入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平台开发,却没有相应的教育经验,导致数字化平台无序竞争、重复,甚至误导学生学习,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这些资源与数字化平台缺乏的瓶颈导致各校及部门的电子书包教学研究在进入一定阶段后,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这是开展电子书包研究的最大挑战。
对科技与社会的挑战
电子书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必备用品,这对科技与社会形成了新的挑战,如电子书包所需要的无线环境架设及硬件成本对于社会或教育部门的承受力的挑战,以及随着电子书包的研究推进提出的对于科技提升的需求。
现在,随着3G网络等各种有偿使用无线网络的覆盖,上网环境已经解决。但是,对于学生及家长而言,有偿网络的费用较高,现阶段并不适合运用于学校教育中。解决的方案,要么国家提供教育相关的无线网络服务,要么由学校建立起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而电子书包教学对于无线网络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实现常态化教学,按照小班化教学30人一个班,全校在同一时刻就将有大量的电子书包在请求无线网络连接的服务,学校的相关设备无法支持,这会导致学校在进行电子书包教学中无法大刀阔斧地推进。
同时,电子书包的设备使用寿命及费用,教育部门与社会环境暂时还没形成良好的协同,现在的情况是部分地区实现教育部门统一拨付,部分地区实现教育部门与家长平摊,极少部分地区实现家长承担。但无论任何一种,都面临家长对于电子书包教育的高期待及对数字化教育于学生成长优劣势的广泛讨论。
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双刃剑导致社会的支持矛盾
运用电子书包进行数字化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优势,是教育及相关部门推进研究的重要动力,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社会特别是家长对于电子书包的反对。
首先,电子书包运用之后,信息的参差不齐引起社会争论。虽然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更加丰富而多样,但是电子书包直接与网络相联,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容易被不良内容诱导,对其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电子书包运用之后,带来的身体健康引起社会反对。利用电子书包学习,学生的各项运动时间减少,同时,对于学生的视力等相关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这成为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影响了社会对于电子书包教学的支持。
再次,电子书包运用之后,学习负担加重担忧引起社会支持矛盾。现阶段的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仍旧只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参加传统教育学习,更要参加数字化教育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使得社会对于电子书包教学的支持止步不前。